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东文化

河东文化

河东文化
河东文化

美丽的河东文化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之声,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关公的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华夏之根、诚信之邦———运城!”

运城地区位于晋南盆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的黄河金三角流域,因位于黄河以东,故史称“河东”。运城古名潞村,位于山西南部,濒临河东盐池,是一个古老的天然结盐之地.元初,潞村尚是“弹丸一乡镇,延佑年间被兴建,成为圣惠镇,至正年间,再次兴建,成为凤凰城.后因是盐运司所在地,而名运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哺育过使秦过强大的商映,三国时期智勇双全,德才兼备,被人们说成忠义的化身的关羽;从小就超凡脱俗的司马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列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被称为文中子的王通,还有元朝时期在曲艺节影响很大的关汉卿等不胜枚举的历代豪杰名流和骚人墨客;曾经培育了姬鹏飞、程子华、傅作义、董其武、李雪峰、裴丽生、柴泽民等数以千计的革命先辈与仁人志士。

运城地区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光名胜遍布各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历山、孤峰

山、吕梁山、五老山、王官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和温泉等自然景观;有著名渡口大禹渡、津渡和风陵渡;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南海峪岩洞遗址、西候渡遗址、禹王城遗址、司马光祖墓、晋文墓、晋南云墓、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飞云楼等。这些自然景观和古文化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多次出访国外引起轰动的绛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旋右转的民间花鼓;有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的绛县飞龙;有爬高滚球的文武狮子舞;有奇罕惊险的高跷;有造型优美、巧夺天工的抬阁、背阁;有飞光流莹、壮观迷人的河津转灯;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观众喜爱的眉户;有做工精巧、食色鲜艳的面塑“河东花馍”;有独具魅力、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刺绣;有在天寒地冻之时赤脚露背的永济长旺“背冰”等.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运城被评为中国十佳城市之一.称运城是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华夏之根是说我们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在垣曲县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和在西侯度出土的烧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起源和用火的证实.史学家早已认定,蚕桑、农耕、盐业以及琴诗书画、衣食住行也大都起源于运城。尧、舜、禹等先祖们活动的核心区域也在运城。这些足以证明我运城

地区是华夏之根“诚信之邦”,是说运城是“诚信之神”关公的老家故土。关公的“忠义仁勇”和“诚信”精神已经影响了中国千百年,而且已成为世界崇尚的道德信仰.“大运之城”,是说运城自古就是盐运之城和生财致富之城.

灿烂的古代文明与活力迸发的现代文明衔连对接而绽放出时代的绚丽光芒,这就是运城。运城的魅力深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闪烁在众多的古代遗存中,也透射在现代文明的建设发展中。她虽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却遍布着中华祖先的活动踪迹;她虽没有沿海的富丽妩媚,却彰显着关公故里的诚信风采;她虽没有大东北的铁马油龙,却能给投资经商者带来成就事业的喜运和良机

华夏根祖文化在河东运城

运城,古称河东。这里,文化遗址荟萃,碑碣墓葬密集,文物景点星罗棋布,名胜古迹不可胜数,堪称名副其实的华夏之祖,炎黄之根,中国之本。这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块“中华民族的滥觞之地”有

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一致的认识,那就是:二十年成就看深圳,一百年变迁看上海,一千年沧桑(元、明、清)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秦、汉、唐)看西安,五千年文明(尧、舜、禹)看运城。只有到了运城,才能最直观地感知人类的始祖和起源。

那么,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到底有哪些东西确属民族之祖、华夏之宗呢?最近,我们对源于运城的华夏根祖文化进行了初步整理和加工,形成这套资料,以期更多的人能走进运城,从中了解到运城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源、宗,并通过运城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

1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曙猿篇

人们都知道,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但是,人和猿共同的始祖又源自何处呢?关于这个问题,世界考古学界有人说欧洲,有人说非洲,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的“曙猿化石”却证明,运城,才是人类真正的故乡。

曙猿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类人猿。曙猿化石发现以前,由于人类化石不断出土,人类摇篮说曾摇摆于各大洲。

1856年和1907年,分别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物人和海德堡人,使人类摇篮欧洲说风行于世。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人员在非洲发现了以埃及法尤姆人为代表的大量的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后,非洲说又占了上风。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了众多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颌骨等古生物化石。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手对这些化石进行精心考证和研究后,把这些化石命名为“世纪曙猿”化石,并证实这些化石生成于4000万年前。当时这里气候温润,湖泊交错,山青水秀,树高林密,很适宜古生物生存和繁衍。随后,两国科学家又联合在2000年3月16日出版的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世纪曙猿”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约生活在距今4500万年至4000万年之间的中始新世。这样,中国就很可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发祥地,垣曲则成为最早的人类发源地。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曾高度评价说:高等灵长类动物祖先的发现,“是中国20世纪考古生物学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相媲美”。它不仅表明曙猿是一个十分原始的灵长类家系的成员,而且有助于解决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即在灵长类动物家族中,类人猿动物的世系源自何处。2000年4月11日,

《人民日报》以《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为题,对“世纪曙猿”及其研究成果作了报道,指出:“专家认为,山西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世纪曙猿”使它的发现地——运城垣曲这块古老的文化地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垣曲县投资1.2亿元精心打造世界级品牌的“人类远祖园”工程已经破土动工。它将依傍黄河小浪底库区、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形成一个既有崇山峻岭、峭岩绝壁,又有湖光山色、溶洞、森林与瀑布,集对外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让远道而来的人们充分领略黄河文化的久远深厚。园区竣工投入使用后,垣曲县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2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用火篇

火的使用,堪称一项划时代的创举,大大加快了人类进化的步伐。人类用火,始于运城市芮城县183万年前的西侯度人。

原始社会时期,黄河大拐弯处的古河东地区(今运城市

及临汾市部分县市),气候温润,水草丰美,树高林密,动物成群。那时,我们的祖先还不知道用火,在这里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一天,一场偶然的雷火,引燃了大片森林,成群的动物四散奔逃,有的丧生火海,有的逃往远方。大火过后,幸存下来的先民们一时失去了食物来源,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灰烬中寻找被火烧过的动物肉和植物果实借以裹腹。然而他们却惊喜地发现,被烧烤过的食物与以往所吃的食物截然不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容易咀嚼。于是,他们开始留意保存火种。后来,先民们又从长期的实践中观察到,火虽然可怕,但可以烧熟食物,还能照明、驱寒,就有意识地采集火种,并尝试使用火、吃熟食。这对人类体质和大脑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祖先正是从大自然的恩赐中才发现了火,认识了火,学到了用火和吃熟食的本领。他们从最初小心翼翼地保存自然火种,到若干万年后发明钻木取火、撞击燧石取火,开创了中华民族取火用火的先河。1961年至1962年,考古学者在我市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考察时,在约50余米厚的更新世早期砂砾层中,发掘出了中国长鼻三趾马、山西披毛犀、晋南麋鹿、纳马象等20余种已绝种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呈灰、黑、灰绿色的哺乳动物筋骨、鹿角和马牙,与北京人遗址中发掘的被烧过的动物骨头和牙齿没什么两样。经过化验证明,这些动物遗骨的确是被火烧过的,这就是闻名

遐迩的“烧骨”。后经古地磁法测定,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至少在183万年以上。因而学术界认为,西侯度人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圣火,开创了人类的用火史,当为“人类烹调之祖”。这一发现,把人类用火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堪称西侯度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光明和温暖;用火,大大加快了原始人类进化的步伐;人工取火,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掌握了改变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使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飞跃。正是由于发现和使用了火,我们的原始先民们才逐步具备了全天候的活动能力和顽强的生存能力。难怪《世界史》中评价说:“火是一切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它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不同的气候中,造出众多的食物并迫使自然力为人们工作”。这一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火是一柄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却也常常引发灾难。用火之利,防火之害,遂成为人类一种永恒的追求。远古时期的人们对火的敬畏逐渐衍生为对火神的崇拜。远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祭祀火神的场所。当人类进入家庭生活阶段后,炉灶之火便被演化成火神的象征。时至今日,在运城及其他一些地方,人们还保留着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上祭祀灶神的习俗。

炎黄子孙们将中华圣火从远古演绎到现在,从地面演绎到天空,演绎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演进史就是

一部照耀全球的火文化的发展史。

3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后土篇

在运城市万荣县境内黄(河)汾(河)交汇处,有一座祠庙,是专为祭祀后土圣母而建的,它就是被誉为“海内祠庙之祖”的后土祠。这里,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在中国远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称为“后”。“后”是部落内一切重大事情的决策者、指挥者、领导者。而土者,地也。“地即母”(《后汉书·傀嚣传》),二者都是繁衍人类的。“后土”,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最高的女性君王。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认为,后土其实就是“女娲”。女娲,是中国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一位很有名望的氏族部落首领。她置婚姻、育儿女(《风俗通义》),做笙簧、创舞乐(《世本·作篇》),使中华民族早在1万年前左右,就初现文明曙光。可以说,她是大地的最高君主,是华夏民族的原始先祖。人们出于敬仰,就像对赖以生存的大地一样对她顶礼膜拜,尊其为“后土娘娘”、“女娲娘娘”。

距今五千年前后,黄帝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完成中华民族历史上大规模部落统一战争的壮举而一统华夏后,

怀着对祖先崇拜的强烈愿望,在母系社会至高无上的女性君王后土生息繁衍过的地方——汾阴庙前村的一块高地上“扫地为坛”(《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高规格、大规模、长时间祭祀后土的先河。此后,历朝历代皇家祭祀后土始祖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汉朝时,朝廷把祭祀后土定为国家礼制,明确规定:“汾阴后土三年亲郊祠,泰山五年一修封”。唐朝时,祭祀规模进一步扩大,宋代时发展到了顶峰。仅这三个朝代,就有八位皇帝先后二十多次亲临万荣祭祀后土。汉武帝刘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都在此留下了亲笔真迹,其中汉武帝的《秋风辞》被誉为千古绝赋,宋真宗御制的《汾阴二圣配飨(xiang,三声)铭》碑被称为全国名碑之一。直到明、清两代,皇家的祭祀活动才改在北京“天地坛”举行,后专门建了地坛,天地坛改称天坛。历史上如此众多的皇帝对后土始祖一而再、再而三地亲自祭拜,主要目的和意义有三,即感激她繁衍人类、创造人类、造福人类的厚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繁荣;希望繁衍后代,人丁兴旺,社稷稳固。

相传后土的生日是农历三月十八日,所以几千年来,每逢此日,人们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近年来,随着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热情的高涨,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自发组成“祭祖团”,专程到后土祠举行祭拜活动。当地每年春季祭祀大典的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参加人数最

多时达3万人。2003年,全球华人公祭后土圣母大典,更是将祭祀活动推向了高潮。礼乐声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敬奉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圣母像前,那袅袅青烟,正是中华儿女对圣母的绵长思念。

后土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肇始和根源,也是民族文化的轴承和核心,她正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励着全球华人为实现祖国一统、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4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军事篇

我国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叫做涿鹿之战,它就发生在素有中华民族发祥地之称的黄河中游的运城一带,在这场战争中与黄帝交战的蚩尤是我国最早的兵器发明人。据《孔子三朝记》、《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魏土地记》、《解县志》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翰的咏解州《盐池晓望》等史料典籍相互印证,今解州就是古时之“涿鹿”。

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氏族社会时期,地球整个北半球频频发生特大的地震和水旱灾害。面对空前的灾难,各地的氏族部落为争夺自然资源和适于放牧、浅耕的地带,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纷纷离开故土向中原这块肥沃的黄土地汇聚。黄帝部落在东征、南下的过程中,兼并了包括炎帝部落在内

的许多部落,最后同蚩尤部落为争夺水草丰美的“冀州”(今包括运城市在内的广大地区),特别是为争夺中华大地上开发最早的运城盐湖,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战。

战斗一开始,使用金属武器的蚩尤部落很快占得先机。黄帝遂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飞上天空,喷出大水,将蚩尤的军队冲得七零八落。蚩尤忙令风伯和雨师上阵。风伯刮起漫天狂风,雨师则把应龙喷出的水全部收走,然后两人又施展法术,用狂风暴雨袭击黄帝军队,使应龙败下阵来。不久,经过休整的黄帝军队士气高昂,再次与蚩尤军队交战。这次,黄帝身先士卒,带兵杀入蚩尤阵中。不料,善“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汉学堂丛书》)的蚩尤却施放出弥天大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使其辨不清方向,然后利用兵器上的优势发起猛烈的进攻。黄帝借助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才拼死突出重围。

突围成功的黄帝痛定思痛,做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精心准备。首先,他亲自到太山找玄女请教战法秘诀,并结合自己的作战经验,创作了兵法《黄帝阴符经》,指挥军队演练出一千八百阵。其次,黄帝打听到东海流波山上有一种怪兽夔(kui,二声),吼声像天空的炸雷一样响亮,就派人把夔杀死,用夔皮做成战鼓,用雷池雷兽的骨头做鼓槌,敲起来“声震五百里”,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他还特意召来自己的女儿——专会收风息雨的旱魃(ba,二声)助战,然后同蚩尤展

开了最后决战。

决战开始后,只见应龙喷出的滔天洪水被风伯和雨师收走;而风伯、雨师的狂风暴雨和蚩尤施放的弥天大雾又被旱魃一一化解。黄帝部落把蚩尤部落紧紧围在战阵中,然后敲击战鼓,在蚩尤及其部下魂丧魄散时乘势追击,一举取得战斗胜利,最后“轩辕氏诛蚩尤于涿鹿之野,血入池化为卤,……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其葬处”(《梦溪笔谈》卷三)。

蚩尤战败后,其部族一部分迁徙到了我国西南方今云南、贵州一带,一部分飘洋过海,移居朝鲜半岛、东南亚及美洲等地,还有一部分则留在当地被黄帝部落同化。近年来,苗族、黎族的代表和韩国文化使团多次来运城,参拜被其称为祖先的蚩尤。而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的蚩尤村,就是因为蚩尤部落生活于此、蚩尤兵败后葬于此而得名的。

涿鹿之战中,双方的许多创造,如蚩尤使用金属武器,黄帝制造战鼓激励士气等,都对后来的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黄帝创作的《黄帝阴符经》,在战争中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成为我国最早的兵法典籍。涿鹿之战后,人们不断深化对天时、地利及新武器的研究与应用,并将其作为战役取胜的关键因素。

涿鹿之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融合。黄帝在这次大战中战胜了蚩尤,成为五帝之首,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国家五千年的根基。

5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食盐篇

我国的用盐史始于运城,运城盐湖是我们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据《河东盐法备览》记载,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食用盐。这是“中华民族利用山泽之利的一个伟大创举”。以此为分界线,我国上古时期的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运城盐湖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古元宝”状。它南倚中条,北靠峨嵋,东临夏县,西接解州,总面积132平方公里。盐湖湖面烟波浩淼,硝田纵横如织,被文坛泰斗田汉先生赞为“千古中条一池雪”。它与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

盐池南边的中条山上有个盐风洞,“仲夏有候风出,声隆隆然,俗称盐南风,盐花得此,一夕成盐”。盐南风又名“南风”,是“河东盐”的“助产士”。千百年来,这里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五步法”产盐工艺,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产盐工艺,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后来,人们又创造了“垦畦(qi,二声)浇晒法”,大大提高了盐的产量和稳定性。由于运城盐池所产“河东盐”产量高、质量好,行销于大江南北甚至国外许多地

方,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誉为“晋之大宝也”。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历朝历代都把它作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和经济支柱。唐朝时,运城盐池盐利收入占到国库收入的八分之一;宋代时,更是占到国库收入的六分之一。基于盐的重要性,在封建社会管理盐务的,也大多是一些朝廷重臣。北宋时,廉吏包拯曾以三司户部副使的身份兼任“巡盐御使”,主持河东盐政长达五年;清朝时,川陕总督年羹尧也曾兼任“巡盐御使”三年时间。

几千年来,运城不仅深深地打下了盐的烙印,还积淀了深厚的盐文化底蕴。运城在春秋时称“盐邑”;战国时叫“盐氏”;汉代改称“司盐城”、“盐监城”;宋元时,又被名为“凤凰城”、“运司城”、“运城”,世人称其为“盐务专城”。因盐运而设城,全国仅此一处。如今,流传下来的独领风骚的铲盐工艺和技术,盐政和盐运的变迁,盐湖完备的防护设施、具有防洪和防盗功能的古禁墙遗址、七十二条“护长堤”,独具风格的唐代建筑“盐池神庙”,以及哑姑救盐的优美传说和哑姑泉遗址等等,都彰显了运城盐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一代圣君虞舜,在盐湖之畔的卧云岗,手抚五弦琴,唱吟的中国历史上最原始、最古老的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更成为千古绝唱。

近年来,山西南风化工集团以盐湖为依托,进一步丰富

和拓展盐文化的内涵,开发出了具有“中国死海”美誉的漂浮浴场,尤其是黑泥洗浴,集医疗保健、护肤美容于一体,倍受游人青睐。古老的盐湖,正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

6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蚕桑篇

中国是丝绸业的故乡,自古就以“丝国”著称于世。运城,则是中国丝绸业的发源地。

相传,五千年前,西陵(今运城市夏县西阴村)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嫘(lei,二声)祖。嫘祖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她经常到野外采食野果,发现广袤的原野上长着许多桑树,树上有一种能够吐丝作茧的昆虫(即野生的桑蚕),吐出的丝细而结实,就把它捉来试养。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嫘祖发现这种茧壳被浸湿后,套在棍子上,用“手撕”捻线,可以拉出长长的银线,就把这种线叫做“丝”。后来她又受蜘蛛结网的启发,把丝织成布,人们称它为“绸”。绸代替了树叶和兽皮,人们从此就有衣服穿了。所以《通鉴外纪》赞扬嫘祖“治丝茧以供衣服。”嫘祖试养的家蚕孳生繁衍的消息,随着先民们在河东一带开始定居生活,很快就传开了。人们为了获得蚕茧,纷纷向嫘祖学习养蚕技术,并创造性地把蚕移到室内进行喂养。嫘祖养蚕缫丝,“教民育蚕”,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人们出于感激,

就尊其为“先蚕娘娘”。后来,年轻英武的黄帝听说了嫘祖的事迹后,心生爱慕之情,便娶嫘祖做了他的妻子。对此,《史记·五帝本纪》曾有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夏县西阴村,曾建有“先蚕娘娘庙”,庙内有先蚕娘娘像,可惜后来毁于战乱。夏县及周边许多地方,人们不仅对嫘祖养蚕缫丝的故事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而且一直保留着养蚕缫丝的习惯。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标本。这枚标本,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运至台湾,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1986年,日本学者布目顺郎根据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半个茧壳照片,用丝线仿制复原,得知茧长1.52厘米,茧宽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全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直且发光,证明西阴发掘的半个茧壳是被人工割过的。这次考证还证实,结出这枚蚕茧的是家蚕而不是野蚕。这半个蚕茧及考证结果,是生活在河东一带的先民们人工饲养家蚕的物证。

蚕丝是蚕“生命的绝唱”,有“绿色黄金”和“钻石纤维”之美誉。在古代,统治者对蚕丝业与农耕业同样重视,常有“农桑并举”的记载。“一妇不蚕,或受之寒”的成语,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养蚕业的高度认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如今,藏、蒙等少数民族在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中还使用丝质物品(即哈达)

以表达敬意和祝贺。

蚕丝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我国古代对外通商和文化交流。自汉朝开始,伴随着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声,以“丝”为主的中国服饰及服饰文化被传到了遥远的西方。世界由一根莹亮的蚕丝、一匹柔美的绸缎知道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一根蚕丝,连通了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至今,我国南方苏、杭等地出口东南亚国家的丝绸,还要标注“西阴”牌商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化学纤维尽管层出不穷,但它们在古老的蚕丝面前仍相形见绌。

7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都市篇

中国的都市文化发端于哪里?就发端于积淀着历史的深沉,溢透着文化的旷达,演绎着文明的璀璨,素有中华民族发祥地之称的运城。

原始社会时期,从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到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到尧、舜、禹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已经进入到较快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文明也有了相当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表现出我国早期国家机构的雏形。尧时创建的具有高度礼仪的“唐国”,则在中华民族

历史上第一次深深地打下了国家的烙印。因此,《通志》上说:“伏羲但称氏,神农始称帝,尧舜始称国”。

作为国家的重要标志——古城建筑,这时候已经出现了。尧出生于运城市绛县尧寓村,明·嘉靖年《绛县志·序》称:“绛为尧之故墟,历年既远,沿革不同”;清乾隆岁贡白云在《绛山赋》中也讲道:“维绛唐尧之墟,冀州之域,而实之旧地也”,故绛被称为“尧王故里”。尧自幼天资聪颖,“年十二即辅佐兄挚管理天下大事”,他做了首领后,“初都蒲坂(今运城永济市),后迁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蒲州府志》),至今永济市尚有尧王台遗址和“尧王庙”。

舜建都于蒲坂(今永济市蒲州镇一带)。据《括地志》记载:“河东县南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坛”。永济市张营乡有个“舜帝村”,村中现在还立有一块“舜帝故里”的大石碑。相传,有一天,舜帝从这里出发巡视盐池,在卧云岗上看到池中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兴之所至,操起古琴,随口咏出《南风歌》,流传至今。

禹建都于安邑(今运城市夏县禹王城村)。《帝王世纪》中明确地说:“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今邑有禹王城基址,即旧都也……”;《水经·涑水》也记载:“安邑,禹都也,禹娶涂山女,思恋本国,筑台以望之,今城南门,台基犹存”。禹治平天下洪水后,制定了古神州的行政区域。他把国家分为九个州,这也是“中国”被称为“九州”的缘由。禹王城城址

分大、中、小三城,总面积达13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同时,它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都的地方,世界历史学界承认中国第一个国家出现是从夏朝开始,夏朝初都夏县。因此,禹王城被誉为“华夏第一城”。禹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他被后人称为“夏禹”。

尧、舜、禹之所以都在运城建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一个天然生成的盐池。三个“帝王之都”,禹都安邑距盐池仅20公里;尧、舜定都的蒲坂也不过60公里。“三圣王”将“帝都”选择在盐池附近,充分利用盐池丰富的食盐资源这一天然宝物,他们的部族才得以生存、繁衍、发展和强大。

尧、舜、禹时期,上承“炎黄”,下启夏商周三朝代,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都市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它为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社会进入文明时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建立起王位世袭制。我国的历史,开始由部落联盟制向“子继父业”的“家天下”的奴隶制转变。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把都城建得越来越大,都市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一个时代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8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农耕篇

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

运城河东历史名人集

河东历史名人集 知我河东爱我运城 ——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 文字:吴民方 序 运城市旅游局局长安三法 巍巍河东,雄踞晋陕豫金三角。孕中条之秀气,毓大河之神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数千年来,名流辈涌,灿若星河。或建都兴邦,或文治武功;或著书立说,或驰战疆场;或泽被苍生,或流芳千古……,揽时代风云者,不可胜数。后人择其杰出者,共得44位,于南风广场之北,历史长廊之上,镂诸金石,雕其塑像,以扬其美名,人所共抑。 今日运城,生机勃勃,日新月异。旅游业适逢盛世,得以快速发展,规模壮大、市场拓宽、景点层出、客源攀升,位居全省前茅,为人所瞩目。挖掘深刻内涵,展示河东文化,扬先贤美名,引四海客商,实为发展旅游之大事。 吴民方先生,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历史系,退休后笔耕下辍,悉心整理44位先贤功绩成册。市旅游局将其付梓,于海内外广泛传颂,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发展旅游,振兴经济。 知我河东爱我运城 ——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 南风广场的北端,建有“河东历史文化长廊”。长廊壁上,尽布浮雕。漫步长廊,放眼浮雕。文人学士、帝王将相,栩栩如生,跃然身前;农贾精英、书画名家,熠熠生辉,尽收眼底。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河东古代名人风采与运城灿烂文化。给运城增添了魅力。让世界了解运城,让运城走向世界。 为了协助市民群众和青少年朋友,进一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现将浮雕上的四十四位河东古代历 史名人,逐一附图注解中下,以飨游人观注。 【中华曙猿】 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在垣曲县发拙出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美两国科学家验证而命名为 “世纪曙猿”。 “世纪曙猿”生成于四千万年前,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人类

史前文化

第一章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华夏文明史前时代,河东就是中国原始人类聚居的集中地带。早在180多万年前,就繁衍、生息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创造了深厚的远古文化,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中,河东是华夏先民的活动中心,是尧、舜、禹等建都之所,也是新兴封建势力的策源地, 第一节旧石器时代的河东文化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石器是原始先民主要的生产工具。最初使用相当粗糙的打制石器,故称旧石器,后来经历漫长的演变,逐渐进化使用精细的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根据石器打制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而过着采集和狩猎生活的人类,其自身的体质也经历了由元人、古人到新人的演变阶段。 河东地区有大量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芮城、垣曲、河津、万荣等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芮城县西侯度和匼河文化遗址。 西侯度文化位于芮城县风陵度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有180万年,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文化遗址,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之一。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考古人员的发掘,西侯度遗址共发现几十件石器和20多种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大部分是哺乳动物的,有鬣狗、双叉麋、晋南麋鹿、步氏鹿、粗面轴鹿、山西轴鹿、中国野牛、粗壮丽牛、步氏羚羊、山西皮毛犀、古板齿犀、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剑齿象、平额象、纳玛象、李氏野猪、巨河狸等。这些动物现已全部绝种,化石也都发现于早期的地层中。 在出土的文物的32件石制品中,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特别值得重视的有以下几类:一类是经过人工打制的用作采集植物的粗大石器工具——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有的还可以看出有使用的痕迹。这些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常用的工具,砍斫器主要是用来砍伐;刮削器是作削木棒、割剥兽皮用的;三棱大尖状器是挖掘的工具,可用来挖掘植物块根,以便食用。这类粗大石器工具,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的传统工具,后来逐步发展演变、形成华北旧石器时代的传统工具之一,考古界称为“大石器传统”,“西侯度人便是大石器传统的开山之主”。1 从出土的石器可以看出,西侯度人已经使用了锤击法、碰击法、砸击法等三种打制石器的打制技术,用这些方法从石材上获得石片,然后将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界称之为“石片文化传统”。贾兰坡认为:“从目前已发现的材料来看,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基本上都 1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页51,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7年。

浅谈河东文化

浅谈河东文化 时间:2016-07-16 09:36:50 | 作者:樊颖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化的气息,充盈整个河东大地! 运城,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直根系。在这方水土上,无数先贤以其崇高道德和隽永思想,为后人提供镜鉴,让后人从中汲取无穷智慧。诚信,理所当然成为运城文明的首要之义。以忠义仁勇誉满华夏的关公是运城文化的第一名片。由新绛人撰写的《弟子规》在相当程度上支撑起国人的精神世界。“修德为善”、“博施济众”,是运城晋商代表——万荣李家经商兴盛最原始的动力。“还债局长”胡丙申的十年艰辛还债路,是当代运城人对先人诚信精魂新的诠释。“党员妈妈”陈玉芳对孤残儿童数十年如一日的母爱,是大爱之花在运城这片沃土上的绚烂绽放……文明诚信大爱之美,是当代河东儿女最珍惜的精神“花圃”! 河东之美,美在锦绣河山,更美在文韵荟萃。崇文尚教,既是以文化国民之魂,又是以文铸国家之神。崇文尚教,既关乎凝才聚智,又关乎民生福祉。回顾过往,崇文尚教让华夏文明在此生生不息、瓜瓞绵绵:飞云楼、永乐宫、解州关帝庙、鹳雀楼、黄河大铁牛等“国宝”辉映历史,傅说、荀况、“三王”、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等大家文采彰显。审视今天,崇文尚教,让古色古韵成为运城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让运城的教育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崇文尚教大智之美,不惧山高路远,一路向前,我们终会用双手捧出! 黄河汤汤,条山巍巍,盐湖淼淼……山长水阔,胜景无边。这大美河山注定见证河东儿女实现凤凰涅??的“运城梦”!立说立行,狠抓项目建设,造就经济繁荣之美;惟志惟勤,坚持“三个强化”,铸就政治安定之美;自信自为,发展文化旅游,练就文化自强之美;亲民安民,强化社会管理,成就社会和谐之美;丽山丽水,推进“四城联创”,绘就生态文明之美;兼容并包。强化改革开放,涵育包容大气之美;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弘扬敢为人先大勇之美……美丽河东,大美运城,开启了书写多姿多彩“运城梦”的新纪元!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正如数千年前舜帝在盐湖边“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一样,河东大地已经过五千年的文明沉淀,运城这块深沉的黄土地,文化厚重的无以复加。历史,将在盐湖岸边重写,1。4万平方公里的运城版图,将拉开浓墨重彩新的一幕! 尧天舜日,花香音啭,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河东,这颗光彩夺目的文化明珠正熠熠生辉!

2019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密 封 装 订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河 东 区 2019 年 高 考 一 模 考 试 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部分为历史试卷,共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 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 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 B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 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 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 2.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 A .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D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3.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B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C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4.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 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这些数据反映出 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 C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5.以物证史,用历史事实说话。下列史实中,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是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公私合营股票 ③红军临时借谷证 ④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下列说法最能直接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①以北京为首都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河东文化浅谈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这样的,科学研究一般都起于惊奇感。人如果没有惊奇感,他就还是处在蒙昧状态,对事物不发生兴趣,没有什么事物是为他而存在的,因为他还不能把自己和客观世界以及其中事物分别开来。正是基于这个逻辑起点,自己对河东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冲动。下面谈谈自己对河东文化的两点认识。一是河东文化的品格,一是河东文化的面貌。 ○河东文化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品格? 河东文化是一个“三教融合”的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说儒,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最推崇的人物是谁呢?是诞生在河东大地的尧、舜、禹三位圣人。“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还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这其中的“三代”就包括大禹。 孔子还有一个学生,深得孔子的真传,他叫子夏。孔子曾经对他说过一句名言,“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儒,就是古代的读书人。孔子告诉子夏做一个什么样的读书人呢?不要只为了个人利益去投机取巧,而是要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利益。子夏记住了老师的话,用从孔子那里学来的知识和道理教书育人,他在哪里教书呢?在今天的河津。今天的河津还有卜子夏西河书馆。子夏在中国历史上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因为据历史记载,孔子去世之后,“儒分为八”,而子夏就是这八派里面的一个。子夏为中国历史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物,比如魏文侯、段干木都是子夏的学生。 在今天新绛县有个文庙,其历史和规模位在三晋之首。里面供奉着孔子和子夏等圣贤人物。文庙是弘扬儒家文化的基地。所以,我们说,河东大地儒家文化繁盛。在河东还有许许多多的名门望族,比如薛氏、柳氏、王氏、裴氏、吕氏等等,这些家族为什么能够绵延上千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秉承儒学,诗书继世。到了元明清时代,在河东大地上还出现了很多书院,比如今天的运城中学就有700年的历史,她的前身就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书院。 根据以上这些,我们说河东文化里面儒家文化很重。 河东文化里面有佛家文化。比如芮城的寿圣寺。现在寿圣寺的方丈据说是从法门寺过来的。据佛典的记载,寿圣寺的下面也珍藏着佛舍利子。又根据《宋高僧传》的记载,今天新绛龙兴寺的附近也藏有舍利子。这些足可证明河东大地在历史上佛教文化有多么繁盛。关于舍利子,近几年有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研究,说和尚们一生吃素,而吃素就容易得结石。因此得出结论,舍利子就是结石。关于这一点我同一些佛教人士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非常生气,说这是胡说八道。只有高僧大德才能在圆寂之后炼出真身舍利。舍利是高僧崇高的道德在物质层面的呈现。原来英国人在占领香港之后,他们也不相信舍利子,他们用油锤去砸舍利子,而舍利子丝毫无损。要是结石早就碎了。这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舍利子。1991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通显法师圆寂火化后,得五色舍利子一万一千颗,堪称古今之冠,世界之最。 据佛典的记载,在山西境内很多的寺庙下面有舍利子。在山西这个佛教繁盛的省份,河东也能占得一席之地。另外,比较有名的寺庙还有普救寺,万固寺等等。其中普救寺又同著名的《西厢记》的故事有关系。最近在芮城大禹渡

河东区的历史与文化探析

河东区的历史与文化探析 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占地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8万人。从地图上看,其形状宛如一只迎风展翅的鸽子,因其地处海河东岸得名。河东区是天津的发源地之一,自金代天津设“直沽寨”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历史文化的积淀,让河东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起源文化 天津作为一个正在向国际化城市迈进的泱泱大都会,其生成发展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 提及此问题,历史学家们便 会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到座落 于河东区境内的大直沽,因为早 在元代建立之前,蒙古王朝已在 这里“置司,设熬煎办”,开始 组织灶户生产食盐,这乃是天津 地区最早见诸史籍记载的商品 生产活动。 元朝建立后,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其物质供应主要仰赖于江南,由江苏刘家港经海道运抵大直沽, 再由大直沽转输京城,摘自《寻根溯源大直沽》

旧志所谓“元统四海,东南贡赋集刘家港,由海道上直沽,达燕京”,便是其实录。为此,元政府专门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和临清运粮万户府,负责海漕、河漕的转输事务;又在大直沽修建了天妃灵慈宫,第一次将东南沿海人民所虔信的护航女神“妈祖”供奉到了北方,以供往来水手们祀祭。每年春秋两季,大直沽一 带的海河上便挤满了漕船, 从元诗“东吴转海输粳稻, 一夕朝来集万船”之描写, 便可想见当年大直沽一带 河面的繁况。而随着源源而 至的漕船,南方商人还带来 了闽浙江淮的商品进行贸易活动,元诗所云“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便写出其时商贸活动的兴旺之状。 这种大规模的海运和经常性的商贸活动,强烈地刺激了大直沽这一地区市镇规模的迅速形成。这就是旧志中所说的“舟车攸会,聚落始繁”。这样,有了政府机关,有了宗教场所,有了商贸活动,有了繁密的聚落,大直沽便切切实实成为了那一时期天津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尔后的天津城市之发展,实是以此为原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直沽,乃是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成之根和发展之源。 妈祖文化 天津是中国北方最早具有妈祖崇拜的城市,在航海民俗文化 大直沽漕运船模型

河东文化

美丽的河东文化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之声,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关公的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华夏之根、诚信之邦———运城!” 运城地区位于晋南盆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的黄河金三角流域,因位于黄河以东,故史称“河东”。运城古名潞村,位于山西南部,濒临河东盐池,是一个古老的天然结盐之地.元初,潞村尚是“弹丸一乡镇,延佑年间被兴建,成为圣惠镇,至正年间,再次兴建,成为凤凰城.后因是盐运司所在地,而名运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哺育过使秦过强大的商映,三国时期智勇双全,德才兼备,被人们说成忠义的化身的关羽;从小就超凡脱俗的司马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列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被称为文中子的王通,还有元朝时期在曲艺节影响很大的关汉卿等不胜枚举的历代豪杰名流和骚人墨客;曾经培育了姬鹏飞、程子华、傅作义、董其武、李雪峰、裴丽生、柴泽民等数以千计的革命先辈与仁人志士。 运城地区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光名胜遍布各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历山、孤峰山、

吕梁山、五老山、王官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和温泉等自然景观;有著名渡口大禹渡、津渡和风陵渡;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南海峪岩洞遗址、西候渡遗址、禹王城遗址、司马光祖墓、晋文墓、晋南云墓、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飞云楼等。这些自然景观和古文化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多次出访国外引起轰动的绛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旋右转的民间花鼓;有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的绛县飞龙;有爬高滚球的文武狮子舞;有奇罕惊险的高跷;有造型优美、巧夺天工的抬阁、背阁;有飞光流莹、壮观迷人的河津转灯;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观众喜爱的眉户;有做工精巧、食色鲜艳的面塑“河东花馍”;有独具魅力、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刺绣;有在天寒地冻之时赤脚露背的永济长旺“背冰”等.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运城被评为中国十佳城市之一.称运城是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华夏之根是说我们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在垣曲县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和在西侯度出土的烧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起源和用火的证实.史学家早已认定,蚕桑、农耕、盐业以及琴诗书画、衣食住行也大都起源于运城。尧、舜、禹等先祖们活动的核心区域也在运城。这些足以证明我运城地区是

季羡林的_三十年河东_与_送去主义_

2010年7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u l.,2010第39卷第4期 J ou rnal of ShanghaiNor m alUn i versity(Ph ilosophy&S ocial Sci en ces E d i ti on )Vol .39,N o .4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8634(2010)04 0030 (08) 季羡林的 三十年河东 与 送去主义 叶渭渠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北京100007) 摘 要: 季羡林总结了几千年以来东西方四大文化体系互相间盛衰消长的历史经验,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 天人二分 的分析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 争 。在给人类带来很多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从环境污染到生态失衡等种种灾难。而东方文化 天人合一 的综合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 和 ,也就是顺从自然,与自然浑然一体,努力建构和谐的世界。季羡林在这个基础上,用宏观的历史眼光,作出东西方文化变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样的前瞻性科学论断,并称之为 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以实现东西方文化真正平等的交流。为此,他提出 送去主义 ,也谈及 拿来主义 ,目的是反对 欧洲中心主义 ,推动不是以谁为中心的 文化多元化 ,使东西方文化最终走向和谐与融合,创造新的文明,以造福人类。 关键词: 三十年河东;送去主义;分析与综合;思维模式;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收稿日期:2010 04 15 作者简介:叶渭渠(1929 ),男,广东东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文学与文化学研究。 季羡林在我国首创了东方学,推动了东方学研究和人材培养,成为我国东方学的奠基人。晚年,他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提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的宏观分析论和 送去主义 的实践科学观,并且身体力行,在埋头撰写!文化交流的轨迹?和编选!东西方文化议论集?等学术巨著的同时,投入全副精力,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和!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东方文化。 一 季羡林提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以后,引起了学术争鸣,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这是在开明社会的正常学术现象。在这里,笔者也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因为这是事关指导我们继续努力从事东方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的一种思想基础、一种思想动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的论断,并不像某书评人所言 是一个大而空的论断 ,季羡林是用唯物辩证方法论,总结了几千年来古代中国、印度、古希伯来、埃及、巴比伦以至伊斯兰阿拉伯三大东方文化体系和古希腊、罗马一大西方文化体系互相间盛衰消长的历史经验,并且认为思维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模式和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优劣异同,然后用宏观的历史眼光作出东西方文化变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样前瞻性的科学论断,并称之为 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 30

运城文化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要挖掘好、整理好运城的“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东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为便于群众接受,笔者觉得可以用“一猿一火冠华夏、一湖一祠一裴家、一河一庙两司马、一山十寺一宫堂、一楼一院一圣人、一洞一城扬天下”来概括。 人类远古文化。用“一猿一火冠华夏”来概括,以运城为代表的晋南地区承担了人类文明进化许多关键环节的重要任务,参与了人类早期社会形态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 “一猿”是指垣曲县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揭开了人类发源的神秘面纱,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并且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一火”指的是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用火的痕迹,距今至少在183万年以上,开创了人类的用火先河,把人类用火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距西侯度不远的匼河遗址群,属于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此处出土的大量石制工具,证明当时的人类过着采集和狩猎并重的生活。同时,匼河文化呈现为群组,表明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原始人群落。 为什么说“冠华夏”,运城国保单位90处,在全国所有地级市里排名第一。近年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奇先生和刘起釪先生提出:“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晋南的一块地方,最后得出结论:在古代夏是中国之人,而中国就是冀州,冀州就是中国。这些丰富翔实的文化遗存、考古成果、专家论断,不仅证明了运城就是以尧舜禹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就是“古中国”文明发源地,更为弘扬尧舜禹文化、打造人类远古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农耕源头文化。用“一湖一祠一裴家”概括。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运城作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一湖”指的是运城盐湖。古河东盐池形成于7000万年前。运城,因盐池而兴,因盐运而名,是一座盐务专城,全国仅此一家。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河东池盐成为人们的日常食用品、祭祀贡品、货币代用品、军需用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唐代

河东文化第一课1

关于“文化” 什么是“文化”(大家讨论)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1871——1951年80年里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 中西方对于文化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西方对于文化的理解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原始文化》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把文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即所谓“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两种主要成分 中国古代对于文化的理解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 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中西方对于文化理解的差异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或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传统中国并无culture的概念,更无中国文化、外国文化的区别,而只有华夷之辨,将其翻译作文化两字是日本人之举。 现代人的理解 A 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B 狭义的文化 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2、文化划分(不同的角度) (1)根据文化内容: 神话文化、诗歌文化、戏剧文化、曲艺文化、音乐文化、绘画文化、饮食文化等 (2)根据存在时间:

“河东新编三套秧歌”大赛开幕词

闻喜县“河东新编三套秧歌”比赛开幕词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和农民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在这金秋送爽,五谷飘香,喜迎国庆之际,闻喜县委宣传部和闻喜县文体广新局联合主办,闻喜县人民文化馆承办,闻喜县万达糖酒商行协办的?闻喜县庆国庆‘衡水老白干杯’河东秧歌大赛?即将拉开帷幕。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光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各参赛队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在这里举办这场河东秧歌大赛,就是为了活跃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技兴县、文化强县、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战略,构建富裕、文明、秀美、和谐闻喜的有力举措。 《河东新编三套秧歌》由运城市群众艺术馆创作,分别为《拍打秧歌》、《花腕秧歌》和《丰收秧歌》,这三套秧歌舞蹈语言来自于民间生活,音乐取材于蒲剧、眉户、注重在动作韵律上融入时代艺术气息,它集健身、娱乐、艺术观赏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推广价值,这三套秧歌一经推出,就深得广大城乡居民和农民朋友喜爱,特别是它的推广普及工作在我县搞得更是红红火火,县委宣传部和文体广新局等七个单位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联合下发了《关于组

织举办河东新编三套秧歌推广培训比赛工作的通知》,各社区、各乡镇和县直各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热烈响应、积极组织排练,文化馆的同志们更是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不辞辛劳,半年来,为了真正把老百姓喜欢的事做好,满足百姓的需要,他们分别对社区、企业、乡镇和县直党政机关等单位进行了三套秧歌的集中培训和蹲点落实,为全县培养了近百名培训骨干。特别是海鑫集团公司,承揽代表我县参加全市河东新秧歌大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获金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们举办这次比赛活动,不是秧歌推广普及的结束,仅仅是对前一段工作的检阅,我们要把这次比赛活动作为起点,把三套秧歌的推广普及工作抓的更实、做的更细,真正做到村村有队伍、乡乡搞比赛,跳出一片艳阳天,扭出一幅幅新画卷,跳出希望,跳出和谐,跳出新农民的新形象,跳出新农村的新风貌! 最后,祝福与会的同志和农民朋友身体健康!祝福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预祝各参赛队取得优异成绩!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2010年9月26日

天津市河东区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卷

天津市河东区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第一部分 (共4题;共20分) 1. (6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杜甫《蜀相》) ④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⑤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用典故表达自己和征夫们思念亲人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⑥有水的地方就有不绝的生命力,有水的地方就有无限的美丽与风光,请写出两句与“水”有关的写景名句:________ ,________。 2. (4分)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①天下着雨,天气愈发闷________热,蒙的心情更加郁闷________了。 ②九十多岁的王老颤________巍巍地走上讲台,明显地看见他打了一个寒颤________,开始用颤________抖的声音讲课了。 3. (5.0分) (2019九下·邯郸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若失去花的点缓,就会颜色顿失,枯躁无华。心灵的原野,若没有花的充实,则会干涸皱裂,渐渐枯竭。在心里种上善良、真诚、乐观三朵生命之花吧,用心之度诚去做土壤,用人生历炼去培植。未来,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只要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1)用部首检字法查“虔”,先查________部首,再查________画。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 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 ( 5.0分)片断写作练习: 在选文中这样写道:“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呵,几小块青稞饼。”这几小块青稞饼是怎么来的呢?请设想合理的情节,交代这几块青稞饼的来历。注意用上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共5题;共50分) 5. (6分) (2019八上·台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河东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

河东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在我校展开,在院党委和行政领导下,中心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忠于职守,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以下是中心2019年的全年工作汇报:第一,科研成果方面,中心人员申报并获批三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张启耀教授获批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和山西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各一项,宋洁获批山西省社科规划办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合计到账经费万元。完成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结题两项、中期验收两项。完成基地院级课题立项19项。中心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着一部。完成河东文化学术研究丛书的资金争取工作,共立项两项,资助资金2万元。 10月18日,我校河东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启耀教授的学术专着《近代河东乡绅社会职能变迁与道德问题研究》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张启耀教授2016年获批的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重点研究项目——“近代河东乡绅道德问题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的最终成果和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2019年山西省社科规划项目“近代山西乡绅社会功能变迁及对现代乡村治理的启示”及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近代河东乡绅乡村社会救济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基地人员参加系列学术会议及研究活动,为学校和地方文化建设服务。

9月10日,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宋洁教授莅临中文系,做了题为“台湾地区的关公信仰”的学术讲座。讲座重点介绍了关公信仰传入台湾地区的时间和方式;关帝宫庙在台湾地区的分布状况;关公信仰在台湾地区发展的主要阶段;梳理台湾地区关公信仰的主要脉络系统。讲座以行天宫为例,重点分析了恩主公信仰的产生,流变,宫庙的经营方式,以及服务社会的特色。该报告为中文系教师了解台湾地区的关公信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数据和信息。 10月24日,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暨澳门传承关公文化协会成立仪式、恭迎山西运城关公铜像莅澳揭幕典礼,在澳门氹仔卓家村关帝庙前举行。我校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宋洁教授应邀出席参加典礼。宋教授参加这次仪式的活动,扩大了河东文化在澳门的影响。 11月14日上午,应河东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山西省社科联副主席王志超研究员到中心指导院级项目立项工作并作学术报告,黄解宇副院长出席会议并陪同指导,张启耀教授主持。通过此次报告,教师们对如何完成科学研究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学习到了很多研究的技能和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大家完成此次研究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报告对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也是一次大的促进。 11月15日下午,应河东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台湾大学洪淑苓教授在河东大讲堂三号厅做题为《从史传到传说--论关公形象的演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黄解宇副校长主持,河东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启耀教授、宋洁教授和部分系部教师及人文学院学子参加。

2019年6月15日河东区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9年6月15日河东区教育综合知识题目 注:以下所有试题均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题本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是() A.恪尽职守 B.热爱学生 C.廉洁从教 D.依法执教 2、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专业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主体性 3、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A,复述 B.计划 C.调节 D.监控 4、学生岀现的偷窃和欺骗等行为属于() A.情绪障碍 B.性格障碍 C.行为障碍 D.认知障碍 5、流体智力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后天学习 B.周围环境 C.社会文化 D.遗传 6、皮亚杰的()是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著名研究成果 A.对偶故事法 B.道彳裹两难故事 C.情景测验法 D.社会矩阵法 7、王明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后,又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学习 8、在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中,作为中介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影响 9、根据精神分析理论,“超我”遵循的是()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理想原则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短时记忆的功能?() A.知觉信息 B.存储信息 C.加工信息 D.复述信息 11、()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 A.罗森塔尔 B.波斯纳 C.杜威 D.皮亚杰 12、上课的过程中,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教室门的方向,这种表现是() A.观察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13、老师初次上讲台讲课时,由于紧张而引起的慌乱现象属于()

河东戏曲

戏曲文化 河东,历史文化悠久,有“戏曲之乡”之美誉。早在金元时期,院本、杂剧在这里的演出非常繁盛,故至今这里地上、地下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戏曲遗存,且不断有新的发现,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稷山马村、化峪、苗圃三地金墓戏剧砖雕,永乐官潘德冲石椁线刻杂剧图、万荣孤山风伯雨师庙元代舞台残柱刻字,运城西里庄金元墓戏曲壁画,垣曲、芮城、运城、闻喜等地出土的汉代百戏乐舞俑等等,更显示了古河东早期戏曲的风貌和原型。明清以来,梆子戏、眉户、道情、线戏等许多富有韵味的小剧种又在此蓬勃兴起。 第一节、河东戏曲研究现状 一、蒲剧研究 1、发展史的研究 墨遗萍《蒲剧小史》和《蒲剧史魂》。行乐贤、李恩泽《蒲剧简史》、《运城文史资料》1991年3期《蒲剧春秋》载有《蒲剧发展史》。2007年出版的《蒲州梆子志》,分综述、图表、志略、人物四大部类,对蒲剧的发展历史、现状、剧目、舞台艺术及人物传记史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是迄今为止研究蒲剧资料最为翔实的志书。 2、剧本的整理、研究 临汾地区三晋文化研究会编《蒲州梆子传统剧本汇编》20集收入197个剧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整理了《山西地方戏曲汇编》,其中第二、第七、第八集为蒲州梆子专集,收录剧本26个。1959年10月山西省晋南戏剧协会刊印《晋南戏曲剧本选》,选录了流行于晋南的各剧种最有代表性的优秀剧本,其中有6个蒲剧剧本。临汾蒲剧院1982年编印《剧目汇编》收录了14个传统折子戏剧本和1个现代戏《巧劝父》。1983年运城行署文化局编印《蒲剧传统剧本选》收录24个。1985年运城行署文化局编印《河东剧作选》,选录全区1984年创作的10个优秀剧本。1992年由崔浩、任国成等编《河东优秀剧作选》,收录运城地区1979年至1990年各演出团体创作上演的现代戏、新编古装戏和改编传统剧14个。《蒲州梆子剧目辞典》统计有1400多个剧目。《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也收录了一些剧目。 3、研究刊物 专门的刊物:《蒲剧艺术》1980年10月创刊以来,成为蒲剧研究的主要阵地。《戏剧艺术》1980年10月创刊,1983年停刊,共发行9期。《戏剧之乡》1986年11月创刊,至1989年12月共4期。 其它的一些刊物上也零星有一些文章,对蒲剧进行研究,如《戏剧》、《戏曲研究》、《中华戏曲》、《寻根》等。 4、其它研究 包括班社、演员、演出场所、演出习俗、轶闻传说、文物古迹、行规谚诀等,有不少的论述。 二、其它小戏研究 对河东小戏的研究50多年来,成果较少,大多是一些简单的介绍,《戏曲志》、《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等。 1984年,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室(今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对全省剧种进行普查后,出版了《山西戏曲剧种概说》一书,该书收录了全省52个地方剧种,其中流传于河东的有眉户、永济道情、平陆高调、夏县蛤蟆嗡、弦儿戏、平陆花鼓戏、临猗锣鼓杂戏、万荣青阳腔、芮城线腔、扬高戏、拉胡戏等12种。《中国戏曲志·山西卷》统计有蒲州梆子、平陆花鼓、高调、永济道情、夏县弦儿戏、蛤蟆翁、芮城扬高戏、拉呼戏、线戏、万荣清戏等10种。 锣鼓杂戏的研究较为全面:有剧本的整理、研究,演出的研究,班社、艺人的调查研究,与宗教关系的研究等。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研究生李瑛对锣鼓杂戏作了较全面的考察后,并写了硕士论

河东柳氏在南朝的独特发展历程

河东柳氏在南朝的独特发展历程 韩树峰 内容提要 河东柳氏是南朝渡江甚晚 但却最终跻身一流士族的地方豪族?柳元景凭借 显赫战功进入刘宋中央政权是这一家族发迹的基础 柳世隆在南齐实现由武入文的转化是其进入高级士族行列的必备条件 而柳世隆子侄辈在萧梁的婚宦则是其与王谢等高门甲族并驾齐驱的具体体现?与南朝一般士族不同的是 河东柳氏在完成这一转化后 依然保持了勇武善战的特长 并将这种特长与南朝高门士族独有的高贵文化素质融为一体?这一典型特征使其既不同于因擅长武功受到高门士族压抑排挤的地方豪族 也不同于因连续遭受战乱摧折而趋向灭亡的甲族高门 因此 河东柳氏是南朝历史上较为独特的一种士族类型?这可能是其在南朝灭亡后 依然能够发展成为关中首望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南朝 河东柳氏 地方豪族 高级士族 5新唐书6卷一九九5儒学#柳冲传6载 关中郡姓有韦!裴!柳!薛!杨!杜等大族?弘农杨氏自东汉以来就是全国著名的高门望族 京兆韦!杜二氏及河东裴氏先后在曹魏时期发展起来 也称得上是老牌士族?与他们相比 河东柳氏未免有些逊色 因为迟至东晋 柳氏还未出现过高官显宦≠?5新唐书6卷七三上5宰相世系表6载 柳轨曾任晋朝吏部尚书 其子柳景猷任晋朝侍中?但据5晋书6所载 柳轨只担任过尚书郎 与贾充一同制定过西晋刑律 ?至于柳景猷其人 两晋南北朝有关史料无载?万斯同5晋将相大臣年表6既不载柳轨曾任吏部尚书 也不载柳景猷曾任侍中?看来 这不是万斯同的一时疏误 因为一般情况下 不会将如此重要的官职同时漏载?而且如果柳轨父子两代确实出任过如此重要的官职 其子孙在两晋也不会无闻于世?5宰相世系表6的说法是在柳氏贵显以后出现的 目的可能是抬高其家族门第 不足为据?也许柳氏在地方上是较有影响的家族 但在全国来讲 却绝对算不上高门?柳氏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南北朝对峙时期 而且是先在南朝成为高门甲族 以后又进入北朝政权 并继续保持其崇高的社会地位 最终成为关中首望之一?关于南朝河东柳氏 陈琳国和张灿辉二位先生曾分别著文进行过研究≈?前者探 ≠ ≈陈琳国 5论南朝襄阳的晚渡士族6 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6 年第 期 张灿辉 5南朝河东柳氏家族研究6 5晋阳学刊6 年第 期? 5晋书6卷三ο5刑法志6!卷四ο5贾充传6?河东薛氏也不是旧族 但薛氏源出蜀人 其前身属少数民族 情况比较特殊?关于这点 唐长孺先生5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6一文 载于5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6 中华书局 年版 第 页 有所讨论 可参看?

天津市河东区2016年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天津市河东区2016年高三一模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6页,共10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历史答案在答题卡上21-31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陈直《三辅黄图》载:“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这里的“市”是指 A.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B.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2.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A.与都省相互制衡B.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C.代表中央治理地方D.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4.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 A.哥伦布B.麦哲伦C.达·伽马D.迪亚士 5.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得益于 A.内阁制度的确立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议会改革的实行D.“光荣革命”的胜利 6.中国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结束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7.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C.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8.阅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河 东 盐 文 化(二)

河东盐文化(二) 河东盐文化(二)赵波此外,在运城盐池里,受到封建王朝重视并封赐神号的还有众多的神,而且还为他们建造了神庙。诸如:条山、风洞之神。条山(中条山)和风洞(盐风洞)原来为一神,名为盐风神。原来的盐风神庙在池神庙的右侧。宋代崇宁年间封盐风神为荐宝侯。到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又被进爵封为成宝公。时代洪武初年(1368年)又改封为中条、风洞之神。到明神宗万历年间,巡盐御史蒋春芳将条山、风洞二神又分开祀奉。池神庙主体建筑有三大殿,中殿祀奉盐池之神,左殿祀奉条山神,右殿祀奉风洞神。太阳神。太阳神庙又称日神庙,在池神庙东。太阳神庙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由巡盐御史汪以时和盐运使林 国相建筑的。雨神。雨神庙在太阳神庙的左边,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由巡盐御史杨师程创建。甘泉神。池神庙前有两眼淡水泉,经冬至夏,泉水汨汨不断。淡水为晒盐所必需的,所以才被封为甘泉神。宋徽宗崇宁年间封甘泉神为普济公。甘泉神庙也在池神庙前。甘泉神庙始建年代不清楚。明思宗崇祯年间由巡盐御史杨绳武主持重修过。土地神。土地神庙在池神庙西。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由巡盐御史杨师程建立。关帝。关帝庙在池神庙东侧。据民间传说,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另一说法是在宋徽宗政和年间),被

轩辕黄帝杀死的蚩尤的精灵在运城盐池作乱,影响盐业生产。宋朝皇帝依照护国张天师的建议,摆设香案,祈告已经成为天神的三国名将关羽的神灵下凡除妖。后来,关羽果然率领天兵天将来到运城盐池讨伐蚩尤,并又一次将他杀死,这才使运城盐池的生产恢复正常。这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关公战蚩尤》故事。由于关帝也有“功”于运城盐池,所以,他 也受到特别的奉祀,而且,在各家盐号(盐厂)里都敬奉有关 帝的神位,为他建造了祠宇。为什么会在池神庙周围建造这么多的神庙供奉诸神?是因为条山神、风洞神、太阳神、雨神、甘泉神、土地神、关帝都是有“功”于运城盐池的,功德 无量,才得到奉祀。这样一来,就在运城盐池的卧云岗上,以池神庙建筑为主体,配以众多的神庙建筑,以及池神庙前建造的地宝天成坊、海光楼、歌薰楼(为纪念虞舜作《南风歌》),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建筑群体。这个建筑群体经过历代工匠的精心构筑,具有相当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它是运城盐池经济发展派生出的建筑文化艺术成果。可惜的是,池神庙及左右的建筑物大都毁于战火,现仅保存下来池神庙的一些主体建筑了。有关方面在那里设立了运城盐池历史博物馆,仍然是运城盐池一个历史文化遗迹、旅游景观。在全国许多产盐之地,都有敬奉的“盐神”。如 海盐产区以煮海为盐的创始者宿沙氏为盐神,井盐区以不同的历史或神话传说人物为盐神;而且,又都以各种原因配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