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李海英

小学数学最吸引学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情境图,同时为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不能合理利用情境图辅助教学,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情境题图失去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应有的数学味。如何有效地用好情境图呢?我认真地认识和审视教材中的情境图,同时反思自己的实践教学。我认为要用好情境图,用心地领会情境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要用好主题图,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情境图,领会它的内涵,也要考虑怎样灵活使用,才能达到优化情境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几点有效的做法。

1. 合理把握情境图的呈现方式

“情境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情境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情景的呈现过程。教材情境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情境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图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分层展示。

挖掘出情境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

如二年级下册第2页“解决问题”情境图包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教师可以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个场景,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2)变静态为动态过程。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情境图”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处理,

使原本静态的情境图变成了动态过程式的演示,在紧紧把握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解决问题”的情境图,展示的是湖里原来有32只美丽的白天鹅,飞来了13只,又飞走了12只,现在还有多少只?静止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变成动态的过程,学生就更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

(3)用故事串起主题图。

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例如三年级下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今天是唐僧师徒四人分吃西瓜的开心时刻,这里有四个西瓜,你们知道悟空和猪八戒分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很有兴趣地去观察情境图)

师:(展示悟空的分法)每人分一个。4÷4=1

师:(演示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刚才把4个西瓜全吃光了,现在还剩几个?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没有了。用0表示。

师:那现在是拿多少个去分?

生:0个。列式:0÷3=0

在这里用唐僧师徒分吃西瓜的故事串起了四幅图,吸引学生极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2.拓展情境图的多样使用

不能单纯认为情境图的功能只用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结果学生仅仅是开头几分钟在情境中学习,剩余的时间就脱离情境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这不但让学生一下子觉得没了兴趣,还对教学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如人教版三年下册第63页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材所提供的一幅情境图,从图中只能引出本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情境图利用率不高。

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3个问题的信息量,情境图的内容就显得充实了,实际情境就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是多元的整合,使课堂变得更加和谐。

当教师问:你能列式解决谁的问题时,学生列出算式。

聪聪:24×3 = 72(元);

明明:24×8 = 192(元);

阿姨:24×10 = 240(元);

欢欢:24×12 = 228(元)……

学生在一幅图中同时解决了四个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的计算起到复习知识技能和了解学习起点的作用,后一个问题引出了新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学生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这是情境图的一次运用。同时,当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初步掌握计算技能,联系实际问题时还可对增补后的情境图进行二度开发。

例如:聪聪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钱?聪聪和欢欢共用了多少钱?欢欢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钱?……学生在同一现实背景之下,不断地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同时也不断地用竖式进行了计算。使学生悟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在联系,同时,也知道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即是求两积之和。这种练习形式不仅提高了练习密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又使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得到更多机会的练习。

这样情境图的使用贯穿整节课。教师先用情境图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出例题,解决问题后,然后又用情境图编排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图的作用。所以说,图不在多,关键要用足,用透。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我们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情境图,并深入地领会情境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情境图进行灵活地、创造地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境图的最大价值,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A类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地思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情境图

借助情境图寻求数学课堂实效 数学课本中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情境图,最易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这些富有情趣的情境图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在实际教学中,着眼情境图,挖掘画面内涵,发挥图画效应,能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一、借助情境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在新授课导入环节,如果教师利用生动有趣的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学生很容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低年级小朋友对图画非常感兴趣。一年级教学“识数”时,教材呈现了一幅动物园的主题图。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这样,学生在看中说,在说中思,在练说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富于直观性。如果将静止的情境图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一年级“认识整时”时,课本上的情境图上只是呈现了一些钟表,在备课时,我精心地制作了Flash课件,这些鲜活富于动感的小闹钟带领学生走进钟表王国,伴着钟表的滴答声,学生很快地认识了时针、分针,并学会了认识整时,学习目标达程度很高。 二、借助情境图,诱发学生问题探究欲望 小学生都是有好胜心的,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都希望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尤其希望在探究性学习中张扬自我,体会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问题探究欲望。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再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进而探究答案。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得到了满足,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主题图呈现了一幅充满古代气息的图画:一位先生手执书卷,身穿宽袖满襟衣衫,缠着腰带,可以看出他在念道: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而他面前的学生呢,似乎被这问题难住了,都在握笔凝思……孩子们都被眼前的古装画面吸引住了,看着图中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景,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的思绪仿佛飞到了那远古时代,与老先生面前的孩子一道在感受源远流长的数学文化,探究的欲望高涨起来,很快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三、借助情境图,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在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挖掘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如何用好数学情景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2328607.html, 如何用好数学情景图 作者:孙安 来源:《神州》2012年第21期 摘要: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每一节课都会安排一个主题情境图, 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本文通过利用数学情景图,贯穿新课教学;灵活使用 情景图——合理把握情景图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情景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激发探究欲望;结合“情景图”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四个方面的阐述,对如何用好数学情景图进行了相关思考,以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情景图的作用发挥到更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图 前言 打开青岛版数学教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情景图最吸引学生的眼球,逼真的生活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使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变得与自己生活贴得那么近。数学情境图的设计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另外,融入生活气息的情境图,给数学赋予了生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有效地用好情景图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浅谈自己几点体会: 一、利用数学情景图,贯穿新课教学 利用数学情景图,贯穿新课教学,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理解认识情境图,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下文 将逐一进行分析。 1.充分利用好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情境图都是以场景的形式呈现,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景并与生活紧密相连,有 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四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挖掘机铲土”的生活画面的 情境图,结合当地新区的建设发展,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适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铲斗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有“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回顾什么是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时学生还发现了有一种角是“平平的”,引发了学生的争论和思考,此时我通过学具转动角的一边,观察思考在转的过程都出现了哪些角。这样,利用主题情境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也节省了教学时间。 2.理解认识情境图,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小学数学课用点子图

小学数学课用点子图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

········································································································································································································································································································································································································································································································································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学时,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教室里有6盏灯、2扇门等数学问题。再比如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有关“8”的加减法时,让8个同学上台模拟买电影票的生活场景,选取的8个学生有不同特征,性别上有男有女,穿戴上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巾的。这样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台下的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买几张票?”、“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戴眼镜的同学有几个?”等好几个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 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接着写出一个数36,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再出示31497问学生能被3整除吗?怎样看出来?由于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学生认为个位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然后就让学生报个位是3、6、9的数字……,通过口算学生发现有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这样

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正式实施,使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当前数学课程的发展,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研究,走出一条新的课堂教学之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生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应是最好的选择。笔者结合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尝试了“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富有个性的数学情趣课堂。 “情境教学”模式的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一,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备课时,教师只是考虑自己应该怎么教,不考虑学生如何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牵制学生前行,

学生不用思考、不需要探索,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学生成了聆听观赏的吸收者,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根本无从谈起,背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其二,缺乏对教材的分析、研究与理解。教师的备课不能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去深入解读教材,知识点、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材的传声筒,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并且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研究,根本没有把研究教材内容、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作为首要工作来做,更不能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教学效率低。其三,课堂教学沉闷,师生没有活力,更没有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教师未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探究活动的机会和舞台,没有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其四,习题设计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不高。对教材中的习题缺乏研究,认识肤浅,达不到对课堂学习内容解释应用和练习检测的真正目的,这也是使课堂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就上述问题,笔者经过探索、思考,提出了“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的理论构想 一是依据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7748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

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 与研究(二年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组织开展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二年级)》课题是安庆市市级课题,该课题组于2014年9月正式接到批准立项书。一年多来,课题组按照总课题方案,在做到领导到位,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活动,重点对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方面探索了一点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课题组按期完成了实验任务,现将实验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本课题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情景图解决问题而定的。着重从能使教师掌握高效应用主题图进行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深入挖掘新教材主题图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着题关的数学知识,学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主题图,学会等待学生去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赋予主题图以灵魂,使主题图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使学生能独创性地学习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更多的是透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很多同学在问题的解决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感觉有些困难,教师怎样将这样的一难题深入浅出的让学生明白,很多教师都想过很多的办法,现在也有许多老师在深入挖掘情景图的潜力上下功夫,因此有效的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1、从教材编排意图出发:教材展现的内容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通过提供这些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中选编了丰富多彩的“情景图”,它或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向学习者展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原型;或以童话故事为背景,向学习者展示了神秘的童话王国;或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为主角,向学习者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动物世界。我认为,这些“情境图”的选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了解编者设计每幅“情境图”的意图,对于创造性地应用这一教学资源,较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裨益的。 “情境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从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出发:很好的得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有效的得用教材中的情境图,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习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3、从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成长出发:在运用“情境图”辅助教学时,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使学生学

《小学数学主题情境图的合理运用》课题研究思路

《小学数学主题情境图的合理运用》 课题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 到每个单元,小到每个课时,几乎都有主题情境图。主题 情境图是数学学习重要素材之一,而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 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素 材的选择与应用不仅关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 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 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主题图 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主题图”总 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 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的认知 经验,可是也有一些无关信息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抑制 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有的老师只是为了使用主题图而用,导致表面看上去课堂非常热闹,却使得课堂上需要花 大量时间才能切入学习的正题。使得好多数学课上成了说 话课,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内容,而且有些主题图根本 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 得主题图失去了其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 数学味。对于主题图的应用,要做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科学引导,教师必须对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有正确的理 解和把握,这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 更高的要求。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重构小学数学

主题图文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做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只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营造浓郁的数学主题图文化的氛围,让数学走向生活,走进人本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创新程度:关于主题图的运用,相关文章零零碎碎看到过很多,也有一些相关的课题,他们的观点是正确运用主题图,体现主题图的价值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主题图,发挥主题图的功能。而在我校也有教师做过本相关内容的个人课题,正因为这样,才可以做到有比较、有鉴别、有提升。本课题与相关文章及课题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的范围不同,研究的深度不同,比以往相关内容挖掘的更深、更广一些,包括主题图的功能、设计、运用、创新等相关文化作深入的研究。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思路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试图达到以下目标:①、改变以往对主题图“敲门砖”的简单定位,深入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建立目标明确、操作有效的情境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②、充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赋予主题图以“灵魂”,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主题图,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③、在对主题图的分析与应用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意识。2、研究内容:①、主题图的功能研究。②、主题图的运用研究,如何才能使其发挥它应有的最大价值?③、如何更好的创造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这些在一线的教师正在为探索一条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而努力。要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课堂环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改变单向传递知识的行为,改善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一条改变课堂环境的有效捷径。 情境创设的U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所”。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 是为学生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 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断尝试创设情境,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描述: 我教学的《左右》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开始,我创设生活悄境,用鼓掌来引入左手和右手。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分辨这两只手?从而引入课题(左右)。 探究新知部分,我乂创设了问题情境和游戏情境帮助学生感知身体上的左右。1、说一说。师:“同学们都能分清左手和右手,你能说一说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吗?”(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例)2、找一找。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象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同桌两个人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此时学生纷纷寻找同桌合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3、玩一玩。通过老师带着学生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帮助学生借助身体器官认识并正确分辨左右。 实践操作环节我创设探究情境,理解生活中的“左右”,突破教学难点。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1、摆一摆。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叙述摆学具,通过摆的活动,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初步感受如何用语言来叙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2、说一说。看着摆好的文具,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3、数一数。让学生从左右不同的方向数一数橡皮是第儿个?学生在数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同样的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4、反馈练习:小动物排队。这里创设游戏悄境,老师发口令,请小动物们按口令排队,再组织学生用左右来描述小动物们排队的情况。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将“左右”在游戏中得到了实践,实现概念的外化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对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 文张水玲摘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这样就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最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材 现在的教材已经由原来的不可捉摸、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和文字题,转变为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现实生活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领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感受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但是,学生的地区差异性,教育背景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等,造成了教师必须进一步地思考如何让日常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改编教材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使情境更接地气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教材更新速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有时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生 活经验,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起来,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数学。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 思考、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的过程中,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南京长江大桥这 样的情境,我们完全可以变为生活中兰州黄河大桥,这样让学生有种身临 其境的感觉,变日常生活为课堂内容,加深学生的认识。 又如,教学集合这种思想方法时,我提供了本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 小组的调查表,学生积极性很高,利用圈一圈、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轻松 地将抽象的集合思想变为具象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就建构了数学模型。 二、变虚拟的生活情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性和 操作性 教材提供的素材,常常把生活情境直观地以图示的方法呈现在学生的 面前,不能以主人公的形式让学生亲力亲为。 所以数学教学可让学生提前感知生活,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 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超市调查各 种商品的标价,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绘制成价目表。 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 常高,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 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我校组织开展的“在小学数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是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课题立项批复:宜教科规计[2006]2号)市级课题,该课题组于2006年3月正式接到批准立项书。两年多来,课题组按照总课题方案,在做到领导到位,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活动,重点对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情境和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了研究,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的有效性方面探索了一点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课题组按期完成了实验任务,现将实验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

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3、是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距颇大。如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华丽,“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课堂缺少数学思维含量;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有的数学教师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图的运用缺少方法,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图中所出示的数学信息往往是比较零乱的,缺少连贯性,怎样让学生组织这些较为零乱的数学信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情境图,老师不知所措。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李海英 小学数学最吸引学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情境图,同时为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不能合理利用情境图辅助教学,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情境题图失去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应有的数学味。如何有效地用好情境图呢?我认真地认识和审视教材中的情境图,同时反思自己的实践教学。我认为要用好情境图,用心地领会情境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要用好主题图,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情境图,领会它的内涵,也要考虑怎样灵活使用,才能达到优化情境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几点有效的做法。 1. 合理把握情境图的呈现方式 “情境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情境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情景的呈现过程。教材情境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情境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图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分层展示。 挖掘出情境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 如二年级下册第2页“解决问题”情境图包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教师可以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个场景,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2)变静态为动态过程。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情境图”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处理,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48057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生活素材以及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摘要:数学是一门生活与生活关系极密切的学科,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也用于生活实践.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来进行渗透教育,更好的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小学时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数学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所教学的内容更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素材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来提高课堂生动性与趣味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水平的提升.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现阶段,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方法来教学,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贴近生活。 一、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教学中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意义重大。我们知道数学从人类生活的需要中来,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能更有效地积累数学知识。恰当的数学生活案例引入能够更好的拉近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让数学知识更加“接地气”,赢得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买彩票、飞镖转轮案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中彩票的可能性有多少吗,你们想知道飞镖射中一等奖的可能性吗,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原理来计算这些案例的中奖可能性,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入与解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数学原理对于自身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要提前出门以免迟到;买东西的时候要至少准备多少钱才能够买全,不至于跑多趟……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生活素材,提炼数学理论知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简而言之:从本质上而言,数学是一项理论学科,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由生活现象综合而成的理论知识,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提炼数学理论知识,就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比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地球陆地面积分布统计图,通过数据的对比、汇总让学生能够对于扇形统计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认识到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单位“1”。扇形统计图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让一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变得清晰透彻,使人看上去一目了然,利于计算各种数据,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让学生由简单形象感知到理论知识,更好的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运用生活素材,适当拓展教材内容

情境引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引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境的内涵与外延 情境教学的引入,是当今课堂教学有效而主要形式,但是究竟什么是“情境”,怎样使用才能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情境呢?教育学家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对情境是这样描述的:“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索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知识。 荷兰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曾提出过关于情境的理论,他认为情境可以是以下几种:场所、故事、设计、主题、剪辑。根据上面的叙述,我们发现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应具备生活性、趣味性和问题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生活性”是指情境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只有选择贴近生活的数学,才能使学生真实的去感受数学,能从抽象的数字中感受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思维上从一个形象过渡到抽象。“趣味性”是指情境必须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往往会主动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情境的引入就是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性”是指情境中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寻求更多的发现与创造,从而解决由认知冲突产生的疑问,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情境必须具有“问题性”才能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情境必须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现象,现实中的数学是由不同的环境所形成的,因此现实数学能成为儿童学习数学的基础。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问题,然而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才可以使他们感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最好的老师,因此引入课堂情景更多的应该是儿童所关心的内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的和学生互动起来。 二、创设情境的一般方法 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积极的的思考,这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一节课既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过程,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的思考和发言时,你会发现他们一脸的灿烂和兴奋。这样的一堂课无疑是最成功的。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问题创设的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假设情境的方法一般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类比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2、对老问题进行延伸来创设问题情境 3、用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 4、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5、利用数学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 6、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三、“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的作用? 1、情境能帮助儿童获得积极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的认知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使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感的强化功能使人们的行为会因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以加强,也会因受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而得到改变。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于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恐惧、愤怒、悲哀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在熟悉的环境作用下,儿童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所以情境引入教学就是为了能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以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的生活场景为基础,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儿童的数学学习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