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巧用

“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巧用

“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巧用
“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巧用

“随文小练笔”亮点多多,妙用处处

孙晓霞

【摘要】“随文小练笔”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那么如何

用好“随文小练笔”呢?我认为可以在学文前、学文中、学文后

练笔,促进学生深悟文本内涵。

“随文小练笔”不同于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实际,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下面就“‘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和“‘随文小练笔’之巧用”两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随文小练笔”亮点一二三

1、促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易造成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而“随文小练笔”就改变了这一现象。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的出的,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这样做,贴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可实实在在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另外,单元作文训练,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誊写,有一个较长的写作过程。我们教师批阅一次作文往往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及时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而“随文小练笔”就不一样,学生动笔的时间短,我们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促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如果弃置不用,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被学生遗忘。而“随文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适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所获写下来的作用,能为今

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

3、促学生文本内涵的深悟

我们部分老师认为语文课就该是学生说说笑笑,热热闹闹40分钟,那才叫“精彩”,我认为有点偏差。而如果仅仅把阅读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也未免有失偏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再说,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只满足于阅读与表达对话,一些最本质的东西还是不能丢。如,品味鉴赏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学会遣词造句等等。而“随文小练笔”就能促学生达到这种效果,深悟文本内涵。

“随文小练笔”亮点多多,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最佳时机,使“随文小练笔”在促学生深悟文本内涵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随文小练笔”妙用前中后

1、学文前练笔,学生趣也浓浓,激其深悟文本内涵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此,我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开头。而实践证明,“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在学文前练笔”则是课堂教学开头的一种好方式。如教学《捞月亮》时,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思维能力挺强,口头表达能力还不错,我先不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而是让他们根据这题目自己来编故事。一听到“编故事”,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他们充分想象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结果一个个故事都非常动听,什么“小猴子”、“小猫”、“大象”等动物都出现在故事中了。大部分学生都是讲这些动物不够聪明,把水中月亮的倒影当作“月饼”。这时,学生乐了,在乐中也懂得了凡事都要搞清楚后再行动。这时,我亮出了故事“我利用月亮倒影的原理哄表弟”。这“捞月亮”是完全出乎学生意料的,无需太多的言语就能让学生明白:遇事动动脑筋还可以把本属于“愚蠢的行为”变为“聪明的行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轻松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又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猴子观海图”和“仙人指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后描述一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写后,然后再与文本对话,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自己学习,展开交流。这样学生通过比较不仅能尽情地领

略到了黄山奇石的美,还学到了里边独特的写法。

学文前练笔,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孩子们在与课文的对话中能悟到自己试写时在观察、想象、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有效、轻松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2、学文中练笔,学生意也浓浓,促其深悟文本内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除了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外,还要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们一些老师认为,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会打断教学的思路,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加了学生的压力。我想,如果我们能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抓住练笔的恰当时机,使课堂练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效果肯定是非常理想的。我们可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准训练点,设计“随文小练笔”。如:

(1)在“情真意切时”练笔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课文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如果我们能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对课文就会产生很大的共鸣,觉得有很多话要说,这时就是练笔的最好时机。我在教学《老师领进门》这一课时,教学到“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拄杖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时,我先告诉学生文中的“我”为何许人,当学生对刘绍棠产生了深深的敬佩时,我安排小练笔:就是这样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见到教育他培养他的恩师时,会说什么呢?让学生写一段话,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作者的成功与老师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大部分学生写出了作者感谢田老师传授给他文化知识,还有许多学生还写出了感谢田老师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无形中,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作者——一个出色的文学家对小学老师的尊敬,并对他又产生了几许敬佩。这样,抓住时机,及时训练,自然恰当,学生有话可说,且对课文的理解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可谓一举多得。

(2)在“美妙绝伦时”练笔

有些课文,在描写美景时,能恰当地表现出当时的意境。如《林海》中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林”描绘得很美。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看大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美的意境。画面上美好的景

色,唤起了学生的联想。此时,我让学生进行一次练笔:此时此刻,你走近了大兴安岭,面对这样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样的练笔,就能使学生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一次绝妙的想象训练。

(3)在“情节空白处”练笔

有些文章,它的某些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者写得相当简单,甚至略去不写,为读者留下“空白”。在阅读教学时,又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作扩充和填补,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这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是常见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在此处适当地安排一些“随堂小练笔”。同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挂两枝笔的孩子》的最后一段“后来,王老师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谈了话。不久,小亮的两枝笔又挂起来了。”王老师说了什么话,文中没写,具体内容必须由读者去领会。这时,我便设计《王老师这样说……》这样的小练笔,让学生把该内容具体化,写个小片断。这个练习必须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上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又一次促进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涵了。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对待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至于这评价对“我”的影响,以及我是如何看待的,我并没有把原文过早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充分读,激烈辩论中,自己去深入体会,然后我才告知原文。这样让学生自主感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能取得“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再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文中着重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所作出的贡献,为了学生更形象地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阅读抗美援朝时期的有关资料后,我引导学生想“大娘想起……”、“小朋友想起……”、“大嫂想起……”从而把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作的贡献都补充进去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很显然,这样的“随文小练笔”,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3、学文后练笔,学生情也浓浓,助其深悟文本内涵

为助学生再进一步领悟文本内涵,在学习课文后,我们还可以根据文本的不

同特点设计再“随文小练笔”。如学习了《台湾蝴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读了课文,看了图画,你想夸夸台湾蝴蝶吗?请运用书上的词语来写写,说明你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会积累,并会主动运用。这样不但促进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深悟文本内涵,而且尊重了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还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于是,我用课件出示了“海底世界的鱼”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可仿照书本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来写写其中几种最有特色的鱼。再如教学完《万里长城》后,我用课件出示了万里长城气魄雄伟的图片。对学生说:“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当一回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这样,就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万里长城》又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

再如在教学完课文后,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为文中的人物写简评。如很多课文都可以安排这个环节:《草船借箭》、《狼牙山五壮士》、《忆铁人》、《“我是您的儿子”》、《两块银元》、《挑山工》、《少年闰土》……再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小珊迪》《凡卡》等课文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给这些可怜的孩子写写信,跟这些孩子比比童年。这些都是用心灵去体验的作业,虽然没有读读抄抄记记背背,但是留给我们学生的是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是思想的提炼与升华。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育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住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随文小练笔”,就可以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促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体验、内化文本。“随文小练笔”亮点多多,我们何不妙用之呢?

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文是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习作要求。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去进行语文实践,也就是要去多“练”。但是小练笔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在原《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没有出现“练笔”,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里提到:“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可见,“练笔”的身份是不太明确的。 新课标教材有意识地把练笔编排进教科书,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教材观的影响,现行教材的练笔安排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次数太少。8个学期总共安排30次,每个学期只有3次或4次,显然是重阅读、轻写作的表现。其次,安排随意,未把练笔作为教材的一个子系统来通盘考虑。为什么有的学期安排3次,有的学期安排4次,六年级下册竟安排了6次?看不出编者明确的意图。第三,体会太多。写感受、表达感谢、赞扬、评价的练笔就有8次,占26.7%。学生进行这类练笔会患“失语”症,缺乏真诚的“个性语言”。第四,练笔与习作含混不清。“篇”的训练有10次,占33.3%,比例过高,拔高了练笔的难度。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课题组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课文进行小练笔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最新《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文是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习作要求。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去进行语文实践,也就是要去多“练”。但是小练笔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在原《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没有出现“练笔”,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里提到:“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可见,“练笔”的身份是不太明确的。 新课标教材有意识地把练笔编排进教科书,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教材观的影响,现行教材的练笔安排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次数太少。8个学期总共安排30次,每个学期只有3次或4次,显然是重阅读、轻写作的表现。其次,安排随意,未把练笔作为教材的一个子系统来通盘考虑。为什么有的学期安排3次,有的学期安排4次,六年级下册竟安排了6次?看不出编者明确的意图。第三,体会太多。写感受、表达感谢、赞扬、评价的练笔就有8次,占26.7%。学生进行这类练笔会患“失语”症,缺乏真诚的“个性语言”。第四,练笔与习作含混不清。“篇”的训练有10次,占33.3%,比例过高,拔高了练笔的难度。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课题组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课文进行小练笔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小学课程表上,阅读教学是天天有的,学习如何表达应该结合到阅读当中去,把练笔当做常态的语文生活。尤其到了中高段,应该从学习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组织实施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看是两端,实为一体。“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两千年前,西汉著名的词赋家扬雄就说过:“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读”与“为”的关系,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而“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的一种体现,是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索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2008-2009下) 转眼间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课题实验的工作,能根据期初的课题工作计划,发挥团队优势,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提高课题实验质量,在不断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围绕专题,组织学习,读好一本书。 本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或重点问题,实验教师进一步梳理思路,细化课题加以研究。第一:在阅读教学上下工夫,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和谐发展;第二:充分理解和领会人教版小语教材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的习作编写理念,将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使学生的习作训练经常化、系列化。平时,坚持自学和集中两种形式,不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或经验文章,读好一本书,做好笔记。如: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外阅读是“减负”最佳手段的理论等。教师自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语文课标、业务杂志和报刊等。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会,课题教师相互交流各自实验作开展情况,总结研究方法、体会,共同交流围绕课题进行备课,深度挖掘文本。 2、关注课堂,开展实践,上好每一节课。 1、咬定“文本”不放松——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颂。在教学中,我们语文组老师认真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懂得了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习惯:读文章时能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拿到手,自己先想一想:这种题目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了教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的练习,学生们就可以超越文本,驰骋神思妙笔。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灵活运用。语文组教师们注重指导学生养成读课文、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们致力于文本的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了自己的写作内容。

随文练笔

《用心灵去倾听》随文练笔 杨斌 我就要离开了,苏珊想,应该给汤米留一张字条。但如果直接告诉他,他会伤心的,应该怎么对他说呢?想着想着,苏珊眼前浮现出汤米儿时金丝雀死去的情景,她笑了笑,写: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同时心想:汤米,你一定要面对现实,乐观生活,不要为我的死而悲伤,要好好活下去啊! 《最后一头战象》随文练笔 杨斌 嘎唆披上象鞍,眼里流露出自豪之情。它象鼻冲天,仰天长啸。它好像当年的战象一样,威风凛凛,英武毫迈。它是一位老当益壮的英雄,虽然已经年迈,可作为战象,战象的精神将在他身上永存! 《伯牙绝弦》随文练笔 杨斌 “伯牙兄,子期乃兄之知音,现子期不幸死,兄之悲痛,吾等皆可领悟。但人死不能复生,望兄节哀顺便,切莫过度伤心,累坏身体,反得不偿失。” 伯牙鼓琴,志在白云,钟子期曰:“善哉,片片兮若云朵!”志在柳树,钟子期曰:“善哉,依依若杨柳!” 12 用心灵去倾听课文随想 郭婷 “我就要离开了。”苏珊想:我没有孩子,是汤米的电话是我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当汤米遇到困难时,和我一起解决,有心事是也向我倾诉。我是多么怀念曾经与他在电话里度过的时光啊。希望我离开后,汤米能乐观面对生活,快乐的活下去。 23 最后一头战象课文随想 嘎羧会想:再见了,曾经关心过我的人们。我要去陪伴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同伴们了。同伴们,你们在哪里生活的还好吗?我来陪你们了。 25 伯牙绝弦课文随想 如果我在场,我会对伯牙说:“伯牙,我虽知人之相交,贵在知心。子期死,你悲痛欲绝,但知音已去,望君节哀顺变。况且,子期在黄泉下也不希望你如此颓丧。” 老人与海鸥 谢伟莹小练笔 老爷爷,我们明白你已经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曾经我们与您嬉闹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您省吃俭用,用生活费的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我们买吃的,还给我们亲手做吃的,我们真怀念您,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恩情。 最后一头战象 小练笔 我是一头战象,我不能忘记我们的使命,我更不会忘记曾今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我是幸运的,但更幸运的是我与战友躺在一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张晓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语言表现素养、写 作素养的手段和过程。如果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从生活的内容扩展到语文的课文中来,学生真正学会读写结合,那么 他们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就再也不会害怕写作文,而且写作能力就会跟着随文练笔得到提高。所以说随文练笔是 "阅读与习作"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是达成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和写作质量的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也是教师实践新课标思想的体现。 1 多文一练,寻找练笔的新视角 终用正义战胜了邪恶,你一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能不能 多文一练就是指多篇文章(可以以一个组为单元的用笔表达一下。又如《扁鹊治病》,请学生写下《跨越 多篇文章)中设计一种类型或一个方面的随文练笔让学时空的对话》:蔡桓公由于不听人的劝告,延误了病 生作书写练习。 1.1 仿写段落或片段 情,最后不治而死,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跨越时空,蔡 桓公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仿写它的开头。该文开头虽只有 2.2 练在拓展延伸点 三句话,但言简意赅,是写人文章非常需要效仿的好方法。 笔者就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一个人物的开头。 1.2 想象练笔 拓展延伸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也是文本理 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 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总之,让学 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空白点,或者有一些"概写" 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会更开阔。 之处,用笔把空白点补出来,把概写的地方具体起来,如《捉摸春天》,让学生蒙上眼睛在黑暗中感受失去光 就是想象练笔。《中彩那天》是讲父亲把不该属于自己明的恐惧和失明给生活带来的不方便,让学生仿照《假如给 家的中彩奔驰车毫不犹豫地还给叫父亲帮忙买彩票的库我三天光明》给海伦写一封信,写写自己在黑暗中的感受。 伯。课文只有这样一句话:"第二天库伯派人来,把奔 3 "投机取巧"是正道 驰车开走了。"笔者设计这样的练笔:"库伯先生把汽 3.1 取题 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怎样?这一家指导学生借风使船,向课文要题目。《乡下人家》 人分别会说什么?应该透过怎样的描写才能突出'父学过之后,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深切感受,再请学生说 亲'的诚实?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五年级随文阅读小练笔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确立 一、课题:五年级随文阅读小练笔的策略与研究 二、研究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可人们更多地是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朱作仁教授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他认为这种“意义”,不但是指阅读材料“说什么”的内容,还包括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更是写作的基础。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写的训练。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洋洒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每一次练笔,都是他教学艺术的映照。于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文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不仅能增强习作的话题与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同时,随文练笔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又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再者,我们品读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

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因此,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还能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把握重点,聚焦难点,提升教学能力。因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有效练笔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将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于永正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文中的大量范句、范段、范文给学生提供了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的将组织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从而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随文小练笔对学生的写作束缚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写作实际,容易动笔,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写作知识和技能获得的途径,给学生的思维打开无限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得以全面的发展,所以随文练笔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批准文号:JCJY2011099 课题分类: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所属学科: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张菲 课题组成员:戴春权田光宏李小燕符春艳鲁春梅彭金玲彭英群张桂英彭春蓉胡兴明沈建兵秦淑娴彭湖南刘胜利唐兴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自2012年1月立项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两年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确立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确立了各阶段、各年级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交流各自经验并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与训练法,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以一种全新的训练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2011年10月,我们通过从写作兴趣、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和写作方法、写作机会五个方面对学生习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许多学生存在着“无米难炊”的难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缺乏观察的敏锐,素材的感觉,词汇量和写作技巧的积累,不懂得审题、立意、组材,再加之按教材安排,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故学生练笔机会有限,所写文章语言生涩,不能自如地表达心中所想。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研究,旨在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的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二)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这是因为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随文练笔的“中介”,根据小学生的“表现欲”的特点,借助大量写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满足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根据儿童“易遗忘”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由于学生的写作束缚少、自然也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符合学生迁移规律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导读: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

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随文写话研究报告策略[1500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随文写话的研究与策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王乾英 一、课题的提出 二年级的小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写话了,这是为写作文打好基础。我们都知道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话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所以,我认为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应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把握重点,聚焦难点,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写作素材,减缓作文的坡度,让写话有机地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通过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随文写话”可以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挖掘、延伸教材为立足点,以着重引领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性、情味感、独特感为方向,解决学生的素材问题,并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期达到“唤醒期待、捕捉时机、提升表达”的效果。 三、课题的界定

随文写话,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一处或几处着笔点,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仿写、续写、补白、改写等方式抒发感想的一种练笔形式,这种练笔的最大优点就是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随文写话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悟自得等方式,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超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在阅读教学中随机设计练笔情境,提供内化语言的机会,开展读写结合实践。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阅读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课文读写结合的契机,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增加习作训练量,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随文练笔符合学习迁移规律。 教师是“为迁移而教”,学生“为迁移而学”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认知心理学认为: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之间所发生的相互影响。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有以下几方面的迁移:①随文练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强化兴趣的迁移,这是一种横向迁移。在此项迁移中,若产生正迁移,学生能产生表情达意的需求,激发写作的积极性,若是负迁移,则会视写作为畏途。②从说到写

小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的好处

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农场学校朱秀红 日记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写内容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它就像是一扇窗口,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一个迷人的世界。在那里,有和蔼可亲的人物,有五彩斑斓的景物,有生动有趣的动、植物,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动人的故事。日记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都可以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坚持写日记,既能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作文素材,又能增强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怕写作文。这是因为他们社会阅历浅,积累的写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坚持写日记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互相学习、借鉴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日记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在日记里学生可以写自己想说的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学生在日记中真实地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总结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如果每天坚持写日记,那么学生把自己当天所见所闻的事情就会不知不觉中写出来。使学生感觉到写作文如写日记,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他们会发现原来作文并不难写啊!为了提高写日记的质量,老师要及时批阅,发现好的语段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如果本人允许的话,还可以和其他同学分享。例如我班朴凯琪同学的日记《忆龙一日游》,张胜浩同学的日记《剪纸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王振乾写的《着急》,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下午第二节课,老师发了语文卷让我们做,我看了一眼卷子,考题既少又简单,小菜一碟。我心里沾沾自喜,心想:慢点儿写也没事儿。于是,我便边写边玩,就这样,我磨蹭了将近半小时,眼看就要交卷了,可我作文一个字都没动,我一下慌了,字越写越乱,我真后悔自己当初掉以轻心,没抓紧时间,我的手都写酸了,直到最后一分钟才写完。可我一点都没检查。这次肯定考砸了!请大家记住“龟兔赛跑”的故事,千万不要做一只骄傲的小兔子。看短短的一篇日记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再现了写作本人考试的情形。他看到我为他写的一段长长的评语感动了,因为老师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夸他写得好,还写了一些鼓励的话,都说到他心理去了。日记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

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题报告》小《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策略的研究开一、课题研究的 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语文是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习作要求。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去进行语文实践,也就是要去多“练”。作” 但是小练笔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在原《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没有出现“练笔”,在新《语“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里提到:题。”可见,“练笔”的身份是不太明确的。新课标教材有意识地把练笔编排进教科书,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由个学期总共安于传统教材观的影响,现行教材的练笔安排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次数太少。8次,显然是重阅读、轻写作的表现。其次,安排随意,未把练笔43次或次,每个学期只有排30六年级下册竟次,有的学期安排43作为教材的一个子系统来通盘考虑。为什么有的学期安排次,次?看不出编者明确的意图。第三,体会太多。写感受、表达感谢、赞扬、评价的练笔就安排了6。学生进行这类练笔会患“失语”症,缺乏真诚的“个性语言”。第四,练笔与26.7%有8次,占比例过高,拔高了练笔的难度。根据以上情况分33.3%,习作含混不清。“篇”的训练有10次,占析,我们课题组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课文进行小练笔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小学课程表上,阅读教学是天天有的,学习如何表达应该结合到阅读当中去,把练笔当做常态的语文生活。尤其到了中高段,应该从学习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组织实施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看是两端,实为一体。“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两千年前,西汉着名的词赋家扬雄就说过:“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读”与“为”的关系,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而“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使作文教学有所依傍,有所参照。因此,此举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指导学生写作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日益多样化。“随文练笔”这种教学行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在《教学月刊》就已经有过撰文介绍当时有广东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北京景山学校的“以阅读为基础,先放后收”的训练序列,人教社历次编写教材一直都把作文训练跟阅读教学紧紧相扣。当前我国的有些老师也进行了随文练笔的教学研究,并写了一些这有效性的研究》;桐乡”随文练笔“方面的教学论文。如:曙光农场小学课题组的《小学阅读课中的. 《小练市乌镇植材小学沈娟美的《阅读教学有效生成小练笔的实施策略》;信丰县第四小学王琼的笔的有效性研究》。如何存在的误区,但对于进行练笔训练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如小学语文练笔的功能,进行实用的练笔,如何进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摘要:随文练笔,是文章阅读与写作训练相互融合的教育手段,实现了信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均衡发展,是符合当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要求的。文章由此入手,结合小学语文苏教版案例,探究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对于该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随文练笔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展现出来弊端越来越多,并且已经被界定为效率低下的教学手段,此时就需要树立全心的语文教学观,寻找更加高效的教育教学手段,而随文练笔就是典型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实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融合,是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由此积极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两笔的基本形式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选取经典,仿写文本 新编语文教材含金量比较高,有很多宝贵的素材,很多课文都出自于名家,取材范围比较广泛,有很多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可以提供参考,由此将经典的课文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文本仿写工作,是随文练笔贯彻到语文课堂的重要实现方式。详细来讲,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1.1句式仿写 教材中很多的句子都是精挑细选的,属于比较典型的语言表达,可以引导学生以仿写的方式来学习,比如小学语文课程中很多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以及感叹句,这些多样化的句式,都需要学生以

仿写的方式来进行,由此才能够慢慢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继而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去。以苏教版三年级课程《蒲公英》中的句子“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的句子学习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去分析这个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找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由此去开展实际的句子仿写练习,使得学生对于比喻句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知道如何运用这样的句式去巧妙运用比喻句。 1.2段落仿写 段落是多个句子之间的连接,保证句子之间关系的有效处理,是段落仿写中需要做好的工作。由此在进行段落仿写的过程中,需要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主要目标,在深刻理解不同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表现为总分关系,总分总关系等两种。以苏教版五年级《东方明珠》课程学习为例,描写浅水湾,描写海洋公园,描写铜锣湾,三个自然段之间形成了并列的关系,对于单一自然段进行分析会发现,其属于典型的总分关系,可以将其作为段落仿写的精品素材。 1.3篇章仿写 篇章仿写是在句子和段落仿写之后的升级,其需要选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的课程内容,将其作为仿写训练的重要基础,由此可以使得文本表达方式能够更加高效,这是文本写作框架构成的过程。此处我们以说理文文章为例,选择苏教版小学语文《谈礼貌》,其文章中的语言严谨,节奏明快,结构明晰,是进行篇章仿写的重要素材。其详

三年级随文练笔的评价策略

三年级随文练笔的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2095-9214(2016)07-0034-01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这时候的习作就如一粒种子。刚从低年级升至三年级的小学生,初学写作,或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或茫无头绪,往往只是写上三言两语就完事。究其原因,就学生本身而言主要有两点:一是生活积累少,言之无物;二是语言缺乏,写作技巧欠缺,言之无序。随文练笔它是一种简易的写作训练,其篇幅短小,写作负担小,速度快,适合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的发展特点,这个时候在三年级开展随文练笔的小活动,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能减缓作文的压力,让他们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深深感觉到,要提高学生的随文练笔能力,首先要做到:吃透教材,找准随文练笔契入点。选准适合的角度或迁移仿写的局部点,就是随文练笔的契入点。尝试如下: 1.练笔点要选在模仿借鉴处。 抓住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等“他山之石”,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想象等

方式,准确理解其意义,体会感悟其妙用,咏涵积累其语感,掌握表达之独特,为学生下一步的仿写打好基础。掌握仿写的方法,先“得言”才能“仿言”,再仿写练习中提高能力。 2.练笔点要选在文本体悟处。 “阅读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感之深、悟之切、察之妙,得之法,才会有练笔的兴趣,及时捕捉阅读中形成的感悟和体会到的情感进行练笔,既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思维。 3.练笔点要选在情境再现处。 苏教版教材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张力,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解读的空间,教师要多关注文本,在文本中找到缝隙和空间,进而设置可引发学生已有生活经历的语言训练点,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激情,挖掘他们习作的潜力,在有情有形的语言实践中,凸显文本内部的巨大张力,创生出新的语言情境,在新的语言情境中,加深理解丰富体验。 4.练笔点要选在空白补充处。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很多文章,经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时自由想象的“空间”,也是学生进行练笔的“小天地”。教师应适时挖掘课文言而未尽地,进行补写和续写片断的训练,依托课文找到落笔点,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补空白,实现对文本的再对话再充实,进行课堂练笔,不但有利于学生加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发表时间:2019-01-15T10:50:22.89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8年第12期作者:陈翠丽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并提升其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使学生受到文章精神、思想熏陶的过程。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温泉镇中心小学 724200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是一种比较常见而且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具有情境性和短小性的随文练笔,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体验感受,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这种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既能帮助小学生培养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创新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对课文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 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不知从何着手,不知写什么,主要是每单元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次数少,导致阅读教学与作文相脱节。怎样引导学生在读写的基础上练写,使读写结合,互相促进,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随文练笔”是伴随着语文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实际,紧随语文教学,而且形式多样,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在教学中,我针对所学课文让学生进行随文小练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空白处练笔 有些文章为了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对于某些场景会一笔带过或留下悬念。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这不仅能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文字驾驭的能力。如人教版十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父亲在混乱中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通过“冲向”展示了一位父亲在地震中救儿子的急切心情。这位父亲在往学校走的过程中,心里想些什么呢?又如:父亲在挖掘废墟的过程中,其他孩子的父母,消防队长,警察都来劝他让他离开,这位父亲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感受到父亲为了救儿子坚持不懈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深沉伟大的父爱。被埋在废墟下的儿子,也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他坚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让我们感受到儿子和父亲同样了不起。他们互相信任,唱响父与子幸福团聚的赞歌。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得到驰骋,让学生的语言充分的表达,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感人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在续写中练笔 续写是较为常用的一种随文练笔方式,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三、在仿写中练笔 小学生思想、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经常会出现语言逻辑不清等错误。因此,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模仿,以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逻辑组织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其一,模仿文本语句练笔。妙语美文离不开丰富优美的词语,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那些精妙词语的理解和应用。其二,模仿文本结构练笔。不同类型的文章所采用的文本结构不同,语句结构也不同,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等结构形式,但单纯这样进行介绍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可以通过文本结构的模仿,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现代诗歌《最后一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并进行一到两段的仿写,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曾听过同事说:“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在改写中练笔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古诗文语言凝练,令人遐思,具有无限的思维弹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造空间。在了解诗文大意后,学生反复吟诵、品味古诗文,充分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笔,在想象中拓宽思

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文是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习作要求。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去进行语文实践,也就是要去多“练”。但是小练笔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在原《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没有出现“练笔”,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里提到:“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可见,“练笔”的身份是不太明确的。 新课标教材有意识地把练笔编排进教科书,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教材观的影响,现行教材的练笔安排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次数太少。8个学期总共安排30次,每个学期只有3次或4次,显然是重阅读、轻写作的表现。其次,安排随意,未把练笔作为教材的一个子系统来通盘考虑。为什么有的学期安排3次,有的学期安排4次,六年级下册竟安排了6次?看不出编者明确的意图。第三,体会太多。写感受、表达感谢、赞扬、评价的练笔就有8次,占26.7%。学生进行这类练笔会患“失语”症,缺乏真诚的“个性语言”。第四,练笔与习作含混不清。“篇”的训练有10次,占33.3%,比例过高,拔高了练笔的难度。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课题组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课文进行小练笔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小学课程表上,阅读教学是天天有的,学习如何表达应该结合到阅读当中去,把练笔当做常态的语文生活。尤其到了中高段,应该从学习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组织实施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看是两端,实为一体。“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两千年前,西汉着名的词赋家扬雄就说过:“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读”与“为”的关系,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而“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使作文教学有所依傍,有所参照。因此,此举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指导学生写作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日益多样化。“随文练笔”这种教学行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在《教学月刊》就已经有过撰文介绍当时有广东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北京景山学校的“以阅读为基础,先放后收”的训练序列,人教社历次编写教材一直都把作文训练跟阅读教学紧紧相扣。当前我国的有些老师也进行了随文练笔的教学研究,并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教学论文。如:曙光农场小学课题组的《小学阅读课中的“随文练笔”有效性的研究》;桐乡

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洪泽县实验小学李玲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㈠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素质,树立终身发展观,这就意味着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它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作用,而人的发展最终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教育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标还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3.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未来的成功者必须是有良好的读写习惯,有较强的读写能力的人。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学生一生幸福成长。 4.校本研究发展的需要 我校李建成校长主持研究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构建“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研究》,推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了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在探究“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中阅读文本,在感受作者“谋整篇”到“遣句段”中体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㈡课题提出的意义 ⑴本课题针对随文练笔的作用和现状,提出“随文练笔”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做到读写全程结合。重点研究如何从写的角度教阅读,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

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 ⑵通过开展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捕捉写作教学的契机,改革作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⑶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成长。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 提高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的新途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阅读教学”指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听话、说话、作文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得益彰。它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能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写作本位”读写观。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提出:“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育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达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和过程。”叶圣陶的“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3.随文练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