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肺部疾病的X线表现分析

常见肺部疾病的X线表现分析

常见肺部疾病的X线表现分析
常见肺部疾病的X线表现分析

常见肺部疾病的X 线表现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X 射线检查对于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 0月间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42例患者进行X 射线检查,依据数据检查结果判断病情发展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全部42 例患者X 射线检查率100%,其中大叶性肺炎8 例,支气管肺炎8 例,流感病毒肺炎26 例。结论肺部疾病的X 线征象较临床症状出现为晚,X 线表现与病理分期有关。X 射线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确定病灶位置,了解病情发展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X 射线;放射科;肺部疾病肺部疾病肺脏本身的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肺部表现。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部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1 ] 。X 射线检查对于肺部疾病的检测临床存在较好效果。本文就X 射线检查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做针对性分析。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42 例患者进行X 射线检查,剖析X 线资料,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

我院收治的X 射线检查42 例,男女比例1:1,均

龄(42.34±2.26)岁。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大叶性肺炎X线诊断要点:X线征象较临床症状出现为晚,X 线表现与病理分期有关。

充血期:初期无明显异常。一般常在发病6?12h 后出现X 线征象,表现为病区肺纹理增浓,肺野透亮度略减低,有时病区周围可出现极淡的云雾状阴影。实变期:相当于病理上的红色和灰色肝样变期。典型表现为病变区呈均匀密实阴影。其形态、范围与受累肺段、肺叶完全符合。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大叶肺炎以肺段形式出现者日益增多,实变阴影呈现一个肺段的解剖形态和范围,其近胸膜一边常显示清楚、平直,其余则模糊不清。病变的叶间裂可稍突。如病变内伴有肺不张,也可略小于正常,叶间裂稍凹。若有少量胸膜渗出液,则可见肋膈角变钝。由于含气支气管与实变肺组织相互衬托,有时可显示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实变阴影的密度逐渐减低,呈散在斑片状阴影。进一步吸收,仅出现条索状阴影或完全恢复正常,少数病例可演变成机化性肺炎或慢性肺化脓症。

1.2.2 支气管肺炎X 线诊断要点:支气管肺炎X 线表现比较复杂,基本上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有小叶性的实质浸润、肺不张和肺气肿的综合反映[2] 。斑片状小病

灶阴影,是支气管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多数于发病第一天即出现,病灶直径2?5 mm,中心致密,边缘模糊,大小不等,沿肺纹理散在分布,以中、下肺野内中带较密集。长期卧床病人的坠积性肺炎则多见于脊柱旁沟区和两肺下野。晚期,小病灶更加密集重叠或融合,可形成较大的片状阴影,但其密度仍保持不均匀的多中心融合的特征。

小叶性肺不张和小叶性肺气肿,表现为边界清楚、

密度较高的小三角形或斑点状致密影和泡性小透亮区,常掺杂在小病灶影之间。以幼儿出现率较高,诊断意义较成年人尤为重要。

1.2.3 流感病毒肺炎本病以婴幼儿和少年儿童并发率高,年龄越小影响越重。一般是在流行性感冒发病4?5 d 后,即感觉好转时重新出现症状。患病儿常急性发作,先有发热,鼻咽炎或气管炎,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及咳痰。听诊有湿性??音。X线诊断要点:单纯流感性肺炎肺门

阴影增大、模糊,肺门上极周围及肺上野纹理增浓、增多或呈网状影,而两肺下野透亮度增强,呈急性肺膨胀状态,此为间质性炎症的反应。主要见于婴幼儿,有的同时伴有心脏普遍性增大。严重病例或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大小不等的实质性病灶阴影。有的在肺上野纹理增浓区出现斑点状影;有的呈现类似支气管肺炎的小叶性病变;甚至可有节段性或大叶性病变。一般说实质性病变阴影越多,越

应考虑为混合性感染。病变的性质及分布,一般取决于混合感染的致病菌。如链球菌感染常为粟粒样病变;肺炎双球菌感染常呈肺段性或大叶性实变;葡萄球菌感染则常伴有肺气囊等[3] 。这些病变的吸收一般较慢,在临床复原后,常可持续I?2个月。

1.2.4 肺动静脉瘘较大的肺动静脉瘘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杵状指(趾)及红细胞增多。若肺动静脉瘘靠近胸壁表面,则往往在相应的胸壁上于吸气时听到响亮的“心外” 杂音,是肺动静脉瘘的特征。

X 线诊断要点:根据X 线胸片表现,可分为囊状肺的静脉瘘和弥漫性肺小动静脉瘘。前者常为单发,多见于下叶,为结节状影,多呈凹突不平或浅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2 结果全部42 例患者X 射线检查率100%,其中大叶性肺炎8 例,支气管肺炎8 例,流感病毒肺炎26 例。肺部疾病的X 线征象较临床症状出现为晚,X 线表现与病理分期有关。X 射线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确定病灶位置,了解病情发展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3 讨论肺部发育及发育不全本病为胚胎期肺的生长、发育障碍的结果。轻症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常由于其他原因于胸部X 线检查时发现。临床上常伴发肺部反复和顽固性感染。X 线诊断要点:一侧性肺不发育[4] 。因肺不

充气而看不到患侧肺组织及支气管影以及血管纹理的痕迹,常呈均匀性密度增高影。同侧隔影常不易看到,纵隔向患侧移位。如同时发现脊椎有半椎体畸形,则对本病的诊断更有帮助。健侧肺血管纹理增多,并可因过度充气,而疝入患侧,健侧膈肌较低平。与一侧性肺不张不同的是肺发育不全者两侧胸廓基本对称。

参考文献

[1]魏利国?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J].中国疗养医学,20 1 3,04:342-342.

[2]王世前?肺部疾病的X线诊断[J].中外健康文

摘,201 0,7(1 1):99.

[3]赵锦桥.慢性浸润性肺疾病的CT 及X 线表现[J].中国医学创新,2009, 6(16): 106.

[4]张志勇.肺隔离症.实用放射学杂志[J].2001,

17

8):622-644.

【传染病】总结2

一.思考题 1.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2.病毒感染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 4种病)? 3.儿童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3种病)? 4.请叙述麻疹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临床体征和皮疹特点。 1.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的致病细菌有哪几种? 2.试述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抗毒素治疗。 1.目前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原体及归类如何? 2.典型霍乱分哪几期?霍乱诊断标准如何? 3.霍乱粪便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4.霍乱补液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2.各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 3.重型肝炎临床表现 4.HBV血清学标志及其意义 5.HBV基因组与蛋白表达 1.菌痢的临床分型及典型病人的临床表现 2.中毒型菌痢脑型的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与乙脑鉴别。 3.中毒型菌痢休克型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选择抗生素。 4.急慢菌痢的肠道病理特点是什么,急性菌痢如何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 1.乙脑极期主要症状和主要致死原因 2.乙脑与中毒性菌痢鉴别 3.乙脑治疗原则 二.名解简答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2.麻疹(mea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科氏斑(特殊的口腔麻疹黏膜斑)、皮肤斑丘疹,传染性极强。 3.科氏斑(Koplic spots,麻疹黏膜斑):常于发热第2-3d出现,先出现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初仅数个,1-2d 内迅速增多融合,可遍布唇、颊、龈粘膜,2-3d内消失。0.5-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微隆起,周围有红晕。前驱体特征性体征,具早诊价值。 4.水痘/带状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导致的表现不同的两种急性传染病。 5.流行性腮腺炎(mumps,流腮):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机型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毒还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心、肝、肾、关节等,引起睾丸炎、胰腺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6.口周苍白圈(circumoral Pallor):猩红热病人面部潮红,无皮疹,口周因口轮匝肌处血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7.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出疹同时,舌充血红肿、乳头肿大,舌被白苔。 8.杨梅舌(rasp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第2-3天起,舌苔开始剥落,舌面光滑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干燥,有裂纹,乳头粗大突起。 9.神经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临床以眼肌/咽肌瘫痪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为主,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10%-50%。 三.病例分析 4.流脑

标准菌株的鉴定及其特点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1、形态与染色: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多数有周鞭毛,能运动。有菌毛、荚膜及微荚膜。 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肉汤中呈浑浊生长。普通营养琼脂上呈灰白色的光滑型菌落。血琼脂平板上,少数菌株产生溶血环。麦康凯和SS琼脂中的胆盐对其有抑制作用,耐受菌株能生长并形成粉红色菌落。 3、生化反应: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柠檬酸盐)试验(IMViC试验)为++--(肠杆菌属多为--++)。克氏双糖铁琼脂(KIA)上斜面和底层均产酸产气,H2S阴性。动力、吲哚、尿素(MIU)培养基的生化反应为++-. 4、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下列五个病原群。 (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儿童腹泻和旅行者腹泻(水样泻)。 (2)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3)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志贺样腹泻(能产生粘液脓血便)。 (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菌(SLTEC或UT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5)肠粘附(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与世界各地慢性腹泻有关。 5、CDC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沙门菌属(salmonella)

1.形态与染色:为革兰阴性直杆菌,无芽胞,无荚膜。除鸡沙门菌外都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上即能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在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5℃~37℃24h可形成直径约2~4mm的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对胆盐耐受。产H2S者在SS琼脂上形成黑色中心。? 3.生化反应:除亚利桑那菌外均不能发酵乳糖,大多数IMViC试验为-+-+,KIA:K/A、产气+/-、H2S+/-,MIU:动力+、吲哚-、尿素酶-。 4.致病因素有侵袭力、内毒素和肠毒素3种。临床上可引起胃肠炎、肠热症、菌血症或败血症等。其中肠热症属法定传染病。? (1)肠热症:即伤寒与副伤寒病。由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所引起的慢性发热症状。为法定传染病之一。? (2)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菌以鼠伤寒、肠炎、汤卜逊、猪霍乱、乙型及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为常见。? (3)慢性肠炎:沙门菌可引起老人和儿童的慢性肠炎。? (4)败血症: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 (5)沙门菌的局部感染如颈部、腰部等。 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0、H抗原,甲乙丙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稀释后与被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以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的含量,来判断机体是否受沙门菌感染而导致肠热症并判别沙门菌的种类。 志贺菌属(shigella) 1.形态与染色: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无鞭毛,有菌毛.? 2.培养特性:在肠道鉴别培养基上形成无色,半透明的菌落.均能分解葡萄糖只产酸不产气,

罕少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罕少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1、肺韦格氏肉芽肿 胸部X线平片表现:两肺多发或单发结节或肿块,边界多清楚,结节内可形成空洞,多为厚壁,内壁可不规则毛糙,经治疗后空洞可变薄或完全消失。部分肿块中心可见液平面,部分病人可伴肺梗塞、水肿或因合并细菌性肺炎而形成肺内斑片状阴影。 CT与HRCT:①多发结节或肿块,大小0.3-9cm不等,边界清楚,多位于肺外围。②滋养血管征:即血管影直接进入结节而形成。 ③结节周边有长毛剌状阴影,为结节邻近肺组织内坏死性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纤维化所致。④结节内空洞,洞壁厚薄不等,内壁多不规则。⑤结节内可出现充气支气管征。⑥胸膜下楔形或锥状高密度影,尖端指向肺门,为肺梗死阴影。⑦当累及气管时,可出现气管壁增厚,腔内息肉状或乳状状软组织结节影。⑧部分肺门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短期内可消散,此改变可能与肺水肿、肺出血有关。⑨胸膜增厚、胸腔积液。上述改变用激素治疗后可缓解。 MRI检查可清楚显示两肺结节与空洞,前者在SE序列T1WI和T2WI图像上呈与肌肉等信号,而洞腔为无信号。

2、干燥综合征 影像学表现:多呈UIP的典型表现,少数呈LIP表现,即显示广泛囊状与结节状影,囊状影多发且钙化。其它改变可有支气管扩张、肺动脉高压、胸水等,无特异性。 3、结节病 胸部X线平片表现:结节病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三期,Ⅰ期仅表现两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Ⅱ期同时伴有肺实质异常,胸片上出现肺部网结影。Ⅲ期出现广泛肺间质纤维化。表现为两肺广泛网状影,晚期出现蜂窝肺。 CT与HRCT表现:①磨玻璃影:见于HRCT检查时,多见于Ⅱ期结节病患者,即见于有肺部浸润者,表明具有活动性肺泡炎的可能,也有认为是HRCT分辨力限度以下的广泛分布的间质肉芽肿的结果。②结节:多位于两肺周边部分尤上叶多见或弥漫分布,以结节位于血管支气管束旁,小叶间隔内,小叶核心内及叶间胸膜面为特征,从而形成支气管血管束、胸膜面、叶间胸膜不规则界面征与串珠状小叶间隔,结节直径2mm-10mm,大部分结节边缘不规则或呈不规则形,肉芽肿结节可融合成大块致密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其内偶见空洞。③肺纤维化表现,HRCT上

兽医传染病总结

名词解释: 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回复健康者,称为顿挫型感染。 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 封锁:当暴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施,就是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地区的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往来,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畜误入疫区而被传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非典型性感染:属于显性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称此种感染为非典型感染。 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它可能是生物,也可能是无生命的物体。 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 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全国,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疾病的防制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一过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抗感染免疫:指病原微生物不适合机体繁殖或侵入机体后,机体立即动员全身防御系统,将病原排出体外,因而不产生任何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疫病预防: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检疫: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和阻断动物疾病的发生,以及疾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 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4.垂直传播:指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卵、产道传播。 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传染病能在家畜之间直接接触传染或间接地能过媒介物互相传染构成流行。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 疫病预防,这通常包括采取隔离、检疫等措施不让传染源进入目前尚未发生该病的地区,采取集体免疫、集体药物预防以及改善饲养管理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保障一定的畜群不受已存在于该地区的疫病传染。 水平传播:病原体通过饲料饮水空气等途径在同群动物之间的传播。 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在自然界中生存、繁殖,并将疾病传给人类,这样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随时性消毒:发生传染病时,为了消灭随时从动物机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进行反复不断的消毒。 特异性疗法: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应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对某种疾病治疗,因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有效,所以称为特异疗法。~ 预防性消毒: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平时有计划的进行的消毒。 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至有临床症状为止这一段时间。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寄居在动物体内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当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或病原体毒力增强而表现致病力使动物发病。毒血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一定部位停留复制,而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传染性法氏囊病:由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传染性喉气管炎: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粘膜肿

常见肺部疾病影像诊断学口诀

常见肺部疾病影像诊断学口诀 先天性肺不发育和肺发育不全 肺不发育先天性病变,两肺一侧肺叶异,一侧异常分三类,不全不良不发育,发育不全伴先心。 肺段隔离症 肺段隔离供血异,肺叶内外有区别,内型圆椭边光滑,块密囊臂壁液气平,外型脏层独立性,左下后叶致密影,常位膈下脊旁隐,膈疝麻痹膨升并发。 肺动静脉瘘 肺动静脉先天瘘,肿块血管肺门走,瓦苗试验肺内阴影大小变,肺A造影看自窦。 大叶性肺炎 大叶肺炎双球菌袭,常侵肺段一侧肺大叶,发病急骤胸痛急,寒热咳痰如锈铁,充血纹粗亮度低,实变均密支气管充气征,消散不无外围吸收,渐缩范围结核别。 支气管肺炎 小叶肺炎萄链菌,常见老年弱幼婴,肺纹增粗肺泡炎,斑片结节模糊边,阻塞气肿炎渗出,肺野透亮扩胸廓,金萄感染坏死变,薄壁空洞灶内显。 备注:肺炎液化坏死时,病灶阴影内可见薄壁空洞征。 病毒性肺炎 病毒肺炎病毒属,巨麻流胞腺病毒,支管周肺泡炎渗出,多灶重叠片影结节分布,网纹夹杂粟粒影,气肿肋膜肺膨出,严重占据肺段叶,胸腔积液常伴随。 过敏性肺炎 过敏肺炎症状轻,瓦霜淡薄游走性,斑片线网弥粟粒,病灶多见中下野。 间质肺炎 间质肺炎细菌病毒,热咳发绀气急促,网纹结节重叠影糊,气肿肋膜肺膨出。 支原体肺炎 肺炎致病支原体,轻症微热咳闷疲,淡江片影粗纹理,重症高热占大叶。 放射性肺炎 射线肺炎射线伤,急性斑片慢性萎缩纤,纵移膈开胸塌陷,综合部位放疗量。 吸入性肺炎 吸入肺炎气急发绀,胸痛呛咳血性痰,不同物质如肺炎,阻塞不张气肿像,片状浓密模糊缘,类脂吸入易纤变,不张三角致密影,急性水肿蝶翼样。医界资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3697504.html,) 慢性肺炎 慢性肺炎继发多,变质增生伴渗出,叶段团块纹索粗,斑片结节气肿阻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总论 一、感染过程 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 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 显性感染――最易识别 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 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1、甲肝(H**):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 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 3、丙肝(HCV):单链RNA病毒 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RNA病毒 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 二、流行性 1、甲、戊型 传播途径:粪-口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 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 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 (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3)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 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四、病原学检查 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 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 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 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 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DIC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 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 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 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 1、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 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 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 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常见微生物菌种的形态学特征

1、乳酸菌 菌体常排列成链。乳酸链球菌族,菌体球状,通常成对或成链。乳酸杆菌族,菌体杆状,单个或成链,有时成丝状、产生假分枝。 2、微球菌 微球菌属拉丁学名(Micrococcus Cohn,1872) 细胞球形,直径0.5~2.0μm,成对、四联或成簇出现,但不成链。革兰氏阳性。罕见运动,不生芽孢。严格好氧。菌落常有黄或红的色调。具呼吸的化能异养菌,从糖常产少量酸或不产酸。通常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接触酶阳性,氧化酶常常是阳性的,但往往是很弱的。通常耐盐,可在5%NaCl中生长。含细胞色素,抗溶菌酶(Schleifer&Kloos,J Clin Microbiol 337~338,1975)。最适温度25~37℃。最初出现在脊椎动物皮肤和土壤,但从食品和空气中也常常能分离到

3、酵母菌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4、霉菌 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在分类上属于真菌门的各个亚门。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黄色的为黄曲霉),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霉菌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广泛应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和认识的一类微生物。

几种常见的鱼类致病菌及其培养鉴定方法

爱德华氏菌属1. 迟缓爱德华氏菌 特征:迟缓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短杆菌,大小多在(0.5 ~1)μm×(1-3)μm,无荚膜,亦不形成芽孢,为周毛菌,能运动。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为37℃,适宜pH值范围为5.5-9.0。但以pH 7.2较好,耐食盐浓度为0-4%, 培养: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24,能形成圆形隆起灰白色湿润并带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的菌落直径约为0.5-1mm,在含5%-10%血液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 。 2.鲇鱼爱德华氏菌 特征:鲇鱼爱德华氏菌属于爱德华氏菌属,在该属细菌中最难培养。菌体大小约1um×(2-3)um,为小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25℃时有动力,在37℃时无动力。菌落大小为0.5mm 左右,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由鲇鱼爱德华氏菌所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鲇鱼肠道败血症。该病有季节性,常发生于春季和秋季,鳙等可被感染发病,病鱼在咽部及口腔附近出现皮肤出血或淤血、鳃色变淡、突眼症状,解剖可见肾脏和脾脏肿胀,肝脏出血且有坏死灶,腹膜内有血性腹水。

培养:鲇鱼爱德华氏菌除为该属细菌中难养的。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较缓慢常需培养约48h才能形成直径1-2mm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的无色小菌落;二是尽管爱德华氏菌的生化特性都是以37℃培养为明显,但鲇鱼爱德华氏菌则更喜欢较低的温度其最适一般为25-30℃,在37℃时生长缓慢或完全不能生长,尤其是运动力只有在约28℃时才能表现出来且是微弱的。 弧菌属 特征:河流弧菌属于弧菌属,菌体大小为(0.5-0.8)μm×(1.8-2.5 )μm,为革 。 24h) 1. 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气单胞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具有呼吸和发酵代谢类型;能利用葡萄糖和其它糖类产酸,常产气无芽孢,不产生荚膜,散在或成双排列,端生单鞭毛(有运动性)的短杆菌,两端钝圆,大小多在(0.6-0.7)μm×1.4μm。菌落特征为圆形光滑、边缘整齐、较隆起、不透明的浅灰黄白色。 嗜水气单胞菌寄主广泛,可引起大宗淡水鱼等发生相应的细菌性败血症,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损失最大。

肺部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最新资料推荐------------------------------------------------------ 肺部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呼吸系统基础解剖与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1/ 178

部分容积效应部分容积效应:CT图像上各个像素的数值代表相应单位组织全体的平均CT值,它不能如实反映该单位内各种组织本身的CT值。 在CT 扫描中,凡小于层厚的病变,其CT值受层厚内其它组织的影响,所测出的CT值不能代表病变的真正的CT值:如在高密度组织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其CT值偏高;反之,在低密度组织中的较小的高密度病灶,其CT值偏低,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最新资料推荐------------------------------------------------------ 3/ 178

---------------------------------------------------------------最新资料推荐------------------------------------------------------ 5/ 178

---------------------------------------------------------------最新资料推荐------------------------------------------------------ 7/ 178

实验室常用菌株及特性

一、实验室常见菌株简介 Xl1-Blue菌株 基因型:endA1 gyrA96(nalR) thi-1 recA1 relA1 lac glnV44 F?[Tn10 proAB+ lacIq Δ(lacZ)M15] hsdR17(rK- mK+)。 特点:具有卡那抗性、四环素抗性和氯霉素抗性。 用途:分子克隆和质粒提取。 BL21(DE3)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lacI lacUV5-T7 gene 1 ind1 sam7 nin5])。 特点:该菌株用于以T7 RNA聚合酶为表达系统的高效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宿主。T7噬菌体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受控于λ噬菌体DE3区的lacUV5启动子,该区整合于BL21的染色体上。该菌适合于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BL21(DE3)ply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pLysS(cm R)。 特点:该菌株带有pLysS,具有氯霉素抗性。此质粒还有表达T7溶菌酶的基因,T7溶菌酶能够降低目的基因的背景表达水平,但不干扰IPTG诱导的表达。适合于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DH5α菌株 基因型:F- endA1 glnV44 thi-1 recA1 relA1 gyrA96 deoR nupG Φ80dlacZΔM15 Δ(lacZYA-argF)U169, hsdR17(rK-, λ– 特点: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其Φ80dlacZΔM15基因的表达产物与pUC 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recA1和endA1的突变有利于克隆DNA的稳定和高纯度质粒DNA的提取。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JM109菌株 基因型:endA1 glnV44 thi-1 relA1 gyrA96 recA1 mcrB+ Δ(lac-proAB) e14- [F? traD36 proAB+ lacIq lacZΔM15]hsdR17(rK-mK+)。 特点:部分抗性缺陷,适合重复基因表达, 可用于M13克隆序列测定和蓝白斑 筛选。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DH10B菌株 基因型: F- mcrA Δ(mrr-hsdRMS-mcrBC) Φ80dlacZΔM15 ΔlacX74 endA1 recA1 deoR Δ(ara,leu)7697 araD139 galU galK nupG rpsL λ- The most widely used E. coli strain for BAC cloning is DH10B 。 host for pUC and other α-complementation vectors; pBR322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流行特点(教师)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流行特点(一)极易发生 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校,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 传染病觉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卢,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到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以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柯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常见细菌及图片

肺炎克雷伯菌 1.形态结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标本直接涂片 或在营养丰富培养基上的营养物可见菌体外有明显的荚膜。 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初次分离培养基可形成较大、凸起灰白色黏 液型的菌落。菌落大而厚实、光亮,相邻菌落容易发生融合,用接种蘸取时可挑出长丝状细丝。在麦康凯琼脂(MAC)培养基上形成较大的黏液型、红色的菌落,红色可扩散至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中。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为大、粘稠、红色、易融合成一片的菌落。在血琼脂上为灰白色、大而黏、光亮且形成菌丝的菌落。 3.生化特性:氧化酶阴性,葡萄糖产酸产气,动力阴性,吲哚阴性,脲酶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平板上菌

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在EMB培养基上基本不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大肠埃希氏菌 1.形态与染色特性 菌体两端钝圆、中等大小,杆状(有时呈卵圆形)、1—3um X 0.6um、周生鞭毛,能运动,不产生荚膜,革兰氏阴性,而且一般是对碱性染料着色较好,但有时两端着色较浓,要与巴氏杆菌区分开来。 2.培养特性 1)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2)对营养的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上就生长良好,在15C-45℃范围内均可生长,但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

传染病特点及预防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一、了解传染病的定义 二、熟悉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 三、掌握预防传染病措施 【教学内容】 一、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蛔虫等。 二、传染病的特点: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4个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以细菌和病毒最常见。 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区别。病原体由宿主体内排出,经过一定途径侵入另一个宿主体内,这一特征称为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可表现出以下各种特征。

(1)流行性: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病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蔓延的特性称为流行性。 (2)季节性:指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季节的影响,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3)地方性:由于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某些传染病仅局限于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血吸虫病。 此外,传染病在不同人群(年龄、性病、职业)中的分布,也属于流行病学特征。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 (二)、传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尤其以急性传染病为最明显。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之后,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这一阶段称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但每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通常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前驱期:自起病至开始出现该病明显症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前驱期。起病急骤者可无前驱期表现。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2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 A部分 一、选择题 1. 青霉(Penicillium)和曲霉(Aspergillus)的无性繁殖产生()。 A.外生的孢囊孢子 B.外生的分生孢子 C.外生的节孢子 D.外生的游动孢子 2. 酵母菌的菌落类似于()。 A.霉菌菌落 B.链霉菌菌落 C.细菌菌落 3. 指出错误的回答,真菌的无性孢子有:()。 A.分生孢子 B.接合孢子 C.游动孢子 D.节孢子 4.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无性繁殖是:()。 A.裂殖 B.芽殖 C.假菌丝繁殖 D.子囊孢子繁殖 5. 指出错误的回答,根霉菌的孢子囊具有:()。 A.囊轴 B.囊托 C.囊领 D.囊梗 6. 酿酒酵母的无性繁殖是:()。 A.一端出芽 B.二端出芽 C.多边出芽 D.三端出芽 7. 指出错误的回答,真核微生物包括有:()。 A.真菌 B.粘菌 C.枝原体 D.原生动物 8. 木耳(Auricularia)的有性孢子是:()。 A.担孢子 B.子囊孢子 C.接合孢子 D.卵孢子 9. 子囊孢子总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a或b兼有 10. 某些酵母菌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细腰状,通常称为:()。 A.有隔菌丝 B.无隔菌丝 C.假菌丝 11. 寄生真菌靠吸器吸收养料,吸器存在于:()。 A.寄主体外表上 B.寄主细胞外表上 C.寄主细胞间隙中 D.寄主细胞里面 12. 根霉菌的假根是长在:()。 A.基内菌丝上 B.气生菌丝上 C.匍匐菌丝上 D.附属菌丝上 13. 指出错误的回答,青霉菌的无性结构有:()。 A.足细胞 B.分生孢子梗 C.梗基 D.副枝 14. 指出错误的回答,曲霉菌的形态结构有:()。 A.足细胞 B.分生孢子梗 C.小梗 D.副枝 15. 酵母菌细胞壁中含有:()。 A.甘露聚糖 B.葡聚糖 C.A和B D.几丁质

三 传染病的特征

三、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四个基本特征,但这些基本特征不要孤立地而应综合地加以考虑。 1. 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感染所引起,包括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如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等,其中病毒和细菌最常见。从病人体内的组织、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发现病原体是确诊传染病的依据。 2. 有传染性病原体从一个宿主排出体外,经一定的途径传给另一个宿主,这种特性称为传染性。不同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弱不一。每一种传染病病人的传染期相对固定,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之一。 3. 有流行性传染病能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的特性称为流行性,按流行强度的不同可分为:①暴发,在一较小范围内短时间(数日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传染病病例;②散发,某种传染病发病率在某地区处于常年一般水平的发病;③流行,在某地区的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着超过常年一般水平的发病;④大流行,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波及的范围广泛,甚至超出国界、洲界。有些传染病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影响,其流行常局限在一定地区,称为地方性流行。传染病的流行在某一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称为季节性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在时间上(如季节和年份)、空间上(如地区差别)以及人群中(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的规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护理评估和正确制定防疫措施有重要价值。 4. 有免疫性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不同传染病和不同个体,病后获得免疫力水平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也有很大差别。如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而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等病后免疫力较低,持续时间较短;蠕虫感染后通常为带虫免疫。 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获得免疫力强弱久暂不同,常可出现:①再感染,传染病痊愈后,经过一段时间免疫力逐渐下降,又可感染同一病原体;②重复感染,疾病尚未痊愈,又受同一种病原体感染,多见于寄生虫病;③复发,传染病己进入恢复期或初愈,但病原体在体内又复活跃,再次出现临床症状;④再燃,疾病已进入缓解后期,体温尚未降到正常而再度上升,症状重新出现。 (二)临床特点 1.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可分为4个阶段。 (1)潜伏期从病原体入侵开始到出现最初的临床症状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即使同一种传染病亦有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潜伏期短则数小时,长的可达数月或更长,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仅数小时,白喉、细菌性痢疾为数日,而狂犬病可长达数月或更长。了解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有助于护理评估、确定医学观察、留验和隔离所需期限。 (2)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在此期中,会出现一些与其他传染病共有的一般症状,如头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一般持续1~3天。起病急骤者,则无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前驱期过后,该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相继出现,病情由轻到重,然后逐渐缓解,称为症状明显期或称发病期。此期通常病情最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一般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 凝固酶阳性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 人型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溶血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A:凝固酶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生物学特点:凝固酶阳性,β溶血,耐盐。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人类鼻咽部粘膜和皮肤表面,可经 手,打喷嚏,皮肤伤口传播。 (3)疾病: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②化脓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如:疖痈、脓肿等 ③严重的肺炎

④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同时也 可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特别容易感染金葡菌。 ⑥金葡菌尤其耐药金葡菌感染是引起住院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4)耐药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 他β-内酰胺类均交叉耐药。mecA基因是MRS特有的耐药基因。 B:凝固酶阴性

(二)链球菌

(三)肠球菌属原属链球菌 常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1、生物学特性:溶血或不溶血,触酶阴性 2、传染源和途径:胃肠正常菌群,伤口感染,机会感染的致病菌 3、致病:已作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国外上升为第3位的院感菌,泌尿道感染 比较常见 4、耐药性:(1)对头孢菌素,苯唑西林,单环类天然耐药,对青霉素敏感性较链球 菌低, 耐药由β-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的低分子量的PBPs引起 (2)耐药性最严重的为耐万古霉素的VRE表型共有VanA、VanB、 VanC、VanD、VanE、VanG六型,最常见为VanA、VanB (3).屎肠球菌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高。

常见传染病总结归纳

常见传染病 名称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流 脑)流行性乙型 脑炎 (乙脑) 伤寒细菌性痢疾结核病 概念是由脑膜炎 双球菌感染 引起,经呼吸 道传播、以脑 脊髓膜的化 脓性炎症为 主要病变的 特点的急性 床染病由乙型脑炎 病毒感染引 起、蚊虫叮咬 为媒介,以脑 实质的变质 性炎为主要 病变特点的 急性传染病 由伤寒杆菌 感染引起,经 消化道传播, 以全身单核 巨噬细胞系 统增生为主 要病变特点 的急性传染 病 由痢疾杆菌 感染引起,经 消化道传播, 以结肠粘膜 的假膜性炎 为主要病变 特点的常见 传染病 有结核分枝 杆菌,主要经 呼吸道传染 引起的的一 种慢性感染 性肉芽肿性 疾病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 菌 乙脑病毒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病变部位脑脊髓膜脑实质回肠末段结肠粘膜肺部多见 传染源患者患者患者或带菌 者患者或带菌 者 患者或带菌 者 传播途径飞沫。经呼吸 道 蚊虫叮咬消化道消化道呼吸道 易感人群10岁以下儿 童10岁以下儿 童 儿童及青壮 年 儿童 好发季节冬春季夏秋季夏秋季夏秋季 病理变化普通型: 1、上呼吸道 感染期 2、败血症期 3、脑膜炎期。 暴发性: 1、败血症型 (华——佛 氏综合征) 2、脑膜脑炎 型肉眼:脑膜充 血、脑水肿明 显、脑回变 宽、脑沟变窄 前 光镜: 1、神经细胞 变性、坏死 (噬神经细 胞现象;卫星 现象) 2、软化灶形 成 3、血管变化 和炎症反应 4、胶质细胞 增生 基本病变:伤 寒肉芽肿 肠道病变: 1、髓样肿胀 期 2、坏死期 3、溃疡期 4、愈合期 其它器官病 变: 肾:蛋白尿 皮肤:玫瑰疹 急性细菌性 痢疾: 急性卡他性 炎、特征性假 膜性炎、溃疡 形成(浅表溃 疡)愈合 慢性细菌性 痢疾: 溃疡边缘不 规则,有肉芽 组织和瘢痕 形成,肠腔狭 窄 中毒性细菌 痢疾: 肠道病变症 状轻微 1、以渗出为 主性病变:浆 液性或浆液 纤维素性炎 2、以增生为 主性病变:结 核结节 3、以变质为 主的病变:干 酪样坏死

常见微生物菌种的形态学特征

常见微生物菌种的形态 学特征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1、乳酸菌菌体常排列成链。乳酸链球菌族,菌体球状,通常成对或成链。乳酸杆菌族,菌体杆状,单个或成链,有时成丝状、产生假分枝。 2、微球菌 微球菌属拉丁学名(Micrococcus Cohn,1872) 细胞球形,直径~μm,成对、四联或成簇出现,但不成链。革兰氏阳性。罕见运动,不生芽孢。严格好氧。菌落常有黄或红的色调。具呼吸的化能异养菌,从糖常产少量酸或不产酸。通常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接触酶阳性,氧化酶常常是阳性的,但往往是很弱的。通常耐盐,可在5%NaCl 中生长。含细胞色素,抗溶菌酶(Schleifer&Kloos,J Clin Microbiol 337~ 338,1975)。最适温度25~37℃。最初出现在脊椎动物皮肤和土壤,但从食品和空气中也常常能分离到 3、酵母菌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4、霉菌 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在分类上属于真菌门的各个亚门。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