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月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

月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

月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
月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

P2(简)企业人力资源的含义:

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人力资源从资源的角度,强调劳动力的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人力资源是“人”的实物形态。

P3(选)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

1.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

2.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3.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4.劳动定额统计;

5.劳动报酬统计;

6.人工成本统计;

7.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

8.劳动关系统计;

9.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

P3(选)总体的性质: 1.客观性; 2.大量性; 3.同质性与差异性。

P4(选)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P7(选)统计指标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总规模或总水平方面的数量特征的指标称为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

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它是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是各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代表值。

P19(简、论)论述简单总体的总量指数因素分析原理。

解:对简单总体的总量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原理与上述复杂总体的情形是相同的,即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这一总量指标为例。简单总体是有企业所有职工组成的,工资总额(X)、职工人数(T)和平均工资()是这个简单总体的三个数量特征,这三个数量特征存在以下数量关系。其中平均工资,即为质量指标,职工人数即T为数量指标。

工资总额指数为

平均工资指数为

职工人数指数为

相应的指数体系为

工资总额绝对数变动的数量关系为

P21(简、论)论述简单总体的量指数多因素分析原理。

解:简单总体的指标均分解为两个因素的乘积,其中一个为质量指标,另一个为数量指标。如果简单总体的某个指标可分解为多个因素的乘积,其基本原理与两因素的情形相同,同样是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做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所不同的这三个指标的排序规则是:a相对于b和c为质量指标;b相对于a为数量指标但相对于c为质量指标;c相对于a和b均为数量指标。则对此总量指标

进行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为

相应的绝对数等式为

多因素分析的对象既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平均指标。

P19(简、论)论述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基本原理。

解: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主要是针对简单总体而言的,并且要求简单总体以分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平均数是纸算数平均数。根据前面的介绍,在分组条件下,简单总体的总平均数()是个组平均数()的加权算数平均数:

由此可见,简单总体的总平均数可分解为组平均数()和结构结构平均数即比重()这两个因素乘积的和。组平均数相对于结构相对数为质量指标,而对结构相对数相当于组平均数为数量指标。简单总体总平均指标的变动是组平均指标变动与结构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基于指数体系简单总体总平均指标的变动因素分析。此分析可基于以下指数体系:

其中,称为可变指数,意思是指在组平均数和总体结构均变动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数的最终变动,称为固定指数,是假定总体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各组平均数的平均变动或各组平均数的变动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

称为结构影响指数,是假定各组平均数不变的条件下,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

注意:结构影响指数不能解读为各组比重的平均变动,因为各组比重之和恒为1,因此,在各组比重的变化此消彼长的,不存在各组比重平均上升或平均下降只说。

(2)基于差额的简单总体总平均数变动的因素分析。此分析可基于以下等式:

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

P25(选)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统计主要是指存量、增量与动态比较统计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并统计企业人力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的人员数量、构成及变化情况。

P25(选)企业主要遵循“不重不漏”的要求。

两大统计原则:第一,“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第二“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两大统计范围:其一,“谁拿工资统计谁”。其二,“谁法人随谁统计”

P33(简)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结构:

1.企业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

2.企业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

3.企业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4.企业人力资源的民族结构。

P34(简)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结构:

1.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

2.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

3.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

4.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

P34(简、论)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的特点:①数量化②综合性③模糊性;④动态性。

综合评价的原则:①数量分析原则②整体分析原则③模糊灰色原则④最优分析原则。

综合评价的程序:①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②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③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④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方法:普遍采用方法有简单加权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

第三章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P51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

1. 劳动时间的构成

以工日为计算单位:

(1)日历工日数=报告期日历工日x报告期平均人数

(2)制度公假工日数=报告期日历工日x制度公休日数

(3)制度劳动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

(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时间-缺勤工作时间

(5)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6)全部实际劳动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日+加班加点

以工时为计算单位:

(1)日历工日时数=报告期日历工日x报告期平均人数x制度劳动日长度

(2)制度公假工时数=报告期日历工日x制度公休日数x制度劳动日长度

(3)制度劳动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

(4)缺勤工时数=缺勤工日x制度劳动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

(5)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缺勤工时

(6)停工工日数=停工工时x制度劳动日长度+非全日停工工时

(7)非生产工时=非生产工日x制度劳动日长度+非全日生产工时

(8)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数=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9)全部实际劳动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P54【例3.1】 P54【例3.2】 P58【例3.3】

P47(选)按照是否从事有酬社会劳动可将时间配置划分为: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P47(简、选)简述时间配置的制约因素。

解:时间配置受到的制约因素众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②生产关系的制约;③社会生活的习惯;④传统风俗;⑤道德信仰。

P59(简、论)试论企业劳动时间利用的损益进行分析(运用损益分析公式进行分析)。解:(1)月制度劳动时间的损失程度。企业员工的缺勤时间、停工时间与非生产时间对劳动时间的合理利用都会造成影响,可作为企业员工月劳动时间实际利用的情况指标。计算公式有

月劳动时间损失程度×100%

(2)月人均劳动时间的损失程度。通过计算平均每人的月劳动时间的利用情况,可以发现企业由于员工个人原因和企业原因造成的时间损失程度,便于观察企业实践利用情况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计算公式有

人均损失程度

月人均劳动时间损失程度×100%

(3)劳动时间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劳动时间的利用不好,直接体现为产品生产的减少,从而造成阐述和效益的减少。反映产出和效益的指标有产量损失和收益损失,计算公式有产量损失=损失工日×日劳动生产率或产量损失=损失工时×小时劳动生产率

收益损失=损失工日×日创收率或收益损失=损失工时×小时创收率

(4)劳动时间损失造成的人工成本超支分析。劳动时间的损失,一方面表现出多支付人工费,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劳动保险费用和职工福利费等,使人工成本上升,增加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还表现为企业为赶工或赶时间造成的加班加点工资支付,因为一般企业加班的工资是正常工资的2倍甚至更多,造成加班比制度劳动时间多支付工资。反映人工成本超支的指标有人工费用和加班加点工资支付。计算公式分别为

人工成本超支额=损失工日×日人均人工费支出

或人工成本超支额=损失工时×日平均工资×倍数

加班加点多支付的工资=加班工日×日平均工资×倍数

或加班加点多支付的工资=加班工时×小时平均工资×倍数

第四章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P74(选)劳动效率是企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者劳动者通过劳动产生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量。

劳动效率主要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劳动效率的“正指标”。

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效率的“逆指标”。

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值)越多,表示企业劳动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值)数量的多少和劳动效率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P87(选)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比重

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本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工人占生产主人比重×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P94(论)论述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

解:1.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企业劳动生产率总指数是两个不同时期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之比,这一指数又称为企业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是用两个不同时期的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对比来表示,说明劳动生产率总变动水平的情况。

2.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是指将总体各单位(组)人员的人数假定在报告期,即将总体各组的人员结构固定在报告期,以消除人员结均变动的影响,从而只反映各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动程度。这样可以单独考察各组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整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影响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3.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是用来分析总体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水平变动的影响。它是在假定各组职工劳动生产率维持基期水平不变的基础上计算的。这是为了反映人员结构变动的影响,故称之为劳动生产率结构变动影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4)三种指数的相互关系。

相对数关系,计算公式为可变组成指数=固定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即

绝对数关系,计算公式为

,即

P109(论)请对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进行指数分析。

解: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工人工时利用情况、企业人员结构变动情况以及企业人均技术装备情况。

(1)生产工人工时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企业主要通过相关因素对月劳动生产

率的考察来分析生产工人时间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企业月劳动生产率受小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日长度、实际工作月长度这三个因素影响。他们的指数关系为:

用公式表示为

(2)企业人员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动态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生产工人在全部职工中的比重大小,都会影响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对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可用指数体系来分析。他们的关系为: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生产工人在全部职工中的比重指数

用公式表示为:

(3)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及利用率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动态分析。劳动者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者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改进工艺、提高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和技术装备的利用效果。

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指数体系为:

劳动生产率指数=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技术装备的利用率指数

P100【例4.3】 P105【例4.5】

P110(选)企业劳动效益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线性规划分析法等。

第五章劳动定额统计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劳务,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P119(选)劳动定额的类型:①工时定额;②产量定额;③看管定额;④服务定额;⑤工作定额。

P121(选)产品实耗工时:也称实作工时、实用工时、实动工时等,即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工人为完成生产任务或生产质量合格产品而实际消耗的以工时为统计单位的劳动时间。

P121(选)产品实耗工时统计的方法:

①以产品为对象统计产品实耗工时;②以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为对象统计产品实耗工时。P123(选、简)简述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的分类。

(1)工作日写实。对生产工人整个工作日中工时利用情况进行观测可以掌握以下几类时间及其在工作日中的比重。

(2)测时。以工序为对象进行现场观测,可以进一步掌握工人在加工产品中作业等类时间的消耗情况,分析和研究各个工序工时消耗的构成,为统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提供基础数据。(3)瞬间观察法。根据统计抽样的原理,通过对现场操作者或机器设备进行随机的瞬间观测,调查各项活动作业事项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可以对产品实耗工时进行统计推断,并能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P128(选)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应注意的问题:

1)为了反映劳动效率来计算生产工人、班组或车间的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标。①如果废品不是因为工人、班组或车间过失而造成的废品,应统计在产品产量范围内;②如果废品是由于工人、班组、车间自身原因产生的,则不应统计在内。

2)为了反映整个企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而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标。①如果废品是由于工人、班组、车间自身原因产生的,则不应统计在内;②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废品,都不能计算在产量范围之内;③废品不应计算在内,以真实地反映整个企业完成劳动定额的水平。

P129(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P132【例5.9】

(1)生产工人定额完成情况指标

(2)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3)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4)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

第六章劳动报酬统计

P138(简、选)简述企业工资总额统计的原则。

解:1. 职工工资属于劳动报酬性质

2. 职工工资应按实发数核算

3. 注意工资支付形式和经费来源

P139(论)论述工资总额的构成。

1、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考虑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的繁重程度及工作时间长度等因素后,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和支付工资的形式。它是最基本的工资支付形式,是一切工资形式的基础。如实行结构工资制支付员工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等级工资和岗位工资等。

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员工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按照预先确定的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企业的计件工资主要形式有:全额无限计价、超额无限计价、超额有限计价、超额累进计价、提成计件等形式。

3.奖金。奖金是支付给在岗员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如生产奖、劳动竞赛奖、节约奖、业务人员的业绩奖、科研人员的研发奖金及年终奖金等,总体上可以分为短期奖金和年终奖金两大类。

4.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是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它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根据不同的目的,企业的津贴一般分为三类:地域性津贴、劳动性津贴和生活性津贴。

5.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工资是指对法定节假日和公休假日工作的员工,以及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员工,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作和加点工资。

6.其它工资。其它工资指按有关规定支付的其它形式的工资,如附加工资、保留工资及调整工资后补发的工资等。

P141(论)请对企业工资总额的变动进行动态分析。

解:工资总额作为统计资料可以由企业平均人数与平均工资两个指标计算获得。而工资总额的变动,最直接的因素则是企业人员规模的变化和企业工资水平的变化,因此一段时间内企业工资总额的有以下基本指标:

其中,表示将职工人数固定在报告期,平均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成为平均工资指数;

表示将平均工资固定在基期,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成为平均人数指数。用差额分析法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分析结果如下:

其中,表示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绝对额;

则表示职工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绝对额。

P142【表6.1】

P150(简、论)企业员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方法:

(1)工资增收与减收差距分析法。在计算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时候,该方法将工资按其工资(相对基期)是增加、持平还是减少分为三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增收、持平和减少这三组的人员在企业全体员工中的比重,

(2)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差异分析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企业工资最高人员的工资与最低人员的工资,确定工资的差异程度,分析职工工资差异的合理程度及差异的原因,

(3)“五等分”分析法。“五等分”分析法与工资最高最低的差异分析法思路类似,将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由高到低排列,再将职工总人数平均分为五等分,重点分析最高工资收入水平1/5员工与最低工资收入水平的1/5员工的工资收入的差距

(4)基尼系数法。

第七章人工成本统计

P154(选、简)人工成本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与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从遴选员工区制开始,员工使用、培训直至员工退休期间的一切费用都是企业的人工成本。

从人力资源的取得和使用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的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成本和替代成本。P155(选)企业的成本费用总额分为: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前者指企业的资源消耗能清晰地归集到某具体的成本对象(如某产品),后者则指企业的的资源消耗无法直接归集到具体的成本对象因而按期间汇总,期间费用按成本费用发生性质分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人工成本和总成本共有的交叉部分是:(1)直接人工的工资与福利费;(2)制造费用中的工资和福利费;(3)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用等;(4)销售费用中工资和福利费等。

P157(简、论)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人工费用的构成

解:1.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及津贴等)、福利费(直接计入产品生产制造成本)

2.生产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总额、福利费(分配计入产品生产制造成本)

3.劳动保护费用(分配计入产品生产制造成本)

4.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总额、福利费(管理费用)

5.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总额、福利费(销售费用)

6.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会经费 --(管理费用)

7.子弟学校经费、技工学校经费---(营业务支出)

8.职工集体福利设施费用(利润分配---公益金)

因此,企业的人工费用 = 工资总额 + 职工福利费用 + 职工教育经费 + 劳动保险费用 + 劳动保护费用 + 工会经费 + 学校经费 +公益金

第八、九、十章以练习册为主

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生产率一般只反映 A.企业的产品推销 B.企业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状况 C.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效率 D.企业生产前的决策 2.下列不属于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B.劳动生产率统计 C.生活日分配统计 D.人工成本统计 3.饮食、睡眠、卫生保健时间属于 A.闲暇时间 B.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C.工作时间 D.必须支付的时间 4.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活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工作定额 D.劳动定额 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制度工日数 B.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6.据经验数据估算,间接经济损失一般是直接经济损失的 A.1~4倍 B.2~7倍 C.3~7倍 D.4~7倍 7.劳动生产率可表示为 A.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B.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C.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D.活劳动消耗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8.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 A.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 B.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 C.产品定额制定方法的指标 D.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 9.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学员分组需按 A.身份、职业 B.学习专业 C.培训方式 D.培训程度 10.下列不属于 ...在职培训的是 A.劳动后备培训 B.现场培训 C.自学考试 D.继续教育 11.运用比较效益分析,确定事故损失金额和技术措施费用的关系为

2018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 格式可编辑 2017 年 7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 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A.上限B.下限C.组距D.全距 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 I q p0q1 B.I q p1q1 C.I p p 1q 0 D. I p p1q1 p0q0p1q0p 0q0p0q1 3.统计某个时点,诸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的某个具体时间点的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总量指标是 A.动态比较统计B.人员增量统计C.时点规模统计D.时期规模统计4.根据所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等级、岗位及工期等角度进行划分,可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 A.社会属性结构B.工作属性结构C.自然属性结构D.单位属性结构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B.出勤时间C.日历时间D.非生产时间6.下列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 A.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 (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 停工被利用工时B.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 (缺勤工时 - 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C.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 (缺勤工时+停工工时- 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D.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 (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7.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 A.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B.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C.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D.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8.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也表明工业企业每个生产者提供了多少新创造价值,更准确地反映 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的效果的指标是 A.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B.增加值劳动生产率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 D.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9.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 指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 答案解析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2017年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A .上限 B .下限 C .组距 D .全距 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0010q p q p I q B. ∑∑= 0111q p q p I q C. ∑∑=0001q p q p I p D. ∑∑=1011q p q p I p 3.统计某个时点,诸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的某个具体时间点的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总量指标是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 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4.根据所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等级、岗位及工期等角度进行划分,可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 A .社会属性结构 B .工作属性结构 C .自然属性结构 D .单位属性结构 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出勤时间 C .日历时间 D .非生产时间 6.下列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 A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B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C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D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7.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 A .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B .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C .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 D .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8.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也表明工业企业每个生产者提供了多少新创造价值,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的效果的指标是 A .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B.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 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 D. 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9.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 A .工时定额 B .工作定额 C .产量定额 D .劳动定额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 A. 总体 B. 标志 C. 指标 D. 单位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下限 D. 组距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 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A. ∑∑= 0010q p q p I q B. ∑∑= 111q p q p I q C. ∑∑=000 1q p q p I p D. ∑∑=101 1q p q p I p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 A. 生活日分配统计 B. 劳动生产率统计 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D. 人工成本统计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 A. “为谁工作谁统计” B. “谁法人随谁统计” C. “谁拿工资统计谁” D. “谁发工资谁统计”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

修者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 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C. 出国探亲人员 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是()。 A. 自然增员 B. 机械增员 C. 自然减员 D. 机械减员 12.我国现有职业结构分类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至今该《大典》的大类结构和分类依然保持不变。沿用的《大典》职业结构大类与中类分别有()。 A. 66个和413个 B. 8个和66个 C. 66个和1838个 D. 413个和1838个 13. 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制度公休时间 C. 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D.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14. 企业员工在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它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劳动的时间是指()。 A. 缺勤时间 B. 出勤时间 C. 非生产时间 D. 停工时间 15.做饭、购物、缝洗、清扫、照料家庭成员等时间属于()。 A. 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B. 家务劳动时间 C. 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D. 闲暇时间 16.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C.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 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17.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 社交时间 B. 上下班路途时间 C. 医疗卫生保健时间 D. 工间操时间 18.用来表示劳动效率的“正指标”是()。

直属北语19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3

单选题 1(4分) : 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分类,不包括()。 A: 一次统计数据 B: 二次统计数据 C: 三次统计数据 D: 四次统计数据 2(4分) : 异众比率是指非众数组次数与()变量总次数的比率。 A: 全部 B: 最小 C: 最大 3(4分) : 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可分为基本工资和下列哪项。()。 A: 辅助工资 B: 津贴 C: 公积金 4(4分) : 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A: 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 B: 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 C: 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 5(4分) : 成数是以对比基数为多少所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A: 5 B: 10 C: 20 D: 100 6(4分) : 四分位差就是第三个四分位数与第()个四分位数之差 A: 一 B: 二 C: 四 7(4分) : 按生产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将某种作业完成工作量与下列哪项相比,用以反映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工作量。()。 A: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日数 B: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时数 C: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日数 D: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时数 8(4分) : 计算时期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一般采用()。 A: 简单算术平均数法 B: 加权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9(4分) : 全距是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 A: 和 B: 积 C: 减 D: 差 10(4分) : 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 A: 综合统计报表 B: 企业报表 C: 事业单位报表 多选题 1(4分) : 时点数列特点包括()。 A: 时点数列中各项数据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B: 时点数列中各数据的大小与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C: 时点数列中各数据的大小与间隔长短直接关 D: 系时点数列中的数据是通过间断性调查登记取 2(4分) :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 B: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 C: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D: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 3(4分) : 辅助工资通常包括()。 A: 奖金 B: 津贴和补贴 C: 加班加点工资 D: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4(4分) :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包括()。 A: 登统方法不同 B: 可加性不同 C: 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 D: 可减性不同 5(4分) :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起点 B: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 C: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

(完整word版)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 质量:表示平均程度的量,是相对量,一般有劳动生产率(Q )、平均工资(X )、平均人工成本(L )。 质量变,数量固定在报告期。 数量:表示数目多少的量,是绝对量,一般有平均人数(T )、比重(F )。 数量变,质量固定在基期。 第三章 例:某制造企业年5月份(31天)有制度公休日11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它情况如下: 全日缺勤500工日,非全日缺勤800工时;全日停工100工日,其中被利用100工日,非全日停工400工时;全日非生产3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200工时;公休日加班100工日,加点150小时。 求:(一)该企业的(1)日历工日数、(2)公假工日数、(3)制度工日数、(4)出勤工日数、(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6)全部实际工日数; (二)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 解: ? (1)日历工日数=800×31=24800日 ? (2)公假工日数=11×800=8800日 ? (3)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800×20=16000日 ? (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16000-500=15500日 ? (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 =15500 - 300-400+100=14900日 ? (6)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14900+100=15000日 15500 100%100%96.88% 16000=?=?=出勤工日出勤率制度工日14900 100%100%96.13% 155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工日14900 100%100%93.13% 160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日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欢迎阅读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1 A B C、企业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A B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统计年表 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 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C、公共浴室 D、修养所 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 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E 12 A B C D E 13 A B C D E、使用的劳动工具和体位状况等 14、企业劳动争议统计的原则有()。 A、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 B、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 C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 D、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纠纷 E、劳动争议是必须提出申诉的 15、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A、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 B、活动内容的记载 C、计量单位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1. 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 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技术成人大中专班 D、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 称为()。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 、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 A 、 统计台账 B 、 统计报表 C 、 原始记录 D 、 统计年表 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 A 、 辅助房屋及设施 B 、 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C 、公共浴室 D 、修养所 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 A 、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 、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出勤时间 -停工时间 -非生产时间 +停工被利用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 +缺勤时间 -非生产时间 9、 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 A 、 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B 、 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 、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D 、 集体福利 10、 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 A 、 消毒室 B 、 公共浴室 C 、 理发室 D 、 哺乳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 )。 A 、 集体福利事业补贴 B 、 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 C 、 集体福利设施费 D 、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 E 、 职工探亲路费补贴 12、 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 )。 A 、 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 B 、 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 C 、 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C 、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 、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

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练习册P1-P4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以及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研究范围是: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 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P3). 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工资。 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内容:(P9) (1)企业人力资源量与配置统计;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均衡配置等。 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 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主要指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3)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4)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措施统计、安全生产统计或工伤事故统计、职业病统计、劳动环境统计等。 (5)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多少,也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也可决定劳动报酬水平。 劳动定额统计; (7)工会参与统计; (8)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统计; (9)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计; (10)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11)人力费用统计; (12)劳动争议统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过程:三个阶段 (1)一是搜集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的原始资料,称为统计调查。 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内每个单位人力资源现象的具体事实及其所表现的数量特征进行登记,搜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2)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汇总,称为统计整理; 主要是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为统计分析打下基础。 (3)三是对统计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称为统计分析。 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发展趋势、原因和特点,发现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组织的布局是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布局相对应。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原始记录。 从现象上看,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市场竞争实质是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 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总量指标 (*)(练习册P6-P12 ) 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一是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及构成情况; 二是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 三是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潜力,为劳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全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练习册P1-P4 )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以及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 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研究范围是: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 3.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4.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P3). 6.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工资。 7.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8.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内容:(P9) (1)企业人力资源量与配置统计;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均衡配置等。 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 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主要指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3)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4)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措施统计、安全生产统计或工伤事故统计、职业病统计、劳动环境统计等。 (5)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多少,也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也可决定劳动报酬水平。 劳动定额统计; (7)工会参与统计; (8)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统计; (9)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计; (10)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11)人力费用统计; (12)劳动争议统计。 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过程:三个阶段 (1)一是搜集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的原始资料,称为统计调查。 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内每个单位人力资源现象的具体事实及其所表现的数量特征进行登记,搜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2)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汇总,称为统计整理; 主要是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为统计分析打下基础。 (3)三是对统计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称为统计分析。 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发展趋势、原因和特点,发现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1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组织的布局是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布局相对应。 1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原始记录。 12.从现象上看,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市场竞争实质是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

北语 18春《人力资源统计学》

18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计算时期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一般采用()。 A. 简单算术平均数法 B. 加权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答案:A 2.按时间顺序将不同时期的某种指数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是()。 A. 质量指标指数 B. 环比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指数数列 答案:D 3.衡量员工流动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员工流入率和员工流出率。计算方法是某一时期员工流入人数(流出人数)占()的比例。 A. 不同期员工人数 B. 上期员工人数 C. 未来员工人数 答案:B 4.职工工资增长弹性等于职工工资增长率除以()。 A. 企业利润增长率 B. 企业收入增长率 C. 企业净产值增长率 答案:C 5.在产品产量指数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指数与劳动量指数成()。 A. 反比 B. 正比 C. 没有关系 答案:A 6.四分位差就是第三个四分位数与第()个四分位数之差 A. 一 B. 二 C. 四 7.人力资源劳动报酬与收入统计主要不包括()。 A. 工资总额统计 B. 个人所得税 C. 工资变动

8.劳动生产率逆指标指数与劳动生产率正指标指数()。 A. 正比 B. 反比 C. 互为倒数 9.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率指标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以()。 A. 期初人工成本总额 B. 基期期人工成本总额 C. 前期人工成本总额 10.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可分为基本工资和下列哪项。()。 A. 辅助工资 B. 津贴 C. 公积金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 1.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时间的分类主要集中在以下()形式。 A. 二分法 B. 三分法 C. 四分法 D. 五分法 答案:ABCD 2.下列哪些人员应统计为在岗职工()。 A. 招用的劳动关系保留在各类人才服务中心及职业介绍所的人员 B. 招用的自存档案的各类人员或虽没转档案但与原单位已没任何关系的人员 C. 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制外自行招用的失业人员 D. 街道招聘的事业编制的居委会干部 E. 再就业中心、职业介绍所等机构派遣或输出劳务,由再就业中心、职业介绍机构统计为在岗职工并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 3.人工成本统计对企业、职工、国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A. 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 B. 有利于增加利润和职工收入 C. 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D. 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4.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就是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 A. 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 B. 人力资源劳动效益 C. 人力成本 5.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包括()。 A. 信息库法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页脚内容1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 A. 总体 B. 标志 C. 指标 D. 单位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下限 D. 组距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 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A. ∑∑=0010q p q p I q B. ∑∑=0 11 1q p q p I q C. ∑∑=000 1q p q p I p D. ∑∑=1 01 1q p q p I p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 生活日分配统计 B. 劳动生产率统计 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D. 人工成本统计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 问题的是()。 A. “为谁工作谁统计” B. “谁法人随谁统计” C. “谁拿工资统计谁” D. “谁发工资谁统计”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 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 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C. 出国探亲人员 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 是()。 A. 自然增员 B. 机械增员 C. 自然减员 D. 机械减员 页脚内容2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何不同特点。 【答案】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如下三方面不同的特点:1.登统方法不同;2.可加性不同;3.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如实准确地统计人力资源报酬和收入对企业的意义。 【答案】 第一,对正确处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关系有重要作用;第二,是研究“按劳分配”原则在企业内具体实现的重要手段;第三,是检查和分析企业工资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第四,是研究企业内部工资关系与其他企业工资关系的重要依据。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第二,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第三,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第四,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 【题型】简答题 【题干】简述基本工资的特征。 【答案】 (1)常规性。即基本工资所对应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和正常条件下所完成的衡量劳动或定额劳动。(2)结构性。即基本工资一般可分为若干个职能各自不同的单元。(3)等级性。即基本工资的主要单元都存在一定的等级差别和相应的多级收入。(4)固定性。即基本工资主要单元的等级和相应的标准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固定不变。(5)主干性。即基本工资占全部工资的比重大。(6)基准性。即基本工资可以成为确定辅助工资单元数额的计算基准。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的特点。 【答案】 分子与分母必须属于同一总体。数量的抽象性。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对工资总额统计的要求。 【答案】 实际工作中,对工资总额的统计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第二,月、季、年工资总额实发数计算要合理。第三,工资构成项目的填报原则。 【题型】填空题 【题干】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企业; 【题型】填空题 【题干】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劳动生产率; 【题型】填空题 【题干】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劳动积极性; 【题型】填空题 【题干】属于现场培训的包括师傅带学徒、技术成人大中专班和_______________。 【答案】 岗位练兵; 【题型】填空题 【题干】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称为_______________。

人力资源统计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作时间:又称法定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工作义务,在法定限度内,在用 人单位从事工作或者生产的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本课程特指企业劳动者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时间。)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指身体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品德教养等。 3、日历工日:是表示劳动者可以再一定时期内利用的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它是计算期内的日 历天数中每天企业实有劳动者人数的累计。 4、工伤事故:是在市场作业现场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致使工人和职员的人身受到伤害或死 亡的事故。 5、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的情况下,规定劳动者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 作量应消耗劳动时间的标准数据;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应生产的合格品或完成的工作量的标标准。 6、工业总产值:是工业企业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产品总量。包括: 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价值。 7、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 现在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8、法定职业病: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用法律或文件明文规定的职业病。(我国法定职业病 种类、范围尘肺、放射性疾病、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生物因素所致、皮肤病、眼病、耳鼻喉口腔病、肿瘤、其他。) 9、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相对于货币工资而言的,它是以企业员工用货币工资实际能购 买到的生活消费品数量和服务数量表现的工资。 二简答题: 1、请简述按工日核算的工作时间指标关系? 答:指标包括:1.日历工日 2.制度公休日 3.制度工作工日 4.缺勤工日 5.出勤工日 6.停工工日 7.非生产工日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B )。 A. 总体 B. 标志 C. 指标 D. 单位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D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下限 D. 组距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B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C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 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B )。 A. ∑∑= 0010q p q p I q B. ∑∑= 111q p q p I q C. ∑∑=000 1q p q p I p D. ∑∑=101 1q p q p I p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C )。 A. 生活日分配统计 B. 劳动生产率统计 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D. 人工成本统计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 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B )。 A. “为谁工作谁统计” B. “谁法人随谁统计” C. “谁拿工资统计谁” D. “谁发工资谁统计”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A )。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真题真题试题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 (课程代码84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 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 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 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 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A、劳动效益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报酬 D、劳动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的月平均人数是() A、月中人数 B、报告期中人数总和 C、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D、月初人数 4、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体力水平 B、体力与智力水平 C、智力水平 D、文化水平 5、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 A、损失时间 B、非生产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缺勤工时 6、下列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工间操时间 B、上下班时间 C、加班时间 D、教育子女时间 7、下列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 A、安全技术措施 B、个人防护用品 C、宣传教育 D、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8、按照工伤事故工作日损失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

A 、1-7日 B 、1-30日 C 、1-104日 D 、1-365日 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 ) A 、人均创利率 B 、工资利润率 C 、每面元产值中的工资含量 D 、净产值工资含量 10、下列属于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的是( ) A 、 ∑∑∑∑1 1 011 1T T q T T q B 、 ∑∑∑∑0 011 1T T q T T q C 、 ∑∑∑∑1 011 1T T q T T q D 、 ∑∑∑∑0 011 0T T q T T q 11、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 ) A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B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C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D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12、劳动定额中的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是( ) A 、 ∑∑'+?'+1 11 )()(T t t Q Q n n B 、 ∑∑?'+'?'+1 1 1 1 )(T t Q t Q Q n n C 、 ∑∑?1 1T t Q n D 、 ∑∑∑∑∑+++?4 3 2 1 1 T T T T t Q n 13、2008年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货币工资)为32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1.68%,则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约为( ) A 、3574元 B 、3200元 C 、2865元 D 、2826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