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经简答题论述题合集

政经简答题论述题合集

政经简答题论述题合集
政经简答题论述题合集

导论

●简答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主要分歧。

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分歧不在于要不要研究资源配置,而是在于:(1)要不要研究生产方式;(2)要不要研究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3)要不要区分抽象的一般的资源配置和一定历史条件决定的特定生产方式的资源配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此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第二章

●简要说明为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简述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这是研究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基本原则。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只影响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即: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第三章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在消费过程中,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原有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也正是这种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造成失业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造成机器排挤工人,现实经济生活中失业形成原因多样,包括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市场竞争中企业破产、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多种因素。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劳动生产率、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预付资本量。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过程?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过程中不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新价值;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因为商品所有者只有在流通领域才能相互发生联系,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以流通为条件。如果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领域,既不买也不卖,而把货币贮藏起来,无论贮藏多长时间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资本家生产的产品不进入流通领域,他们就只能同自己的产品发生关系,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无法实现,更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

第四章

●产业资本与资本循环的基本含义和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产业资本指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资本循环指资本从一定的资本形式出发,按顺序经过三个阶段、经历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的增殖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一是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空间上的并

存性,二是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态在时间上相继转化,即具有时间上的继起性。

●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二者在价值周转方式上不同,固定资本的价值逐渐转移到新产品,流动资本的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第二、二者的周转时间不同。第三、二者的价值收回方式不同。第四、二者的物质更新方式不同。

◆ 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为Ⅰ(v+m )=Ⅱc ,即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为Ⅰ(v+△v+x

m )=Ⅱ(c+△c ),即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 试述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经济危机通常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再生产各部门结构比例失衡而引起的周期性发生的经济秩序的动荡与混乱。经济危机是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这种过剩只是相对于国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即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这一基本矛盾又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矛盾发挥作用的:

(1)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 ◆ 试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主要内容。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必然伴随着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比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增长的更快。必然表现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第二、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增长的速度;既然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提供给第一部类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速度也必须快于提供给第二部类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而孤立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增长的越快越好。社会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第五章

● 简答成本价格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

成本价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首先,成本价格是企业赚钱或亏本的重要标志。其次,成本价格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第三、成本价格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和评价指标。

● 简要回答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二者的区别在于:首先、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其

次,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反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最后,利润率在量上小于剩余价值率。

●简要说明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内容和根本原因。

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平均利润率随着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

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家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下,会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必然导致各个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普遍提高,从而导致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

◆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看待平均利润率规律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它是指各个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为了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一般是通过资本的跨部门转移来实现的。

通过资本的转移,造成了不同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从而使各个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利润率的变化会导致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流动,从而引起不同部门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资本的转移过程以及由其引起的供求,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一直要到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大致相等的时候才会暂时趋于停止,其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行程是资本自由竞争的结果,引导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益关系的调整。

(2)平均利润率规律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

通过资本的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运用市场关系引导社会资本打破某些垄断。

◆商业流通费用是什么?它是如何补偿的?运用这一理论分析近年来电子商务兴起的经济现象?

(1)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商业资本家除了垫付一定数量的资本购买商品外,还要支付一定数量的流通费用。商业流通费用就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商业流通费用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即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与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包括商品的输出、保管、分类、包装等活动所支出的费用。它随着商品的售卖、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而从商品价值重得到了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于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即纯粹同商品买卖行为相联系而产生的费用,包括店员的工资、广告费、手续费、经营管理和簿记费用等。这类费用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它的补偿是通过对价值或者剩余价值的扣除来进行的。

(2)分析电子商务兴起的经济现象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子商务的兴起大大降低了商业流通费用,降低了商业预付资本,并且加速了商业资本的周转。

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物流方式突破了传统商业的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节约了许多传统商业必须投入的资本,例如店面、店员等,同时又可以实现一般商业企业难以实现的零库存经营。另外,由于网络的受众面广泛,销售渠道宽,企业因此可以节省诸如广告等费用,从而加速商业资本周转。

◆论述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用在经济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信用对经济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信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信用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信用促进了流通时间的降低和流通费用的节约;信用加速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信用促进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信用促进了国际贸易及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信用也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信用激化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信用可能引发信用危机;信用刺激了金融投机。

第六章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1)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竞争激烈;(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占统治地位,但还不成熟(3)国际经济关系极端不平等,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局限于单一的国际商品贸易形态,(4)自由主义思潮是经济社会的主流思潮,反对国家的干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私人垄断资本成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主体,垄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2)垄断组织的出现使垄断竞争代替了自由竞争;(3)金融资本成为万能的垄断者;(4)资本输出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以其掌握的巨额国有垄断资本和作为垄断资本的总代表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同时,又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结果,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部分质变,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战争是推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力量。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它不仅通过战争帮助垄断资本击败国外竞争对手,而且也加强了垄断资本在国内的剥削和统治,使垄断资本攫取到更加惊人的利润。(2)经济危机迫使各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各国探寻有效的方式来处理危机时期的社会问题。国家的功能逐步扩大,国家干预开始部分地取代市场自发调节。(3)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干预提供了理论工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是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被解除,从而激发了劳动者进行财富创造的积极性。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有意识地把大量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使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时代。最后,市场经济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资本主义制度显示了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和适应能力。首先,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形式已经发生了局部改变。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对劳资关系和阶级关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3)资本主义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从微观经济运行来看,形成了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从宏观层次上看,资本主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

◆当代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进行了那些新调整?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1)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形式已经发生了局部改变。国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使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转变为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客观上是对私有制的否定,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合作制经济广泛发展,突破了劳动者对资本的隶属关系。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出现使一部分劳动者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利益攸关者”经济是推行私有权相对化的集中表现。(2)资本主义国家对劳资关系和阶级关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行共同决定制度,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社会各阶级的流动性增强,阶级之间的界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3)这些调整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否定因素在不断成长,同时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在一定限度内可以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从而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

第七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是什么?

(1)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

(2)公有资本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

(3)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存的多种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如何支持、鼓励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①是从认识上转变观念,科学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当代中国的经济地位;②是针对管理上的空白或薄弱环节,采取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切实措施。

(2)鼓励、支持必须与引导紧密结合起来。

①是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②是把私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③是加强多方面组织建设;④是促进微观体制创新。

●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主要含义是指什么?

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指一定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所有权,获得经济价值的途径和取得收入的形式。也就是所有权的拥有者获得物质利益的经济过程和经济形式。

(1)它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经济价值的实现形式;

(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所有者凭借生产资料谋取物质利益的一种经济运动过程;

(3)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是由多种因素结合,互相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说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现代企业制度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扬弃。

(2)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成为公有制实现过程中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组织形式有助于公有制适应市场经济。

其次,股份制可以使公有制企业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集中社会资本,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加速企业经济增长,这有助于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

再次,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在公有资本控股的条件下,公有制企业不会变为私有制经济。

(3)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事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局。

◆按劳分配的对象、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按劳分配的对象:扣除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部分、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和有关社会基金之后的作为消费资料的劳动成果。

按劳分配的性质: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个人消费资料分配的实践原则。一方面,按劳分配否定了不劳而获,体现了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经济平等的权利关系。另一方面,按劳分配以劳动者提供的社会劳动作为衡量个人收入的同一尺度,又会产生个人之间收入的相对不平等。

按劳分配的作用: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次,按劳分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020年公共行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公共行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 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 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 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 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2. 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 3. 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4.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的广泛性; 5. 公共行政学是发展性。 3.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4.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目答: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我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5.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 对人的关心程度;4 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 风险承受程度;6 民主程度;7 报酬标准;8 重视结果;9 控制程度。) 6.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答: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是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

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一发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 7.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强制性特点;3 政府职能系统性特点;4 政府职能不可替代性的特点; 5 政府职能服务性特点。 8.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 公共物品的提供4 无知和非理性;5 不平等问题。/ 9.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 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 发展中国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10.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2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4改善收入分配;5 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11.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 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 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12.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 严格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欧阳学文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公共行政学论述题汇总

公共行政学论述题汇总 论述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3.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4.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坏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5.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答: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6.简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答: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7.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 答;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 8.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答: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9.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0.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答: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11.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国开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国开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备注:资料整理于2017年4月28日,适用于国开行政管理专科学员;资料涵盖期末考试全部简答题及论述题;为方便学员考试试题已经排序。 1.半总统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经全民投票当选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又掌握行政权,总理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总理。这样,政府实际上有两行政首长。总理领导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对总统负责。 总统是实际的权力中心,他不对任何机关负责,但是他有很多权力。他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发布命令、公布法律等权力,负责制定外交政策。他有权任命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发布总统咨文。 议会通过谴责案即对政府不信任投票案或对政府的政策进行否决时,总理必须向总统提出总辞职。总统有解散议会的权力,也有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将重要法案提交全民公决的权力。同时,总统又是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指挥军队的权力。 2.部长会议体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部长会议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选举产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要服从它的决定,无权与它抗衡,也无权将它解散。 部长会议由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副主席、各部部长、各国家委员会主席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它有权按照宪法来领导和管理国家一切政务。 部长会议主席团是其常设机构,由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组成,人数较少。部长会议主席团集体掌握国家行政权力,集体决策,实行会议制,不实行政府首脑负责制。 3.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4.非营利组织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1)非营利组织是公共行政的外延与扩大,它可以弥补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2)非营利组织重视公共价值,尤其是公平、民主、效能、廉洁和公共利益等公共价值;(3)它更强调公共服务,而不像传统的公共组织强调管理与管制;(4)它的组织更民主、更开放;(5)参与机制的建立。 5.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 6.根据公共组织内外部环境,一般可制定的管理战略有哪几种? 第一种管理战略是极小—极小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的内部的弱点与外部环境的威胁结合起来的战略。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弱点减少到极小,将环境的威胁减少到极小,并将两者结合使公共组织的损失降到最小的战略。 第二种管理战略是极小—极大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内部的弱点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结合起来的战略。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弱点减少到最小,而最大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并将两者讲话起来的战略。 第三种管理战略是极大—极小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威胁相结合的战略。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将外部环境的威胁减到极小,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战略。 第四种战略是极大—极大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结合的战略。就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最大地利用外部环境的的机会,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战略。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任何一个国家必须通过有效的公共行政来维持政权的稳定,而一切公共行政都需要人来推行。因此,选拔数量适当的合格的人来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就成为国家政权能否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政府机关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和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政府的合法性。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发展经济,一靠财力,二靠人 1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1-10章)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 (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性的统一。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专业课]《公共行政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行政学》重要知识点 (务求背诵) (仅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公共行政学 第二章: 1、公共行政环境 第三章: 1、政府职能 2、市场体制 3、市场失效 第四章: 1、行政体制 2、中央政府体制 3、地方政府体制 4、行政区划体制 第五章 1、分离制 2、层级制 3、公共组织结构 4、管理层次 5、管理幅度 6、非营利组织 第六章 1、行政领导 2、行政领导者 3、委任制 4、考任制 5、选任制 6、行政领导责任 7、选任制 8、行政领导责任 第七章 1、人事行政 第八章 1、机关行政 第九章 1、行政决策 2、程序性决策 3、非程序性决策 4、经验决策 5、行政决策参与 第十章 1、行政执行 第十一章 1、舆论监督 2、社会监督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1、行政道德 2、行政立法 3、行政法规 4、行政规章 5、行政复议 第十四章 1、政府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五章 1、行政效率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 第十六章 1、行政改革 2、政府再造 二、简答题 公共行政的特点---P4 行政环境的特点----P26 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哪些?---P57

行政体制的特点---P72 行政体制的作用---P73 公共组织的作用---P88 行政领导的作用---P113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P123 人事行政的特点---P139 机关行政的作用---P169 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P185 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硬把我的要点有哪些---P204 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08 行政监督的原则----P232 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P234 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P256 法治行政的特点---P283 行政改革的原则---P347 三、论述题 公共组织的特点---P86 行政决策的特点---P184 行政监督的作用---P234 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P330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P341 行政改革的原则---P347 行政改革的取向---P349 行政改革的阻力---P351 执行改革的动力---P354 行政改革的对策—P357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6-10章)

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4、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5、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二、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于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 2007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44 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论述题 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公共行政学简答题

公共行政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答: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1)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简述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答:(1)公共行政学是大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必然结果。(3)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4)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4、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5、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答:(1)公共行政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2)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3)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4)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怎么管。(5)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 6、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哲学研究方法。(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方法。(6)比较研究方法。 7、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答:第一,复杂性。第二约束性。第三特殊性。第四不稳定性。 8、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答:第一,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第二,团队精神。第三,对人的关心程度。第四,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第五,风险承受程度。第六,民主程度。第七,报酬标准。第八,重视结果。第九,控制程度。 9、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有的差别是很大的。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差别。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10、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答:主要表现在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检出与输入的关系。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同时,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作用有的是直接的,如政治环境的作用;有的是间接的,如传统文化的影响。公共行政环境作用并影响行政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这种作用和影响不仅仅来自行政系统外部环境,同时也来自行政系统的内部环境。这两者对行政系统的作用和影响虽然有区别,但是,都是不能忽视的。 11、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答: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唯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八.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