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范氏家训

新范氏家训

新范氏家训
新范氏家训

新范氏家训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范文正公训子弟语

天理莫违,为人不易,居家莫逸,民生在勤。祖德莫烬,创业艰难,家庭莫偏,易起寡端。闻电莫怕,不做恶事,奴婢莫凌,一样是人。兄弟莫欺,同气连枝,钱财莫轻,勤苦得来。妇言莫听,明理者少,时风莫趋,易入下流。交友莫滥,须要识人,饮酒莫狂,伤身之物。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奢华莫学,自取贫穷。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祖宗莫忘,子孙有用,父母莫忤,身从何来。子弟莫纵,害他一世,故旧莫疏,祖父之交。邻里莫绝,互相照应,本业莫抛,所靠何事。匪人莫近,容易伤生,正人莫远,急难可靠。非分莫做,受辱惹祸,官司莫打,赢也是空。盘算莫凶,食报子孙,意气莫使,后悔何及。贫穷莫怨,小富由勤,童年莫荡,蒙以养正。淫事莫藏,害尔子孙,言语其尖,可以折福。讼事莫管,害人不浅,杀生莫多,也足一命。富贵莫羡,积德悠久,贫苦莫轻,你想当初。字纸莫弃,世间之宝,五谷莫贱,养命之原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范文正公训子弟语

天理莫违,为人不易,居家莫逸,民生在勤。祖德莫烬,创业艰难,家庭莫偏,易起寡端。闻电莫怕,不做恶事,奴婢莫凌,一样是人。兄弟莫欺,同气连枝,钱财莫轻,勤苦得来。妇言莫听,明理者少,时风莫趋,易入下流。交友莫滥,须要识人,饮酒莫狂,伤身之物。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奢华莫学,自取贫穷。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祖宗莫忘,子孙有用,父母莫忤,身从何来。子弟莫纵,害他一世,故旧莫疏,祖父之交。邻里莫绝,互相照应,本业莫抛,所靠何事。匪人莫近,容易伤生,正人莫远,急难可靠。非分莫做,受辱惹祸,官司莫打,赢也是空。

盘算莫凶,食报子孙,意气莫使,后悔何及。贫穷莫怨,小富由勤,童年莫荡,蒙以养正。淫事莫藏,害尔子孙,言语其尖,可以折福。讼事莫管,害人不浅,杀生莫多,也足一命。富贵莫羡,积德悠久,贫苦莫轻,你想当初。字纸莫弃,世间之宝,五谷莫贱,养命之原

第十集 千秋楷模

第十集千秋楷模 上一集我们讲了,范仲淹是做到了“三不朽”的人。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历史上能有几人? 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文武全才,更能有几人? 范仲淹为什么会受到千秋敬仰? 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看一下。 一、先忧后乐,以民为本 为官一任,为民兴利 1021年,捍海堰 1033年,江淮赈灾 1034年,睦州德政-建严子陵祠,兴学校,治水患 1034年,苏州治水 1036年,饶州仁政-剿平湖匪,免除茶税,清查积案,“九箭射东湖” 二、谏言献策,奋不顾身 1026年,冒哀上书 三出专城—— 两谏太后, 谏止废后, 上书论朝政被指为朋党。 二、谏言献策,奋不顾身 最能体现范仲淹见义忘身精神的,是他弹劾阎文应。 范仲淹任礼部员外郎不久,改判国子监。 这时候郭皇后暴死。 前面我们讲过,当年皇帝在吕夷简等人怂恿下废掉了郭皇后。 至景祐年间,尚、杨二美人失宠,仁宗又怀念郭皇后。 皇帝曾经密令召郭后入宫。 郭后说:若再召见,必须面对百官重新册封方可。 不久,郭皇后患小疾,遣阎文应带领医生诊视,数日内竟暴亡。 朝廷内外怀疑阎文应下了毒药。 阎文应与吕夷简关系很亲密,郭皇后被废,他们都是出了力的。 事实证明,阎文应一伙搞这个废后闹剧,纯然出于发泄私愤。 现在郭后有可能重新被册封,于是便下了毒手。 范仲淹对阎文应一向不满,因为他以内侍之便,干涉朝政。

郭皇后之死,他更是罪责难逃。 谏官们开始弹劾阎文应,范仲淹更决心向皇帝揭发他的罪恶。 为此,他留下遗嘱,安排了家事,对长子纯佑说: “吾不胜,必死之!” 这一次,范仲淹赢了。 阎文应终于被贬逐岭南,死在路上。 对此,梅尧臣曾作诗赞扬: 山水番君国,文章汉侍臣。 古来中酒地,今见独醒人。 但同时又写了一篇《灵乌赋》劝范仲淹少说话: “结尔舌兮钤尔喙,尔饮啄兮尔自遂。同翱翔兮八九子,勿噪啼兮勿睥睨,往来城头无你累。” 但范仲淹不愿意结舌钤喙,也作《灵乌赋》以答,态度却和梅尧臣截然相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三、戍边御敌,知难而上 1040~1041年,抵御西夏 1044~1045年,宣抚陕西、河东,又知邠州。 四、创通经义,明体达用 复兴儒学,提出“孔颜乐处”思想。 创立“春秋学”。 范仲淹在南都掌府学时收留孙复,即“授以《春秋》”。 “宋初三先生”即胡瑗、孙复和石介,先后游仲淹之门。 五、革新政令,为国图远 宋学精神中的“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王安石)而止,其始则亦是创自范仲淹(钱穆)。 由范仲淹倡导、推行的庆历新政,是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先河。 六、重视教育,举荐人才 宋代“书院”的兴起,本于范仲淹。仲淹掌教应天书院开创了中国的书院式教育。欧阳修,富弼,张方平,田况,王洙 种世衡,狄青 种世衡(985年-1045年),大儒种放之侄子。 北宋一朝种家将的开山人物。后来有杨家将。为时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一手提拔。

论中国古代文体论研究范式的转换

论中国古代文体论研究范式的转换 ■姚爱斌 《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体范畴的基本内涵是指具有各种特征的多层次的文章整体。文体范畴的产生,标志着古代文章整体观的自觉和成熟;各种辨体理论的兴起,反映了古人对各种文章整体特征认识的深化和细化;有关文体发展和创作的体用论,揭示了特征各异的现实文体的生成机制。一体多用的文章整体论克服了“体裁和风格二分论”研究范式的学理缺陷,实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体论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彰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体论研究中,人们对“文体”(简称“体”)范畴一般有“体裁”和“风格”两种释义。其具体做法是将文类文体论(有关诗体、赋体等的文体论)中的“文体”或“体”范畴解释为“体裁”,而将作者文体论(如“太白体”)、流派文体论(如“竟陵体”)、时代文体论(如“盛唐体”)等中的“文体”或“体”范畴解释为“风格”。在此基础上,学界建立了“体裁论”与“风格论”二分的古代文体论研究模式,并长期普遍遵循。该研究模式的形成既与中国古代文体论的内部构成有关,又深受西方文类学(TheoryofGenres)和语体学(Stylistics)并存互异的理论格局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直接从中国学界通常将Genre(文类)和Style(语体)译为“体裁”和“风格”、将TheoryofGenres和Stylistics译为“体裁学”和“风格学”看出来①。这一具有西方学理背景的二分式研究模式,为中国古代文体论的现代阐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但其学理缺陷是,在这种分而治之的阐释视野中,中国古代文体论仅仅保持了形式上的完整,而缺少统一的本体论说明。为了弥补“二分模式”的这一欠缺,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该根据“文体”范畴的“体裁”和“风格”二义,重新界定中国古代文体论的范围——认为中国古代文体论应指关于“文学体裁”的常与变的理论,而那些被理解为“风格论”的文体论则应被排除在外②。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确乎达到了学理自洽的目的;但从更深层看,这一思路又难免简单和保守。其简单主要表现为只是把那些理解成“风格论”的古代文体论撇开了事,其保守则体现在对古代“文体”范畴的两种流行释义完全接受,未加反思。因此,与其说这种做法解决了问题,毋宁说更充分暴露了“二分模式”的理论危机。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以古代文体论的史料为依据,通过文献实证与逻辑分析、本体论与方法论相结合的方式,重新解读古代“文体”范畴的基本内涵,辨析二分式释义的失误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切合中国古代文体论的新的研究范式。 一 中国古代以“体”论文和“文体”一词大约产生于汉魏之际。如汉末卢植《郦文胜诔》:“自龀末成童,著书十馀箱,文体思奥,烂有文章,箴缕百家。”③蔡邕《独断》论“策”:“三公以罪免,亦赐策,文体如上策。”④在稍后的魏晋六朝文论中,以“体”论文便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体论的第一个高峰。从有关文献可知,在“文体”观念产生之前,人们已经在“文”的观念框架内对有关文章的众多问题有了相当丰富的认识;但为什么在有了“文”的观念之后还会出现“文体”观念?“文体”范畴从哪些方面发展了“文”的观念并丰富了人们对文章的认识?“文体”范畴依靠什么独特的理论内涵确立了它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

家训百字铭--中华好家风---你值得拥有

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树欲静而风不 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美德。在佛教里,更是将孝道作为衡量学佛人修行深浅的度量,在经典中一再强调,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盂兰盆经》、《孝子经》、《大方便报恩经》等。人之孝心,亦如法之正轨,孝道一行,家道全也。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必能惠及自身、周遭,乃至天下。古语说“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兄弟间理应

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我们持家立业,必须得注重孝道,维系好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不遗余力。无论是孝道也好,丹诚也罢。都是慈悲的体现,慈悲是没有度量,没有尽头的。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注重孝道和慈悲,才能团结齐心,创建和美家庭。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书到用时方恨 少”,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勤学苦练,一旦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也不会惊慌失措。范仲淹在年轻时一度连夜苦读,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四书五经中寻乐,数年之后,他深谙儒家经典,吟诗作对,顺手拈来,成为一代文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读书很重要,尊敬师长更重要,我们应该向敬重父母一样尊敬师长。遵守礼仪,谦逊忍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一味疏忽,用狂妄的心态去为人处事,必将事倍功半,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逊让敦睦邻”,即是说,唯有谦逊忍让,用宽厚和善的态度,才能促进邻里和睦。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谦卑宽厚,能够彬彬有礼、友好待人,才能广结善缘,赢得福报。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尊老爱幼历来是 我们的传统美德,体恤鳏寡孤独和弱势群体同样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像现在在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席,在乘车时设有老弱病残孕专用通道,为百姓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就是“敬长怀幼”、“体恤孤贫”的直接体现。大至一个国家,中至一个团体,小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情愫,能够发扬“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的精神。“满招损,谦受益”、“公生明,廉生威”,我们为人处事,要具备谦虚和廉明的品质,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恃权傲物。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

中国古代 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李氏祖训

李姓家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李氏祖训 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 孝友睦姻,六行皆臧;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家训 敬祖宗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子孙之身,祖宗之所遗也。尤木有根无根则枯,如水有源无源则涸。子孙永世得享,承国乐利之泽,祖宗积庆之所致也。不敬祖宗则忘本,忘本则枝叶不昌。故岁时祭祀,晨昏香火,必敬必恭,无厥无慢。至於立身修德,无忝所生,此尤敬祖宗之大本大原。凡我族人念之。 敦孝悌 父母之恩,天高地厚,恩情罔极人伦。十月怀胎,三朝乳哺,推乾就湿,保抱抚摩,忧疾病,闻饥饱,调寒暑,父母受尽万苦千辛,方得子女成人长大。为子女者即幸遇父母有寿,急急孝养,难报天恩。人生时日限也,万一错过,殁后即披麻带孝,三牲五鼎,竟亦何裨?且孝则天佑,不孝则天谴,吲敢拂违,自罹罪罟。凡我族人念之。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不久前,有网友给我发来一幅书法《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图片(见下图),想让我为他用隶书写一幅。提起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几乎无人不晓,但知道他的“家训”的人就不多了,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拜读后觉得范仲淹的家训写得非常好,正如这幅魏碑书法作品题款中所言“范仲淹家训百字铭以八德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本,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旨,乃传统家训中的精华也”,应该说是当今学习国学发扬民族传统的上佳范本。所以一见到它我就喜欢上了它,决定以几种形式书写下来。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title="[转载]《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字词求真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line-height: 2;"> 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title="[转载]《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字词求真附:范仲淹家族兴旺800年的秘诀"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7791566.html,%2Flarge%2F563 ebbf5hb85b9c8e94a5%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 范

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林氏家规家风家训

林氏传统家风 天下林氏所倡导的家风,具备善良纯朴的本质,毫无轩轾,基本上传承如下: 1.不忘本:长期养成其宽厚济家与回馈报恩的美德。如出过国家元首林森、工人领袖林祥谦的陶江林氏因上祖林元士是遗腹子由姑抚养成人后发族,故每年祭祖必先到报功祠祭祖姑后方祭祖先。如有人早年怙恃俱失,由嫂抚养成人。“公以嫂慈恩重,请旌节孝赠安人,又置田产赡其后,报其功也。” 2.尽孝道:孝道是持家的基础,几乎是每个家族都以孝道相承,以立家风,垂训子孙。如以“露乌孝瑞”著称的孝子林横,“闻母病即弃官归,孝养于家。母亡,横水浆不入口者五日,率子侄筑庐于墓右守制。旬日,甘露降而白乌来翔。州上其状……唐德宗诏赐筑双阙于墓前,予以旌表。” 3.重教育:家族读书风气的最佳见证就是科举。林氏最推崇的就是一门俊彦,科甲联登,非书香世家,势不能致。如十德之门、五桂联芳、唐九牧、宋九牧、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国师三祭酒……均为林氏宗族所传颂的楷模。清末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教育,为浙江作出杰出贡献,受到民众爱戴建林祠于孤山的纪念。简言之,良好的读书家风,才是科举的温床,上行下效,对后代子孙的行为,自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4.秉正直:天下林氏望族普遍均以先贤刚正不阿,秉执正直而自豪。天下林氏太始祖比干就为了挽救国家危亡,维护黎民

安宁不顾个人牺牲,犯颜直谏,惨遭剖心,被誉为“谏臣极则”;南京谏议大夫林安宅刚毅有守,凛然立朝,有古铮臣之直敏;明朝御史林润,正气凛然,毅直敢言,致于弹劾权奸严世蕃;揭开近代史第一页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等均是典型范例。 5.讲诚信:诚信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信,行必果,林氏世家的家训族规对此倡导、规范甚多,实例颇多不一赘述。 6.重忠义:忠臣义士林氏世家中比比皆是,其中为国家民族牺牲的著名忠烈之士由比干始难以列举。光近代就有甲午战争为国捐躯的管带林履中(比邓世昌还先随舰殉职者)、林永升、林泰曾,戊戌维新变法献身的林旭、林圭,辛亥黄花冈起义牺牲的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二七大罢工烈士林祥谦、林开庚,民主革命英雄林基路、林育英、林育南兄弟…… 林氏传世家训 天下林氏多传传世家训十条,颇有影响,为知全貌,特录如下。 一、崇孝道 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考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之谓大孝。 孝为立身之本。若不孝于亲,必不能忠于国,友于兄弟,睦于宗亲、乡党,合群于社会,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两重性分析

2011年第10期总第288期前沿F or w ard Positi on N o 102011 Su m N o 288 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两重性分析 朱明勋 (内江师范学院文新学院,四川内江 641000) [摘 要]中国传统家训思想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是二者的混合物。其精华主要表现在:在为人处世上提倡与人为善、在自处上提倡慎独、在持家上提倡勤俭、在为官上提倡清廉、在读书上提倡读书做人等五个方面;其糟粕主要表现 在: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严重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对妇女有严重的歧视、在择业上重仕农轻工商、教子有严重的迷信思想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传统;家训;两重性;精华;糟粕[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8267(2011)10-0054-03 [作者简介]朱明勋,男,湖北大悟人,文学博士,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训文献与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传统家训的两重性是说它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是二者的混合物。我们在研究我国传统家训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所谓精华,就是指蕴含于我国传统家训中的值得今人或后人去弘扬的思想或精神。概括说来,我国传统家训中的精华部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为人处世上,我国传统家训教诫子孙要宽宏大量,忍让为怀,与人为善。如唐人朱仁轨在 诲子弟言 中说: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宋人苏洵在 安乐铭 中说: 宁可人来负我,不可我去负人。 杨继盛在 杨忠愍公遗笔 中说: 宁让人,勿使人让;吾宁容人,勿使人容;吾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 古人的这种忍让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正因为基于上述考虑,故他们提倡 与人相 与,须有以我容人之意,不求为人所容 [1] 、 一人可处,则人人可处,独病在吾有所不尽耳。是以君 子不求人,求己;不责人,责己 [2] ,有人甚至还认为与人相处不但要让,还得积善: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善须是 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3] 、并且还要 我有德于人,无大小,不可不忘;人有德于我, 虽小不可忘也 [2] 。从这些教诫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的那种大人大量、与人为善的高贵品质。 在自处上,他们强调要 慎独 ,要完善自我,不可有丝毫欺心欺天之举。如明人杨继盛在 杨忠愍公遗笔 中说: 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深夜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若是合天理,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 清人曾国藩在 谕纪泽纪鸿 一信中对这个问题论述得更为明白,他说: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 大学 之 诚意 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 大学 之所谓自慊, 中庸 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清康熙帝也说,人若能 慎独 ,则行事可 不愧 54

学习《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感悟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感悟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心得体会【1】 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载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齐者,整治也。”古人认为,家与国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只有善治其家者,才会善于从政,善治其国。“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在治家之道上,有很多著名的家训,而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的《家训百字铭》则是家训中的突出代表。《家训百字铭》全文为: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末学最近研习佛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持家经历,再来看这段百字

家训,不禁感慨万千,受益匪浅。现与众同修共同分享心得体悟。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美德。在佛教里,更是将孝道作为衡量学佛人修行深浅的度量,在经典中一再强调,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盂兰盆经》、《孝子经》、《大方便报恩经》等。人之孝心,亦如法之正轨,孝道一行,家道全也。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必能惠及自身、周遭,乃至天下。古语说“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兄弟间理应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我们持家立业,必须得注重孝道,维系好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不遗余力。无论是孝道也好,丹诚也罢。都是慈悲的体现,慈悲是没有度量,没有尽头的。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注重孝道和慈悲,才能团结齐心,创建和美家庭。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勤学苦练,一旦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也不会惊慌失措。范仲淹在年轻时一度连夜苦读,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四书五经中寻乐,数年之后,他深谙儒家经典,吟诗作对,顺手拈来,成为一代文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读书很重要,尊敬师长更重要,我们应该向敬重父母一样尊敬师长。遵守礼仪,谦逊忍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一味疏忽,用狂妄的心态去为人处事,必将事倍功半,得不到理想的结果。“逊让敦睦邻”,即是说,唯有谦逊忍让,用宽厚和善的态度,才能促进邻里和睦。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谦卑宽厚,能够彬彬有

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感悟体会

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感悟体会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谥号“文正”,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等职,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他主持的庆历新政,后来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间;他逐步推进教育变革,为国家选拔了大批实用人才,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流光溢彩的精神财富。 四川德阳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御营镇响石村境内,为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范仲淹后裔居住地,是德阳市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为宏大的清代民居。清朝雍正年间,范仲淹的第20代孙范养源在“湖广填四川”时从广东携家人入川,后经辗转,从川东至川西,艰苦创业后在罗江县御营镇买下田产,落户响石板,后由其孙修建范家大院,族人在此繁衍生息。 范家大院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占地约3500平方米,共有房122间,天井12个,巷子10道,为石木结构,功能齐全,古色古香。大院左右侧为民居,院前为农田,视野宽阔,前800米左右有

自北向南的黄水河。大院选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集中体现了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每年春分时节,移居外地的范氏后裔均来到这里祭祀祖先、交流亲情,谨记祖先“先忧后乐”的谆谆教诲,将范氏家规家风传承和发扬下去。 范氏家规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成为千古名篇,至今为世人所传诵,为后世无数立志“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仁人志士所仰慕和效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诠释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的思想精髓。 范仲淹治家甚严,亲定《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并且专门写《诫诸子书》教育自家子弟。后代依其训导整理形成了《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教导儿孙后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教导族人要和睦共处、相扶相助。 罗江县范氏族人谨遵祖训,不断完善,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和“谦恭自律”的仁人志士节操融化到族人的日常规范中,并由此制定了《范氏家规》十三条、《新定族规》十条和《范氏传统家风》八条,其内容涉及子孙教育、婚丧嫁娶、礼义廉耻、产业管理、行善布施、奖惩考核等方方面面,要求“凡我范氏族人,以上美德务必代代相传,以保持并发扬我范氏源远流长的优良作风”。 丰厚的文化积淀自然吸引范仲淹到此求学。五年书窗生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担当”精神在这里萌芽。这里是范仲淹思想起源的根本,也是他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他正是从这

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完整版)

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家庭就像一个小团队,要想让自家的小团队幸福和谐有爱,延续家兴业旺的传统,必须要有相应的约束,家庭才能幸福和谐,夫妻恩爱,妇贤子孝!家兴业旺,我家为了和谐、文明、健康、富有的目标,制定出我们杨家的家教家风家规家训和大家分享下: 一、家教: 1、励志上进的教育(博学通览,学无止境,多多益善) 2、修身养德的训诫(修身必使其身心处于清静无为境界,然后通过自强不息地学习,升华对天时地利社会物候能够做出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形成各自独特的见解,从而指导个人的思想行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把所获成果贡献给社会,让民众分享,不擅自奢华浪费) 3、勤俭节约的提醒(勤俭节约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处世为人的规劝(通过修身养德最终还是如何落实到处世为人的实际行动上。) 二、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

1、尊师重教增长知识(尊敬师长,是儒家传统,所以不需多言,相信大家都会理解。); 2、诚实守信遵守承诺有时间观念。(信用是做人的名片,一定说到做到,做事情不拖拖拉拉); 3、和睦友邻与人为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左邻右舍相处好,给孩子营造好的生长环境,); 4、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氛围的基石); 5、尊重孩子善于学习,(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现代社会,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被尊重,他们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想怎样就怎样,一点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是不对的,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人每个阶段都需要学习,只是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同而已,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6、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社会在发展,诱惑越来越多,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做人准则) 7、孝顺父母懂得感恩;(如果孩子不懂感恩,根源一定在父母,有熊孩子一定有熊家长) 8、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帮助他人是快乐的根源,正所谓,送人鲜花,手有余香) 9、进餐礼仪(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览无余,良好的进餐礼仪,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有很大帮助,所以进餐的基本

宁氏家训

宁氏家训 国法家规,乃治国齐家之本。无法则无以富国安民,无规则无以兴家育人。今立家规,劝勉族人。 一、爱国家 国而后家,公而后私,此乃大义。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国家衰败,人民遭殃。凡宁氏子孙,要识大体,重大局,守法度,完赋税,应征战,尽公民之义务。为官者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为民者应忠于职守,报效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有所需,勇于献身。 二、守孝悌 祖德宗功,父母恩惠,不可一时不思;兄弟姐妹,手足之情,不可一日忘怀。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当为传家之本;赡养父母,尽心孝顺。更是人子之道。兄弟姑嫂,和睦相处,善则相勉,过则相济,难则相助,力戒同室操戈,祸起萧墙,贻笑乡里。 三、重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教育是摆脱贫困,启迪智慧,提高文化,练就本领,培养人才之伟业,此乃百年大计,务须倍加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均不能忽视。父母家长,乃子弟启

蒙之师,当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不溺爱、不放纵,教养之责,义不容辞。抚育子弟可节衣缩食,励志求学当惜时如金。 四、善修身 “读书博其浅,修身端其品”,实为至理名言。礼义忠信,重在力行。不好逸恶劳,不招摇撞骗,不吹赌淫嫖。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万物阿谀谄佞;位尊家富,更须谦恭待人。施惠不望报,受恩莫望情。孤寡当怜悯,贤者宜尊敬。淡泊以明志,清心以治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常思己过,以求至善。 五、择良友 良友启善辅仁,损友伤道败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择贤而交,当慎之又慎。品德学粹,直谅多闻,乃择友之标准,奸诈邪恶,不仁不义,久狎必受其害。损友敬而远之,益友宜相亲近;所交在贤德,莫伦富与贫。交友贵在恒,切勿交浅言深。如有绝交也要扬人之善,不阴损别人。 六、专本业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进步,一日千里。如无专业知识,难于安身立命。士、农、工、商,七十二行。都是正份。凡宁氏子孙,务须立其志,

古人10句家训家族兴旺千年

古人10句家训家族兴旺千年 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家训都非常质朴、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殷殷教诲...... 01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起了做买卖。 母亲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于是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02 司马谈《命子迁》 《命子迁》: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03 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 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观看范仲淹专题情况汇报及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观看范仲淹专题情况汇报及心得体会 根据中共县纪委文件《关于组织收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的通知》,我局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于2月3日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观看了该教育片,现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官几十年,几度沉浮,官职遍历朝中重臣和地方要员。但他一生清廉守正,持俭忍穷,乐善好施,被称为”大忠伟节,前不愧古人,后可师来者”。他的清廉操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范仲淹亲自定下《家训百字铭》,不仅要求族人”孝道当竭力,勤读圣贤书,礼仪勿疏狂,谦恭尚廉洁”,而且自己率先垂范。范氏家规家风特色有四: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明奖惩,凡对家族有贡献者均以奖励,反之则进行处罚;三是讲公正,对佃户的管理均公正无私,不乱克扣,严禁中饱私囊;四是惠四邻,对于困难的族人、乡亲均应筹款尽善。范氏家规家风教导儿孙后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教导族人要和睦共处、相扶相助。 1 / 2

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题淹nkan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增强自我约束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廉洁自律的表率。田局长还强调:一是要加强学习教育。要继续深入学习《廉洁自律准则》,不断增强党性观念,以党的宗旨为根本准则,在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二是要慎重使用权力。做到警钟常敲,时时警醒自己,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永葆共产党、人民公仆的本色。三是要牢记清廉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清廉治家,廉洁从政,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开展家风家训建设活动情况汇报

开展家风家训建设活动情况汇报 开展家风家训建设活动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传统美德——孝亲敬老为基础的家风家训建设,传承家风家训的好故事,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洪泽县城管局通过在全局开展“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从家风家训等传统美德中汲取培育道德的养分,引领全局工作人员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自立自强,不断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洪家风办〔20xx〕21号要求,现将城管局近期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县城管局根据县委《关于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实施意见》(洪委〔20xx5〕61号)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实施方案》(洪组通〔20xx〕18号)要求,立即召开城管系统会议,学习、传达县委书记徐东海讲话精神,动员部署城管系统开展“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活动。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城管实际,制定《城管局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实施方案》。具体活动明确由办公室牵头组织,抽调专人负责活动上传下达,协调落实,做到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录和有信息上报,下属两个职能部门城管执法大队和环卫站也同时成立领导

小组,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二、扎实开展,务求实效。为做好家风家训传播工作,城管系统认真对照活动方案,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实实在在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家风家训思想入脑、入心,充分认识到良好家风家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达到警励后人的目的。 (一)开展家风家训征集活动。根据洪委〔20xx5〕61号文件要求,我局下发通知在城管系统内开展征集活动,共征集家风家训故事、格言、心得体会等30篇次,上报家风家训书法作品10余篇。 (二)开展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建设大讨论活动。根据洪纪发〔20xx〕8号文件要求,我局下发《关于开展城管系统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建设大讨论活动的通知》,明确活动主题和活动安排,要求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将良好家风融入城管业务工作中,体现在改进工作作风上,进一步弘扬传承优良家风,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家风家训宣讲活动。7月2日,我局邀请县宣讲团成员为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专题讲座,讲述《朱子家训》、《范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名篇佳句和优秀家风故事,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汲取经典精髓,启迪思想,塑造心灵,培养心智,将良好的习惯自觉地践行在日常生活中。

崔氏家族百年家训

崔氏家族百年家训 河北省行唐县庄头村崔氏家族,系当地近代史上的名门望族,诗书继世,人才辈出,其传承近200年不绝的《崔氏家训》成为整个家族的精神核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崔氏子孙。至今,全村1200多名崔姓族人,以家训为宝,家家悬挂家训,人人能流畅地背家训,并且族人们都按照家训中的教诲去做人做事,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崔氏独有的良好家风。崔氏家训背后,是一个大家族重文化、礼仪、孝悌传家的历经200年的传奇故事。 《崔氏家训》妇儒皆知庄头崔氏不只是成人,而是在孩子婴幼儿阶段强化家训教育,目前庄头崔氏几乎都会背家训。让崔家56岁的老媳妇贾清琴很自豪的是,自己的孙辈都能熟背《崔氏家训》,2岁多的小孙女崔家诺刚一学说话,儿媳就教她背家训,一有客人来,小家诺就高兴地用童音呀呀诵来:爱国守法,为官必廉;聚财万千,济贫更贤;远恶近善,心有佛龛;祖宗虽远,祭奠往返;五伦孝首,父母必然……或许小家诺还不懂得家训的意思,但她知道,她背诵家训,是奶奶、爸爸、妈妈都高兴的事。而她7岁的哥哥崔家成则有了自豪的理解,“这是我们崔家的传家宝。” 家训端正地悬挂在贾清琴家客厅中最显眼的墙上,有了它,使得这个普通的农家平添了几分文化气息。“俺家从小就按

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教育孩子们,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可孝顺了!”说此话时,贾清琴很幸福。听说村里崔家的孩子们都会背家训,在采访现场,正巧有同族9岁的小朋友崔天开和崔家成一起玩耍,他们俩很自然地一口气把家训背完,让记者感到很震惊。恪守家训的崔氏族人崔氏东院后裔,61岁的崔世勇的老屋里收拾得很整洁,家训端挂在中堂,左边精心装裱着父母的照片。听说采访,崔世勇打开了话匣子:“我的爷爷崔炳麟信息灵通,思想意识超前,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他办起了全县第一家羊毛厂和肠衣厂,到清末民初成了家产显赫的商贾之家,我二爷爷生两女无子,我的曾祖父以上几代又是单传,再加上我家殷实的家境,我的二爷爷若在一般人家,完全可以纳妾续后。然而崔家把家训的告诫放到第一位,“一夫一妻,切勿淫乱”,在崔氏家族,“纳妾”自然是一种耻辱,是永远抬不起头来的事情,情况严重的还会被逐出家族,不得入谱和入坟。不光我二爷爷恪守家训,坚决不纳妾,从庄头始祖发展至今,无论是绅士商贾还是平民百姓,都没有纳妾之人。男子只有在妻子死后,才可以续弦。建国后出台了《婚姻法》,夫妻感情实在不合,才有离异再娶的个别现象。”在今天看来,“一夫一妻,切勿淫乱”的思想在崔氏家族里教诫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崔氏的族人在家训的教诲下没有迷失方向,崔家目前在外发财、做官者甚多,在男女关系上都不敢越雷池。崔

庞氏家谱与家训

【谱名】:山西代县《庞氏家谱》道光年修 【版本】:道光丙戍(1826)手写稿本 【册数】:一册全 【开本】:24.5*15.7 【修撰者】:庞铭等 【始迁经历】:应府公原籍东城洪武七年迁于代州【收藏情况】:中国家谱总目无录

一、《庞氏家谱》① 补谱序(代州)本族原籍东城人氏,自洪武七年迁于代州。始祖育子三人:长名大海、二名大江、三名大山。一居代之西小关,一居代之赤土沟,一居崞邑大方堡(大方村、天元堡),此庞氏之宗续也。迨至闯贼兵烬之,后宗续失传。不惟赤土沟与大方堡之相传不得其详,即吾宗一派,自应府而上亦[难]获其详矣。敬将我耳所闻、目所见者谨书之,以俾(使)后裔之追祀,不忘耳庶几②…… ①本谱由大方堡庞凯后人收集整理于壬辰(2012)年 ②庶几: 希望、但愿

二、关于“天元堡”、“大方堡” 1.《崞县志》有关记载:“大方堡,又名天元堡,周一百四十丈,高二丈,始筑已古①,明正德十年重修”。 大方堡位于雁门关②西南方,明朝于雁门关多次整饬关防,加强防御措施。《山西通志》载:“正德十一年,都御史李钺于雁门东筑七堡,以遏山阴、应州、浑源之冲;雁门西筑四堡,以遏马邑、朔州之冲。 ①“天元”之“元”,是蒙元之“元”,抑或是其他? ②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等筹备山西、北平边。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口并武、朔诸山谷凡七十三隘俱备戌兵”(《明·兵志》)。洪武五年,代州设振武卫,辖军伍,置知州,理民政,于雁门关设千户所。明洪武七年谪降代州之吉安侯陆亨筑雁门关城。

2. 《续修崞县志》有关记载:“大方堡,又名天元堡,周一百四丈,高二丈,始筑失考,明正德十年重修”。 3.相关图片

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拜读的 钱氏千百年来,可以说是名人辈出,尤其是在近现代以来,出现井喷现象。甚至有钱氏后人编了一首绕口令:一个诺奖(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二个外交家(中国前外长钱其琛及民国驻美领事钱文选)、三大科学家(钱伟长、钱学森和钱三强)、四位国学大师(钱穆、钱大昕、钱玄同、钱钟书)、五名全国政协副主席(钱学森、钱伟长、钱正英、钱昌照和钱运录)、以及十八个两院院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从《钱氏家训》,也许可以发现些许答案。《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分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在这部家训,可谓微言大义,蕴藏着丰富的智慧。 读过家训以后,深觉家训的内容到现在都不过时,有家国大义,做人之本,也有一些生活细节,同当下社会上追求的?成才标准?相比,钱氏的家教、家风和家学文化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一、个人篇 【原文】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翻译】存心谋事不能够违背规律和正义,言行举止都应不愧对圣贤教诲。 【注释】(1)心术:居心,用心。(2)得罪:冒犯,违背。(3) 天

地:天和地,自然社会的主宰,代表规律和正义。(4)无愧于:不愧对。(5)圣贤:圣人和贤人,品德高尚、才智超凡的人。这里指圣贤教诲。 【原文】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翻译】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诲不要忘记,程子用以自警的?四箴?应当珍存。 【注释】(1)曾子之三省:曾子?一日三省?的自我修养主张。《论语?学而第一》记载,孔子弟子曾子每天都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方面自我反省,以提升德行修养。 (2)程子之四箴:宋代大儒程颐的自警之作《四箴》。孔子曾对颜渊谈克己复礼,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程颐撰文阐发孔子四句箴言以自警,分?视、听、言、动?四则。(3)佩:佩戴,意思是珍存以作警示。 【原文】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翻译】要求自己不能够不谨慎严格,面对财物不能够不清廉耿介。 【注释】(1)持躬:律己,要求自己。(2)廉介:清廉耿介。耿介,正直而有骨气。 【原文】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翻译】处理事务不能够没有魄力,起心动念必须要宽容厚道。 【注释】(1)决断:有魄力。(2)存心:打算,居心。 【原文】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