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题3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题3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题3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题3

查效果——高考调研题组

热点考题 对点即练

(Ⅰ)高考真题

1.(2018·北京文综)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解。

2.(2018·福建文综)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1912年前后,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试题所列的四种设备或情形中,①④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②电视在当时还未出现,③不符合新航路开辟之后的史实。

答案 B

(Ⅱ)创新命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1800年至1900年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化趋势()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出生率提高

C.大批移民流向西欧D.婴儿死亡率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故A、B、D三项是工业化国家人口变化趋势。工业革命前后,西欧国家大量海外殖民,故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2.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图中体现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特点是()

A.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B.后者比前者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两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图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片曲线趋势来看,1500-1600年、1700-1750年保持平衡,故A项不正确;图片反映的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并没有与世界比较,故C项不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逐渐失去“世界工厂”地位,故D项不正确。从图片可以看出19世纪末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于18世纪,故B项正确。

答案 B

3.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A.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B.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解析股份公司的广泛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应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需要。

答案 B

4.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 2 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能力。从材料“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说明一战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答案 C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高考历史背景原因型非选择题导学案

高考题型专练 背景条件原因型非选择题导学案 ?1、(2012年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背景型非选择题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可能性) ?巩固练习 ?(2012年高考全国卷)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006年全国文综Ⅱ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原因型非选择题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主观意识)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 ⑵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2、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巩固练习 ?2006年全国文综Ⅱ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形成 2.下图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对该“画像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明东汉开始出现二牛一人的犁耕方式 B.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第一手材料 C.还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情况 D.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水平 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 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专利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有许多南方戏曲的特点 6.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歌谣中,对其隐含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专制腐朽的旧制度 B.有宗教化的宣传领导组织 C.革命的目标是占领南京 D.有平均分配土地的倾向 8.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外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9.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提出三民主义②提倡实业救国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岳阳市高三质量检测试卷(一) 历史 时量:9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图“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代远情疏 D.尊卑有秩 2.“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社会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 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 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 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6.下表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 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 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尼布楚条约》B《天津条约》 C《资政新篇》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 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主张用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C.思想保守落后 D.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选择题非选择题答题模板全整理

高考攻略| 高考历史选择题/非选择题答题模板全整理 选择题 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 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 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 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非选择题 (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 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六种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1、叙述型。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 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学弟学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高考历史选择题集锦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集锦1000题5 401、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结果是因为 A、两者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两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内涵不同 C、所处时代农民的思想觉悟不同 D、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不同 答案:B 402、隋朝的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答案:B 40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现行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两者的关系是 . A.互相矛盾B.互相衔接C.互相制约D.互相借鉴 答案:B 404、下列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宪法规定了国家职能部门的权力C.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D.宪法规定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 答案:D 405、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和文艺复兴运动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开始了世界各地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历史c.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思想武器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D < 406、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最大的变化是() A.革命任务B.领导力量C.革命对象D.斗争方式 答案:B 407、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因为它 A.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D.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革 答案:C 408、制约法国两次工业革命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A.工业资本短缺B.国内市场狭窄c.技术力量薄弱D.外来移民较少— 答案:D 409、最早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B 410、中国近代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①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②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③都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④都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答案:D 411、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整风运动: [ A、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思想路线 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纠正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 答案:A 4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历史现象有密切联系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 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C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D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C 413、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儒家说的重要功效之一。儒家学说的下列主张有利于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②“礼”③以德治民④宽刑薄税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 414、法国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法国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为序言,这是因为它 A.宣布废除君主制B.确定了法国的政治体制C.宣布了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D.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C 415、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为开端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2)(有答案)_有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2)及答案 1.(2018·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新军设置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这支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1)据材料概括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特点。(7分) (2)据材料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得出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根据材料“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得出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根据材料“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得出训练系统,注重实战。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得出结论;第二小问作用,主要从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抗击倭寇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训练系统,注重实战。 (2)背景: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作用:提高了军队思想觉悟、凝聚力和战斗素质;有利于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利益。 2.(2015·江苏卷·24)“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精编(2)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二)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1.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制 C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 .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以下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 .二者均有弊无利 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3.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或者变成穷光蛋。他们……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雅典亡于直接民主制所导致的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 B .雅典亡于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4.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5.有人将法德关系作了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D.法德关系的和解 6.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迫切的需要,这是因为上海() A.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B.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前景 C.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D.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最大的城市 7.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死”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死”字,两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众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踊跃支前8.一战期间,列宁指出,“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加以监督。”列宁的意图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对这两种东扩,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总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六) 1.比较下列组织: ①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③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欧洲共同体"1967是由三个共同机构合并成立的分别是欧洲 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①是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成立于1961年9月。 ②是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③是国际国币基金组织。(th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④是东盟。前身是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总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⑤是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theInternationalBankfor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简称为"世界银行"(theWorldBank;,它是联合国属下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长期货款的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WorldBank;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 ⑥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当今世界的区域经济集团。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⑦是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它是目前世界上的军事集团。1949年4月,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练习

(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 (建议用时:20分钟)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知几在《史通·外篇·史官建置》中曾谈道,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确立史官制度,当时的史官主要有仓颉、沮诵等。从对史官的描述可以看出,史官的起源和巫有着一定关系,史官的设置是从神职而来的,史官职能上的独立与强化其实正是王权不断强化和神权不断削弱的过程。因此,从这一层意思来看。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地对皇帝言行的记录。正如刘知几所言,历代封建王朝设局修史,总是希望“曲笔阿时”,“谀言媚主”,“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 ——摘编自何捷《中国古代史官 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史官精神探索》材料二史官史学在史学发展中的支配地位,近代以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着中国历史几千年未遇的社会大变动,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熏陶的史家纷纷研治本国当代史、外国历史,清末更出现了“史学革命”的口号。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批评旧有史籍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只为朝廷的君臣而撰,不知为广大国民而撰,要求为国民写史,写国民的历史;批评旧有史籍只注重政治史、学术史,要求更多地研究民风、社会、宗教、财富、种族、工艺。官方史学也开始组织较多的力量从事外国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历史著作的译速与研究。 ——姜义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 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史学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诏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边疆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入,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辛亥革命以后,贯彻“五族共和”原则,但还未能真正反映中国近代民族问题的根本实质。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则是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还提出了“少数民族”的概念。1937年,共产党倡议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广泛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1938年以后,又逐渐明确,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与获得独立解放以后,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道路。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