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乘法估算解决问题练习题

乘法估算解决问题练习题

乘法估算解决问题练习题
乘法估算解决问题练习题

乘法估算解决问题练习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1.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他8分钟能打完吗?

分析:①本题是()算(填“精”或“估”);

②需要比较大小后才能解题吗?()(填“需要”或”不需要”);

是()和()比;

③如果()>(),就()(填“够”或“不够”);

如果()<(),就()(填“够”或“不够”);

如果()=(),就()(填“够”或“不够”);

④列式解答:

答:他8分钟()打完。

2.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49个字,他8分钟能打完吗?

分析:①本题是()算(填“精”或“估”);

②需要比较大小后才能解题吗?()(填“需要”或”不需要”);

是()和()比;

③如果()>(),就()(填“够”或“不够”);

如果()<(),就()(填“够”或“不够”);

如果()=(),就()(填“够”或“不够”);

④列式解答:

答:他8分钟()打完。

3.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他8分钟大约能打多少个

字?

分析:①本题是()算(填“精”或“估”);

②比较大小后才能解题吗?()(填“需要”或”不需要”);

④列式解答:

答:他8分钟大约能打()个字。

4.阳光小学每个年级有136名学生,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个学生?

5.阳光小学每个年级有136名学生,全校6个年级去听音乐会,准备700张门

票够吗?

6.阳光小学每个年级有136名学生,全校6个年级去听音乐会,准备900张门

票够吗?

7.小红家有200千克大米,用5个限重42千克的袋子,能装完这些大米吗?

8.学校布置场地要用300米彩带,每卷彩带72米,买5卷够吗?

9.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驶73千米,4小时能走完260千米吗?

10.一盏台灯489元,妈妈带了1100元,够买2盏台灯吗?

11.我们年级去秋游,全年级有364人,租7辆限载48人的大客车,坐得下吗?

12.教室布置场要摆7行气球,每行摆22个,买130个气球够摆吗?

13.列竖式计算。

348×4= 576×2= 209×9= 301×7= 240×5= 3200×3= 765×6= 124×8= 14.列递等式解答。

60-8×2 42-7×0 7+0×8 9×0+8 78-18÷6 10+120×2 2×(10+120) (32-2)÷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3课时)》教案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上学期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知道估算的两种策略“往大估、往小估”。 2.认识并掌握约等号的书写,能用简单的方法表达估算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估算的过程,能够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估算,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 3.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次教材把估算内容作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既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习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还要学习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逐步形成估算能力。 学生在第四单元学习了加减法的估算,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刚刚学过笔算乘法,在解题中一定会有学生用笔算解决,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估算解决这样的问题,体会估算的价值。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和同学交流如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数据往大估或往小估来进行估算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

1.教学策略设计 基于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的交互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次教学主要采用了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现实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用,突出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辅助学生加深对估算方法的掌握。 3.教学媒体的准备及使用环境 教学前教师要准备PPT课件,教学中需要使用Office2007以上版本及视频播放器进行演示。 三、教学评价设计 四、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用乘法估算解决应用题教案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解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旧知设问,激活经验 师:由于来的匆忙老师只知道这个笔筒里大约有60支铅笔,同学们猜猜看,这个笔筒可能有多少支铅笔?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1 62 63 64 55 56 57 58 59 四舍五入 小结: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就可以推算出接近“60”的数都有哪些。 2、请说出下面各数接近哪个整十或整百数29 41 597 320 77 18 3、口算下面各题 4、80×9=700×6=9000×5=300×6=90×2=500×8=7×400=400×6=4×300= 5、这节课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新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课件出示例7情境图 师:从题目中你们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有29人去游乐场玩,门票每人8元,要解决的问题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请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写好过程的同学请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生1:29×8=232(元)232元<250元,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生2:我觉得29接近30,可以把29看成30,30乘8等于240,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29×8≈240(元)↓30 29×8<240(元) 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练习师: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 生尝试独立解答,师巡视辅导后全班交流。92×8≈720(元)92元>90元,92×8>700(元)↓90 92×8≈800(元)92元<100元,92×8<800(元)↓100 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精确计算,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估算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估大,什么时候需要估小,这些都要由题目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决定。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王伯伯家一共摘了180千克苹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32千克,6个箱子能装下这些苹果吗?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1、2、3、4、4、6题板书设计: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29×8≈240(元)↓30 29×8<240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

乘法估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0—63页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观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关于估算,你知道些什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见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过估算? 估算的意义:是指未经过精确计算,借助原有的已知条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粗略的答案。 估算的作用:1.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 2.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结果,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 如:去上街买菜估算花去的钱数;去超市购物,估计要用多少钱;去旅游得带多少钱出门;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 的收入和支出;一个商场,它的营业额是多少,它的利润 又如何;公路部门对运输能力也要做好一定的估计,特别 是对节假日的运输能力更要做好提前估计,以做好充分准 备等等。。。。。。综上所述,我们日常生活中,个人也好、家 庭也好、企业也好都要做一些大致的预算,即估算。 估算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板书) 去尾法 往大估 往小估 一个数往大估,一个数往小估 取一个中间数(例如:126×8≈ 129×8≈) 估算的要求:1.计算方便 2.估算值要接近精确值(符合实际) 3.根据实际情况,要灵活应用估算方法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2≈ 18≈ 687 ≈ 295≈ 348≈ 405≈ 叙述:估算时常常将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因为能为计算带来简便,一般能用口算得出结果。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这节课开始我让学生用估一估的方法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0049,10050,10450,11050。怎样使学生自己能感受到哪种算法合理,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后两种方法的优越性。既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

1、如何探究乘法估算的方法

写在前面的话 2009年下半年,教研院分低、中、高段组织了“相关教学问题探讨”的市区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活动,活动中向所有与会的老师征集了“曾遭遇过或正陷困惑中的教学问题”,一共收到了600多个问题。纵观各式各样纷繁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教师在处理某一个教学内容时的不当造成的,有的是一段时间或长期没有引起重视而形成的;有的问题是教材编写的原因,有的则是教师教材解读不到位之故;有的问题已经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初步解决,有的一直还是数学教学中的焦点、热点问题;……。经过整理、取舍之后一并放在这里,供大家商讨。问题即主题,各教研组也可把问题作适当改造,成为教研主题展开研讨。 问题分低、中、高段呈现,只是根据不同任教段别的老师心中的问题罗列,有很多不纯属是哪段哪年级的、是属共性的问题,在整理归类时也用了不同的标准,有不当之处请谅! 有兴趣的老师赶快阅读吧! 低段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理念与行为方面: 1、如何提高低段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合作学习适合怎样的群体? 3、如何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切入口?

4、如何让低段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5、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反差大。 6、数学习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养成读题的习惯? 7、生活与数学结合的“困惑”。 8、如何降低学生知识间的干扰? 9、低段数学教学中“数趣”与“练趣”共存思考。 10、我们该如何追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11、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2、如何处理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数学作业错误率较高的问题? 13、如何正确对待低年级学生“说”与“做”的脱节问题? 14、在有效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所得? 15、如何关注低段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 16、低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7、低年级学生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18、如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 19、如何结合主题图,创设有数学味的有效情境? 20、农村孩子如何适应新教材? 21、数学课上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 22、如何调控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中的纪律? 23、《新课标》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如何来体现? 24、如何对待一年级学生不会读题? 25、如何对待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不够灵活这一问题?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估算教案

3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乘法估算。 ◆教学提示 1、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一般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 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十数。 2、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算大些,什么时候应估算小些,应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 数。 3、估算基本方法的要求:符合实际,计算简便,接近准确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在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难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教材中给出的火车图片,带领学生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坐过火车。 师:大家肯定都看到过火车,这里就有一列火车,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请有坐火车经历的同学介绍有关火车的情况,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然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师:(出示文字和情境图)请同学们读题并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这是一节火车的车厢,定员118人。 生2:大头蛙指出“这列火车挂了12节这样的车厢”。 生3:问题是:估算一下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设计意图:了解事物中的数学的信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丰富学生关于火车的一般常识,同时,为计算做准备。 师:什么叫“定员118人”? 生1:每节车厢坐118人。 生2:每节车厢最多坐118人。生3:有的车厢里有时有站着的,可能比118人多。 师:“定员118人”是指一节车厢的座位数。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在估算时,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反思、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 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论文参考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

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本课的教学中,范文我通过让学生调查一年级各班的人数,估计出一年级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通过创设的前两个情境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本人创设了第3个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就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①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带的钱够了。②把74看成80,80×3=240,张老师带240元就够了。③我想张老师可以带300元,每个足球74元,带100元,只带3张,很方便。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

二年级数学下《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题》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会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乘法和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分析教材与学生: 教材通过创设儿童商店这一有趣情境,充分电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儿童商店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和同学们去购买东西一样,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商店逛一逛,大家高兴吗?商店的商品可真丰富,看一看,你都了解了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商品及价格。 说一说,你买些什么? 2、出示图:小青和小强也来到了商店,同学们来猜猜他们要买什么东西呢? 二、探究体验。 1、说一说。 如果你是小青或是小强,你想买什么? 2、想一想。 小青和小强到底要买什么呢?他们在说什么? 学生根据对话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小强要买5辆小汽车,小青问应付多少钱? 3、议一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强调:要求买5辆汽车应付多少钱,就需要先解决买一辆汽车多少钱的问题。 4、算一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解答。 第一步:求买一辆汽车多少钱? 123=4(元) 第二步:求买5辆汽车应付多少钱?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下面情境,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 (1)奥运纪念邮票每张50分,买3张要多少钱? (2)商店里一双皮鞋102元,买两双大约多少元? (3)29个同学到公园游玩,门票8元一张,250元够买全部同学的门票吗?教师板书列式结果: 50×3= 102×2= 29×8= 小组讨论解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计算吗? 学生发现只会计算第(1)问。

教师提示:“第(2)(3)一定要知道准确结果吗?”由于有了加减法的估算知识,学生发现第(2)(3)可以用估算估计出结果。 2. 教学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让学生回顾课堂开始时的板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领悟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 教师板书结果: 102×2≈200(元)明确“≈”的用法。 ↓ 100(把每双102元看成每双100元。) 答:大约200元。 29×8≈240(元) ↓ 30(把每人29元看成每人30元。) 答:250元够买门票。 “对比以上三个情境,什么情况下选择估算或者准确算?” 师生总结: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 1. 估算。 304×4≈ 18×4≈ 7×31≈ 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一: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1.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本课的情境是一个十分普通,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经历的事,故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无用。 2.应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只有足够时间的独立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打开,自己才能主动想问题,如本课中我给了大家十几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才得出如此之多的方法。 3.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学生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时,往往会产生学习这些知识、方法有什么用的想法,作为教师,若不能让学生知道学习估算的作用,他们就不会去主动想方法(因为已学会了列竖式计算)故我在提出应准备多少钱?这个问题时指出教师准备的钱只能是带购买门票的钱吗?一定要非常精确?小店老板去进货时,是否也要非常精确算好每笔支出?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只要知道大概数。故估算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当学生明白了估算的作用后,才会去思考如何估算更简便。 4.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到探索估算方法的活动中去,并在优化方法方面也有所得。通过学生交流,可以看出学生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本节课就是学生在学过了估算加、减的基础上,自觉采用了四舍五入法得出各种估算方法的。 5.思维定势的利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节课时,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想出方法1、方法3,但也有许多同学就因为四舍五入的思维定势,在对上述五种方法优化时,坚持第一种方法,不敢肯定第二种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引导出来,我认为根据实际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去验证是个好办法。当我让学生计算出买门票的实际价钱再让学生谈谈哪些方法不合实际就较自然。但这时对学生四舍五入的旧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什么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迷惑。故当我组织大家一起比较方法1方法3时,发现使用四舍五入去估算时,票价与人数都少算了,结果当然比实际的小,而在此买门票,老师带的钱理应要实际门票应多准备一些,从而得出学习数学要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并强调四舍五入法是一种通用法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估算乘法的方法,更使同学们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过于教条,而应认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法的道理,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多样。 篇二: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小明北京之行的问题情境,将参观动物园、观看海豚表演、为游人组装自行车

《乘法估算》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页例5及“做一做”的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智勇大冲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与题目。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辅导员王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去买票?

2、引导分析题意,按要求解题。 (三)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一〉利用估算需要多少钱购票的问题,探究估算的方法。 1、独立估算 请每个学生运用已有估算经验独自估算“49×104≈?”,并写出估算过程。 (学情预设:对于估算“49×104≈”,学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多种不同的估算结果,学生估算的方法及过程可能是: (1)49×104≈5000元 49≈50 104≈100 50×100=5000元 应该准备5000元。 (2)49×104≈5100元 49×104=5096元 5096≈5100 应该准备5100元。

(3)49×104≈5500元 49≈50 104≈110元 应该准备5500元。 (4)49×104≈5200元 49≈50 50×104≈5200元 应该准备5200元。 (5)49×104≈4900元 104≈100 49×100≈4900元 应该准备4900元。 2、小组交流 以前后桌的4位同学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利用对比,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演示教学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解估算的价值,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猜年龄,估身高 T:你认为老师的身高可能在哪个范围内? ×20= 40 ×= 2.揭示课题:《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T: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你知道了什么?

T:是的,经过我们的阅读与理解了,了解到了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 (2)T: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交流(预设): (①29×8=232<250,够②29×8≈240<250 ③30×8=240,29×8<250,错例29×8=240)介绍≈约等号,并书空。 T: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3)那我们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是啊,经过我们的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带250元是够的。(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比较精算与估算 T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合适,为什么?(精算 麻烦,估算简便,速度友快。) 那如果只带240元,够买门票吗?(A 、肯定够B 、肯定不够)---请你快速判断,不计算。 3.数形结合,深化理解 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把8个29看成30,结果小于250? (结合图形说,我们是把8个29看成了30,比实际大了,大了都小于250,那么实际上肯定小于250。)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那如果三年级92人都来了,带700元还够吗? 请你按这三个步骤,静静地思考、解答。 5.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怎么解答? 解答正确

小学数学四年级乘法估算,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乘法估算案例分析 [案例] 整节课以学生游戏为主线 第一环节:超市购物带的钱与要购的物估算一下够吗? 初步接触乘法估算. 第二环节:教学例5 出示例5 读题你会估算吗? 反馈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 方法二:49×104≈4500(元) 45×100 方法三: 49×104≈5000(元) 50×110 方法四: 49×104≈5000(元) 50×105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引发讨论,先阐述理由) 师:同学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第三环节:购游乐票`````````` 第四环节:返程. [分析]: 1.创设情况,体现数学内容的应用性.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有趣味,整节课在秋游的情况中,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乘法估算中感受着数学的应用价值,一开始,创设超市的场景,让学生们自己购物,运用已有的加,减法估算知识自然导入新课,正确的运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接着利用车票,门票的价格问题吸引住了学生,课的结尾,创设游玩和返程的情况,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数学内容的应用性. 2.突出重点,抓住数学内容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又抓住了数学内容的本质.本节课的乘法估算,不是单纯的估算,它的要求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为了突出这一点,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最后总结交流的学习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一环节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有序性.让学生们在交流中体会要选择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方法来进行估算.抓住了素学内容的本质,正如布鲁姆所述: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一种艺术”.学生们的交流所展示的智慧就说明了这一点. 3.搭设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说”,“算”,“选”三个平台.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_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估算》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乘法估算》教学案例整节课以学生游戏为主线 第一环节;超市购物带的钱与要购的物估算一下够吗? 初步接触乘法估算。 第二环节;教学例5 出示例5 读题你会估算吗? 反馈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 方法二;491044500(元) 45100 方法三;491045000(元) 50110 方法四;491045000(元) 50105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引发讨论,先阐述理由) 师;同学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第三环节;购游乐票`````````` 第四环节;返程。 [分析]; 1。创设情况,体现数学内容的应用性。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有趣味,整节课在秋游的情况中,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乘法估算中感受着数学的应用价值,一开始,创设超市的场景,让学生们自己购物,运用已有的加,减法估算知识自然导入新课,正确的运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接着利用车票,门票的价格问题吸引住了学生,课的结尾,创设游玩和返程的情况,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数学内容的应用性。 2。突出重点,抓住数学内容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又抓住了数学内容的本质。本节课的乘法估算,不是单纯的估算,它的要求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为了突出这一点,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最后总结交流的学习方法,在交流过程中,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及渗透估算的策略。因此,教学中先是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必要性,学习估算的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理解了要把两位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 第二部分让学生在校庆摆椅子的情景中估算大约能坐多少人?先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从而自己归纳估算的方法。再出示问题二:300人够坐吗?通过分析是估小了,估算结果比实际结果小,所以肯定够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用估算也能解决、判断够不够坐的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解决此类问题只能准确计算。个人体会:提问题最好思考性强一点。我在试教时是这样问的:实际能坐的人有没有320人呢?(有)所以300人够坐吗?后来把问题改成:320这不是准确计算的结果,能肯定地说300人够坐吗?为什么?我想:尽量不把问题问得过细,增强问题的思考性。而且原来的问题已经暗示了答案,提问时尽可能避免问是不是”要不要”这样的词语。各位认为如何呢? 第三环节直接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由选择不同的算法,可以准确计算,也可以估算。在此环节中教师只起引领作用如大多数学生用的是求准确数的方法,少数人用估算的方法,教师并没有肯定一种想法,而是引导大家再次观察题目中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简便方法,体会估算的简便性;又如教师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答到了估算的方法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说、会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会运用

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第四环节是独立完成做一做,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扩展到自己找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自我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最后是应用提高,根据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①准确计算② 估算。4元1份薯条,买23份薯条,80元够不够?并在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都是估钱,估的结果也和带的钱相等,为什么一个说够钱,一个说不够钱呢。通过比较知道一个是估小了,一个估大了,从而渗透估钱的策略一般是估多不估小。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解估算的价值,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猜年龄,估身高 T :你认为老师的身高可能在哪个范围内? ×20= 40 ×= 2.揭示课题:《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T: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T:是的,经过我们的阅读与理解了,了解到了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 (2) 三(1)班有29人参观,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T: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交流(预设): (① 29×8=232<250,够 ②29×8≈240<250 ③30×8=240,29×8<250,错例29×8=240) 介绍≈约等号,并书空。 T: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3) 那我们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是啊,经过我们的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带250元是够的。(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比较精算与估算 T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合适,为什么?(精算麻烦,估算简便,速度友快。) 那如果只带240元,够买门票吗?(A 、肯定够 B 、肯定不够)---请你快速判断,不计算。 3.数形结合,深化理解 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把8个29看成30,结果小于250? (结合图形说,我们是把8个29看成了30,比实际大了,大了都小于250,那么实际上肯定小于250。)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那如果三年级92人都来了,带700元还够吗? 请你按这三个步骤,静静地思考、解答。 5.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谁愿意来分享下你的想法?(并板书 92×8≈720(元)) 你是怎么想的?(把92看成90,90×8=720,估小了都大于700,那92人肯定大于700元) 你明白他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四年级上册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 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 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知识技能(72分) 一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2.25g食盐溶解到100g水里,食盐占盐水的。() 3.甲数比乙数多,则乙数比甲数少。() 4. m∶2cm化简后是40∶1。() 5.羽毛球队的人数增加后,再减少,现在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相等。()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平均每天修()km。 2.()的是27;60kg是()kg的;300t比()t少。 3.()没有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 4.()∶7= =9÷()= 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

五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1.5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页例8,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正确运用小数乘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能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将例题与相关习题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整数。 6.8×3<□ 2.78×3.96<□ 3.5×4.12>□ 7.1×3.08>□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在方框里填的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思考的? (3)小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将式子中的因数“放大”或“缩小”成近似的整数,再来思考会简单一些。

二、教授新课,经历过程 (一)、情境对比,引发思考: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四十多元一人,儿童票二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同学们觉得100元够买门票吗? (2)追问:每张门票的具体价格多少钱都不知道,你们怎么就能作出判断呀? (3)小结: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通过推理、估算就能够找出结果。 (板书课题: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三十多元一人,儿童票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回想这一次的估算过程,和上题还一样吗? (2)追问:两次估算的不同点在哪里? (3)小结: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把数据往大了估,有时把数据往小了估。那么什么情况下把数据往往大了估?什么(二)、例题8 1.出示例题,呈现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

估算乘法

估算乘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苑晓亚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说明估算方法的简单思路。 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乘法估算,并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4、5、6、7、10题。 教材解析 A、读懂教材,理清结构。 认真填写教材有关空白处。 1、教材内容从字面上看可能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教材中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乘法的估算。 3、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又包含几个环节? (1)可以分为两部分: 例2是第一部分,做一做是第二部分。 (2)各部分又包含哪几个环节? 例2可以分为两个环节: ①根据情境图并提出问题是第一环节;②解决问题是第二环节; B、研读教材,理解内容。 1、分析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是什么?它分几个环节呈现内容? 第一部分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前面已说过它分两个环节。 (2)看第一环节。 ①第一环节是什么? 结合主题图并提出问题。

理解图意:图上呈现的是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公园游玩,正准备买门票进入。 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②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已知信息是:29个同学参观,每张票8元,问题是:250元够买票吗?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够这个问题,需要知道29张门票多少元,就是求29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9×8 ③选择算法。 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够这个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就要估算出29×8的积大约是多少? (3)看第二环节。 ①第二环节是什么? 29×8大约得多少?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②估算方法:把29看成30,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再进行计算。 ③适时引进≈: 因为240不是29× 8的精确值,是一个估算值,所以不能用=,而是用≈连接,读作“约等于” 写法:约等号弯弯的像波浪一样,“≈”。 读法:读作“约等于”。 由于29×8是大约等于240,不是一个精确值,是一个估算值,我们就不能用等于号来表示,而用≈。 ④估算思路 把29看成30,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 板书:29×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4﹚小结:我们的估算方法可以估大也可以估小,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估大些好还是估小些好,但是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始终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上街买东西时通常要多带些钱,以防万一,这样才保险些。 (5)回顾整个第一部分内容,进一步弄清楚是什么、什么方法步骤,应注意哪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首先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然后理解题意并列式,用估算乘法来解决问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重点,就是把多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