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分析

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分析

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分析

随着人们对低碳环保的关注和节能化的需求,锂离子电池逐渐成为被广泛研究的高性能电池之一。而石墨型碳负极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容量和稳定性等优点,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石墨型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以其高效稳定的性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石墨型碳负极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容量衰减、界面不稳定、自发热等问题,导致其在电池中的表现出现下降。因此,需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来解决这些问题。

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是指在其表面的物理、化学或组成等方面进行一些特定的处理,以改善其电化学、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质。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氟化、氧化、硝化、硫化等。接下来对这些表面改性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1. 氟化

氟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其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的碳原子部分或全部取代为氟原子,以形成氟化碳,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质。通过氟化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离子传输速度、高轻度、优良导电性和较佳的电化学性能的电极材料。不过,氟化表面改性会产生氟离子等物种,容易在电池内部引起反应和电化学失效,并且氟化会影响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结构完整性,导致其容量损失和介电性能下降。

2. 氧化

氧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改性方法,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的碳原子部分或全部氧化为各种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钛、

氧化锌等。通过氧化、改变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表面组成和结构,从而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导电性、缓冲能力和大电流性能。不过,氧化表面改性的缺陷在于,大量的氧化会极大的降低材料的宣传能力,而且过度氧化会使得材料压缩率降低,容量损失增大。

3. 硝化

硝化是一种表面改性方法,通过硝酸等氧化剂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的部分碳原子或氢原子替换成硝基,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硝化表面改性可以有效的提高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电容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但是硝基本身具有较高的氧化性,容易引起氧化反应,降低了材料的稳定性。同时,硝化还存在着左旋和右旋的问题,在性能以及安全性上会存在隐患。

4. 硫化

硫化是指通过硫、硫酸或其他含硫材料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的部分碳原子或氢原子替换成硫原子,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硫化表面改性能够提高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容量、循环稳定性及自发热等问题。此外,硫化还能够增加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及交换电容等,提高电池效率。但是,硫化过程会使得杂质物含量增加,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总体而言,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改性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表面改性可以通过调节电极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其中最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是氟化、氧化、硝化和硫化等。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等,使其在锂离子电池中有更广泛的应用。但

是,表面改性过程中,需注意控制过度改性,避免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表面改性方法的实用性及安全性,以推动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一、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表面改性

石墨型碳负极材料在电池中的表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其表面组成、结构、稳定性等。表面改性就是通过改变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或组成等方面,以改善其电化学、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质。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氟化、氧化、硝化、硫化等。

1. 氟化

氟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其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的碳原子部分或全部取代为氟原子,以形成氟化碳,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质。通过氟化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离子传输速度、高轻度、优良导电性和较佳的电化学性能的电极材料。不过,氟化表面改性会产生氟离子等物种,容易在电池内部引起反应和电化学失效,并且氟化会影响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结构完整性,导致其容量损失和介电性能下降。

2. 氧化

氧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改性方法,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的碳原子部分或全部氧化为各种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锌等。通过氧化、改变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表面组成和结构,从而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导电性、缓冲能力和大电流性能。不过,氧化表面改性的缺陷在于,大量的氧化会极大的降低材料的宣传能力,而且过度氧化会使得材料压缩率降低,

容量损失增大。

3. 硝化

硝化是一种表面改性方法,通过硝酸等氧化剂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的部分碳原子或氢原子替换成硝基,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硝化表面改性可以有效的提高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电容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但是硝基本身具有较高的氧化性,容易引起氧化反应,降低了材料的稳定性。同时,硝化还存在着左旋和右旋的问题,在性能以及安全性上会存在隐患。

4. 硫化

硫化是指通过硫、硫酸或其他含硫材料将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的部分碳原子或氢原子替换成硫原子,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硫化表面改性能够提高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容量、循环稳定性及自发热等问题。此外,硫化还能够增加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及交换电容等,提高电池效率。但是,硫化过程会使得杂质物含量增加,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总体而言,表面改性能够提高石墨型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表面改性的方法种类繁多,不同的表面改性方法能够针对材料的不同问题得到更好的效果。不过,在改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过度改性,以免过度改性降低材料的宣传能力和稳定性。

二、表面改性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改性能够提高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

和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表面改性能够改变电极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下面具体分析表面改性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1. 提高电化学性能

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改性能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提高其循环稳定性。氟化、氧化、硝化、硫化等表面改性方法都能够显著提高电极材料的容量、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例如,硫化表面改性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降低其自发热等问题。同时,氧化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宣传能力、导电性能和缓冲能力,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整个电池的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2. 增加导电性

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是影响电极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表面改性可以增加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电极的效率和性能。例如,在硫化表面改性过程中,硫原子的掺杂能够增加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和交换电容等,从而显著提高电池的效率和性能。

3. 改善其稳定性

石墨型碳负极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容量衰减、界面不稳定、自发热等问题,导致其在电池中的表现出现下降。表面改性能够提高石墨型碳负极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延长其在电池中的使用寿命。例如,氟化表面改性能够延长材料在电池中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稳定性。

4. 提高安全性

表面改性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改性能够改善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从而减少电池的故障率。另外,在改性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抑制剂、纳米材料等,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石墨型碳负极材料表面改性能够显著的提高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通过适当的表面改性方法,能够克服电极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性能,在应用过程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缺点分析

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缺点分析 随着智能设备、电动汽车等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蓄电器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石墨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从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点 1. 成本低廉:石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材料,其成本非常低廉,对于大规模商业生产来说,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保证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合理。 2. 寿命长:与其他材料相比,石墨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石墨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电荷和放电周期,因此能够有效地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 3. 重量轻:石墨具有非常轻的密度,相对于其他材料,石墨的重量非常轻,因此能够有效地改善电池的总重量,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4. 稳定性好:石墨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对于一些化学试剂的侵蚀能力很强。因此,在锂离子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 循环性能好:由于石墨材料的结构比较稳定,因此能够很好地重复进行电荷与放电过程,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石墨负

极还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二、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缺点 1. 石墨具有很低的比容量:由于石墨的比容量相对较低,放电容量也相对较小,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中,相对于其他材料,石墨的容量表现不如其他材料。 2. 对锂离子扩散的限制:由于石墨的晶格结构,其微结构比较紧密,限制了锂离子的扩散速度。当电池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充放电时,石墨材料的限制就会显得比较明显。 3. 石墨潜在的危险性: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经过了多次的充放电过程,石墨材料可能会发生焦化现象,导致石墨的电导率降低,从而对电池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4. 需要保持高纯度:石墨作为电池负极材料,需要很高的纯度,否则会影响电池的实际性能。因此,石墨材料需要在制备过程中更加严格地控制成分和形貌。 综上所述,虽然石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拥有许多优点,如成本低、稳定性好等等,但其也存在不少缺点,如比容量低、对锂离子扩散的限制等等。因此,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求达到最佳的电池性能和成本控制。三、针对石墨材料的优缺点进行改进 针对石墨材料的优缺点分析,研究者们在石墨材料的制备、改

锂离子电池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评价方法

锂离子电池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评价方法 孙方静;韦连梅;张家玮;喻宁波;吴敏昌;乔永民;王利军;张洁 【摘要】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纯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需求日益见长,对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LIB)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石墨是LIB最常用的负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低电压、良好的电导率、资源丰富和价格低廉等优点.然而,在大电流充电时,石墨材料存在充电容量低且表面容易析锂等缺点,导致锂离子电池有效容量偏低及严重的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快充石墨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几种评价材料快速充电性能的方法,为快充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期刊名称】《储能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17(006)006 【总页数】8页(P1223-1230)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石墨材料;快速充电;评价方法 【作者】孙方静;韦连梅;张家玮;喻宁波;吴敏昌;乔永民;王利军;张洁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上海201209;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上海201209;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上海201209;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209;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209;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209;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上海201209;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2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1

锂离子电池(LIB)因其高能量密度、自放电能力小及充电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小型电气设备,如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1],未来锂离子电池有望应用到电动汽车行业中。然而,当前锂离子电池较长的充电时间和较低的能量密度使其无法完全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因此,人们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功率特性和能量密度[2]。 锂离子电池中(图1),锂离子的扩散过程包括:①Li+在正极材料的扩散;②Li+从正极材料中脱出;③L i+在电解液中传递;④Li+穿过负极表面SEI膜;⑤Li+在负极材料中的扩散。每个过程Li+的扩散速率都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快充性能,其中负极材料的影响尤为明显。 石墨是最常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价格低廉、低电压平台等优点[3]。石墨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层间距离0.335 nm,嵌锂形成嵌锂化合物,理论比容量达到370 mA·h/g[4-5]。石墨材料层状结构决定了锂离子必须从材料的端面嵌入,并逐渐扩散至颗粒内部,导致扩散路径较长,而较小的层间距使得锂离子的扩散速率较低,倍率性能较差[6-9]。此外,快速充电时,锂离子易于在石墨表面沉积形成锂枝晶,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10]。BUQA等[11]认为石墨可用作快速放电(脱锂)的电极材料,但是不建议用于快速充电(嵌锂)的电极材料。 近年来,如何实现石墨材料的快充性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12-13]。通常来讲,电极中石墨材料的取向应尽可能垂直于集流体,这样有利于减小锂离子嵌入的阻力,提高倍率充电性能。而在粒径方面,一般认为小粒径石墨(约6 μm)具有比大粒径(约44 μm)材料更好的倍率充电性能。材料的比表面积与快充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比表面积越大,材料的不可逆容量往往也越大。另外,压实密度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合适的压实密度能够减小内阻和极化,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兼顾容量和倍率性能。表1给出了三款商业快充石墨材料的物理指标。 本文综述了快充石墨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材料的孔隙结构、表面修饰和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一、石墨定义: 1、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每个碳原子的周边连结着另外三个碳原子〔排列方式呈蜂巢式的多个六边形〕以共价键结合,构成共价分子。 2、由于每个碳原子均会放出一个电子,那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石墨属于导电体。石墨是其中一种最软的矿物,它的用途包括制造铅笔芯和润滑剂。 二、石墨的特别性质: 1、导电性: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石墨能够导电是由于石墨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他碳原子只形成 3 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仍旧保存 1 个自由电子来传输电荷。 2、导热性: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上升而降低,甚至在极高的温度下,石墨成绝热体。 3、耐高温性:石墨的熔点为3850±50℃,沸点为4250℃,即使经超高温电弧灼烧,重量的损失很小,热膨胀系数也很小。石墨强度随温度提高而加强,在2022℃时,石墨强度提高一倍。 4、润滑性:石墨的润滑性能取决于石墨鳞片的大小,鳞片越大,摩擦系数越小,润滑性能越好。由于其润滑性,在超细研磨里难度很高,使用叁星飞荣立式砂磨机可以研磨到纳米级别细度。 5、化学稳定性:石墨在常温下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耐酸、耐碱和耐有机溶剂的腐蚀。 6、可塑性:石墨的韧性好,可碾成很薄的薄片。 7、抗热震性:石墨在常温下使用时能经受住温度的猛烈变化而不致破坏,温度突变时,石墨的体积变化不大,不会产生裂纹。 三、石墨的中国产地: 1、我国以黑龙江鸡西市恒山区密山市柳毛乡为最大的产地。以及黑龙江省的七台河市、鹤岗市和双鸭山市等。

2、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石墨重要产地之一。 3、吉林省磐石市也是石墨产地之一。 4、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高勒图矿区觉察全国最大晶质石墨单体矿。 5、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在陕西洋县觉察 3 条石墨矿带。 四、石墨世界有名产地: 1、纽约Ticonderoga。 2、马达加斯加。 3、斯里兰卡〔Ceylon〕。 五、石墨分类: 1、自然石墨:石墨的工艺特性主要打算于它的结晶形态。结晶形态不同的石墨矿物,具有不同的工业价值和用途。 2、人造石墨:广义上,一切通过有机炭化再经过石墨化高温处理得到的石墨材料均可称为人造石墨,如炭纤维、热解炭、泡沫石墨等。而狭义上的人造石墨通常指以杂质含量较低的炭质原料为骨料、煤沥青等为粘结剂,经过配料、混捏、成型、炭化和石墨化等工序制得的块状固体材料,如石墨电极、等静压石墨等。 人造石墨就成型方式通常可分为:振动成型,挤压成型,模压成型,等静压成型。 3、块状石墨:块状石墨又叫致密结晶状石墨。此类石墨结晶明显晶体肉眼可见。颗粒直径大于 0.1 毫米,比外表积范围集中在 0.1-1m2/g,晶体排列杂乱无章,呈致密块状构造。这种:石墨的特点是品位很高,一般含碳量为 60~65%,有时达 80~98%,但其可塑性和滑腻性不如鳞片石墨好。 4、鳞片石墨:石墨晶体呈鳞片状;这是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变质而成的,有大鳞片和细鳞片之分。此类石墨矿石的特点是品位不高,一般在 2~3%,或 10~25%之间。是自然界中可浮性最好的矿石之一,经过多磨多项选择可得高品位石墨精矿。这类石墨的可浮性、润滑性、可塑性均比其他类型石墨优越;因此它的工业价值最大。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与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与石墨烯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石墨烯的电化学储能性能优于石墨,而且其充电速度比石墨快十倍,有望实现快速充电,此外,锂离子电池的负载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图1改性天然石墨 随着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需求激增,将带动下游的石墨产业。尽管石墨的价格和销量一直不见起色,但投机者依旧看好石墨需求趋紧的前景。 石墨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二者紧密相关。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结构的单质。石墨是碳元素最稳定的存在形式。(金刚石是碳的一种亚稳态同素异形体,虽然它的硬度远远高于石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物质,但它的稳定性却低于石墨。)“石墨”一词来源于希腊语“graphein”,该材料耐高温,耐腐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稳定的化学性能,同时比铝要轻。除了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外,优质的石墨还可用于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以及核反应堆等不同领域。 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原子键合形成的微晶材料,直径只有5-10μm,大约是人体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但其强度却非常高。碳碳键像编织衣物一样沿着聚合物基体成键,碳纤维强度强于钢丝却比钢丝更轻。碳纤维材料常用于高尔夫球杆,自行车架,并有望取代铝,用于汽车和飞机的结构架,例如波音787和空客350X中都使用了大量的碳纤维材料。

目前,石墨材料仅占全球电池需求量的5%。人们有两种方式获取石墨:一是天然矿石,二是煤焦油的合成。而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石墨材料一般是由55%的合成石墨与45%低纯度的天然石墨调和制备的。 生产厂家曾经一度青睐合成石墨,因为合成石墨的均一性和纯度要优于天然石墨。现在情况却有了转变,现代化学提纯方法的应用使得经热处理可获得99.9%纯度的天然石墨,相比之下,合成石墨的纯度为99%,因而前者更受欢迎。 与合成石墨相比,经过提纯的天然片状石墨有更高的结晶度,表现出更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此外,天然石墨有望降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能获得同等甚至更优异的电池性能。现在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合成石墨的售价为每吨10,000美元,而通过天然石墨薄片加工的的球形石墨售价仅为每吨7,000美元(2015年价格),未加工处理的天然石墨还要便宜。 可以预计的是合成石墨终将被替代,未来属于更便宜更环保的天然石墨,而以天然石墨为原料合成的石墨烯,则是科学家们为我们绘制的另一番蓝图。 图2石墨烯锂离子电池示意图 石墨烯是碳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是一种六角形晶格结构的平面薄膜,它仅一个碳原子层厚度,具有柔韧、透明、不透水的特点,比钻石还要坚硬而且比黄金更容易导电,每个碳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体积膨胀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体积膨胀 摘要: 1.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2.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 3.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现象 4.影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体积膨胀的因素 5.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体积膨胀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6.结论和展望 正文: 一、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是一种在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负极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石墨。根据不同的制造工艺和用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1.普通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氧化还原等方法制备而成。这类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循环性能,但其体积膨胀率较高。 2.改性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通过对普通人造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复合等处理,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这类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但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3.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以煤系针状焦生焦为原料、自制高性能煤沥青为黏结剂,通过造粒加工处理制备而成。这类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但体积膨胀率较高。 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高温热解法:将天然石墨在高温下进行热解,生成人造石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容易产生杂质,影响负极材料的性能。 2.氧化还原法:将天然石墨经过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人造石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人造石墨,但成本较高。 3.球磨法:将天然石墨进行球磨处理,使其形成颗粒状人造石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性能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三、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现象 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会发生体积膨胀现象。这是因为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嵌入和脱嵌,导致负极材料的体积发生变化。体积膨胀会导致负极材料的电极结构破坏,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四、影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体积膨胀的因素 影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体积膨胀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石墨的物理结构:不同类型的石墨(如鳞片石墨、球形石墨等)具有不同的物理结构,其体积膨胀率也会有所不同。 2.负极材料的粒度:负极材料的粒度对体积膨胀率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粒度越细,体积膨胀率越大。 3.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会影响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 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体积膨胀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体积膨胀会对电池性能产生以下影响: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及优化设计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及优化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同时,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极材料的研究与优化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锂离子电池概述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能密度、轻量化、环保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产品、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它的构成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等,其中正负极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将直接决定电池维度,比如容量、电压等。因此,对负极材料的研究和优化设计成为锂离子电池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分类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碳、储锂合金、硅等。其中,石墨是最常用的负极材料。 1. 石墨

石墨是负极材料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稳定、电化学稳定性好、造价低廉、制备简单等优势使其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 2. 碳 碳材料的制备和改性相对容易,同时具有高容量、高放电倍率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不过,由于其化学反应过程不同于石墨,因此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稳定性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储锂合金 储锂合金由于具有更高的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储锂合金的容量和寿命稳定性往往受到制备工艺的制约,同时制备成本也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发展。 4. 硅 硅是具有非常高的存电容量的负极材料。然而,由于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大幅度体积变化导致衰减,因此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性能和循环寿命。 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在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中,主要的重点是提高其比能量、减小体积和重量、提高电化学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石墨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力设备和 电动车辆行业。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石墨是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负极材料之一。 石墨作为一种碳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化学稳定性和储 锂能力,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因此,石墨在锂离子电池中被广泛使用。 首先,石墨的良好电导率是它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原 因之一。电导率决定着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其性能。石墨具有良好的 电导率,可以快速传导电荷,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从而提高锂离 子电池的性能。 其次,石墨的化学稳定性为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在 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有可能与电解液中的溶剂发生反应,导致电池 效率下降或者出现安全隐患。石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抵抗 电解液中的溶剂侵蚀,延长电池的寿命。 此外,石墨具有良好的储锂能力。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嵌入和 脱嵌到石墨层的结构中,具有较高的嵌入/脱嵌效率。石墨的晶体结构

具有层状结构,其中的碳原子层可以与锂离子发生反应形成锂碳化物。这种锂碳化物的形成和分解过程较为可逆,使得石墨负极材料能够实 现高效的锂离子储存和释放。 然而,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石 墨的比容量相对较低,导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不高。为了提高电 池的能量密度,需要进一步改进石墨的结构和性能。 其次,石墨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相对较差。长时间的充放电循环 会导致石墨层的脱嵌和嵌入效率下降,从而降低电池的容量和性能。 此外,石墨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克服石墨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和开 发新的负极材料。新材料的设计目标是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 环稳定性和适应性,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例如,硅是一种有潜力替代石墨的负极材料。硅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可以嵌入更多的锂离子,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然而,硅的 体积膨胀率较大,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导致电极的结构破坏。因此,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增加硅电极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石墨负极材料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石墨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 着电池的循环性能、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对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和 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当前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入手,分 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当前石墨负极材料研究现状 1. 石墨负极材料的基本特性 石墨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材料,其晶格中的碳原子呈现六角形排列。这种结构使得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 锂离子电池中的负极材料。 2. 石墨负极材料的优势 相比于其他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具有循环稳定性好、容量较高、价格 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中。 3. 石墨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 然而,由于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锂金属析出、固体电解质界面 膜(SEI膜)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受到限制。 二、石墨负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新型石墨负极材料的研发 为了解决现有石墨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开发新型石墨负极材料,如硅基石墨复合材料、氧化石墨烯等,以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 石墨负极材料的表面改性 通过表面涂层、界面调控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石墨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为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性能保障。 3. 石墨负极材料的工业化生产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石墨负极材料的工业化生产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研究人员将不断努力提升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水平。 4. 石墨负极材料的多功能化 未来,石墨负极材料可能不仅仅作为电池负极材料,还可能具备其他的功能,如光催化、储能等,这将为石墨负极材料的应用拓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结语 石墨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性能的提升对于电池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正在不断

石墨负极现状研究

石墨负极现状研究 石墨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碳材料,其在电池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作为负极材料。石墨负极具有高比容量、低成本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等优点,因此成为锂离子电池中最主要的负极材料之一。本文将对石墨负极的现状进行研究。 我们来了解一下石墨负极的结构和特点。石墨负极主要由层状石墨结构组成,其层状结构中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了稳定的结构。这种层状结构使得石墨负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离子传输性能。此外,石墨负极还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锂离子嵌入/脱嵌位点,从而实现高比容量的储存。 石墨负极的制备方法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常用的石墨负极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研磨法、球磨法、化学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负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但制备成本较高;而机械研磨法和球磨法制备的石墨负极成本较低,但其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相对较低。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对于提高石墨负极的性能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石墨负极的性能也在不断地改进。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石墨负极的微观结构和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来提高其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例如,将石墨表面进行改性,可以增加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同时,添加一些嵌锂合金或碳纳米材料,可以

增加石墨负极的嵌锂容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在探索新型的负极材料,如硅基负极、锡基负极等,以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 石墨负极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石墨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极材料的疲劳和损坏,从而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其次,石墨负极与锂金属阳极之间存在着界面问题,如界面稳定性差、界面电阻大等,这些问题也限制了电池的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因此,如何解决石墨负极的体积变化和界面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总的来说,石墨负极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研究和改进对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变石墨负极的结构和制备方法,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以及探索新型的负极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石墨负极的性能。但同时也需要解决石墨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界面问题,以实现更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相信石墨负极的研究和应用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锂离子电池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改进

锂离子电池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改进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用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 汽车等领域。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改进锂离子电池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对电池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锂离子 电池正极材料是由锂钴酸锂、锂镍酸锂等过渡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然而,这些材料存在着容量衰减快、循环寿命短等问题。为了改进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型的正极材料。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新型正极材料是锂铁磷酸锂(LiFePO4)。锂铁磷酸锂具有 较高的理论容量、较低的价格和良好的安全性能,成为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然而,锂铁磷酸锂的导电性较差,限制了电池的放电性能。为了改善锂铁磷酸锂的导电性,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方法,如碳包覆、杂质掺杂等。这些改进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锂铁磷酸锂的导电性能,进一步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除了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也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传 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石墨,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长的循环寿命。然而,石墨负极存在着容量限制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型负极材料。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新型负极材料是硅基材料,如硅纳米颗粒、硅纳米线等。硅 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可以实现更高的储能密度。然而,硅的体积膨胀问题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方法,如纳米结构设计、包覆材料等。这些改进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硅的体积膨胀,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

此外,电解液也是锂离子电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电解液是由有机 溶剂和锂盐组成的。然而,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易燃性,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改善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型的电解液。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新型电解液是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 性和较低的挥发性,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然而,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和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界面稳定性、离子传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调控策略。这些改进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改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 改进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能源支持。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衰减机理研究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衰减机理研究 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具备可充电特征的电池,在电动车以及电子设备中有 着显著效用。然而,其石墨负极材料衰减造成电池性能下降。在此之上,本文简 要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衰减机理的要素,并从应用阳极预锂化技术、 掺入石墨烯导电添加剂、创新材料储锂机理方式等措施予以论述,维持电池容量,使其拥有更持久的使用年限。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衰减机理 前言:根据相关调查:锂离子电池概念最早出现在1970年,因其能够循环 存储电能,故而在我国交通以及航天军事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通常情况下,其 充放电效率可达到90%。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在其导 电过程中易呈现衰减趋势,由此削弱性能,若能予以维护,可强化应用效果。 一、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衰减机理的要素 (一)电池裂纹体积改变 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的石墨负极材料,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表面将表现出 裂纹现象。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在锂离子电池反复充电200次以后,将开 始由原有的完整度成为带有裂纹的材料,甚至在充电次数上升的情况下,电池本 身的体积也会随之变化,直至充电800次,裂纹深度得以扩增。因此,为了控制 裂纹外拓趋势,应对石墨负极材料进行有效保护,延缓衰减速度。 (二)电池石墨化度下降 由于锂离子电池能够反复充电使用,这就造成石墨负极材料在充放电中,呈 现石墨化度下降趋势,其下降规律即为容量上升时下降率升高,这主要源于石墨 负极材料掺入物的性能导致石墨化度不一致。此时可从掺入物的调节上,保证石 墨负极材料尽管多次充放电,也依旧能够维持原有的石墨纯度。

(三)表面膜接触损失 1.表面膜损失 锂离子电池在循环使用阶段,其负极材料会在电解液反应下满足充放电需求。此时会形成产物膜,此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也会产生不一致性能。特别是在放 电中,会因放热反应导致电池内部环境处于升温状态,继而影响产物膜稳定性。 2.接触损失 石墨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反复充电时,会不断进行出入操作,在其嵌入以 及脱离过程中,易因材料接触,出现衰减问题。好比材料内部碳颗粒以及粘结剂 之间的相互摩擦,破坏了原有材料容量。 3.金属锂损失 石墨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据着重要作用。而在电芯内部常包含金属锂。尤其在循环使用中,金属锂将面临一定损失,在氧化中从电池表面析出。据此, 若反复析出金属锂,将致使电池负极材料遇到衰减风险[1]。 二、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衰减机理优化路径 (一)应用阳极预锂化技术 阳性预锂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石墨负极材料金属锂的有效保留,促使反复 充电阶段,锂离子电池能够拥有良好的循环性能,继而削弱衰减机理产生的不利 影响。 本文中提到的预锂化技术中的“预锂”主要指的是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池容量 在此项技术的参与下,能够限制锂离子的消耗,防止在锂离子锂化状态下,而无 法保持原有的电池容量,此阶段即为预锂化。 从以往电池正极采用磷酸铁锂材料中可了解到,锂离子在其充放电操作中, 并不能完全返回原始渠道。而石墨负极材料相比之下,锂离子能够经由电解液成 为SEI膜,继而促使充电效率有所提高。从原有的88%上升为92%,致使锂离子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结合当前利用石墨烯材料特殊二维结构、优良物理化学特性来改善锂离子电池较低能量密度、较差循环性能等缺陷的研究热点,综述石墨烯材料及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现有电极材料的缺陷和不足,讨论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的重要性,并简要评述石墨烯在相关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标签: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结构独特并且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它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的单原子层二维蜂窝状结构,被认为是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的基本结构单元[1,2]。由于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比表面积、高强度和刚度等诸多优良特性,在储能、光电器件、化学催化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未来实现基于石墨烯材料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 理想的石墨烯是真正的表面性固体,其所有碳原子均暴露在表面,具有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独特优势:(1)石墨烯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的增大可以降低电池极化,减少电池因极化造成的能量损失。(2)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特性,即本身已具有了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而良好的导热性确保了其在使用中的稳定性。(3)在聚集形成的宏观电极材料中,石墨烯片层的尺度在微纳米量级,远小于体相石墨的,这使得Li+在石墨烯片层之间的扩散路径较短;而且片层间距也大于结晶性良好的石墨,更有利于Li+的扩散传输。因此,石墨烯基电极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和离子传输通道,非常有利于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的提高。 1 石墨烯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为372 mAh/g。为实现锂离子电池的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容量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无序或比表面积高的热还原石墨烯材料具有大量的微孔缺陷,能够提高可逆储锂容量。因此,相对石墨材料,石墨烯的储锂优点有:(1)高比容量:锂离子在石墨烯中具有非化学计量比的嵌入?脱嵌,比容量可达到700~2000 mAh/g,远超过石墨材料的理论比容量372 mAh/g(LiC6);(2)高充放电速率:多层石墨烯材料的面内结构与石墨的相同,但其层间距离要明显大于石墨的层间距,因而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嵌入和脱嵌。 GUO等采用热膨胀氧化石墨法制备石墨烯,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在1 mA/g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时,其比容量可达554 mAh/g。并且他们发现,如果在其中掺入C60和碳纳米管后,其比容量高达784 mAh/g,远高于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使用肼的氢氧化物还原事先预构建的石墨烯氧化物片,将退火后的石墨烯片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不仅避免聚合物粘接剂的使用,

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共改性研究

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共改性研究 锂离子电池迎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电池小型高能的需求,是近来发展最快的新型电池技术。通过低温炭负极材料改性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是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及热点。 本文通过对大量碳可逆储锂机理及改性文献的深入系统分析,发现受表面积大不可逆容量大的限制,目前改性方法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低温炭表面储锂性能。本文从活化充分形成表面积,然后以沉积降低表观表面积的共改性实验手段入手,以期达到充分发挥表面储锂性能,提高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性能的目的。 采用的活化方法为二氧化碳气体活化和KOH药品活化法,沉积方法为苯气相沉积和酚醛树脂沉积。采用三电极电解池体系,以炭为工作电极,金属锂片为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以PC/DME为电解液溶剂,LiClO4为导电电解质,测试炭的可逆储锂性能。 采用活化和沉积共改性,与单一活化或沉积改性相比可使炭的可逆储锂性能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采用药品活化后苯沉积对石油焦共改性时,第一次放电量超过石墨理论可逆储锂容量,达407mAh/g。 药品活化炭表面充分发育达2532m2/g,采用沉积改性后,可使其成为具有高可逆储锂性能的炭电极材料,为表面积大的炭材料做高性能可逆储锂材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详细探讨了气体活化后沉积条件对炭电极性能的影响。 发现随沉积时间、沉积气流标态流量、苯体积浓度和炭颗粒粒度的增加炭电极可逆储锂性能提高,沉积温度以700℃为宜,在沉积加热前通入苯沉积气流有利于炭电极性能提高。确定了石油焦类炭气体活化后苯沉积改性的适宜条件。

微晶层片边缘表面性质是影响炭可逆储锂性能的重要因素。在炭材料改性过程中,微晶层片初始的长大,相当于微晶层片边缘表面的更新,这种表面的更新即有利于锂离子通过炭表面顺利进出层间对层间储锂有利,同时也有利于表面储锂性能提高。 这种表面的更新及其伴随的无规则炭或微晶结构缺陷含量的降低使炭可逆储锂性能大幅度提高。微晶层片边缘结构的改善是活化,沉积,活化后沉积改性有效的前提。 当活化后沉积采用有利于微晶层片直径长大 a3的易石墨化材料进行时,能使微晶层片边缘表面进一步改善,使炭可逆储理性能大幅度提高。建立了一个新的含H石墨微晶结构模型,运用该模型可以采用XRD测定的微晶结构参数进行炭理想表面积,微晶平面和侧面面积,层间面积和H含量等参数计算。 这一模型克服了炭孔径过小N2吸附不能测定和表面积过大时测定值过高估计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评价炭比表面积相对大小的新方法。模型研究发现,当炭微晶边缘结构影响变弱,微晶层间距变化不大时,炭的可逆储锤性能主要受微晶尺寸影响。 其中小于0.25V放电量随微晶中层间面积的增加而增大,而大于0.25V 放电量则随炭理想表面积增加而增大。运用该模型不仅首次发现并建立了表面与放电量的关系,而且也为优化微晶结构尺寸、提高炭电极的可逆储捏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斜坡式放电曲线为基本形式,对低温炭电极佐能进行了新的划分。实际放电曲线可以看作是斜坡式放电曲线与低压(<o.25V)或高压平台*附近)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及其一些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已成为影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需要开发新的可再生绿色能源来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而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储能装置,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它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储能装置之一。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决定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而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负极材料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 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取决于负极材料的选择,负极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具有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包括碳材料、锡基氧化物、表面改性锂金属材料、锂过渡金属氮化物等材料。负极材料的已被人们广泛研究,他们在不断地寻找容量高、质量轻、循环性能优良的电池材料。但现在研究重点仍为碳材料和锡基氧化物。 2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需要有以下的特征: (1)在锂离子的嵌入反应中,由于它的变化小,电位较低,且能接近锂,从而确保锂离子电池能够高性能的、平稳的输出电压; (2)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应具有较高的扩散速率,以使电池能以较高的倍率充放电,满足动力型电源的需要; (3)高度可逆的嵌入-脱嵌反应:确保锂离子电池高能量的密度和降低容量的损耗;

(4)有优异的电导率、热力学稳定,在与电解质进行混合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即在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相容性,以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5)良好的加工性能、容易制备、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 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工艺流程 在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试制方案时,主要着眼于五大方面的工作:高分子碳材料的选取、碳化工艺的确定、石墨材料的制造、超细粉碎、球化分级和包覆改性等试验工作。公司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从研究各种碳材料的电性能、石墨化性能以及相关的理化性能入手,结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指标,分别研究了各种碳黑材料、各种焦炭材料、硬碳材料、软碳材料和天然石墨材料。 选购国产的超微粉碎设备,经过调试和检测,这套超微粉碎设备基本上满足了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和微观形态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了分级设备的分级参数,有效控制了负极材料中亚微米级超微粉的比例。经多次反复试验后,获得了性能稳定的负极材料,使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控制在3.5m2/g以内,保持了其较高的克比容量,提高了循环使用寿命。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工艺流程 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本类型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石墨类碳负极材料,对石墨类碳负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改性,增加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减少不可逆容量、增加倍率性能还是目前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氧化物负极材料钛酸锂,对其进行掺杂,提高电子、离子传导性是目前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非石墨类碳材料和合金和其它氧化物负极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及合成方法详解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及合成方法详解目前,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负极材料一般都是碳素材料,如石墨、软碳(如焦炭等)、硬碳等。正在探索的负极材料有氮化物、PAS、锡基氧化物、锡基氧化物、锡合金,以及纳米负极材料等。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要求具有以下性能:(1)锂离子在负极基体中的插入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低,接近金属锂的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 (2)在基体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插入和脱插以得到高容量密度,即可逆的x值尽可能大; (3)在插入/脱插过程中,锂的插入和脱插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这样尽可能大; (4)氧化还原电位随x的变化应该尽可能少,这样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可保持较平稳的充电和放电; (5)插入化合物应有较好的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这样可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 (6)主体材料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能够与液体电解质形成良好的SEI膜; (7)插入化合物在整个电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形成SEI膜后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 (8)锂离子在主体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 (9)从实用角度而言,主体材料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 一、碳负极材料

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在安全和循环寿命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性能,并且碳材料价廉、无毒,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广泛采用碳负极材料。近年来随着对碳材料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已经发现通过对石墨和各类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和结构调整,或使石墨部分无序化,或在各类碳材料中形成纳米级的孔、洞和通道等结构,锂在其中的嵌入-脱嵌不但可以按化学计量LiC6进行,而且还可以有非化学计量嵌入-脱嵌,其比容量大大增加,由LiC6的理论值372mAh/g提高到700mAh/g~1000mAh/g,因此而使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大大增加。 目前,已研究开发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石油焦、碳纤维、热解炭、中间相沥青基炭微球(MCMB)、炭黑、玻璃炭等,其中石墨和石油焦最有应用价值。 石墨类碳材料的插锂特性是: (1)插锂电位低且平坦,可为锂离子电池提供高的、平稳的工作电压。大部分插锂容量分布在0.00~0.20V之间(vs. Li+/Li); (2)插锂容量高,LiC6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1; (3)与有机溶剂相容能力差,易发生溶剂共插入,降低插锂性能。 石油焦类碳材料的插、脱锂的特性是: (1)起始插锂过程没有明显的电位平台出现; (2)插层化合物LixC6的组成中,x=0.5左右,插锂容量与热处理温度和表面状态有关; (3)与溶剂相容性、循环性能好。 根据石墨化程度,一般碳负极材料分成石墨、软碳、硬碳 1、石墨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储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移动设备和储能系统等领域。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极材料对电池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众多负极材料中,碳材料因其高导电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相对较低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中。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提升,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碳负极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性能优化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等方面。通过综述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二、碳负极材料概述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

环保的储能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极材料的选择对电池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众多负极材料中,碳负极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比容量、良好的电子导电性、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低成本等,成为了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碳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类碳和非石墨类碳两大类。石墨类碳材料,如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因此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然而,石墨类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锂碳化合物(LiC6)的理论比容量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电池中的应用。 非石墨类碳材料,如软碳、硬碳、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则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中,硬碳材料因其独特的无序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使得锂离子在其内部具有更多的嵌入位点,从而提高了比容量。而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子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机械性能,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碳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碳负极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碳负极材料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首次库伦效率低、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等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