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0章 货币政策习题(含答案)

第10章 货币政策习题(含答案)

第10章  货币政策习题(含答案)
第10章  货币政策习题(含答案)

第10章货币政策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是基本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2、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3、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4、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5、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6、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7、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

A. 传导机制

B. 政策工具

C. 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D. 政策目标

E. 政策效果

2、选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基本要求是()。

A. 抗干扰性

B. 可测性

C. 相关性

D. 可控性

E. 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3、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是()。

A. 货币供应量

B. 基础货币

C. 利率

D. 超额准备金

E. 税率

4、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

A. 调控效果猛烈

B. 主动性强

C. 灵活性高

D. 影响范围广

E. 容易对经济产生副作用

5、以下,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有()。

A. 提高利率

B. 降低利率

C. 放松信贷

D. 收紧信贷

E. 增加货币供应量

6、利率指标作为中介指标,它的优点有()。

A. 可控性强

B. 可测性强

C. 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

从而调节总供求D.调控效果猛烈.E.影响范围广

7、以下,具体使用的反映总体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有()。

A.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数

B.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数

C失业率.D. 国际收支状况E.批发物价指数

第三部分是非判断题

1、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货币政策所有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各国一般都选择一到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2、在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操作,将货币政策两目标都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水平,是凯恩斯学派相机抉择的方法。()

3、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是同一个概念。()

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只是等额地投放基础货币,而不是等额地投放货币供应量。()

5、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与商业企业之间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

6、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利率。()

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发挥告示效应,调节作用有限。()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再贴现政策道义劝告直接信用控制

第四部分简答题

1、试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矛盾性。

2、试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歧。

3、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第五部分论述题

1、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

应量的?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2、评述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理论依据,并说明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怎样在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之中进行中间目标的选

择。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C

6、B

7、A

8、B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BCD

4、BCD

5、AD

6、ABC

7、ABCD(分别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而E不是,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也就是币值是否稳定)

第三部分是非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

要求:请就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写作思路: 1、首先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 2、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分析,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近两年来的情况; 3、最好简要分析货币政策转向后的利弊得失。 4、题目自拟(参考题目: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试论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协调等; 5、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取向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步人下行通道,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面对这种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则经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从总体情况看,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基础。2008年7月以后国家实施逐步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效果。目前国家经济下滑趋势有所抑制,但全球金融危机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也将更为严峻。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调节作用,促进同内需求扩大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2009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分析

1.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尽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采取央行降息。注入流动性。但到日前为止,还未看到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有出现根本性转机的迹象,世界经济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金融危机的起因是次贷危机,次贷衍生产品的风险高,影响面广泛,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尚未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其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以及金融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短期内也很难恢复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正常功能。再次,金融危机已向实体经济发展,全球普遍有企业和居民财富缩水、消费者信心不足、生产萎缩、就业减少等情况。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走低,经济形势的恶化反过来会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 2.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一是外需可能进一步下降。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国际市场需求会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外需下降的影响会带来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影响:二是投资较快增长的困难较大。尽管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刺激规模。但由于企业利润增幅大幅度下降,银行信贷总量增长存在一定的“虚增”成分,加上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看淡,这些都会对投资增长带来影响:三是消费需求可能减缓,虽然国家采取家电下乡、农民增收等刺激消费的政策,但从当前企业效益下降、就业困难、财政收入减少等情况看,居民收入增长逐渐趋缓,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这几年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和汽车消费迅速增长是带来消费加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但近期居民住房和汽车消费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放缓,消费增长缺乏强有力的带动因素。因此消费需求形势不容乐观。 3.金融风险将会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受损;二是引起在华投资机构的连锁反映;三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相对较少,在华外资机构出现问题的也不多,至今尚未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现象。目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深入,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将进一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指中央银行在运用国家赋予的职能,作为一国经济领域的核心领导者自主、连续、不受干扰进行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如果一国的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将存在不一致性。我国至今仍然未能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独立性依然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中央银行隶属于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而言,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策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事项只有制定和执行权,但没有最终决策权。而这种最终决策权以及重大与非重大货币事项的确定权都操在国务院手中。所以,我国中央银行难以摆脱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干预,其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为了配合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应对金融危机。政府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中央银行作为资金的供应机构,迫使中央银行发行大量货币,使得中央银行的自身经济目标无法实现,缺乏自己的独立性。 其次,我国中央银行从属于财政,成为财政透支的工具,缺乏经济独立性。当财政出现赤字时则向中央银行透支,中央银行对其资金运用缺少可供操作的具体法律保障,其后果将可能导致经济的通货膨胀加剧,使得人民币贬值,削弱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另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国家经济发展计划,配合财政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等,这使得中央

货币政策 (2)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一、习题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服务于()。 3.()是指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而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要把物价水平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 4.()是指凡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其实际上是指将失业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合理的限度之内。 5.一般性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大工具,通常被人们称为三大传统法宝。 6.目前许多国家对期限不同的存款,规定不同的存款准备率,存款期限越短,其货币性越强,法定准备率就越()。 7.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法定准备率。 8.()对金融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就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有价证券来完成的 9.市场利率是影响货币供需与()的一个重要指标。 10.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将首先对某些()产生一定的影响。 1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就是通过对资金用途、资金利率等有目的的选择,调节货币的()。 12.比较适宜用作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是货币供应量和()。 1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的()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 14.中介目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类是()。 15.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是具有()、()和()。 二、判断题 1.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水平的绝对稳定。 2.充分就业是指社会劳动力100%的就业。 3.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目标,应主要着眼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仅仅关注于它的短期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必须无顺差或逆差。 5.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时,中央银行是处于主动地位。 6.实施再贴现政策时,中央银行是处于主动地位。 7.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项强有力的货币调控工具,因此,这一工具是中央银行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8.金融市场情况一旦发生变化,中央银行可以迅速改变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方向,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9.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但币值稳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 10.如果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调整货币供给量。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原因当前,我国所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失为眼下的“最优”政策组合。目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货币发行,特别是热钱流入,适当地进行控制。或许也意味着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正式开始逐步退出。 实行上述政策的原因: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 1、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大量劳动者长不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就业者提高自己的就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素质)。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了教育上的支出,也扩大了社会福利保障支出,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2、经过金融危机后,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是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国内的物价还是呈增长趋势,此时可以说是经济过冷,国家财政盈余。人们不愿意花钱消费,都选择了储蓄。所以国家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国内需求,刺激消费,加快经济的恢复。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表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已逐步采取退出政策。随着近来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及国外经济环境明显变化,近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各方普遍认 为,政策转向已势在必行。 2、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确。尤其是海外因素,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是否蔓延恶化,重重疑问都尚未完全解决。2011年中国很可能面临“增量滞涨”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

实属“两难”局面。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可以为此“留一手”。譬如针对经济中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振兴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办法来进行部分项目的投资。其实,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开工的大量项目,尚在建设中,需要后续建设资金。从这个层面看,财政政策在2011年将被动扩张。此外,政府为加大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也有进一步扩张的动力。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同时,支出结构应该进一步优化,更加侧重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 3、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保证各方面的税率没有太大的波动,人民投资不会有较大的变动,有利于国家的财政预算和结算,有利于国家收支平衡。 总结: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防范实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和乏力,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棘手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

————————————————————————————————作者:————————————————————————————————日期: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金融银行论文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 潘再见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探讨货币政策独立性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三元悖论、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独立性、资产选择行为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问题等方面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资本项目开放;冲销干预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9-0011-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9.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增长进程中的通货膨胀控制:量化宽松、最优通胀率和宏观审慎政策研究”(13BJY16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动态效率检验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研究”(11YJC79063)。 收稿日期:2015-08-03 作者简介:潘再见(1982-),男,福建永春人,金融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一、三元悖论视野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ce)主要是指一国经济

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乃至完全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本国货币市场利率是否受到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增加和国际市场利率冲击[1],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货币政策对外自主性[2]。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理论根基可追溯至米德冲突(Meade,1951),其认为单独使用某项支出调整政策以实现内外均衡,会导致内外均衡目标产生冲突。Mudel(l 1963,1964)和Fleming(1962)构建M-F模型用以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问题,指出一国在实施固定汇率时,若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将导致其不能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的操作;但若实行资本管制,却会导致货币政策短期内有效,长期无效。Dornbusch(1976)将完美预期假设引入M-F 模型,构建了M-F-D模型。Krugman(1979)基于M-F-D 模型,总结出三元悖论(又称不可能三角),即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至多实现其中两者。 三元悖论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Obstfeld 和Rogof(f 1995,1996)认为,汇率制度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经济越开放,通货膨胀的跨国传导越明显。Obstfeld(2005)等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汇率制度、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选择,认为三元悖论成立[3]。Axe(l 2012)等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东亚国家可以通过冲销干预,避免出现不可能三角,获得货币政策独立性,但会导致金融部门扭曲;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过冲销干预,货币政策不但可实现独立性,也不必以金融部门扭曲为代价。但是,由于中央银行面临大量的冲销成本、外汇储备的估值损失,这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必然会受到影响[4]。Klein 和Shambaugh (2013)认为,可采取中间措施以应对挑战,以应对三元悖论的困境,如针对性资本管制、有限的浮动汇率制度。针对性的资本管制或浮动汇率有利于一国实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 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 A.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B. 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C. 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第十章货币政策(2)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 是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 。 3.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__ 。 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 ,三是 。 6.___________ 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7?—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___ 。 8?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9.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变量。 10.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11.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______________ 学派的观点。 12.__________ 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箱”操作的。 13.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________________ 时,货币供应量的增 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2.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 ()经常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3.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及其法律制度研究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及其法律制度研究 伏 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029) 摘 要: 货币政策职能是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以中央银行独立的法律地位为前提。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正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我国《人民银行法》的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订、实施、人事任免等方面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与控制,具有较低的独立性。为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新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应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并在法律制度层面上予以完善。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独立性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国家 赋予本国央行更高的独立性与法律地位,如英国、日本、韩国、阿根廷、智利等。①自1995 年我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也历经数次重大调整,调整的核心是将原证券业、银行业以及保险业金融监管职能分别剥离至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人民银行则专注于货币政策的制订与执行。 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在宏观经济、人均GDP 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总体物价持续低迷(通货紧缩) ,房地产、石油、煤、钢等少数商品价格却不断上涨的现象; ②同时,对外贸易的巨大顺差也致使人民币汇率安排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压力。③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刚刚完成职能调整的人民银行应当如何制订并调整其政策目标、以何种方式保障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应做出何种调整等问题,是当下我国金 融法律领域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共分三部分,分别讨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的核心地位、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以及对我国现行人民银行法律制度安排的反思与建议。 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核心地位 11 货币政策职能的核心地位 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职能来看,无论是否兼具金融监管职能,货币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一直是 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美国1913 年《联邦储备法案》第2A 节规定,联邦储备委员会与公开市场委员会应当保持与经济长期增长相适应的货币与信用总量,以促进就业最大化、稳定物价与适度长期利率目标的实现。④欧共体1992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第105 (1) 条明确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政策目标是保持(物价) 价格稳定, ⑤欧盟各国中央银行作为欧洲银行的有机组成部分,则负有协助欧洲中央银行这一目标在本国境内实现的义务。⑥ 中央银行的产生完全出于国家对货币控制的需要。现代银行出现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其实

货币政策分析练习题

第一部分第三章货币政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是指价格水平的形成只受某一因素的影响,该因素为: A、财政收支平衡 B、通货膨胀 C、国际收支均衡 D、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竞争均衡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是: A、股票 B、公司债券 C、银行承兑汇票 D、中长期公债 3、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的是: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 4、金融市场是买卖有价证券的场所,其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是通过: A、信用额度 B、信用工具 C、实际额度 D、实际工具 5、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工商银行 6、因为传导过程短,中央银行通过其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且世界各国经常使用的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利率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D、公开市场业务 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B、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公司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C、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D、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借贷业务 8、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A、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B、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C、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D、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9、宏观金融风险中,关于采用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的手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市场准入 B、经营稽核 C、市场退出 D、经营范围控制 10、下列不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手段是: A、利率最高限 B、道义劝告 C、信用配额 D、流动性比率 11、货币供应量数倍伸缩的基础,市场货币量形成的源头是指: A、基础货币 B、衍生货币 C、基础汇率 D、税率 12、实施财政政策的主体是: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政府 D、联合国 13、以下不适用于“双松”政策的条件是: A、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B、劳动力就业不足 C、大量资源有待开发 D、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置闲置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 A、中国建设银行 B、华夏银行 C、网上银行 D、城市合作银行 E、互联网金融 2、从交易品种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 A、现券交易 B、回购交易 C、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D、股票交易 E、外汇交易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短文

【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在我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货币政策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宏观政策,其每一次变化及未来可能的走势,都会牵动市场的神经,产生广泛的影响。不过,在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对于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边界,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货币政策的效果决定于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深度、金融制度安排与变迁乃至经济制度安排与变迁。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的选择都有其特殊性,这势必对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处于金融深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而需要从多方面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得出一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003年以来,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综合来看,近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以上,CPI年均增长控制在3.2%以内,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控制在17%左右,可见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比较有效,对实际产出和物价变动都具有重大影响。但是与1998年以前货币政策效果相比较,近年货币政策效果有不断减弱趋势,印证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效果是非均衡的观点。主要体现为: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的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2)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是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3)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较长时期的外部时滞问题。(4)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障碍。(5)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央行货币政策主张、实际操作与现实经济互动效应的实效性,不仅受到政策体系外部相关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决定于货币政策自身决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传导效果。因此,在确定今后央行货币政策主张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在充分考虑货币政策与其他相关经济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的同时,必须坚持货币政策自身高度统一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其次,要通过合理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通过疏通和提高传导机制的实效性,强化金融货币变量与实体经济变量间的相关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现实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为此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加大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2)中央银行要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预测研究。(3)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要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010 总第260期 10 October 2010年6月19日央行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次汇改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人民币汇率不会一次性重估调整;二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三是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四是央行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因此可以看出,此次汇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不会一次性重估,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也将继续保持不变。 人民币汇率变动一直是市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必须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入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就是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让市场引导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真正建立起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是逐步推进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机制的完善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包括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市场化,以及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将逐步被市场化的汇率所代替等等,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将有利于真正的人民币市场化汇率水平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 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改革 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市场 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有所增加。当时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同时央行规定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因此2005年7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确定为8.11元/美元,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此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受到这个初始汇率和每天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的影响,如汇改后的第一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8.11上下千分之三的区间内变动,第二天在第一天收盘价上下千分之三内变动,以此类推。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同时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每天的波动幅度有所限制,人民币汇率呈现持续小幅升值的态势,如自2005年7月21日至2005年底,人民币只升值了约0.49%,升值幅度并不大。由于对人民币初始汇率和汇率波动幅度限制,人民币汇率制度体现两个特征:一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区间很窄;二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变动很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很难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汇率变动超出人民币汇率的限制区间,则必须由中央银行的干预来平衡,即如果外汇供给过多,人民币升值将超过所限汇率区间的下限, 多余的外汇将由中央银行吸收;如果外汇需求过多,人民币贬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首先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形成机制,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完善;其次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最后指出人民币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人民币汇率逐步增加弹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 汇率制度 货币政策独立性 汇率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10-010-06 宏 观 经 济 陆前进

金融学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 习题及答案

第十八章货币政策 第十八章货币政策 一、判断题 1-5:××√√× 6-10:×√√×× 11-15:√√×√√ 二、单选题 1-5:D C A C A 6-10:C D B B A 三、多选题 1-5:ABD AC ABC CD ABCD 一、判断题 1、货币政策是一国的长期的经济政策,所以货币政策在任何时期的目标都是一样的。 2、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多重的,但都不互相影响。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长短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是中央银行难以直接控制的。 4、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的。 5、我国目前主要的操作指标是货币供给量,主要的中介指标是基础货币。 6、从未来货币政策实施的发展趋势看, 再贴现政策将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向着紧缩性方向变化。 8、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的贷款利率。 9、公开市场业务是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有价证券,用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 一种手段。 10、当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将会提高再贴现率。 11、当政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2、当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大大超过需求量,中央银行将会卖出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求关系。 13、窗口指导属于直接的信用控制。 14、一般来说,政府始终把物价稳定目标放在其他目标的首位。 1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通常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二、单选题 1、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缺乏弹性或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公开市场操作 B.利率管制 C.再贴现政策 D.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2、流动性比率管理应属于()。 A.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C.直接信用控制 D.间接信用控制 3、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其中()两大目标之间是一致的,不存在冲突。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在实现经济软着陆之后,中国开始出现需求不足的矛盾。 在此背景之下,尽管中央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开始逐渐趋松。 从 1996 年 5 月到 1999 年 6 月,人民银行曾经 7 次下调利率,1 年期 存款利率从 1996 年 4 月的 1098 下降到 1999 年的 225, 同期 1 年期贷款利 率从 1206 下降到 585。 同时,国务院决定从 1999 年 11 月 1 日开始,恢复对储蓄存款利息征 收个人所得税,这对于存款者来说,相当于第八次降息,按照利息税税率 20 计算,居民从 1 年期存款中获得的利率就只有 18。 一、我们的利率政策究竟能走多远 真正意义上的第八次降息出现在 2002 年 2 月 1 年期存款利率从 225 降为 198, 1 年期贷款利率从 585 降为 531, 准备金存款利率从 207 下调到 189,20 天、3 个月、6 个月和 1 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从 324 下调到 27、 从 351 下调到 297、从 369 下调到 315、从 378 下调到 324。 由此,我们可以把始于 1996 年 5 月以来的货币政策视为降息周期。 第八次降息是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做出的。 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此次降息是针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物价

连续数月下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目的在于减轻企业借贷的利息支出,降 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同时,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小于贷款利率,使得银行存贷款利率差异缩 小,以鼓励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但是,中央银行的第八次降息政策对分流储蓄,刺激投资的作用仍然 有限。 中央银行从 2002 年 2 月 21 日开始下调存贷款利率及其利差以后,3 月份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长率下降到只有 142,而贷款同比增长率则上升 为 135,同比增长率差突然从 2 月份的 44 下降到 3 月份的 07。 然而自此之后,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比增长率差很快回升,在大约 4 的 水平波动, 而不是维持在一个大大低于 2002 年 2 月同比增长率差的水平。 这充分显示,第八次利率下调已经很难促使商业银行资金更多地实现 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事实上,始于 1996 年 5 月的降息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宏观经济对 利率下降的反应迟缓而微弱。 可以断言,如果我国利率在现有水平之上继续降息,结果迟早会出现 流动性陷阱。 因此,进一步下调存贷款利率的空间非常有限,利率政策实际已经基 本走到尽头。 图1 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比增长率差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中心。 就目前的利率水平而言,我们不能不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很松。

资本项目开放下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实证研究

资本项目开放下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实证研究1引言 1998年,克鲁格曼(Krugman)[1]提出“三元悖论”,即一国只能在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完全流动这三个目标中实现两个,而不可能同时达到。如果资本项目开放,一国就只能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中选择其一:要实现汇率稳定则须放弃货币政策独立,要享有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则须实行浮动汇率制度。1990年代,不少国家都开始放弃中间汇率制(或各种盯住汇率制),朝固定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的两极化方向发展。比如说:从1999年4月到2001年12月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无独立货币,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数目从45个上升到48个,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管理浮动,独立浮动)的国家和地区的数目从73个上升到83个(资料来自于《国际金融统计》1999、2000、2001年鉴与2002年10月期)。表明了各国和地区实行的汇率制度有两极化的趋势,而且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那么,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和地区能否获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文试图以韩国、泰国、新加坡、香港等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资本项目开放下,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独立性间的关系。 2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定义和模型选择 2.1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定义 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定义有多种方法。衡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一种标准是: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本国经济情况还是受到外国货币

政策的影响。比如Clarida,Gali和Gertler[2]以及Ball[3]利用货币政策反应方程来检验OECD国家的利率主要是由本国的两个缺口(预期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的缺口,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缺口)所决定,还是受到外国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代写论文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另一种定义为外国利率对本国利率的传导程度和本国利率对偏离缺口的调整速度,本文主要采取这种方法。以Bertola和Svensson[4]提出的目标区模型为基础,该模型重要假设为无套补利率平价条件 附图 其中r(t)为本国利率,r[f](t)为外国利率,e(t)为汇率,E[·]为期望。目标区模型认为在目标区可信的前提下,允许本国利率暂时偏离外国利率。对于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的关系来说,如果本国政策是可信的,而且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主要依据本国经济情况(如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制定货币政策,那么一国汇率制度越灵活,就越能享有更多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实证研究采用的模型为 附图 并用外国利率对本国利率的传导程度以及本国利率向长期均衡方向(本国与外国利率的长期关系)的短期调整速度来度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高低程度。 2.2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 为了分析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就是

财政政策习题

第十章财政政策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 2. 财政政策工具 3.“排挤效应” 4. “货币效应” 5. “收入效应” 6.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7.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8. 汲水政策 9. 扩张性财政政策 10. 紧缩性财政政策 11. 中性财政政策 12.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13. 货币政策 14. 补偿政策 二、判断题 1. 基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较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设定为谋求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 2.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3. 理论推导可证明: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即增加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减税政策。 4.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目的在于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5. 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特征的是() A. 法制性 B. 稳定性 C. 概括性 D. 系统性 2. 下列能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会带来通货膨胀的是() A. 双紧政策 B. 双松政策 C. 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 D. 松财政政策于今货币政策 3.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呈剧烈波动时,应采用() A. 双松政策 B. 双紧政策 C. 财政平衡政策 D. 财政赤字政策 4.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呈剧烈波动时,应采用() A. 双松政策 B. 双紧政策 C. 财政平衡政策 D.财政盈余政策 5. 西方现代财政政策主要产生于下列哪个学派() A. 古典学派 B. 凯恩斯学派 C. 货币学派 D. 供应学派 6. 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A. 财政活动的性质 B. 财政收支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C. 财政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D. 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机制 7. 汲水政策是汉森的财政政策理论,这种政策的载体是() A. 公共税收 B. 公共投资 C. 国债 D. 补贴 8. 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指() A. 中央政府 B. 地方政府 C. 财政部门 D. A 和B 9. 能够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税收 B. 公共支出 C. 政府投资 D. 公债 10. 从期限上看,汲水政策属于财政政策中的() A. 短期财政政策 B. 中期财政政策 C. 长期财政政策 D. 中长期财政政策 11. 从减税对刺激总需求水平提高效果看,应选择削减() A. 流转税 B. 所得税 C. 财产税 D. 行为税 12. 从减税对刺激总供给水平提高的效果看,应选择削减() A. 流转税 B. 所得税 C. 财产税 D. 行为税 13. 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避免通胀,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应是()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最终版.doc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答: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理由: (一)通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 政策。但当前物价上涨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光靠货币政策 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 (二)当前物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及输入型通胀等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上 涨较快;由水、电、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住房租 金价格等要素组成的居民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食品价格和房 价是这次物价上涨的两个大头,特别是食品价格成为物价上涨 的主要推手。在这种背景下,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 须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等手段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 好通胀预期。 (三)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 货币政策。但当前中国物价形势复杂,货币政策多是对流通中 的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对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作用有限, 对当前结构性通胀的治理效果不佳。再者,货币政策主要作用 于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故政策传导上 存在一定的时滞。此外,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的使用和效果都有 一定的局限性: (四)现阶段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为了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 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 措施:

在目前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对于结构性通胀,长期来看,治理的关键在于: 1.调整产业结构, 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控制投资方向、赤字规模,能结构性地对需求予以调节; 4.通过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能结构性地改 善长期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5.通过直接的税收减免及价格补贴政策,也能增加短期供给。 6.对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胀,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切断要素价格上升转化为大范围、持续物价上涨的 通道。因此,利用相关财税政策可直接促进技术进步和自 主创新,提高产能,增强企业消化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 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产品价格上 涨。 由于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很难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应对结构性通胀,财税政策因其针对性强和轻重可调节性而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因食品价格上涨过快而形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来增加供给,改善供求关系,平抑价格上涨。关于我国经济财政政策的走势分析: (一)“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1.控物价,就是要保证有效供给,特别是食品、煤、电、油、气、 运的供给,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出现全 面通胀。 1)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完善 和落实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