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最朴实的农民,最勇敢的科学家饥饿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敌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每四秒钟约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而在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儿童,换句话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饥饿原因,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活活饿死。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向来受到世界的关注,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报告,宣扬“中国粮食威胁论”,然而近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份额2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的粮食年产量从三亿吨增长到五亿吨,以实事回答了布朗的置疑。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从粮食缺口大国到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40年磨一剑,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现在的第一期、第二期超级杂交稻的达标。这期间的过程,袁隆平走得异常艰辛。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民以食为天。然而这句话喊了这么多年,哪朝哪代解决了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没有解决吃饭这个根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天灾人祸之外,生产力低下是根本原因,农民们在水田里辛苦一年,能打下的粮食只有那么多。从科学上寻找高产的方法,向饥饿挑战,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是我们学农的知识分子的天职!带着这样的信念,袁隆平走向了现代遗传学之路。多少年来,人们已习惯常规选种。袁隆平也曾想通过常规稻的选育,得到高产优质的稻种。他调查后发现,这种方法得到的稻种增产优势不大,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才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稻种呢?袁隆平想到了杂交优势。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在对调研的材料进行反复研究之后,袁隆平立志突破学院派的禁忌,坚定了寻找雄性不育株,去触及杂交水稻禁区的决心和信心。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字报开始在校园出现,针对袁隆平的大字报不下一百张,内容不一而足。有的攻击他“搞的是盆盆钵钵的研究,宣扬资产阶级的孟德尔、摩尔根的学说”;有的说他“自由散漫,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向袁隆平猛烈开火!”……各种“罪名”和“帽子”都有,连《科学通报》上发表的论文也成了罪证。无独有偶,在“文攻”的同时还出现了“武卫”。大字报墨迹未干,“革命小将”立即横刀夺爱,把袁隆平种试验秧苗的坛坛罐罐几乎全砸烂,秧苗也被折断。幸好其中的几位学生,不忍心看到袁隆平多年的心血被毁掉,他们偷偷地藏了两三盆。

5.18事件,几乎毁掉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对此,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冷语相讥。但为了解决温饱,为了不再看到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百姓,袁隆平痴心

不改,更坚定了继续搞下去的决心!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寻找合适野生稻终于有了一定结果!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杂交水稻的种植也迅速在全国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应用推广,杂交水稻的高产优势已毋庸置疑。但在1992年3月,某报头版刊登了一条长篇座谈纪要,纪要上反映了个别人士对杂交水稻米质的评价,说杂交水稻是“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对此,袁隆平十分冷静,从容应对。在承认存在个别组合高产低质的情况下,又用国家鉴定结果事实说明,杂交水稻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绝对不是什么“三不稻”。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有关专家对48亩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表明: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稻谷千粒重达27%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这表明“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又取得“四大突破”:目前超级杂交水稻晚稻亩产量高;稻谷结实率高;稻谷千粒重高;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在场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对这位卓越科学家取得的新成功而欣喜不已。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袁隆平算了一笔账,如果2020年后每年有2/3的播种面积种植超级杂交水稻,每公顷增产粮食2吨,则增产的粮食达2亿吨,那么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8亿人口,这是多么可观的数字和贡献啊!袁隆平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和尊重。目前,他正协杂交水稻课题小组朝超级杂交稻、水稻基因技术方向大力进军。我们期待,袁隆平及他的科研队伍,以及广大农业科学家更突出的技术突破!问及袁隆平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的公式是: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正是抓住这四个要素,袁隆平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在征服了一个个科学高峰后,又向新的目标攀去。袁隆平还说:“杂交水稻的成功,除了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外,最重要的是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杂交水稻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能集中物力、人力和财力办大事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一首凯歌。”从1978—2008,改革开放走过了30周年辉煌历程,我们逐渐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再到政治文明的巨大转变。是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科技之风,是国家的大力鼓励科技创新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如此进步。孟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对于中国仓廪实的实现,我们可以想像,袁隆平做出了多大贡献!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课型:活动性学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科学家袁隆平的图片、故事,人生经历等资料,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故事和事迹了解袁隆平,使学生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美好情感。 2、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1.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利用阅读故事书、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等多种方法查找有关袁隆平的资料,并按照教育经历、科研之路,水稻知识、主要贡献、个人荣誉五个方面进行分类。 四、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1、师:展示两张照片,并让学生指出图片中的农作物的名称--水稻 2、师:提到水稻,你们能想到哪位科学家--袁隆平 3、师:展示关于袁隆平的照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二)讲授新课 1、主要贡献 师:同学们,上节课布置给你们的课后作业你们有没有完成啊 生:完成了

师:真棒!上节课我布置的作业是让你们课后查阅关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摘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进行整理。 生:拿出资料。 师:袁隆平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具体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 师:非常好,说的比较全面,接下来老师对袁隆平作出的贡献进行归纳整理。 (1)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亩产突破1000公斤。 (2)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1976-2005,全国累计种植面积约亿公顷, 增产稻谷亿多吨。 (3)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个人荣誉 师:袁隆平一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奖项,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摘录的相关内容。 生:........ 师:接下来老师对袁隆平的个人荣誉进行归纳整理。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0月,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2001年2月19日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10 获世界粮食奖 2004年年底,袁隆平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3月当选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4-0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在农业科技史上铸就了万众敬仰的里程碑,为全人类远离饥饿铺就了希望之路,他的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今天,我们从屏幕上见到了可亲可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院士,聆听了袁院士精彩而生动的故事,将浓缩了他几十年科研人生的感悟与我们一起分享,使我们深受启发与教育。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电影之所以感人,归根结底的原因只有一个——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坚韧、仁爱 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那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现在搞学术的人难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平那样的勤劳辛苦精神呢?就以这次电影发布会为例,那么多的媒体记者,发布会一结束,全都离开,赶回去发稿子。可是他们连电影都没看,又如何能写出感动人心的稿件呢?曾经踏实的中国人,在如飞的社会节奏里,早已经变得浮躁,又怎么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呢? 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正是中华文化里,“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这是人类社会最广大最深

厚的仁爱精神,远比什么虚伪的上帝来得真实。正是这种“爱人如爱我”的仁爱精神,帮助袁隆平战胜数不清的困难,最后获得成功,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亿人。这种精神,是推崇天下为公的中国人所独有的。 影片中,袁隆平院士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的摸索总结,这种对杂交稻研究的执着精神、对人类生命的仁爱精神、在困难岁月中的乐观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我们坚信,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梦想和目标,在奋斗的过程中勇于承担责任,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一定会看到美好的未来!在袁隆平院士伟大人格感召下,我们要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以良好的心态,无怨无悔,用自己的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9个春秋。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农民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说:山谷越深,山峰越高。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 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 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 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 面乘凉……” 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 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 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 做就是40多年。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 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 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 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数了数稻粒数,竟然有16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兴奋的袁隆平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 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这些种子生长的禾苗,长得高矮不一,抽穗的时间也有的早,有的迟,没有一株超过它们的前代。 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蒙德尔遗传学理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应该不会分离,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 从这时开始,袁隆平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1966年,他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赖 毅 东 4月15日,我质检中心的安排下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袁隆平》,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却深深地感染了我! 电影中袁隆平一身布衣,一头短发,皮肤粗糙,满脸黝黑,长年四季曝晒在烈日下、浸泡在泥水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潜心于他的农作物栽培和杂交水稻研究,为的是让百姓能够吃饱饭。一个严谨务实、尊重科学的袁隆平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位中专学校的老师,却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品质。他勇于质疑与挑战学说权威,矢志不渝,坚定不移,从"三系法"培育到"两系法"培育,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为的是坚持真理,传播科学,用科学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终于,他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取得了成功,摘取了水稻种植亩产800多公斤的"皇冠",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影片让我看到了袁隆平具备的良好品性:一是不屈从。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其二、不刻板。在逆流的大环境中,不做无谓牺牲地反抗,当袁隆平听到红卫兵说要拉他去批斗时,他立即很积极地配合,并自己喊着"打倒袁隆平",令人忍俊不禁。正是这种变通不刻板和他自由率性、融会贯通的思维行事方式,帮助他打通了杂交水稻的全新道路。其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当研究十年没出成果,上级领导要取消他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时,他回答:"不管怎么样,我决不放弃!"袁隆平终究还是幸运的,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助手们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株上苍赐予的"野败"(野生雄性败育稻),所以他说,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其四、心中有爱,有爱才会不计回报地负起责任的重担。袁隆平心中不仅装着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爱,更有对全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疆无界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使他立下"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这个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 我赞赏袁隆平。在国家面临粮食危机,人民忍饥挨饿时,他深刻感到了压在肩上的重任。他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水稻研究方面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排除艰难险阻,顶住压力,毅然将理想坚持下去。就算是打击连连,几乎使他的心血付诸东流,也不放弃最后的一丝希望。为了事业,他倾注了全部精力,踏上茫茫求索之路。当成功在望时,他没有顾及自己本可独自享有的荣誉,慷慨地把他的成果拿出来与同道分享。 袁隆平堪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身上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体现了改革时代的创新追求,体现了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体现了不为名利所累的精神境界。他举世瞩目的成就,源于他甘于寂寞、矢志追求、默默无闻的科研精神。他告诉我们:要建设好,发展好我们的国家,造福世界,应该具备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具备认准一个目标执著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科学态度,具备将满腔的爱国情怀化为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做好本职工作的坚强决心。

十年--《袁隆平》观后感

十年 ——《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这个名字相信每个人都十分熟悉,他的事迹我们也耳熟能详。但是生长在一个富足时代——至少是有钱就能买到足够粮食的时代——的我们其实很难切实体会到袁隆平院士研究成果的巨大意义。我们习惯于粮食的充足,甚至毫无顾忌地肆意浪费着。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无法体会到一碗米饭的珍贵。 通过《袁隆平》这部电影,我们也只是能大概了解袁隆平院士的伟大。两个小时的电影反映不出他所遭遇的全部苦难,我们只能从他部分的经历中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有这么一个小细节:袁隆平给了一个饿得走不动路的小女孩一块饼,女孩张口就像吞,但还是忍住了。她说,现在吃了,饼就没有了,她要等到肚子饿得瘪瘪的再吃。三年的自然灾害,全民饥荒。所谓的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是扎紧裤腰带忍着饥饿在过日子。大饥荒使袁隆平的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但是农作物只会按照自己的季节和生长规律来。人能做的,就是等待。一等,就是十年。 这十年发生了多少事啊!袁隆平的孩子出生,父亲去世,研究有了眉目又短了线索……在大跃进时期,他差点被打成右派,幸亏他的论文被高层领导看到了才救了他一命;某个大雨倾盆的日子,他的实验田被人恶意毁尽,他只能在田埂上沉默……经历了这么多是事情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管别人怎么说都决不放弃,无论多少次的失败都能从头再来。身边的一切怎么变,一直不变的是他的乐观幽默及对研究的坚持。这是要多么坚强多么有毅力才能做到啊! 面对其他人的质疑,他说了这么一段掷地有声的话:“明白了,我们祖先搞不成的事,我们也搞不成,外国专家同行研究不出来的,我们也研究不出来。从你们的谆谆教诲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放弃。那我很想问问,那要我们这些学农业的干什么?我们就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不就行了?我不管你们怎么想,但是作为一个学农业的人,我觉得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让这个地球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我从那会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饥饿是人类最大的敌人。饥饿可以使人类失去和平、安全,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正是他对饥饿的切身体会让他更加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研究,绝不放弃! 在这十年里,他的妻子对他的不离不弃也实在让人感动。十年的风风雨雨,他的妻子无怨无悔地守在他身边,为他处理各种事物,免除他的后顾之忧,让他能专心研究。没有妻子的支持,我相信袁隆平院士也不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千里马遇不上伯乐也只能空有一身才能。袁隆平遇到个好领导——成洪涛,一个有远见有眼光、惜才爱才的领导。这是袁隆平的幸运,也是全体人民的幸运。 十余年的锲而不舍换来了最后的成功,袁隆平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这种子包含了袁老多少的心血,但是袁老却不愿意申请专利。他选择了无私地向世界各地的人民共享成果,选择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吃饱饭。 最艰苦的十年过去了,杂交稻圆了袁老的心愿。袁老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还在继续探索,试图解决更大范围的饥饿。袁老说他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和助手坐在高粱般高的水稻下乘凉,那些结出来的谷粒一个个都有花生粒那么大! 十年的努力,袁老的心血不会白费的,所有曾经挨过饿的人都会感谢袁老的付出,所有后世能吃饱饭的人也会铭记袁老的贡献。历史是不会遗忘所有人的功绩的!

袁隆平杂交水稻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袁隆平杂交水稻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前言】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资料一】 1973年10月,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1981年,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对杂交水稻的一片赞扬声中,袁隆平自揭其短:杂交水稻“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孽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他决心开展新的研究攻关,在1986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向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10%。 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两系法”,袁隆平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 【资料二】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 设计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课型:活动性学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科学家袁隆平的图片、故事,人生经历等资料,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故事和事迹了解袁隆平,使学生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美好情感。 2、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1.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利用阅读故事书、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等多种方法查找有关袁隆平的资料,并按照教育经历、科研之路,水稻知识、主要贡献、个人荣誉五个方面进行分类。 四、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1、师:展示两张照片,并让学生指出图片中的农作物的名称--水稻 2、师:提到水稻,你们能想到哪位科学家?--袁隆平

3、师:展示关于袁隆平的照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二)讲授新课 1、主要贡献 师:同学们,上节课布置给你们的课后作业你们有没有完成啊? 生:完成了 师:真棒!上节课我布置的作业是让你们课后查阅关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摘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进行整理。 生:拿出资料。 师:袁隆平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具体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 师:非常好,说的比较全面,接下来老师对袁隆平作出的贡献进行归纳整理。 (1)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亩产突破1000公斤。 (2)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1976-2005,全国累计种植面积约3.4亿公顷, 增产稻谷4.5亿多吨。 (3)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个人荣誉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20xx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xx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基于这一成

果,中国在19xx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70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袁隆平》观后感-作文

《袁隆平》观后感-作文 前几天,我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当我走出电影院时,我热血沸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主要讲:袁隆平爷爷是一位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意志坚强、奋斗终身、的人。以前的水稻产量很低,可是在袁隆平爷爷的不懈努力下,反复地研究和实验,终于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了“水稻之父”,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爷爷在工作中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所要具备的,这使我深有感触。昨天,我在楼下学玩滑板,我刚站上去,妈妈还没来得及扶我,我就先摔了个四脚朝天。我连忙站起来,拍拍屁股上得尘土,说:“什么破玩意儿呀?还没等我站上去就给我送了个礼!”我赌气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妈妈看着我要打退堂鼓了,便用激将法说:“以前你总是缠着要我给你买滑板,现在给你买了,可你又不敢学。嘿——我还是把它送给别人算了!反正留着也没用!”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勇气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我想:我不能让妈妈小看我,我要让她对我刮目相看。这时,袁隆平爷爷的影子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我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学会玩滑板。可我刚一站上去,又摔了下来,害得我青一块,紫一块,手也擦伤了。妈妈看着有点心疼了,也劝我暂时不练了,可我却不依了。经过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我终于学会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了玩滑板。 通过观看了这部电影和我学滑板地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永不言败是驶向成功的风帆!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要让袁隆平爷爷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在学习中,要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为生命奏响动听的乐曲![《袁隆平》观后感_作文]相关文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年月日,北大百年讲堂发布中国心灵富豪榜,袁隆平名列榜首。 主办方给他的评语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 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上,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人物小传袁隆平,年出生于北京,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和栽培,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由于对杂交水稻事业的贡献,他先后获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国内大奖和联合国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国际大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精华素材杂交水稻之父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曾这样评价袁隆平。 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

花搞杂交。 这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 年袁隆平配制种子成功,年大面积制种成功。 当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杂交水稻。 年定点示范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年全国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 亿亩,占水稻面积的。 %,而总产量占。 %。 十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面积。 亿亩,累计增产稻谷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群众交口称誉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他选择了农校 1930年9月1日,一个风和日丽的初秋,在北平协和医院的产房里, 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了。 为了纪念次子降生于北平,袁兴烈先生按照袁氏家族隆字的排辈,为 其取名隆平。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知识 分子。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是一位扬州姑娘,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 一口流利的英语。 袁隆平少年时代兴趣广泛,喜欢音乐,爱好体育,尤其酷爱游泳。 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学业期满,当父亲问他将来的志向时,他回答得很干脆我惟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 于是,他决定到重庆相辉学院去学农,开明的父亲同意了儿子的选择。 毕业后,袁隆平提着简单的行李,奔向了安江农校。 袁隆平是那里惟一来自大城市的教师。

早在重庆读书期间,袁隆平便接触到了当时欧美著名的遗传学家孟德 尔和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道它对良种繁殖发挥了重大 作用。 坐落在湘西深山地带的安江农校,渐渐地将袁隆平熏陶出了一种庄稼 味。 他赤脚在稻田里插秧、薅草,以自己的肢体与土地交流,用自己的肢 体揣度水田的深浅和红土壤的松粘。 袁隆平逐渐认识到,在这个地球上,玉米种植面积数第一,水稻种植 面积数第二。 可以这样说,在日常生活中,人和水稻是须臾不可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稻米养育了人类。 就是从这一年的春天开始,袁隆平选择了水稻纯系选育和人工杂交试 验的科研课题,试验场地就设在学校分给他的半亩自留地上。 从此。 袁隆平踏上了一条崎岖的探索之路。 1960年春天,袁隆平在他那半亩试验田里,把稻种播下去,他认真地观察着每一株水稻的成长,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得他眼前为之一亮———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俏丽而挺拔的株形,手掌般的稻穗,那样 生动、那样鲜活地呈现在他的眼前,它是拥挤的生命中的一位巍然挺立的 俊美少年!他发现了它,如同发现了一座金矿,真是快活极了! 想不到这个偶然的发现竟然影响了袁隆平的一生。 他将这鹤立鸡群的稻株结出的170粒稻种精心收集起来,次年,播种

看袁隆平观后感

看《袁隆平》观后感 电影讲述了举世闻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倾其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这部影片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打破了观众头脑中关于主旋律影片“高大全”和说教的模式,使人们得以认识、走近真实而杰出的袁隆平,感受到袁隆平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崇高情怀。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慌的恐惧,义无反顾地走在这条看似没有尽头、没有结果的路上,但是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他,他是那样的坚定、直执、饱含着激情,他的生命如歌般地在全世界奏响。他立志要让那粒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为他的也是人民的绿色梦想而歌,为全人类而唱,那是世界的福音。 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袁隆平院士有着笃实质朴、豁达开朗、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作为质检人的我们,在面临着质检大发展大建设的良好机遇面前,要向袁隆平那样不断探索、坚持学习,坚持真理、艰苦奋斗,牢记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顽强拼搏、孜孜不倦;用实际行动来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提高我们的工作业绩,提高我们的修养素质,成为公司发展的生力军。

袁隆平观后感-作文

《袁隆平》观后感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就像春天里的第一滴甘露,他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世界万物;就像夏天里的第一缕凉风,他们默默地吹散我们的疲惫;就像秋天里的第一片落叶,他们永远在贡献着自己的生命;就像冬天里的第一缕阳光,他们站在背后,温暖着我们。 他们,可以是很多人。 他们,可以是大街上默默无闻的清洁工,可以是总是走在灾区第一线的志愿者,可以是为培育我们呕心沥血的老师,也可以是坚持追梦的科学研究者。 袁隆平,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他是个耿直的人。 在那个人人搞大跃进的年代,众人皆醉,却唯他独醒。 如同在深夜时分独自醒来,睥睨那灯红酒绿,纸醉灯谜,独摇头叹息。 他的梦想,就是为天下苍生研究出高产粮食,让人类不再被饥饿折磨。 小时候,他就很喜欢与大自然接触,喜欢大树,喜欢花朵,喜欢小草。 如他所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他抱着满怀对大自然的热情工作。 他对事业的热情与责任感,远远地超过了他对个人荣誉的追求,也许,他也心存愧疚,但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让他无暇顾及他私人的情感及亲人。 我认为,一帆风顺这个词语是不应该出现在任何一个成功的人的身上。 袁隆平也不例外。 女友的离去,曾让耿直的他心里滴血。 这让他感到彷徨,让他思索他一直信奉的人生规则是不是不对呢。 但是,随即而来的饥荒,却让他坚定了他的梦想。 在与领导聊天时,他提起了一句诗来形容他的心情——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漫步。 ——毛泽东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居里夫人的这句话像一条芝麻开门的谜语般,令我顿然醒悟。 提炼镭这样在旁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工作却在居里夫人眼中是迷人的呢,那么袁隆平是不是也一样呢?虚词假意如同人鱼滚落的泪珠,始终会化为泡沫,即使刻骨铭心,却总该是虚幻的。 与其看着泡沫散去,不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 蜘蛛夜复一夜坚持地织网,直到逝去;飞蛾日复一日地飞向烛火;蚯蚓蜷曲着身躯天天为花草松土……他们坚持着,行动着,一百次的失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预习单 1、熟读课文三次,过关本课生字,读准要点卷词语三次。 2、调查当地市场上有哪些瓜果蔬菜。()()()()() 3、课文介绍了哪4种先进的农业科技?()()()() 4、介绍其中一种你喜欢的农业科技?你会怎么介绍?简单说给爸妈听一听。(可参考后面四种科技的资料)词语解释: 农业科技成就:关于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贡献。 水稻产量:生产出来的水稻数量 湿度:空气中水的含量 光照:阳光的照射 养分:营养成分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 预习单 1、熟读课文三次,过关本课生字,读准要点卷词语三次。 2、调查当地市场上有哪些瓜果蔬菜。()()()()() 3、课文介绍了哪4种先进的农业科技?()()()() 4、介绍其中一种你喜欢的农业科技?你会怎么介绍?简单说给爸妈听一听。(可参考后面四种科技的资料)词语解释: 农业科技成就展:关于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贡献。 水稻产量:生产出来的水稻数量 湿度:空气中水的含量 光照:阳光的照射 养分:营养成分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

温室大棚又称暖房。它能透光、保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却能种植出大量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和花草、林木等。 彩色棉花是一种棉纤维,不需要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用化肥,也不需要农药。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残留,生产成本低,受到大家的喜爱。 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植物直接吸收,也叫作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有节约养分、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的优点。无土栽培的蔬菜,无污染,是健康绿色食品。 温室大棚又称暖房。它能透光、保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却能种植出大量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和花草、林木等。 彩色棉花是一种棉纤维,不需要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用化肥,也不需要农药。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残留,生产成本低,受到大家的喜爱。 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植物直接吸收,也叫作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有节约养分、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的优点。无土栽培的蔬菜,无污染,是健康绿色食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练习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节选) 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稲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得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 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蕊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 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三系配套成功了!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只有三系配套成功,才能生产出大量杂交种子。这是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科研课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奋斗的故事 一、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二、袁隆平坚守一个梦想的故事 如果不是错失了两次机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人生,也许会被完全改写。 袁隆平从小就热爱游泳,不到10岁时,就敢横渡长江;16岁时,在武汉读高中,参加湖北省举行的游泳比赛,他一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100米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考上西南农业大学后,他是全校的游泳冠军。一次,西南赛区进行游泳选拔赛,前三名,将被选入国家游泳队,成为专业游泳运动员。很可惜,这一次,袁隆平只获得了第四名,因一名之差而落选。袁隆平错失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机会再一次向袁隆平招手。大学快毕业那年,部队招收空军飞行员。当时,全校报名的人数达到了800人,经过严格的体检,最后,只有8人通过了全部的36项指标测试,袁隆平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飞行员,这对年轻的袁隆平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在即将进入空军预备班之前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晚会上,袁隆平和他的同学们被告知,大学生一律被退回。原因很简单,当时国家已经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建设需要一大批知识分子,而当时全国只有区区20万名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太宝贵了,空军放弃了大学生,是为了让他们在自己所学的领域,为祖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袁隆平因此再一次与近在眼前的机会失之交臂。 就这样,袁隆平痛失了两次绝好的改写人生的机会。 采访袁隆平院士的记者,在听了袁老讲述的这两个故事后,连用了两个“幸亏”:幸亏当时你没有被选入国家游泳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幸亏当时国家出台了新政策,让你没有成为一名飞行员。 可是,这两次机会,对当时还只是一名农大的普通学生的袁隆平来说,却是十分难得的机遇。我忽然想,假如袁隆平抓住了这两次机会,他的人生将会怎样? 以袁隆平当时的身体素质来看,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袁隆平可能会成为一名不错的游泳运动员,甚至有可能进入全国前三名,退役之后,他也许会和大多数运动员一样,成为一名游泳教练员;抓住了第二个机会后,袁隆平会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飞行员,在蓝天飞翔,是多少人的梦想,然后,他有可能成为一名飞行教官,直至光荣退休。 运动员和飞行员,这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以袁隆平一向不服输的性格来看,无论在哪个行业,他都可能有所作为。但是,如果那样的话,袁隆平从小就想学农的梦想就很难实现;我们今天,就没有了“杂交水稻之父”,就没有了他培育出的可养活7000万人的水稻增产。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主旨,使我们明白作为科技名人的艰辛,学习他们崇高品德和精神,培养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形成高尚的品德情操。 二.课文导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刻苦攻关,用于献身,为人类作出了突出贡献。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发明与创造使我们安享今天的文明。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科技名人: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三.串讲课文 我们可以大致地把课文分成四大部分来讲。 第一段:(1)介绍了袁隆平的生平,对袁隆平及其贡献进行了评价。 第二段:(2-7)介介绍培育优良稻种的起因及“三系”设想的产生过程。 第三段:(8-13)介绍了袁隆平历尽艰辛攻破难关,终于初步取得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 第四段:(14-16)介绍了杂交水稻的推广情况,我国及世界各国对袁隆平的重大发明的评价。 四.深学课文 1.课文内容探究之—:袁隆平的生平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讨讨论下列问题。 (1)袁隆平是怎样的人物? (2)你对袁隆平的评价如何? 得出结论: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和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赢得了荣誉。 2.课文内容探究之二: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讨讨论下列问题。 (1)为了破解“杂交水稻”研究者到世界难题,袁隆平设计出了什么样的行动方案为哪几步? (2)在攻克这道难题的过程中,袁隆平历经了哪些艰难险阻? 得出结论:袁隆平精心设计出独特的“三系配套方法”,此后历时十年,终于初步取得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 五.课文教学总结 1.结构: 这篇人物传记,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为线索,按照“立志攻坚—努力攻坚—攻克难关—获得成功”的陈述过程顺序展开。 2.课文中心思想 本文介绍了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先进事迹,讲述了袁隆平不畏艰辛,努力攻克科学难关,勇攀科学高峰的感人过程。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项科学试验成功的背后都浸透着研究者辛勤的汗水,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不断努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