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日韩三国文化比较

——关于《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一、关于作者和三国文化比较的必要性

“我确信,在21世纪不远的将来,超越国境的日籍华人、华裔日本人以及韩籍华人、华籍韩国人、日籍韩国人、韩籍日本人,必将作为21世纪东亚的新生力量活跃于历史舞台上。”作者如是说。

单看这一点,就会引发如是疑问:“为什么人们在国际关系已十分开放的今天,也会通过改变国籍选择完全不同的异国文化融入其中呢?”

相关资料显示,最主要的原因都来自于经济和政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日韩为资本主义国家,着眼于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日本人和韩国人、以及着眼于资本主义国家优越性的中国人,便会在自身能力足够的条件下改国籍。而“国体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这与“经济是基础”恰好不谋而合。人的行动在排除了“感情”这项因素之外剩下的或许就是出于经济利益的理性判断了。从事外交或通讯交流方面工作的人,或干脆在国外生活工作的人,出于某些便利(例如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大小)就会变更国籍。

比如这本书的作者,堪称“中日韩比较文化学第一人”的学者,他原是生于辽宁沈阳的朝鲜族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他的妻子便是韩国人。但是两人如今早已定居于日本,并已改为日本籍。他的经历就刚好把中、日、韩三国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里说变更国籍这件事,是想说,不管个人是如何受政治和

经济影响,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就该是文化这条长线了。它穿起了中、日、韩三国,即三国文化自然是有不少共性——东亚文化圈,并繁复地自行形成了宗教、语言、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习惯等诸多特性,想要在哪方面明明白白的梳理清楚,或许是不太可能。即便是国籍能几笔修改得了、语言可以三年五载熟练掌握,长期以来经历特有的民族性的“浸泡”所产生的文化属性是无法轻易转变的。而它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才更应该着眼于三国文化的“演义”,从中得到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深刻认识,并以更开阔的眼界去感受异国文化的影响。

顺便需要提一点的是,关于三国文化比较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作者进行研究的动机,作者是这样写的:“我现在所做的通过日常琐事来比较三国文化的尝试,是为了阐述我个人的一种观点,即21世纪的世界迎来了东亚文明黎明的到来。”“苏联这一巨大的共同体阶梯后,原来被人忽视文化差异就暴露于青天白日之下。”“21世纪是一个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支配一切转向文化大显身手的脱胎换骨的时代。”

二、中日韩三国比较

关于三国的文化差异,作者从语言、生活习惯、美学和德、饮食、风俗、民族性等诸多角度,引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其本身看起来通俗易懂,但最大的麻烦莫过于杂而乱,互相间的联系千回百折,想要真正总结出什么来很是困难。在这里我便单在易于总结的几点上寻找端倪吧。

①、在语言上,古代汉语主要发挥了表达人的意志即理念的功能,所以并不十分细腻。正因如此,古典文学中的恋爱文学出现得才比较晚,恋爱小说繁荣也是在文言文废止之后了。韩国与中国类似,而日本则有所不同,奈良年间便已完成的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里,单是以爱情为主的诗歌便不少于200首,后有紫式部、松尾芭蕉等众多名家的努力发展至今。

而在近代,韩语与日语的共同处颇多,两者都属于黏着语,注重表明结果,而汉语则属于独立语、分析语,善于表达过程。比如“我爱你”,汉语中先说“我爱”然后加“你”或“她”,日语韩语则必须先把宾语加以说明(如:貴方を愛する)。这样想想,韩国留学生日语学得快也绝非偶然了。从中不难看出,韩国人和日本人都是结果首位主义的民族,中国人使用汉语善于分析,设定几个结果在加以考证,因此考证学发达。加之健谈,便擅长辩论。

②、日本人吃西瓜喜欢加盐,中国人加糖,韩国人与中国人相近。加糖容易理解,日本人吃西瓜放盐据说是因为西瓜太甜反而不爽,撒盐加以调和。那么,味学上,日本若是中和味道的“互融调和”,中韩便是“锦上添花”。这种融合的特性在近代,便是对西方文化的毫无阻力的吸收,而中国和韩国则碍于绝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未摆脱传统儒教的束缚。

然而,在其它方面,日本却相对地更讲究“原则主义”、过于呆板,中国、韩国显得更随性,与上面的特征显得矛盾了。比如,日本人善听,中国人和韩国人则擅长“口的文化”,以至于或许在跟日本

人交谈的时候,总感觉他们有些冷淡;日本人送礼更注重包装而忽视内容,中国人和韩国人拆开收到的日本人的礼物时难免感觉自己被耍了;日本人看到两个男生拉手会断定他们是“同性恋”,在中国和韩国或许我们还能接受;日本商场里的服务尽善尽美,中国韩国则是“爱买不买,不买走人”;日本人团体意识强,国技相扑一局定胜负,中国韩国往往采用“五局三胜”“三局两胜”制……

从以上内容看,或许韩国与中国相同之处更多一些,日本则让我们难以接受。

③、还有一些方面,中、日、韩三国则各不相同,但为于中间位置的往往是韩国,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总感觉韩国给人的印象非常柔和了吧。

比如,“洗手间文化”,中国的洗手间从豪华到青石板样样俱到,日本的洗手间则是“对厕所的装饰就像卧房一样用心”,韩国的洗手间称为“化妆室”,位列中间;中国人热情好客,明白“水至清者无鱼”的道理,日本人认为请别人到家里无异于公开自己的隐私,而韩国人则有着一种“半开放半封闭的性格”;回望近代,如果把中国比作乌龟,把日本比作兔子的话,“韩国虽然不如日本这只兔子跑得快,但也是一边喊着快快地,一边用比龟步快的猴步跑着紧追日本”……

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如果韩国的代表食物是辣椒酱的话,日本就是拥有“梅干文化”,“酸”代表了日本人的一种明朗还略有阴郁的性格,而中国呢?非要说的话我也同意“榨菜”一说,“咸”的榨菜有一种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厚重感;讲究“情”

的韩国人与讲究“理”的日本人之间,中国人讲究的“义”才是我们的传统……

从上面两例来看的话,于日韩之间更讲究中庸的,便是我们中国了。

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是一个“奇葩”。的确,我觉的日本的文化在大多方面都是与中国截然不同的,但那只是浸透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我们无法习惯罢了。从影响文化的因素上看,我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是地理位置和历史方面的影响。日本是个岛国,韩国位于半岛上,中国则是陆地居多,这也容易解释为什么韩国既有日本的许多特性又与中国也比较接近了。另外历史上的高句丽、百济、新罗,都受到了中国封建王朝深刻的影响,唐代遣唐使以及像安倍仲麻吕那样的来访的人虽多,也会受制于交通吧。

当然,如今在东亚文化圈的大背景下,东亚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已经日渐显现了。这时候,世界受到的影响或许就不单单来自哪个国家了,而是三国“演义”出的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到东亚三国来的欧美的孩子们会在国际村里跟中、日、韩三国的小朋友学习“石头、剪刀、布”了。

三、关于日本

日本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连日本人都自称存在的“岛国根性(しまぐにこんじょうsimagunikonjyou)”,在里面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词——“气量狭小”“欺软怕硬”“排外”“掠夺性”“缺乏独创”等。

另外,还有即使没去过日本我们也能感受到的,一种在日本成为

“縦社会(たてやかいtatesyakai)”的存在——指的是日本的上下等级序列,例如公司里的论资排辈,并不管个人的工作能力究竟谁高谁低,这种看上去不错的方法其实包含了日本人的死板与“原则主义”,另外一种成为“恥文化(はじぶんかhajibunka)的理念也让他们更加在意他人的想法和做法而羞于提倡个性。

其实,日本很多中国人看上去都难以接受的文化恰恰很多来源于中国,比如榻榻米,它来源于中国封建王朝并在日本得到了长久的发展,成为和式房间亮丽的风景线;再比如日本的相扑、茶道……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沉积的文化在日本却获得了比在中国还好的发展,这一点上,让我们有些无地自容。

呆板守规矩的日本人,我想我们可以这么概括他们——这并不否定他们在那些千奇百怪的东西上的大胆创新的设计(如东京的全透明别墅等)——他们骨子里是有种拘谨的。可是我又并不觉得这完全是个贬义词,他们的这些属性或许是我们中国人在某方面的缺失吧。也正是由于其中存在着某些优良的传统,才能让这个在面积不大的小岛上定居的国家不断发展并位于世界的前列。

四、总结

虽然写这篇读后感时用了判断句的语气,但这也仅仅是个人的感想,对于三国文化比较的认识,还有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就连作者那样的学者都要说“我这个被称为‘比较文化的母鸡’下的蛋,倘若味道不佳,不吃也就罢了”,我就更无法下定论了。我只希望通过看这本说能够让自己更清楚的认识三国文化,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积淀。

中日韩三国文化比较

——关于《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外国语学院

日语1102班

马晓晴

中日领土争端的背后

中日领土争端的背后 高二、(4)班聂晶晶 近来,中日钓鱼岛问题掀起了新一轮的领土纠纷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其历史可追溯之甲午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多年以来中日两国一直保持着默契,为中日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而日本的购岛闹剧打破了中日多年的正常邦交和友好合作。那么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是东亚经济和战略实力对比的变化。抛开外来势力不说,百多年来,东亚从来都是一国强,他国弱。中国在晚清衰落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曾经是东亚强国,后来被日本超过打败。二战日本战败,但依靠战后的经济发展,很快就在亚洲成为第一经济大国。韩国虽小,战后经济发展奋起直追,到了90年代也开始逞强。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中国的崛起。当两年前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时,中日经济力量对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目前,应该说虽然三国的力量平衡出现变化,但还没有出现一国特别强的局面。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渐强、一个渐弱,一个不示弱。这种结构性变化,在东亚地区近年来的国际关系中是一个新变数。诚然,中韩等亚洲国家一向对日本不愿对战争中的施害于他国的暴行作出反省不能接受,但如果没有这个力量结构的变化,三国间的对类似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以及领土主权的反应和处理不会如此强烈和不信任。这种变化使三国间的互动出现变化:涉及双边的问题上更多地被视为零和竞争。这使三国政策制定者们都戒心重重。 这种力量结构性变化的另一个结果是三国都开始投入资金进行军事现代化,东亚的军备竞赛从来没有这样激烈过。虽然都不说以另一方为假想敌,但三方实际上都在暗地里较劲,担心对方的军力,加强海空实力。海岛主权的争端加剧更加强了三国对军力的重视。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力量结构也使三国都在海洋资源,特别是能源上越发重视保护自己的利益,开发海洋能源越来越被重视。三个资源贫乏的经济大国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这使东亚的海洋成了竞争的重点。曾经搁置的海洋领土主权问题不得不浮上水面。 在这种情势下,东亚三国之间的互信越来越少,猜疑越来越多。加上外来势力的连横合纵,战略上的合作空间变得狭小。甚至像在朝鲜这样的问题上,三国似乎也在各做各的,协调合作不多。虽然东亚三国真正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不大,但地区结构性变化使得本来就因历史原因而少的互信变得更加脆弱,合作变得困难。 二是各国国内民意变化。这不仅是民意内容的变化,也有影响力的变化。在三国的外交关系中,民意已经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以前中日韩之间的纠纷,多是政府之间,民间影响甚小。在中日关系还没有正常化的时候,中日民间的互动很多,而且没有太多的敌意。中国民间对日本多是因为历史而没好感,但对日本产品、文化和日本人还是尊重的。日本人对中国则多少有些看不起,有些负罪感,但无恶感。这在民意调查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大大小小的事件使中日双方对对方的看法越来越坏,特别是日本人对华看法。说来难以令中国人置信,日本人对华的看法急剧恶化跟2008年底的毒饺子事件有很大关系。今年早些时候的《中国日报》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持两国民意调查表明,高达8成的日本人不喜欢中国,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7成以上的日本人喜欢中国。同样,表示不

世界各国男女平均身高

世界各国男女平均身高:1,荷兰185.5/172 2,丹麦181.5/170 3,德国180.2/170.1 4,挪威179.7/169.35 5,瑞典179.6/169.3 6,卢森堡179.1/169 7,奥地利178.2/168.1 7,芬兰178.2/168.1 9,英国180.1/170 10,罗马尼亚178/168 11,澳大利亚177/167 11,匈牙利177/167 11,加拿大177/167 14,希腊176.5/166.25 15,法国176.4/166.2 16 意大利176.1/166.1 16,爱尔兰176.1/166.2 18,比利斯175.6/165.3 19,俄罗斯177/167.1 19,美国179/169.2 19,新西兰175/165

22,葡萄牙173.9/164 23,西班牙173.4/163.5 24,韩国176.3/169.2 25,阿尔及利亚172.2/162.3 26,土耳其172/162 27,巴西171/161 27,墨西哥171/161 29,日本171.7/162 30,波兰170/160 31,马尔他169.9/159.9 32,中国169.7/160.1 33,通加169.4/159.2 34,蒙古168/158 35,印度167.6/157.3 36,越南165/155 37,朝鲜158/150 大中小全国各省男人平均身高 1 北京174.17厘米 2 辽宁174.15厘米 3 黑龙江174.13 厘米 4 山东173.61 厘米 5 宁夏173.03 厘米 6 内蒙古172.50 厘米 7 河北172.48 厘米 8 甘肃172.22 厘米 9 天津171.91 厘米 10 吉林171.80 厘米 11 山西171.64 厘米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和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严谨; 法国人:浪漫; 英国人:刻板; 俄罗斯人:粗犷狂放。 用四字成语形容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西班牙人、英国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一丝不苟固步自封 俄国人、坚韧不拔自高自大 法国人、浪漫情怀自吹自擂 韩国人、奋发图强自取其辱 日本人、精益求精自取灭亡 西班牙人、热情似火自生自灭 英国人彬彬有礼自欺欺人 俄罗斯人,英国人,德国人的外貌特征?发色,瞳色,轮廓,体型 俄罗斯人:男人毛多女人生完孩子就变河马体形瞳孔淡褐色 英国人:男人鼻子大毛发颜色最淡个子高瘦女人同英国男人瞳孔淡蓝绿色 德国人:男人脑袋小身子大强壮眉骨高女人轮廓生硬像男人瞳孔棕色头发淡黄或棕红色多 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怎么样,比较一下 首先德国人很严谨做事情特别认真不过他们的风趣和幽默是你了解了才有有点感觉的做事很讲究效率很直接的那种 英国人也是比较古板的我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有时候不小心把HE 和SHE搞混了他还会马上纠正你挺郁闷的比较拖然后男人感觉都是那种很MAN的特别带伦敦腔的很忧郁的感觉 澳大利亚人就比较开放美国人那更是开放了后者更放肆点 美国人很有创造力很固执比如你卖东西跟他如果他买了19元你叫他多给1元然后他拿50找比较好找他会说“WHY I NEED TO GIVE U MORE?” 他们根本理解不来数学是垃圾 很自由的想法基本上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然后家庭的观念比较少实话说澳大利亚的不怎么了解 这些是根据学校的外教比较得来的 我喜欢加拿大人懒的很讨人喜欢

怎样从身体特征区分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 美国等移民国家什么人都有,是不能用面部特征分的。如果你指的是白人的话,那么,典型的各国白人面部特征是: 美国人一脸牛气哄哄,头发蓬松,白脸有点红(喜欢户外活动),大脸,一般有点浮肿(垃圾食品吃成的) 英国人一脸高贵气质,头发剪得齐整而短,脸上干净,就算留胡子也很整洁。俄国人通常留大胡子,鼻子特别勾,脸特别白,头发颜色最浅。 德国人脸部比较长,下巴略尖,清瘦而双目有神,头发金黄色。 法国人脸部椭圆,皮肤比其它国家的细腻,头发略显棕色,瞳仁特别蓝。 美国是兔子,英国人是老鼠,法国人是猪,德国人是狼,俄国人是熊,中国人熊猫,日本人是猴,韩国人是狗,越南人为猫,阿拉伯骆驼,阿富汗是羊 我们称美国为“美帝”俄国人为“老毛子”英国人为“黄毛子”法国人为“浪漫的佬爷”非洲的是“小黑子”... 甲乙丙丁四人的国籍分别是:英国、俄国、法国、日本。乙比甲高,丙最矮;英国人比俄国人高,法国人最高;日本人比丁高。 这四个人的国籍是()。 A.甲是英国人,乙是法国人,丙是俄国人,丁是日本人 B.甲是法国人,乙是日本人,丙是俄国人,丁是英国人 C.甲是俄国人,乙是法国人,丙是英国人,丁是俄国人 D.甲是日本人,乙是法国人,丙是俄国人,丁是英国人 答案:D。山“丙最矮”、“乙比甲高”、“日本人比丁高”和“法国人最高”可知,丙、甲和丁都不是法国人,因此乙是法国人;由“丙最矮”和“日本人比丁高”可知,丙和丁不是日本人,则甲是日本人:由“丙最矮”和“英国人比俄国人高”可知,丙不是英国人,则丙是俄国人,丁是英国人。选D。 美国人追求牛仔,英国人追求尊严,德国人追求逻辑,法国人追求自由,俄国人追求喀秋莎,日本人追求共荣圈。

外企文化大比较 德企、日企里的人情真相

外企文化大比较德企、日企里的人情真相 欧美企业是求职者心中当之无愧的明星,而日资公司却遭到冷落,受欢迎程度排在国企和民企之后。专家认为,是企业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外企行情冷热不均。 在职场中,我们每分每秒都呼吸着这种叫“企业文化”的空气。它无孔不入,蕴涵在身边的点滴小事之中:它是打电话的方式,它是互相之间的称呼,它是上下班的时间……今天,你可以看到不同类型企业的员工是怎样看待各自的企业文化的。或许他们的看法有主观、偏激之处,但却是他们眼中最真实的一切。就让我们一起—— 欧美型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开放民主 美资企业 Bill是一家全球著名的美国电脑公司的销售工程师,他的眼里激情洋溢:“你见过这样的办公室吗?它完全是开放式的,没有间隔,每人每天的位置都不同,打卡时自动分配lo?鄄cation!所有人都忙得团团转,打电话、敲键盘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我一走进办公室,看到繁忙的景象,就觉得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体内的干劲就像要往外溢似的。” Bill说:“在公司里,大家不论职位高低,一律直呼对方的英文名,感觉很平等、很民主,这也算外企特有的风景线吧!公司对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要求很高,大家工作都很拼命,通宵加班是常事。“我们的待遇很好,但正式员工并不多,很多员工是以协作形式聘请的,公司里的电脑、电话系统也都是外包的,成本降低了不少。” Bill最满意的,是公司浓厚的学习氛围。“如果你要求加薪,公司可能会犹豫;如果你要学习,公司一定欢迎。从我们进入公司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接受永不停止的‘魔鬼式’培训了,即使做到经理,仍有不同的培训在等着你。经过打磨,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种特有的、健康的自信,这种自信,几乎成了公司员工脸上的标签,走在人群里,我们能被准确无误地认出来。” 港台型企业文化:苦其心智、劳其筋骨 港资企业 小C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和记黄埔公司工作,虽然这个怀揣着洋证书的小伙子目前只是负责一些客户服务工作,但他干得兴致勃勃。“香港人的职业精神是无可挑剔的,他们经常把‘职业操守’这个词挂在嘴边,这是他们珍贵的个人品牌。在香港公司里,人和事分得很开,私下里可以是好朋友,但做起事来却六亲不认。我以前曾经在一家香港人开的家族企业打工,员工都是老板的亲戚,但他们并不把这种关系带到工作中去,做错了事,照样要受罚。刚开始,我不太习惯这种工作方式,但转念一想,这正是他们敬业精神的体现,我不仅要理解,更要向他们学习,早日融入到这种企业文化里去。” “香港人个个都是工作狂,这种文化已经使公司变成了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不要妄想让它停止或减速,我能做的,就是跟着一起转动,否则就会被碾得粉碎。可以想象,在香港公司工作,压力是巨大的。我的香港同事们,经常连续几天不眠不休,每个周末都自觉加班。” 虽然都是中国人,但两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光说语言,就经常有沟通不畅的情况。有时交流实在有障碍,就干脆使用英语。想想看,两个中国人,却用英语沟通,这种事,恐怕只有香港公司才有吧! 台资企业 进入这家台资的电子集团,是冲着它在业内的名声来的,如今探明了水深水浅之后,蒋小姐在喊着后悔的同时,对公司仍然抱有信心。“台湾公司很务实,新进员工都必须从基层干起。我一报到,就被派去生产线进行为期半年的锻炼。吃点苦是正常的,但公司不信守承诺,不重视员工的感受,却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基本工资不高,招聘时说好2000元,但来了后就变成1500元了。当初公司许

中国人体质普遍比日本人韩国人差的原因

中国人体质普遍比日本人韩国人差的原因 【一】中国人的早餐过于简单,营养不丰富。在中国地方的家庭,个人意识中根本不重视早餐的营养成分,过于简单,认为“吃饱就不错了”。很多家庭早餐要么是吃面包,或素面条,或吃稀饭,吃一些素菜,营养成分欠缺。对于人的营养吸收来说,早餐很重要,注重早餐营养的多样性,应加入牛奶、蛋类、肉食等,重视早餐的品质,对提高中国人的身高有重要意义。相对比于日本人韩国人,早餐中应该多些牛排、煎乌鸡蛋、骨头汤、水果沙拉、牛奶等,这就需要父母多多付出资金和时间哦,尤其是在儿女青少年身体发育和青春后期的脑发育时间哦。

【二】“升学率”为单一指挥棒,一切体质达标都为其让路。中国学生缺少体育锻炼,身体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再加上近两年雾霾严重,导致户外运动的空间大打折扣。运动有激活身体机能,可促进肌肉再生,可以调节内分泌处于平衡状态。热爱运动的人,人的身体会强壮。同时,运动还可以经积蓄体内的能量,增强人身体的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现在的孩子,面临这些危机:手机危机、电视危机、网络游戏危机,孩子的课余时间里,学生为了玩手机成了“低头族”,学生沉迷电视与网络游戏,他们的运动时间被挤占,没有足够的运动量,就不会有强健的身体。

【三】教育观念严重欠缺:中国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偏重于智育,而不够重视人的运动锻炼。前段时间,有很多网络热点的讨论其实与运动有关:80后暮气沉沉,中国白领被名车娇妻豪宅榨干人生,中国过劳死人数世 界第一等等,如果拥有个人休息的空间,人们重视运动,中国人的身体会充满活力,中国人的身体会强健来。热爱运动,学会休闲,是白领的一种富有生态的生活。 【四】中国工人的饮食过于简单,营养不均衡。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有数亿的工人,他们在工厂里的饮食过于简单,工人的用餐在蔬菜、肉类汲入过少,吃水果太少,营养不均衡。没有均衡的营养,就不会有好的身体。

变异型心绞痛日本指南

日本冠脉痉挛性心绞痛诊疗指南简介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脏科戚玮琳范维琥 2008年日本循环学会联合日本冠状动脉疾病学会、日本胸部外科学会、日本心血管介入学会、日本心脏病学会、日本心脏血管外科学会共同发表了关于冠脉痉挛性心绞痛(CSA)诊疗指南。这是由日本循环学会制订的40多个指南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CSA作为独立疾病进行讨论的指南。 1、形成背景 制订该指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人们对于CSA的认识逐步深入,发现冠脉痉挛不仅与各种程度的冠状动脉硬化伴发存在,而且也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已证实,在一些情况下,冠脉痉挛也参与静息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其次,日本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以及国际协作研究的结果显示,采用冠脉造影时药物(麦角新碱或乙酰胆碱)诱发冠脉痉挛的试验方法,日本心绞痛患者约有40 %属于冠脉痉挛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患者,而且这些患者冠脉非痉挛部位的紧张度也增加,与欧美患者有明显差异,即CSA存在显著的地域与民族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证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 2、CSA的定义 指南对CSA的定义:由于走行于脏层心包下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发生一过性痉挛收缩,导致冠脉管腔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使其血流灌注支配的心肌区域产生心肌透壁性或非透壁性缺血,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或压低,临床上出现缺血性胸痛症状。该定义对于临床医师理解各种类型心绞痛的潜在发生机制颇有帮助。在CSA发生时,心电图ST 段压低或抬高提示冠脉供血区域的心肌缺血范围是心内膜下抑或透壁(累及心外膜心肌),而冠脉管腔缩小的程度可以影响心肌缺血的范围。冠脉严重痉挛时甚至血管腔完全闭塞,持续半小时以上即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与心电图、酶学的变化。2007年10月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明确规定,冠脉痉挛所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属于Ⅱ 型心肌梗死。冠脉痉挛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但是,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示冠脉痉挛也有引起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此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观点出发,积极预防冠脉痉挛对于稳定斑块、抗血栓形成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CSA的危险因素与可能的发病机制 结合既往的研究结果,该指南认为CSA 的发生与外部环境和内在遗传因素相关。吸烟作为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因子得到认可;饮酒所造成的体内镁缺乏是冠脉痉挛的可能相关因素,但是服用镁剂预防冠脉痉挛发作的效果尚未得到证明;CSA患者常合并脂质代谢及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与糖耐量异常,提示与氧化应激之间的相关性;夜问出现的冠脉痉挛发作的原因是否是由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目前尚无定论。根据CSA的发生呈家族聚集性,以及在日本人中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提示CSA与遗传基因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遗传基因及其多态性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第二课《你是哪国人》教案

第二课《你是哪国人?》教案 课程名称:初级汉语综合课 授课内容:《快乐汉语——你是哪国人》 教学对象:初级水平泰国学生 授课学时:4学时(每学时50分钟)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重点讲解课文,并在讲课文中讲解语法,同时复习前面学过的语音知识。 3、通过课堂操练,使学生能在交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要求: 1、能够流利并准确地读课文,最后能够简要复述课文,并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运用的要求。 2、基本掌握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语音 1、舌尖音:z、c、s、zh、ch、sh、r 2、复韵母:ɑi、ei、ɑo、ou、uo 3、“不”的变调。 二、词汇 请、问、哪、国、是、也、不、叫 三、语法及语用项目 1、“请问”、“也”的用法。 2、你是哪国人?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 2、采用对话式,边讲语法,当场应用,强化学会记忆,并能有效复习以前课文 及语法等。 教学用具:世界地图、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打招呼,同学们好!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汉语打招呼的方式,今天我们来学习国家”。(此话用泰语)(板书)你是哪国人? 二、生词部分 1、老师领读生词两遍,学生跟读。

2、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3、学生个别读。(每个人读4-5个,老师注意纠音,重点是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画口腔图配合讲解。) 4、解释重点词语 1)问 请问(放在询问前面,表礼貌) 2)国 演示各个国家的标志建筑和国旗。 涉及活动:让学生起来贴图标,贴出课文中出现的国家。 如英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泰国。 泰国人,中文和泰文,“国和人”的位置相反。 国+人=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 3)是 练习句型:我是史瑞克。我是金智慧。我是直子。 4)不 讲解:“不”在第四声前,变为第二声。(板书)不是。 第二、三、四课时 三、课文、语言点的讲解及操练 1、老师领读课文两遍,学生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一遍。(若学生出现语音偏误,老师适时纠音并操练) 3、分角色朗读。(老师制作好史瑞克、爱丽斯、崔成浩、直子的卡片,写上汉字并注拼音,发给班上四位同学。) 4、学生把书合上,对照PPT上的课文(不注拼音)和老师一起说课文。 5、老师提问题,全班抢答。(学生合上书;回答时,请提示学生以完整句式作答,如“爱丽斯是英国人。”) 1) 爱丽斯是哪国人?(由答对的那个学生提问,以此类推) 2)史瑞克是哪国人? 3)崔成浩是哪国人? 4)金智慧是哪国人? 5)直子是哪国人? 6、语言点讲解及操练 1)请问 (板书)“请问,你是哪国人?” 用泰语解释“请问”的语用功能,即在询问时,更礼貌。

日本人为什么恨我们中国人

日本人为什么恨我们中国人! 日本人为什么恨我们中国人! 最近,日本的政府首脑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东亚诸国的抗议和警惕,又有东海沉船事件和沈阳领事馆事件,令人作呕。他们散布着所谓中国威胁、外海有事等等烟雾,更有甚者,日本政要居然叫嚣:“日本一夜间就可以制造出上千颗核弹来对付中国”。这使人费解:日本为什么这么恨我们!!! 超星的图书或许能带我们到历史中寻些答案 日本国的地理[1] 日本列岛位于亚欧版块和太平洋版块的接界处附近,火山多、资源少,地震频繁,岛上居民是近古代从大陆迁来,古代文化主要是仿习中国,近代文化主要是效法欧美。一次大战之前完全吞并琉球国的所有领土,形成现在的日本国版图。 古代的日本[4,5] 古代的日本国,由于军阀割据,文化发展缓慢,文人没有市场,武士一直是社会的中坚。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日本的社会生产也是长期颓废,因此在唐宋以前,它都是崇拜中国的。由于海的限制,大陆的上的物品文化都不容易到达这里,同时那些灾难和祸事也难以到达,横扫欧亚的蒙古铁蹄也没有殃及这里,就在中华文化在元明两代不断滑坡的时候,日本人逐渐统一了它的国家,走上了快速独立发展的大道。 豐臣秀吉[6] 他继承了织田信长[7]的遗志彻底统一了日本国,“战国”时代的结束使日本国无论从文化、经济、社会凝聚力等方面都有了飞跃的进步,贪心不足蛇吞象,于是他门开始不满足于局限于统一日本这样的功绩,他们开始向大陆进攻,首先受害的就是朝鲜国。在豐臣秀吉的时代,他们就已经妄图占领大陆,面南背北了;甚至已经准备将天皇迁到宁波,并定都那里。明代的倭寇问题,就是日本人贪心膨胀的结果。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保守的时代,最荒诞的时代,明朝的统治者为了吸取宋代王安石变法给朝廷带来巨大灾难的经验教训,始终实施保守的统治政策,矫枉过正的结果使明代成为中国最乏活力的时代,这是引发海岛上的武士的贪望重要原因。满清进关以后,中国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盛世,国力强大,倭寇的野心难以得逞,尤其此时,海岛上的日本国先于满清受到了西方列强的进攻,国家损失惨重,并被迫实施社会改革。此时的中国暂时没有体会到日本这个敌国的存在。 明治维新[8,9] 大约在我国清朝后期(1869年),日本国被迫开始社会维新改革,很快走上了效法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德川幕府的统治彻底瓦解,军阀混战从此结束,文化、经济等综合国力激速增加,很快就能够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并有所超越。而清王朝在嘉庆时代以后,社会逐渐没落,并在道光皇帝的时代达到不能抵抗西方列强进攻的程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力每况愈下,这再次激起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日本人的“大陆梦”,他们认为他们将继蒙满之后,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他们在积极参与列强对中国和朝鲜的瓜分的同时,就在认真地制订了逐步占领中国大陆的和支那半岛的计划。他们始终认为他们是东亚的龙头,他自始至终就没有打算和西方列强共享东亚,而是要独占。这就是他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思想渊源。

从下围棋看韩国人的人性本质

俗话说:“棋如其人”。“棋品如人品”。和韩国人下棋久了,从下棋这个方面对韩国人的人性、人品也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只是针对韩国的业余围棋爱好者而言),现总结如下(一家之言,不足为据)。 只为争得输赢,不为提高棋技。和韩国人下棋很明显地感觉对方只为争得输赢,并不是为了切磋棋艺、提高技术。下棋谁都喜欢赢,但中国人大部分是以棋会友,通过下棋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加强友谊。通过向对方学习,尤其是向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下棋,以提高自己的水平。而韩国人这一点完全和中国人不同,他们往往只是为了赢棋,对输赢看的很重。 比如:和同等段位的下棋,如果是中国人第一局输了,一般来讲,会接着再下。中国有句古语“好棋不在头三盘”,因为同等段位的人,水平基本相当,自己先输一局,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水平不如别人。中国人一般会总结经验,查找原因,继续战斗,反应了中国人不甘失败,善于总结,不畏强手,善于学习的顽强精神。 而韩国人就不是这样,韩国人有个普遍的特点:如果第一盘他输了,而且是因为其棋力不支输的,这时候大部分韩国人就会立马走人,连声招呼都不打。如果第一盘棋他赢了,他会接着和你下,而且兴趣很高,会主动发出邀请再下一局,有时还会在对话栏里给你发一条信息:“你下得真好!”让人感觉好象是洋洋得意地嘲笑对方。 这反映了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样,他们将下棋视同打仗,信奉的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见到比自己强的对手,就走开了,不去招惹;见到比自己弱的对手就战之,以达到满足自己欺负对方、蹂躏对方战胜者心理的快感。 大局观不强,一味死缠硬打。一盘围棋一般要经历布局、中盘、收官三个阶段。在和中国人对局中,这三个阶段的感觉都非常明显,而和韩国人下棋这三个阶段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他们几乎没有布局阶段,韩国人往往是一上来就是战斗,纠缠着你死拼硬打,而且是寸土不让,一子不丢。围棋的胜负是以最后看谁占的地盘多少而定的,下围棋不但需要小的技术和战术,更需要的是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不能太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中国会下围棋的人基本上都懂得这个道理。而韩国人对这些似乎不懂或者不在意。这是大部分韩国人和中国人对围棋认识上的很大不同。 这使我想起曾有人提出的“岛国人心理”,这些人祖祖辈辈居住在一个小岛上,视野短浅、心胸狭窄,因其岛小,而没有战略回旋余地,生怕别人侵占自己,而变得争强好胜。他们这一民族特征在下围棋上也表现得非常突出。 他们虽然见比自己水平高的就走人,但是他们在下棋中那种不服输一直战斗到底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佩服的。下棋中,如果感觉自己的大势已去,没有扳回的余地了,中国人一般会推盘认负,显示出中国人在下围棋上的洒脱和大度。而韩国人却不是这样,尽管大势已去,输局已定了,但他们还会继续战斗下去,直到下完这盘棋为止。这种不言败的精神,如果是在国与国的交战和真正的体育比赛中,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之所以有这种不同我认为这是我们和韩国人的围棋观不同决定的。 表面上彬彬有礼,实际上无理无耻。和韩国人下棋时,对方一般上来会主动先打招呼“认识你很高兴”“希望我们今天下一盘很愉快的棋”等等。这时仿佛让你看到一位西服革履的韩国人正向点头哈腰地打招呼。这是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样表面上的东西,而一但下起来,就不是这样了。你会感觉对方很无理且无耻。中国人将下围棋当成一种娱乐,当成一种修心养性的艺术,过去我们古人将下围棋称为“手谈”,就是以棋会友,交流感情,增加友谊。而和韩国人下棋完全没有这种感觉。他们因为将下棋视作“打仗”,以单纯地争胜负为目地,因此,在下棋的过程中,一味地死缠硬打,哪里还有“手谈”的感觉。完全是你死我活的战斗。对方的无理棋很多,纠缠着你不放,虽然最后赢了棋,心理上也没有了赢棋的愉悦了。 更为无耻的是有的韩国人最后明明是自己输了,却耍起赖,要么不按结束键,要么将对方所有的目都给填满。这种无耻之徒虽然不多,但也时常碰到。这反映出韩国人的心胸狭窄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日韩三国文化比较 ——关于《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一、关于作者和三国文化比较的必要性 “我确信,在21世纪不远的将来,超越国境的日籍华人、华裔日本人以及韩籍华人、华籍韩国人、日籍韩国人、韩籍日本人,必将作为21世纪东亚的新生力量活跃于历史舞台上。”作者如是说。 单看这一点,就会引发如是疑问:“为什么人们在国际关系已十分开放的今天,也会通过改变国籍选择完全不同的异国文化融入其中呢?” 相关资料显示,最主要的原因都来自于经济和政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日韩为资本主义国家,着眼于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日本人和韩国人、以及着眼于资本主义国家优越性的中国人,便会在自身能力足够的条件下改国籍。而“国体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这与“经济是基础”恰好不谋而合。人的行动在排除了“感情”这项因素之外剩下的或许就是出于经济利益的理性判断了。从事外交或通讯交流方面工作的人,或干脆在国外生活工作的人,出于某些便利(例如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大小)就会变更国籍。 比如这本书的作者,堪称“中日韩比较文化学第一人”的学者,他原是生于辽宁沈阳的朝鲜族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他的妻子便是韩国人。但是两人如今早已定居于日本,并已改为日本籍。他的经历就刚好把中、日、韩三国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里说变更国籍这件事,是想说,不管个人是如何受政治和

经济影响,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就该是文化这条长线了。它穿起了中、日、韩三国,即三国文化自然是有不少共性——东亚文化圈,并繁复地自行形成了宗教、语言、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习惯等诸多特性,想要在哪方面明明白白的梳理清楚,或许是不太可能。即便是国籍能几笔修改得了、语言可以三年五载熟练掌握,长期以来经历特有的民族性的“浸泡”所产生的文化属性是无法轻易转变的。而它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才更应该着眼于三国文化的“演义”,从中得到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深刻认识,并以更开阔的眼界去感受异国文化的影响。 顺便需要提一点的是,关于三国文化比较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作者进行研究的动机,作者是这样写的:“我现在所做的通过日常琐事来比较三国文化的尝试,是为了阐述我个人的一种观点,即21世纪的世界迎来了东亚文明黎明的到来。”“苏联这一巨大的共同体阶梯后,原来被人忽视文化差异就暴露于青天白日之下。”“21世纪是一个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支配一切转向文化大显身手的脱胎换骨的时代。” 二、中日韩三国比较 关于三国的文化差异,作者从语言、生活习惯、美学和德、饮食、风俗、民族性等诸多角度,引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其本身看起来通俗易懂,但最大的麻烦莫过于杂而乱,互相间的联系千回百折,想要真正总结出什么来很是困难。在这里我便单在易于总结的几点上寻找端倪吧。

关于称呼的中日对比研究

关于称呼的中日对比研究 —以非亲属关系为中心— 称呼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在社会交际中具有建立、保持、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作者着重以社会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中日两国20至50年龄段的公司职员和公务员为调查对象,设定称呼运用的客体和情景后,运用采访调查的调查方法,按年龄层对中日两国人民称呼使用情况进行实际调查,把非亲属关系中的中日称呼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得出一下结论。对未知听话者进行称呼时,从称呼表现类型上看,两国人民都使用了“年龄阶梯语”、“职业名”、“唤起语句”。中国人除了使用上述称呼类型外,还使用“亲属称呼”和“职务名”。此外,两国人民使用的称呼都可以看到受到听话者性别和与其年龄差的影响,但是中国人受到的影响更大。以此来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称呼运用的掌握。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国际关系。 关键词:称呼;非亲属关系;年龄层;中日对比 1.引言 语言是社会活动中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人们用语言传达思想,交换信息等。通过这样的活动缔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人们在用语言跟他人交流时,一定会用一些称呼性的词语。因此,可以说称呼跟人们的言语行动紧密相关。另外,称呼问题是社交的重要组成因素,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不同文化的双方来说“怎样称呼对方才是合适的?”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因此,本论文以中日言语社会非亲属关系为大前提,着眼于不同年龄层的说话者的称呼使用,系统地把握两种语言中称呼的使用方法,通过对照分析明确中日两国称呼使用的异同。 2.文献综述 关于日语称呼的综述研究有铃木(1973)、国广(1990)等。铃木(1973)把称呼分成自称词、对称词、他称词。本论文对对称词的呼格用法进行分析研究。国广(1990)指出“称呼”是从英语的“address form[term]”翻译而来,意思为“直接叫对方或谈及对方时用的语言”。 关于汉语称呼的研究有水野(1998)、刘 (2002)、张(2004)等。水野(1998)对“同志”一词的转变及现在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论述。刘(2002)从历时角度分析了“先生”“小姐”的变迁,指出它们的使用受到使用者与被使用者阶级的影响。张(2004)以大学生使用的社会称呼为对象,以收集到的数据为基准明确了大学生使用的社会称呼洋溢着时代性,并且也看出由性别引起的称呼使用时的差异。 关于称呼对照的研究有刘(2004)、林(2003)等。刘(2004)比较中日两国社交称呼的不同。指出其使用与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地域习惯等有很大关系。林(2003)对日韩两国人使用的称呼以年龄长幼为轴线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不认识的人两国人都会使用亲属称呼、人称代名词、唤起语句。并且韩国人比日本人用亲属称呼多。 以往研究中多为称呼表现形式、用法的研究,从言语行动出发的研究为数不多。另外具体设定说话者跟听话者的社会要素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分年龄层进行实证研究并且进行中日比较的研究不充分。因此,本论文分年龄层的比较中日两国称呼实际使用状况,明确使用的规则,可以说对于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有很大帮助。 3.调查方法 3.1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 从2008年4月中旬到2008年5月中旬,本论文运用录音采访的调查方法,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出发,试明确中日两国20岁以上的在职或退职公司职员或公务员在工作场合以外的非正式场合的对称词的实际使用情况。 3.2 问卷设计 在本次调查中听话者为未知听话者,既不认识的人。然后,将听话者按性别分类,并以说话者为中心,将听话者的年龄分为比说话者年长、与说话者同龄、比说话者年幼三个部分。场景为问路。 4.结果与分析 本论文在整理了录音采访的文字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中日两国称呼的实际使用情况。本论文以调查结果为基础,再参考林炫情(2003),对于称呼表现进行了如表2.1所示的分类。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和韩国人的区别”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和韩国人的区别” 中国语的日本情报网站“中国通”最近记载了日本2ch 论坛上关于“中国人与韩国人的不同”的讨论,内容如下。日本人指出的“中国人与韩国人的不同”试举例如下。作为中国人看了会觉得好笑的东西,但也有的令人深思的东西。 ●中国人很多是为了钱而犯罪,韩国人很多是为了性而犯罪●中国人若无需要就不去犯罪,韩国人就算没有需要也去犯罪 ●中国人3K(辛苦,肮脏,危险)的工作也肯做,韩国人不肯做 ●中国人简单的生活也乐意,韩国人钱花光了也要过奢侈的生活 ●中国的男女平等意识比欧美等国还要强,韩国是极端的男尊女卑社会 ●中国人越是遇到挫折越有勇气去向前进,韩国人是相反●中国人狡猾又聪明,韩国人单纯 ●中国人露骨的骂人,但被骂时也不会生气。韩国人露骨的骂人,但被露骨的骂时就会生气 ●只要拿出证据的话中国人会承认,韩国人不会承认 ●中国人可以原谅自己和别人的无知,韩国人只原谅自己的

无知 ●中国人除了明星之外,普通人大多数没有整容,韩国人几乎都有整容,总统也不例外 ●中国人卖山寨商品时,会坦率的告诉顾客,韩国人会主张产品的“韩国起源说”,而把山寨的事实掩盖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中国人制造山寨商品时不会盗取他国文化,也不会主张中国起源说,韩国人会盗取他国文化,主张韩国起源说,有时还会控告来源国 ●中国人很容易接受现实,韩国人不接受不能令自己满足的现实,而把现实歪曲。所以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可以得到诺贝尔奖,而移居海外的韩国人就不能得到诺贝尔奖 ●中国人在日本很大方的使用中国名字,韩国人使用日本名字。但是,几十年后,他们就会主张是被强迫使用日本名字,并且要求谢罪和赔偿 ●在中国就算上司是女性也不会有人辞职,韩国只要上司换了女性的话就不断有人辞职 以下是日本网友的评论: ★“只要拿出证据的话中国人会承认,韩国人不会承认”,激光照射的事件也是这样,中国人向棒子化进化着。 ★给中国人先付钱的话就不工作,韩国人无论是什么条件最后一定对薪金不满。

韩国人怎么看中国

韩国人怎么看中国 篇一:街上一眼认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的方法 街上一眼认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的方法 据说,西洋人只用眼睛很难区别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我在街上就能一眼认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因为我有秘诀。 在国际机场的大厅里,看到各国的旅行团,我们来从中分辨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吧。 比如,十个人的团队。一个人在说,其他人都在听着,不时笑而作答的,肯定是日本人;十个人中,八九个人都在大呼小叫的,是韩国人;五六个人在说,其他人一边听,一边四下里张望的,不用说,是中国人。 日本文化是集团主义的文化,日本人尤其重视集体优先的性格。他们服从集体,向集体妥协,希望把自己融入集体。为此,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个性。所以,代表集体的一个人在说话,九个人洗耳恭听,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先听,然后配合集体行动。即使说话的人不是代表,不喜欢强调自我主张的日本人,也会把话听完的。 韩国人,即使代表在说话,他们也要各抒己见。并且,即使在一个人说话也就行了的情况下,他们也要分别大声强调自己的主张,于是就变得吵吵闹闹的。与日本人集团主义文化类型恰恰

相反的个人主义文化类型,使韩国人更具有个人主张优先的倾向。 中国人也属于“个人”型的文化,在强调自我主张上,比韩国人并不逊色。但是,比起韩国人,中国人有能够控制自己感情的“成熟”。中国人能够故意装糊涂,不断确认自己的位置,从而控制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明哲保身”哲学。中国人不像韩国人那样耿直强烈地主张自我,而有不时装装傻的智慧。所以,五六个人说,其他人一边参加谈话(或装出参加的样子),一边环顾四周。 问题是环顾四周的行为。中国人无论到哪儿,都有环顾四周的习惯,远在异国他乡,也是积习不改。 在日本的地铁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光景:日本人总是面无表情地打磕睡,默不作声;要是有人一上电车就四下张望,视线不在一个地方停留的话,他肯定是中国人。四下张望的动作,既不是好奇心使然,也不是在寻找什么。我分辨中国人的秘诀,就靠这个动作。同一次车上要是有韩国人的话,他们不会像日本人那么毫无表情,而会表情丰富。可是,韩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左顾右盼的。 在日本著述颇丰的中国作家孔健认为,中国人的左顾右盼的行为是出于骑马民族的习惯,即经常面临危险的环境、警惕四周的习惯的延续。可是,韩国人也是骑马民族的后裔,日本人从体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性格比较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性格比较 作者:金文学 中日韩三国人无论看长相、皮肤,都几乎难分难辨,但各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体验、文化风土培育出不同的意识结构、行为方式、民族习惯,本文作者通过三国的人文比较,剥去了三国人的外表,描绘出了三国人的真实面孔。 作者是出生在中国大陆的朝鲜族第三代,曾留学日本,从事比较文化研究。 三国人的耐性 日本人的急躁、没耐性在国际上亦有定论。住在日本,每当我切身感到时间观念属第一的日本节奏时,就不由得想起中国人的悠然自得。只看走路的姿势,我们就会发现,日本人特别快。由于走得急匆匆的,脑袋总是伸出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乌龟状的身姿。在日本人里,大阪人走路的速度最快。根据统计,大阪人每秒走1.6米,在日本绝对全国第一,与每秒走1.33米最慢的鹿儿岛人相比,一分钟竟有16米的差距。 在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大阪人由于性子急,很难一动不动地等红灯。不要说年轻人,就连60岁的老年人过人行道时的速度也不比年轻人慢。 乘电梯时,日本人也几乎都是不停步。假设有10个人停下来的话,其中恐怕有7个是中国人和留学生。 在喝酒上,与中国人和韩国人相比,日本人也特别快。中国人、韩国人和西方人喝酒为了助兴,尽量慢慢喝,而日本人却快喝快走。尽管日本人喝酒次数居多,他们却似乎无视饮酒过程中的愉悦。 韩国人的缺乏忍耐力、性子急和日本人不相上下。 在首尔(汉城),经常听到的韩语是“叭利、叭利”(快快)。对韩国人来说,干什么都快是美德。睡觉“叭利”,起床“叭利”,吃饭也“叭利”,学习也“叭利”,如厕也要“叭利”。所以中国最能听懂的也是这句“叭利”。 但是韩国人的性子急和日本人的急躁却不尽相同。如果说,日本人对肮脏的环境和浪费时间容易急躁的话,那么韩国人则与其相反,对环境还有一定的忍耐力,主要在人际关系上容易急躁。 日本人自古受惠于山青水秀的岛国,生活在洁净的环境里,所以特别难耐污浊的环境,可在人际关系上却有忍耐力强的一面。因为日本文化自古就强调控制感情是美的,所以即使意见相左也能忍而受之以求保持圆满的人际关系。 韩国人生活在与大陆相连的不太优越的自然环境里,有对环境的忍耐力,但在人际关系上却缺乏容忍。由于感情奔放也具有美感,所以如若与人意见不和,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读后感

读《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有感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这一书主要介绍东亚三国: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在生活习惯和文化上的差异,虽然这本书写于较早年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已经有些过时了,但并不妨碍我透过这本书对于日本和韩国文化做出一定的了解。 在语言方面,日语和韩语的表达相对于中文而言,其表达细致入微甚至显得冗长复杂,这是由于日语和韩语中大量连词的使用,这也使得日语和韩语相对于汉语显得更重口语,而汉语具有模糊性和折衷性,使得汉语更易于书面,故而中国的文学作品较日本和韩国的而言更具韵味,而这又有很大一部分也归功于汉语中大量成语的使用。 而在书中介绍到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洗手间文化。中国的厕所无需多言大家每天都在使用,书中提到“如果吃是一种饮食文化的话,那么排泄则应算做一种厕所文化”,“西方人把厕所称为1.5平方米的文明博物馆”,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作者在书中曾提到他第一次去日本时,见到日本厕所时觉得其干净整洁的程度不亚于星级酒店,书中提到日本仅是供厕所使用的香料或者香水就有数十种,在这三个国家之中若比较起三个国家厕所的卫生条件,那么排第一的无疑是日本,次之为韩国,最后是中国。我想日本厕所如此干净也是日本人洁癖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说厕所的干净程度和一个名族的文明程度直接挂钩的话我觉得那并不绝对。 一定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是有影响的,那么中日两国人民的性格又各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书中以“封闭”

形容日本人,而以“开放”形容中国人。举了赴日留学的留学生的一个例子,说留学生很难融入日本人的生活,很难交到很好的日本朋友,最后因为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而选择回国。由此看来作者说日本人外温内冷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也许也和日本人恪守原则,过分理性有关,而且日本人也很少把外人甚至连朋友或者同事带到家里;而于此大不相同的则是中国人,中国人时常邀请朋友或者同事到家中做客,那么韩国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总体来说韩国的情况介于日本和中国之间,韩国人洒脱大方,有时也爱虚夸,但不像日本那么排外,但也不过于开放,处于一种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若说日本十分排外的话,也不完全正确,日本则是一个十分善于学习的民族,善于学习吸收借鉴优秀的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俗语,但在有洁癖的日本人眼中说不定是完全无法理解和容忍的。初到日本的游客和留学生中十个就有九个觉得日本太干净了。日本人是十分爱干净的,说是洁癖也不为过,一天要洗好几次澡,而且日本的洗涤用品也大多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日本人似乎十分热衷于生活在干净无菌的环境中。 那么三个国家的妈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书中提到中国与韩国的妈妈十分注重于子女的学习和个人能力,认为孩子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后于人,而日本的妈妈更倾向于子女日常的生活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公共道德礼仪以及独立能力的培养,但中韩两国的妈妈又有所不同,韩国的妈妈认为他们的孩子永远是一级棒的,对于子女的

世界各国男女平均身高

世界各国男女平均身高:1,荷兰 172 2,丹麦 170 3,德国 4,挪威 5,瑞典 6,卢森堡 169 7,奥地利 7,芬兰 9,英国 170 10,罗马尼亚178/168 11,澳大利亚177/167 11,匈牙利 177/167

14,希腊 15,法国 16 意大利 16,爱尔兰 18,比利斯 19,俄罗斯 177/ 19,美国 179/ 19,新西兰 175/165 22,葡萄牙 164 23,西班牙 24,韩国 25,阿尔及利亚 26,土耳其 172/162

27,墨西哥 171/161 29,日本 162 30,波兰 170/160 31,马尔他 32,中国 33,通加 34,蒙古 168/158 35,印度 36,越南 165/155 37,朝鲜 158/150 大中小全国各省男人平均身高 1 北京 174.17厘米 2 辽宁174.15厘米 3 黑龙江 174.13 厘米 4 山东 173.61 厘米 5 宁夏 173.03 厘米

6 内蒙古 172.50 厘米 7 河北 172.48 厘米 8 甘肃 172.22 厘米 9 天津 171.91 厘米 10 吉林 171.80 厘米 11 山西 171.64 厘米 12 新疆 171.61 厘米 13 陕西 171.59 厘米 14 上海 171.17 厘米 15 江苏 171.03 厘米 16 河南 171.01 厘米 17 青海 170.35 厘米 18 安徽 169.24 厘米 19 浙江 169.00 厘米 20 福建 168.90 厘米 21 湖北 168.89 厘米 22 广东 168.83 厘米 23 云南 168.67 厘米 24 江西 168.34 厘米 25 西藏 168.31 厘米 26 海南 167.55 厘米 27 广西 167.48 厘米 28 贵州 167.25 厘米 29 重庆 167.16 厘米 30 湖南 167.09 厘米 31 四川 166.68 厘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