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交易费用理论

3交易费用理论

3交易费用理论
3交易费用理论

第二专题: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交易费用的基本理论

一、交易费用的提出和发展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基础上发现了交易费用。对“斯密定理”的疑虑,对企业存在的反思。用交易费用说明了企业的存在及其边界。

阿罗1969年阿罗在研究保险市场逆向选择行为和市场机制运行效率问题时,认为“市场失灵并不是绝对的,最好能考查一个更为广泛的范畴——交易成本范畴”,并明确提出交易费用是“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

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把交易费用由一个概念发展为一个理论体系,构建了交易费用经济学。从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方面论证了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将交易费用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经济组织问题的研究中,拓展了交易费用研究和应用的领域。

1,交易费用的定义

科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茅于轼“形成价格机制的成本。德姆塞次:产权运作成本,交换、确立、保护成本。“交换所有权的成本”;埃格特森“交易费用是个人交换他们对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立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诺斯:契约成本。“交易成本是订立和实施作为交易基础的合同的成本,因此,它包括使经济能够获得贸易收益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成本”阿罗:制度成本。的归纳:“交易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Furubotn:“交易成本定义为包括所有与(1)制度或组织的建立和变迁,和(2)制度和组织的使用有关的成本。”张五常:所有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交易成本包括所有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樊纲、盛洪的阐释。这些定义表述不同,实质是一致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不够规范和一般化。

一般定义:交易费用是处理人们之间交易关系所需要的成本。包括交易信息获取费用、交易谈判、合约签订、执行和监督费用、违约成本,以及保障交易实现的其它制度运行成本

交易是一个一般化概念,不是仅指市场交易。康芒斯的交易理论。买卖的交易(市场)、管理的交易(企业)、限额的交易(政府)

交易泛指人们之间发生的权益交互作用关系。

交易费用是相对于生产费用而言的,生产费用是处理生产过程中人与物关系的成本,交易费用则是处理经济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成本。

交易成本的一般化:市场交易费用、企业交易费用、政府(政治)交易费用、社会交易成本。中国的人际关系成本等。

2.交易费用的构成

类别构成:

(1) 狭义交易费用与广义交易费用(张五常)

(2) 事前交易费用与事后交易费用(威廉姆森)

(3) 直接交易费用与间接交易费用

(4) 市场交易的成本,企业组织中的交易成本,政府交易成本;固定交易成本,即在建立制度安排中所发生的成本,可变的交易成本,即取决于交易数量的费用

(5)经济交易费用和政治交易费用(诺思)。

要素构成:

交易信息成本:交易信息的搜索、辨别、选择

交易行为费用:讨价还价、实施交易活动成本也包括不当交易行为造成的效率损失交易规制费用:交易契约订立、维护、交易秩序维护、保护产权等费用。欺诈、打官司等损耗

交易条件费用:交易设施、设备和其他条件等

三、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1.威廉姆森的分析

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主要从机会主义、有限理性、资产专用性来说明交易费用的产生。主要从资产专用型、不确定性、交易频率来说明交易费用的大小。

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简单说来,是资产用于某一专门领域难以转移他用的性质。转移成本是衡量资产专用性程度的依据。专用性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概念。专用性投资与专业化分工、与道德风险、与谈判权、与契约理论等。

场地专用性比如,在某一特定场所兴建厂房的投资。此类投资专用性很强,投资之后再想改作其他用途就非常困难。物质资产专用性,如专用的模具、机械设备等。人力资产专用性,指工作中有些人才具有某种专用技术、工作技巧或拥有某些特定信息,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专门服务于某项交易,一旦这项交易被取消,那么这些技术和知识便全部或部分地失去意义。

专项资产。主要指根据客户特定要求进行的投资。

威廉姆森:把机会主义、有限理性和资产转用性三者结合起来,说明交易费用的产生。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产生了人们交易中的道德风险,是交易费用产生有了可能性,而有限理性则是这种可能变成了必然。同时,威廉姆森也认为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影响交易费用的重要因素。从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来说明交易费用的大小。

威廉姆森的观点比较深刻、操作性较好。但是,在经济关系中,资产专用性是双方面的,可以产生道德风险,也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另威廉姆森的主要是从行为风险视角来说明交易成本,有一定片面性。有时候“爱”、利他主义、自由等也可以产生交易成本。

诺思的分析:

交易产品性质、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交易方式

1.商品和服务的多维属性。作为交易对象的商品、服务具有许多属性,要对其充分理解和精确计算代价高昂。诺思:“确定所交换的每单位物品或服务的单个属性的层次是要支付信息成本的。它是交易在这方面代价高昂的基础。”

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正如诺思所说:“不仅一方比另一方更为了解某些价值属性,而且他或她还将从信息的收集中获取收益。按照一个严格的财富最大化行为假定,当进行交换的一方进行欺骗、偷窃或说谎所获取的收益超过他所获得的可选机会的价值时,他就会这样做。”

交易的人格化特征诺思认为,交易费用的产生与交易的人格化特征也是有关系的。诺思把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交易形式分为三种: 一是简单的人格化的交易形式,这种形式中,交易费用(TC )不高。但生产费用(PC )高。二是非人格化的交易形式。在这类交易形式中,交易费用明显上升,生产费用也有了下降。三是由第三方实施的非人际交易形式。在这种交易形式中,生产费用下降但交易费用增加。 图2-2 随着专业化的发展,生产和交易费用的变化

2.交易费用决定因素分析

产生原因:不确定性、机会主义、有限理性

影响因素:与交易相关的各种因素

交易主体:人的机会主义*、有限理性、人际关系

交易特征:交易客体:复杂性, 不确定性、专用性,

交易状况:交易规模、*交易频率、重复性、信息不称性

交易条件:物质技术条件、制度文化环境。

四、交易费用的计量

(一).对计量交易费用的理解

交易费用的计量问题,是困扰制度经济学的一大难题。张五常认为:说一种成本可以度量,或可以精确地度量,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可以用元或分来度量。如果我们能够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种特定类型的交易成本在状况A 下高于状况B 下,并能够说不论什么时候观察到这两种状况,不同的个人都能始终如一地确定同一种排列,那么就可以得到可检验的命题,这才是重要的。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不一定要计算出绝对值,只要计算出相比较的制度之间相对值的大小就可以。

交易成本主要是用于选择制度的,在一定意义上只要能够对不同制度交易费用的大小排序,基本上就可以了。

(二)交易费用计量方法 专业化程度 单位成本

TC PC A

1.直接归类计算法。计算直接和间接服务于交易的部门的产值或成本

2.间接比较计算法

3.经验案例说明法

(1):瓦里斯和诺思1986年计量方法:

把经济活动分为生产转换活动和交易活动,加总交易活动的资源耗费。从买卖关系来理解交易费用,从买方看,交易费用就是消费者支付了但卖方并未收到的那些成本;从卖方看,交易费用就是如果卖方将产品卖给自己就不会产生的成本。此外,公共服务部门的成本。

具体计算方法:(1)加总交易产业的价值。就是在公开市场上为产权交换而提供交易服务的各种部门;(2)在非交易产业中,划分企业职员的职业,提供交易服务的职业收入就是交易费用;(3)加总除转移性支付外的国家公共部门为国防、教育、城市服务等活动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把以上各项相对应于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加总交易费用。测算结果:瓦里斯和诺思用上述方法对美国1870-1970年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美国国民收入的45%以上被用于交易,这一比例比1870

年增加了近25%。

陈志昂和缪仁炳在见(《交易费用计量研究述评》将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分为三大部门,即非交易服务产业、交易服务产业和国家服务部门,并将所有从业人员分成两类,一类是提供交易服务的人员,另一类是提供转换服务的人员。通过计算各个部门中提供交易服务人员的数量与其平均工资的乘积之和,即为全国总的交易费用。其结论为:我国交易费用占GDP的比重从1978 年的28. 4 %上升到2000 年的43. 2 %;交易费用与经济增长(GDP)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 998 ,且高度显著。

存在的不足:诺思承认:“交易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经由市场的可能度量的成本,一部分是一些难以度量的成本,如获取信息、排队等候的时间、贿赂,以及由不完全监督和实施所导致的损失。这些难以度量的成本部分使得要准确地评价由一种具体的制度所导致的总交易成本是多少更为困难。不过,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程度有多大,我们就在衡量制度的有效性方面取得了多大进展。”

2.间接比较计算

为微观企业层面计量交易费用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威廉姆森。他认为,尽管直接计量交易费用很困难,但可以通过对影响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大小的测度,来比较制度的交易费用。决定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如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不确定性等对经济组织选择的影响。

3.经验性案研究

五交易费用、制度与效率

(一)交易费用与制度安排

1.交易成本是影响制度安排和效率的根本因素。

a.制度选择的根本依据之一。威廉森认为,交易的差异、交易成本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制度安排,如企业组织、企业管理模式、交易费用与政府规模,农村承包制。

b.制度变迁的关键制约因素。苏联改革失败与对政治交易成本的忽视,反腐败制度的失效,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困境,

c.衡量制度效率的根本依据。一个制度效率的高低主要看其直接的交易成本和间接的交易成本

表2-2 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的匹配

投资特点

非专用混合专用性

频率偶然

市场治理

(购买标准设备)

三方治理(新古典式合同)

(购买定做设备)

经常

(古典式合同)

(购买标准原材料)

双方治理(关系)

(购买定做原材

料)

统一治理

(企业)

专用性中间产品

六种交易类型、三种契约、四种治理结构

(二)交易费用与经济效率

1.交易成本是影响效率的根本因素

一般说来,交易费用对效率的影响,一是对总成本的影响;二是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由于在一个确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成本弹性很小,交易成本伸缩性很大,交易成本的高低就会成为影响效率的决定因素。具体说来:

(1)交易费用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2)交易费用对合作和交易的影响。“市场失灵”新解

(3)交易费用对分工与专业化的影响

2交易费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一方面是专业化和分工深化,合作加强,交易频繁,社会总的交易费用不断增加。交易费用比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和效率提高的表现。(诺思计算美国70年代交易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45 %,张五常认为香港达70-80%)。另一方面,单位制度或经济活动交易费用不断降低,效率提高。在技术相对确定的条件下,交易费用成为影响效率的关键。交易费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总量交易费用高,个别交易费用低,是发达国家。反之,是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三)交易费用与我国的改革和社会效率(略)

交易费用理论评价

价值与意义:为新制度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丰富了经济学分析的“工具箱”;交易费用理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缺陷与不足:1.交易费用的外延不确定。尽管科斯等都列举了交易费用的一些项目,但每位经济学家所列举的项目都不完全相同,如果要严格地、具体地确定哪几项作为交易费用,恐怕很难得到一致的意见。不确定性相关的是难以测算、计量。

2.过分夸大交易费用的作用。科斯1937年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企业产生与存在的唯一决定因素,这过于绝对。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的存在及其企业节约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

3.忽视对应概念:合作收益。制度是交易费用与合作收益之比决定的。制度首先是为了合作的,创造合作收益。IE=TC: CR。

六、交易费用、合作收益与交易和制度安排

(一) 合作收益

1.合作

定义:合作是人们之间基于共同目标相互配合活动的行为方式。

依据:超越囚徒困境:合作的缘由;相互依存性:合作的前提基础;重复博弈:合作的形成机制。

交易是合作的基本方式,也是合作实现的机制。交易的目的,就是获取合作收益。作用:合作是人类理性行为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正奥秘。

“囚犯困境”与合作制度形成

“囚犯困境”博弈揭示出: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之间的冲突——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并不总能实现团体的最大利益,同时也揭示了个体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最终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甚至会得到相当差的结果。

2.合作收益

界定、(Co-revenue)也可称为合作剩余,指通过合作和交易产生的超出单个个体行为效益的那部分收益。分工、专业化收益,组织绩效、制度收益、生产者、消费者剩余等。

两个方面:一是合作超过单干的收益部分;二是没有合作就不能实现的收益。

合作总收益和合作净收益。是否包含交易成本。

合作收益的决定:

1,专业化、分工水平,专用性投资2. 合作方式、合作机制。组织、制度。3. 信用等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促成人们社会性活动去创造价值的要素。网络、组织、信用、文化、伦理等。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大小制约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4.交易规模。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5.技术。通讯技术、交通技术与现代经济合作、合作形式发展、合作效益提高。

3。合作收益的测度

比较困难。合作收益=总收益—单人受益之和

比较方法:有合作与无合作效益比较相同要素不同合作方式下收益比较

3.交易费用、合作收益与交易安排

(1)交易的决定。交易能够带来合作收益,同时,也要耗费交易成本,一项交易是否发生、是否值得进行,就决定于交易费用与合作收益之比。交易费用低于合作收益,交易就是合算的。减低交易费用,就能促成更多的交易与合作。

(2)交易规模的决定

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交易费用可能呈U型变化,合作收益呈倒U型变化。交易最优规模在边际交易费用与边际合作收益的均衡点上。信用、制度、技术进步等,都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规模。

3. 交易费用与合作收益的分配与交易。

总体 CR>TC,且,A、B的收益与成本相匹配.

成本收益

交易 TC

CR 交易规模的决定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产业集聚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学术论点 罗纳德·科斯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费用。一方面,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 交易费概念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科斯的这一思想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忽视,直到6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纠错:交易费用理论不是科斯本人提出的,他的著作里只是有这种意思,但未明确提出。 1969年阿罗第一个使用“交易费用”这个术语。威廉姆森系统研究了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重要结论

交易成本文献综述

交易成本文献综述 一、交易成本的含义 1937年,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他认为,企业的存在是由于“使用价格机制是有代价的”,这一代价就是交易成本。在1960 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明确使用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他指出,“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订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等等。这些工作通常是要花费成本的”。 在科斯看来,交易成本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至少包括以下三个项目:(1)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价格是不确定的,要将其转化为已知,进行市场交易的当事人必须付出代价。(2)谈判和签约的成本。因为交易人之间常会发生纠纷、冲突,这就需要讨价还价,签订和履行合约。这些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3)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或成本)。例如签订长期契约时面临的更大不确定性,在以后解决交易细节问题时需要花费的成本。 在科斯之后,众多学者对交易成本的概念进行了自己的理解。 肯尼斯?阿罗最先使用“交易成本”这一术语,他将交易成本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它包括信息成本和排他性成本;设计公共政策并执行的成本。 奥利佛?威廉姆森进一步发展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他认为交易成本就是:“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威廉姆森将合同方法作为分析交易最基本的方法,把交易成本划分为合同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成本和签订合同之后的“事后”交易成本。事前的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谈判和维护一项协议的成本;事后的交易成本包括: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倘若为了纠正事后的偏离而做出双边努力,由此而引起讨价还价成本;伴随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带来的成本;确保各种承诺得以实施的保证成本。同时威廉姆森还对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他特别强调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这三种因素。按照威廉姆森的见解,倘若上述三个因素不是同时存在的话,交易成本就不会存在。 张五常从一般意义上定义交易成本,他认为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中的成本,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他还将交易成本的概念扩展至“制度成本”,其中“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订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从而,在张五常的交易成本理论里,所有的组织成本都是交易成本。 诺斯从组织生产的角度来说明交易成本。他将交易成本界定为:“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在他看来,交易成本不仅与组织生产的制度结构有关,还与生产的技术条件有关。 汪丁丁从博弈均衡的角度对交易成本进行理解,并从机会成本角度对交易成本进行定义的尝试。他认为,交易成本只能通过制度选择的多人博弈过程的均衡状态来确定。 埃格特森与巴泽尔定义角度类似,明确将交易成本概念与产权概念联系起来,前者将交易成本定义为“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立他们的排他性权利的费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章节导览: 壹、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一、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二、产生交易成本的原因 三、交易的三项特征 四、交易成本分析 壹、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一、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 科斯在尝试解释企业何以存在时为经济理论“发现”的就是这种反复发生的交易成本。他的结论是,通过建立一种无限期的、半永久性的层级性关系,或者说通过将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像企业那样的组织,可以减少在市场中转包某些投入的成本。一种多少具有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如一个雇员与企业的关系,对企业来说,能节省每天去市场上招聘雇员的成本;对于雇员来说,能减少每天去市场应聘的成本和失业风险成本。这种“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就是制度,包括契约,也包括政策等。因此,依靠体制组织、契约以及其上的政策等制度,采纳和利用标准化的度量衡,能降低交易成本的水平。 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使许多经济学者重构了制度经济学,并把它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理论家的那种注重对制度作描述性分析的研究区分开来,冠之以“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但我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制度经济学或制度分析学派。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等。制度经济学家也普遍关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工商管理09-1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对员工报酬的支付形式、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等进行确定、调整和分配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和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近年来薪酬管理发展迅速许,如多西方公司在薪酬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收益分享、利润分享、股票期权等;摩托罗拉以及其他许多大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及员工业绩制定和实施了动态薪酬制度,实施动态工资调节机制等;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得以发展和强化,薪酬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是当信息不对称时对激励机制的选择问题,得出了不同风险下的最优激励机制;二是团队生产中分成制与相对绩效评价机制的优化;三是多重激励机制的设计;四是企业组织激励研究;五是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分析等。 (一)薪酬理论理论及其发展 随着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薪酬管理形成了大量的理论,主要有威廉·配第的“维持生存理论”、克拉克的“边际生产率薪酬理论”、庇古德“集体谈判理论”以及效率薪酬理论等。近现代的西方企业管理者建立了一套有效激励的理论,了解和促进员工从事劳动的内在动机,在当今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成为现代薪酬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研究的侧重与行为关系的不同,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过程型和综合型三大理论类型。 1.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包括:第一,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一个从最基本需要到高等级的需要所构成的有序等级链。当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高级需要就会变得富有激励性,而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产生挫败感。该理论使企业能够了解和发现员工的心理活动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双因素理论。20世纪中期,赫兹伯格(F·Herzberg)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员工的行为会受到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前者是对员工的不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后者是对员工的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三,成就需要理论。对照需要层次论与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D.C.McClelland)着重研究了人们的高层次需要,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三种需要排列层次和所占比重因人而异同,而且这些需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该理论的贡献在于使管理者注意,对具有不同类型高层次需要的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要创造有利的组织环境培养和训练,使管理者成为具有高层次需要的人。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找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的重要概念,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中价值观念往往有差异的缘故,很难找到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激励需要层次。因此,内容型激励的研究结果至今缺乏结论性的支持。 2.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包括:第一,目标设置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爱德温·洛克(Edwin Locke)提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效率的主要源泉。后来他通过研究还发现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文化等因素,均会对目标的作用产生影响。目标设置理论说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设置一个有难度但可以实现的目标会带来高绩效,而且反馈较没有反馈更能提高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荆楚理工学院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代码: 三、课程管理:外国语学院(部)英语本科教研室 四、教学对象:09级英语(本科)专业 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节,其中课堂讲授36节,教学实践36节。 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把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技巧转化为翻译表达能力。通过反复实践加强翻译基本功,深化对英汉文化的领悟,提高学生的百科知识、文化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要求: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辅以充分、典型的译例分析,通过活跃的课堂师生互动,把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受学生喜欢。分不同文体选择适量单、长句练习和语篇练习,口头翻译课课做,书面实践周周做,练习反馈时时做。实行课后作业全批、全改、全讲解,有针对性检查指导学生实际翻译实践活动。 2.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文体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初步进行忠实通顺的英汉互译实践。从而能在毕业以后能较快适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英汉翻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八、相关课程衔接: 《语法》、《英汉文化对比》等 九、考核方式:笔试 十、教学纲目: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简史,明确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目的,熟悉翻译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纠正学生认为翻译就是一一对应的英汉转换和翻译课就是死板枯燥的理论教授的错误观念,使其认识到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介绍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使学生改变翻译课枯燥难学的观念,同时感受到翻译的乐趣。 三、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一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问题与思考] 一家汽车制造厂自己不生产汽车轮胎,轮胎由另一家厂商专门生产,两个厂发生的交易行为是企业外的市场行为,两家企业会发生订货供货的买卖行为,所遵循的是价格机制或市场供求规律,通过讨价还价最后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这种在交易中的成本或费用肯定是存在的。 问题:汽车制造厂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兼并轮胎厂,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分厂或车间? 一、交易费用的涵义 交易费用概念是由科斯创立的。他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标志着交易费用范畴的创立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初步形成。之后,该理论迅速发展,其中,威廉姆森的贡献最大。 1、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1)亚里士多德对交易的论述 商业交易;贷钱交易;雇佣交易。从事这三种交易活动都可以带来财富或致富。 他提出了交易的概念,并将交易与生产区被开来,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肯定。 (2)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在1934年出版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他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组织。 康芒斯的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中的规则中发生的、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他将交易的具体类型分为三种: 第一,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其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第二,管理的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其一般的原则是效率。 第三,限额的交易,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市财富或购买力的限额配给。

企业的本质 交易成本理论

1.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企业的本质?为什么有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差别?哪些因素决定企业的规模范围? 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组织效率 强调制度 企业(契约)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契约。资本、融资结构。 交易成本理论是关于产权交易的理论。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 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能够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作用下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观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理论使得人们“既不知道引导市场交易活动的成本,也不知道企业内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成本的影响如何。” 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的论文《公司的性质》中认为,“创建公司成为有利可图之事的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存在着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即:发现价格的成本以及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 公司存在的充分条件就是交易成本的差异,也就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管理的市场化两者之间寻找一个交易成本更低的方式。当公司管理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公司就应该产生;而当市场交易成本低于公司内部交易成本时,公司的内部交易就会弱化、消失,甚至会导致公司的灭亡。通常根据科斯的观点认为,企业是取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有效形式,选择只存在于企业和市场二者之间。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1937 年,交易成本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的运行也是有成本的。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由于运用市场机制也有成本是客观现实,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企业家代替市场机制,企业家指挥生产。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物,其运用市场机制的成本包括:(1)发现相对价格的费用;(2)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3)不确定性原因引起的费用,即契约履行的费用;(4)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科斯关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行同样存在交易成本的论述,对以后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科斯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零交易成本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是不可能实现或达到的,但是,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和企业产权制度,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内外部的交易成本,使其交易成本不断地逼进零的极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西方各国政府和企业经济组织不断改革社会经济的产权制度和组织机构,改善经济运行机制、运行规则和运行方法。 用交易成本理论进行解释:(1)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机会成本是生产组织制度选择的交易成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短期生产经营决策需要重点考虑机会成本,并在不同生产组织形式方案中决定取舍。(2)长期投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是发现相对价格的交易成本。 科斯于1960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对交易成本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科斯把它定义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理解为“扯皮成本”,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为获取经济收益而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一切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支出(彭真善,2006)。 科斯用交易成本完满地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并用它分析了企业与市场的差别与联系,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制度。市场的交易由价格机制来协调,而企业的存在将许多原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了。在企业内部,行政命令取代了价格机制成为生产活动的协调机制,企业通过市场“内部化”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

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监督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Williamson(1985)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区分为事前与事后两大类。 事前的交易成本: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 事后的交易成本:契约不能适应所导致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指两方调整适应不良的谈判成本;建构及营运的成本;为解决双方的纠纷与争执而必须设置的相关成本;约束成本─为取信于对方所需之成本。 Dahlman(1979)则将交易活动的内容加以类别化处理,认为交易成本包含:搜寻信息的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与转换成本,说明了交易成本的型态及基本内涵。简言之,所谓交易成本就是指当交易行为发生时,所随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的各项成本。 成本原因 编辑 交易成本发生的原因,来自于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下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造成交易困难所致(Williamson, 1975)。Williamson 指出六项交易成本了来源: 1.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指交易进行参与的人,因为身心、智能、情绪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极大化时所产生的限制约束。 2. 投机主义(Opportunism):指参与交易进行的各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的增加而降低经济效率。 3. 不确定性与复杂性(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不可预期性和各种变化,交易双方均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纳入契约中,使得交易过程增加不少订定契约时的议价成本,并使交易困难度上升。 4. 专用性投资(Small Numbers):某些交易过程过于专属性Proprietary),或因为异质性(Idiosyncratic)信息与资源无法流通,使得交易对象减少及造成市场被少数人把持,使得市场运作失灵。 5.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ic):因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利行为产生的机会主义,交易双方往往握有不同程度的信息,使得市场的先占者(First Mover)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而获益,并形成少数交易。 6. 气氛(Atmosphere):指交易双方若互不信任,且又处于对立立场,无法赢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交易关系,将使得交易过程过于重视形式,徒增不必要的交易困难及成本。成本特性 编辑 而上述交易成本的发生原因,进一步追根究底可发现源自于交易本身的三项特征。这三项特征形成三个构面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Williamson, 1985)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一、概念 理论建构于概念之上。对于交易费用为何,学界众说纷纭。交易成本为英文“transaction cost”汉译,亦有学者将之译为“交易费用”。一般认为,交易成本这一概念首先由科斯于《企业的性质》中提出。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企业何以存在”这一核心议题。科斯[①]认为,企业与市场的边界有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共同决定。前者主要为“使用价格价值的成本”。在这篇文章中,科斯并未对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作出清晰界定,而是采用列举法,认为交易费用包含了“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以及由于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导致的成本等”。 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科斯论文《社会成本问题》引起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交易成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其外延也进一步被细化。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分为合同签订前和合同签订后,前者而包括草拟合同、就合同内容谈判和确保合同履行所付出的成本;后者则包括了不适应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建立及运转成本和保证成本等。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性与机会主义行为;客观原因则包括了交易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维度:交易发生的频率、交易的不确定性程度和资产专用性条件[②][③]。 张五常在《新玻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经济制度与交易费用”条目中将交易费用定义为“那些在鲁宾逊·克鲁梭(一人世界的) 经济中不能想象的一切成本, 在一人世界里,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没有任何形式的经济组织”。从数学角

度,汪丁丁[④]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给定的不完备的知识集合上对可供选择的制度做选择的机会成本。 综合来看,交易费用有别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可以认为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必然要支付消耗的生产资料并支付劳工的劳动报酬的总。交易费用则是交换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签订合约、监督合约履行产生的费用。 二、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围绕核心概念“交易成本”展开。交易成本理论以交易为分析单位,是研究经济组织的比较制度理论。惠双民[⑤](2003)认为,交易成本理论经济学强调不完整契约,探索交易的特征及其对成本的影响,使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是一种包含了经济学、组织理论和契约法的交叉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在一个具有完全理性的世界,或言一个完美的市场里,决策者可以预见所有结果,这时不存在交易成本。换言之,交易成本理论是研究“不完美市场”的经济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以交易为分析单位,威廉姆森[⑥]区分了交易的三个维度,即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 即如果两个人的交易中, 某项投资是专用的, 那么该项投资挪作它用就会大大贬值。资产专用性可分成五种类型:场所专用性, 这与存货、运输费用有关; 有形资产用途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 这与干中学有关;专向性资产, 它与顾客特别要求的投资有关; 品牌资产的专用性(1989)。不确定性,即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交易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 即在某段时期的交易次数, 是一个相对的维度。威廉姆森假定处于交易过程中的人们不但具有有限理性而且还具有会主义行为倾向。由于有限理性,

第一章交易费用理论

第一章交易费用理论 第一节交易及交易费用的含义 第二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应用 第五节对交易费用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一、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二、科斯对交易费用的“发现” 三、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一、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一)亚里斯多德对交易的论述 (二)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三)马克思对流通费用的论述 (一)亚里斯多德对交易的论述 ?亚里斯多德把交易视为三种“致富技术”之一。把交易分成三种:商业交易、贷钱取利和雇佣制度。 ?他把交易与畜牧业、矿冶这些生产活动并列开来,因为交易与生产所发生的关系不同,交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畜牧业、矿冶则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经济活动。对交易的这一区分与新制度经济学把交易与生产区别开来并将其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相去不远。 (二)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把交易作为比较严格的经济范畴建立起来并做了明确界定和分类的是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他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他定义了交易的内涵,分析了交易活动的具体类型和形式。1.关于交易的内涵 ?认为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 ?认为交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的“物品的交换”,而是以财产权利为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对自然物的权利的出让和取得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交易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本身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人类交易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2.关于交易的类型 ?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买卖的交易过程必然存在谈判和交易后可能发生争执的问题。买卖的交易的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管理的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交易双方是一种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也含有

浅谈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原因

浅谈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原因 【摘要】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假设进行反思和质疑的结果。该学说由西方兴起,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对政治及经济均有较大影响。本文通过综述文献、分析思考等方法阐述了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存在的原因,在介绍理论的基础上形象地解释了部分相关内容,并试对其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有限理性交易成本 一、交易费用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基本假定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构成和运行的基本原理。[1]它对于人基本假定包括:人的行为动机具有财富和非财富两种、人是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的、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并且认为制度比人品更重要,好的人品有利于制度的实施。(二)交易费用的含义 交易费用思想最早由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使用价格机制是有代价的”。[2]科斯将交易费用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同时认为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同样存在“管理费用”;阿罗在定义交易费用时指出,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运作的成本”;威廉姆森则把交易成本规定为经济系统运转所需要的代价和费用;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包含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巴泽尔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埃格特森的定义是“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立他们的排他性权利的费用”。[5] (三)交易费用的具体形式 交易费用的具体形式包括由于合同和契约引起的各种费用、各种仲裁诉讼费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为促成交易的各种中介费用、形成维护修改一项制度安排的各种费用。比如私有与公共产权制度、高校的学分制度、关税制度、出口退税制度等等。 (四)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企业购并的成本效应分析(1)

企业购并的成本效应分析 摘要:购并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企业要综合考虑购并所带来的正面及负面效应,否则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本文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入手,借助于均衡模型,对购并企业适度规模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购并;交易成本;管理成本;效应 企业购并概念是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现象的出现逐渐流行开来的。购并即收购(Acquidition)与兼并(Merge r),按企业的成长方式来划分,企业购并可以分为横向购并、纵向购并以及混合购并三种类型。横向购并是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类似产品、或生产技术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购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购并方式,其目的在于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纵向购并是在生产工艺或经销上有前后衔接关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如加工制造企业向前购并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生产企业,向后购并运输公司、销售公司等,其目的在于发挥综合协作优势;混合购并是产品和市场都没有任何联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它兼具横向购并与纵向购并的优点,而且更加灵活自如。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还要直面国际市场的各种挑战和外国大企业的竞争威

胁,如何运用购并与重组手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购并的成本分析入手,从理论上探讨购并行为的有效性。 一、企业购并的正面效应——交易成本的降低 购并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降低交易成本。企业的交易成本是企业为完成交易行为而发生的成本,它一般包括:(1)寻找和发生交易对象的成本;(2)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3)讨价还价的成本;(4)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5)监督合约履行的成本;(6)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不会仅与一个被选对象进行谈判,谈判意味着讨价还价,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包括准备谈判的时间、谈判的时间、交通往返、谈判材料的准备和修改等,在达成协议之后,交易合约的订立也有一定的成本,如举行各种签字仪式;在合约签订之后,合约的履行仍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合约的履行需要进行监督,这对交易双方都是一种费用的支出;如果合约的履行出了问题,那么交易双方就会因制裁违约行为而支付更多的费用。 从企业购并的角度看,交易成本降低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规模经济 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购并的重要动机之一。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成本下降、收益递增的现象。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反映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是企业购并的直接

交易费用理论缺陷

第一,交易费用理论忽视了竞争对交易者行为的影响。人们之所以会采用非机会主义行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交易者之间是有竞争的。尽管交易者是和某一个供货商或购买者进行交易,但交易者在交易中的表现却会在市场中传播。人们总是会选择商誉较好的交易者,而不会选择商誉较差的交易者。一旦交易者没有恪守诺言或有欺诈行为而失去了信誉,就会通过消息的传播,使其他交易者获知这消息,从而影响其他交易者的选择。因为,交易者的收益在很多情况下是依赖于交易者良好的信誉而不是依赖于商品本身。因此,在竞争市场上。信誉本身就形成了一种重要的资产.并且通过它本身可以创造更多的资产。而在交易费用理论中,忽略了竞争市场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交易者似乎对于以前的交易状况一无所知。同时也不顾及机会主义行为对以后的交易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机会主义会见缝插针,处处显现。这种假定忽视了在竞争市场中.信誉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从而使得机会主义假定不能解释在许多情况下交易者之间宁简勿繁的契约关系。因此,在交易费用理论中,机会主义假定是一个忽略了上述三个方面重要特征的假定。这种偏颇的假定使交易费用理论的模型无法解释众多的经济现象。所以,我们认为,交易费用理论中作为核心概念的机会主义假定是不完善的。 第二,交易费用理论的逻辑缺陷。交易费用理论提出,由于资产的专用性特征以及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特性,为了减少风险需要建立某种保护性机制,但这种机制的建立也是有成本的。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预防机制有可能因为情况的改变而带来新的风险.要解除或减少新的风险.又需要建立新的机制来防范风险。这样层层推进,保护性机制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能会重新退回到市场状态。而在科斯和威廉姆森的理论中,保护机制和组织的形成恰是由于市场的失败而造成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1969年阿罗第一个使用“交易费用”这个术语,威廉姆森系统研究了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学术论点 罗纳德·科斯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费用。一方面,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 交易费用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科斯的这一思想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忽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假设结论

交易成本及费用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 案例讨论一 浅谈交易费用 2016级2班第5组 林燕清(17920151151596) 林少俊(17920161150758) 彭雯(17920161150812) 王依珊(17920161150859) 温泉(17920161150868) 张潇(17920161150959)

目录 一、不同经济学派理论与交易费用的阐述 (3) (一)新古典经济学 (3) (二)新制度经济学 (3) 二、产生交易成本(费用)的原因 (4) (一)交易的三项特征 (4) (二)交易成本(费用)的定义 (5) 1、交易费用的分类 (5) 三、新古典范式的交易费用模型 (7) (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小麦交易模型—作为活动的交易 (7) (二)生产企业内总产出Vs净产出曲线模型 (8) 四、参考文献 (9)

一、不同经济学派理论与交易费用的阐述 (一)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建立基于标准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完全市场合约、完全理性人等假设基础之上。完全竞争市场模型,需满足四个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厂商生产的产品完全无差别;(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4)信息是完全而充分的。完全竞争模型是理论上的理想假设和参照系,不可能完全符合现实。因此,传统的古典交易模型假定零交易费用,并且完全理性。而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无法达到古典完全竞争模型的理想状态,信息并不对称且存在很大程度上不确定性。合同签订前交易对手的匹配、合同签订过程中的讨价还价以及合同签订后监督、贯彻合同履行并避免违约风险,这一系列过程付出了交易成本,形成了正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的产生,彻底打破了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想状态。1970年Foley将交易费用纳入古典模型,一些文献也尝试引入交易费用对新古典经济学或新古典企业理论进行简单拓展。 (二)新制度经济学 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也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现代发展。它同时关注合约尤其不完全市场合约治理结构以及其它组织形式,并研究通过组织技术的合理设计减少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不仅应关注生产技术改进,也要注意组织技术与经济制度建设,从而降低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交易费用,建立一个更为有效的市场经济。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1》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1 课程编号:06120360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 总学时数:32(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6) 学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适用专业:英语(师范)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翻译理论与实践1》是为英语(师范)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课。本课程是《翻译理论与实践2》的基础,旨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中外翻译理论,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各种类型的翻译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掌握翻译技巧,增强翻译技能,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2》的学习做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翻译概述 1.教学内容 翻译的基本原理(定义、类型、标准);翻译的过程(理解、表达、审校);翻译的条件 2.重点、难点 重点:翻译的定义和标准 难点:翻译的标准(中西方著名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比较和探讨)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翻译的发展历史和定义;掌握翻译活动的基本过程;理解中西方著名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 第二章英汉语言对比 1.教学内容 英汉语言不同点对比(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主语句与主题句;形合与意合; 树状与竹状;静态与动态) 2.重点、难点 重点:主语句与主题句;形合与意合;树状与竹状的不同点对比 难点:树状与竹状的不同点对比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例句分析,了解英汉语言在语系、句法、语义、词法等方面的不同点,在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差异理解,提高英汉语言差异的敏感度。 第三章英汉思维和文化对比 1.教学内容 英汉思维和文化对比

什么是交易费用理论

什么是交易费用理论? 无历史版本编辑词条 创建者:张强更新日期:2009-1-12 16:46:00 编辑次数:1 浏览次数:什么是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他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费用。一方面,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科斯的这一思想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忽视,直到6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重要结论 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了节省这种交易费用,代替市场的新的交易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企业,而企业的不同组织结构也是为了交易费用节省的必然结果。 交易费用经济学包含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市场和企业虽可相互替代,却是不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 (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IT外包风险控制策略研究综述_张金隆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IT 外包风险控制 策略研究综述 张金隆1  丛国栋1  陈 涛 2 (1.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2.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IT 外包在过去10年中迅速发展,但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更好地管理风险,对现有研究成果做了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提炼,将风险控制策略进一步分类为2个子系统:①主要策略子系统,包括合同机制、关系治理、组织整合、控制机制和动态成本监控;②辅助策略子系统,包括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外包决策优化、不同的管理模式、标准化工具。这2个子系统为建立企业I TO R 策略研究的方法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丰富企业I TO R 管理理论。 关键词:IT 外包;控制策略;风险管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09)01-0126-09 Study of Mitig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IT Outsourcing Risk :A Review ZHAN G Jinlong CONG Guodong CHEN Tao (Hua zho ng U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W uhan ,China ) Abstract :IT outsourcing had dev eloped fast during last decade with g reat risk .In order to better m anag e risk,a Literal development in IT outsourcing risk o f enterprise mitig atio n sy stem w as summ a-rized.mitig atio n system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 o subsystems,nam ely ,main subsystem ,which in-cludes co ntracting mechanism ,rela tio nal g ov er nance ,o rganizatio n integ ra tion ,co ntrolling system ,and dy namic co st mo nitoring;a nd com plementary sub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third party suppo rt,o ptimized outsourcing decision-making ,different manag ement style and standardiza tion to ols.The system is fit fo r providing a founda tio n for establishing the research methodolog y o n the mitigation system fo r IT outsourcing risk o f enterprise and helpful for enriching the litera ture of enterprise IT o utso urcing risk management. Key words :IT o utso urcing;mitig atio n system;risk management;rev iew 收稿日期:2008-03-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7073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010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07JC630044) 随着IT 外包的迅猛发展,其中潜藏的巨大风险也日益突出。首先,I T 外包继承了IT 固有的风险,如规模大、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有大量不确定因素产生,风险因素众多且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等。其次,IT 外包具有独特风险,包括客户对供应商较大的路径依赖风险;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难以监控;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的风险;潜在成本大幅增加的风险以及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文化等潜在风险等。鉴于此,如果IT 外包风险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IT 外包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甚至是破坏作用。具体表现为:伴随着供应 商的服务质量下降,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技术能力逐渐减弱;由于IT 与管理的密切关系,管理效率、创新能力、最终顾客满意度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企业不仅难以实现经营目标,竞争力也会严重下降。 由于IT 外包风险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风险控制策略方面。研究者以交易成本理论、控制理论、关系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基础,参考风险尤其是I T 风险控制策略,结合IT 外包风险的独特性,提出了诸多IT 外包风险控制策略。这些控制策略从不同角度提供了缓解风险的方法,但是风险策略大多源 · 126· 第6卷第1期2009年1月 管 理 学 报Chinese J o urnal o f M anag ement V o l.6No.1 Jan.200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