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长方体 正方体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长方体 正方体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长方体  正方体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长方体  正方体

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十二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直观图。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个新建的广场,很漂亮,你们想看看吗?(投影仪展示主题图)广场上有些什么建筑物、设施呢?

生:广告箱。

生:雕像座子。

……

师: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吗?

生:有长方体也有正方体。

师:在这幅图中,你有什么关心的数学问题要问吗?

生1:注满这个水池需要多少水?

生2:做一个广告箱大约要用多少玻璃?

生3:做这样一个纸箱要用多少纸呢?……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知识。(引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

1、摸一摸,认一认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呢?展示给大家看看吧。

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称作立体图形。(投影出示直观立体图)

师:请大家摸摸看,这些物体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一个面上,长方体不止一个面。

师:你能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吗?(课件展示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指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而两个面相接的边称为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请给你的同桌介绍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吧!

2、探索特征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你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课件演示:让长方体、正方体旋转,清晰有序地显示6个面。学生有序地数出这6个面。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吗?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是相等的,正方体所有的面都相等。

师:怎样来证明这个结论呢?请小组的同学想一想、试一试吧。

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们是直接观察出来的。

生2:我们是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求它们的面积得出的。

师:在长方体中,像这样相等的面有几组呢?

生:3组。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观察后汇报:我认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都是一样长的,长方体中有的棱相等。

师: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动手来量一量吧,并把相同长度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

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相等。(边说边比划)

师: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长度一样吗?

师:像这样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课件出示棱的名称,同桌相互指一指。

课件展示:将一个长、宽、高不相等的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

师:再想想: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师:正方体的12条棱都是一样长,我们就不再分长、宽、高了,把它们都称作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的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3、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想一想它们是一种什么图形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

三、课堂活动

第39页课堂活动第1题:分类,把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

2、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哪里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分别指出其长度。其中有特殊的长方体吗,这时的长、宽、高还可以怎么说?

五、课后操作

小组活动: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例3,第41页练习十二第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侧面展开图)。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

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一、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P39页例3

过程讲解:

1.观图,理解题意

图中的物体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判断小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2.画观察到的形状图地方法

(1)方法分析:观察物体时,可以在要求的位置观察实物,根据看到的平面图画出物体的形状图。

(2)根据看到的平面图画图。

得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二、课堂练习

1、实际操作

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辅导。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

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2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

2、练习十三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和同伴间协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

师:(出示一个纸做的袋子)想知道做这样一个漂亮的纸袋子需要多少纸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师:今天我们就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二、探究学习

1、教学例2

让学生齐读例2。

师: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看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有一个面不做,只需要求出5个面的面积。

让学生先试着计算,再交流汇报。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25×35×2+10×35×2+25×10=2700(cm2)。前后面左右面下面生2:(25×35+10×35+10×25)×2-10×25=2700(cm2)。六个面的面积上面

……

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思考,明确应算哪几个面。

2、试一试

师:做这样一个灯笼(上下都是空的),至少需要多少红绸?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来思考应算哪几个面,再独立解决。

汇报交流:

生1:我是这样思考的:这个灯笼上下面都是空的,不需要做,只需求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 3.5×5×2+ 3.5×5×2=70(dm2)生2: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 3.5×5×4=70(dm2),因为它4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师:他的思考方法很独特,明白这样算的原因吗?再把你喜欢的计算方法给同桌说说吧。师:在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结合实际来思考问题)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1

先动手量出计算表面积需要的数据,再算一算,然后同桌间相互交流,进一步知道计算表面积需要哪些数据,以及应怎样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1、教科书第43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4人小组先猜一猜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会不会相等,再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汇报交流:

生1:我把它们放一排,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7cm2。

师:为什么表面积会减少呢?

生1:8个小正方体摆在一起就会减少14个面,所以表面积减少了14cm2。

生2:我把它们放两排,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20cm2。

生3:我把它们放两层,摆成了一个正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24cm2。

师:表面积的大小是否与摆成的形状有关呢?

3、课堂活动3

量一量,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书皮纸。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同伴间的协作能力。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4题。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汇报时谈谈需要求几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5课时体积与体积单位(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

3、dm3、m3。

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教具学具】

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

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

【教学重点】

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积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比一比:

抽生说。

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师补充:说得对,图(3)是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1

1、实验

(1)猜一猜:

出示装有带颜色水的量杯和土豆。

师: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

(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上升。

(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教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下降。

(4)说一说:

分组讨论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

汇报:把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因为土豆占了原来一部分水的空间位置,水就往上升,把土豆从水中取出后,土豆占有的空间又被水填上去了,所以水位就下降。以前学的《乌鸦喝水》中,乌鸦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喝到水的。

师:说得真好。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是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

(5)做一做:

将杯中的沙子全部倒出,把你们的橡皮块或积木放进去,再把沙往杯子里装,你发现了什么?

生:剩了一部分沙,装不进杯子里。

师: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回答后师概括:对,积木和橡皮块也占了一定的空间,放到杯子里就挤占了原来沙的空间,所以,沙就装不完了。

2、概括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讨论,抽生说。

师:通过实验,我们体会到了土豆、橡皮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是不是只有土豆、橡皮块、积木才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呢?(不是)

师:对。比如说我们的书包装课本、文具盒等物品,放的书越多,书包剩下的空间就越小,就是因为这些课本、作业本、文具盒会占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空间吗?(如晚上洗脚,吹气球等。)

抽生说一说,也可同桌互说。

3、归纳

请一大一小个子的两个学生站在一起,比较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如某某的体积大,某某的体积小。抽生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大小。

三、教学例2

师:同学们,和长度、面积一样,我们也常常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

1、师生共做。

(1)画一条边长为1cm的线段,标出长度。

(2)画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标出边长和面积。

2、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小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为1cm。

师: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立方厘米的大小?抽生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1cm3,读作1立方厘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1cm3,读一读。

3、列举生活中体积为1cm3的物体的例子。

师:知道了1cm3的大小,你能举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吗?

生:我的小指头尖的体积大约是1cm3。

生:一颗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cm3。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cm3的大小。

4、小组活动。

用几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

5认识1立方分米。

师:同学们,我们除了以“立方厘米”作为物体的体积单位,还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较大的体积单位,比如立方分米,你知道1立方分米是多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1立方厘米是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那么1立方分米就是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3。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看看它的体积有多大。

6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小?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体积与体积单位(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的例3、例4和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1m3的概念,建立1m3的大小观念。

2、能区别使用1cm3,1dm3,1m3去度量物体的体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米尺,棱长分别为1cm,1dm的正方体。

【教学重点】

各种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难点】

用体积单位去度量物体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出示一根线、一张纸):一根线的长度用什么单位去度量?(长度单位)一张纸的大小用什么单位去度量?(面积单位)

师(拿出一盒粉笔):粉笔盒的体积大小又该用什么单位去度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体积单位。

二、教学例3

师:刚才同学们知道了1cm3,1dm3的大小,你能说说1m3的大小吗?

引导学生得出:棱长为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写作1m3。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m3的大小吗?

做游戏:

3个学生用3块1m长的尺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墙角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m3,然后让学生依次钻进去。呀!1m3能装10个学生。

将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里垒起来,能垒多少个书包?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1cm3,1dm3,1m3)

师:你能说说这三个体积单位谁是最大的?(1m3)谁是最小的?(1cm3)

三、教学例4

出示例4: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师: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能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1、将学生分组,用棱长是1dm的正方体推导。教师巡视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dm2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纸盒(木块)的6个面上。

2、展示推导过程:一排有10个,一层有100个,10层就是1000个,所以1dm3里有1000个1cm3。

3、归纳总结:课件展示将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的过程,并板书:1dm3=1000cm3。

4、你能推导出1m3=()dm3吗?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出结果,再抽生说一说推导的方法。

用刚才的方法推导出1m3=1000dm3。

5、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1dm3=1000cm3

1m3=1000dm3

得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四、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出示表格,学生独立填写,并集体订正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m dm cm10

面积单位m2dm2cm2100

体积单位m3dm3cm31000

五、课堂活动

第1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第2题学生可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六、课堂练习

第48页练习十四第1题。

可分组活动,先用1cm3的小正方体拼出一个和墨水瓶盒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估算一个墨水瓶盒的体积。再将小正方体装在墨水盒里,比较一下估算的结果。

七、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2~4题。

八、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7课时体积与体积单位(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48页的例5,第4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四第5~6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思考中理解容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容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能根据容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容积单位的互化。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一些标明物体的容积的包装、牛奶盒子、杯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

1m=()dm1dm=()cm1m2=()dm2

25dm=()m100cm=()m1dm2=()cm23

5m3=()dm37500cm3=()dm3

怎么换算的。

2、说说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例5

1、容积的含义

师演示:把牛奶盒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能装满4个杯子。

思考: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因为1盒牛奶可以装4杯牛奶。

师:1盒牛奶可装4杯牛奶。这些牛奶盒、杯子都叫容器。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试一试

师: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容器,并比一比它们容积的大小。

生1:气球是容器,它容纳的空气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生2:杯子是容器,它装满1杯水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生3:冰箱是容器,它能容纳食品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早上喝的牛奶的盒子上都写着什么?(250mL,1L……)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mL”是毫升,“L”是升。

师:1毫升是指能容纳1cm3的物体的容积,用字母表示为1mL。1升是指能容纳1dm3的物体的容积,用字母表示为1L。

牛奶盒上的250mL和1L,就指的是它们的容积。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常常以毫升或升为单位?(眼药水、饮料、牛奶等液体)

师:你知道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吗?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

问:你能根据体积单位的进率推导出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吗?

板书:1L=1000mL。

2、试一试

抽2个学生板算,其余齐算。

订正时归纳一下换算的方法。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3、及时练习

96m3=()dm313.2dm3=()cm3

1235dm3=()m3597mL=()L

四、课堂活动

1、第48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和课堂活动第2题。

(1)说一说。

可以让同桌互动,教师巡视检查。

(2)观察并计算。(先让学生看懂题意,再独立算,并与同桌交流算法。)

五、课堂练习

1、练习十四第5题。

先独立连线,再集体评析。

2、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五的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渗透“猜测——实验探究——验证”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12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表格一和表格二。

【教学重点】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游戏吗?这是老师用1cm3的正方体拼成的积木,(课件出示)你能说说它们的体积吗?

师: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我们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要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

生1:可以将这个长方体切成小的体积单位,看它包含着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就可以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2:将这个长方体浸没在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刻度读出长方体的体积。

生3: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用长×宽×高。

教师小结: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适用呢?在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是不能切开来数的。把什么物体都浸没在水中,看水面上升的刻度也比较麻烦。那么,生3的方法是否成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二、问题探索

1、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4人小组合作“搭积木”。电脑出示活动要求:用12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并填写表一: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1cm3正方体的个数体积(cm3)

长方体一

长方体二

长方体三

思考:

①长方体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②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规律。

生:每排个数就是长方体长所含厘米数,排数就是宽所含厘米数,层数就是高所含的厘米数。长方体的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或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或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3)用实例验证规律。

师:刚才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个公式对所有的长方体都适用吗?

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学具中自由选取若干个1cm3的小正方体,搭成形状不同的两个长方体,验证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否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请每小组(2人小组)同学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表二:

长(cm)宽(cm)高(cm)体积(cm3)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看来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请给自己一颗探索星。

(4)用字母公式表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板书和长方体的立体图,想一想: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用字母怎样表示长方体体积公式呢?

(板书:V=a×b×h)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5)反馈练习。

师(课件出示例2):怎样计算水果箱的体积?

学生审题,独立完成。

2、自学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正方体的体积又怎样计算呢?猜猜看。

(2)你的想法正确吗,可以翻开书第50页看一看,也可以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3)说说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字母表示的方法(V=a·a·a或a3)。要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4)反馈练习:

口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三、课堂活动

量一量、算一算。

(分组测量、并计算)

四、全课小结

说说本课学习中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2、3题。

第9课时问题解决(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例1,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学例1。

思考:根据实际情况还要扣除什么的面积?

5、独立解答,并在4人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6、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6+(6×3+8×3)×2

=48+(18+24)×2

=48+84=132(m2)132-26

=106(m2)

答:粉刷的面积是106m2。

7、小结: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往往要根据实际情况求出一个面或者几个面的面积,而不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六第1题

提示:损耗的纸块面积应加上去。

2、练习十六第2题

仔细看图,数一数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第10课时问题解决(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例2、例3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3~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信息中分析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已知信息与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分析数学信息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什么叫体积?什么叫容积?今天我们一起用体积和容积知识解决生活中较复杂的现实问题。

二、教学例2

1、分析并整理信息

视频展示例2。学生阅读后,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辆汽车的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长10dm,宽5dm,高4.5dm。这个油箱最多能装多少升柴油?每升柴油的价格是7.2元。需要多少元?

师:这些信息和问题中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从里面里,最多)

师: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呢?最多是什么意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整理 一、【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 相对 2 3 、由 做立方体)。正方体有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 宽、 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 5、长方体有 6 4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棱长总和会扩大相同的倍数。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棱长总和就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S=2(ab+ah+bh) 无底(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2(ab+ah+bh)-ab 或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a×6= 6a2 2、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m2 =100dm2 1 dm2 =100 cm2 1m2 =10000 cm2 3、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粉刷教室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4、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 个物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 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3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9倍)。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是看物体 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 方厘米(cm3) ①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②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③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m3 =1000 dm3 1dm3=1000 cm3 1 m3 =1000000 cm3 长方体的体积 长÷b÷h 宽÷a÷h 高÷a÷b 正方体的体积×a×a =a3 3、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 +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贴墙纸就只有四个面)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 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 h (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 L = 1 dm3 1 ml = 1 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测试(有答案解析)

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测试(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A. B. C. 2.把下面的几个图形沿虚线折叠,有()个图形能折叠成正方体。 A. 1 B. 2 C. 3 D. 4 3.下面的图中,能折成长方体的是()。 A. B. C. D. 4.将三个棱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装在一起,此时与三个正方体独立包装相比,节省了()cm2的包装纸。 A. 100 B. 400 C. 600 5.用两个长为5cm,宽为4cm,高为3cm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小的大长方体,应把()的两个面拼在一起。 A. 5×4 B. 4×3 C. 5×3 6.用一根长36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cm。 A. 12 B. 9 C. 3 7.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的长方体教具。 A. 2 B. 3 C. 5 8.至少需要()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 A. 8 B. 4 C. 2 9.下面图形()沿虚线不能折成正方体. A. B. C.

10.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A. 2 B. 4 C. 6 D. 8 1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数的3倍,表面积扩大到原数的()倍。 A. 3 B. 9 C. 6 12.一个长方体高不变,长与宽的和也不变。如果长与宽的差越小,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A. 越小 B. 越大 C. 不变 D. 有可能变小,也有可能变大 二、填空题 13.有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0cm2、24cm2、30cm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cm2。 14.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dm后,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减少了56dm2,变成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dm3。 15.把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粘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体积是________立方分米. 16.把一根长96cm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表面积是________cm2,体积是________cm3。 17.把两个长5cm,宽4cm,高3cm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尽可能大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cm3,表面积是________cm2。 1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dm,它的棱长总和是________dm,表面积是________cm2,体积是________dm3。 19.一个长方体纸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纸盒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20.0.5m3=________dm3 3000cm3=________dm3 750dm3=________L 1.05L=____________mL 三、解答题 21.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 22.有一个棱长是80cm的正方体铁块,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横截面是200cm2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米? 23.把5块棱长为5dm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24.求下面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题 1、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高3米,现在要用涂料粉刷它的四壁和顶棚。如果扣除门、窗和黑板24 平方米,求要粉刷的面积有多大?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15千克,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2、水泥厂要制作10根长方体铁皮通风管,管口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管子长2米。共需多少平方米铁皮? 3、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0米,宽15米,深2米,现要将它的每个面先抹上水泥,再贴上边长4分米瓷砖,需要这样的瓷砖多少块?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5千克,要用去多少水泥 4、一种长方体铁皮烟囱,底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高4米,制这样一节烟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11、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本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它的长是9厘米,宽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两块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那么,每块正方体的木块体积是多少? 7、有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190平方厘米,如果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将它截成两个长方体,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为24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体

积。 8、一个体积是576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正面面积是96平方厘米,侧面面积是48平方厘米,底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损耗不在计算之内),把这些小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一行,这一行总共有多少米? 10、有一个长方体铁盒,它的高与宽相等。如果长缩短15厘米,就成为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盒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1、一个长42厘米,宽30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的木块,在一面挖一个深是10厘米的正方体方槽。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外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2、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钢块,在上面中心处挖一个深是3厘米的正方体方槽。那么这个长方体挖槽后的表面积是多少?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西师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西师版) 第九单元总复习总第50课时教学设计 余朝友 执教 余朝友 课题 总复习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自主意见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4)小组汇报出示小组汇报要求: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

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80÷8=200×5=4×25=65÷8=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2.复习笔算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分数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姓名: 4.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分米、2分米、3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 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5. 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6. 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20平方分米,高是5厘米,体积是()平方分米。 7. 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底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8. 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分之()。 9.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平方分米。 10.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1.一个长方体棱长和是14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2.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形,所拼成的图形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倍。 1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1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20度,它的一个底角是()度,这个三角形是()角三角形。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 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2.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说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3. 由六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不是正方体,就是长方体。() 4. 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5.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6. 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7. 若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则长方体棱长总和是4(a+b+h)。() 8. 有的长方体,可以有8条棱长相等。() 9. 任意两个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0. 三角形的底是28分米,是高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96平方分米。() 11. 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12.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3.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 把三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 少()。 A.2平方厘米 B.3平方厘米 C.4平方厘米 2.通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A.1 B.2 C.3 D.4 3.两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间的所有线段()。A.相等 B.相互平行 C.相互垂直 D.不相等 4.都是轴对称图形的一组图形是()。 A.圆、正方形、三角形 B.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C.正方形、梯形、扇形 D.正三角形、等腰梯形、圆 5.有三条对称轴的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为24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A.6平方分米 B.24平方分米 C.48平方分米 D.96平方分米 7.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把它平均分成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后,表面积()。 A.一定增加32平方厘米 B.一定减少32平方厘米 C.无法确定 8.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正好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比原来长方体增加了4平方米,原正方 体的表面积是()。 A.6平方米 B.4平方米 C.5平方米 D.8平方米 三、算一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测试卷及答案共3套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填空题 1.个长方体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6cm、5cm和4cm。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cm,表面积是()cm2,体积是()cm3。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dm,它的表面积是()dm2,体积是()dm3。 3.94m3=()dm3()L=250mL 7.08dm3=()L()mL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6()。 (2)一个微波炉的容积大约是24()。 (3)2016年9月15日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容积达15()。 5.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是24dm3高是3dm,它的底面积是()dm2。 6.一种家用冰箱,产品说明书标明:冰箱内部尺寸40×30×80(单位:cm),这种冰箱的容积是()L。 7.如右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在正方体的各面填上数,使对面两数之和为7,则A、B、C处的数各是()。 8.用棱长一样的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是126cm2,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cm3。 二、判断题。 1.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2.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三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 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正方体的。() 3.求铅笔盒的容积就是求它的体积。() 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则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16倍。 () 5.表面积大的长方体体积一定大。() 三、选择题。 1.一口水缸最多能装水1500L,那么它的()是1500L。 A.质量 B.容积 C.体积 2.要求做一个长方体的通风管要多少铁皮,就是求长方体的()。 A.四个面的面积 B.五个面的面积 C.表面积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0cm2,如果它的高减少4cm,那么它的体积减少()。 A.24cm3 B.80cm3 C.5cm3 4.表面积是96dm2的正方体体积是()。 A.96dm3 B.64dm3 C.256dm3 5.将5块一样的小积木摆成一排,这五块积木底面的数字之和是()。 A.16 B.18 C.20 四、图形题。 1.计算下面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

(完整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解决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1) ——解决问题 1. 下面的两个图形是由五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请你各补上一个小正方形,使这两个图形都能折成一个立方体。要求两种补法不一样,画出示意图即可。 2. 有一种长方形纸片,长12cm、宽8cm。王老师想用这种长方形纸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张这样的长方形纸片? 3. 蛋糕店王阿姨用彩带包扎一个长方体的礼盒(包扎方式如图,接头处忽略不计)。至少要用多少长的彩带,才能包好? 4. 东东用一些棱长为1厘米的小立方体摆成长方体。他已经摆成了如图的形状。照这样摆,至少还需要摆几个这样的小立方体,才能摆成一个长方体?摆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 学校要修建一个长100米、宽60米的游泳池,游泳池的深度为2米。修建这个游泳池需要挖土多少m3?如果在游泳池的底部和四周贴瓷砖,那么贴瓷砖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6. 粉刷一间长8m、宽6m、高3.5m的教室,扣除门窗的面积约20㎡,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涂料500克,那么粉刷这间教室共需要涂料多少kg? 7. 把一个长25cm,宽20cm的长方形纸片剪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正好剪完),正方形纸片的变成最大是几厘米?这样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剪几个?

8. 如图,一段长方体木料长4m,如果沿着虚线且平行于侧面把它切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400平方厘米。请算出这段木料原来的体积。 9. 右图是一个正方形纸板,从四个角各减去一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纸片,然后做成没有盖的纸盒,请你分别算出这个纸盒的表面积和容积。(单位:分米) 10. 用以下材料各2个焊接成一个长方形铁皮盒子。这个盒子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焊接处的材料忽略不计) 11. 一个密封的长方体水箱,里面放了一些水,当水箱如图左放置时水深20dm,当水箱如图右放置时,水深多少分米? 12. 一个长方体体积是24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13. 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给这个正方体框架的表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彩纸多少平方分米? 14. 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底面长、宽为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5.5升水,再把一个大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中水深是16厘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一单元教学设计者: 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三、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四、课前准备: 天平、台称、2分硬币、2袋分别重500克的盐、一些实物如苹果、几粒花生、扣子、鸡蛋等。 五、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 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 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 1.长方体是由6.个. 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3.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和叫做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条长..+.4.条宽..+.4.条高..=.(.长.+.宽.+.高.).×.4. 。 用字母表示:C=..(.a+b+h .....).×.4. 。 4.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6.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用字母表示:C=..12..a . 。 7.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特别注意: 当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时,其他四个面是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温馨提示: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长方体的摆法不同,长、宽、高也就不同。 温馨提示: 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是相对的面。 温馨提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不是唯一的,左图只是其中的一种。

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 ×.高.).×.2. 。 用字母表示:S=..(.ab+ah+bh ........).×.2.。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 用字母表示:S=..6.a . 2.。 4.如果把一个长方体沿一个面截成n 块,就增加了2.(.n .-.1.).个截面...,每个截面的4条棱就是增加的棱,总共增加了8.(.n .-.1.).条棱..。 三、了解体积的意义及计量单位,会进行 单位之间的换算。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 ..3.、.dm ..3.、.m . 3. 。 3.棱长是...1. 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c .; 棱长是...1. d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 ..3. ; 棱长是...1.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 .3.。 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并 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小学五年级下长方体与正方体分类题型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 8cm 5dm 8cm 8cm 12dm 2dm 棱长总和为60分米 二.选择。 1.是一个长方体,它的下底面的面积是()。 A 12㎝2 B 20㎝2 C 15㎝2 D 94㎝2 2.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它的表面积是() (单位:分米) A. 200平方分米 B. 520平方分米 C .700平方分米 D. 1400平方分米 3.如果一个正方体,把它的棱长都缩小4倍,它的表面积将缩小()倍。 A. 2 B. 4 C. 8 D. 16 4.如果把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的正方体表面积()。 A.增加了 B.减少了 C.没有变化 三.解决问题 类型一:基础完整图形解答 1.一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米的正方体,它所有的棱长的和是多少厘米

2.用72分米长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然后在外面贴上一层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3、楼房外壁用于流水的水管是长方体。如果每节长15分米,横截面是一个长方形,长1分米,宽分米。做一节水管,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类型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转换 1、一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米的正方体,它所有的棱长的和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3.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把一个长方体的宽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类型三:特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1、天天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深米,在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砌瓷砖,如果瓷砖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那么至少需要这种瓷砖多少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75683

一、长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的特征 顶点个数面棱 个数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 8 6 相对的面 相等 12 平行的棱 长相等 3.棱长总和公式: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长方体棱长总和=4(a+b+c) 4.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1)表面积S: S = 2ab + 2bc+ 2ca = 2 ( ab + bc + ca) 长方体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2 +宽×高×2 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n次会增加2n个截面。) (把长方体/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体积不变。) 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5.长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 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写成cm3,dm3,m3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 = abc=Sh 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二、正方体的认识: 1.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之和=棱长×12棱长=棱长之和÷12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统称棱长。) 3.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4.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正方体没盖的表面积=棱长×棱长×5 5.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V=a×a×a (正方体棱长扩大几倍,表面积扩大倍数的平方倍,体积扩大倍数的立方倍。)三、容积

(完整版)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和公式归纳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概念: 1、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7、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3 8、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 a ?a)

二、计算公式: 长方体公式:棱长和=(长+宽+高)×4 底面积(占地面积、横截面积、上面积)=长×宽 侧面积(左面、右面)=宽×高前(后)面积=长×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或=(长×宽+长×高+宽×高)×2-长×宽 体积(容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公式: 棱长和=棱长×12棱长=棱长和÷12 表面积=棱长×棱长×6(任意一个面积×6) 没盖的表面积=棱长×棱长×5 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三、体积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 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最新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认识分数”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PPT出示) 1.听算

3×4 = 5×6= 3×9 = 4×20= 6×40= 3×90= 80×5= 800×6= 40×8= 2.游戏:用击掌表示出计算的结果(PPT 出示) (1)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2)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3)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像(3)这种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结果的可用分数来表示。 师板书:分数 二.新课 1. 师板书给出 ,这就是一个分数。对着 你有什么问题要说? (1) 表示什么意思? (2) 的读法? (3) 的写法? 2.师讲解(PPT 出示)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2)折一折(PPT 出示)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用画斜线的方法涂上 颜色。 (3)读一读。读作:二分之一。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4)怎么写 呢? 请孩子们认真观察,示范:先写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把它叫做分数线;然后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分数线下面,把它叫做分母,2121212121212121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测试题 年班姓名 一、填空题。(31分) 1.一个长方体有( )个面,( )个顶点,( )条棱。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cm.它的棱长总和是( ),它的表面积是( ),它的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0cm,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的和是( )。 4.一个长18cm、宽14cm、高9cm的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最大面的面积是(),最小面的面积是( )。 5.一个无盖正方体水槽的表面积是20dm2,这个水槽的底面积是( )dm2,容积是( )L。 6.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0.4m2,高是5dm,它的体积是( )dm3。 7. 1.3dm3=()cm3 2400dm 3=() L 5050 mL=( )L 800 dm3=()m3 430 cm2=( )dm2 760 L=( )m3 209 cm2=()dm2 6370 cm3=( )mL=( )L 8.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2( )。(2)一桶花生油重5()。(3)小玉家客厅的面积是26( )。(4)牛奶盒的容积是250()(5)一块橡皮的体积是5()(6)水杯的容积是200() 9.一个长12分米、宽10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的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10.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但计算容积,要从容器的() 测量它的长、宽、高。

二、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一个墨水瓶的容积是70升。() 2.如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9倍。() 3.一个长方体横着放、竖着放,它所占的空间一样大。() 4.棱长6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5.冰箱的容积比它的体积小。() 三、选择。( 10分)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8cm,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长和是()cm。 A. 9 B.12 C.18 2.至少要用()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A.4 B.8 C.9 3.两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 A.不变 B.增加2平方分米 C.减少2平方分米 4.求做正方体通风管要用多少铁板,是求这个通风管()个面的面积。 A.4 B.5 C.6 5.棱长为6㎝的正方体木块可以切割成()块棱长2㎝的小正方体。 A.3 B.9 C.27 四、计算下面各图的表面积和体积。(共12分) 1.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7、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8、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9、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相同点 不同点 面棱 长方体都有6个 面,12条 棱,8个顶 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可 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 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

2018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2018年8月

一、克、千克、吨 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2.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8 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秤、1 角硬币、白砂糖、鸡蛋等物品。 学生准备:1袋500g的盐、梨、1 角硬币、大米、黄豆、苹果、萝卜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在超市购物时称重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内容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称物品轻重的工具———秤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 教师:想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呢? (用秤称) 教师: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就要用到计量物品轻重的工具———秤。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秤吗? 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结合实物秤或用图片做简要介绍,教师补充。 2.认识克 (1)称一称。 教师:我们认识了各种秤,你们想用秤称一称物品有多重吗? 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砂糖中,分别称出1g、2g、3g、4g糖。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 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各份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糖,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g、2g、3g、4g糖,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1g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教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 角硬币,介绍1角硬币重1g),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g有多重。 教师:把小组的所有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教师: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活动,你们对1g或几克有什么感觉? (轻或很轻的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