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学习目标】:

1、掌握“鲜”“与”“和”“同”“贼”“狂狷”等文言字词含义。

2、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3、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学习重点】:重点实词积累,文言知识梳理,名句识记。

【学习难点】: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相关链接】

1、中庸

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

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

“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2、折中主义

折中主义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区别地东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

3、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

第一课时

【要点】掌握“鲜”“与”“和”“同”“贼”等文言字词含义。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课前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民鲜.久矣()无适.也()狂狷.()

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乡原.()

恶.称人之恶.者()()讪.上()窒.者()

徼.()讦.()剽.窃()

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课堂文言知识梳理】

【课堂检测】名句背诵检测

【要点】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课文内容探究】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认为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

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区别“和”与“同”的意义。并联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句话的启示。

4、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题目。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衍文:

产生原因:

(2)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中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5、试结合已学课文的有关内容,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