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绪论

(一)国际旅游学研究

1.旅游学研究开端

2.功利性阶段

3.综合化方向

4.后旅游研究阶段

5...特点总结

....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

1.开展时间较短

2.以翻译借鉴为主

3.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

4.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

旅游研究基本方法

1.系统分析法

2.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发展史)(一)古代旅行

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定,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1.旅行的产生

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人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交换规模和地域范围扩大是履行产生的基本前提。

1)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畜牧业形成

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

第三次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产品,交换活动扩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从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也因此成了普遍的现象

2)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有意识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

人类早期旅行活动开展不是出于消遣或度假,多是人们出于外出贸易经商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性活动(实用主义商贸目的)

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行活动发展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

基本特征

三体

六要素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本质途径

类型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国际短途游览者"因消遣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来访者。

"中转过境旅游者"途经该国而不做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经该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中转旅客。

国际旅游者(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游客=旅游者+短途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足够的支付能力(可自由(随意)支配收入)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收入、带薪假期、年龄、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状况

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旅游动机: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意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或者说是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的心理动因。(是旅游需求的表现形式)

旅游动机基本类型

人格:会对其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特点

心里类型

①依赖型

思想上封闭而保守、谨小慎微、多忧多虑、缺乏自信、不爱冒险

行为上表现为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愿意听从公众人物的建议,或效仿他们的行为、偏好购买流行品牌的消费品、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

旅游目的地: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对于自己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多会经常故地重游

②冒险型

思想上天性好奇、喜欢探索、充满自信、喜欢挑战、对待生活有个人主见

行为上多表现为喜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和相处。

旅游目的地:强烈偏好那些环境独特、尚未充分开发、依然保留其原始魅力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不愿随大流去那些脍炙人口的旅游热点。他们喜欢自助式旅游,而不愿参加由导游陪同的旅行团。他们旅游过程中表现活活跃。除了睡觉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考察和探访,而不是整天躺着晒太阳。他们偏好入乡随俗,乐于接受那些条件虽差,但非同一般类型的住宿设施。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他们经常外出旅游,每年都会去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而不愿故地重游。

③中间型

各种性格特征不明显的混合型

没有特别的偏好

第四节旅游者的类别划分

常用旅游者分类

旅游业实践中常用的基本分类

根据停留时间过夜旅游者与不过夜的游客(一日游游客)

根据来源地域国内旅游者与国际(入境)旅游者

根据来访目的消遣型旅游者、商务型旅游者、探亲型旅游者

根据组织或活动方式,团队旅游者与散客旅游者

基于访问目的的旅游者类别划分

消遣型旅游者(人数多、比重大出游活动季节性强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对价格敏感停留时间较长)

因公差旅型旅游者(差旅型)(出游频率高无季节性自由度小消费水平高价格敏感度低)

因私事务型旅游者(家庭及个人事物型)(季节性较小对价格敏感没有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自由)

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一节认识旅游资源

1.定义

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皆可构成旅游资源。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简要地说,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的各种客观事物,皆可构成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有吸引力的一切事物(主、客观)

三点:

第一,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能够拉动旅游者来访的吸引力本源

第二,虽然表现这一吸引力的核心因素是旅游目的地方面的某一或某些具体事物,但是该事物吸引力的真正得以发挥,实际上同以它为核心所形成的活动环境有关。(周围光秃秃的温泉,周围森林、白雪环绕的温泉)

第三,某一事物作为旅游资源的地位并不是永恒的。(布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分类

基于事物属性的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气候条件(峨眉山四绝:日出、云海、圣灯、佛光)、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天然疗养条件)

文化旅游资源(节事管理)(人文旅游资源)(以文化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历史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及其表现场所、文体盛事、以主题公园为典型代表,富有特色并具备一定规模的线代人造游乐场所,或其他消遣娱乐型的现代人造旅游景点)

社会旅游资源(泛指除上述两类旅游资源之外的其他属性的旅游资源)(经济建设成就(三峡水利工程)、科技发展成就、社会发展成就、社会好客精神)

基于事物特点的旅游资源分类

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承载力(容量)生态、社会心理、经济)

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基于存在状态的旅游资源分类

现实的旅游资源(指那些不仅本身具有某种令旅游者感兴趣的潜质,而且已经有条件并且事实上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各种事物)

潜在的旅游资源(指那些虽然其本身具有某种令旅游者感兴趣的潜质,但由于受该地的交通条件或其他方面接待条件的影响,目前尚不大为外界所知,或目前无力接待他乡游客成规模来访的吸引性事物)

基于品味级别或吸引力范围的旅游资源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国家级旅游资源

省级旅游资源

市(县)级旅游资源

3.基本特点

(吸引性,变化性(包括破坏和恢复),垄断性)

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垄断性或对特定环境的依赖性(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非消耗性,可创新性

具有唯一性、垄断性、排他性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最大、竞争力最大

4.价值决定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基础

旅游资源的根本价值在于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在于对旅游者的吸引能力

决定因素:

自身品味(本身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品质,及其在同类事物中所处的地位)

(具有质量→本我特征)(一项旅游资源的自身品质越是优秀,所吸引的市场范围以及游客的来访量也就越大,该项旅游资源的价值也就越高,前提是该项旅游资源的这一品味必须已经为客源市场所了解或感知)

(释放功能→表现价值功能)

坐落地点(该项旅游资源的所在地距离主要客源地域的远近)

P130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开发":通常是指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直接目的),而致力于从事的有关开拓和建设活动

根本目的:将其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动能

1.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1)解决和改善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国际旅游学术界:可进入性这一术语通常都是用于指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交通运输条件的便利程度)(但是,站在旅游者的立场上考虑,本掌中所称的可进入性,不仅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与外界(尤为主要客源市场所在地)之间,而且包括该地内部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一般的公用事业设施,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或条件)

景点的核心区尽量不要修建现代化设施(核心区,缓冲区(缓度开发),外围区)

(3)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游客需要)

(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胜任专业水平服务旅游的工作人员

2.开发工作的原则

根本性原则(需要将主要目标客源人群的追求与有关旅游资源的自身性质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以实行完全彻底的游客导向为根本原则)

一般性原则

突出独特性原则

①尽量选择开发那些在某些方面堪称相对"之最"的旅游资源,突出独特性、地方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②对那些作为自然或历史文化遗存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返璞归真,修旧如旧)

③在开发和建设有关的配套设施时,特别是在旅游景区内的设施建设方面,应注意处理好现代与传统、或者"洋"与"土"的关系

力求经济的原则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服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决定开发旅游业的情况下,该地也需要量力而行,特别是根据对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益预测,有重点地分期分批进行开发,而不宜没有选择地盲目上马。

再次,在旅游资源开发及有关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应注意尽量利用本国或当地的原材料,使

用本国或当地的技术力量和施工队伍

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

统筹规划、分期开发原则(突出重点(衣食住行游购娱),注意不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市场原则(侧重适销对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效益原则(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

SWOT内外环境的分析,内环境:竞争的优势和劣势;外环境:竞争的威胁和机遇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

1.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所谓的"积极的破坏",开发工作本身就意味着某种破坏者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我们不能因强调"保护"这些资源而一味地反对对其进行开发。换言之,我们不能将开发与保护这两者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而不顾其他后果无疑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保护的目的其实也是在于利用,特别是永久的利用,因此两者之间并没有、也不应有根本的冲突。通过开发,保护工作可能更为得力,问题关键在于保护工作怎么样,是否科学有原则。

2.致使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自然因素的作用(重大天灾、风化作用、动物性原因)(风雨雷电火地震水气温潮湿甚至虫兽)

人为因素的作用

(1)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业者的不当行为

(2)个人的犯罪性破坏:盗窃博物馆、盗掘古墓

(3)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房地产建设对文物古迹、旅游环境的破坏

(4)建设性破坏,在维修古迹时,不懂得该保护什么,和怎样保护

(5)经营性破坏:在经营过程中,过分“商品化”的倾向,是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受到破坏

(伊斯兰教徒“原教旨主义”,阿富汗塔利班武装)

破坏自然旅游资源表现:

(1)对景区内森林树木乱砍滥伐

(2)各类污染造成的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3)对珍惜动物乱捕滥杀

(4)建设旅游设施对资源破坏

(5)影视拍摄工作对资源的破坏

P146

3.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措施

针对自然作用方面的原因(例如,西安已将秦俑坑和半坡遗址等古迹辟为室内展览馆,以减小自然风化作用的影响。对于容易遭受鸟类危害的古建筑,在有关部位架设防鸟的隔离网罩等做法,古建筑加避雷针)

针对旅游者等方面的原因(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将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接待量超负荷,采取措施(提高价格、设法将游客引流分散到其他参观点、控制来访游客进入数量))针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方面的原因

针对个人犯罪性破坏:加强宣传,法律法规颁布及约束和法律法规的严办

P146~

第五章、旅游业

第一节旅游业的概念

产业:一个产业乃是由众多同类企业集合而成。

界定:旅游业是以旅游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业的构成

1."三大支柱"说

旅行社部门,交通客运部门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

2."五大部门"说

交通运输部门、住宿接待部门、旅行业务组织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东道地旅游组织3.基本构成(八大部门说)

交通客运部门

旅游景点部门

住宿服务部门

餐饮服务部门

旅游纪念品/用品零售部门

娱乐服务部门

旅行社部门

旅游行政机构和旅游行业组织

(前6个,旅游供应商,直接向旅游者提供并为其兑现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服务)

(旅行社部门作为旅游供应商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代理销售或组织打包产品,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

(旅游行政机构和旅游行业组织虽然不属于直接面向游客提供服务的盈利企业,但由于前面"五大部门"一节中所述的原因~)

4.

直接旅游企业:其大部分营业收入都是来自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业务的那些旅游企业,即那些若没有旅游者便无法生存的企业(典型:旅行社,航空公司,饭店企业)

间接旅游企业:其业务中虽然也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但因此而获得的营业收入在其营业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因而旅游者的存在与否并不危及其生存的那些企业(多数餐馆、出租汽车公司、礼品商店、娱乐企业、市区景点等~)

"三大支柱"说实际上是基于对直接旅游企业的观察提出的

关于构成较全面的看法都包括了直接、间接旅游企业,同时还包括支持其业务开展的旅游行政机构和旅游行业组织

第二节旅游业在促进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1.旅游供给的主要提供者

2.沟通供需的桥梁

3.旅游活动的催化剂P156-P158

第三节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

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国家经济

旅游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企业

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旅游需求的推动,促进和提供便利服务来从中获取收入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性活动,不是经济活动

2.基本特点P159-P161

综合性产业

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人们外出除了必须的吃等外,购买的主要的主要是非物质产品)政治/政策性强的产业(涉外政策较强)(平等服务,一视同仁(对待外来游客)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坚持内外有别,求同存异)

脆弱性产业(旅游业内部:旅游活动的吃住游购娱各环节紧密联系,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整个供给失调;旅游业外部: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第四节旅游业的产品

第六章、旅游业的主要经营部门

第三节旅游交通

1.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用

旅游交通其实都是指旅游者通过某种交通手段或旅行方式,实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外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

旅游交通的任务旨在解决旅游者在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从一个旅游目的地前往另一个旅游目的地,以及在所到访目的地内的不同区域之间便利往来的问题(帮助旅游者克服在不同地点间往来的空间距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旅游者解决在不同地点间实现便利往来的时间距离问题)

首先,从需求方面看,交通运输是旅游者得以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技术条件

其次,从供给方面看,交通运输是目的地旅游业的命脉

最后,交通运输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部门,本身也是旅游创收的重要来源

2.主要旅行方式

汽车旅行

航空旅行

铁路旅行

水路旅行

海上巡游

3.我过旅游交通的发展

4.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旅行目的运输价格旅行距离个人偏好与经验

第四节旅游景点

规范意义上的旅游景点是指那些由某一组织或企业行使管理的封闭式旅游景点,其突出特征

表现在:有明确的界线与外界隔开,并设有固定的出入口,能够对来访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控制

专用性

长久性

可控性

分类

①按性质商业性景点公益性景点

②按成因(景点吸引因素)自然旅游景点人造(人文)旅游景点

③展示内容多寡(复杂程度)单一型复合型

④表现形式(展示内容)古代遗迹、历史建筑、博物馆、美术馆、公园和花园、野生动物园区、主题公园、早期产业旧址

⑤质量等级(我国独有)5A、4A、3A、2A、A级(景观质量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旅游服务要素评价体系、游客意见评价体系)

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地位

景点产品对旅游者来访起着一种激发和吸引作用,在目的地旅游产品整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关键地位)

旅游景点实现长期成功的关键

竞争状况

顾客需求层次的变化

新型应用技术的发展(主题公园~)

竞争[形象、产品、市场]

形象竞争[遮蔽][叠加]

遮蔽

①同一(相近)区域存在若干资源、特色类似景点/旅游区(级别高遮蔽级别低)

②率先树立形象与品牌

③大空间范围内资源特色不相似、特色不相同的景点,但级别高仍遮蔽级别低

叠加→差异化定位

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第七章、

一.旅游组织

是指为了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引导与管理,适应旅游业的健康稳定迅速持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或协调发展职能的专门机构

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旅游组织在地方、国家乃至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分类(手机)

职能(手机)

二.政府支持发展旅游业的动机

政治动机("了解别人""宣传自己")

增加对异国他乡的风土民情、生活方式及政体组织的了解

客观上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

客观上民间外交的作用

社会动机

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有益于人们恢复体力和放松身心,而且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增加阅历,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国民素质

经济动机(刺激该地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旅游业扩大外汇收入来源,改善本国国际收支平衡

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为实现国民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通过发展旅游业缩小地区差距

政府介入和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手机)

政府对旅游发展行使调控的手段

调控需求

对外传播和促销宣传

控制游客来访量

影响价格

提供信息

调控供给

控制土地用途

行使建筑物管制

行使市场管制

实行特别征税

实行投资鼓励政策

三.国家旅游组织

泛指一个国家中为中央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机构(一个国家中的最高旅游行政管理机构通常都代表该国的国家旅游组织)

分类:

①由国家政府直接设立,并在编制上设为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

单设为旅游部或相当于部级的旅游局

设为一个混合部(意大利旅游与娱乐部、葡萄牙商务与旅游部、斯里兰卡旅游与民航部)设为某一行政部的下辖机构(日本在运输省下设国家观光局、韩国在交通部下设旅游管理局、匈牙利在商业部下设旅游局)

②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执行全国旅游行政工作的半官方组织(多见于西欧的一些国家,英国、爱尔兰、瑞典、挪威、丹麦和芬兰的国家旅游局,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澳大利亚旅游局)

③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行使旅游行政管理职能的民间组织(德国、新加坡国家旅游组织)

国家旅游组织设置形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旅游业发达程度(发展水平)※

旅游业在该国经济中的地位

国家旅游组织基本职能(手机)

四.我国旅游业中非盈利组织

1.旅游行政组织

国家层次的旅游行政组织:中国国家旅游局(CNTA)(具体~)

地方层次的旅游行政组织:

①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旅游发展委员会)

②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组织

2.旅游行业组织

旅游行业组织通常是指由有关的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组织成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就其组织性质而言,这些行业协会也都是非盈利组织,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

全国性旅游行业组织

中国旅游协会(CTA)

1986.1.30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一个旅游行业组织

下设五个分会——旅游城市分会、旅游区(点)分会、旅游教育分会(※比赛、论坛、研讨会)、妇女旅游委员会和旅游商品及装备专业委员会

四个相对独立开展工作的专业协会——中国旅游报刊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

地方性的旅游行业组织

五.国际旅游组织

狭义的国际旅游组织是指那些其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服务于多国利益的专职性旅游组织,如世界旅游组织

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除此之外,还包括那些其工作内容会部分地涉及国际间旅游事务的国际性旅游组织,如联合国

分类及成因

几个主要组织

第八章、

第九章、旅游的影响(正面负面)

(一)学习任务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的环境影响

可持续旅游发展

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正面作用

1.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一个国家外汇收入的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外贸易的外汇收入,二是非贸易外汇收入(亦称无形贸易外汇收入)

作为非贸易外汇创收的组成部分,旅游创汇具有传统商品出口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其中包括:

(1)换汇率高,即旅游产品的换汇率高于外贸产品的换汇率,直接原因在于旅游产品的换汇成本低于外贸商品的换汇成本。

(2)结算及时,是现汇收入,资金马上可以投入使用

(3)免受关税壁垒影响

2.有利用拉动内需和货币回笼

回笼货币最常见方法:向市场投放相应数量的商品;供应服务性消费品

3.有利于增大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总量

4.有利于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5.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

6.有助于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7.有助于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在提供就业方面的优势:

(1)旅游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2)旅游业中就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就业岗位层次众多。特别是,在旅游业中,很多服务岗位的工作中并不涉及高难技术,所以可谓不具备技术专长的各类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很多旅游服务工作只需接受较短时间的培训便可胜任。可以吸纳大量的低技能的劳动力。

二.负面影响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外来旅游者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在外出旅游期间有支付高价的心理准备,“穷家富路”是旅游中的基本模式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1)作为现代旅游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消遣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季节性,即市场需求的波动性。“明显的淡旺季的区分”

(2)从根本上讲,来访旅游需求的产生及其规模取决于客源国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以及有关外出旅游的社会潮流或流行时尚。而所有的这一切,皆非旅游接待国所能控制。(3)除了受制于人的问题之外,从供给方面看,来访旅游需求还会受到旅游接待国中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第三节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2.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保护

3.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

“文化漂移”现象:外来游客在不同程度上“暂时借鉴”接待地的主人文化,在短期接触中,主客双方都会在表面的行为上有所改变,但这种表面行为对主人社会文化可能是持久的,对客人是短暂的

“文化漂移”在接待地的表现:模仿客源地风格建筑、本地餐饮的外化,语言“外语”化等等。文化漂移现象是旅游民间文化交流的独特形式。

“游客凝视”(尤瑞)文化涵化;上层建筑,通卫礼仪

“文化涵化”现象:是两种文化相互接触,不论时间长短都会产生相互借鉴的过程,但是这种借鉴不对称,其趋势是强势文化涵化弱势文化,新潮时尚涵化传统。这种“倚强凌弱”的文化现象就是“文化涵化”现象

“文化涵化”现象的影响:价值观念改变及社会犯罪率上升;崇洋思想的泛滥;政治主张和宗教信仰的困惑。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不良的“示范效应”

2.干扰东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道克西总结出的“伊里代克斯”模式)

3.当地文化的过度商品化(东巴文化)(for example 丽江古镇的大研镇《中国西南的摩梭王国》)

原因→旅游者不关心当地温暖特色,只是为了猎奇→为了发展,接待地刻意迎合口味→接待地文化被不正当的舞台化、商品化,进而庸俗化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四节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完善,提高可进入性

4.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二.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致使水体和空气的质量下降,以及噪声的增加

2.致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造成当地居民生活空间的相对缩小

3.长期大量接待来访旅游者,会损害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会使其生存寿命受到威胁

4.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或破坏

5.使当地的原有景观遭到破坏

第五节可持续旅游发展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一.含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以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发展的能力为原则,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都能安居乐业,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包括人类需要、资源限制、公平。

二.可持续旅游的内容

1.概念

2.目标体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1.旅游承载力

包括:旅游用地和接待设施的承载力;物质环境的承载力;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

2.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3.基本举措

三.正确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观

1.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理论

2.坚决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实现旅游“生态发展”

4.坚持旅游开发“时序性”

5.旅游业也要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

6.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绿色通道

核心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确保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永续利用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上的应用,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舞台所进行的一种对生态和文化负责任的旅游。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绪论 (一)国际旅游学研究 1.旅游学研究开端 2.功利性阶段 3.综合化方向 4.后旅游研究阶段 5...特点总结 ....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 1.开展时间较短 2.以翻译借鉴为主 3.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 4.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 旅游研究基本方法 1.系统分析法 2.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发展史)(一)古代旅行 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定,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1.旅行的产生 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人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交换规模和地域范围扩大是履行产生的基本前提。 1)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畜牧业形成 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 第三次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产品,交换活动扩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从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也因此成了普遍的现象 2)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有意识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 人类早期旅行活动开展不是出于消遣或度假,多是人们出于外出贸易经商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性活动(实用主义商贸目的) 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行活动发展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 基本特征 三体 六要素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本质途径 类型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国际短途游览者"因消遣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来访者。 "中转过境旅游者"途经该国而不做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经该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中转旅客。 国际旅游者(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游客=旅游者+短途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足够的支付能力(可自由(随意)支配收入)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收入、带薪假期、年龄、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状况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针对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规律,在这里为广大考生提供几点技巧性的答题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矛盾选项法 当选择题的选项中,尤其是单项选择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选项完全矛盾的时候,基本上可以 判别答案就在矛盾的两个选项之中,所以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浏览完全部选项时再做解答,一来可以发现试题中是否有矛盾项,二来,可以防止因为误读选项而造成的不必要错误,最关键的是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例题】 7岁的小朋友小明趁其母亲不在家时,将妈妈的价值数万元黄金首饰与邻居家孩子手中的价值10元的玩具进行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妈妈可以要求邻居返回钻戒 b.小明妈妈不能要求邻居返回钻戒 c.小明与邻居的交换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情况 d.小明的母亲没有尽到看管孩子的义务,所以应当自行承担损失 【解析】对于这道题,我们看到选项a与选项b是完全矛盾

的两个选项,基本可以断定答案就在a与b中,之后可以根据题干再进行分析,这里考查的主要是民法中的主体,小明作为一个7岁的儿童,属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做的民事行为应被断定为无效的,故小明的妈妈可以要求邻居返回钻戒,小明与邻居的交换行为必定是无效,那么这里问错误的,就是选项b。 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比较选项法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除了上面谈到的矛盾选项法,考生还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凡是差异性较大的选项,皆有可能出现一定的错误。 【例题】在行政诉讼中,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不受理的案件是( )。 a.事业单位内部,某工作人员对其撤职处分不服 b.某企业对行政机关的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 c.某公民对民政机关撤销其低保不服 d.某公民对行政机关拒绝为其颁发营业执照不服 【解析】对于本题,有很多考生要分析很久最终也没有找到正确的选项,考生可以通过认真再次审题来锁定答案,本题题干是指在行政诉讼中,这就意味着,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不能是已经在国家机关系统内部工作的公职人员,也即公职人员身份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他们如有对自己所受的决定不服,提出的解决途径我们称之为行政申诉,因此,本题a选项中的机关干部对撤职处分不服,因为机关干部是公职人员身份,不能经过行政诉讼这个途径给以解决,故答案选择a。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学基础理论作

旅游学基础理论作业 (2011级全日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班韦悦妮2011年9月) 一、为什么说托马斯.库克是旅游业的先驱? 答:托马斯.库克(1808-1892),英国旅行商,出生于英格兰墨尔本。他是近代旅游业的先驱者,是近代旅游业之父,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是第一个组织团队旅游的人,并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他将旅游与工业革命相结合,提高了人们旅游的速度,扩大了旅游视野,丰富了旅游内容。 (一)1841年7月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70人从来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1先令,免费提供带火腿肉的午餐及小吃,还有一个唱赞美诗的乐队跟随。这次短途旅游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此次活动特点:参加者具有广泛的公众性;托马斯·库克在整个旅程活动中从始至终陪同;规模大是空前的。 (二)1845年,库克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即现今的通济隆旅行社),成为旅行代理业务的开端。 该年,他第一次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即莱斯特至利物浦之行,参加人数350人。回来后,库克整理编发了《利物浦之行手册》,成为早期的旅游指南。此次活动特点:性质为商业活动;目的是观光

消遣;时间长达1周;工作方式为全陪、地陪,开创了旅游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 (三)1855年,库克组织了从英国莱斯特前往法国巴黎的旅游,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用一次性包价,其中包括在巴黎的住宿和往返旅费,总计36先令。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组织出国包价旅游的开端。此次活动特点为:时间为期4天;采用一次性包价费用,包括住宿费和往返交通费共为36先令,是世界上出国包价旅游的开端。 (四)1865年,他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全面开展旅游行业,为走向世界作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五)1872年,他国组织了9位不同国籍的旅行者进行第一次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的成功受到世人的称颂。接着,他又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与中东建立起自己的系统。 (六)1872年,他创办了最早的旅行支票,可在世界各大城市通行。 (七)1880年他又打开印度大门,拓展了埃及市场,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旅游代理商,被誉为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 二、现代旅游业发展有何特点? 答:(一)规模发展的持续性,表现为:1、全世界旅游人数保持快速增长。如2007年是世界旅游业连续第四个快速增长的年份。国际游客人数比前一年增加5200万,增长6.2%,超出了4.1%的长期预测。游客比上一年增长10%,亚太地区成为世界上游客量位列第二的地区,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达8%。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1)法律 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具体来说,考查法的概念、作用、法律渊源,宪法的重要法条,行政行为的基本知识,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的开展,民法中的自然人、法人、合同等,刑法中几个涉及公务员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刑罚等,经济法中的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等。 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题型变化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精准识记,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2)政治 ①考查的知识点:哲学方面,主要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质与量辩证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外交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党的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政治经济学: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形式与货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需求供

给与均衡收入再分配政策等。②基本题型:该部分内容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综合分析。既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也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3)行政管理 ①考查的知识点: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公共行政、行政管理过程、行政领导等。 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综合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准确记忆,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4)人文和科技 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历史常识、科技常识、日常生活百科,知识点分布太散,很难把握。 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主要是单选,偶尔会出现多选和判断。题型变化不大,主要考核考生的知识面。 (5)公文写作与处理 ①考查的知识点:公文的特点、种类,常用公文的格式,常用公文写作、公文的处理。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单选、多选、判断、公文改错(纠错)、公文实务、作文题。既考查考生对相关基本知识的准确识记,也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总分:22.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1,分数:5.50) 1.著名散文游记《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沈括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2.在对联的写作中出句与对句之间存在递进、转折、条件等关系的对联形式叫作( )。 A.正对 B.串对 C.反对 D.合掌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串对也叫流水对,是指出句和对句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上下两联的意思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3.对联在( )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清朝进入对联发展的巅峰阶段,对联的创作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 4.词牌名《菩萨蛮》是以( )来命名的。 A.乐曲的名称 B.词的内容 C.人的名字 D.全词的字数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5.安溪铁观音是( )中的珍品。 A.绿茶 B.红茶 C.乌龙茶 D.黄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6.主要产于我国青海、四川、西藏、云南,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材是( )。A.三七 B.鹿茸 C.冬虫夏草 D.阿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7.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有100多种针法绣技,以“荚蓉鲤鱼”座屏等为代表作的刺绣是( )。A.苏绣 B.湘绣 C.粤绣 D.蜀绣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 8.中国传统工艺“三绝”指( )。 A.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 B.宜兴紫砂陶、德化瓷器、苏州缂丝 C.常州留青竹刻、洛阳唐三彩、福州寿山石雕 D.北京雕漆、扬州玉雕、南京云锦 (分数:0.50) A. √ B. C. D. 解析: 9.已故旅美i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取材自江南古镇( )。 A.乌镇 B.西塘 C.同里 D.周庄 (分数:0.50)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 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1、学校诞生时间: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2、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4、幼儿园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5、1989年8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1989年6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

旅游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 1.1 旅游的概念 中外学者及研究机构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有多种,其共识如下: 第一,异地性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 第二,暂时性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期停留的访问活动。 第三,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一词可作如下定义:旅游是人们以休闲、愉悦为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做短暂停留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旅游= 愉悦+ 异地+ 暂时 旅游的特点 旅游的大众普及性 旅游的审美性 旅游的异地流动性 旅游活动的多样化 旅游的区域不平衡性 旅游的季节变动性 旅游的基本属性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 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 旅游是一种涉及政治的社会现象 现代旅游是一项以文化交流为基础,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许多方面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 1.2 旅游的构成 一般认为,旅游活动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个要素构成。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 旅游的类型 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种基本类型。 国内旅游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解释,并不属于本国居民的常住性外国人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亦属于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可以根据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一日游。 国内旅游又可以根据旅游活动范围的大小,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 国际旅游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根据旅游者的流向,又可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根据国际旅游的范围大小,又可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三种具体形式。 按旅游目的划分 按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主要目的来划分,旅游可分为观光型、保健型、公务型、宗教型、购物型、消闲型、求知型、猎奇型等几种主要类型。 其他分类方法

最新教育学基础知识必会题_JI答案(印)

教育学基础知识必会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礼记.学记》 C《中庸》D《大学》 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D《爱弥儿》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 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和拉伊 B利特和狄尔泰C杜威和克伯屈 D阿普尔和吉鲁 答案:1B.2A.3B.4B.5A.6C.7B.8A.9C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4、19实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 6、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育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地理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7、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 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学馆 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 A具有阶级性B脱离生产劳动C具有等级性D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基础知识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北京大学的李教授应邀赴上海复旦大学讲课一周的活动是旅游活动。( ) 2.上海的陈先生到北京来联系业务的行为属于旅游。( ) 3.人们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必须具有旅游动机、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 ) 4.目的地人民的好客态度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 5.停靠在天津港的维多利亚号邮轮上的外国游客纷纷上岸游览,对天津来说,他们都是旅游者。( ) 6.张某夫妇与其10岁的儿子上午去八达岭长城游览,下午又去了定陵,张某一家三口属于国内旅游者。( ) 7.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共同特点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8.从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角度说,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客源市场。( ) 9.中国旅游日是在2012年国务院一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确定的。( ) 10.总部设在我国的第一个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旅游活动的是( )。 A.出外度假 B.出外经商 C.出外打工D.出外开会 2.人们普遍认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这反映出旅游资源具有( )的特点。 A.多样性 B.无形性 C.有形性 D.关联性 3.下列人们出外的活动中,属于旅游范畴的是( )。 A.因公出差 B.移居他乡 c.外出讲课 D.长驻某地

4.一项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客观上表现为该项旅游资源( )。 A.特色与众不同的程度 C.吸引旅游投资的数量 C.吸引游客来访的数量 D.对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 5.将旅游业的构成划分为行、游、住、食、购、娱六大部分的依据是( )。 A.旅游产品的供给特点 B.游客需求涉及的领域 C.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 D.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6.下列关于商务旅游者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商务旅游者( )。 A.旅游频率高 B.文化水平高 c.消费水平高 D.对服务要求高 7.旅游活动的客体指的是( )。 A.旅游产品 B.旅游服务 c.旅游资源 D.旅游设施 8.对旅游者来说,旅游六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 )。 A.食 B.住 c.行 D.游 9.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情”指的是( )。 A.商情旅游 B.国情旅游 c.情感旅游 D.感情旅游 10.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奇”指的是( )。 A.探亲旅游 B.探奇旅游 C.探胜旅游 D.探访旅游 11.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养”指的是( )。 A.养生旅游 B.养性旅游 C.养神旅游 D.养颜旅游 12.我国对旅游业的定位是( )。 A.战略性先导产业B.战略性重要产业C.战略性窗E.产业D.战略性支柱产业 13.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 )的总和。 A.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关系 B.生产、交换、消费关系 c.供求双方交换关系 D.开发、设计、组合关系 14.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一直居首位的是( )。 A.我国港澳地区市场 B.我国台湾地区市场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要点。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内容要点包括: 第一,人有着多种不同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多样性。 第二,这些不同的需要之间有层次的高低之分。 第三,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只有的那个层次较低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发展,也就是说,才会产生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 (1)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 (2)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受保护。 (3)爱的需要:情感,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 (4)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的需要。 2.简述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答:美国著名旅游学家教授麦金托什提出,由众多具体需要所导致产生的旅游动机实际上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这一划分为后来人们广泛引用,这四种基本类型的旅游动机包括: (1)身体方面的动机 这方面的动机所反映的需要包括度假休养、参加体育活动、海滩消遣、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直接与身体保健有关的活动。所有属于这方面的旅游动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通过开展与身体保健有关的活动去消除由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精神紧张。 (2)文化方面的动机 属于这方面的旅游动机反映的需要特点是,都希望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包括了解该地的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宗教等。基于这类动机而展开的旅游活动通常被称之为文化旅游。 (3)人际方面的动机 这是人们出于为满足自己开展社会交往,保持同某些异域人群的接触这类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旅游动机类型,包括希望深入异国他乡去接触当地民众、探访亲友、逃避惯常的微社会环境、结识新朋友等。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这方面的动机主要涉及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属于这类动机的旅游活动包括洽谈商务、出席会议、考察研究、追求业余爱好以及外出修学等。旅游者希望通过这类活动的展开实现自己为人承认、引人注意、受人赏识、活的好名声等愿望。 但是麦金托什对于旅游动机的分类并没有囊括所有的方面,比如购物动机等。 3.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的个人内在因素有哪些?外在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期作用的? 答:(一)内在因素 在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诸多内在因素中,除了身体、文化、人际、地位声望方面的动机以外,还包括学习、态度、知觉以及人格等内在心理因素。 (1)学习

【2019年整理】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2011 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 填入括号内。本题包括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 1.2010 年 1 月 1 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对于该自由贸易区说 法错误的是( B)。 A.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B. 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C. 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D. 由中国和东盟 12 国共同组成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程序性的法律关系 C.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诉讼法律关系 D.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行政复议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3.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一般应为()。 A. 1 人至 2 人 B. 2 人以上 C. 3 人以上单数 D. 5 人以上单数 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5.王某为某机关宣传处干事,申请辞职时未获批准,王某不服,则其可以在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内向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A. 15 日 B. 20 日 C. 30 日 D. 60 日 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C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7.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应当不低于人民币()。 A. 300 万元 B. 3000 万元 C. 500 万元 D. 5000 万元 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9.李某生前立遗嘱将一件古玩赠给马某,李某死后马某表示接受遗赠,在遗产分割前马某死亡,则 ()。 A.该古玩由李某子女继承 B.该古玩由马某子女继承 C.将该古玩出售,价款由李某子女、马某子女共同继承 D.如李某子女同意方可由马某子女继承 10.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 ( )。 A.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 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 D.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 1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 )。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调整生产力的布局 1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 )。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2014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在对象、目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殊性表现;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终身教育的提出; 2、“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方式上、教育性质上。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一)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二)按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1.家庭教育的特点: 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 2.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社会教育具有对象的全民性。 ②社会教育具有地点的广泛性。 ③社会教育具有内容的实用性。 ④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 ⑤社会教育具有形式的开放性。 (三)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教育 1、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的六个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保守性、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五个特点; ①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②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③现代教育日益科学化。 ④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⑤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