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分析

(完整word版)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分析

(完整word版)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分析
(完整word版)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分析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特色

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

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杭州是我国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南宋和元时为全国最大刻书中心,出版印刷为全国之冠。杭州又是著名藏书家和藏书楼集中之地。至明清时,杭州著名

藏书家有近30人,著名的有文澜阁,赵氏“小山堂”,丁氏“八千卷楼”和陆氏“丽宋楼”等。近现代以来,杭州的图书出版在全国占居重要地位,浙版图书在全国颇有影响。

“文物之邦”。杭州文物古迹,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下至近代共有1000处之多,其中国家级、省重点保护单位49个。同时,集历代文物史料之大成,在杭建有国家级的丝绸、茶叶、官窑、中药四大专业博物馆和大型综合博物馆——浙江博物馆,以及岳飞、苏东坡、章太炎、马一浮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纪念馆。

“宗教圣地”。在杭州,佛、道、田、基督、天主五大教芸萃一个城市,为全国少见。佛教文化艺术更对杭州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高僧如李叔同名噪全国,更有灵隐寺、净寺等东南名刹,自古杭州便有“东南佛国”之称。直到现在,杭州的佛教、道教仍有很大影响,阳春三月,香客云集,香火缭绕,成为杭州的一道特殊风景。

“东南诗国”、“书画之邦”。杭州历代巨匠迭起,诗人辈出,在浙江乃至全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之位。更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绘杭州和西湖风光的著名诗词、楹联。杭州的金石书画也是名家荟萃,南宋时,杭州籍画家就占全国画家总数的五分之二,南宋四大画家中杭州人占了三个。至今还有著名的西泠印社和中国美术学院。南宋时,杭州作为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图书文档设施、宫庭画院、教坊等音乐、舞蹈场所相当齐备。元代,杭州作为戏曲中心,瓦子遍布市区。至清朝,更出现了洪升、陈端生、李渔等著名戏曲创作家和评论家。所有这些,都给杭州文化留下了大量丰厚的珍贵遗产。

(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

历代以来,杭州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特别是南宋,北方大批人口南迁,所谓“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南北文化的大交融。南渡人口中,主要有四类人:一是皇室贵族官僚地主;二是军人,南渡名将如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吴阶、吴鳞、刘销、张俊等皆为北方人;三是流寓临安的文人、名士等,如赵鼎、韩元吉、辛弃疾、李清照、李唐、李迪、刘宗古等;四是大小商贾、手工业者和各类伎艺人。这些人把不同层次的北方文化带到了杭州。

杭州文化在自身发展和对外交往过程中,还不断吸取融汇周边其它地区文化和外来文化,北邻吴文化和楚文化、中原齐鲁文化,以及印度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阿拉伯文化、东瀛日本文化等异域文化都在杭州文化中找到影子。近现代杭州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融合中,在保持自己独特个性的同时,开放唯新,逐步显露出现代风采。

作为一个文化城市、消费城市和游览胜地,杭州的文化形态显得五光十色,日趋丰富。除文学、艺术、宗教、风景名胜外,杭州文化在教育、体育、民间文艺和风俗习尚等方面也具丰富内容。教育方面,历代的官设府学、县学、私办精舍学馆,乃至近代以来的新式学校,

均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史上有特殊地位。如南宋太学、国子监,元代西湖书院,清代敷文书院,近代之江大学等。体育方面,南宋的宫廷体育已很发达,民国时期1929年的全国武术擂台赛和1930年的全国运动会都在杭举行。民间文艺方面,历代名人的掌故佚事不胜数计,民间说唱、舞蹈艺术兴盛不绝。自南宋就有说话、讲史皮影、傀儡、杂技、歌舞等多种形式。明、清时有南词、评词、杭滩、评话、小热昏等,以及台阁、龙灯、秧歌、花鼓、高院等多种舞蹈艺术形式。

近现代以来,杭州文化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格局。在文学创作、艺术表演、体育竞技、社科研究等方面,种类齐全,成果累累,其中不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上乘之作。新闻广电、图书出版、城市建筑、园林名胜、工艺美术、广告博览、群众文化等也都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3)雅俗相融,和谐自然

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化中都存着着雅文化,也存在着俗文化,只是有的雅明显一些,有的俗明显一些。杭州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雅与俗溶于一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从雅文化看,体现在文学、艺术两个方面特别明显。以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诗人,在杭州写下不少优美的诗篇。明清时龚自珍、袁枚、章太炎等人,同样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果寻访一下西湖的山山水水,则更有大量的文化遗产证明了文人雅士的文学创作踪迹。孤山的放鹤亭,留存着宋代林和靖“梅妻鹤子”的一段佳话。苏轼纪念馆、龚自珍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乃至西泠桥畔的俞楼,无一不散发着雅文化的醇厚气味。杭州在书、画、篆刻方面尤其出类拔萃,誉盖古今。吴昌硕等人名扬海内外的高雅艺术团体一一西冷印社,是水平最高的篆刻艺术研究创作机构,其创始人丁敬等“西泠四家”,均是杭州人。以继承传统艺术,弘扬现代精神为宗旨的中国美术学院,为推动杭州雅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杭州的俗文化同样历史悠久。如前所述,宋代以来由于杭州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的文化需求量很大,大多数爱好说书、杂剧,以及民间曲艺,不少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也创作通俗文学艺术作品。逢年过节,民间制作的彩灯,手绘绸伞,以及各种工艺美术品也颇受人欢迎。人们说,杭州雅文化的“山头”在孤山,而俗文化的“山头”则在吴山。的确,吴山的庙会可以反映杭州俗文化的许多方面。两座“山头”虽然对峙而立,然而杭州的雅文化与俗文化却显示了亲融无间。历史上那些从事雅文化创作的一流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吸收和表现了不少俗的内容和俗的形式,而被认为俗文化的杂剧艺术,也时时走入雅文化的行列。至于杭州的民间传说如《梁祝》、《白蛇传》等,杭州的佛教、道教等宗教艺术活动,杭州的丝绸、茶叶、扇子、剪刀、中药等文化艺术产品,其文化含义常常介于雅、俗之间。由此

可见,杭州的雅文化并不高深不可测,俗文化亦不低俗不可观,而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相融。

杭州文化的雅俗相融,形成了杭州文化和谐自然的特色。这种特色的表现形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在西湖自然景观中,杭州作为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自然景观汇湖山、江川、海潮、瀑布、峰峦、森林、溶洞、怪石、溪泉、峡谷于一体,千姿百态,自然和谐,形成一幅幅立体山水画,可谓“得天独厚”。第二个层次表现在杭州的人文景观中,在西湖及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天目山等著名自然风景区内,点缀着文澜阁、放鹤亭、楼外楼等亭台楼阁,竖立着灵隐寺、六和塔等名寺名塔,雕琢着大批佛象人物和书画诗文石刻,镶嵌着岳飞坟、于谦、秋瑾墓等碑文墓葬,建立有苏东坡、章太炎等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丝绸、茶叶、中药、官窑等国家级博物馆,设有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学术技艺机构,流传着《白蛇传》、《梁祝》、《济公传》等动人故事传说,分布着良渚文化、南宋皇城等古迹遗址,穿插着西湖彩色喷泉等现代灯彩艺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于一炉,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既有视觉感受,又含精神和心理感受的完整和谐的文化氛围和意境。第三个层次表现在文化向经济、向生活的渗透中,杭州的风土人情、饮食风昧、服饰装璜、健身保养、市井民居、酒肆茶楼、日用工艺、经济物产等等,无一不凝结着历史文化内涵。四个国家级博物馆中,丝绸、茶叶、中药、官窑既是经济特产,日常生活用品,同时又是艺术品、观赏品,也是民间技艺。展示着现代科技和现代艺术风采的杭州旅游商贸、金融、通讯、信息、广告、装璜、服饰、丝绸等行业和产业,使杭州的经济及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渗透、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西湖历尽沧桑,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但始终保持着湖山的自然神韵。西湖之美,是一种阴柔之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是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高度概括又十分形象地揭示了西湖的资质美和形态美。西湖由此得名西子湖。西湖周围山势平缓,林木葱郁,和西湖碧波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西湖山水或飘渺迷离,或明丽妩媚,清新秀丽的内在资质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一切都妙含自然。这种清新秀丽的阴柔之美不同于塞北大漠粗矿的壮美,蜀道陡岩峭壁的险美,也不同于京都文化雄浑壮丽,海派文化五光十色而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可谓钟灵毓秀,是江南山水之美的杰出代表。这种优美秀丽的文化风格,还表现在杭州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有关西湖杭州的诗句、楹联、书法、画卷,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无一不透出一种优美、空灵、清新和明媚的神韵,许多作品成为千古绝唱。杭州的工艺制品和民间艺术,体现了一种典雅、清秀和精致的风格。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西湖文化优美秀丽的风格,也不断表现出现代风范。杭州西湖风景经过现代文化的充实,已更具现代魅力。彩色喷泉、园林雕塑、西湖夜景等形成一道道新的风景线,章太炎、苏东坡、马一孚纪念馆和几个国家级博物馆等造就了一批新的人文景观。作为西湖文化延伸的杭州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也都围绕西湖作文章,其建筑风格、建筑高度、环境保护设施、商业布局、绿地配套等既具有现代风范,又与西湖相得益彰,使杭州成为一座优美秀丽的现代山水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广播电视、艺术团体、娱乐行业、图书出版、社科研究、大专院校、体育场所、群众文化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文化建设迅速发展,越来越具有现代风范。

三、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城市性质是城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本属性或个性;一个城市在一个国家、地域和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的概括。文化特色是从城市性质生发出来的,是以城市性质为基础、为背景的。“城市的贡献和作用在于它能保存、留存和发展社会文化”(美国城市历史学家曼佛德言),同时,文化特色是城市性质最活跃的表现形态,文化特色起着引导、丰富和强化城市性质的作用。

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杭州的城市性质的鲜明特征与文化特色的主要色调是非常吻合的,是一种密不可分、互为交融、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历文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文化名城相吻合

一个城市的文化背景,往往与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有很大关系。凡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文化得到积淀,城市文化富有特色,就能为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化昌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形成了城市性质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美称,与杭州文化特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正好吻合。

雅俗相融,自然和谐的“西湖文化”与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相辉映

西湖,以它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溶于一体而呈现出一种清新绮丽、自然和谐的氛围。它的山水、古迹、名胜、园林,亭、台、楼、阁、馆、堂、庙、观,都围绕和散布于西湖之间,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既有感官美的享受,在悠然中品昧和领略湖光山水的自然之美,又是心灵和精神上美的熏陶,倘徘于山水之间而领略其文化内涵,感受杭州文化的气息,很适合一种集观赏、品味、游玩、娱乐、生活、教育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会议的旅游。

而杭州文化的底蕴深厚、形态丰富、雅俗相融、自然和谐的特色,使杭州之湖光山色、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传统工艺、民间技艺、饮食风味、中药中医、健身保养、

市井民居、酒肆茶楼、日用产品无一不含有文化内涵,都可成为人们在休闲、度假旅游中,观赏、游玩、娱乐、品味、体验的丰富内容。所以说,杭州——西湖之旅,是文化之旅。

杭州文化特色与杭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市地位相呼应

杭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良渚文化,就涵盖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五代时吴越国建都杭州,统率江南13州,东濒大海,西邻歙州,南连漳泉,北达常润,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吴越、南宋在杭建都230多年,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曾覆盖大半个中国。自元至今,一直更是浙江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化为深厚的文化沉淀。因此,杭州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特色,对杭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对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发展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发展品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城市产业发展的特色也起着导向的作用。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因其较高的文化(科技、艺术等)含量,而在全省占首席地位,并辐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至更广的区域。

以西湖文化为象征的杭州的文化,对周边城市文化、城镇文化以及农村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其辐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这个城市带中,以杭州的三江两湖一山和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为核心,形成了苏州、无锡、绍兴、黄山等文化风景旅游带,这种文化和旅游的辐射功能,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作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作为这个城市带上的旅游和文化中心城市,其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城市不可替代的。

四、杭州文化特色与文化发展

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发展,是互相关联、互为映衬的。文化特色,并不是凝固的、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通过文化发展,文化特色不断丰富其内涵,增添其色彩,更具现代风范。而文化发展,总是有一定方向、一定框架的,这种方向和框架,就是文化特色。

我们讲到杭州的文化特色,必然要联系到杭州的文化发展,以文化的发展,去强化、丰富杭州的文化特色,同时,以杭州的文化特色,引导杭州的文化发展,使杭州的文化发展丰满而璀璨。

杭州的文化特色,以“西湖文化”为其象征,体现了优美和谐的文化特色,因此,杭州的文化发展,息的趋向和定位,应是让西湖文化的优美和谐,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以更现代化的形态得到实现。主要可从三方面来考考虑。

一是让西湖文化史显现代精神、时付之风尚。

任何文化,其精髓都是文化精神和文化风尚。文化的发展,首要的是文化精神的弘扬和文化风尚的唯新,以“西湖文化”为象征的杭州文化,具有优美秀丽、精致和谐在文化风格。然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这种文化风格,也有其消极面和负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心态上的南宋遗风,存在一种“春风熏得游人醉”的醉文化心态。表现出安于现状,自我陶醉。经济工作中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以鱼米之乡、富裕之地而自足自乐文化工作中自我欣赏,闲适低婉,从“湖畔派”诗作至现在一些一昧地渲泄和表现个人情绪、心境的文化作品:消费心态中的追求奢靡,玩物丧志,盲目攀比现象。二是万事不求人,苟安一隅,自得其乐的封闭心态。由于吴越国和南宋王朝苟安文化的影响和西湖文化精雕细琢式的完美,杭州容易形成小而精、小而全、小家碧玉式的文化心态,造成一些杭州人对自我小环境、小家庭津津乐道,热衷于小部门、小单位的小实惠,缺乏大度,缺乏整体感。尤其在经济工作中,宁为鸡头,只顾自保,各搞一套,互不配合,缺乏一种联手出大手笔、干大事业的胸襟和气魄,成为一种影响经济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思想文化障碍。

因此,杭州的文化发展,在文化精神和文化风尚上,必须正确处理保留与扬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克服负效应,光大正效应,继承好传统,创造新文化,让优美秀丽,精致和谐的西湖文化更显现代文化精神和文化风尚。让西湖文化的优美,化成日常生活和经济事务中市民的高雅、文雅意识,排斥低级庸俗行为和其它不道德现象。让西湖文化的精致,化成文化创作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质量第一,精益求精意识,化成作品和产品中的精品、极品意识,消除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现象;让西湖文化中的和谐,化成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彼此关心、彼此支持、彼此协作、彼此谅解意识,克服各自为政,以邻为整、斤斤计较,争长论短和“各人自扫门前雪”等不良习气。而优美、精致、和谐在现代文化精神和风尚中的集中体现,就是树立起开放创新、开拓进取的胸怀和气度,培育讲文明、奉公德、善解人、守秩序的优良风气和习惯。总之,要在整个社会的待人接物、公益事业、经营活动、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形成优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风尚,并以这种现代精神和现代风尚来引导和促进杭州的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是让西湖文化延伸为整个城市的现代化风貌。

西湖是杭州的象征,西湖文化是杭州文化的特征,西湖文化其优美秀丽,精致和谐的风格,在湖光山色间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种风格在城市风貌中却缺乏浓烈的色彩,杭州目前的城市道路布局、建筑风格、绿化水平、城市管理、环境生态等,与西湖的优美风格相比,显得有些不相协调。尤其是许多新的建筑设施、相互雷同,缺乏个性特色和文化内涵。这种状况,应引起城市建设的决策、设计者们的足够的重视。

杭州的文化发展,应让西湖文化中优美、秀丽、精致、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进一步延伸渗透到整个城市的建设风貌中,让西湖景观与城市风貌融为一体。这方面,我们在处理西湖风景区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时,要有新的观念。首先,西湖风景区应有城市概念。西湖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应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西湖风景区本身,就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杭州的风景与城市,应是溶为一体的“山水城市”,风景本身,应包含城市概念,也就是让城市风景化。不能离开城市建设来谈保护和开发西湖风景。同时,城市建设应有优美之风景概念和文化意识,城市建设应是功能性与观赏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两者并不矛盾,道路布局的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的多姿多彩,道路、住宅区和厂区的绿荫环境,历史文化的镶嵌点缀,城市管理上的秩序井然,既是一种美观,又是一种功用,它本身就是城市魅力的体现。城市建设由此形成一道道新的、美丽的风景线,与西湖景观相辉映,成为西湖风景区的延伸。

在西湖文化向整个城市的扩展中,要根据杭州2010年形成著名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布局规划,配套搞好城市文化布局,建立一批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尤其是在西湖——市中心一带,要建立起一流水准的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歌剧院、美术馆、画廊、展览厅、文化公园、文化广场以及体育中心、科技交流中心等城市文化标志性设施,以提高杭州城市文化的档次和水平,加速西湖文化的现代化。

三是让西湖文化引导城市文化经济的布局和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从其整体的结构布局、运转功能和目标设置来看,正越来越与文化趋同,具有人文色彩。也就是说,在投入上,从物质资源转向文化(高科技、高艺术)资源;在产业上,从一般物质产品,转为具有高科技、高艺术含量的产品;从运转上,从粗放、简单的经营管理,转为科学化、艺术化的经营管理;在效益上,更多地依赖于科技、艺术的附加值。尤其是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构成的关联性、整体性、独特性、辐射性,越来越接近一种文化状态,也就是越来越显示出人的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存在。而“西湖文化”的优美秀丽,自然和谐,更要求杭州经济在产品上、在结构功能上更具文化色彩,更接近于人的生命状态。我们在考虑杭州文化发展的时候,应十分注重杭州城市经济的文化化,提高经济中文化的含量,把经济的高层次发展,也就是文化型经济的发展,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从产业发展上,我们要重视发展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精细化工、装璜设计、工艺服饰、礼仪公关、旅游娱乐等高文化产业,并把高科技、高艺术成果推向整个一、二、三产业,以提高产业档次和质量。尤其是杭州作为第三产业主导型城市,以高科技、高艺术带动旅游、商贸、金融、物业管理等三产向高层次发展,对杭州成为现代化的文化经济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杭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产业和产品中,而且体现在产业构成和发展、城市布局和功能等方面的整体性、协调性、独特性和开放性。也就是要注重产业纵向和横向的互相渗透、互相衔接,形成有机整体,表现独特优势。如在电子通讯、生物工程、工艺装璜等产业的发展上,从纵向衔接看,要让这些产业的制造业、营运销售硬服务业,以及相配套的评估、信息、咨询、设计、展览等软服务业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横向渗透上看,电子通讯可以延伸到生物工程、工艺装璜生产经营过程中,工艺装璜也可以延伸到电子通讯、生物工程产品的制作中。同样,艺术、文学、教育、法律、科研、体育、卫生等事业,也应与相关的高文化产业在开发、设计、经销、宣传和策划等方面形成紧密的协作和配套。政府机构和新闻单位中有关评估、监察、统计、规划、信息、调研、审计、舆论等一系列引导、服务工作,更应成为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当我们的产品高文化化,产业构成、运行过程高文化化,产业与社会事业、与整个社会管理、服务以及生活环境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衔接、互相协调,形成有机整体和独特优势,杭州的整个生产、工作、生活状态,就是文化的状态。杭州文化的优美、精致、和谐的特色,就是整个城市的特色,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杭州文化的发展,就是杭州人生命力、创造力的实现,就是塑造现代化的新天堂。

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

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 本课题系根据省市领导对提高杭州城市形象水平的要求,由市政府领导于1997年杭州市城建工作会议上布置任务而进行的研究,并列入了杭州市城乡建委软科学研究计划。 城市形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大课题,涉及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城市形象”涉及范围很广,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城市景观(视觉)形象以及与其相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作为承担单位在市政府城建城管处的协作下,组成了包括建委、科委、园文局、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参加的课题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研究。同时,在《杭州日报》、市科协等单位的协助下,在杭报“现代城镇”专栏中进行了多次城市形象讨论,在1998年9月市科普宣传周期间召开了“美化杭州——城市形象建设研讨会”,征集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论文18篇。课题组集思广益,将自己的研究和专家的意见结合起来,经过反复论证,终于完成了本项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⒈城市形象及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已经发表了不少论著。一般认为,形象一词泛指事物的具体形状。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为了能完整准确理解城市形象的内涵,可把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⑴城市理念形象 城市理念形象是指城市的本质物征反映到城市外在表现形式,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主要包含了城市各种生产活动形象(理念识别)。例如,城市主导产业理念、生产经销理念、经济效益理念。 ⑵城市行为形象 城市是由人和物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中各种各样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民的生活水准、

城市性质分析

■城市性质专题研究 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 1. 城市类型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1)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不同性质的工业,在规划上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这类城市又可依工业构成情况分为多种工业的城市和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 (2)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交通发展又兴建了工业;因而仓库用地、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城市根据运输条件,又可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 (3)中心城市:它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在用地组成上与布局上较为复杂,城市规模较大。 (4)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工业多为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这类城市在我国城市中数量最多,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特殊职能的城市:这类城市因具有特殊职能,并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它们又可分为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和休疗养为主的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等。 2. 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 (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其中,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虑城市区域因素时,主要应明确区域的范围,该城市对区域范围所担负的政治、经济职能,该范围的资源情况,包括矿产、水力、农业、旅游等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以及与该城市的关系;区域内交通运输经济联系的状况等。城市本身具备的条件中要重点研究的是提供城市形成的现状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其次是研究该城市在大的经济区的地位及相邻城市的相互关系,研究其在经济、生产、技术协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建设条件方面主要是在用地、水源、电力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对城市性质的制定具有的潜力和限制。 实话说,我家那位总是很难举起来,而且没多少下就结束了,对他好无语,幸好偶然了解到。。马老师的祖传秘方马氏丹方:msdf003。。卫星现在也能有伴个小时也上了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特色 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 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杭州是我国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南宋和元时为全国最大刻书中心,出版印刷为全国之冠。杭州又是著名藏书家和藏书楼集中之地。至明清时,杭州著名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城市性质确定说明书

芦溪县县城性质确定说明书 城市发展定位分析 对芦溪县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芦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及优势资源、条件等; (2)与芦溪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及其趋势走向,周边城市尤其是萍乡市、长株潭经济区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未来战略取向等; (3)芦溪县城的城市定位历史演变; (4)萍乡市总体规划上位规划对芦溪县的发展要求,包括相关规划界定,也包括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区域战略实现所需要芦溪县来承担的区域功能职责等。 以下重点分析上层次规划对芦溪县的城市发展定位。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芦溪县城的城市性质为:芦溪县城是萍乡市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电力(华能)、电瓷、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为基础,以商贸、旅游为依托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5.1.2、城市性质 规划确定芦溪县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为: 萍乡市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电瓷产业为主,以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为辅,以旅游接待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具体阐述如下: 以电瓷产业为主——电瓷产业是芦溪县最具特色的传统工产业之一,将其作为芦溪县城的主导产业,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电瓷产业是一种无污染的工业,不会对县城的居住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其次,电瓷产业在芦溪县城基础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效益高,在芦溪镇的工业产值中,电瓷产业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以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为辅——水泥产业同样是芦溪的传统工产业之一,为推动芦溪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基于当地有多种特色农产品,其中柑桔最具代表性,所以打造以绿色食品加工类型产业成为必然趋势; 以旅游接待为特色——芦溪先后获国家有关单位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农民画之乡”、“灯彩之乡”、“农民铜管乐之乡”、“鹤舞之乡”、“中国艺术之乡”等称号,是一个具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小城。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在芦溪任税监时创立的江南六大学院之的“濂溪书院”曾引来无数学员在此求学业、兴教化,留下了许多佳话。昔日濂溪先生名篇《爱莲说》中优美的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经世不衰、传诵至今。 芦溪历史悠久,已发现多处距今4-5千年的原始人遗址,三国东吾宝鼎二年(公元267年)至唐武德三年(公元619年)为萍乡县所在地。 芦溪曾是湘赣红军的根据地,毛泽东、彭德怀、陈毅等一批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民烈士就牺牲在山口岩。

杭州历史·文化·传说

杭州历史?文化?传说 历史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的萧山跨湖桥文化开始,杭州已有8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杭州最初的名称为“禹杭”,曾用名有“余杭”、“钱唐”、“钱塘”、“临安”等,历史上先后在五代吴越国和南宋时期成为都城。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元代初年,来过杭州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杭州为“世界上最为美丽华贵的天城”。1949年5月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杭州一直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 杭州的民俗风情,与杭州的自然环境、人文积淀和发展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一项项颇具生动性、独特性、参与性的新鲜有趣的民俗活动和地方风情的表演和展现,令人惊奇、感动而难以忘怀。 文化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 的古文化,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 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距今约5300- 4000年。 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在 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 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 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以大量殉葬精美玉礼器为特征的显贵者专用墓地的发现,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显示出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并将成为东方文明圣地。 茶文化 杭州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宋代。宋室南渡,建都 临安,把中原的儒学文化也带到杭州。据宋吴自牧 《梦梁录》记载:“临安巷陌街坊,自有提壶拎水 者沿门点茶。或朔月望日者,如遇凶吉一事,点杯 邻里茶水。”宋《咸淳临安志》中记有“岁贡茶叶”, 可见当时杭州的茶叶已列为贡品。其实最早关於杭州茶叶的记载见诸于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钱塘天竺、灵隐两寺产茶”。作为名茶之乡的杭州,自古茶肆林立。《梦梁录》裏这样描述:“茶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一、城市职能及其类型 1、城市职能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2、城市职能的类型 (1)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 一般职能是指每一个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为本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 特殊职能是指代表城市特征的、不为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如风景旅游、采掘工业、冶金工业等。 特殊职能一般较能体现城市性质。 (2)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 (3)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 主要职能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辅助职能是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 3、城市职能的分类 (1)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一般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功能。 ?可按行政机构等级划分为: 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性中心城市县城 ?(2)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职能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城市最大比例。可按工业构成划分为: 单一性工业城市:油化工城市;矿业城市…… 多种工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职能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对外交通用地及由此发展的工业用地比重突出。按运输条件可划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河港口城市?(3)其他特殊职能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行政特区经济特区 ?Ⅰ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Ⅱ特大及大中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 ?Ⅲ中小型加工工业城市 Ⅲ1 食品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2 建材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3 机械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4 其它类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5 皮革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杭州的历史

城市介绍: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浙江省第一大城市,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教、文化、金融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杭州都市经济圈核心城市。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自秦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在此定都,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公安部授权的口岸签证城市,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自古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杭州是世界休闲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和中国国际微电影展的终身举办城市,是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如今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大步迈进。 茶文化:杭州是一座有着茶香的城市,那香气是用历史的慢火焙出来的。唐代,茶叶已在杭州境内广为栽培,茶圣陆羽在余杭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产茶的记录;至清代龙井茶又被指定为皇室贡品;现如今龙井茶已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了。 杭州是一座有着茶韵的城市,那韵味是老百姓慢慢品出来的。杭州产茶,杭州人更爱喝茶。早在宋代,作为南宋京城的杭州以卖茶为业的茶肆、茶坊已遍布全市,在闹市区清河坊一带,就有多家大茶坊,街头巷尾,还有担茶卖的。杭州的茶室一般临湖而设,透过窗户,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这时候端起茶杯喝一口,一定会体会到淡泊、无怨无艾、回归自然的恬静心境。 杭州是一座有着茶业的城市,杭州是一座有着茶学的城市,杭州是一座有着茶景的城市 丝绸之府:杭州的丝绸织锦是精致、和谐之美的集大成之象征,拥有"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它们不只是单纯的生活消费品,它们承载了杭州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悟。与杭州丝绸交相辉映、分割不开的还有同样作为工艺饰品的杭扇和杭伞。杭扇装饰优美,制作技艺精湛,千百年来,已淬炼成展示杭州精美文化的工艺瑰宝。伞,一件普通的雨具,但在杭州,它则寄予和演绎了万千情思,西湖绸伞轻舞倩影,摇曳出了多少杭州的人文风情。如今,在杭州可以看到规模宏大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中国丝绸城,丝绸似梦一般神秘,如诗一般美妙,却又活生生地活在你的身边,活在杭城的大街小巷里。 陶瓷文化:浙江省是中国古老青瓷发源地,杭州作为五代吴越和南宋的国都,是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秘色瓷”和“官窑”瓷的集中使用地区和生产、集散中心。南宋官窑达到了中国古代青瓷的最高境界。 印刷文化:两宋时期,杭州是全国雕版印刷的中心。这与吴越国时期打下的雕版印刷业的坚实基础有关,同时也有赖于杭州周边地区盛产优质纸张的地域产业优势。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距今约5300-4000年。 书画篆刻:随着西湖山水景观日益被开发,描绘山水胜景亦成为画坛风气。至南宋,描画西湖渐臻高 峰,当时皇室成员与宫廷画院中众多画师均有西湖风景画作问世,“西湖十景”就是出自当时名家西 湖画题。南宋以来,西湖风景画代有佳作,为西湖留下形象化的史料。 宗教文化:杭州自古有“东南佛国”之称,最早的佛寺出现在东晋初年,道教遗迹更可上溯到三国时 期。佛寺、道观加上大量民间俗神祠庙,以及始于南宋并在元代以后形成规模的伊斯兰教的传播,为 杭州历史文化充实了内涵,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情趣。

海口城市性质分析

海口城市规划性质分析 作者认为海口的城市性质应定位为:海南省省会城市,国际知名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理想居住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海南省省会城市 海口从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北宋开埠以来,海口市随着海南的发展而形成相应的规模。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口市融汇在祖国历史的激流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脉搏搏动而涌动。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是海南省的政治中心,省级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海南省的经济中心,省级金融保险、商务办公、重要商业服务设施所在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研发与生产基地;是海南省的文化中心,省级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会展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机构所在地;是海南省的综合交通枢纽,海南的主要进出门户。这一个个中心,表明了海口充分发挥了海南省会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引领着整个海南省的发展。 二、国际知名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 近几年,海口旅游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并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上升。目前,海口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已成为海口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海南发展为国际旅游岛通过国家国务院审议后,海口将以发展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为其目标,把自己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定位为旅游业金字塔的顶层,提供高端服务。海口发展为国际知名热带海滨旅游胜地主要凭借: 1、拥有独特的热带滨海城市景观和良好的气候及地理环境。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体特征就是全年温暖如夏,降水丰富。海口的阴雨天气来去快,一年中,5至9月为台风多发时期,且台风过境速度快,主要影响的是航运和水运。是一个阳光灿烂,日照充足的城市。 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海水平均水温25℃,最高34 ℃,最低17.2℃。透明度1米,最大达2米。浅海盐度29.6%-31.8%。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近海水质富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海口市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缓,岸线开阔连绵,沙岸带沙细洁白,有假日海滩、白沙门海滩、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分析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杭州是首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域,其具有的文化底蕴已无法估量,面对时代飞速发展的这一现象,对于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也有了一定的难度,怎样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符合现代发展的脚步,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关键词:保护、改造、基础设施、文化街区 一、引言 杭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区已公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10处,保护面积超过400公顷。自1999年开始,杭州陆续组织实施了多处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工程1,这些街区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现状情况各不相同,经过十余年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力推进实施,这些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均已完成。杭州市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最大“卖点”,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深度和广度已较为深人,在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教训杭州的实践体现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矛盾与无奈抉择,笔者曾经参与了多个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设计工作,下面就此谈些体会。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及总体情况 1996年编制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首次确定了小营巷、中山路、湖边村、清河坊4个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对名城保护的加深和保护范围的扩大,2001年又增补了北山街等3个历史街区,2003年修编的《保护规划》确定了10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推荐了13处拟保护的历史地段。2004年11月,市政府颁布《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历史文化街区作了明确定义:文物保护

杭州历史文化

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杭州有多项旅游景点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创造了一批世界之最。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 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杭州生物种类繁多,国家

一级保护动物有1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55种,二级保护植物有13种。全市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3.7%。矿产资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属和金属矿床。临安、昌化出产一种世界罕见的鸡血石,为收藏石和图章石中的珍品。

杭州十佳设计师到法国、意大利培训,就是实现转变的举措。 2、从量到质的转变。提高丝绸女装质量是打造品牌的关键,而质量的提高除了技术因素外,需要有检测手段来保证。因此,急需建立国家级的丝绸服装检测中心,来保证杭州丝绸女装的质量。 3、从普通服装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杭州丝绸女装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是很多,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含量不高。如丝绸的半成品到欧洲经再加工后其身价大增,杭州的产品,无论是款式、质地与西欧国家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技术含量、科技研发能力落后西欧。如印花绸的后整理、色牢度,研究十几年,没有根本性突破。所以,需要科技人员的努力,更需要企业家的远见卓识,急需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 4、从丝绸女装产业向创意产业理念转变。创意产业是国际大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中国的香港把创意产业列为科技之后的重要发展产业,上海把创意产业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产业,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从物质追求上升到精神享受的新阶段,提升杭州“生活品质”的理念,实际上就是杭州创意产业的一大特点。如何把发展丝绸女装产业融入到杭州的创意产业中去,是发展丝绸女装产业的新课题。这就需要丝绸女装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有新的升华和飞跃,设计出世界一流的杭州丝绸和女装,设计出世界一流的杭州丝绸与女装的品牌。 编辑本段现代发展战略 历史背景 杭州丝绸(图3)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丝绸历史悠久璀璨。据资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余杭的丝绸织造就相当发达。70余年前的首届西湖博览会就专门设立了丝绸馆,冰心老人曾经说过:"在浙言商,首推丝绸"。杭州是国家命名的“六大绸都”之一,杭州市余杭区是国家确定的“丝绸织造基地”,杭州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全国丝绸信息中心也坐落在杭州,所有这些充分证明了杭州具有发展丝绸产业的独到优势。项目为“中国纺织面料—丝绸产品流行趋势”,杭州作为发布地最能体现行业的代表性。 意义 项目的实施,对建设杭州丝绸之府,弘扬丝绸文化,以及推动丝绸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丝绸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绸缎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丝绸服装出口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目前发达国家的丝绸产品主要是个性化、流行化的高价位、高品质产品。中国却一直以生产加工中低档产品为主,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创汇率是韩国产品的40%,仅为意大利产品的8%。一条意大利制造名牌丝绸领带创汇率是中国制造的10倍以上。所以中国的丝绸产品必须扩大研发力量,发展流行化、个性化产品,

杭州历史名城特色分析

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一、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特色构成要素 1.自然环境 山脉:吴山、天目山、宝石山、凤凰山,玉皇山、五云山、天竺山、虎跑山 江湖:钱塘江、西湖、京杭大运河、湘湖 气候: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有小火炉之称,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特产:杭白菊、天竺筷、都锦生织锦、西湖绸伞、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 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2.人工环境 历史遗构:灵隐寺、雷峰塔、岳王庙、南宋御庙、回春堂药店、保俶塔、西泠印社、大慈岩悬空寺、天竺三寺、六和塔、杭州孔庙、燕南寄庐、秋雪庵、城隍阁、黄公望隐居地、杭州鼓楼 文化古迹:苏堤、苏小小墓、苏白二公祠、福堤、绿堤、寿堤 居民街巷:胡雪岩故居、南宋御街、请河坊街、清泰街、河渚古街 商业街区:湖滨路国际名品街、南山路、吴山夜市、武林路女装一条街、利星名品广场 城市格局: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格局。 博物展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中药博物馆(胡庆余堂)、中国西药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中国财税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中国围棋博物馆、杭州古城墙陈列馆、杭州碑林(杭州孔庙)、浙江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黄宾虹纪念馆、章太炎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西湖博物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都锦生织锦博物馆、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陈列馆、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 3.人文环境 历史人物:古代:孙权、许敬宗、毛文龙、于谦、张煌言、宋应昌、葛云飞

新乡市城市性质

新乡市城市性质论

证 新乡市城市性质论证 城市性质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城市发展的总纲,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中心,切忌面面俱到。城市性质的确定将会对城市发展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近年来发展趋势、当前新乡市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特点,通过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中原经济建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乡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以及新乡市所具备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分析新乡市的性质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乡市是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北纬35°18′,东经113°54′,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邻;西连煤城焦作,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是联系省会通往豫北地区的重要桥头堡。其腹地广阔,影响范围东达山东、西及山西。它与焦作、安阳、鹤壁、濮阳共同构成的工业区,是河南省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对两岸四地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中,新乡市排名第78位,居豫北5市之首,同时新乡又是河南省中心城市群体中重要的成员,豫北地区的首位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新乡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职位地位。 2.新乡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 《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 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新乡背靠太行、南临黄河,灿烂的历史文化、优美的环境为新乡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拥有各类自然景观数百处,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处,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国家级名胜风景区6处,省级名胜风景区5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历史文化名城一处,历史文化名镇一处。比干庙、潞王陵、白云寺、百泉景区、同盟山、九莲山、万仙山国家地质公园、八里沟国家地质公园、京华园、关山国家地质公园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依托中原城市集群广阔市场立足省内,吸引周边市场,以郭亮老年休闲度假游、八里沟保健康复游、黄河文化旅游带为亮点,使新乡成为中国旅游度假的绝佳去处。 3.新乡是一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 新乡以制冷、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煤化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七大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拥有新乡高新技术开发区、新乡工业园区、新乡经济开发区、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化学(物理)电源产业园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13个省首批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产业聚集的重点区域;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122家,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270家,金龙集团、新飞集团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金龙集团还入选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321名,新乡化纤、华兰生物、心连心化肥3家企业实现上市。现有新飞牌电冰箱、电冰柜,鲸龙牌精密铜管,卫华牌起重机,白鹭牌粘胶长丝、短纤维等6个中国名牌产品;孟电牌普通硅酸盐水泥等4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新飞、平原、卫华、飘安4个国家驰名商标,有27类(个)产品位于国内同行业前三位或省内第一位。1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重点转型升级企业,居全省第3位。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0.2亿元,增长16.1%;实现利润、利税122.9亿元和166亿元,增长38.4%和31.1%。 4.新乡市是一个农副业潜力巨大的城市 《规划》指出:“十二五”末,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5万吨、 44万吨、5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2:1,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亿斤,加工能力达到80亿斤,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

杭州历史概况

杭州历史概况 六大古都之一(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 4700多年前已有人在此生息,“良渚文化”可证明,“良渚”以黑陶为特征。 周代(3000多年前)居“扬州之域”。 春秋是先后为吴,越。战国居楚。秦居会嵇即称钱塘县。 东汉会嵇即功曹(地方官)华信在此筑海塘,使泻湖与海水隔绝慢慢形成了西湖。故华信是杭州第一功臣。 隋开皇九年(589年)设立杭州,杭州名称首始一直沿用至今。隋大业六年(610年)江南运河开通,杭是大运河南段的起点。 唐代宗时,杭州刺史李泌凿六井(西井、方井、金牛井、白龟井、小方井、相国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筑堤并留诗(现白堤不是白居易开的)。 五代吴越王钱鏐建立吴越国,历时七十二年,在凤凰山下筑“子城”又在外围筑“子城”周围七十里,钱鏐修水利,筑海塘,兴寺院,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杭州成了东南人文荟萃之地。 南宋在此建都历时150多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苏东坡筑堤并留诗。南宋画院画家马远画有西湖山水画题名为“柳浪闻莺,两峰插云、平湖秋月。”陈清波画有“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锋夕照、苏堤春晓、南屏晚钟”这就是西湖十景的由来,以有700多年历史。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美杭州庄严美丽堪为其它城市之冠,称之为“天城”。 杭州地理概况 东南沿海,东部是市区,城西是西湖,西湖四面环山,周围15公里。这里原是一片汪洋。吴山和宝石山是这个海湾口上的两个岬角。由于河口涌潮的作用大量泥沙逐渐沉积,形成了一个泻湖。后来泥沙封住了湾口。东汉华信又在此筑堤,这样湾内成了西湖,湾口成了内陆,即今天杭州的市区。 我国东南地区铁路交通的枢纽,沪杭线的终点。浙赣线、杭长线起点,大运河南端。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河道最长的人工河,全长1700多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杭州可分为三个景区: 西湖景区:白堤、孤山、湖中、苏堤 北山景区:曲院风荷、保俶塔、黄龙洞、岳庙、玉泉灵隐、飞来峰、 西南景区:花港观鱼、龙井、净慈寺、虎跑、六和塔、钱塘大桥、花圃 工业:棉纺、丝绸、造纸、冶金、机械、电子、化工 市花:桂花 西湖群山以天竺山为主峰,环湖分为南北两支。两支山脉最高最著名的主峰就是南高峰和北高峰。南高峰高256.9米,北高峰300多米,浙江电视台设处。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曲院风荷、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南屏晚钟、断桥残雪、双峰插云、花港观鱼 新西湖十景:云栖竹径、满垅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白堤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全长一公里,白堤早在1000多年前就以风光旖旎著称。

杭州的历史背景

杭州的历史背景 (1)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年),改置为余杭郡。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 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年)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年)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长庆二年(822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3)吴越国的国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

杭州是一座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杭州是一座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良渚文化”遗址即可证明,在4000多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五代时的吴越国和南宋均曾在此建都,历时237年。现今的杭州,辖市内8个区,3个市和2个县. 杭州素以风景秀丽著称。7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称誉它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境内西湖如明镜,千峰凝翠,洞整幽深,风光绮丽。湖上有彩带似的的苏堤、白堤飘落其上。三潭映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笑道鼎力湖中。岳庙、西岭印社、曲院风荷、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风景点,均在湖之周围。环湖耸立的山峰,千姿百态。山上多岩洞,如玉乳洞、紫来洞、黄龙洞、紫云洞,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等,洞内景色优美,且多古代石刻;山间多泉,以虎跑、龙井、玉泉为佳,九溪十八涧则以“叮叮咚咚水,弯弯曲曲路著称”。此外,还有灵隐寺、六和塔、保俶塔、净慈寺、韬光、云栖等名胜古迹。市属3市2县境内,北有超山,西有天目山。溯钱塘江而上,有富阳鹳山,桐庐瑶琳仙境、桐君严子陵钓台,建德灵栖三洞,新安江“三岛湖”等名胜,形象一个以西湖为中心的广阔旅游区。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飞速发展,商业繁荣,金融保险业发达,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十一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列全国省位城市第二。至2001年,杭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5万元,约3000美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22亿元,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1089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8968元。杭州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至2001年底,杭州市外商总投资累计达115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地产基础设施等60个行业,世界500强有37家落户杭州,投资商遍及全世界各大洲76个国家和地区。 四季变幻难画难诗 杭州的春天,淡妆浓抹,无不相宜;夏日荷香阵阵,沁人心脾;秋天桂枝飘香,菊花斗艳;冬日琼装玉琢,俏丽媚人。西湖以变幻多姿的风韵,令人心旷神怡。 两江一湖别具风光 郁郁葱葱的峰岭之间,一条碧澄的玉带逶迤而过,这是美丽的富春江。溯源而西,便是有中国“第二漓江”之称的新安江,尽头处,有浩瀚的“千岛湖”。人们来到这里,无异于后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能充分享受淳朴的自然灵气。 美的山水美的艺术 美的山水孕育着美的心灵,美的心灵创造出美的艺术。历来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大艺术家,都在杭州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杭州的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引人注目。 宾馆舒适名菜可口 杭州的宾馆,设备新颖,服务周到。西湖名菜有南宋风味,载誉已久,其特点是用鲜活材料制成,保持原汁原味,美味可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