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情景图的合理利用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情景图的合理利用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情景图的合理利用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情景图的合理利用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情景图的合理利用

情境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能否合理利用情境图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探究新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把握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新知探究,提高学习效果三个方面探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图的合理利用,以期对情境图这一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所启示。

标签:情境图合理利用学习欲望新知探究学习效果

引言

打开北师大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图画,一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图,它们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些情境圖不但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情境图。

一、把握情境图,激发学习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而情境图正是基于这一要求编写而成,它内容丰富,含义深切,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出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购物一向是同学们熟知的场景,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一课时,我先出示“小熊购物”情境图,并在教室的一角开设一个小卖部,让学生当店主,我当购物者,通过购物算账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道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巧用情境图,促进新知探究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情境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它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因此,课上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和创设情境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新知识、探究新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9-12-23T11:42:03.5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3期作者:唐兵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为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让教学情境与数学课堂中的重点相结合,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为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让教学情境与数学课堂中的重点相结合,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师在课堂内巧妙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会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为学生创建数学学习的有效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主动意识。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要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分析 前言:课程改革的先进思想指出要增进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课堂内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和观察数学问题。初中参与数学课堂中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掌握问题思考的基本方式和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强化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让学生找寻数学学习规律,也会促使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奥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总体教学成果,让学生取得数学思维的强化和数学学习成绩的高效提升。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的应用教学情境的模式,要首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调动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应用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结合学生喜欢的情境或者是动画模式,设置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数学课堂营造高效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综合成果的提升[1]。 例如:在有关“平均数”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和学生喜欢的《西游记》片段结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知识点的探索学习开展“平均分桃子”的教学情境,假设师徒4人在取经路上经过沙漠,大家都感到口渴疲惫,此时孙悟空发挥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技能,在很远的地方摘回了20个桃子,孙悟空分给八戒1个桃子、分给唐僧8个桃子、给了沙僧5个桃子,最后给自己留下了6个桃子,八戒见此情景十分不满,觉得自己的桃子很少,而且不够吃,那么请问同学们如何平均分配20个桃子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实际发放20个桃子道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践动手操作研究出平均分配桃子的方法,在课堂教学内教师融合中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进而对知识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搭建有效平台,在积极参与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置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位置 教学情境的设置会充分显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强化学习成果。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应用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会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情境,符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好动、好奇、敏感意识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应用丰富的色彩,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引导学生完成高效的数学学习,避免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性,在主动参与中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例如,在有关“图形”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色彩鲜艳的彩纸吸引学生的参与,在课堂内为学生发放不同颜色的彩纸,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完成相应图形的裁剪和制作,实际制作的方式会强化学生的图形制作概念,同时也会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的不同特点,学生在实际的剪裁过程中会发现正方形的四边长是相等的,同时在长方形的剪裁中学生也会在实践中发现长方形的两长边相等,两宽边相等的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开展“我市剪裁师”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手中的彩纸剪出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图形,最后正确讲述图形的特点、完成图形剪裁的学生为胜,教师在课堂内设置比赛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深化对不同内容的理解,显示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强化学生的抽象性学习思维,总体增进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成效。 三、设置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合重点教学内容,开展实践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和教学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添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构建实践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主动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增添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例如:在有关“加法”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内设置“我是小小保险箱”的教学情境,假设学生获取一批宝藏在清点过程中发现有钻石80克、金子60克、银子70克、项链50条、戒指60个,假设要将此宝藏放入到保险箱中,那么请同学们清点宝藏的总数量,请大家计算金子加钻石加银子一共是多少克?同时,请大家计算相连与戒指的总数是多少?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会丰富学生的加法学习效率,也会引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深入探索。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回忆在实际生活中的加法应用场景如:菜市场中的购物计算、班集中采购物品的总数计算都会应用到加法,通过教学情境和实践回顾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深刻含义。结语: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思想要学校是不断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构建互动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辅助教师实现了上述教学目标,增进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意识,让学生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综合进步。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应用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诠释课堂重点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总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成山,仓党高什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情景的创设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78. [2]张春华.创设教学情景促进知识内化——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94.

四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四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相信大家都做过不少趣味数学题吧,那么下文为大家了最新的四年级趣味数学应用题,一起来看看吧! 1、教室的钥匙被弄丢了,笑笑、淘气、青青三位小朋友每人说了一句话: 笑笑说:我没有说谎。 淘气说:笑笑在说谎。 青青说:淘气和笑笑都在说谎。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他们中间谁一定在说谎吗? 2、今年我们育才集团新来了4名年轻老师,而我们育才集团有四所小学,想每个小学都安排1名老师,3位有关的老师建议这样安排: 李老师:丙去育才一小,乙去育才二小。 王老师:丙去育才二小,丁去育才三小。 张老师:甲去育才二小,丁去育才四小。 总校校长最后吸取了每位相关老师建议的一半,你知道校长是怎么分的吗? 3、世界杯有32支足球队参加,分成8个小组先打小组赛,小组里面每两支球队要进行一场比赛,你知道世界杯小组赛一共打了多少场比赛吗? 4、将一根12米长的绳子折成等长的3折,再对折一次,然后从正中间剪开,则一共剪成()根绳子,最短的是()米。

5、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一步的距离狗需要跑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步。 6、如果鱼尾重4千克,鱼头重量等于鱼尾重量加上鱼身重量的一半,鱼身重量等于鱼头加鱼尾的重量。这条鱼有()千克重。 7、今年小红和小林的年龄之和比爸爸小16岁,过四年后,小几岁? 8、用100个盒子装杯子,每盒装的个数都不相同,并且盒盒不空,那么至少要()个杯子。 9、填一个最小的自然数,使225×525×()积的末尾四位数字都是0。 10、某地的邮政编码可用ABCCDD表示,已知这六个数字的和是8,A与B的和等于2个D,A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邮政编码是()。 11、A、B、C、D四个足球队进行循环比赛。进行了几场之后,打听到A、B、C三个队的比赛情况,只是不知道D队的比赛结果。把已知结果排列如下: 场次胜负进球失球 A32020 B21043 C20236 D 你知道四个队的比分是多少吗?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如何用好数学情景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4597833.html, 如何用好数学情景图 作者:孙安 来源:《神州》2012年第21期 摘要: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每一节课都会安排一个主题情境图, 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本文通过利用数学情景图,贯穿新课教学;灵活使用 情景图——合理把握情景图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情景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激发探究欲望;结合“情景图”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四个方面的阐述,对如何用好数学情景图进行了相关思考,以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情景图的作用发挥到更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图 前言 打开青岛版数学教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情景图最吸引学生的眼球,逼真的生活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使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变得与自己生活贴得那么近。数学情境图的设计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另外,融入生活气息的情境图,给数学赋予了生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有效地用好情景图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浅谈自己几点体会: 一、利用数学情景图,贯穿新课教学 利用数学情景图,贯穿新课教学,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理解认识情境图,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下文 将逐一进行分析。 1.充分利用好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情境图都是以场景的形式呈现,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景并与生活紧密相连,有 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四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挖掘机铲土”的生活画面的 情境图,结合当地新区的建设发展,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适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铲斗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有“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回顾什么是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时学生还发现了有一种角是“平平的”,引发了学生的争论和思考,此时我通过学具转动角的一边,观察思考在转的过程都出现了哪些角。这样,利用主题情境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也节省了教学时间。 2.理解认识情境图,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学探究优秀教育研究论文5篇 (70)

创设生本课堂 【摘要】:生本课堂强调要以生为本,要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做到教师眼中有学生,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把它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并为不同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平台,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能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不断地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并逐步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这也是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很好的诠释。本文主要围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理念,真正在教学中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进行探讨。 【关键词】:个体差异生本课堂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好成绩,我们的老师往往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不重过程,只讲结果;不讲学生学习状况,只求答案标准统一。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保持教学的高分、高效,往往不舍得放手让学生表达个人的思维过程。而对于那些有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教学成绩的学生更是恨铁不成钢,会带着某些负面的情绪看待那些学习有一定困难,或者是与自己教学步调不一致的孩子,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全发展的。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早在古代社会,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思想。他指出他学生的特性:子路果敢决断,子贡通情达理,冉求多才多艺,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因此,教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

开发。而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何采用相应的方法,既要发现他们潜能的优势,也要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以点带面,帮助每个孩子树立学习自信心,是每个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了解学生树立公正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若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而对于学生的了解、把握,必须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对待,随时关注其发展变化,做必要的层次调整。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方法、教学评价等等,适应了不同类别学生,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二、梯度设计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差异,顾名思义是学生之间的不同,包括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知识基础等等,既然有差异,就不能一刀切,就要做到分类要求。在备课时,就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地显示优、良、中、差的层次梯度,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力所能及的桃子(有不同的收获)。这才能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这里,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是教学中必须做到的: (一)问题设计有层次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杨春秀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杨春秀 发表时间:2018-06-20T10:43:44.68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7期作者:杨春秀[导读] 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西山乡中心小学校616650 摘要:一直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都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繁重的作业也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特别是理论性很强的数学学科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情境教学受到广泛应用,并且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去活跃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生活化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培养。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 四、设置竞赛,增强趣味 竞赛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便于应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课堂之中。数学教学也应采用竞赛的方法,可采用简单的口算竞赛或小组规划设计竞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锻炼思维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而刻意设置竞赛,不适当的竞赛反而会适得其反,要结合知识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设置。合适的竞赛往往能在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知识,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具体说明。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一课主要涉及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这些知识讲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让学生深刻地掌握并且熟练地运用并不容易,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总结归纳、寻找规律。然而,大量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他们不愿重复性地做太多的计算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竞赛的方法来激励他们寻找运算方法做出题目:教师准备三组简便运算的题目,将学生分成六到七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发给各个小组同样的题目,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小组的正确率最高。比赛进行三轮,综合成绩最高的小组获胜。这样的竞赛能促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算出题目,一方面要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细心,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正确。这个过程正是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而且在三轮竞赛结束后,学生也找到了计算规律,教师再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善找到的规律,从而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创设各种情境也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兰英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思路探究[J].求知导刊,2015,22:110。 [2]刘玉环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5,06:125。

四年级数学趣味题

四年级数学趣味题 1.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答:老板应该损失了79+18=97元(或者按照老板卖出商品赚到3元来算,就应该是79+21=100元),和街坊换来换去并没有损失,和这笔交易无关. 2.教室的钥匙被弄丢了,笑笑、淘气、青青三位小朋友每人说了一句话: 笑笑说:我没有说谎。 淘气说:笑笑在说谎。 青青说:淘气和笑笑都在说谎。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他们中间谁一定在说谎吗? 3. 今年我们育才集团新来了4名年轻老师,而我们育才集团有四所小 学,想每个小学都安排1名老师,3位有关的老师建议这样安排:李老师:丙去育才一小,乙去育才二小。 王老师:丙去育才二小,丁去育才三小。 张老师:甲去育才二小,丁去育才四小。 总校校长最后吸取了每位相关老师建议的一半,你知道校长是怎么分的吗? 4. 某地的邮政编码可用ABCCDD表示,已知这六个数字的和是8,A与B的和等于2个D,A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邮政编码是()。 5. 有个理发师,他给自己立了一条店规:只给村里所有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请问:这位理发师该不该给自己刮胡子? 6. 路的两旁有100棵树,每棵树的距离大约是3米。有一个学生,从第一棵树出发,沿着路边走到了最后一棵树。请问,这个学生一共约

走了多少米? 7. 盒子里有若干粒糖,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粒糖,这样共操作了5次,盒子中还有3粒糖。问:盒子中原有多少粒糖? 8. 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750元,如果乙向甲借30元后,又借给丙50元,结果三人持有相等的人民币,甲原有()元. 9. 有五条狗参加一场比赛,他们的颜色分别为红色、蓝色、黑色、条纹和白色,那么这五条狗在通过终点时,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顺序呢?例如:黑色狗,红色狗,白色狗,条纹狗,蓝色狗是一种可能。(B) A.60 B120. C无数种 10. 想出一个两位数,用它与12的和去除它与12的积,正好能除完,没有余数。这个数是多少?12.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场景

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场景 木兰县聋哑校刘冬梅 在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中,大多数例题都是由生活场景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把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重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支撑数学学习,或通过创设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学习。为了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这些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场景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好这些资源。 一、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场景,使之成为数学学习的背景材料 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它是对现实生活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是超越生活实际的概括;现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现象或数学内容,它都是数学在生活里的原始模型,是形成数学的背景资料。教材中的许多例题都是用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背景材料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呈现例题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从场景中感受和发现相应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体验、感悟数学教学内容,从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维的意识,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事件和分析生活现象。例如,在聋校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乘法的含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场景中的白兔和公鸡,提出白兔和公鸡各有多少只的问题,教师着重指导让学生看出白兔有“3个2只”,公鸡有“4个3只”,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几个几”,使其成为认识乘法的基础。在教学除法含义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现实场景,感受“坐缆车”和“分铅笔”情境中掌握“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使之成为认识除法的基础。再如,在教学四则计算时,可以呈现例题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需要计算的问题,引入新的计算内容,这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又体会数学问题里数量之间内在的联系,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需要,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感受学习数学当中计算的意义。 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场景,使之成为概念形成的直观材料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人们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本质的概括性认识。因此,它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形成的起点,它是对概念所指的一类事物的具体感知,即通过感官具体接触这类事物,获得感觉和知觉。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教学的例题,也都充分提供了生活场景,以场景中的一类事物作为学习数学的材料。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多利用这些场景,教学时多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交流等活动,逐步感受这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聋校三年级数学教学〈〈平移和旋〉〉时,可以呈现例题场景,教师应让学生看一看各种运动物体,联系日常生活经验想一想忆一忆,这些物体的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用手分别比画它们的运动路线,进一步感知两类不同的运动:沿直线运动和绕一点转动有什么不同地方,看懂以后以此支持平移和旋转概念初步的形成。再如,在认识〈〈平行与垂直〉〉时,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分别呈现例题中的现实场景,让学生具体观察生活中常见直的线条相交与不相交、相交墙角在平面上互相表述并用直线表示它们的位置关系,获得直接经验或者直观认识,形成直观表象,以便在此基础上抽取其本质属性,揭示平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比例尺教学例谈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比例尺教学例 谈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比例尺教学例谈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小学刘元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没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师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发挥聪明才智及主动性,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设计尽可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学资源尽可能生成在预设之内。 片断一:情景创设 在比例尺一课的教学设计前,我了解到学生在社会课上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地图,因此就将教学从地图着手展开,使学生感受比例尺的由来、用途。 教师边问学生边出示一份中国地图:你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

生: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千米。 师:老师这里的是什么? 生: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师:那咱们的祖国画在这份地图上怎么这么小呢,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按照一定的比缩小了再画才这样的,不缩小是不可能画得下的。 片断二:“小小设计师” 比例尺的概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如果教师直接揭示,学生显然也能接受并理解,但这明显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探究的教学思想,因此我设计了“小小设计师”的教学环节,预设由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数据揭示比例尺的概念。 教师出示问题:“学校新建了一个游泳池,长是50米、宽是30米,你想不想一试身手,做个小小设计师呢?把这个游泳池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下的白纸上。 边讲边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并确定图纸上的长和宽;再绘制成平面图。 (2)分别写出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图上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并化简。 (3)完成后参加4人小组交流,重点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学生在老师宣布完要求后纷纷跃跃欲试,动手制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针对图纸的布局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设计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同的比例尺,即使相同的比例尺,效果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16开、32开和64开三种不同规格的白纸。 果不其然,学生的设计丰富多样:大部分图的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即比例尺)是1:1000或1:500,也有小部分图的比例尺是1:XX、3:500;一样大小的白纸上的平面图有大有小、不同的白纸上的平面图有一样大的;有的平面图显得比较美观,位置大小都适中,有的在白纸上只占了一个小角,有的平面图又显得顶天立地……这些都是我所期待

浅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发表时间:2014-06-16T17:14:43.39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4年6月总第240期作者:罗永恒[导读]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第一小学罗永恒 【摘要】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30-01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 “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 +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 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 .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正式实施,使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当前数学课程的发展,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研究,走出一条新的课堂教学之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生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应是最好的选择。笔者结合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尝试了“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富有个性的数学情趣课堂。 “情境教学”模式的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一,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备课时,教师只是考虑自己应该怎么教,不考虑学生如何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牵制学生前行,

学生不用思考、不需要探索,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学生成了聆听观赏的吸收者,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根本无从谈起,背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其二,缺乏对教材的分析、研究与理解。教师的备课不能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去深入解读教材,知识点、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材的传声筒,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并且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研究,根本没有把研究教材内容、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作为首要工作来做,更不能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教学效率低。其三,课堂教学沉闷,师生没有活力,更没有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教师未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探究活动的机会和舞台,没有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其四,习题设计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不高。对教材中的习题缺乏研究,认识肤浅,达不到对课堂学习内容解释应用和练习检测的真正目的,这也是使课堂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就上述问题,笔者经过探索、思考,提出了“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的理论构想 一是依据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 与研究(二年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组织开展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二年级)》课题是安庆市市级课题,该课题组于2014年9月正式接到批准立项书。一年多来,课题组按照总课题方案,在做到领导到位,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活动,重点对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解决问题方面探索了一点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课题组按期完成了实验任务,现将实验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本课题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情景图解决问题而定的。着重从能使教师掌握高效应用主题图进行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深入挖掘新教材主题图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着题关的数学知识,学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主题图,学会等待学生去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赋予主题图以灵魂,使主题图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使学生能独创性地学习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更多的是透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很多同学在问题的解决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感觉有些困难,教师怎样将这样的一难题深入浅出的让学生明白,很多教师都想过很多的办法,现在也有许多老师在深入挖掘情景图的潜力上下功夫,因此有效的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1、从教材编排意图出发:教材展现的内容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通过提供这些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中选编了丰富多彩的“情景图”,它或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向学习者展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原型;或以童话故事为背景,向学习者展示了神秘的童话王国;或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为主角,向学习者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动物世界。我认为,这些“情境图”的选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了解编者设计每幅“情境图”的意图,对于创造性地应用这一教学资源,较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裨益的。 “情境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从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出发:很好的得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有效的得用教材中的情境图,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习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3、从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成长出发:在运用“情境图”辅助教学时,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使学生学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之学科整合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之学科整合:《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将复杂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 正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标准》为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把教学时难讲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一、引“趣”导入,唤醒情感触发点 赞科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

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巧妙而新颖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起学习的情感欲望,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与导入环节进行整合,在课的一开始就可以紧紧抓住孩子的眼球,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如《数的整除》复习课,我用课件出示:警察叔叔在一次围剿毒犯行动中发现了一个密码箱。为了收集证据,尽快让罪犯认罪,要用最短的时间破译密码。你们愿意根据提示帮助他们吗?提示:第一个数字是10以内的最大质数;第二个数字既有约数3,又是6的倍数;第三个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四个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五个数字是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谁能用最短的时间里破译密码,并说说你是怎样破译的?随着屏幕上出现的画面和解说,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这样的导入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境体验,营建探究畅游地 1、与问题情境整合,从问题延伸到数学 信息技术与问题情境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从问题延伸到数学。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展现森林中的小动物分别骑着装有圆形、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