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动物解剖和生理

第三章动物解剖和生理

第三章动物解剖和生理
第三章动物解剖和生理

第三章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

[考点解读]

本章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动物的各种功能及其原理和活动规律,包括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和营养、呼吸作用、血液循环、排泄、调节(神经和激素)、生殖和发育、免疫等几大部分。根据IB0考纲细则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 动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一、动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细胞群,在机体内执行一定的功能。动物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基本类型。在这四种组织中,结缔组织包含的种类最多,很难分类。

1。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中的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形状规则,具有极性,细胞间质少。上皮组织主要行使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2.结缔组织

由细胞及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起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作用。结缔组织是机体内分布最广、形状最复杂的组织,如皮肤上皮以下的真皮,真皮下面的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血液、肌腱、韧带、软骨和骨等。它的特点是细胞少,细胞间质多,细胞间质内含丰富的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

3.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肌纤维)组成,均含有肌原纤维。肌肉组织具收缩功能,能完成各种运动。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1)骨骼肌含有大量有横纹的肌原纤维和发达的肌管系统,多核。肌原纤维可见暗带

(A)、明带(I)。暗带的中部色淡,叫H线。明带的中部色深,叫Z线。肌原纤维中在两个Z 线中间的一段叫做肌节,一个肌节指1/2I带+A带+1/2I带,它是组成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心肌心肌纤维有分支,核是单个的,同骨骼肌一样也有横纹,但是不如骨骼肌明显。心肌细胞有两类:工作细胞(心房和心室的一般细胞)和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等,即心脏起搏传导系统中的心肌细胞)。

(3)平滑肌肌细胞呈梭形,只有一个核,没有横纹。一般构成内脏器官管壁的肌肉层。平滑肌收缩慢,比较持久,不易疲劳。

(4)斜纹肌(螺旋纹肌) 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肌原纤维与横纹肌基本相同,错开排列呈斜纹。

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两种细胞。神经元是传导兴奋的单位。神经胶质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补的作用。

神经元分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的形状有圆形、梨形、梭形、锥形和星形等。神经元外都有神经膜包围,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胞体内有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神经元的中心。

神经元的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把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把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每个神经元有树突1到几个,轴突1个。树突分枝多,能增加接触面。轴突分枝少。轴突和长树突总称神经纤维。有的神经纤维表面有一层节,段性的髓鞘,叫有髓神经纤维。在外周神经纤维中,髓鞘由施旺氏细胞形成,髓鞘外又被施旺氏细胞包围。有的神经纤维外面没有髓鞘,仅被施旺氏细胞包裹,叫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元根据功能不同,又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多细胞生物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经发育分化并按一定的方式相互结合构成的,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心、肺、脑等。器官是由不同组织组成的,如胃,其壁是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等组成,黏膜层为单层柱状上皮,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肌层包括三层平滑肌。皮肤是最大的器官。

各种功能、结构相近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执行生命的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即构成系统,如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等组成消化系统,完成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一个生物个体含有多种执行不同功能的系统,通过它们的协调活动,才实现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等全部生命活动。

人体共有运动、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八大系统。下面各节主

要以人为代表,介绍各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消化和营养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

一、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道一般分为口腔、咽、食道、胃、肠和肛门,如图1-3-1所示。

1.口腔

口腔中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具有小而尖锐的牙齿,牙齿的结构比较简单,其作用仅限于咬住食物不至脱落,并帮助把食物囫囵吞下,牙齿无咀嚼作用。哺乳动物的牙齿,无论是形态还是功能都较为复杂,其特点是出现了异形齿,通常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能切断食物,犬齿具有撕裂功能,臼齿能把食物磨碎等。脊椎动物的牙齿,就其结构和来源采说,同软骨鱼类(如鲨鱼的楣鳞)基本上是一样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都是来自上皮组织,所以牙齿也是皮肤的一种衍生物。

舌是味觉器官。舌上有味蕾,能辨味,帮助吞咽。此外,舌还是不可或缺的语言器官。

食物进入口腔,在咀嚼过程中,经过舌的调整而成食团。食团后移,进入咽,经吞咽而进入食道。吞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图1-3-2)。吞咽时,咽上面的软腭上举而将鼻腔封住,使食物不能进入鼻腔;舌上举而将口腔封住,使食物不能回流;有

关的肌肉收缩而使喉上升,于是喉的开口(声门)被会厌软骨遮盖,食物不能进去,结果食团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食道。

2。咽

口腔的后端是咽,咽是食物进入食道、空气进入气管或水流人鳃的共同通道。

3.食道

咽后是食道,食物经此人胃。鸟类的食道有一膨大部分叫做嗉囊,有储存和湿润软化食物的作用。鸽在育雏时,嗉囊中还能分泌鸽乳,用以喂饲幼鸽。咽后的消化管道,包括食道、胃、小肠、结肠(大肠)、直肠等部分,直肠开口于肛门。各部分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各有特色。管壁都可分4层:①最内层为黏膜层。由上皮及其下的结缔组织所构成。②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上皮内褶而成的各种腺体,如十二指肠腺等均埋藏于此。③肌肉层。在消化道的首尾两端,包括口腔、咽和食道上部和肛门等处的肌肉均为骨骼肌,从食道下部到直肠的肌肉均为平滑肌,内为环肌,外为纵肌,通过伸缩使消化道胀大或缩小。小肠的蠕动也是通过各层环肌和纵肌的协调伸缩而实现的。④浆膜。消化道最外面的一层由结缔组织和盖在其表面的一层间皮所构成。

4.胃

胃位于腹腔上方,是一个肌肉质的囊。胃的收缩能力很强,能将食团压碎并进行搅拌。胃中有很多胃腺,有的胃腺分泌胃液,即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守昆合物。人的胃可以使部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还能吸收部分的水、无机盐和酒精等。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前端与食道相接处叫贲门,后端与肠相接处叫幽门。鸟类的胃可分为两部分,肌肉组织集中在后部,形成肌胃。而前部胃壁软薄,有发达的消化腺,叫腺胃。食物在腺胃内受消化液作用后,进入肌胃,肌胃中常有砂粒等硬物,能将较坚硬的食料磨碎,谷食性鸟类的肌胃特别发达。

哺乳类中,肉食性与杂食性动物的胃呈简单的囊状,叫做单胃。草食性动物中反刍类的胃不仅容积大,而且又分为几个部分,叫做复胃。牛、羊等反刍类具有典型的复胃,它们的“胃”分为4室,依次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部分,如图1-3-3所示。

皱胃是真正的胃,与其他哺乳类的胃同源,有丰富的腺体,能分泌胃液,水解食物,其余三部分是由于食道下端,膨大而形成的。瘤胃最大,如牛能吞下大量草料,不经细嚼而暂时贮存于瘤胃中。瘤胃和网胃中有大量细菌和原生动物,能消化进入瘤胃和网胃的食物,特别重要的是能消化纤维素。在瘤胃中有许多与牛为共生关系的细菌和纤毛虫类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发酵的方式分解纤维素,而哺乳动物本身没有消化水解纤维素的酶。食物在瘤胃和网胃中陆续被微生物所消化,没有消化的大块食物又周期性地返回口腔被细细地咀嚼,并掺人唾液消化,消化后的食物连同微生物经瓣胃而进入皱胃和小肠,并被消化吸收。这就是反刍。骆驼只有瘤胃、网胃和皱胃,瓣胃特化成瘤胃周围的水囊(有二三十个)。

5.小肠

食物在胃内化为粥样食糜后即通过幽门而进入小肠。人体小肠的第一部分称为十二指肠。

小肠的肌肉发达,能做有节律的蠕动,使食物和消化液混匀。小肠的长度随动物种类而不同。一般说来,草食动物的小肠最长,肉食动物最短,杂食动物(包括人)介于两者之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成人的小肠约5-6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为食物的消化、吸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十二指肠部分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肝和胰分泌的消化液由此进入小肠。小肠的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小肠的蠕动,对食糜起着搅拌和推动作用,又可以使酶和食物充分接触,这些都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肠具有很大的吸收表面。这不仅是因为小肠长,而且在小肠的内壁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还有许多指状突起,叫小肠绒毛。在电子显微镜下还可见到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朝向肠腔一面的细胞膜上长有1000多条微绒毛。因此小肠腔内的总吸收面积可达200m2。小肠绒毛内又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如图1—3-4所示。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如水、甘油和胆固醇等,是通过自由扩散作用吸收的;如Na+、K+、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吸收的。吸收的物质中,除一部分脂类物质被吸收到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内,通过淋巴循环再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余的营养物质全部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小肠通向大肠的部位有回盲瓣控制食物流动的方向。

6.大肠

大肠由盲肠和阑尾、结肠、直肠组成。人的大肠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暂时贮存消化后的残余物质以及形成粪便,并通过排便反射,把粪便排出体外。结肠在小肠之后。人的小肠与结肠接头处位于腹腔的右下部。在这里,结肠伸出一个盲管,即盲肠。盲肠的顶端有一个手指状的附属物即阑尾。

人的盲肠小,没有用处。草食动物,如马、兔等的盲肠很大,其中有多种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可以帮助消化纤维素。

阑尾是退化器官,无消化食物的功能,有时食物及细菌进入而招致发炎,即阑尾炎。

大肠基本上无消化作用,只吸收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和少量剩余营养物质。人的大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三部分,降结肠之后是直肠。直肠乃是粪便集中之处,粪便从肛门排出。

二、消化腺

1。唾液腺

人有三对唾液腺(图1-3-2),一对为腮腺,埋于两耳前下方的颊部组织中,开口于口腔内颊黏膜上;一对为颌下腺,位于下颅骨的内面黏膜以下的结缔组织中;另一对为舌下腺,位于口腔底部黏膜深处。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能湿润口腔,稀释食物;唾液中有麦芽糖酶,能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很有限的。

2.肝脏和胆囊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图1-3-5所示。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上方,小部分在左上方,紧贴在膈肌下面。肝脏的表面覆有被膜,其结缔组织伸人肝实质内将肝分成许多小叶。肝小叶是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肝小叶呈多面棱柱体。成人的肝脏有50万—100万个肝小叶。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排人相邻肝细胞之间的胆小管内,经小叶间胆管流人左右肝管、肝总管,再经胆总管流人十二指肠。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在非消化期,生成的胆汁转入胆囊管,流人胆囊内贮存,当消化时,胆囊收缩,胆汁流人十二指肠。

胆汁是黏稠而味苦的液体。人的胆汁呈金黄色,胆囊内胆汁因浓缩而色变深。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约0.8—1L。胆汁的主要成分为胆盐、胆色素等。一般认为,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通过胆盐的作用而实现的,它可以激活胰脂肪酶,可以和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月旨肪的吸收,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以乳化脂肪,使脂肪变成微滴,大大地增加了与酶接触的面积,便于脂肪分解或直接被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肝脏与机体多方面的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1)肝脏对体液的调节作用

食物消化吸收后,小肠壁上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含有高浓度的单糖和氨基酸。这些血液汇总后先通过成门静脉进入肝脏。另一方面肝脏又有肝动脉供应含02的血液。门静脉和肝动脉人肝之后分支而成毛细血管网(血窦),然后又集合而成肝静脉,肝静脉再和大静脉相连,而人心脏。在这个毛细血管网中,进行了物质交换,就是在这一交换物质的过程中,肝脏发挥了它的调节作用。

①对糖类代谢的调节人的正常血糖含量约为血浆总量的0.08%-0.14%,饭后,从门静脉流人肝脏的血液含葡萄糖的量可高达0.14%,此时肝脏把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而储存于肝细胞中,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如果食量过大,葡萄糖摄人量过多,超过了全身的需要量,也超过了肝脏的储存能力,肝脏就将超量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由血液运到各处脂肪组织中储存。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吃饭,“腹内空空”,门静脉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此时,肝中糖原就水解成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恢复正常。肝脏对于糖代谢的调节是很复杂的,有多种激素参与。

②对脂类代谢的调节肝脏在脂类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肝分泌的胆盐直接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血浆中的磷脂、胆固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的;而且,肝脏还是脂肪酸氧化和合成的主要场所。

③对氨基酸代谢的调节肝脏能将血液中的氨基酸保留下来,然后逐渐地再释放到血液中,由血液运送到身体各处,用以合成各种酶、激素以及新的蛋白质等。肝脏是蛋白质代谢

中负责转氨及脱氨的器官。氨基酸只有脱氨之后才能转化为葡萄糖,然后转化成糖原或淀粉储存于细胞中,或作为能源而进入三羧酸循环。

(2)肝脏有合成多种蛋白质及其他物质的功能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如合成血浆蛋白(清蛋白、白蛋白以及某些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及多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而且也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是产生红细胞的器官。

(3)肝脏储存有多种营养物质

除上述的糖原外,约有95%的维生素A是在肝中储存的。维生素D、E、K和维生素B 中的硫胺、烟酸、核黄素、叶酸以及B12等也是在肝中储存的。此外,红细胞死后遗留的铁也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于肝中。

(4)肝脏的解毒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在机体的分解代谢产物中有些具有一定的毒性,来自体外的药物和毒物也会进入血液。这些有毒物质随血液进入肝脏后,在肝内各种酶类的作用下,经过氧化分解或与其他物质结合等方式进行处理,变成无毒、毒性较小或溶解度较大的物质而排出体外。肝脏又是人体合成尿素的器官,蛋白质代谢中产生的有毒性的氨,在肝内变成无毒性的尿素,然后通过肾排出体外。

(5)吞噬功能

肝脏有吞噬、防御作用。肝脏中有吞噬细胞,衰老的红细胞被这种吞噬细胞所吞食。肝血窦壁有枯否氏星形细胞,能吞噬、消化经消化管吸收的微生物、异物等有害物质。

此外,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产热器官,人体在安静时所产生的热量,约有1/3来自肝脏。

3.胰腺

胰为一带状腺体,在胃的后方,重约65—75g,可分头、体、尾三部。胰有许多分泌胰液的腺泡。腺泡的导管汇成一条贯穿全腺体的胰管,经胰头穿出,与胆总管共同卉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胰液对食物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胰液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正常,仍不能使食物完全消化。胰内除有分泌消化液的腺泡外,在腺泡之间尚有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组织,称胰岛。因此,胰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

胰的外分泌部为复管泡状腺,包括腺泡和导管(图1-3-6)。

胰液是五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8-8.4。正常成人每日分泌1—2L。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胰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在胆汁的协同作用下,能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在碱性

环境中共同作用于蛋白质时,可把蛋白质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胰液中还含有大量的碳酸氢盐,它能中和胃酸,使肠内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于肠内消化酶的活动。

三、食物的消化

1.消化方式

动物消化食物的方式有两种,即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图1-3-7)。

(1)细胞内消化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海绵都是将食物颗粒吞人细胞之内进行消化的,是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虽然只是低等动物的消化方式,但内吞作用则是动物界的普遍现象。人体很多细胞如各种白细胞,甚至肠壁上皮细胞都保留了内吞作用的功能。

(2)细胞外消化

细胞内消化只适用于单细胞的动物和小型的多细胞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动物从单细胞发展为多细胞,身体逐渐长大加厚,细胞内消化也随之为细胞外消化所取代。

腔肠动物是最早出现细胞外消化的动物,但腔肠动物还同时保留着细胞内消化的能力。涡虫的细胞外消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涡虫以细胞外消化为主,同时肠壁细胞也能将未消化白勺食物碎渣吞人,在细胞内消化心蚯蚓、昆虫以及其他高等动物,都是在消化道内消化食物,即都是细胞外消化。

有细胞外消化功能的动物,除化学消化外,常常也发展了机械分解的能力和相应的结构。蚯蚓有砂囊,人、脊椎动物也有类似的(同功而不是同源的)机械分解的器官,如牙齿、鸟类的砂囊等。

绝大多数动物的消化方式为细胞外消化,具有消化道和消化腺,并组成消化系统。细胞外消化又可分为机械分解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凡经消化酶进行的消化均属化学性消化。

2.食物的化学分解(消化腺与化学性消化)

(1)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及溶菌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但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淀粉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很多肉食性哺乳

动物,如狗的唾液中不含淀粉酶。

(2)胃腺胃腺分泌胃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胃液为无色酸性(pH 0.9—1.5)液体,含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等。盐酸由胃壁细胞所分泌,其主要作用为:激活胃蛋白酶原成胃蛋白酶,并为蛋白质分解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杀菌;促进促胰液素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促进铁、钙的吸收。胃蛋白酶原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合成,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然后被盐酸激活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主要作用是: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酪氨酸的肽键分解蛋白质,主要产物为朊、胨。

(3)肝脏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是—种含有胆盐、胆色素和胆固醇的混合液。其作用主要表现为胆盐的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促进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防止胆固醇沉积。胆固醇沉积是形成胆石的原因之一。胆色素和胆固醇对消化没有什么作用。

胆盐是极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羟基,一端为亲脂的固醇类化合物,肠内的脂肪滴为胆盐分子所包围,胆盐分子的亲脂端和脂类分子结合,而亲水端则暴露在肠管内的水液中。这样就使各脂肪滴彼此隔离而不致融合成为大团,形成水溶性的小滴,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

(4)胰腺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此外,胰液中还含有消化核酸的酶。

①胰淀粉酶:食物中的淀粉主要是靠胰淀粉酶水解成双糖的。

②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一样,这两种酶也不能把肽链水解为单个的氨基酸,只能切断某些特定氨基酸形成的肽键。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刚分泌出来时是没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原和胰糜蛋白酶原。小肠腺能分泌肠激活酶,胰蛋白酶原在小肠中遇肠激活酶即转化为胰蛋白酶,而胰糜蛋白酶原遇胰蛋白酶即被激活而成胰糜蛋白酶。

③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都只能切开肽链内部的键,不能切开肽链末端的键,这一类蛋白质酶统称为肽链内切酶。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能分别从肽链的羧基末端和氨基末端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将氨基酸切下来,因而它们的作用是把蛋白质的肽链彻底水解为氨基酸。这两种酶称为肽链外切酶。

④脂肪酶:脂肪乳化后,经脂肪酶的作用,一部分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而为肠壁细胞所吸收。其余部分不被消化,或只有一两个脂肪酸脱落下来,而成二酸甘油酯或一酸甘油酯。消化产生的脂肪酸也是极性分子,它们也可与脂肪、—酸甘油酯和二酸甘油酯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小团粒。这些小团粒可以继续被消化,也可直接通过肠壁细胞的内吞作用(胞饮作用)而进入细胞。在细胞中,甘油和脂肪酸再结合而成脂肪,这些脂肪和直接进入细胞的脂肪进入肠管中的淋巴管(乳管)而被运走。甘油、脂肪酸和短链脂肪分子也可进入血管运走。

(5)小肠腺这是分散在小肠绒毛基部的消化腺,数量很多,能分泌消化蛋白质的酶和消化糖类的酶。胰液虽含有羧基肽酶,但小肠腺才是肽链外切酶的主要来源。此外,小肠腺还分泌多种其他肽链外切酶。如氨基肽酶,能从肽链的氨基一端把氨基酸依次切下来;肽酶,能将二肽水解成2个单氨基酸。

小肠腺还分泌消化双糖的酶:蔗糖酶使蔗糖水解成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果糖,乳糖酶使乳糖水解为一个葡萄糖和一个半乳糖,麦芽糖酶使麦芽糖水解为2个葡萄糖。

四、吸收

消化产物经消化道黏膜上皮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的过程称为吸收。

食物经过口腔、胃和小肠的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之后,大分子化为小分子,然后由小肠吸收。

大肠不能吸收有机物,只能吸收水分、无机盐类(主要是钠盐)和某些维生素。除小肠外,消化道其他部分都没有明显的吸收功能。胃虽能吸收少量水分,但微不足道。

(1)糖的吸收糖类必须经过消化水解为单糖后,才被吸收。单糖的吸收主要在小肠。

葡萄糖吸收通过载体进行,并为钠依赖性。糖被吸收后通过门静脉人肝脏,以后再由肝静脉人血液循环,供全身组织细胞利用。

(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分解为氨基酸与小分子肽(二肽、三肽)后再被吸收,也属载体介导与钠依赖性吸收。吸收后经过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

(3)脂肪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和近侧空肠中被吸收。脂类消化分解后的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受胆盐的作用,变为水溶物后才被吸收。中短链脂肪酸吸收后直接进入毛细血管,由门静脉人肝脏,长链脂肪酸与甘油一酯吸收后重新合成为中性脂肪形成乳糜微粒,出胞后进入毛细淋巴管,最后经胸导管人血液循环。故脂肪吸收以淋巴为主。脂溶性维生素也随脂肪一起被吸收。

(4)无机盐的吸收①钠的吸收:可顺着电化梯度通过扩散过程进入细胞,但Na+转运出黏膜细胞须通过Na+泵。钠转运过程中伴随水的转运。②钙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一般通过主动转运完成。酸性环境与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③铁的吸收:三价铁需还原为亚铁才吸收。维生素C、胃酸均促进铁吸收。

(5)胆固醇的吸收食物中酯化的胆固醇需经胆固醇酯酶和胰酶水解为游离胆固醇才吸收。胆固醇和脂肪分解产物通过形成微胶粒在小肠上部被吸收,被吸收的胆固醇大部分在小肠黏膜上又重新酯化,最后转化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6)维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维生素以简单扩散方式在小肠上部被吸收。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在回肠被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与脂肪以相同方式在小肠上部被吸收。

第三节呼吸作用

在动物界,无论是简单的低等动物还是结构复杂的高等动物和人类,为维持生命活动,都要靠营养物质在体内进行氧化代谢而取得机体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机体细胞在进行氧化代谢时,要不断地摄取需要的02,同时排出所产生的C02。这一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图1-3-8):①外呼吸:又称肺呼吸,指外界环境中的气体通过呼吸道与在肺部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02从肺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组织,同时C02由组织运输到肺;③内呼吸:又称组织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这三个环节,02被运输到细胞内,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02则被捧出体外。

一、呼吸的机制(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呼吸运动

胸腔的节律性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呼吸肌(主要是胸壁的肋间肌和膈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所造成的。吸气时,吸气肌收缩,胸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径均增大,肺容积随之扩大,空气被吸人肺内。呼气肘,胸廓各径皆缩小,肺容积随之缩小,肺内部分气体被驱出。由此可知,肺通气是胸廓运动的结果。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容积的变化与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1)肋间肌与膈肌运动肋间肌位于肋骨之间,分为内外两层,肋间外肌肌纤维走向是由上一肋骨的下缘,斜向下一肋骨的上缘。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都向上提升,从而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延长,产生吸气效应。肋间内肌的肌纤维斜行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当其收缩时,使肋骨更向下斜,使胸廓前后、左右径均缩小(图1-3-9)。

横膈介于胸、腹腔之间,是最重要的呼吸肌,呈穹窿状,两侧凸面向上,周围部为肌质,中央为腱膜(中心腱)。当膈肌收缩时,中心腱移动不大,而两侧穹窿突起则向周围降落。膈肌收缩越强,横膈的位置越低,中心腱也明显下降。这样,则使胸腔上下径增大,肺容积随之扩大,产生吸气动作。膈肌舒张时,腹壁收敛迫使腹腔内脏回复原状,膈肌穹窿顶重新向上,使胸腔上下径缩小,造成呼气(图1-3-10)。

(2)吸气与呼气动作的比较平和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运动,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引起的,呼气则是被动的运动,此时呼气肌并不收缩,只是吸气肌舒张,肋骨由于重力作用而下降,膈肌由于腹内压的作用而回位,使胸腔缩小,肺容积随之缩小。

用力吸气时,其他辅助吸气肌,如胸锁乳突肌、胸大肌等也参加收缩,以加强吸气动作;用力呼气时,除呼气肌收缩外,腹壁肌也参加收缩,以加强呼气动作。

人体安静时.以肋间肌收缩为主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常称为胸式呼吸;由膈肌收缩而引起的呼吸,因表现为腹壁的起伏,则称为腹式呼吸。一般成年女子多以胸式呼吸为主,婴儿及成年男子则多以腹式呼吸为主。

2.肺内压与胸膜内压的变化

(1)肺内压的变化在肺通气过程中,由于肺内气体与大气之间存有压力差,气体才能克服呼吸道的阻力而进出肺。平和吸气时,在吸气之初,肺的容积随着胸腔和肺的扩张而加大,肺内压暂时下降,低于外界大气压。到吸气末,肺内压又提高到与大气压相等的水平,达到暂时平衡,气体在短时间内停止流动。反之,在呼气之初,肺的容积随着胸腔和肺的缩小而缩小,肺内压升高并超过大气压,从而使肺内气体得以排出体外。到呼气末,肺内压又与大气压达到平衡。

(2)胸膜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内压,简称胸内压。胸内压比大气压低,所以又称为胸内负压。胸内负压是出生以后发展起来的。婴儿出生后,由于胸廓发育的速度大于肺的发育速度,所以胸廓的自然容积显著大于肺容积。胸廓的内面被覆着胸膜壁层,它受

到胸廓上的骨骼和肌肉的支持,从体外作用于胸壁上的大气压影响不到胸膜的壁层,也就影响不到胸膜腔。胸膜脏层覆盖在肺的表面,却受到两种相反力量的影响。大气压通过肺泡压向胸膜脏层,使胸膜腔承受一个大气压。如果肺组织不具回缩力,胸内压就等于肺内压,即等于大气压。但是,不论是在吸气还是呼气时肺都处于扩张状态,也就总是具有一定的回缩力。这种回缩力的作用方向与肺内压(大气压)作用方向相反,因而抵消了一部分大气压,使胸膜腔承受的压力小于大气压。肺的回缩力产生的另一因素是肺泡表面的薄层液体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这也是肺泡回缩的重要因素。

肺的回缩力越大,胸膜腔负压越大;肺的回缩力越小,胸膜腔负压越小。因此,随着每次呼吸运动,胸内压也发生波动。胸膜腔内负压的存在,使肺经常保持一定的扩张状态,使肺泡不论在吸气还是呼气时都不塌陷,对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在不同状态下气量有所不同。

(1)肺容量肺容量指肺容纳的气体量。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进出肺的气体量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吸深度有关,可用肺量计测定和描记(图1-3-11)。

①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人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深呼吸时,潮气量增加。每次平静呼气终点都稳定在同一个水平上,这一水平的连线称为平静呼气基线。

②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人气量,称为补吸气量,正常成人为1500mL-2000mL。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称为深吸气量。深吸气量是衡量肺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称为补呼气量。正常成人为900mL-1200mL。最大呼气终点构成了最大呼气水平。

④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称为余气量,正常成人为1000mL —1500mL。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它是补呼气量和余气量之和,正常时很稳定。肺气肿患者的功能余气量增加,呼气基线上移;肺实质性病变时则减少,呼气基线下移。

⑤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最大吸气后做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它等

于深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

⑥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总量,它等于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为5000mL—6000mL,女性为3500mL—4500ml。

(2)肺通气量肺通气量有两个衡量指标。

①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简称为每分通气量、其值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故每分通气量为6-8L。

②每分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泡或出肺泡的有效通气量,简称为肺泡通气量。气体进出肺泡必经呼吸道,呼吸道内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将呼吸道称为无效腔,正常成人其容积约为150mL。每次进或出肺泡的有效通气量等于潮气量减去无效腔气量,故每分肺泡通气量的汁算公式如下:

每分肺泡通气量(L/min)=(潮气量—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次/min)

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肺泡通气量约为4.2L,相当于每分通气量的70%左右。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二、气体交换

气体的交换包括气体在肺泡的交换和在组织的交换,即肺泡和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之间的02和C02的交换。在这两个过程中,血液则担负02和C02的运输任务。如图1-3-12 所示。

呼吸气体透过肺泡壁和肺毛细血管壁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由血液运送至全身,再透过毛细血管壁和组织细胞膜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这些交换都是通过物理扩散(也称弥散)方式实现的。这种方式应首先考虑呼吸气中02和C02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及其分压差。

现将肺泡气和动脉血、静脉血、组织中02分压(Po2)和C02分压(Pco2)列表。从表1—3—1可看出,肺泡气、血液、组织液之间存在着02的下坡分压梯度,而C02分压梯度刚相

反。

由表可见,肺泡气、血液、组织内02分压和C02分压各不相同,静脉血中02分压比肺泡气的约低102—40=62mmHg,而C02分压则高于肺泡气46—40=6mmHg.组织中的02分压最低,C02分压最高。由于每种气体存在着分压差,就引起各种气体顺着各自的分压差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扩散,如肺内02从肺泡扩散人静脉血,静脉血中的C02扩散至肺泡。在组织内,02由血液扩散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C02扩散人血。

影响气体扩散的因素除分压差外,还有呼吸膜厚度和扩散面积,气体的溶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肺泡气中的02向毛细血管血液中扩散时,或C02由毛细血管向肺泡扩散时,都至少要通过四层膜:一是肺泡内表面很薄的液膜层,其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质;二是肺泡上皮细胞膜层;三是与肺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间质层;四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层。四层合称肺泡—毛细血管膜,即呼吸膜(图1—3—13)。呼吸膜的厚度不一,平均约0.5~1/um,有很大的通透性,气体扩散通过此膜的速度与通过同样厚度的水层相似。

三、呼吸器官

1.呼吸系统的进化

绝大多数动物都生活在有氧气的环境中,进行有氧呼吸,少数营体内寄生的种类,如蛔虫等,生活于缺氧环境中,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单细胞原生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可以通过体表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从原生动物到线形动物,身体结构简单,可以直接通过体表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

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已具有呼吸器官,往往由表皮的一部分转变而来。这部分表皮的面积扩大,或向外突出,如水生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的鳃,或向内凹陷,如陆生昆虫的气管。这些器官将空气直接带到组织中去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无需循环系统来携带。昆虫气管是外胚层内陷而成的,其陷入处形成了气门。气门有活瓣,可以自由开闭。基本上昆虫的每个体节有气门一对(一般都少于体节数)。与气门相连的是气管,其内壁的外骨骼加厚形成螺旋状,借以支撑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形成许许多多的微气管,分散在各部分组织中。此外,昆虫的气管还可以连接成气囊,气囊壁很薄,容易伸缩,可以储藏较多的空气,以增加飞行时对氧的补给,并能增加在空气中的浮力。有肌肉控制气囊的伸缩,调节空气进出气管。水生昆虫,体壁上有薄片状或丝状突起,内含气管,以便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这就是气管鳃。

脊椎动物的呼吸结构都是由消化管的前端发展变化而成的,如水生脊椎动物的鳃,陆生脊椎动物的肺。水生的哺乳动物如白暨豚、鲸等,虽终生在水中生活,但仍保留了陆生祖先的肺,进行呼吸。

水生脊椎动物的鳃位于咽部,发生于咽部的鳃裂。鳃裂的前后壁表皮形成许多水平皱褶,称为鳃丝,组成鳃瓣,里面充满毛细血管,当水流过鳃时,进行气体交换,将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低等两栖类的蝾螈和蛙的幼体蝌蚪也用鳃呼吸。

羊膜动物只在胚胎时期出现鳃裂,以后鳃裂逐渐消失,肺不断发育,出生后用肺呼吸。

两栖类的肺构造简单,仅仅是一对薄壁的囊,或者囊中稍有隔膜。由于换气效率低,所以两栖类的皮肤裸露、湿润而富有毛细血管,也能辅助呼吸。

爬行类的肺较发达,肺内分隔成许多的小腔,从而增大气体交换的面积。它们的皮肤外被鳞甲,不再像两栖类那样能进行呼吸。

鸟类的肺十分致密,是一种没有弹性的海绵状结构,和薄膜状的气囊相连通。鸟类所特有的气囊共有九个,容积很大,位于内脏之间,能贮存大量空气。鸟类在呼吸的时候,吸人的空气先到达肺内,其中的一部分空气还来不及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便进入气囊。在呼气时,气囊中的空气被压出体外,但还得通过肺,这就可以顺便在肺中补一次气体交换。可见鸟类每作一次呼吸运动,肺内就会发生两次气体交换,这是鸟类所特有的“双重呼吸”。

哺乳类的呼吸系统最为完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为了保证气体的畅通,许多部位都有软骨支持,如鼻软骨、喉部的多块软骨、气管和支气管的“C”形软骨环等,呼吸道上皮细胞上有纤毛,黏膜可分泌黏液,黏膜内又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气体通过时可使之变得温暖、清洁和湿润。左右支气管通人两肺后一再分支,形成许多非常小的细支气管,最后形成呼吸性细支气管和很小的肺泡管。每一肺泡管附有很多肺泡。肺泡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半球状囊泡,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称肺泡隔,由丰富的毛细血管、弹性纤维等构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扩张性。毛细血管网与肺泡上皮紧紧贴在一起,结构很薄,有利于气体交换。当肺吸气时,肺泡被动扩张,呼气时;由于弹性纤维的回缩,使肺泡缩小,利于排气。

从爬行类开始,开始出现了胸廓,胸廓的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由于内外气压差的不断变化,肺泡被动地扩张和收缩,实现与外界的换气。鸟类由于胸廓结构的特殊,在飞行时胸廓不能活动,利用两翼的上举下垂来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借此引起气囊作唧筒式的动作进行呼吸。哺乳动物具有肌肉质的膈,以及肋间肌和肋骨的配合动作,改变胸腔容积进行呼吸。两栖类没有胸廓,借助口腔底壁的升降,使肺的换气得以进行。

2.呼吸道

人的呼吸系统由呼吸器官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图1-3-14)。鼻、咽、喉组成的的气体通道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的气体通道(包括肺内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1)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又是嗅觉器官。它由外鼻、鼻腔及鼻旁窦三部分组成。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有鼻前孔与外界相通,后以鼻后孔通向咽部。鼻腔表面衬有黏膜。鼻腔与鼻中隔上部的黏膜内有嗅细胞,司嗅觉。鼻旁窦(副鼻窦)为鼻腔周围含气骨腔的总称,共有四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鼻旁窦均与鼻腔相通,里面衬的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鼻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人的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2)咽咽是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由黏膜和咽肌组成。咽的前壁不完整,上部与鼻腔相通,位于鼻腔的后方,称为咽腔鼻部(鼻咽部),中部与口腔相通,位于口腔后壁上,有一咽鼓管开口,空气经此口进人中耳的鼓室,以调节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在鼻咽部的后上壁黏膜内有一团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

(3)喉喉是呼吸气体的通道,又是发音器官。喉上方借韧带连于舌骨与咽相通,下方与气管相连续,如图1—3-15所示。

喉结构复杂,由软骨、韧带、喉肌和黏膜构成。喉软骨是喉的支架,主要包括单块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甲状软骨最大,位于舌骨下方,由左右对称的方形软骨板构成,其前缘在中线融合构成前角,上端向前突出处称喉结。环状软骨形似指环,位于甲状软骨下方,起支持呼吸道的作用。会厌软骨位于甲状软骨后上方,上端宽并游离于喉口上方,当吞咽时,喉口被会厌关闭,以防止食物和唾液误人喉腔和气管。喉腔表面也被覆黏膜,黏膜在喉腔侧壁形成两对皱襞,上方一对称室襞,有保护作用。下方一对称声

襞,又称声带。在声襞黏膜下有声带肌。两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气体通过声门裂时,振动声带可发出声音(图1-3-16)。

(4)气管和支气管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为后壁略扁平的圆筒状管道。上与喉相连,向下进入胸腔,至第4、5胸椎交界处分为左右支气管。气管由14—16个半环状的气管软骨和连于其间的环韧带构成,成人的气管长约11—12cm。气管软骨环的缺口朝向后面,缺口之@间有弹性纤维膜联系,其内含有平滑肌。

支气管分为左、右支气管。左支气管细而长,长约4—5 cm,其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右支气管较短而粗,长约3cm,呈陡直的位置。因此,有异物误人气管时,最易堕入右支气管内。支气管的构造基本与气管相似,左、右支气管在肺门处先分出肺叶支气管,经肺门人肺。

气管及支气管壁自内向外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外膜三层组成。黏膜层有纤毛上皮细胞,纤毛可向咽喉方向摆动,将尘粒与细菌等随黏液一起运送到咽,经咳嗽反射排出。

3.肺

肺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肺组织呈海绵状,质软而轻,富有弹性。右肺因膈下有肝,较左肺宽而略短,左肺因心脏偏左,较右肺窄而稍长。左右肺均近似圆锥形,上端为肺尖,下端为肺底,外侧为肋面。肺被肺裂分为数叶,左肺被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上方的副裂和下方的叶间裂分为上、中、下三叶(图1-3—14)。纵隔面中央有肺门,是支气管、肺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肺之处。肺表面包有脏胸膜(肺胸膜),光滑透明。肺的颜色随年龄和职业而不同。初生儿为淡红色,成人因不断吸人尘埃,沉积于肺泡壁内变为深灰色,老年人则呈蓝黑色,而吸烟人的肺呈棕黑色。肺实质上由导管部(支气管树)、呼吸部(主要是肺泡)和肺间质(肺小叶间和肺泡间的各种结缔组织细胞、血管、淋巴管、淋巴组织、神经等)组成(图1—3-17)。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胸廓 2、骨盆腔 3、鼻旁窦 4、消化 5、副性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面骨中,具有面结节和眶下孔的骨是() A、上颌骨 B、颧骨 C、泪骨 D、鼻骨 2、猪的胸椎一般有()块 A、12 B、14-15 C、13 D、18 3、反刍动物排出气体最主要的形式是() A、肺 B、胃肠道末端 C、嗳气 D、口腔 4、不属于皮肤衍生物的是() A、乳腺 B、角 C、皮脂腺 D、皮下组织 5、牛的肝脏位于() A、左季肋部 B、右季肋部 C、剑状软骨部 D、右髂部 6、动物固有鼻腔中的四个鼻道中,哪种与鼻旁窦相通() A、中鼻道 B、下鼻道 C、上鼻道 D、总鼻道 7、构成喉腔的四种软骨中哪种是成对的() A、甲状软骨 B、会厌软骨 C、勺状软骨 D、环状软骨 8、具有肠绒毛和微绒毛的是() A、结肠 B、直肠 C、盲肠 D、小肠 9、反刍动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主要器官是() A、瘤胃 B、瓣胃 C、皱胃 D、网胃 10、下列肌沟中,位于臂头肌和胸头肌之间的是()。 A、颈静脉沟B、髂肋肌沟C、前臂正中沟D、股二头肌沟 11、单室胃动物的胃液中分泌盐酸的是() A、颈黏液细胞 B、壁细胞C 主细胞、D、嗜银细胞 12、直接与( )相连的肋骨,称为真肋 A、髋骨 B、肩胛骨 C、枕骨 D、胸骨 13、具有舌圆枕、没有上切齿的是() A、猪 B、马 C、羊 D、牛 14、牛、羊和猪的肺分叶,右肺比左肺多的是() A、副叶 B、心叶 C、隔叶 D、尖叶 15、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A、瘤胃 B、小肠 C、大肠 D、皱胃 16、下列对胆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肝细胞分泌 B、含有胆色素 C、含有消化酶 D、含有胆盐 17、正常情况下猪、牛、羊等动物胸膜腔内压力_________大气压。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以上都不对 18、家畜精子成熟的部位是: ( ) A、支持细胞 B、附睾 C、直细精管 D、曲细精管

动物解剖生理---说课程

《动物解剖生理》说课程稿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孙强东 这次的说课程,我主要从课程构思、课程设计、课程实现和课程运作等四个 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构思 1.设置依据 《动物解剖生理》是高等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 业骨干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正常畜禽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内容包 括动物解剖学和动物生理学两部分内容,是一门形态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 可以掌握动物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机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动 物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生理过程和这些过程发生的原因、条件、 影响因素等,可以使 病防治人员、防疫检 疫人员、养殖场饲养 管理人员等应具备的 动物解剖生理方面的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为继续学习畜牧 兽医专业课打下坚实 的基础。 2.课程定位 地位: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先修课程:生理卫生、生物学等。 特点: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高等院校,还是中等职业学 校,凡是设置畜牧兽医专业,都要开设本门课程。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比较全 面,理论体系健全。同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3.学情分析 在新生进校后,就开始学习本门课程。而此时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了解很少,

之前积累的专业知识有限。之所以选择学习畜牧兽医,可能多数是受家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值得肯定的是,学生既然选择了畜牧兽医专业,往往对今后的就业方向,自己今后发展的目标就有了初步的设想和思考。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好,指导科学,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很积极,平时的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基于这种考虑,我认为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将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图书、挂图、标本、模型、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理解吸收书本知识。 (3)平时要经常列举生活中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怕苦、脏、累。 二、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遵循职业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和专业基础课的“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淡化学科体系,重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重点,增加实训和实际操作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 2.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掌握动物解剖生理的基本概念、定义。 ②掌握动物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 ③了解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 ④认识各器官的组织构造。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能熟练使用和保养显微镜。 ②能在显微镜下识别动物主要器官的组织构造。 ③能在活体上识别在诊断、治疗中常用的骨性、肌性标志。 ④能在活体上确认家畜主要器官的体表投影。 ⑤能在活体上测定畜禽主要的生理常数。 ⑥学会畜禽剖检技术,并在尸体上阐明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素质目标 ①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②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

.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胸廓 2、骨盆腔 3、鼻旁窦 4、消化 5、副性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面骨中,具有面结节和眶下孔的骨是() A、上颌骨 B、颧骨 C、泪骨 D、鼻骨 2、猪的胸椎一般有()块 A、12 B、14-15 C、13 D、18 3、反刍动物排出气体最主要的形式是() A、肺 B、胃肠道末端 C、嗳气 D、口腔 4、不属于皮肤衍生物的是() A、乳腺 B、角 C、皮脂腺 D、皮下组织 5、牛的肝脏位于() A、左季肋部 B、右季肋部 C、剑状软骨部 D、右髂部 6、动物固有鼻腔中的四个鼻道中,哪种与鼻旁窦相通() A、中鼻道 B、下鼻道 C、上鼻道 D、总鼻道 7、构成喉腔的四种软骨中哪种是成对的() A、甲状软骨 B、会厌软骨 C、勺状软骨 D、环状软骨 8、具有肠绒毛和微绒毛的是() A、结肠 B、直肠 C、盲肠 D、小肠 9、反刍动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主要器官是() A、瘤胃 B、瓣胃 C、皱胃 D、网胃 10、下列肌沟中,位于臂头肌和胸头肌之间的是()。 A、颈静脉沟B、髂肋肌沟C、前臂正中沟D、股二头肌沟 11、单室胃动物的胃液中分泌盐酸的是() A、颈黏液细胞 B、壁细胞 C 主细胞、 D、嗜银细胞 12、直接与( )相连的肋骨,称为真肋 A、髋骨 B、肩胛骨 C、枕骨 D、胸骨 13、具有舌圆枕、没有上切齿的是() A、猪 B、马 C、羊 D、牛 14、牛、羊和猪的肺分叶,右肺比左肺多的是() A、副叶 B、心叶 C、隔叶 D、尖叶 15、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A、瘤胃 B、小肠 C、大肠 D、皱胃 16、下列对胆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肝细胞分泌 B、含有胆色素 C、含有消化酶 D、含有胆盐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第二章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胸廓 2、骨盆腔 3、鼻旁窦 4、消化 5、副性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面骨中,具有面结节与眶下孔得骨就是() A、上颌骨B、颧骨C、泪骨D、鼻骨 2、猪得胸椎一般有( )块 A、12 B、14-15C、13 D、18 3、反刍动物排出气体最主要得形式就是() A、肺 B、胃肠道末端 C、嗳气 D、口腔 4、不属于皮肤衍生物得就是() A、乳腺B、角C、皮脂腺D、皮下组织 5、牛得肝脏位于( ) A、左季肋部B、右季肋部C、剑状软骨部D、右髂部 6、动物固有鼻腔中得四个鼻道中,哪种与鼻旁窦相通( ) A、中鼻道 B、下鼻道 C、上鼻道 D、总鼻道 7、构成喉腔得四种软骨中哪种就是成对得( ) A、甲状软骨B、会厌软骨C、勺状软骨D、环状软骨 8、具有肠绒毛与微绒毛得就是( ) A、结肠B、直肠C、盲肠D、小肠 9、反刍动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得主要器官就是( )

A、瘤胃B、瓣胃C、皱胃D、网胃 10、下列肌沟中,位于臂头肌与胸头肌之间得就是( )、 A、颈静脉沟B、髂肋肌沟C、前臂正中沟D、股二头肌沟 11、单室胃动物得胃液中分泌盐酸得就是( ) A、颈黏液细胞 B、壁细胞 C 主细胞、D、嗜银细胞 12、直接与( )相连得肋骨,称为真肋 A、髋骨 B、肩胛骨 C、枕骨 D、胸骨 13、具有舌圆枕、没有上切齿得就是( ) A、猪 B、马 C、羊D、牛 14、牛、羊与猪得肺分叶,右肺比左肺多得就是( ) A、副叶B、心叶C、隔叶D、尖叶 15、吸收营养物质得主要部位就是( ) A、瘤胃B、小肠C、大肠D、皱胃 16、下列对胆汁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 A、由肝细胞分泌 B、含有胆色素 C、含有消化酶D、含有胆盐 17、正常情况下猪、牛、羊等动物胸膜腔内压力_________大气压。 A、小于B、等于C、大于D、以上都不对 18、家畜精子成熟得部位就是: ( ) A、支持细胞B、附睾C、直细精管D、曲细精管 19、下列肌肉中属于跗关节得主要伸肌就是( )、 A、阔筋膜张肌B、股四头肌C、腓肠肌D、腘肌 20、肾单位包括肾小体与()。 A、肾小囊 B、肾小盏 C、集合管 D、肾小管 三、简答题(共40分) 1、简述关节得基本结构及辅助结构(8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实验题目】 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1、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测定 2、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传导速度的测定 3、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的 1、临界值和最大值 2、传导速度 3、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实验原理】 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动作电位(AP)是神经系统进行通信联系所采用的信号。多个神经元的轴突集结成束形成神经,APs沿感觉神经经外周传向中枢或沿运动神经由中枢传向外周。坐骨神经干由上百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分别联系腿部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骨骼肌)。如果电刺激一根离体的坐骨神经干,通过细胞外引导方式,就能记录到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一个CAP是一系列具有不同兴奋性的神经纤维产生的多个AP的总和。刺激强度越大,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就越多,CAP的幅度也就越大。与胞内引导得到的单细胞AP相比,CAP是双相电位,逐级递增(非全或无),并且幅度较小。 阈电位是指一个刚刚能观测到的CAP,所对应的刺激为阈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CAP幅度相应增大。最大CAP所对应的最小刺激电位即最大刺激。 动作电位可以沿神经以一定的速度不衰减地传导,传导速度的快慢基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生物体对其坏境的适应性。它们包括神经的直径、有无髓鞘、温度等等。

神经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最终恢复正常。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等等。绝对不应期内,无论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神经再一次兴奋;相对不应期内,神经兴奋性较低,较大的刺激能够引起兴奋。绝对不应期决定了神经发放冲动(动作电位)的最高频率,保证了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区别于局部电位),以及单向传导(只能有受刺激部位向远端传导,不能返回)的特性。不应期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上特定离子通道的特点,如钠、钾离子通道。 【实验方法】 1、制作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干及其下行到小腿的两个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三段结扎,剪去无关分支后离体。注意保持神经湿润。 (2)将神经搭于标本盒内,保证神经与电极充分接触,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外周端接触记录电极R1-R5,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的刺激输出插口;信号输入倒显得红色和绿色夹子分别连接记录电极(绿色夹子在前,引导出正向波形,即出现的第一个波峰向上),黑色夹子连接接地电极,插头接通道A、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临界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自动设置的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界面中只有一个采集通道,对应仪器面板上的通道1(因此信号输入线应连接在通道1)。 (2)检查装置链接正确,确定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以及神经是否具有活性。采用刺激强度1V,刺激时程0.2ms,延时5ms,刺激模式为单刺激。选择“同步触发”,按下“开始刺激”后,正常情况下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双相电位即CAP。 (3)降低刺激强度,确定CAP的阈电位。记录刺激阈值及CAP幅度(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差值)。 (4)以0.05V或更小的间隔,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观察CAP幅度的变化,同时,记录刺激电位及对应的CAP幅度,直到CAP达到稳定,即最大值(神经标本在正常生理活性时,1V 以内的刺激强度即可引起最大的CAP)。

动物解剖及生理学试卷试题及答案2.doc

动物解剖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体成熟 2.鼻旁窦 3.食管沟 4.组织 5.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30 分) 1.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和分泌。 2. 在眼球的结构中,属于眼球壁血管膜的是、和睫状体。3.家畜的皮肤腺包括乳腺、和。 4. 肾上腺外包被膜,其实质可分为外层的和内层的。 5. 脑干由前往后可分为中脑、和三部分。 6. 周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和等器官。 7. 家畜体内的骨髓可分为和两种。 8.心肌的生理特性有、、、。 9. 禽类的肩带部骨骼包括肩胛骨、和。 10. 泌尿系统包括、、和尿道。 11. 哺乳动物的喉软骨由、、、四种软骨构 成。 12. 神经元的结构由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和两种。 13. 家畜前肢的后方和后肢的后方分别称和。 14.牛的后肢骨名称按由近及远顺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趾骨和籽骨。 15.肌肉由于位置和机能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可分为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16.家畜的脑脊膜由外向内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家畜的子宫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部分。 18.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 19. 家禽的输卵管可分为、、、和阴道部五部 分。 20. 关节构造包括、、、及辅助装置 等。 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骨骼中,禽类特有的骨骼是。 A、肩胛骨 B、乌喙骨 C、尺骨 D、掌骨 ()2. 环绕心基部代表心房和心室分界的是。 A、冠状沟 B、左纵沟 C、右纵沟()3. 睾丸中分泌雄性激素的部位是 D、副纵沟 。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机体功能的任何变化,都是为保持其内环境生活状态的稳定。稳态已经成为生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人体解剖生理学 重要试题及答案

A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规定身体直立,头呈水平,两眼平视,面向正前方,上肢 垂于肢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平放地面,足尖向前。 2.兴奋性:生命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在生理学中,可兴 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冲动)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3.胸廓:是由胸椎、胸骨、肋骨及其骨连接共同围成的前后径略短、左右径略 长形似圆锥形的笼子,其功能是容纳并保护心、肺等器官,并参与呼吸。4.异相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周期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脑 电波与觉醒时相似,呈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 5.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 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6.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时,断面以下所支配的骨骼肌和内脏反射活 动完全丧失或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主要表现为断面以下节段所支配骨骼肌的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直肠和膀胱内粪便潴留。 7.肌节:两相邻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由二分之一明带加暗带加二分之一明带 构成。 8.内囊:是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内含皮质延髓束、皮 质脊髓束及视觉、听觉传导束。是大脑与下级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9.内环境和稳态: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理 化性质相对稳定称为稳态。 10.血型:即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抗原类型进行分类。 1.人体冠状面:又称额状面,从身体左右方向,通过冠状轴和垂直轴所作的切 面,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2.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 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差,也称静息电位。 3.骨盆:是由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接组成的,其中髋骨又有髂骨、坐骨 和耻骨3块愈合而成,容纳并保护直肠和泌尿生殖器官等。 4.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为闰盘(有 利于电冲动在心肌细胞间的快速传递)。 5.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的中央部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相互交织成 网,各种大小不等的神经核团散在其中,它们共同构成了脑干网状结构。生命中枢,上行维持觉醒,下行调节肌紧张,再下行调节内脏运动。 6.去大脑僵直:如果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水平横切,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 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7.视神经盘:也叫视神经乳头,位于黄斑区鼻侧约3mm处,直径约1.5mm,境 界清楚,呈白色、圆盘状,因此也称为视盘,视网膜上视觉纤维在此汇集,并于此穿出眼球向视中枢传递。 8.内囊:是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内含皮质延髓束、皮 质脊髓束及视觉、听觉传导束。是大脑与下级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 9.反馈:受控部分的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的现象,称之为反馈。 10.血液凝固:血液从血管流出后,一般在几分钟内就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 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此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2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2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胸廓 2、骨盆腔 3、鼻旁窦 4、消化 5、副性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面骨中,具有面结节和眶下孔的骨是() A、上颌骨 B、颧骨 C、泪骨 D、鼻骨 2、猪的胸椎一般有()块 A、12 B、14-15 C、13 D、18 3、反刍动物排出气体最主要的形式是() A、肺 B、胃肠道末端 C、嗳气 D、口腔 4、不属于皮肤衍生物的是() A、乳腺 B、角 C、皮脂腺 D、皮下组织 5、牛的肝脏位于()

A、左季肋部 B、右季肋部 C、剑状软骨部 D、右髂部 6、动物固有鼻腔中的四个鼻道中,哪种与鼻旁窦相通() A、中鼻道 B、下鼻道 C、上鼻道 D、总鼻道 7、构成喉腔的四种软骨中哪种是成对的() A、甲状软骨 B、会厌软骨 C、勺状软骨 D、环状软骨 8、具有肠绒毛和微绒毛的是() A、结肠 B、直肠 C、盲肠 D、小肠 9、反刍动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主要器官是() A、瘤胃 B、瓣胃 C、皱胃 D、网胃 10、下列肌沟中,位于臂头肌和胸头肌之间的是()。 A、颈静脉沟B、髂肋肌沟C、前臂正中沟D、股二头肌沟 11、单室胃动物的胃液中分泌盐酸的是() A、颈黏液细胞 B、壁细胞 C 主细胞、 D、嗜银

细胞 12、直接与( )相连的肋骨,称为真肋 A、髋骨 B、肩胛骨 C、枕骨 D、胸骨 13、具有舌圆枕、没有上切齿的是() A、猪 B、马 C、羊 D、牛 14、牛、羊和猪的肺分叶,右肺比左肺多的是() A、副叶 B、心叶 C、隔叶 D、尖叶 15、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A、瘤胃 B、小肠 C、大肠 D、皱胃 16、下列对胆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肝细胞分泌 B、含有胆色素 C、含有消化酶 D、含有胆盐 17、正常情况下猪、牛、羊等动物胸膜腔内压力_________大气压。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以上都不对 18、家畜精子成熟的部位是: ( ) A、支持细胞 B、附睾 C、直细精管 D、曲细精

动物解剖生理2018期末

动物解剖生理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支气管和肺构成 2、上鼻道通嗅区,中鼻道通副鼻窦,下鼻道经鼻后口通咽,鼻中隔两侧面与鼻甲骨之间的腔隙称为总鼻道 3、鼻旁窦:鼻腔附近一些头骨内含气腔体的总称,它们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鼻旁窦 4、喉位于下颌间隙的后方,头颈交界的腹侧,前通咽和鼻腔,后接气管。 5、喉软骨:四种五块,会厌软骨(弹性软骨,吞咽时,向后翻转盖住喉口)、勺状软骨(一对,喉前部背侧,与会厌软骨围成喉口)、甲状软骨(最大,构成喉的侧壁、顶壁)、环状软骨(形如戒状,喉的后部) 6、喉腔中部的黏膜形成一对皱褶,称声带,两侧声带间的峡隙称声门裂 7、气管为一圆筒状长管,位于颈、胸椎腹侧,前端接喉,后端进入胸腔中,在心基上方分为左、右支气管和右尖叶支气管(右上支气管,牛羊猪有,马无),分别进入左、右两肺中,并继续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8、气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9、外膜由气管软骨环和环间结缔组织构成,较厚 10、肺位于胸内纵膈两侧的左右胸腔内。右肺大于左肺,牛羊猪分左三右四(左:尖叶、心叶、膈叶,右:尖叶、心叶、膈叶、副叶)马左二右三(左:尖叶、(心)膈叶,右:尖叶、(心)膈叶、副叶) 11、心切迹位于肺的腹侧,是听诊心音的位置(3-6肋) 12、肺小叶:是以细支气管为轴心,由更细的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构成的肺的结构单位 13、支气管树:主支气管由肺门入肺,反复分支,形成树枝状,称为支气管树 14、肺的导气部: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各级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 15、肺的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有肺泡开口)、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16、细支气管上皮由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逐渐过渡为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逐渐减少几乎消失,管壁平滑肌痉挛时,管壁发生闭塞,便发生呼吸困难 17、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有肺泡开口,开始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18、Ⅰ型细胞:95%,呈扁平形,含有许多吞饮小泡,参与气体交换 19、Ⅱ型细胞: 5%,呈立方形,位于Ⅰ型细胞之间,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20、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的大小,使肺泡在呼气时,不至于因表面张力而塌陷,肺泡在吸气时,不至于因表面张力而过度膨胀 21、肺泡膈内有一种巨噬细胞称为膈细胞,这种细胞进入肺泡腔内称为尘细胞 22、胸膜属于浆膜,可分为壁层和脏层,脏层紧贴于肺的表面,又称肺胸膜,壁层分为三部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构成纵膈的两侧) 23、纵膈:是两侧的纵膈胸膜及其之间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内有胸腺、心包、心脏、气管、食管和大血管等,位于胸腔正中,将胸腔分成左右两个互不相通的腔 24、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 25、外呼吸是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间的交换,因其在肺内进行,故又称肺呼吸 26、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因其在组织内进行,故又称组织呼吸 27、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

畜禽解剖生理测试题(11-14章)

姓名_____得分_______ 一、填空 1.神经系统按其所在位置和机能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2.反射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3.一般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脊髓根据所在的部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脊髓的机能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小脑的主要机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 7.大脑背外侧面的皮质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四叶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脑脊膜由表及里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9.腰神经腹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0.后肢的神经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11.前肢的神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激素按照化学本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 13.体内单独存在的内分泌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4.眼球壁由外向内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层。 15.纤维膜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16.血管膜由后向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视网膜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 18.眼的辅助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9.眼球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0.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 21.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 22.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 23.内耳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 24.在临床上多以__________代表畜禽的体温。 25.畜禽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在生理状况下,体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其变化幅度一般在__________左右。 26.畜禽体温能够相对恒定,是在体温调节机制的调控下,畜禽机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结果。 27.动物安静时以内脏器官产生热量较多,其中以_________代谢旺盛,产热最多。运动或使役时,__________成为产热的主要器官。 28.动物的等热区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而有差异。 29.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_______。动物机体产生的热量,除供维持体温外,其余热量主要通过________运送到体表由皮肤散发,少部分经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的粪尿散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可通过皮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散热。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则只能以_________方式散热。 30.辐射散热量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________及机体_________等因素。 31.不管环境温度高低,体表总是要蒸发水分的。这种水分蒸发过程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32.温热环境引起的汗腺分泌汗液称为_________,由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引起的汗腺分泌汗液称为__________。 33.体温调节中枢在__________。在高温条件下,_________是体温调节障碍、机体内积热的标志。通常可根据在炎热环境中机体________的幅度作为评定家畜的耐热性指标。家畜中以_______的耐热能力最强。 二、单项选择 1.大脑背外侧皮质有运动功能的是( )叶。 A.额叶B.枕叶C.顶叶D.颞叶 2.肋间神经来源于( )。 A.胸神经腹侧支B.腰神经腹侧支C.臂神经丛D.腰荐神经丛 3.腰荐神经丛来源于( )。 A.胸神经腹侧支B.内脏大神经C.腰荐神经腹侧支D.第1~3腰神经腹侧支 4.正中神经来自( )。 A.臂神经丛B.腰荐神经丛C.肋间神经D.第1~3腰神经腹侧支 5.植物性神经是( )。 A.内脏神经B.内脏神经的感觉神经C.内脏神经的运动神经D.混合神经 6.植物性神经的低极中枢到效应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 A.3个B.2个C.1个D.0个 7.脊髓腹侧角内是( )。 A.运动神经元B.感觉神经元C.联络神经元 8.脊髓背侧角内是( )。 A.运动神经元B.感觉神经元C.联络神经元 9.脑桥位于( )前方。 A.延髓B.中脑C.脊髓D.间脑 10.四叠体是( )的组成部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120259 2.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 3.学时/学分:75学时/ 4.5学分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教研室。 5.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 6.面向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对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及调控机制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认识,牢固掌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使学生能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自觉运用所学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生物科学不断发展要求的需要。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掌握内环境及 自稳态的概念及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理解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 (二)教学具体内容 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0.25学时) 1.1研究的对象、任务 1.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生理学研究方法(0.25学时) 3.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研究方法 3.1解剖学研究方法 3.2组织学研究方法

2.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未来发展趋势(0.25学时) 2.1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2现代生理学的迅猛发展 2.3近代中国生理学的发展 2.4生理学展望 3. 人体解剖的方位和常用术语(0.5学时) 3.1解剖学姿势 3.2方位 3.3轴和切面 3.4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4. 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0.5学时) 4.1新陈代谢 4.2兴奋性 4.3适应性 4.4生长与生殖 5. 人体及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0.25学时) 5.1神经调节 5.2体液调节 5.3自身调节 附:人体自动控制系统 6.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命的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2.难点: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与前馈。 (四)思考题 1. 生命有哪些基本特征。 2. 兴奋性与兴奋有什么不同。 3. 机体功能活动调节有哪些方式。 4.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各自有什么特点? 5. 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部分?

(完整版)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

期末考试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 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膜内电位较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向0方向的变化称为( ) A.去极化 B.反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2.若某人的血清中含抗A 与抗B 两种凝集素,其血型是( ) A 、A 型 B 、B 型 C 、AB 型 D 、O 型 3.膝关节是由以下结构组成的复关节( ) A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腓骨上端 B 股骨下端、腓骨上端、髌骨 C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 D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腓骨上端 4.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 ) A 、聚合 B 、辐散 C 、环状 D 、链锁状 5.如果视性语言中枢受损,则会产生( ) A 失写症B 失读症C 感觉性失语症D 运动性失语症 6.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主要由于( ) A 、缺乏铁质 B 、维生素B 12缺乏 C 、缺乏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7.高等哺乳动物的主要突触类型为( ) A 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B轴突—树突型、树突—树突型、轴突—轴突型 C轴突—树突型、树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 D轴突—树突型、胞体—胞体型、轴突—轴突型 8.手掌面桡侧3个半手指及手掌桡侧半皮肤是受哪个神经支配的()A尺神经B正中神经C桡神经D腋神经 9.关于视野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视野范围 B、正常人眼的视野是颞侧大于鼻侧 C、白色视野最大,黄色次之 D、红色视野最小 10.大脑皮层紧张活动状态时主要脑电活动表现是() A、出现α波 B、出现β波 C、出现θ波 D、出现δ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咽鼓管的作用是。 2.神经元按突起数目分为三种,分别是、、和。 3.新小脑的功能是:。 4.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 5.与组成哈弗氏系统。 6.内囊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之间。。 7.主动转运的主要特点是。 8.细肌丝的和称为调节蛋白。 9.臂丛由第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 10.人类胸廓的特点是:。 11.头面部痛温觉、触觉传导路的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12.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1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突触后膜_______的局部电位变化。 14.行波学说认为:声波频率越高,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 15.继单个阈上条件刺激引起一次兴奋后,组织的兴奋性依次经历四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 、。 16.丘脑的功能可概括为。 17.房水是由___________分泌的,由眼后房进入前房再进入。18.连接外环骨板和骨外膜的结构是。 19.第8~10对肋骨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________。 20.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布的特征是:、、 、、。 21.脑和脊髓的外面包有三层膜,分别为、、。22.血液凝固的过程大体可分为、、 。

动物解剖与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解剖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体成熟 2.鼻旁窦 3.食管沟 4.组织 5.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30分) 1.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和分泌。 2. 在眼球的结构中,属于眼球壁血管膜的是、和睫状体。 3.家畜的皮肤腺包括乳腺、和。 4. 肾上腺外包被膜,其实质可分为外层的和内层的。 5. 脑干由前往后可分为中脑、和三部分。 6. 周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和等器官。 7. 家畜体内的骨髓可分为和两种。 8.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 9. 禽类的肩带部骨骼包括肩胛骨、和。 10. 泌尿系统包括、、和尿道。 11. 哺乳动物的喉软骨由、、、四种软骨构成。 12. 神经元的结构由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和两种。 13. 家畜前肢的后方和后肢的后方分别称和。 14. 牛的后肢骨名称按由近及远顺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趾骨和籽骨。 15. 肌肉由于位置和机能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可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16. 家畜的脑脊膜由外向内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家畜的子宫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8.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 19. 家禽的输卵管可分为、、、和阴道部五部 分。 20. 关节构造包括、、、及辅助装置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骨骼中,禽类特有的骨骼是。 A、肩胛骨 B、乌喙骨 C、尺骨 D、掌骨 ()2. 环绕心基部代表心房和心室分界的是。 A、冠状沟 B、左纵沟 C、右纵沟 D、副纵沟 ()3. 睾丸中分泌雄性激素的部位是。 A、精曲细管 B、间质细胞 C、精直细管 D、睾丸网 ()4. 家畜脊髓灰质的腹角是由细胞体聚集构成。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总结

各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组织和器官水平 (3)系统水平 (4)整体水平 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1)神经调节 ①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②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 ①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方式是激素. ②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①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①主动运输: 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 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②被动运输 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 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cAMP-PKA途径 ②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