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同步课课练高一下物理

同步课课练高一下物理

同步课课练高一下物理
同步课课练高一下物理

参考答案

第四章 周期运动

A 匀速圆周运动

B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一)(A )1、5.02,0.5,

2、15.7,1.57,0.25,

3、4.71,15.7,

4、1:1,r 2:r 1,r 1:r 2,r 2:r 1,

5、25.1,0.25,

6、2.59?106,921,2.4?10-

6,

7、

B 、D ,

8、D ,

9、C ,

10、C , 11、2.827m/s (提示:先算出a 的角速度,

即b 的角速度,再算出b 边缘上点的线速度,即d 边缘上点的线速度,再算出e 的角速度),

12、

k πRg ,k =0,1,2,??,或(2k +1)πRg /8 ,k =1,2,??(提示:可能在圆周的最高点相遇也可能在最低点相遇),

(一)(B )1、1:1, 3 :1(提示:两点转动半径应为这两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2、

1.17?10-

3,5.37?103,

3、1:2:1,3:3:2,

4、403,7.26×10-

5 ,2.98×104,1.99×10-

7,

5、r 2:r 1,r 2R 1:r 1R 2(提示:踏脚板与大齿盘角速度相等,后轮齿盘与后轮角速度相等,而大齿盘

与后轮齿盘边缘的点线速度相等),

6、10,5(提示:一次闪光间隔中叶片转过三分之一周就看不

到叶片转动,转过六分之一周就看到六个叶片),

7、C ,

8、A 、D (提示:A 、B 线速度

相等,B 、C 角速度相等),

9、A (提示:必是由a 孔进b 孔出),

10、B (提示:以最低点为瞬时转轴计算),

11、3ωL (6k +1)π ,k =0,1,2,??,3ωL

π

12、ω≤3.31 rad/s 或

ω≥23.2 rad/s (提示:角速度较大时板转过一周再追上小物体而相遇),

B*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A )1、F /mv ,F /m ,mv 2/F ,

2、1:6,1:2,1:12,1:24,

3、4:3,4:3,

4、0.0042,0.205,0.00086,

5、2:2:1,2:1:1,4:2:1,

6、3:2:2,1:1:2,3:2:4,

7、D (提示:转动半径不是地球半径), 8、B ,

9、C ,

10、A ,

11、

(1)π2g /h ,(2)2π2gR /h ,

12、(1)5π2

(2k +1)rad/s ,k =0,1,2,??,(2)5π 2(2k +1)

2

m/s 2,k =0,1,2,??,π 2(2k +1)2N ,k =0,1,2,??,

(二)(B )1、3:5,60,

2、1.4?103,143,

3、8,

4、4:9,

5、0.5,2,1/4,1/2,

6、vr 2r 1r 3 ,v 2r 22

r 12r 3

7、D ,

8、B ,

9、D ,

10、

A 、C ,

11、8πrm /(4k +3)T 2,k =0,1,2,??,

12、9π2 m/s 2(提示:列出两次时间

相等的方程再相减消去O ’P 的距离即得)

B* 向心力实例分析 (三)(A )1、5,

2、4π2

Lm / T 2

,重力、支持力和绳子拉力,2,1/2,

3、m v 2R ,v 2

R ,

mg -m v 2

R ,

4、m ,v 2R ,mg +m v 2

R ,

5、m v 2R -mg ,mg +m v 2

R

6、

3mg 4

7、B 、D ,

8、C ,

9、B 、C ,

10、B 、C 、D ,

11、R g ,5mg ,

54 mg (提示:由方程N -mg =m v 2

R 解), 12、Mg +M v 2

l

(提示:行车刹车时,重物做圆周运动,

此时刻是最低点),

(三)(B )1、

g

R

,3g

R

, 2、16,3.2, 3、R g ,2R , 4、

2mg -f

mR

≤ω ≤

2mg +f

mR

(提示:角速度较小时物体有向里滑动的趋势,摩擦力向外,角速度较大时物体有向外滑动的趋势,摩擦力向里),

5、当4π2n 2mR ≥f 时T =0,当4π2n 2mR <f 时T =4π2n 2mR -f ,

6、cos 2θ(提示:第一次是共点力平衡,第二次应将重力沿半径方向和垂直于半径方向分解),

7、B ,

8、C ,

9、A 、C ,

10、A 、C ,

11、16000 N ,3200 N ,2.56

m / s 2

(提示:先由mg -N =m v 2

R 解,注意此时物体有向心加速度,还有摩擦力产生的切线方向的加速度,

两者合成)

12、(1)10 m / s ,(2)12 m / s ,(3)8 m / s (提示:无压力时有:mg =m v 2

R

对上壁有压力时有:mg +N =m v 2R ,对下壁有压力时有:mg -N =m v 2

R

),

B* 万有引力定律

(四)(A )1、牛顿,F =G m 1m 2

r

2 ,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计算,卡文迪许,扭秤,Nm 2/ kg 2,

2、3.3×10-

3,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在受力分析时不用考虑,

3、3.6?10

-47

4、p

q

2 ,

5、1158,

6、1

4 ,2.5,10 -1,

7、A 、B (提示:对双星问题r 就不

是轨道半径了),

8、B ,

9、B ,

10、B ,

11、G Mmd 2πR 3

(提示:把圆环无

限分割成小段,位于同一直径两端的两小段对圆心处质点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正好为零,所以圆心处质点受到的只有与缺口对称位置上的一小段产生的万有引力了), 12、1.2?104 kg/m 3,(提示:先估算出地球

的平均密度),

(四)(B )1、( 2 -1)R ,g 4 ,0,1

2

(提示:离地高和离地心距离是不同的,高地心R /2处的

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只是其里面的半径为的球体产生的,外面的球壳对它没有万有引力), 2、gR 2

G ,

3、a b 2 ,a

b

3 ,

4、

4GMm

9R 2

,0(提示:各处对质点的万有引力正好抵消),

5、

2v 0t ,2v 0R 2

Gt , 6、22.5,9,1.5,

7、D ,

8、B ,

9、D ,

10、D ,

11、1.92?104 km (提示:“视重”即为此时的支持力,由N -G 0g 1g 0 =G 0a

g 0

可解得该处的重力加速度g 1,

再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离地高度),

12、G Mmx (R 2+x 2)

3/2 ,G Mm

x 2 ,0,当x ?R 时,可把圆环看成质点了,x →0时不能认为F →∞,因为那时物体已不能看成质点了,(提示:把圆环分割成N 个相等小段,N 足够大,每个小段都可以看成质点,它对质点m 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 1=G

Mm

N (R 2+x 2)

,把它分解成沿圆

环轴线方向和垂直于圆环轴线方向的两个分力F 1x 和F 1y ,由对称性可知,F 1y 必与对称小段产生的万有引力的分力抵消,而各小段沿圆环轴线方向的分力相加),

B*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五)(A )1、1:

2 ,2 2 :1,

2、

25GMm

36R 2 ,5GM 6R ,12πR

56R

5GM

3、1/(n +1)2

,1/(n +1) , 4、GM

4R

,16πR 3

GM

5、9:2,3 3 :1,

6、6700,

91,8.9, 7、n ,1

n

2 ,

8、B (提示:线速度与卫星的质量无关),

9、B ,

10、B , 11、B ,

12、 2 v /2,R +h ,

13、3.18?105(提示:地球绕太阳运行半径

为R =c t =1.5?1011 m ,由GM 太M 地/R 2=M 地v 2/R 和GM 地m /r 2=mg ,得:M 太/M 地),

(五)(B )1、R 2g / (R +h ) ,2π(R +h )3/ R 2g ,

2、4?108,

3、p 3q –2,

4、1/4,1/ 8,16,8,

5、1:2,1:1,1:2,1:1,

6、2vR / t (提示:要不再落回星球必须以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水平抛出),

7、1:9, 8、C 、D (提示:弹簧秤是测力的,

不能测重力但仍能测拉力等), 9、B 、C ,

10、B 、C (提示:由G Mm

(R 0+h )2 =m ω02(R 0

+h )和G Mm

R 0

2 =mg 0解得),

11、A 、B 、D ,

12、1.4?1011(提示:以太阳绕银河系运行

得:GM 银M 太/R 2=4π2M 太R /T 太2,由地球绕太阳运行得:GM 太M 地/r 2=4π2M 地r /T 地2,两式相比), 13、4.6?109 m ,

C 机械振动

(六)(A )1、零,零,零,最大,

2、零,+A ,-A ,负,正,

3、始终存在指

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效果, 4、简谐运动,回复力与位移方向相反,比例系数,劲度系数,

5、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6、右,O ,左,O ,C ,B ,

7、C ,

8、C ,

9、D ,

10、C ,

11、不是,因为皮球在下落到地前的过程中所受重力是不变的,不符合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的规律,

12、(1)0.1 m ,0,-0.1 m ,(2)0.1 m ,-0.1 m ,-0.1 m ,(3)

2k s ,k =0,1,2,?,(2k +1)s ,k =0,1,2,?。

(六)(B )1、负,负,正,正,增大,减小,增大,减小,负,正,正,负,减小,增大,减小,

增大,

2、B →O 、C →O ,B →O 、C →O ,O →B 、B →O 、O →C 、C →O ,

3、相等,相反,不相等,相同,

4、B →O 、C →O ,O →B 、O →C ,

5、1,1,1,3,

6、A ,

7、C ,

8、C ,

9、B 、C 、D (提示:关于平衡位置与刚接触弹簧时对称的位置上小

球所受合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此时小球还要继续下降),

10、是,设平衡时弹簧伸长为x 0,弹簧劲

度系数为k ,则mg =kx 0,设将物体向下拉开距离为x ,则此时物体受到的弹力比重力大,合力为mg -k (x +x 0)=-kx ,符合简谐运动条件,

11、7 s ,不同,相同,相同。 (七)(A )1、周期,0.2,5,

2、0.4,1.6,0.625,A 、B 和F ,C 和E ,D 、E 和B ,D ,

3、3:1,1:3,

4、4,0.1,0.6,-0.1,

5、5:1,1:1,5:1,

6、0.4,-0.04,

7、A ,

8、D ,

9、B 、C ,

10、D (提示: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无

关),

11、(20k +11)s ,k =0,1,2,?,

12、图略,4(t 2-t 1)/7。

(七)(B )1、0.6,0.1,

2、大于,

3、0.1,5,0,减小,

4、5,0.8,-

0.04, 5、0.02,0.4,0.8,0,0.02, 6、1:1, 7、A , 8、A 、D ,

9、A 、B 、D , 10、A (提示:可利用圆周运动在某直径上的投影就是简谐运动来分析),

11、14 s ,8 s ,14/3 s ,

12、图略。

C* 单摆

(八)(A )1、摆线不可伸长,摆球质量远大于摆线质量,摆球直径远小于摆线长,最大偏角小于

5度,振幅, 2、 2 /2,1,1,

3、 3 :1,1:9,

4、减小,减小,增大,增大,

5、2,1,2,4,

6、大,减小,

7、B ,

8、D ,

9、A ,

10、C ,

11、L +D 2

12、D ,

13、(2k +1)2π2R 8

,k =0,1,2,?,

14、

592602 倍(提示:设钟摆振动n 次钟走1 s ,对慢的钟有60

59n =2πL g ,对准的钟有6060n

=2πL '

g

,两式相比即可解得)。

(八)(B )1、增大,减小,减小,

2、0.5,1.4,

3、L 2=L 1sin α,等效替代法,

4、3,

5、1.25,0.16,0.063,

6、4:1,1:1,

7、A 、B ,

8、A 、D ,

9、C ,

10、B (提示:由周期关系可知该天体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2倍,再由万有引力公式可得该天体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即可求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了), 11、

D ,B ,

12、A 、C ,

13、R /(N -1),

14、18 h 。

D 机械波的产生

(九)(A )1、相互作用,机械波,简谐运动,

2、振源,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形成

声波,

3、垂直,平行,

4、波谷,波峰,横波,纵波,

5、图略,

6、图略,

7、B 、D ,

8、A ,

9、B ,

10、C ,

11、图略,

12、

图略。

(九)(B )1、向上,向上,向下,向下,向上,向下,向下,向上,向下,向下,向上,向上,

2、最低点,最高点,

3、向上,向上,向下,向上,

4、图略,

5、图略,

6、C ,

7、C ,

8、B 、D ,

9、B ,

10、图略,

11、向上,

向上,无,向下,向下,向上,向上,向下,图略,a 和f 、b 和g 、d 和h ,

E 机械波的描述 (十)(A )1、0.77,

2、100,2,16,

3、5,0.2,

4、3.4,100,15,

5、能量,1/4,

6、2×10-

2,

7、D ,

8、B ,

9、B ,

10、A 、C 、

D , 11、1400 m/s ,

12、(1)335.2 m/s ,(2)1.676╳10-

3 m 。

(十)(B )1、0.2,0.6,

2、0.25,-0.05,

3、频率,100,

4、6.8,

短(提示:行驶速度增大时排气的频率也增大),

5、16,5.33,

6、4,2,2,

7、

D , 8、A ,

9、A (提示:2.5 m =(k +1

2

)λ,k =0,1,2??),

10、C ,

11、(1)1.2/(2k +1)(k =0,1,2??),(2)0.6/k (k =1,2,3??),

12、6

2k +1

m ,k =0,

1,2,?,1

2k +1

m/s ,k =0,1,2,?。

(十一)(A )1、2.4,0.002, 0.5,

2、0.08,0.16,向左,

3、240,0.12,-0.02,

4、4,0.05,2,y 轴负方向,

5、d 、e ,b 、e ,

6、B 、C ,

7、D ,

8、B ,

9、A 、B ,

10、(1)向右,(2)0.1 m ,(3)1.5 m ,图略,

11、(1)B ,

向上,(2)-0.08 m ,无,(3)0,向下。

(十一)(B )1、3,2,12,0,0.06,

2、0.8,1.8,

3、A ,G ,B 、F ,

4、

3/4,1/4,下,

5、20,10(提示:第1 s 末波已传到AB 间某点,第2 s 内B 比C 多振动5次,证明

BC 间距离为5个波长,波长为2 m ,且可知第1 s 末波已传到A 右方6 m 处), 6、B 、C ,

7、A 、C ,

8、C (提示:波形有四种,但时间有两个数值是相等的),

9、A 、C 、

D ,

10、(1)22k +1 m ,5 m/s ,2.5(2k +1)Hz ,(2)向左,

11、21(4k 2+1)4k 1+3

,k 1=0,1,

2,?,k 2=0,1,2,?(提示:波长和周期都有多解性)。

第五章 机械能

A 功

(十二)(A )1、0,

2、0,-2f H ,

3、0,0,2000,2000,

4、18000,-20000,

5、Fs cos θ,-μ(mg +F sin θ)s ,

6、1440,

7、D ,

8、B ,

9、A ,

10、D (提示:加速度相同就是三个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相同),

11、0,mgs ,mas ,-m (g -a )s ,(提示:先由平衡条件或是牛顿定律求出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

12、

μmgna ,

2 -12 mgna , μ> 2 -1

2

, (十二)(B )1、fs ,0,

2、-3000,400,3400(提示:先由牛顿定律F -mg sin α-μmg

cos α=ma 求出拉力的大小), 3、F 2L , 4、mgL (1-cos α),

5、( 5 -1)Ga /2

(提示:找出重心最高的位置),

6、mgs cos α sin α,mgs cos α sin α,0,

7、B (提示:

由于斜面向右移动,小滑块的位移不沿斜面方向了,所以它所受弹力不再垂直于位移方向),

8、

A 、C (提示:此拉力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应先由运动情况确定此力的方向),

9、B ,

10、D (提示:人对绳子拉力做的功就等于绳子对物体做的功,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等

于mg ), 11、 3 FL /2,GL / 4(提示:前者是恒力做功,用功的定义式计算,后者是变力做功,利

用它克服重力做的功来计算), 12、ρgS (h 1-h 2)2/4(提示:相当于左管内的一块水搬到右管内,

求出其质量和重心高度的变化),

B 功率

(十三)(A )1、F 2t /m ,F 2t /2m ,F 2t 2/2m ,

2、1,

3、600,500,900,

4、

16,8,

5、2000,400,2400,24010 ,

6、22000,

7、A ,

8、A (提

示:加速度相同则F 沿斜面的分力就相等),

9、C ,

10、D , 11、(1)3000 J ,1350

W ,(2)3000 J ,2250 W (提示:先由牛顿定律F -mg -f =ma 求出拉力的大小,再由s =1

2 at 2求出t ),

12、(1)6000 N ,0.5 m/s 2,(2)减小,(3)15m/s , (十三)(B )1、1152,115.2,1152,

2、10,20,

3、mgv sin θ+P cos θ,P /mgv ,

4、4000,48000,

5、2,20,11,

6、0.2g ,

7、B ,

8、A 、C 、D ,

9、C ,

10、C , 11、P (v 1-v 2)/mv 1v 2,

12、1.04?105 W (提示:取极短

时间t 内通过横截面的空气为研究对象,其质量为m =ρSvt ,则其功率为P =mv 2/2t =ρSv 3/2),

C 动能

(十四)(A )1、4:1,2:1,

2、20,10,

3、小于,等于,等于,

4、0,

5、1:3,1:3,

6、-36,

7、D ,

8、C ,

9、C ,

10、D ,

11、100 m (提示:由动能定理Pt -kmgs =12 mv t 2-1

2

mv 02解得),

12、15 m (提示:对整段

过程列动能定理方程:Fs -μmgs =mgh ),

(十四)(B )1、750,100,

2、100,-156,

3、2W / m ,v 2 / 2g -W / mg ,

4、-1,7.75,

5、(mg -f )(H -L +x ),

6、8,20,

7、D ,

8、B ,

9、A 、B 、D ,

10、C ,

11、mgL sin θ+μ mgL cos θ,gL sin θ + μgL cos θ ,

12、

0.16(提示:对物体上滑和下滑两个过程分别列动能定理方程),

D 重力势能

(十五)(A )1、1:2,1:4,

2、125,375,125,

3、

Mga 2 , 2 Mga

2

4、

320,80,320,

5、12000,600,

6、100,-100,0,

7、C ,

8、B ,

9、A ,

10、A 、D ,

11、1:4,1:2,

12、

ρgSH 2

2

,ρgSH (H

2

+h ),

(十五)(B )1、300,600,600,1200,

2、100,125,25,200,

3、1000,1000,

1000,600(提示:重力与速度方向不一致,P =mgv sin θ), 4、-3000,400,3400,3000(提示:先由f =μmg cos α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5、2,20,

6、mgh ,mgh +1

2

mv 02,

7、B 、C 、D ,

8、A 、B 、D ,

9、D ,

10、B 、D ,

11、0.732 J ,

12、

证明:F =mg sin θ=ma ,故a =g sin θ v 2=2aL =2g sin θ·L =2g ?h =2g (h 1– h 2) 即 v 2

2

=g (h 1 – h 2),两边乘以m 得12 mv 2=mgh 1– mgh 2,移项整理得:mgh 1=mgh 2+1

2

mv 2, 即E A =E B ,

E 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十六)(A )1、4,

2、6:1,1:5,

3、4,7.75,

4、10100,

5、16,10(提示:分段列方程),

6、2gH ,2gH / 3 ,

2H

3d

, d / 2,

7、A ,

8、

D ,

9、A (提示:?E k 1=mas 1,?E k 2=mas 2,而s 2-s 1=at 2=a ),

10、B .D (提示:Fs =1

2

mv 2,F ’s =12 mv ’2-1

2 mv 2),

11、1.85 m 或2.27 m (提示:有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两次动能和势能

相等),

12、LM /(M -m )(提示:对匀速过程列平衡方程、对分开后的机车和车厢分别列动能定

理方程,即可解得),

(十六)(B )1、100,10,25,

2、2mgh +mv 02

2f

(提示:对整体过程列动能定理方程),

3、mgh -m v 02

2

4、8,24(提示:先由12 a 1t 2=-(a 1t 2-1

2

a 2t 2)解得a 1与a 2的比,即F

与F 乙的比,再用动能定理求两次做功的比),

5、FL sin θ,FL sin θ-mgL (1-cos θ)2

6、160,800,960(提示:拉力做功为F (122+52 -5)J ,

7、A 、B 、D (提示:由三个功

能关系W合=?E k 、WG =-?E P 、W除G 外=?E 机分析),

8、A (提示:到P 点时还有20 J 动能,还

能继续上滑,到P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32 J ,再上滑到最高点要克服摩擦力做功8 J ,返回过程中又要克服摩擦力做功40 J ),

9、A ,

10、A 、D (提示:可作出E —H 图像分析),

11、

(1)162 J ,(2)30 J ,(3)44 W (提示:物体到B 点时的速度分解成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的两个分速度,其中沿绳方向的速度就是拉力处绳子端点的运动速度),

12、( 2 -1)mgH +14

mv 2(提示:

绳子端点速度要分解),

F 机械能定恒定律

(十七)(A )1、4.9,16.2,

2、250,6.32,

3、12 mv 02,v 02-2gh ,1

2 mv 02-mgh ,

4、

v 022g ,v 022g sin α

,3v 028g ,v 02

g ,

5、mgh ,mg (H -h ),12 mv 02+mgh ,1

2

mv 02+mgH ,

6、10,

7、C ,

8、A 、B ,

9、A ,

10、A ,

11、

v 02-2gh ,v 02+2gh ,

12、10 m / s ,6.32 m / s ,

(十七)(B )1、v 2-4Rg ,12 mv 2-2mgR ,1

2 mv 2,

2、45,40,

3、4mgR ,

8Rg ,4mgR ,4Rg , 4、10,200, 10 2 ,

5、4.17,

6、4,4,0.4,

7、

B 、

C ,

8、A ,

9、B ,

10、B (提示:重心高度下降一半), 11、(1)10 3

m /s ,400 J ,(2)180 N (提示:由N -mg =mv 2/R 得), 12、(1)gL ,(2)2g (提示:为向心加

速度),

(十八)(A )1、3mg ,mgl

2

(先由2mg -mg =mv 2/l 求得v 再由动能定理计算克服阻力做的功),

2、Rg +2gh ,(3R +6h )mg /4R ,

3、3.16 m / s ,15 N ,

4、2Lg / 3 ,

5、 5 : 2(提示:细杆的情况下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 =0,而细绳情况下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条

件是v =Lg ),

6、5Rg , 0,

7、A 、C ,

8、B (提示:此时重力与速度

不同方向),

9、C ,

10、C ,

11、C 12、2.5R ,mg ,7mg ,

13、6 mg

(提示先由向心力公式得:T 下-mg =mv

2

/l ,T 上+mg =mv

2

/l ,再由动能定理得:mv 下2/2=2mgl +mv 上

2

/2,可解得结果),

(十八)(B )1、rg ,

2、r ,

3、1.38,0.62(提示:每个球机械能都不守恒,

而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 4、

2g H(M -m )(M +m ) ,H(M -m )

(M +m )

5、4:1,17:8(提示:在C

处剪断绳子时两物体下落过程机械能都守恒,所以求两物体的机械能之比只要看初状态时的机械能之比就可以了),

6、5gh /3 (提示:先是三个球一起运动,机械能守恒,然后是B 、C 两球一起运动,它

们的机械能守恒),

7、A ,

8、B 、C 、D ,

9、A 、C ,

10、D ,

11、

(M +m )H / 2M (先两物体一起运动,机械能守恒,A 着地后,B 做竖直上抛运动), 12、5

m/s ,375 J ,

第六章 分子 气体定律

A 分子 阿伏伽德罗常量

(十九)(A )1、大量分子,温度,热运动,

2、高,温度,水分子碰撞,水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剧烈,快,

3、布朗,液体,

4、22.4,2.7?1019,1010,10-26

5、3×10

-26

,3×10

-29

6、1×10-4,4×1021,

7、A ,

8、B 、D ,

9、A 、D ,

10、A 、C ,

11、V /nS ,

12、3.86×1017 个,

13、6.02

×1023 mol -

1。

(十九)(B )1、扩散,做无规则运动,有空隙,

2、不是,高,小,

3、分子间有引

力,在分子间距离足够小时才会有引力,玻璃很硬无法使大量分子接近到距离小的距离, 4、

1.2×102,

2.42×1027, 5、1.86×10

-16

6、3?10-

9,2?1024——4?1024,

7、A 、D ,

8、D ,

9、B ,

10、C , 11、3.33?10

-10

m ,

12、1×10-4 kg ,4×1021

个, 13、1.19?10

-29

m 3。

B 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十)(A )1、体积,温度,压强,

2、373,20,

3、冷热程度,分子平均动能,

单位,分子不断撞击容器壁,

4、86,66,71,81,

5、(1)66,0.90?105,(2)86,1.17?105,(3)86,1.17?105,(4)66,0.90?105,(5)86,1.17?105,

6、A 、B ,

7、A 、B ,

8、C ,

9、B ,

10、(1)1.01×105 Pa ,(1)0.9×105 Pa ,(3)9.9×104 Pa ,

11、

7.2×10

-6

m 3,1.1×105 Pa 。

(二十)(B )1、p 0-ρgh ,p 0+

(m 1+m 2)g

S 1

2、p 0+h 1,p 0+h 1+h 2-h 3,

3、

0.98?105,0.94?105, 4、p 0-mg

S

,p 0,

5、A ,

6、A ,

7、B 、C ,

8、C ,

9、p 0+mg

S

(提示:活塞下表面所受气体压力与下表面垂直),

10、p 0+Mg /S

(提示:活塞上底的下底面也受到大气压力)。

(二十一)(A )1、75,

2、30,

3、9.7,

4、11.1,

5、15,66.5,

6、

(p 0-h )L

p 0-h cos α

7、A ,

8、C ,

9、A ,

10、C ,

11、76

cmHg ,26.7 cm ,

12、(1)(p 0+21)10S =(p 0-15)(31-15)S ,p 0=75 cmHg ,(2)p 1V 1=p 2V 2,

ρ1ρ2 =V 2V 1 =p 1p 2 =16

15

,(3)(p 0+21)10S =(p 0+15)LS ,L =10.7 cm 。 (二十一)(B )1、16,

2、6,

3、h 2(L -h 2)

(h 1-h 2)

(提示:方程p 0(L -h 1)=(p 0

-h 2)(L -h 2)解得),

4、751(提示:由方程20?80=94(p -734)解得),

5、ρgh V -?V ?V

6、B ,

7、A 、C ,

8、C ,

9、C

10、(1)25 cm ,(2)L 2=

p 1V 1

p 2S

=6 cm , 11、0.0386 atm 。

(二十二)(A )1、3,

2、25,

3、(1+

2L

p 0

)h ,

4、45 m ,加速度逐渐减小

的加速运动 5、116.8(提示:由(p ―18)30 S =76?(30+18 /2)S 解得), 6、B ,

7、D ,

8、A ,

9、A ,

10、17.5 cm ,

11、8.15 cm (提示:设想一个

虚拟过程即先让水银与管子相对固定提升管子,然后再释放水银,设这时开口端水银下降为x ,则有(76+4)9S =(76+14-2x )(9-x )S ,可解得)。

(二十二)(B )1、(H +h 1)L 0/(H +h 2),(h 2-h 1)(H +h 2+2 L 0)/(H +h 2),

2、6,

3、72,9,10,

4、75 cmHg ,

5、B 、D ,

6、A 、C 、D ,

7、A ,

8、A ,

9、10 cm ,

10、27.7 cm 。

C 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二十三)(A )1、体积,压强,温度,

2、0,1273 ,p =p 0(1+t

273

),

3、

-273,<(提示:看图线的斜率,斜率大的体积就小), 4、上,增大, 5、锅内东西喷出来,

降温,9, 6、4/273,1/3,91/277,

7、B ,

8、C ,

9、B 、C ,

10、

D ,

11、400 K ,

12、182.2 cmHg ,130 ?C 。

(二十三)(B )1、-273,3.73?105,373,

2、图略,

3、227,

4、273,273(n -1),

5、819+3t , 204.75+3t

4 ,

6、A 、B ,

7、C ,

8、B 、C ,

9、C ,

10、1/10,1,

11、1.82 atm ,7.5 L ,图略。

D 压缩空气的应用

(二十四)(A )1、T 3T 4 ,

2、4:14:35,

3、ρc ,ρb ,ρa ,

4、等压膨胀,

900,

5、5:6,

6、A 、B 、C ,

7、C ,

8、D ,

9、A 、D ,

10、99 cmHg (提示:对上段气体有50p 0=55 p 1,对下段气体有50p 0=45 p 2,且p 1+20=p 2)

11、68 cmHg 。

(二十四)(B )1、127,27,

2、1.47?10-

3 m 3,图略(提示:先等温再等压),

3、10,2(提示:管内外截面积之比为1:4),

4、3:1,

5、A 、D ,

6、B 、D ,

7、B 、C ,

8、B 、C

9、

p 1V 1+p 2V 2

V 1+V 2

10、15ρgh /4。

(二十五)(A )1、漏气,

2、30,

3、500 N ,250 N ,

4、12.5,100,

5、p 2>p 1>p 3,m 2>m 1>m 3,T 3>T 1>T 2,

6、C ,

7、C ,

8、A ,

9、A 、B 、C ,

10、(M +m )gV

(p 0S -Mg )S

11、3

4

(p 0S -G )。

(二十五)(B )1、4:3(提示:两部分气体都是等温过程),

2、12.5,

3、166(提示:对左边气体有75?12S =p 左?10S ,对右边气体有75?12S 300 =p 右?10S

T

), 4、C ,

5、B 、C 、D ,

6、A 、C 、D ,

7、B ,

8、(1)p =p 0-Mg S =(1?105-10?1050?10-4

)Pa =0.8?105 Pa ,

(2)V1

T1=

V2

T2,

35S

273+7

40S

273+t

,t=47?C,9、(1)状态I到状态II,由气态方程

p1V1

T1=

p2V2

T2,

可解得:p2=p1V1T2

T1V2=1.65?10

5 Pa,(2)状态II到状态IIII为等温过程,p

2

V2=p3V3,可解得:p3=

p2V2

V3=

1.1?105 Pa。

期中测试卷

(二十六)1、1

2mv

2,2、-0.05,0.35,14,3、2L,L,2L/3,4、8π,

0.8π,6.4π2,5、120,6、4,7、Lg

3,

19

3mg,8、1:2,1:4,

9、10,4,10/3(提示:A、B两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从B出发可以从不同方向经过B点,速度大小都仍为v)10、D,11、D,12、B、D,13、C,14、A、C,

15、C、D,16、D,17、(1)2 s,0.36 m,向y轴的正方向,(2)2.17 s,图略,

18、(1)波谷,波峰,(2)图略,19、4.1 m,0.44 N,20、(1)8?104 W,(2)8?103 N,(3)5 s,(4)325 m,

期末测试卷

(二十七)1、6.4,8,2、136.5,3、300,4、5.49,183,5、1:1,

2:1,6.25,6、1

2mat

2(g+a),7、ηρQgh,3.15?107ηρQgh,8、1.12?1022,2.2?10

-10,9、A,10、A、B(用图像分析),11、A,12、C,13、C、D,

14、A,15、A、D,16、A、C,17、(1)0.14 m/s,0.06 m/s,(2)向左传播,18、2gL,5gL(提示:轻杆时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速度为零),19、24 cm,75 cmHg,20、(1)1.2?105 Pa,(2)327?C,(3)240 cm3。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倾角为θ的斜面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在D 处平滑连接,斜面上AB 的长度为3L ,BC 、 CD 的长度均为3.5L ,BC 部分粗糙,其余部分光滑。如图,4个“— ”形小滑块工件紧挨在一起排在斜面上,从下往上依次标为1、2、3、4,滑块上长为L 的轻杆与斜面平行并与上一个滑块接触但不粘连,滑块1恰好在A 处。现将4个滑块一起由静止释放,设滑块经过D 处时无机械能损失,轻杆不会与斜面相碰。已知每个滑块的质量为m 并可视为质点,滑块与粗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滑块1刚进入BC 时,滑块1上的轻杆所受到的压力大小; (2)4个滑块全部滑上水平面后,相邻滑块之间的距离。 【答案】(1)3sin 4 F mg θ=(2)43d L = 【解析】 【详解】 (1)以4个滑块为研究对象,设第一个滑块刚进BC 段时,4个滑块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4sin cos 4mg mg ma θμθ-?= 以滑块1为研究对象,设刚进入BC 段时,轻杆受到的压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 sin cos F mg mg ma θμθ+-?= 已知tan μθ= 联立可得:3 sin 4 F mg θ= (2)设4个滑块完全进入粗糙段时,也即第4个滑块刚进入BC 时,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这个过程, 4个滑块向下移动了6L 的距离,1、2、3滑块在粗糙段向下移动的距离分别为3L 、2L 、L ,由动能定理,有: 21 4sin 6cos 32)4v 2 mg L mg L L L m θμθ?-??++= ?( 可得:v 3sin gL θ= 由于动摩擦因数为tan μθ=,则4个滑块都进入BC 段后,所受合外力为0,各滑块均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 第1个滑块离开BC 后做匀加速下滑,设到达D 处时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全套同步练习,答案在后面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全套同步练习 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知能准备]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 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 (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 (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而另 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 (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完全 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 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 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 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 ,或者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 称为元电荷.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 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 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 m q .电子的比荷为kg C m e e /1076.111?=. [同步导学] 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 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 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 .物体带电+1.60×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 的整数倍,故A 错,B 、C 、D 正 确. 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 都带电的是 (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应出正电荷, 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则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 正确;如果先 移走带电棒,则甲、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则两球分开后不显电性,故B 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 其中的一球,则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性的电荷,故C 正确.可以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两导体球 图1—1—1

高一物理曲线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精品-- 曲线运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总分41分。其中1-7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8-11题为多选题,每题5分,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 1.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 .物体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2.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之和 B .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C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D .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必是直线运动 3.关于从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比较它们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时间长 B .速度小的时间长 C .一样长 D .质量大的时间长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 )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 .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 .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D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 ,转动半径之比为1∶2 ,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所受外力的合力之比为( ) A .1∶4 B.2∶3 C.4∶9 D.9∶16 6.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 的受力情况是( ) A .绳的拉力大于A 的重力 B .绳的拉力等于A 的重力 C .绳的拉力小于A 的重力 D .绳的拉力先大于A 的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 7.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 的大圆环,半径为R ,被一轻杆固定后悬挂在O 点,有两个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同时从大环两侧的对称位置由静止滑下。两小环同时滑到大环底部时,速度都为v ,则此时大环对轻杆的拉力大小为( ) A .(2m +2M )g B .Mg -2mv 2/R A v (第11题)

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同步习题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同步检测] 1、一切静电现象都是由于物体上的 引起的,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带上电,梳头 时会带上电,脱外衣时也会带上电等等,这些几乎都是由 引起的.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 3.如图1—1—2所示,在带电+Q 的带电体附近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 和B ,均放 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 移走,再把A 、B 分开,则A 电,B 电;若先将A 、 B 分开,再移走+Q ,则A 电,B 电.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斥力作用下,同种电荷有尽量 的趋势,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而且在引力作用下有尽量 的趋势. 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1—1—3所示, 当一个金属球A 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 时,验电 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 .金属球A 可能不带电 B .金属球A 一定带正电 C .金属球A 可能带负电 D .金属球A 一定带负电 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 判断( ) A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 B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 C .验电器一定带正电 D .验电器一定带负电 7.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8.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 ,和一个能拆分的导体B ,没有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 能使导体B 带上正电? 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 2.4×10-19C B.-6.4×10-19C C.-1.6×10-18C D.4.0×10-17C 10.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C 的正电荷,小球B 、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 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 , qB= ,qC= . 图1—1—2 图1—1—3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某滑道示意图如下,长直助滑道AB 与弯曲滑道BC 平滑衔接,滑道BC 高h =10 m ,C 是半径R =20 m 圆弧的最低点,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A 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a =4.5 m/s 2,到达B 点时速度v B =30 m/s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长直助滑道AB 的长度L ; (2)求运动员在AB 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I 大小; (3)若不计BC 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 点时的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 N 的大小. 【答案】(1)100m (2)1800N s ?(3)3 900 N 【解析】 (1)已知AB 段的初末速度,则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解斜面的长度,即 2202v v aL -= 可解得:2201002v v L m a -== (2)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该变量所以 01800B I mv N s =-=? (3)小球在最低点的受力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C v N mg m R -= 从B 运动到C 由动能定理可知: 221122 C B mgh mv mv =-

解得;3900N N = 故本题答案是:(1)100L m = (2)1800I N s =? (3)3900N 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会利用动能定理求解最低点的速度,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最低点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 高时,运动员离开飞机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了5s 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减速下降至地面,若运动员落地速度为5m/s ,取210/g m s =,求运动员匀减速下降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答案】212.5?m/s a =; 3.6t s = 【解析】 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为221110512522 h gt m m ==??= 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为:1105/50/v gt m s m s ==?= 匀减速下降过程有:22122()v v a H h -=- 将v 2=5 m/s 、H =224 m 代入上式,求得:a=12.5m/s 2 减速运动的时间为:12505 3.6?12.5 v v t s s a --=== 3.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m/h ,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时,立即采取紧急刹车,其制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假设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0s ,汽车制动过程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 (1)汽车制动8s 后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至少要前行多远才能停下来? 【答案】(1)0(2)105m 【解析】 【详解】 (1)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有:v 0=108km/h=30m/s ,由v t =v 0+at 得汽车的制动时间为:003065 t v v t s s a ---= ==,则汽车制动8s 后的速度是0; (2)在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x 1=v 0t 0=15m ; 汽车的制动距离为:023******* t v v x t m m ++?= == . 则汽车至少要前行15m+90m=105m 才能停下来.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注意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4.如图所示,一圆管放在水平地面上,长为L=0.5m ,圆管的上表面离天花板距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粒子的波动性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课时作业8 粒子的波动性 1.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析: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故本质是不同的,A错。 答案:B、C、D 2.能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实验是( ) A.光的干涉和衍射 B.光的干涉和光电效应 C.光的衍射和康普顿效应 D.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解析: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只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只说明光具有粒子性,B、C正确。 答案:B、C 3.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子说并没有否定光的电磁说

B.光电效应现象反映了光的粒子性 C.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综合了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提出来的 D.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 解析: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但这两种特性并不是牛顿所支持的微粒说和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它体现出的规律不再是宏观粒子和机械波所表现出的规律,而是自身体现的一种微观世界特有的规律。光子说和电磁说各自能解释光特有的现象,两者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微粒说和波动说是相互对立的。 答案:A、B 4.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 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明显;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D.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解析:一切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干涉、衍射)表现出波动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光电效应)表现出粒子性,所以,不能说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虽然光子与电子都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电子是实物粒子,有静止质量,光子不是实物粒子,没有静止质量,电子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物质,光子是以场形式存在的物质,所以,不能说光子与电子是同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 D .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 滴的运动情况是( ) A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 .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 .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3.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 处的速度为6m/s ,16s 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 7.5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4.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1s 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物体在第2s 内和第3s 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 .物体在4s 末返回出发点 D .物体在6s 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1m 5.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50m B .56.25m C .75m D .150m 6.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 车厢通过他历时2s ,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s ,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 .3节 B .6节 C .9节 D .12节 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内的位移是它落地前最后一秒内 位移的一半,g 取10m/s 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 .5m B .20m C .11.25m D . 31.25m t/s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希望中学2010-2011高中物理同步练习 第一章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在2010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III中,从山东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闯关东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 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解析:在本题中路程是船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龙口指向大连的有向线段,两船的路程不相同,位移相同,故A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故B正确;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故C正确;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船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D正确. 答案:BCD 图1 2.小明周末到公园坐摩天轮(如图1所示),已知该轮直径为80 m,经过20 min转动一周后, 小明落地,则小明在摩天轮上的平均速度为( )

A .0.2 m/s B .4 m/s C .0 D .非直线运动,不能确定 解析:平均速度是指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与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无关.小明在摩天轮上转动一周,总位移为零,故其平均速度为零,C 正确. 答案:C 3.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 =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 ,方向向东,当t =2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方向仍向东,则当t 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 ) A .3 s B .5 s C .7 s D .9 s 解析:a =v t -v 0t =8-122=-2 m/s 2,故t ′=v t ′-v 0a =±2-12-2 =5 s 或7 s. 答案:BC 图2 4. 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2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 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 B. 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C .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D .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大 解析: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路程.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率.火炬手在运动中,忽略其大小,可以看成质点.顶峰的高度大于拉萨的高度,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小. 答案:C 图3 5.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 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已知该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10 -4 s ,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3甲所示,经过t =173 s 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1-1-10乙所示,已知雷达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 1×10-4 s ,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学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 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 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 路径如图1所示,则( ) ①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② 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 ③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④ 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物体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3.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内的平均速度大 2.45m/s ,以质点 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2.45m/s 2 B. -2.45m/s 2 C. 4.90m/s 2 D. -4.90m/s 2 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 、B 、C 三点,位移x AB =x BC ,已知物体在AB 段的平 均速度大小为3m/s ,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那么,物体在B 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 A. 4 m/s B. 4.5 m/s C. 5 m/s D. 5.5 m/s 5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连续三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 为1s 、2s 、3s ,这三段位移长度之比和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1: 2 : 3 , 1: 1: 1 B .1: 4 : 9 , 1: 2 : 3 C .1: 3 : 5 , 1: 2 : 3 D .1: 8 : 27 , 1: 4 : 9 6、A 、B 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t=ls 时, 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t=2s 时,A 、B 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C .A 、B 两质点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同方向运动 D 、在t=4s 时,A 、B 两质点相遇 7.从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3s内通过的位移为s,设物体在第2s内后1/3时间里以及第3s内后1/3时间里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1:s2为 ( ) A.5:11. B.3:7. C.11:17. D.7:13. 8、某人站在20m 的平台边缘,以20m /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石子,则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15m 处的时间可能有(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 /s 2) A 、1s B 、3s C 、(7-2)s D 、(7+2)s 9.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 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 2)( ) 图1 A O x y 甲 乙

高中物理--摩擦力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有人用水平力推木箱,但没推动.其原因是() A. 推力总小于木箱受到的重力 B. 推力总小于木箱受到的支持力 C. 推力总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D. 推力小于或等于木箱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C. 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D.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与小木块A相连。当用力匀速抽出长 木板B的过程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若加速抽出木板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为() A. 一定大于3.0N B. 一定小于3.0N C. 一定等于3.0N D. 一定为零 4.如图所示,一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 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 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

C. 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 D. 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摩擦力的作用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水平推力F作用于木块上,但未把木块推动,则在选项图中反映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F f随水平推力F变化的关系图线是() A. B. C. D. 6.如图所示,将一块各侧面粗糙程度都相同的长方体砖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平放(甲)、侧 放(乙)或竖放(丙)三种情况下用水平力推它前进,则砖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甲>F乙>F丙 B. F乙>F甲>F丙 C. F丙>F乙>F甲 D. F甲=F乙=F丙 7.将质量为1.0kg的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零开始逐渐增 大,木块先静止后相对木板运动,用力传感器采集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 f随拉力F大小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0.3 B. 0.5 C. 0.6 D. 1.0 8.如图所示,左右两边对木板所施加压力都等于 F时,夹在板中间的木块静止不动,现在两边 的力都加到2F,那么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将()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高一物理同步测试—直线运动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C .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 .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2.如图1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 0 B .4R 向东,2πR 向东 C .4πR 向东,4 R D .4R 向东,2π R 3.A 、B 、C 三物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2 可知它们在t 0时间内(除t 0时刻外) A .平均速度v =v=v B .平均速度v >v >v C .A 一直在B 、C 的后面 D .A 的速度一直比B 、C 要大 4.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瞬时速率是瞬时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 D 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 2,则 A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 2 B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 2 m/s C .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 2 m/s D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 7.关于物体运动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全程的 3 2 的路程,接着以v 2=20 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 =28 km/h ,则v 1应为 西 A C 东 图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同步练习题(质点、位移时间、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练习1 质点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 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3.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 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 4.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 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 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 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 5、在下列运动员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 B、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 C、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 D、表演艺术体操的运动员 6.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7. 下列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做质点 B.研究爱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 C.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 D.计算一列火车从南京开往北京的途中通过一座桥所用的时间时,火车可以看做质点 时间和时刻 1.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 2.下列选项中表示时刻的是() A.刘翔110米跨栏用时12.29s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如图所示,一个带圆弧轨道的平台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光滑圆弧MN 的半径为R =3.2m ,水平部分NP 长L =3.5m ,物体B 静止在足够长的平板小车C 上,B 与小车的接触面光滑,小车的左端紧贴平台的右端.从M 点由静止释放的物体A 滑至轨道最右端P 点后再滑上小车,物体A 滑上小车后若与物体B 相碰必粘在一起,它们间无竖直作用力.A 与平台水平轨道和小车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4,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物体A 、B 和小车C 的质量均为1kg ,取g =10m/s 2.求 (1)物体A 进入N 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物体A 在NP 上运动的时间? (3)物体A 最终离小车左端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1)物体A 进入N 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N ; (2)物体A 在NP 上运动的时间为0.5s (3)物体A 最终离小车左端的距离为 3316 m 【解析】 试题分析:(1)物体A 由M 到N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 A gR=m A v N 2 在N 点,由牛顿定律得 F N -m A g=m A 联立解得F N =3m A g=3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体A 进入轨道前瞬间对轨道压力大小为:F N ′=3m A g=30N (2)物体A 在平台上运动过程中 μm A g=m A a L=v N t-at 2 代入数据解得 t=0.5s t=3.5s(不合题意,舍去) (3)物体A 刚滑上小车时速度 v 1= v N -at=6m/s 从物体A 滑上小车到相对小车静止过程中,小车、物体A 组成系统动量守恒,而物体B 保持静止 (m A + m C )v 2= m A v 1 小车最终速度 v 2=3m/s 此过程中A 相对小车的位移为L 1,则 2211211222mgL mv mv μ=-?解得:L 1=94 m 物体A 与小车匀速运动直到A 碰到物体B ,A ,B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动量守恒: (m A + m B )v 3= m A v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1.1 新提升·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对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来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选作杂交试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 ②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 ③一定要让显性性状作母本 ④一定要实现两个亲本之间的有性杂交 ⑤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解析】在该实验中,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①正确;为了便于观察,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②正确;该试验进行了正交和反交试验,结果均相同,因此不一定要让显性亲本作母本,隐性亲本也可作母本,③错误;孟德尔遗传试验过程为先杂交后自交,因此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④正确;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而不是雌蕊,⑤错误。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 B 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水稻的早熟和晚熟是相对性状,故A正确。豌豆的紫花和红花是相对性状,故B正确。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是相对性状,故C正确。绵羊的长毛和细毛不是同一性状,故D错误。 【答案】 D 3.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 A.1/2 B.2/3 C.1/3 D.1/4 【解析】该男子患白化病,而其父母和妹妹均无病,说明其双亲是白化病携带者,其妹妹有1/3是纯合子,2/3是杂合子的概率,与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2/3×1/2=1/3,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 4.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解析】亲本和子代都一样,无法判断显隐性,故①错误,A、D错误。亲本都是紫花,而子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故②正确。紫花和白花后代都是紫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故③正确,故B正确。亲本是紫花和白花后代也是紫花和白花,无法说明显隐性,故④错误。 【答案】 B 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接近3:1,最关键的原因是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A、B、C都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D是受精作用产生子代的过程;基因分离定律中,因为杂合子减数分裂能产生D:d=1:1的配子,雌雄配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取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答案】(1)0.2;(2)5.6N;(3)56m。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由v-t图像可知,物体在4~6s内加速度: 物体在4~6s内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μ=0.2 (2)由v-t图像可知:物体在0~4s内加速度: 又由题意可知:物体在0~4s内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得:F=5.6N (3)物体在0~14s内的位移大小在数值上为图像和时间轴包围的面积,则有:

【点睛】 在一个题目之中,可能某个过程是根据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另一个过程是根据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或者同一个过程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同时分析,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 处理.在这类问题时,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纽带、桥梁. 2.如图所示,在沙堆表面放置一长方形木块A ,其上面再放一个质量为m 的爆竹B ,木块的质量为M .当爆竹爆炸时,因反冲作用使木块陷入沙中深度h ,而木块所受的平均阻力为f 。若爆竹的火药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求: (1)爆竹爆炸瞬间木块获得的速度; (2)爆竹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1()2f Mg h M -2)()2 f M g M h m g - 【解析】 【详解】 (1)对木块,由动能定理得:21 02 Mgh fh Mv -=- , 解得:()2f Mg h v M -= (2)爆竹爆炸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 mv -'= 爆竹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2 2v H g '= 解得:()2f Mg Mh H m g -= 3.为提高通行效率,许多高速公路出入口安装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通过ETC 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MTC)驶离高速公路,流程如图所示.假设减速带离收费岛口x =60m ,收费岛总长度d =40m ,两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v 1=72km/h 经过减速带后,一起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甲车减速至v 2=36km/h 后,匀速行驶到中心线即可完成缴费,自动栏杆打开放行;乙车刚好到收费岛中心线收费窗口停下,经过t 0=15s 的时间缴费成功,人工栏打开放行.随后两辆汽车匀加速到速度v 1后沿直线匀速行驶,设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全册)课时跟踪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全册)课时跟踪同步练习汇总 阶段验收评估(一)电磁感应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6~8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无线电仪器中,常需要在距离较近处安装两个线圈,并要求当一个线圈中有电流变化时,对另一个线圈中的电流的影响尽量小。下列各图中的两个线圈的相对安装位置最符合该要求的是()

解析:选D只有按D图安装时,其中一个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穿过另一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一个线圈中的电流的变化不会使另一线圈发生电磁感应。 2.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D是理想二极管,L 是带铁芯的线圈,其电阻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闭合瞬间,A先亮 B.S闭合瞬间,A、B同时亮 C.S断开瞬间,B逐渐熄灭 D.S断开瞬间,A闪亮一下,然后逐渐熄灭 解析:选D S闭合瞬间,线圈相当于断路,二极管仅正向导通,故灯泡A、B均不亮,A、B错误;开关S断开瞬间,B立刻熄灭,由于二极管正向导通,故自感线圈与A形成回路,A闪亮一下,然后逐渐熄灭,C错误,D正确。 3.如图所示,左侧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I1,ab为一段长直 导线;右侧平行金属导轨的左端连接有与ab平行的长直导线cd, 在远离cd导线的右侧空间存在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在磁 场区域放置垂直导轨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的导体棒MN,当导体棒沿导轨匀速运动时,可以在cd上产生大小为I2的感应电流。已知I1>I2,用f1和f2分别表示导线cd产生的磁场对ab 的安培力大小和ab产生的磁场对cd的安培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N向左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 B.若MN向右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 C.若MN向左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 D.若MN向右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试题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试题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其中11-14题为多项选择题) 1、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米/秒2的加速 度。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 、12m B 、12.5m C 、90m D 、126m 2、某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初速为6m/s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m/s 2,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对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有: A 、 物体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B 、 物体运动5秒的位移为55m C 、 运动过程中某一个0.5秒内的位移比相邻的前一个0.5秒内的位移增加或减少0.5m 的位 移 D 、 任一段时间的中点位置的速度可能小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3、如右图为某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从纸带上看,打点计时器最有可能出的毛病是 A 、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够大 C 、电源频率不够大 D 、振针压得过紧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物体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5、有A 、B 两玩具小车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A 作匀速直线运动,B 作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图像如下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 、两车在4s 时相遇 B 、在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4m C 、当B 车追上A 车时,B 车的速度为4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希望中学20xx-20xx高中物理同步练习 第一章第1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在20xx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III中,从山东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闯关东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 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 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解析:在本题中路程是船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龙口指向大连的有向线段,两船的路程不相同,位移相同,故A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故B正确;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故C正确;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船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D正确. 答案:BCD 图1 2.小明周末到公园坐摩天轮(如图1所示),已知该轮直径为80 m,经过20 min转动一周后,小明落地,则小明在摩天轮上的平均速度为()

A.0.2 m/s B.4 m/s C.0 D.非直线运动,不能确定 解析:平均速度是指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与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无关.小明在摩天轮上转动一周,总位移为零,故其平均速度为零,C正确. 答案:C 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方向向东,当t=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 A.3 s B.5 s C.7 s D.9 s 解析:a=vt-v0 t = 8-12 2 =-2 m/s2,故t′= vt′-v0 a = ±2-12 -2 =5 s或7 s. 答案:BC 图2 4. 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2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 B. 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C.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D.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大 解析: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路程.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率.火炬手在运动中,忽略其大小,可以看成质点.顶峰的高度大于拉萨的高度,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小. 答案: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