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摘要: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本文从不同方面对环境成本控制进行阐述。首先对环境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其次对环境成本控制必要性进行分析,且简单的介绍目前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时所采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环境成本控制主要方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都遭到了严重的破环,企业为之付出的环境成本代价也成倍的递增。如何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我国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尚没有完善的体系,也没有很好的意识到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这样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我国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企业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加强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和核算,并不断探索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方法、新思路,企业才能实现双赢,才能可持续发展。

1 环境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

1.1 环境成本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的含义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过去的几十年,多选择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观念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企业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相关界定及核算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也未列入强制性披露范畴,环境成本的控制动力不足,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另外,大多数企业实行传统型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反馈性的控制,忽略了环境成本全过程循环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PDCA管理循环包括:PLAN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实施,实施行动计划;CHECK检查,评估结果;ACT处理,对不满意结果返回到计划阶段,或对满意结果的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鉴于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着复杂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于环境成本控制,能够契合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持续性、战略性及反馈性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PDCA 循环理论,对于探寻全面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的企业环境成本循环性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模糊 企业作为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其对环境成本的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决定其控制效果。大量公司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治理和控制的目标,或者目标未结合实际情况,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这种方式使环境成本控制存在较为严重的片面性,对于环境成本的重视并未从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环境成本控制并未立足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实现和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更多的将成本控制的目标设定于企业短期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控制范围与方法不完善 从时间维度来看,目前,受传统成本观念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影响,大部分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主要集中于事后阶段,即集中于产生环境问题的阶段。通过采取措施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进行弥补性的事后控制,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并未重视环境成本的预防和控制。从空间维度来看,受环境成本的外部性特点影响,绝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企业内部真正发生的环境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而产生于企业外部的环境成本其控制和预防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综合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看,企业对于环境成本控制范围的界定普遍存在问题。此外,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体系,企业也缺少相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从国家现有的会计准则以及当前的环境法律法规来看,在对企业环境成本计量与披露的要求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同时,企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浅析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浅析企业成本控制 【摘要】对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本控制起着及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商品销售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企业的成本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是企业更好的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分析了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目前我国在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其系统性差。我故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对于各方法之间的联系研究的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后与老的方法衔接不好,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传统成本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只重视生产成本管理,忽视供应成本管理。只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生产前的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 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对于成本管理的范围、目标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不准确。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仍局限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忽视了企业内部其他成本的

管理。成本管理的目标局限于降低成本,且主要通过节约的方式,不关注企业的成本效益。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规模效益和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的途径降低产品成本。 3.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落后。首先企业成本管理不全面系统,事前缺少科学的、可行的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事中没有有效控制,事后的总结分析不科学,没有将成本管理切实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其次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成本原始记录不完整,资产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制度执行力度不强,预算管理和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个别企业只求形式,不讲实效,制度完全失去了监督和考核作用。极个别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领报制度”的三无企业。再次企业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和市场环境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考核制度,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考核执行力度不大,不能充分的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4.企业成本管理的管理主体确定不全面。长期以来,企业都将成本管理作为财务部门和企业领导人的工作,没有将企业成本管理落实到各个发生成本和影响成本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出现了财务工作这不知道成本发生的过程,更不了解影响成本的原因,而发生成本的部门没有成本意识,不能主动的寻求减低成本的方法,企业的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有效的成本发生主体的支持,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 5.成本信息资料失真。部分企业由于财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导致了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个别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人为的伪造、编造成本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成本的实际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成本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来对成本进行不真实的核算和记录。显然,依据这些不准确、不真实的成本信息来做出的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就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高,

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摘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成为企业立足之本。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措施,中小企业只有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加强措施 1 前言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的关键,如何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则成为企业的重大课题。随着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其他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都使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运作处于非常严峻的环境之中,我国中小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跟多问题。 2 质量成本的含义和内容 质量成本最早是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 (A.V.Feigunbaum)提出的。他指出,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上述二

者之和即为企业的质量成本。他一般分为四大类:1)预防成本;2)鉴定成本;3)内部故障成本;4)外部故障成本。其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统称为质量管理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统称为质量故障成本。 3 当前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和分析 3.1 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不平衡,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意识落后。管理阶层和员工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管理,质量成本普遍较高,质量成本构成不合理。一是忽视产品的质量,只求产量。二是不惜工本,片面追求“高质量”.不讲效益,脱离实际需要。 3.2 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阶层经济观念淡薄,质量成本意识不强。企业只管产量,对产品质量要求不严,没有充分认识到质量、成本、效益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2)中小企业职工素质低.没有现代质量管理的观念和知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每个职工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支付的费用有限.使得职工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的管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总体质量成本。 3)中小企业的技术落后,没有现代化的生产装备。原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一、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一)经济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且 相互影响的关系。自然环境支持生产发展,在提供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相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了分析,认为当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不过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却是有限的:一是资源的有限,尤其 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是有限的;二是接受垃圾、 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如果人类的生产发展超过 了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相关环境保 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的 约束越来越严格。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有密切关系。 据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极大提升,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随着环境 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持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 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三)企业要达到盈 利目标必须要承担环境责任。当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部分 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已于1992年 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被排斥 在市场之外。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 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贷款的企业一律不予贷款。(四)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预防性 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国家对部分会严重污染环 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或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企 业环保责任范围将扩大,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 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和使用后回收利 用等方面。 二、企业环境成本及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1998年2月,ISAR(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讨论了相关环境会计的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 案例一:大连三洋制冷质量成本管理应用实例 1.公司概况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三洋制冷)是国际一流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专业制造企业,是中日合资高科技企业。始创于1992年9月11日,注册资金20亿日元,投资总额60亿日元,净资产2.34亿元,年生产溴冷机2000台,真空锅炉1000台,GHP燃气空调10000台。在全国设有14个营销大区,28个营销服务事务所。大连三洋制冷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全系列中央空调产品,通过HJBZ22中国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JB8656中国机械产品安全认证。其制冷的所有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并以其高质量大批量出口日本。 1992年成立以来,大连三洋制冷以差异化战略为经营战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先者。然而,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的增长势头受到抑制。2002年,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大连三洋制冷开始引进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案例分析 2.1质量成本构成简介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总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的各项费用是由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两部分构成,而运行质量成本又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可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损失成本或结果成本)等。但质量成本不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成本。 按照产生流程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 1.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劣质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成本。例如进行新产品评审、质量教育和培训、质量改进班组会议、质量策划、供方能力调查和质量部门员工的工资等可以由成本发生部门把成本汇总后提交给公司的财务部门,由财务部按照质量成本的管理要求重新进行科目分配。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基于全生命周期思想,建立以产品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流程,并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建立回收再利用系统等为主要控制方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施环境成本控制。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 环境成本; 成本控制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支撑,同时又对资源存量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企业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料来自于自然资源;企业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企业产品在其最终废弃时会对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据统计,造成全球环境污染70%以上的排放物来自制造业,而且产品报废后所造成污染的70%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因此,从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要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有必要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使用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的现状 (一)环境成本的定义 1998年,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5次会议,主题是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此公告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这是国内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 (二)环境成本控制的含义

对企业而言,环境成本控制行为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同时还应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目标。所以,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通过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所有因素的控制,以达到环境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 (三)全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环境成本的国内研究 全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环境成本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有:徐瑜青、王燕祥、于增彪等在对生命周期全成本法进行了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实施全成本法的可行性,认为全成本法是环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有效方法。谢家平、孔令丞、陈荣秋等在分析产品多生命周期的闭环物流链的基础上,借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概念,建立了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绿色产品设计成本分析模型。王寿兵、王如松等提出了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评估方法;张蓉、王京芳、陶建宏运用生命周期法对环境成本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肖序提出基于生命周期思想下的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葛晓梅等建立了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环境成本分析模型;李虹等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林万祥等提出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评估法,并就其具体评估过程进行了探讨。 (四)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认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销售阶段缺乏环保方面的宣传和营销,对于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这种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没有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因此,企业应转变观念,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一)全生命周期的含义 全生命周期成本(WLCC)是指产品从开始酝酿,经过论证、研究、设计、发展、生产和使用一直到最后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研究、设计与发展费用、

《浅析某企业的成本控制分析》论文提纲

某企业的存货管理分析论文提纲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成本在企业的营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在今天大多数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更是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做好成本控制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自2008年以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制造企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国外市场萎缩,而国内的生产要素市场的成本在进一步加大,企业面临着涅磐重生的机遇选择,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所以,成本控制重新被企业提升了高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别是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选择。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一个典型的中国制造业公司,以企业的现实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来揭示企业成本控制在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无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目标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某制造公司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了解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影响和作用。 2、调查法,通过对成本控制的相关书籍和科研资料的研读、借鉴,增强个人的理论学习。 3、数据分析法,通过对该企业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和服务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来对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本论文最后的研究目标有以下三个: 第一,揭示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揭示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二,通过对案例公司的分析,找出成本控制整体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 第三,通过论文得出的结论,给其他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三、论文主要内容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将重点分析论文问题的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文的研究结构及研究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使环境成本与日俱增,面对如此窘境,如何有效地控制环境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致力于改进和完善环境成本控制系统的研究中,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以PDCA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利用PDCA理论进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思路、步骤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PDCA;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过去的几十年,多选择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观念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企业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相关界定及核算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也未列入强制性披露范畴,环境成本的控制动力不足,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另外,大多数企业实行传统型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反馈性的控制,忽略了环境成本全过程循环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PDCA管理循环包括:PLAN 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实施,实施行动计划;CHECK检查,评估结果;ACT处理,对不满意结果返回到计划阶段,或对满意结果的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鉴于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着复杂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于环境成本控制,能够契合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持续性、战略性及反馈性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PDCA循环理论,对于探寻全面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的企业环境成本循环性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模糊 企业作为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其对环境成本的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决定其控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摘要:本文基于青岛爆炸案中油田企业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从环境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事故原因,结合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论述了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环境成本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青岛爆炸案环境成本控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大事故,现场路面被掀起、车辆被掀翻,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流入胶州湾原油燃烧。对海洋环境、生物、渔业、周边水产养殖产生直接影响。 综合经济性、安全性考虑,中国管道的使用年限是 30 年。国内油气管道在2003、2004 年之后大规模建设,大部分尚未超期服役。此次发生爆炸的东黄输油管道于 1986 年 7 月建成投产,至今已有 27 年。因此,管道缺乏定期检查和修理是一大原因。管道没有及时改道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根据《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 规定,原油及以上成品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 15 米,与飞机场、码头、工厂距离不宜小于 20 米。一些石化企业在建厂之初,选址远离市区,甚至建在人口稀少的郊区。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与这些工业危险源距离越来越近。 究其原因,是企业未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或者以节约成本为由忽略对防止环境污染的投入,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缺乏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成本控制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层面的环境成本控制的实际应用更是鲜有。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环境成本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关系这企业的盈利,而且也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论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成本控制是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流程中,是财务管理的关键部分。成本控制的实行是企业完成成本管理的重要保证,企业能否盈利,在其他条件因素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看成本控制的水平如何,产品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之处,是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本立足点。具体而言,成本的控制还有以下的意义和作用: 1.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实施能有效保证企业完成指定的成本管理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为了达到预定的利润目标,一般都需要明确一个目标成本指标,以便对其进行深入的考核。企业加强对成本的管控,追踪成本指标在生产过程中的动向,如若脱离原始的计划安排,便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来减少这种偏差,从而保证了指定目标的如期完成。 2.成本控制的实施促进了企业生产的降本增效。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价格是必须得考虑到的首要因素。通过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进而降低价格,也就相应增加企业的盈利。 3.成本控制的实施也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减少了贪污盗窃等行为的发生。 成本控制是一项完整的系统性的工作,加强成本控制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预防了贪污盗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4.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各个领域运行着综合的协调作用。 成本控制运用统一的货币计量方式来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它也具备着很强的综合性,方便了企业的核算流程。因此它在整个企业的控制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5.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得到改正,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6.成本控制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企业若要加强成本控制,就要加强对生产、材料、人力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及其操纵刍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峻。在某些行业,如化工、化肥、造纸、酿酒、橡胶、染料和油漆等,其环境成本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假如进行严格的统计,其中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可能比生产总值要大得多,单位环境成本比单位产品价格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这关于我国企业也是一个专门好的启发。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才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防范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操纵。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将

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而我国目前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因此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内在化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缘故而引起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爱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当前我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定要发生一些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了污染问题,起到了对环境的爱护作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爱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爱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二)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可能

如何做好质量成本控制

如何做好质量成本控制 --------企业如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企业管理成本更低,成效更为明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价格竞争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 质量成本管理,重在方法管理。企业如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企业管理成本更低,成效更为明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认为,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应高度重视以下几项工作。 分析企业质量成本构成情况 质量成本包括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有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的总和,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费用、复检费用、停工损失以及不合格品处理费用等。外部故障成本是指在销售和使用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企业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它同内部故障成本的区别在于不合格品是在发运给顾客后才发现的,一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鉴定成本是指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

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一般包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品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质量缺陷发生,保证产品质量,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最低而耗费的费用,一般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直接质量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和扩展的成本,它涉及到制造和销售过程以外的质量成本,一般包括:无形质量成本、使用质量成本、供应商质量成本、设备质量成本。 分析企业质量成本的构成,有利于企业明确质量成本可能发生的环节,建立必要的质量成本控制措施。一些企业建立了质量成本会计分录,分门别类地统计并核算各质量成本项目,以此发现质量成本发生的环节、发生的多少、发生的原因,为企业落实质量责任、采取质量措施,提供详实的资料。 建立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标准 为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企业可设立质量成本管理中心,制定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成本控制标准。例如,中国一汽集团四川专业汽车厂建立了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标准,标准规定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其中:内部故障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比例范围应在25%~40%;外部故障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比例范围应在20%~40%;鉴定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比例范围应在10%~50%;预防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比例范围应在0.5%~5%。企业规定,如突破上述规定标准,质量成本管理中心将责成有关部门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探究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并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力推进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宝武集团作为我国和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在环境成本控制上有许多创新之举,其环境成本控制策略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环境成本;控制 一、公司简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指引下,伴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调结构的号角,2017年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宝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武集团)是我国主要钢材供应商,为汽车、造船、油气开采和输送、建筑、家电、航天航空、核电等领域提供钢材制品。宝武集团不仅在经营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还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产生,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链,着力打造绿色宝武集团,推进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二、环境成本及环境成本控制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日常的经济活动中,通过使用恰当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控制过程,对形成环境成本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加以控制,从而减少环境成本或将环境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上,进而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 综合来说,环境成本控制按照环境成本控制流程和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披露。 (一)事前规划 事前规划是指将综合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或重新规划新的生产工艺流程、选用环境污染负担较轻的用料、或者设计可替代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等方法,达到环境保护和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企业车间和生产主管部门确定了本月或本次产品的生产规模之后和所选用的工艺流程之后,采购部门就负责采购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与环境具有良好协调性的材料。这类材料一般是指那些具有合理的经济性、协调的环境性和舒适性、可再利用或者完全降解并且性能良好的材料。 (二)事中控制 环境成本事中控制主要是企业指生产过程中,对各个生产环节的

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一、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环境会计这一新兴的会计学科应运而生。作为环境会计的核心,环境成本已受到国内外会计学界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特别是日本、美国等都对环境成本概念、分类、计量和信息披露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联合国国际会议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工作会议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将环境成本定义为:“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营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要求而发生的其他成本。”我国对环境会计的认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会计界对环境成本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方面。 二、环境成本控制的特征 环境成本控制是在传统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控制对象和信息披露上引入了有关环境成本的内容和信息,使成本控制的范围扩大了。与传统成本控制相比,环境成本控制有如下基本特征 1.确认和寻找减轻传统成本控制中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使成本控制为改善环境服务。 2.将传统成本控制中涉及环境问题的成本加以反映列示,减少传统财务标准与环境标准间的冲突。 3.设计新型的成本控制系统以鼓励企业做出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决策。 4.为满足内部和外部的需要,提供新的成本信息,以促使企业对环境负责。 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发展

企业环境成本按其控制的环节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对于环境支出的控制大多采用事后控制法,事后控制法是指在企业在发生环境问题造成环境影响之后,对环境问题设法进行清除和弥补的行为,并将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列为环境成本。采用事后控制法的企业对环境污染缺乏预防意识,尽管环境控制成本可能会较低,但对产生的环境故障成本则无法控制。由于采用事后控制法不涉及到生产工艺流程,对于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甚微,对由此产生的环境支出也起不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在生产工艺流程既定的情况下,环境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控制效果不太明显。因此,这种被动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显然已不适应目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了。 事中控制法是对环境成本的发生进行过程控制。这一环节的主要是从技术经济方面来考虑产品成本问题,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监督和控制环境成本的发生,记录、整理和分析成本数据资料,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据。事中控制法是保证各责任中心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各个层次目标实现的保障。 事前控制法是指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从未来现金流出的比较中筛选出成本费用最少的方案予以实施,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事前控制法的实质就是协调处理环境控制成本和环境故障成本,以达到环境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目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选择可行的生产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现金流出最少,而应该把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企业可以通过事前规划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以生产过程无污染为目标的生产方案,即绿色生产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支出收益预算。采用绿色生产流程的前期投入较大,但是随着各类环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转就可以将企业的环境故障成本逐渐降低到一个极低的水平甚至为零,而且以后企业也无须追加太多环境控制支出,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的环境总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且使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的程度达到最大。事前控制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环境成本的发生方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环境成本控制方式。

浅议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浅议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作者:问赵荣 摘要:近年来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本文基于环境成本控制理论,分析、探讨了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优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手段。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 所谓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废弃物回收)中涉及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 化管理. 近年来,公众的环护意识极大提高,有关环境保护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对企业的约束越来越严格。随着这些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不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特别是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国家对部分会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或禁止使

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企业环保责任范围将扩大,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因此,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但目前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主要停留在对企业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即“三废”的控制处理上,即购进先进的处理系统,提高加工工艺流程,以确保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达到管制标准。处理模式也只是停留在事后处理上,就是在环境被破坏后才采取办法降低环境损失成本,不能预先积极地采取措施降低企业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单一,缺乏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不能根据企业内部因素的不同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或者是协调使用多种方法,而只是采用单一的目标控制法,且目标不明确,更没有具体的指标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再次,企业目前的环境成本控制只是对其生产或服务的某个阶段进行控制,一般只是对看得见污染的某个阶段或某个步骤进行控制,并没有将环境成本控制贯彻到生产的全过程。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凯瑞汽车销售研究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我国已成为世界在外资使用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国外资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论极大刺激我国工业尤其是外贸工业的发展,导致我国在国际收支上出现双顺差的格局。与此同随着外资使用总额的增加,国资本和国外资本竞争日均激烈,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国企业虽然身在国,但仍受到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国企业如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充足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还需要高水平的成本管理。高水平的成本管理在保留产品原有的质量前提下,通过相关的成本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实现产品和服务成本的降低。现如今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品种多得让消费者无从选择,如果在相同的质量下,产品和服务具备同类产品更低的价格,那些该产品和服务一定会收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的占有率也会极速提,企业也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因此增强,本文以凯瑞汽车销售有对问题和不足做科学、系统、有效的分析上,并结合自身的知识以及知名企业的成熟经验,针对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旨在推动凯瑞企业更好、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1.成本控制的理论综述 1.1成本控制的定义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按照一定期间预先制订的成本管理方针,由成本控制主体在 其职能畴,在生产消耗产生之前以及成本控制过程当中,对各类影响成本的要素 和前提的一系列防患和调度措施,以确保成本管理目的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根据其控制成本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以及采取的策略可以划分为广义 成本控制和狭义成本控制。广义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以降低生产或服务成本为目的,对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或服务的整个流程采取相应的改革,从而实现以最小的消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在此成本的下,企业的成本是限定、不变的,在实际当中成本相对节省。狭义成本控制是指以达到设定的成本定额为目的,只涉及限制项目的成本,在实施决策过程当中尽力达到成本限额,降低成本开支 的绝对额。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指使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对企业再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产生的各 类损耗进行估算、调度和监督的过程。以饮料生产商为例,大多数人认为若想降低饮料生产的成本,必须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但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项研究显示,饮料的产品生产成本只占整个产品价格的一半,产品的价格另一半则产生于商品的流通、运输、储存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成本。因此进行成本除了对生产阶段进行调整外,还需要从整体去分析和发现问题,降低企业的如管理模式、运输流程、货物储备等这些方面的花费,实现成本的降低,而这一过程也是企业发现自身经营问题,挖取企业发展潜力。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通过解决管理和经营的中问题,全面提升企业本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生长、发扬和强大。 1.2成本控制的容 如上文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的表明,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一半是在生产环节产生,而剩下一半成本则是由围绕产品生产其他生产环节造成的,如产品的宣传、运输、包装设计、销售网络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环节。既然生产环节占所有成本的一半还要多,若能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必会大大降低整个产品的成本。因此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是进行成本的管理的首要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根据生产流程,一半的生产成本管理分为原材料采购成本管理、生产人员薪资管理、制造成本管理。同时企业还需控制运输、管理等这些导致另外一半成本的环节。此外鉴于企业所处的行业、提供的产品、生产的流程各不相同,并且各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占商品价格的比重也不相同。为此企业在此基础上符合自身的成本管理。 1.3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个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控制成本,倘若想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如下: 1.3.1经济原则

质量观念与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创新

质量观念与质量成本治理方法创新 目录 一、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一般模式 (1) 1、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成 (2) 2、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织与职责 (2) 3、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 (4) 4、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 (7) 5、企业质量成本分析 (9) 6、企业质量成本报告 (12) 7、企业质量成本的打算和操

纵 (14) 二、企业质量成本责任分担问题 (15) 1、质量治理部门可能需要承担的质量损失责任 (15) 2、其他要紧责任部门可能需要承担的质量损失 (17) 3、对企业建立质量损失责任归集程序的讨论 (19) 一. 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一般模式 企业由于其所处的地域、行业不同,以及其规模、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特点,在实施质量成本治理时总是各有特色,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最佳模式。许多企业希望从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实践中找到一个最佳模式,照搬照套变成自己的东西,求得最佳效果,那是不现实的。然而还必须看到另一个方面,即企业在开展质量治理的过程中,在提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采取措施幸免问题再发生等一系列活动中,又明显地显示出有其共性

的一面。因此,在探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理论和方法时,仍然有必要对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一般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我国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治理提供操作性更强、效果更佳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使我国企业的质量成本治理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实现其质量治理和经营进展的目标。 1.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成 企业应将质量成本治理工作看作一个系统来开展研究。这一系统至少应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织与职责。企业的质量成本治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 程,涉及到企业中的许多部门和人员,因而需要所有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显然,组织机构上的保证是企业质量成本治理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 (2)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企业设置质量成本科目,是为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做好预备,同时也便于企业财务部门有效地支持质量成本治理工作。 (3)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质量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