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九年级《中心对称》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九年级《中心对称》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九年级《中心对称》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九年级《中心对称》公开课教学设计

23.2.1 中心对称

教学设计思想:

中心对称是旋转角为180°的旋转,是一种特殊的旋转。从美学的角度看,中心对称的图形表现出对称的美,学生通过本节课再次体会旋转的变化,认识中心对称。本节课从旋转变化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先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类比旋转得出中心对称的定义,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中心与对应点所连线段之间的关系获得性质,并能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画出一个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对称图形。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旋转的基础上,从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学生在学习旋转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验了观察、测量、旋转画图等活动,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性质的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而成。

(2)掌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利用两种不同方式来作出中心对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中心对称的特征作出某一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确定对称中心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及初步应用。

[难点] 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探索,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中心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是轴对称呢?

2、关于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哪些性质?

3、什么叫做图形的旋转?

4、图形的旋转的性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前面我们研究了旋转及其性质,现在研究一类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及其性质。

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探究1]1、如图(1),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 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2、 如图(2),线段AC,BD 相交于点O,OA=OC,OB=OD.把 △OCD 绕点O 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两组图形,演示旋转的过程,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感知中心对称的特征,为中心对称的概念作铺垫,从旋转变化的角度让学生从几何图形中体会中心对称是特殊的旋转。

问题1 你能说出上述两个旋转的共同点吗?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然后学生代表发言,如有困难可追问1、图形中旋转中心是哪个点?2、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3、两个图形的关系是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中心对称的共同点(1)两个图形(2)一个点(3)旋转180°(4)两个图形重合。进而概括中心对称的概念。

师生活动 :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

O

C

B

(2)

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就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在旋转后能重合的对应点, 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问题2 中心对称与旋转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交流,发现其联系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中心对称是特殊的旋转,为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作铺垫

问题3你还能指出图中还有其他的对称点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2、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

[探究2]如图,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三角板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把三角板旋转180°,画出△A'B'C';

第三步,移开三角板。

这样画出的△ABC与△A'B'C',关于点O对称.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作图。并回答问题,完成证明

[发现]我们可以发现:(1)点O是线段AA’的中点;(2)△ABC ≌△A'B'C'。

上述发现可以证明如下.

(1)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 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 A'上,且OA=O A',即点O是线段A A'的中点。

(2)在△AOB与△A'OB'中,

OA=OA',OB=OB',∠AOB=∠A'OB',

∴△AOB≌△A'OB'.

∴AB=A'B'.

同理BC=B'C',AC=A'C'.

∴△ABC≌△A'B'C'.

[找一找]下图中△A'B'C'与△ABC关于点O是成中心对称的,你能从图中找到那些等量关系?(多媒体出示图形)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中心对称的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具体图形,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归纳中心对称的性质

[想一想] 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3.应用中心对称的性质画图

例1、(1)如图,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A关于点O的对称点A'。

A .

.O

(2)如图,已知线段AB和点O,画线段A'B',使它与线段AB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师生活动:学生依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动手画图

设计意图: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画图,加强学生对中心对称的性质的理解。

(3)如图,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与△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解:如图,作出点A,点B,点C关于点O的对称点A',B',C',依次连接A'B',B'C',C'A',就可以得到与△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做一做]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四边形A'B'C'D',使它与已知四边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画图

设计意图:练习用中心对称的性质画图,进一步巩固中心对称的性质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如图已知△ABC与△A'B'C'中心对称,求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

解法一:根据观察,B、B’应是对应点,连结BB’,用刻度尺

找出BB’的中点O,则点O即为所求

解法二:根据观察,B、B’及C、C’应是两组对应点,连结BB’、CC’,BB’、CC’相交于点O,则点O即为所求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画图,由学生代表展示结果并说出作图依据。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五)布置作业

必作题:练习P66 1. 2

选作题:习题23.2第1题

(六)课后反思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全一册-7.3 足 球-教案

足球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课重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锻炼的价值,在“玩”中享受体育的乐趣。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通过“体验、探究、合作、互动”逐步展开课堂教学,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以及自身热情的散发,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锻炼和思维开发,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单元计划安排十课时,本课是第六课次。以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用书为依据,选定足球为主教材,足球教学比赛为辅助教材。 2.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男生在体育学习中,练习热情较高,主动性、参与性与表现欲望不是很强,与同伴的交流与互相评价上还有一定欠缺,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在集体合作方面,学生有一定的意识,但还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次通过足球的技术教学和游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小组合作能力,从而产生对技术方法学习的渴望。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开始部分:采用导入式教学,贯彻课堂常规,通过队列练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集体意识。 准备部分:激发兴趣阶段,采用启发式教学。绕场慢跑热身,通过慢跑的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分组的热身操练习,使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培养学生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意识,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准备,安排的专项准备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基本部分:采用主体性和讲解示范教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相互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技术动作,从而掌握技术动作,启到了互助的作用。 1、脚内侧传接球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介绍脚内侧传接球动作的正确性、传球的方向性和力量。 2〉两人一组原地练习脚内侧传接球(体现合作学习)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4〉学生展示,认真观察相互学习,学生相互参予评价。(体现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游戏:采用情景教学,教师创设“展开对攻站”的场景,激发学生斗志,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去,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永往直前的优秀品质。 分组:四组比赛(6——10人)进行运球接力 增强学生的奔跑能力、反映能力、和培养学生急停、急起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 结束部分:营造和谐、快乐的场景,在教师带领下放松学生身心,平静心态,

初中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doc

初中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 课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煅炼学生口述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过程与方法:小组学习、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文章的主题,启发与鼓励学生发现独特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金钱与亲情的关系,启发与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教学设计: 一、导入:首先谈话导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 1、了解预习情况,理清人物关系(课件出示)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各自口述撰写的于勒这个人物的小传。 于勒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

你能给这个人物写一个名片吗? 于勒的名片 姓名: ( ) 国别: ( 法国) 生活年代:( 19世纪后期 ) 主要事迹: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 获得荣誉:正直的人、有良心的,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这个家伙 这个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 2、学生自由结合文本,了解于勒的际遇。 3、围绕于勒的个人际遇,对他个人的称呼,或者评价是怎样的,你能从文章中找出来吗? 4、结合对于勒这个人物的平价,让学生围绕于勒地评价展开对课文人物形象地分析,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设问:人们对待于勒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从文章中找出向对应的语句,加强师生的对话。 三,赏析人物的描写 分组讨论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紧紧结合语言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抓住神态描写,分组讨论,具体分析。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

小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版五年级下册《篮球:原地运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版五年级下册《篮球:原地运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篮球的一些基本运球技术。 2. 技能参与目标:初步学习原地运球技术,让学生明白原地运球的动作技术要领。 3. 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的遵守规则、团队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及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们已经具备有不断挑战难度的能力,由于男、女生在身体形态和体能上的差异。男生的灵敏性较好,动作较为协调,好奇心强,学习的兴趣容易得到激发;女生的柔韧性较好,平衡感强,但手臂的力量不足于男生,动作不够灵活。因此,教学时,我以“明星挑战”的小组讨论学习运球方法为主线;以“明星展示”巩固运球技术促进学生控球能力;以游戏“明星风采”来加强运球能力的方法,让每个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中体验小篮球的运动魅力。3重点难点 重点:控球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难点:运球的稳定性和手型的掌握。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明星登场 同学们快速集合列队,教师检查课堂常规,宣布学习内容。 教师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然后组织学生感知篮球魅力的热身游戏(动起来更精彩),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热身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好辅垫。 师:大家平时有看过NBA吗?大家比较喜欢哪些篮球明星呢?(姚明、林书豪、易建连、科比、詹姆斯、邓肯等)。大家喜欢这些明星的哪些动作呢?(运球、传球、投篮、扣篮等技术)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明星路,一起来展示自己的风采,相信我们也很棒!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照镜子”游戏,我们一起动起来!(学生自由站立,跟随教师一起做热身运动) 学生跟随教师模仿热身活动的动作。学生自由站立。 活动2【讲授】原地运球 学生分组,教师激发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熟悉球性,每个小组在各自领域自主探究学习,讨论运球方法、技术,并引领小组成员学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的: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⒈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⒉象征的表现手法。 ⒊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 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意。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以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故此,学习方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 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 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 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三、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九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 开课教师:王晓霞 时间:2009-11-5 班级:初三(1)班 课题:九(上)Unit3 Topic3 SectionD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besides, might, complete, text, last but not least, keep on 2. Review the usage of“wh + to do”: My difficulty in learning English is how to get the pronunciation right. Could you give us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3. Talk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I. Teaching difficulty教学难点 The usage of “wh +to do” III Teaching importance 教学重点 The usage of “wh +to do” Talk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V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Review 第一步复习(时间:10分钟) 1. (利用对话形式,复习what / when / how to do) S1: H i, Li Hai. Have you decided how to spend National Day S2: N ot yet, what about you S1: I don’t know what to do, either. My parents have decided to go on a trip. But I can’t decide whether to go with them. S2: G oing on a trip is a good idea. Have they decided where to go S1: Y es. They are planning to go to Beij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S2: D o you know how to go there and when to start S1: T hey’re leaving by train on National Day Eve. My mother hates to take a bus. She says taking the train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 S2: S he’s right. It’s cheap and safe to travel by train. Wish them to have a good journey! S1: Thank you. T: Make similar dialogs in pairs. Try to use“what / which / when / where / how to do. ” 2. (组织学生谈论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总结他们的学习方法。教师总结,导出新单词) S3: W hy are you so sad, S4 S4: I didn’t pass the English exam. I just got 50 scores. S3: I’m sorry to hear that. Don’t worry.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proverb“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 S4: Y es. But I have tried my best to learn English. I spent a lot of time in remembering new words, but I don’t know how to remem ber them and how to get the right pronunciation. I want to give it up. S3: N o, you mustn’t.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English is spoken widely in the world now, and we’re planning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九年级上数学全套试卷及答案

2005~2006学年度上期目标检测题 九年级 数学 第一章 证明(Ⅱ)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下列各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 的在括号内画“×”. 1、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值为1 . ( ) 2、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三角形. ( ) 3、等腰三角形的两条中线一定相等. ( ) 4、两个三角形若两角相等,则两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 )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一边等于另一边的一半,那么,一个锐角一定等于30°.(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 案的番号填在括号内. 1、在△ABC 和△DEF 中,已知AC=DF ,BC=EF ,要使△ABC ≌△DEF ,还需要的条件是( ) A 、∠A=∠D B 、∠C=∠F C 、∠B=∠E D 、∠C=∠D 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两条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 、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 、两个内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一边,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如图(一),已知AB=AC ,BE=CE ,D 是AE 上的一点,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1=∠2 B 、AD=DE C 、BD=C D D 、∠BDE=∠CDE 4、如图(二),已知AC 和BD 相交于O 点,AD ∥BC ,AD=BC ,过O (一) 任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则下列结论:①OA=OC ②OE=OF ③AE=CF ④OB=OD ,其中成立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一条边的长是5,则其他两边的长是( ) (二) A 、5,8 B 、6.5,6.5 C 、5,8或6.5,6.5 D 、8,6.5 6、下列长度的线段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543,, ; B 、6, 7, 8; C 、12, 25, 27; D 、245232,, 7、如图(三),AC=AD BC=BD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三) A 、∠ABC=∠CA B B 、OA=OB C 、∠ACD=∠BDC D 、AB ⊥CD 8、如图(四),△ABC 中,∠A=30°,∠C=90°AB 的垂直平分线 交AC 于D 点,交AB 于E 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D=D B B 、DE=DC C 、BC=AE D 、AD=BC (四)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下册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下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目录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13) (4) 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4)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 (6) 21.2.1 配方法说课稿(一) (10) 配方法说课稿(二) (14) 21.2.2 公式法说课稿(一) (18) 21.2.3 因式分解法说课稿(一) (21) 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一) (25)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二) (28)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31)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 (35) 第22章二次函数(12) (38)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 (38)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38) 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1) 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二) (45) 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9) 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52)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说课稿(二) (57) 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62) 22.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二) (64)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71)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二) (73) 第23章旋转(9) (76) 23.1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 (76)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二) (81) 《中心对称》说课材料 (85) 23.2.2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 (90) 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说课稿 (93)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说课材料 (97) 第24章圆(16) (100) 24.1.1 圆说课稿(一) (100) 《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一) (103) 《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二) (106) 24.1.3 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一) (110) 《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二) (113) 24.1.4 圆周角说课稿(一) (118) 24.1.4 圆周角(说课稿)(二) (127)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129)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13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二) (135) 24.3 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一) (139)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说课稿(一) (141)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说课稿(二) (144) 第25章概率初步(12) (147) 25.1.1 随机事件说课稿(一) (147) 《随机事件》说课稿(二) (149) 25.1.2 概率说课稿(一) (156) 《25.1.2概率》说课稿(二) (160) 《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r (162) 3.3应用新知,深化拓展 (169)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1)说课稿 (172) 九年级下册 (176) 第26章反比例函数(8) (176) 《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176)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2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九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体育公开课 教学设计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教师检查人数。 4、宣布本课任务。 5、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队列练习: 1、三面转法练习 2、“反口令”原地转法 准备活动: 1、随音乐节奏进行“兔子舞” 练习3分钟 2、徒手操:有体育委员带学 生做徒手操练习 (1)扩胸运动 (2)体侧运动 (3)体转运动 (4)腹背练习 (5)弓部圧腿 (6)活动膝、踝腕关节 一、组织: 全班成四列横队集合 ×××××× ×××××× ○○○○○○ ○○○○○○ △★ 图(一) 要求:1、快、静、齐,精神饱 满 2、见习生随堂见习,做力所 能及的事 二、组织:如图(一) 要求:注意力集中,动作迅速、 整齐。 1、教师交代练习要求:分四组 在音乐节奏下练习,动作整齐有 序,富有节奏。 2、徒手操动作到位,有节奏感。 3、教师喊口令指导学生练习, 体育委员在前领操。 徒手操练习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二) 学生认真练习,做好自我保护 4×8 拍 3min 8min 小 中

. 基本部分一、立定跳远 1、辅助练习: 原地挺身跳 原地屈腿跳 2、、立定跳远 动作技术要领完整的立定 跳远动作由预摆、起跳、腾 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1、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且 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 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 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 上体稍前倾,手臂往后摆。 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 摆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 稍前倾。 2、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 蹬地,同是两臂稍曲由后往 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 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 蹬地快速有力,腿蹬手摆要 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 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 动作。 3、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往 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 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 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由 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 不往后 ★动作要领: 两臂后举腿半蹲, 前上摆臂后蹬腿, 展体拔腰前上跃, 举腿屈膝体前移 组织:讲解示范如图 ×××××× ×××××× ★ ○○○○○○ ○○○○○○ 图(三) 教学形式: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集体练习 教法: 1、教师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积极 思考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3、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发现 问题,观察动作要点 4、组织学生集体练习。 5、提示学生进行对比性思考 6、帮助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学法 1、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 2、、能够主动参与,相互观察好 的同学,积极自主地练习。 3、交流探讨,改进练习方法, 提高动作质量 分组练习队形: ×××××××××××× ★ ○○○○○○ ○○○○○○ 图(四) 5-8次 15次 以上 3min 17min 中 中 偏 大

高中体育公开课教案

高中体育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材内容篮球:1、运球 2、双手胸前传接球 课的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场地 器材 篮球24只;篮球场一片。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及手段组织教法 开始部分4′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 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以及注意事项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 合,如图示一: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 力集中。 准备部分9′一、游戏:小渔网(5′) 方法:分成两组,游戏开始,担任“小渔网” 的同学在场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的其他同学, 其他同学用各种躲闪、摆脱动作在场内积极跑 动,被触到者加入“小渔网”,等“小渔网”扩大 到四人时,重新组成二个“小渔网”进行活动。 以此类推,逐渐组成许多“小渔网”直到剩下最 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规则:(1)“小渔网”不得松手触人。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逃出界外,被迫出 界者作被触到论处。 二、熟悉球性(4′) 方法:球绕腰、膝转、“8”字绕环,指尖拨 球,各种姿势的抛接球等。 一、组织:如图示二: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鱼”要机智、灵活、勇敢。“鱼网”要动脑筋、协力、果 断、快速。 二、组织:散点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球尽量不要落地。 基本部分一、运球:(6′) A、高低运球, B、单手前后运球, C、单手左 一、组织:在篮球场内散点练习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教师

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大全

初三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 (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0b ,0a (b a b a >≥=,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 被 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 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 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 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 +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 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 +bx+c=0 (a ≠0)时,Δ=b 2 -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第三年 或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第23章 旋转 1、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 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 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 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6、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 第24章 圆 1、(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

九年级(下)英语公开课教案代词的复习

九年级(下)英语公开课教案 Time: April22nd, Places: Class4,Grade9 Teachers: Xiao Lizhen 1. 话题: 代词的复习 2.内容: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不定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用法,大部 分的代词都是具有名词或形容词的作用(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指示代词有this,that,these,those,疑问代词有what,which,who,whom,whose。 3.重点与难点: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容词性,名词性以及疑问代词的运用。 教学步骤: Step1:Review 竞赛单词:学生分组写出尽可能多的单词,看哪组写得最多。 Step:代词分类 1.写出所要求的人称代词形式: 第I人称复数we us our ours ourselves 第II人称复数you you your yours yourselves 第III人称复数they them their theirs themselves himself herself itself 第I人称单数I me my mine myself 第II人称单数you you your yours yourself 第III人称单数 he him his his she her her hers it it its its 2、写出不定代词: someone anyone no oneeveryone somebodyanybodynobodyeverybody something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 some,any,both,either,neither,all,none,each,many,much,few,a few,little,a little,one,other,another

【接力跑】中学体育公开课教案.doc

中学体育接力跑教案 1、学习不同接力跑的技术知识,了解各种接力跑的特点, 学习掌握不同接力的方法,发展协调性。 目标2、通过游戏“遇人就绕” ,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思考,团队协调等能力;并使学生的变向、加速奔跑能力,下肢力量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1、学习接力跑技术 内容2、游戏“遇人就绕” 场地田径场教具 重点:接力的传接棒基本技术与跑的方法。 难点:注意掌握传、接的时机。 接力棒 4 个、雪糕筒x 个、椅子等 顺时 达成目标学习内容 序间 1、通过教学常1、教学常规: 规,让学生培养①师生问好! 遵守课堂纪律,②整队、点名、检2 听从老师的指挥查学生着装。 的良好习惯,让③安排见习生。一分 钟学生学会互助互 爱,团结一致, 学会相互尊重的 良好学风。 教师活动 1、整队:立正、稍 息。。。。。。 2、向学生问好! 3、宣布教学目标与 教学内容。 4、要求:口令洪 亮、清楚。 负 学生学习 荷 1、学生按分组排成四横队(如图1) (图 1) 2、要求:排队要做到“快、静、齐” 3、向老师问好! 1、通过准备活动、做热身操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全身各关节活动开来,为学习接下来的内 5 二容做好准备,防 分 止受伤。钟1、准备活动 ①绕田径场慢跑一 圈; ②做热身操 1)头部运动; 2)肩部运动; 3)腰部运动; 4)体转运动; 5)膝关节运动; 6)手腕踝关节运动; 7)正压腿; 8)侧压腿。 9)静力拉伸 1、让学生以两纵队, 在体育委员的带领 下绕篮球场慢跑两 圈; 2、指挥学生体操队 形站立; 3、要提醒学生的热 身操动作幅度要舒 展、到位; 4、纠正错误动作。 1、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绕田径场慢 跑一圈; 2、成体操队形站位(如图2) 小 (图 2) 3、要求:①动作要舒展、到位; ②做好充分热身活动,防止受伤。 1、通过课的导入1、课的导入; 让学生了解本节2、提醒接下来的内课所学内容的重容中,要注意听讲,要性,让学生重听从老师的指挥,避视起来。使学生免受伤。 1 三对课的内容更加 分 感兴趣,提高学钟 习积极性,提高 教学效果“很好,大家热身活 动做得很积极,我们 达到了锻炼的效果,大 家要把这种精神状态 保持下去。接下来要 注意认真练习,因为 这对我们今天的上的 内容很有帮助的啊! 大家清楚没有?。。。 好!我们接下来比一 比谁的反应快,开 始。。。” 1、认真听讲; 2、积极思考; 3、调整心态; 4、保持课堂纪律。

高中体育课优秀教案

高中体育课优秀教案 英德市第一中学阙玉林授课班级:高一篮球选修班人数:52人 教材 内容 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课的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场地 器材 篮球53只;录音机1台;篮球场一个。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及手段组织教法 开始部分2’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并向教 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 目标,以及注意事项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 合,如图示一: 要求:精神饱满,注 意力集中。 准备部分8’一、配乐游戏:小渔网(4’) 方法:游戏开始,担任“小渔网” 的同学在场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的其 他同学,其他同学用各种躲闪、摆脱动 作在场内积极跑动,被触到者加入“小 渔网”,等“小渔网”扩大到四人时, 重新组成二个“小渔网”进行活动。以 此类推,逐渐组成许多“小渔网”直到 剩下最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规则:(1)“小渔网”不得松手触 人。(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逃出界外, 被迫出界者作被触到论处。 二、熟悉球性(4’) 方法:球绕肘转、绕腰、膝转、“8” 字绕环,指尖拨球,各种姿势的抛接球 等。 一、组织:如图示二: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鱼”要机智、灵活、勇敢。“鱼网”要动脑 筋、协力、果断、快速。 二、组织:散点练习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球尽量不要落地。

九年级-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关键字】教案、方案、建议、情况、设想、方法、条件、问题、难点、公开、发现、掌握、研究、安全、内涵、意识、重点、能力、作用、关系、分析、激发、形成、丰富、引导、巩固、加强 九年级-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课题】电功率【授课教师】【地点】物理实验室 【时间】【开课班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中电流的关系(或与用电器电压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用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形成节电的意识。 2、教学难点: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录像解说,丰富课堂形式;用实验探究法,

分析归纳法,突破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普通照明灯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①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答:公式W=UIt 单位:J KW·h)②还记得上一节我们学了电能表有什么 作用?接入电路的目的是什么吗? (答: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 ③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 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投影电能表) (引导: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 关系)

初中体育课教案全集

初中体育课教案全集 1、通过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了解田径健身性投掷练习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及其锻炼价值; 2、75%的学生掌握正确、协调的投掷动作及练习方法; 3、80%的学生能熟练地做出各种熟悉球性的练习,并能认真进行踢、接球练习; 4、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 5、投掷:4~5次;足球:6~8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练习次数开始准备部分 一、常规 二、队列练习 三、准备活动 一、1、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 2、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向学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队行:教师口令指挥,原地三面转法;行进间齐步走、左右转弯;分队走。 三、1、游戏:教师提示游戏内容及规则。 2、教师参与并组织活动,做好足球的运球练习。5分 一、1、学生将器材拿至场地。

2、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汇报 人数。队行:二列横队○○○○○○○○○○★ △ 3、师生问好,认真听讲明确要求。 二、学生四列横队或行进间按教师口令练习。 三、1、听清要求自由开展“圆内自由运球”游戏。 2、要求:不碰人、不受阻、不丢球、不出界。1∫2次基本部分 一、投掷 一、1、教师讲解并示范抛、掷、推三种投掷动作的主要区别。 2、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抛接沙袋的练习。 3、教师巡回提示并指导学生开展练习。10分 一、1、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掌握三种动作之间的区别。 2、学生自我观察练习:① 双手胯下抛接沙袋;② 原地双手向上抛沙袋;③ 双手胸前屈腕互拨沙袋;④ 左右手背后抛经肩胸4∫基本部分 4、组织学生进行沙袋投准游戏。 5、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投得准?重点:投掷时的用力顺序;难点:上下肢的协调用力。15分前接沙袋。 3、学生分四组,在组长带领下认真开展游戏。队行:A组B 组C组D组 4、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答案。5次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参评课教案 开课时间: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第四节 上课班级:九年级(3)班应道人数:32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7人开课教师:叶涛 上课内容:素质练习(速度耐力) 本堂课目标:让学生学会懂得如何提高速度耐力的几种练习方法。通过学生的体验学会如何调整自个的运动强度。培养磨练毅力、勇于战胜自我敢 于挑战对手拼搏精神。 课的重点: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学生的交流与体验 课堂组织:集中与分组 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步骤: 一、集合整队:由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并向老师报告。宣布上课内容并 提出具体要求。测试运动前脉搏(10s)。 二、课课练:绕篮球场慢跑,教师及时提示跑步的姿势并喊数学生抱团;行 进间徒手操5节(4×8拍)要求:跑时用前脚掌着地,有弹性,徒手操协调有力度。测试运动后脉搏。 三、同心圆追逐跑:如图:各组按如图站立。逆时针方向跑进。 教师位于中心处。各组进行追逐接力比赛,方法:各组分成相同人数,每人跑完一周,先跑完的组为先。教师评出名次。此练习两组。学生跑完立即自

行测试脉搏。 四、素质练习:组织:与上一练习相同。练习方法:1、采用单脚交换跳接力 每人跳完半周后换另一脚跳。练习次数为两组。2、深蹲起:男生站于外圈完成60个,女生内圈完成45个。3、原地30秒快速跑:比在30秒内两脚交换的次数多少,练习频率。练习次数两组。 五、自由挑战练习:让距跑,素质较好同学让较差的一段距离,长短由挑战 者自行确定。可由男生对男生、男生对女生、女生对女生进行比赛。 放松整理:男生外圈女生内圈做放松腿部、调整呼吸动作。 教师讲评:成四例横队站立。针对本堂课学生练习积极性、纪律性进行讲评。宣布下节课上课内容(柔韧性素质练习)课后作业:原地高抬腿1分钟 三组。 课后小结: 1、课的运动强度是否适中? 2、学生是否明确运动强度的大小与速度、距离、时间有关?能在今 后的练习过程中自我调节吗? 师生再见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上圆周角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教学内容源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圆”的内容。 圆心角、圆周角是与圆有关的角,圆周角是在垂径定理、圆心角及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定理的基础上学习的。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对于角的计算、证明角相等、弧、弦相等以及证明圆中三角形相似等数学问题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方法和思路。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采用完全归纳法,通过分类讨论,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情况来证明,渗透了分类讨论和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使学生学会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一般为特殊或化特殊为一般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垂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发现和探索圆心角与圆周角、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 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教学重点是: 直观操作与推理论证相结合,探索并论证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发展推理能力,渗透分类讨论和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通过与圆心角的类比,明确圆周角的两个特征: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与圆相交,会在具体情景中辨别圆周角。 2.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经历操作、观察、猜想、分析、交流、论证等数学活动,体验圆周角定理 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以及用几何言语表达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3.通过对圆周角定理的论证,渗透分类讨论、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4.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研究、添加辅助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 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问题诊断分析 教师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1)创设问题情景,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学 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要求列举一些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是不容易做到的;(2)不能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有思维含量的数学问题,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 生积极地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发展学生的教学思维;(3)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得,忽略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的渗透;(4)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关注不够,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激发好奇心和求 知欲,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对圆柱形海洋馆的构造缺乏了解,致使不能很好地理解视角、圆周角 等概念;(2)对完全归纳法、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有困难;(3)一般到特殊的转化、辅助线的添加、论证过程的书写等都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点。 鉴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列举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通过设计有效的、有思维含量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探索圆周角的性质,理解分类讨论证明数学命题的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支持条件设计 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发现圆周角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和动画功能,准确、全面验证在试验操作中发现的结论,直观、形象地展现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感受过程的真实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