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知识点

天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知识点

第一讲国情

1、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中国基本国情(三个没有变):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基本路线、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前进方向。这条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5、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特别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

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6、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7、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四个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四个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个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12、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

13、重要战略时期的依据: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更加成熟。(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特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主动,必须敏锐的发现机遇,紧紧地抓住这些机遇。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相一致,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5、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16、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当代中国的改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行,处于迎接世界挑战,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第二讲经济建设

1、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将市场和计划视为两种不同的经济手段。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

3、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政府作用;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4、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强化经济金融风险防控。

5、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指经济规模上的扩大。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规模扩大,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经阶段。但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终目标。

6、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基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是主要途径;健全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7、全面提升开放性经济经济水平: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对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科学的认识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主要内容: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深化引进来战略;加快走出去战略;探索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讲政治

1、中特政治发展道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增强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健全社会主义政治协制度(形式:政治协商、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基层协商)

3、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根本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行动指南)。

5、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任务: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讲文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精神内核,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特征、实践要求。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4)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地位: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根本任务: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如何实现:(1)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3)大力宣传是创新和转化的重要途径。(4)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从中汲取养料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我国在师姐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1深化文化体质改革,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2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第五讲社会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涵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基本点有: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理论;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就是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1)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2)加大收入分配调解制度(3)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建设的基本着力点。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事业,社会主义民生事业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的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主要内容:(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措施:社会治理是以社会多元体参与为基础,以维护和改善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针对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发展的过程。措施: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3、强化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建设4、创造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5、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6、加强城乡社区基层社会治理。

第六讲生态文明建设

1、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基本要求: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文明发展、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途径: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加强宣传教育。

3、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把环境污染治理好、生态环境建设好,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2)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3)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第七讲党的领导

1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1)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2)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3)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4)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1、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中国通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2、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3、对外方针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亲、诚、慧、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