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21 课《称象》教学设计

学校:华丰南梁父中心小学教师姓名:许丽丽

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熟字加偏旁:干—杆到—倒主—柱

平──秤(大秤)

形近字比较:称----秤住---柱象----像

上──止(停止)你──称(称象)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抓错游戏:老师故意读错音,让学生判断对错。如:一艘大船的艘,读成翘舌shōu。

挂气球认字游戏。(课件)

3.易读错字:称秤(后鼻音、形近字)

4.多音字:称量得

5.应会写字:再像象做照点

(1)写正确:再像象做照点

①学生观察,找出易写错的笔画。象

②并交流明确: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

处都在竖中线上。然后再迁移到像字。

(2)写美观:按规律分类指导书写:再

①出示生字,观察字形结构规律。

②交流并明确: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竖横横。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议论下沉船舷大象切割果然一头大象一艘大船一杆大称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懂称象的过程(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议论一边….一边…..

2.了解词意的方法:表演理解词意。

(二)重点问题:

1.课后题

曹冲是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怎么称的?

2.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

一边…..一边…..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三、三、情感体验:1 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收到启发

2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预习提纲

学校:班级:姓名:

导语: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吧。

1.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重点朗读第四段。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2.在课文中标画下列词语:

表示数量的词语:一头大象一艘大船一杆大称一堵墙四根柱子一块石头一条线

描写大象样子的词语: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我的记字办法多。

①杆②倒③柱④称○5秤○6住○7像○8象

熟字加偏旁:

形近字比较:

其他办法:

4.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曹冲称象的办法。

5.利用课文插图,自制纸质教具。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理解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6.仿写句子训练:

一边…..一边…..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8.曹冲的办法在当下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可以自己养些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变化过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预习评价。

(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或课本(书写认真、完成全面)。(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日积月累。

1.朗读正音:

开火车朗读课文,易读错字正音。称秤(后鼻音、形近字)

2. 交流识字。(学生按类先交流展示,教师进行补充。)

(1)常规识字:

熟字加偏旁:干—杆到—倒主—柱

平──秤(大秤)

形近字比较:称----秤住---柱象----像

上──止(停止)你──称(称象)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抓错游戏:老师故意读错音,让学生判断对错。如:一艘大船的艘,读成翘舌shōu。

挂气球认字游戏。(课件)

3.词语积累:

(1)表扬在课本上把词语画全的同学,并指名分类读出词语,没画全的同学在课本上用不同符号画全。

(2)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动物的词语,让学生排火车说。

表示数量的词语:一头大象一艘大船一杆大称一堵墙四根柱子一块石头一条线

描写大象样子的词语: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让学生表演的词语:议论

4.书写指导

5.应会写字:再像象做照点

(1)写正确:再像象做照点

①学生观察,找出易写错的笔画。象

②并交流明确: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然后再迁移到像字。

(2)写美观:按规律分类指导书写:再照点

①出示生字,观察字形结构规律。

②交流并明确: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竖横横。四点底要一左三右,写开。

③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二)理解运用

一、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二、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学生表演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4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

一边…..一边…..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四、讲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官员们说出了两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方法一: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早一杆大秤。(不好:没人提得起这杆秤。)

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不好:大象会死,很可惜。)

3、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直摇头”的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4、再读一读,体会曹操的态度。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

2、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思:曹冲说的五句话里,哪几句是写他

说的称象的过程?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划出),齐读2——4句

4、师:曹冲的5句话,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曹冲说的第1句:告诉我们他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二层就是第2、3、4句:告诉我们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

第三层是曹冲说的第5句话:告诉我们曹冲的办法产生的结果。

5、曹冲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他说就行了,为什么要站出来说?比较“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体会“才7岁”,说明曹冲的年龄很小。

6、重点学习第二层。

(1)默读,思: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引读: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2)画出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交流——齐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用课件演示称象过程:

第一步:把“大象”赶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赶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

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程度是一样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说边演示称象过程。观看电脑演示。

(4)出示四个小问题,想一想曹冲当时:

①为什么把大象赶上船后,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②为什么要到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船上的石头?

③为什么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④为什么要往船上放石头,而不放别的?

(5)讨论:曹冲说的以船代秤的方法比官员们说的方法哪个好?为什么?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6)由此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孩子?(聪明,爱动脑筋)

(7)刚才我们所说的都是曹冲称象中的问题,让我们把曹冲说的方法再读一读。读的时候要读出曹冲聪明、爱动脑筋,把有志不在年高的志气读出来。

四、讲读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哪个词告诉我们?(果然)

“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3、讨论: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想一想。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2)曹冲听了官员们讨论宰大象称象块的办法后又可能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考:

(1)学习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学习曹冲善于观察。

五、扩展学习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动脑筋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能不能想想办法简便快捷的称出大象的重量。

3、回答后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随堂练习

1、用下面的词语练习造句。

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有的……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直”,说明曹操对官员们的想法非常不同意。)

(2)曹操的儿子7岁。

曹操的儿子才7岁。(“才”,说明曹冲刚刚7岁,强调年纪很小。)

(3)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说明大家都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七、板书设计

板书:

21 称象

曹操:称大象

官员们:造大秤宰象直摇头

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点头微笑

六、限时检测。(限时闭卷)

限时检测题:

一年级下册第21《称象》限时检测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老师读句子,学生写下面词语

(再见、用称称苹果点头照做)

二、读一读,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大象一( )大船一( )大称一( )墙

四( )柱子一( )石头一( )线一()大树

又()又()又()又()又()又()

三、按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先后顺序标序号。

()赶象上岸()称石重量()船舷画线()赶象上船()船上装石

四、照样子,写句子。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称象教案教学设计

称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称象》一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曹冲与官员们不同的称象方法,突出了曹冲的聪明才智。又以曹操对不同称象方法所持的不同态度,从侧面烘托,同样突出了曹冲的才华出众。本文的重点在称象的过程,因此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体会曹冲称象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历史故事,从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中,懂得要善于把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联想,懂得要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议论”、“船舷”、“果然”等词语以及多音字“得”(děi)的用法,用“议论”造句。 3.懂得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一件事,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把”字句,认识冒号和引号,并初步了解其用法。 【教法特点】 1.根据教材特点设问,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如设计“说说要称一头大象,可用哪些方法”等问题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全文讲清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解题时提出的各种称象办法,肯定切实可行的称法,否定不科学的各种称法。

2.借助实验,理解词句,突破重点,明白道理。如做“称象”的实验,抓“船舷”、“沿”等语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称象的过程,从而明白曹冲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 本课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大象图片,问:你看见过大象吗?谁知道大象有多重?要想知道它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 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古代人是如何称象的?出示课题:称象。 (通过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并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理清思路,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1.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先给大家提个醒,说说该注意点什么?(不丢字、漏字,读准音,读通句子。)让学生按照自己所提的要求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要有目的性,从小养成有目的读书的习惯。初读课文时只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对其义和形不作要求,这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3.自由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山居秋暝》。 3.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4.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5.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6.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7.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

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示课题:山居秋暝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2.写作背景 这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后期作品。当时,王维已归隐山林。诗中描绘的,便是诗人归隐在辋川别墅时所见到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诗人笔下的秋景,清新而富有生气,一洗前人诗文中常见的悲凉感伤的情调和低沉灰暗的色彩。 3.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4.解题 山居秋暝 “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了地点。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4、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称象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3、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难点: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揭示课题

1、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议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㈡、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㈢、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 ⑴、交流认字情况。 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 ⑶、读通课文。 ㈣、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第21课,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第21课,风筝》教案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堕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恶怒nù 愤怒堕duò堕落 赚zhuàn 赚钱恕shù 宽恕坠zhuì下坠 诀jué 诀别 决jué 决定 抉jué 抉择 3.多音字 è 凶恶 恶ě 恶心 wù 嫌恶 shí什物mó 劳模 什模 shén什么mú 模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④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 (二)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一)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

称象_教案教学设计

称象 本文是关于称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称象》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5册第2单元的首篇文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曹冲七岁时想出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体现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文章由大象的高大,引发人们的好奇,从而使人们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接着呈现出官员称象方法的拙劣为曹冲的出现做铺垫,最后在重点描写主要人物曹冲的好方法,与官员的方法形成了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使曹冲的聪明和爱动脑筋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简洁的四句话就是四个步骤,运用“赶、沉、画、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以船代称、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但以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难点。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最终让孩子懂得留心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个主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步入语文中段,有了低年级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由于文章是写曹冲7岁时的一件事,符合孩子现在的年龄段,有亲切感。故事情节生动,学生有兴趣阅读。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孩子比较容易读懂。但是曹冲称船的方法确实明白运用了什么科学知识是很难的。理解曹冲的聪明很容易,但通过这个故事要给同学们什么启示是学生难理解的。 教学要求 1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4初步学习边读边思考,试着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5了解曹冲说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1课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布局严谨,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的杰作,城中心的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紫禁城吗?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生答:明成祖时修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故宫建筑风格:①造型雄伟。②布局严整。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老师要明确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曹冲称象》 公开课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称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要告诉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是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理解课文时认识比喻句,会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结合提示,用“先”“再”“然后”等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培养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做”四个生字 2,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后,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师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三、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小组互读 2,指名朗读,同学互评 3,抽字块认字在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对的给予表扬 4,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5,指导写字,“再”“象”“像”“做”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再请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请学生根据如下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 )用( )( )(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 师指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第二部分是3、4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教师出示段意,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请学生朗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

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tonghushi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kenli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xiangzhengzhunbeiposhuiyinianyidu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物勤奋、有毅力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 3 1.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抓关键词语,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每句话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感受船长哈尔威、黄继光在危急关头,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的崇 高精神与英雄形象。 文言文二则 2 “诺曼底号” 遇难记 2 黄继光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分小组讨论“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介绍自己”,明确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2.学习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习作 2 语文园地 2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与同学交流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2.在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了解6个跟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3、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准备 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现在生字宝宝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顺利过关吗?(有)------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

二年级语文下册21课、22课、23课练习题

21、画家和牧童 姓名————家长签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àāqián pī pínɡshānɡ r?n bō li ( ) ( ) ( ) ( ) jìxùjiāo ào ()() 二、比一比,在组词。 兄()拱()抹()决()呆()哄()末()快() 三、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带点词换一个词。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 看了,纷纷夸赞 ..。() 3、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 ..地说。( ) 四、我能模仿着写一写。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___________一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脚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1、戴嵩是怎样画这幅图的,请你用横线画下来。 2、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近义词 沉思()夸赞()情形() 4、读了牧童的话,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5、想象一下,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什么? ()

《称象》的教学设计

《称象》的教学设计 《称象》的教学设计 《称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妙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那件东西的什么? 3、讨论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 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第二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 这两种办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 曹操对这两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 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 1、可见这办法不行,那曹冲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曹冲的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办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句话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水面’画一条线呢?”什么是“沿着水面”呀?“沿着”就是靠着水面、挨着水面、贴着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水面”画一条线。 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第二步船上装石头做准备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 在看第二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出示字片比较: 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样了? 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样? 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头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 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赶象下船装石到线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 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迎”:笔顺为:撇, 竖提, 横折钩, 竖, 点, 横折折撇, 捺。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称象-优秀教学设计-魏玉梅

31 称象 执教者:黄浦区教育学院魏玉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献、官、柱、杆、秤、宰、割、仰、舷”,理解“直、才、果然” 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一头象、一堵墙、四根柱子、一杆秤”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能模仿课文语句说清楚称象的方法;初步了解一句句子前后 要一致;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 【教学过程】 一、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词语。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把课文读正确。 2.读词语,正音。 二、略读第一自然段 师:“称象”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三国时期。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生字“献”、“官”。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积累描写大象的句子。 1.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并用直线画下来。 2.学习并积累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大象又高又大的句子,并尝试模仿。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 3.小结:句子前后要一致。回顾一年级第二学期《丁丁的研究报告》中的类似 (1)读句子: 蓝鲸是海上巨无霸,它的心脏像一辆小汽车那么大,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一天要吃4吨虾。 (2)完成课后练习。 4.又高又大的大象,曹操和官员们一目了然,可是它到底有多重呢?了解一头成年大象的体重。 5、齐读第二自然段的后半部分。

四、略读第三自然段,看图理解“一杆秤、秤杆”。 1.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2.看图理解“一杆秤”和“秤杆”,知道怎么用它来秤东西。 3.理解句子并指导朗读: (出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①指名读句子;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 ③出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没有人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④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的句子更强调了没有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力气提得起 这杆大秤。 4.学习生字“宰割”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尝试复述曹冲说的办法。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曹冲称象方法第一部分。 1.轻声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可以拿一支笔圈圈画画,曹冲说的办法秤出大象 的重量需要做什么。 2.指名读句子。 (出示)“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板书:赶(船)、看(下沉)、(沿着、在)画 3.质疑。 4.尝试复述。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曹冲称象方法第二部分。 1.指名读句子。 (出示)“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船慢慢往下沉),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板书:赶(岸)、装、等、秤、(一共) 3.重点指导:看船身下沉多少、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一共 4.质疑

《称象》教学设计范本

《称象》教学设计范本 《称象》教学设计范本 二十里铺小学冯小静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田字格中的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教育学生遇事要幵动脑筋,多想办法。 3.继续学习默读。 并且乐于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动物朋友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那谁来

说一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总结大象的腿像柱子,身体高大像一堵墙。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和大象有关的课文——称象。 板书称象 3解释称你知道称是什么意思吗?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称什么东西的吗? 通过出示大象的图片,,把学生直接领入到大象的样子上,这样再去介绍课题称象,使学生对大象的印象更加直观,同时也使学生对课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 使学生了解称,知道称的读音、理解称的字义。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拿起书来,自由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叙述这个 故事的,在读得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 2班内交流学习成果,出示本课生字,然后再出示可以和它们组成词语的字,引导学生找朋友,连字成词,然后再读出来。 指名读、小组互读、开火车读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的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给学生创设自主识字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全班交流,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用生字组成词语,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字。 3.合作探究、品读体会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曹操和他的官员们为什么要称象?学 生发言 师这么大的象,怎么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哪些人想出了称象的办法?他们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苏教版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

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21 课《称象》教学设计 学校:华丰南梁父中心小学教师姓名:许丽丽 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熟字加偏旁:干—杆到—倒主—柱 平──秤(大秤) 形近字比较:称----秤住---柱象----像 上──止(停止)你──称(称象)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抓错游戏:老师故意读错音,让学生判断对错。如:一艘大船的艘,读成翘舌shōu。 挂气球认字游戏。(课件) 3.易读错字:称秤(后鼻音、形近字) 4.多音字:称量得 5.应会写字:再像象做照点 (1)写正确:再像象做照点 ①学生观察,找出易写错的笔画。象 ②并交流明确: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

处都在竖中线上。然后再迁移到像字。 (2)写美观:按规律分类指导书写:再 ①出示生字,观察字形结构规律。 ②交流并明确: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竖横横。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议论下沉船舷大象切割果然一头大象一艘大船一杆大称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懂称象的过程(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议论一边….一边….. 2.了解词意的方法:表演理解词意。 (二)重点问题: 1.课后题 曹冲是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怎么称的? 2.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 一边…..一边…..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一年级语文:称象教学实录(教案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称象教学实录(教 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称象教学实录(教案文本)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称象》——教师手指板书,学生齐读课题。(再来一次)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中学过的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生齐读词语) 二、认识大象 师:字音很准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称象的故事呢?(曹冲),哪到底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呢?我们赶快跟随曹冲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个别答)师:你能说完整吗?教师鼓励生用完整的话讲一讲。 三:知道朗读 这么大的象,引得官员们都在议论:(课件出示:这么大的象,

到底有多重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你来读一读,让老师听一听你有多想?(个别读) 四、分析办法 1、曹操也很想知道这个答案,所以他请人想办法称一称大象的重量。都有谁想了办法呢?(官员、曹冲)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官员们想的办法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呢?(第三自然段)现在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用“~~~~~~”‘勾出他们的办法。注意只勾提出的办法,不要多勾了。(学生自读课文,做勾画)勾好的孩子就坐直。 2、师:谁来说一说第一种办法。(生汇报)教师板书:造称 第二种办法呢?(生汇报)教师板书:宰象 教师课件出示,说:“请男生给我们读一读第一种办法”。(男生读)砍树造秤行得通吗?你从哪里知道的?(个别说)——课件展示——是啊,没有人能提得起这杆大称!所以第一种办法立刻遭到大家的反驳——出示词语卡片。“反驳”你认为反驳是什么意思?(反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