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提升情况汇报

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提升情况汇报

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提升情况汇报
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提升情况汇报

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商业氛围,优越的区位,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对于建设淮海经济区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指示精神,根据《关于调研文化产业的会议纪要》,提出的“围绕‘打造最具传统文化特色,充满民俗风味和市井气息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目标,认真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使户部山整体风格更上档次、更具品味”的具体要求,我区高度重视户部山作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工作,迅速组织开展前期策划研究,强力推进招商,确保户部山功能提升工作加快推进。目前,市规划部门正在委托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就街区整体提升进行规划,本周清华专家来徐进行细致沟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户部山位于古城之南史称南山,因明代户部分司署移设于此而得名,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300多年的商业传承,是科举文化、帝王文化、商业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荟集地。1998至2003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户部山城和彭城路步行街工程,由中房开发、地产开发、装饰开发等9家联合开发建设。现今的户部山城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以戏马台为轴心依山顺势向四周辐射,组成了较为完整的仿古建筑群。总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并配有1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总投资约8亿元。整个户部山地区共有5条道路,分别与解放路、和平路、建国路和中山南路相连结,8条街巷,12个出入口,7个广场、10个高台、仿古楼房建筑55座。

户部山历史人文遗存丰厚,集聚了三十六处景点,包括项王的戏马台,官绅富贾的大院,城市中产阶层的四合院以及普通百姓的大杂院。其中,李蟠状元府、崔焘翰林府、郑家大院、余家大院、翟家大院和号称第一楼的李家大楼等最为有名,且相对保存完整。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节、重阳登高、收藏大会等品牌活动。近年来,户部山招商启动面积9万多平方米,业户达718家,主要分布在旅游、餐饮娱乐、培训教育、古玩字画、IT产业、茶品及茶文化六大行业。荣获了“全国特色文化广场”、“中国特色商业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淮海经济区最具潜力的民间收藏交流基地”、“新八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二、策划、规划建议

1、目前存在问题。

业态杂乱,缺乏龙头旗舰型企业带动。户部山地区在建成之初,我们将其依山规划分为三层和民艺民俗展示、文化艺术品交易、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七个区域。因为该区域开发企业众多,且大多房产已经出售,产权单位小而分散,部分房屋结构与所需业态不相适应,所以在实际招商过程中,不能达到规划设计效果,造成目前业态参差不齐,五花八门,缺少行业带动性企业。

多头分块管理,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整合和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散,管理经营体制不顺,以行政事业单位主体资格进行景区管理,并且不少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源保护权与开发权为众多行政单位所有,缺乏市场化的管理机制,造成整体发展活力不足。比如户部山地区内有民俗博物馆、戏马台、古建馆等分别隶属于市文化局、园林局、房管处等多家行政单位,户南巷地块和崔家大院的修复改造由市文化局运作,多头管理,各自经营,政企不分。导致历史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和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品牌优势与文化产品深度开发和延伸存在较大差距。

街区内部道路、管网等系统不完善,且路面破损严重。街区内交通网络、管网建设不完善,规划设计街区采取“一纵三横”的道路交通组织模式,但均因故未能实现。现状路网和停

车场设置不尽合理,不少道路的结构设计与其实际发挥的功能不相适应,经常造成车辆拥堵,且经过近十年运营,局部道路破损严重,影响交通服务水平和景观效果。

机动车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特别是街区周边无外围截留式停车场,造成交通组织混乱。

街区门头字号、广告招牌、绿化、小品等与建筑风格和街区氛围不相适应。此外,已建成区域与周边地区建筑缺乏统一规划,不相协调;商业区与居民区混杂,无法实施真正的步行街管理。

2、发展目标。

打造成为承载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的历史文化街区。

3、发展定位。

以纪念性建筑群体为引领,整合挖掘民俗、文博资源,打造成为最有地方特色、充满民俗风味和市井气息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

4、功能区划。

纪念性建筑群体。戏马台作为第一胜迹,为纪念推翻中国封建秦皇朝的农民英雄项羽,褒扬历史功绩,戏马台景区历经了多次保护性的重修扩建。如今戏马古台结构严谨,布局匀称,错落有致,沉雄庄重,已成为国内项羽遗踪旅游网络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是市楚汉文化中杰出的代表。

文博文化区。文博是传承历史文化、展示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最好载体,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产业在经营中可以充分利用、发掘其丰富的文物资源、文化信息及其精神内涵,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户部山地区文博文化区主要位于南部,集中了博物馆、土山汉墓、乾隆行宫、古建馆、念佛堂等文博资源,使户部山南坡形成了反映古文化气息、传播古城文化的建筑群体。

民俗文化展示区。以民俗博物馆为核心,对户部山街区以八大古旧院落为代表的民居住宅,按照“原真性”的要求进行保护性开发,搬迁居民,全面整修状元府、老盐店、户南巷及周边古民宅,挖掘文化历史遗存,恢复古民居整体风貌。充实民俗展品、开发民俗体验项目,将本土生产生活风貌、民俗旅游活动、民间艺术等民俗资源形象化,形成以郑家大院、余家大院等特色古民居为代表的民俗展示区,提升街区的历史文化品味。

古玩字画交流交易区。在现有的文化购物商家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引导,结合书画古玩城项目建设,打造户部山古玩一条街,重点开展马市街及步行街北段区域业态调整,整合房产资源,引进大品牌、大规模的商家,形成以古玩收藏、艺术创作、展销拍卖、研究交流、创意设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5、风貌景观引导。

以明清建筑群落和景观肌理为主,突出两汉文化遗存在街区中的历史文化特质,协调现代历史街区的冲突。

三、下一步打算

1、精心组织规划、策划工作。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和专家意见,围绕户部山功能提升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加大协调力度,落实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节点,积极配合市规划部门完善整体规划方案。深入挖掘、整合、开发文化资源,组织高质量的专家咨询活动,高水平做好策划工作。力争年底前初步形成户部山整体功能提升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古玩一条街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明年全力推进建设。

2、做好实施前的拆迁摸底、土地整理等工作。紧密结合户部山整体功能提升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导向,围绕路网改造、停车场设置等交通组织工程和拟综合开发项目,特别是原外经贸局及周边地块、户南巷地块等,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加强地块功能研究,成立项目前期推进小组,做实拆迁、安置、土地成本测算等工作,研究推进措施,力求高效利用土地,快速提升户部山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承载力。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古玩字画文化产业旗舰型载体,培育骨干企业和文化经纪人。注重培育、提供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扶持文化示范户、文化经纪人。加强宣传与推介,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和龙头项目,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进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全面推行“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跟进,努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旗舰型文化产业项目。

4、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业态调整。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正处于文化产业的市场培育期,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保护上档次、有品味的文化产业商户,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将尽快制定有关扶持办法,通过贴息、奖励、补助等形式,重点扶持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企业,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实行了特事特办、“一项一策”。通过实行规划引导、扶持和激励政策,不断创优了区域发展环境,促进业态的调整,壮大文化产业。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提升情况汇报

调研报告:关于特色街区建设的调查研究

调研报告:关于特色街区建设的调查研究 特色街区凝聚了城市记忆和文化内涵,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展示形象的“金名片”、城市休闲的“新载体”,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满足人们多层次、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XX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城市建设正在从量的扩张转向量质并重,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理念思路,在“品质”和“特色”上下更多功夫,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建设特色街区,以更高标杆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一、特色街区发展现状 我市历来重视提高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特色。从20XX年3月启动大建设以来,经过近十年如火如荼的大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全市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管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特色街区发展,市、县(市、区)两级出台政策支持特色街区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创新发展、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整体上看,我市特色街区建设有如下一些特点。 1、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各县(市、区)特色街区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推进步伐不断加快,特色街区数量增长迅速。从调查摸底的情况看,全市共有建成、在建和具备发展潜力的特色街区72条,其中获得市级以上称号的各类特色商业街24条,省级称号的特色商业街区9条,国家级称号的特色商业街1条。城隍庙、裕丰花鸟鱼虫市场等一些老牌特色街区,虽然没有入选市级以上示范特色街区,但其

影响已深入人心。一些特色街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肥西三河古镇跻身国家5A级景区;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集故居、寺庙、广场、步行街四位一体,日均人流量30余万人次,年销售额200多亿元;包河罍街已完成两期开发,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成功入选“中国特色美食名街”和“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区”,形成“北京有簋街,XX有罍街”的局面。 2、建管模式越来越新。各县(市、区)、开发区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环境优化、服务提供、督促检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有效提高了特色街区建设管理水平。据统计,72条特色街区中引入专业机构参与建设或管理的有33条,占全部的45.8%。中隐于市、金大地1912、巢湖耳街等街区由企业投资建设,并且由企业负责企划、招商、运营,道路断面、街具、建筑、广告店招、公共区域等都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有效保证了特色街区有序发展、规范运行。罍街等特色街区建成后只租不售,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管理更加统一,效果比较突出。 3、政策环境越来越优。为鼓励特色街区发展,我市近年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X年市政府出台了《XX市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商业街区称号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各县(市、区)、企业开展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与改造,被认定为市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201X年,我市调整原有扶持政策,形成“1+3+5+N”的政策体系框架,在“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中,采取“借转补”的方式,对各县(市、区)、开发区及企业在特色商业街区

历史街区保护的调研报告

历史街区保护的调研报告 保护历史街区是人们痛定思痛的选择。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

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11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一,武汉历史街区保护现状 1,保护历史街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始于晚清,盛于民国,衰于沦陷。主要是两部分: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的近代历史建筑;上世纪50年代的

现代风貌建筑。 1861年汉口开埠,英、俄、法、德、日五国,在租界相继建立了西洋风格的领事馆、工部局,兴办洋行、银行和工厂;传教士在汉兴办教堂、学堂、医院。荟萃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筑风格。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厂、火车站、学堂等,这些建筑有的纯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国时代,民间人士构建了近代工厂厂房、里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别墅。这些建筑成为武汉城市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表征。1938年,武汉沦陷,日本的侵华战争给武汉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等重工业项目,兴建了中苏友好宫、武汉剧院等文化设施,留下了大批时代特征鲜明的风貌建筑。 XX年4月1日,实施了《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让湘楚文化重现学院街—关于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

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原学院街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华光庙前古井、娘娘庙内古井等,不少古井都有优美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有3口古井在使用。 3、街巷凝香。旧时作为提督学院所在地的学院街,在这片并不算宽的地方,留下了一串串精典的名称,形成独特的老街文化。街道范围共有街巷76条,60%以上还沿用旧时的名称,如凤栖园巷、墙畔祠巷、、百花村巷等,这些街道名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反映了古代长沙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状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docx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XXX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个重要的关键

词就是“街区”,作为街区说明其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曾经的商业聚集地必然有其独特的商业特征,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值得发掘与保护的,商业建筑自然是不同于住宅,那它的布局与规划自然也有别于住宅建筑,而且各种商业之间是否在位置分布上也存在某种联系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对其保护的同时必须去发掘这些内在的文化特色。 二、XXX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XXX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XXX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变化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蚀刻钢板壁画浮雕雕塑真实历史材料构成的多样化景墙是宽窄巷子的一大特色。这种边界处理通常都是设计难点,或者干脆被忽略。 原文地址: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作者:dl国际新锐设计

来到宽窄巷领略这里的悠久历史,品味这里风土人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在这里你能触摸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如同走入了时光隧道,也能体味到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闲生活方式,这里的各种川味小吃可以让你大饱口福哦。 成都的千年少城能保留下宽窄巷子,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建筑在中国南方的孤本。 从2007年起,成都文旅集团对宽窄巷子进行全新打造。在搬迁900余户居民、修复50个院落、改造3万多平方米地面建筑、修建1.1万多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后,老街重新焕发生机。2008年6月14日,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开放。开街第一年,就吸引800多万名游客,并先后获得2008年“中国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成就奖”、“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等荣誉称号。 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 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成都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因此,宽窄巷子的一砖一瓦,每个院落的格局,都是对历史的还原。 (说明)在井巷子有一段400米东西朝向的墙体,用最古老的建筑物质元素---砖、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断,羊子山土坯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火砖、七孔砖、民国砖、水泥砖、瓷砖,阐述千年古都,演绎百年老宽窄巷。

商业街区情况调研报告

商业街区情况调研报告 街商业街区是县城的商业集聚带,是市民居家购物休闲首选的商业街区,也是重要的对外窗口。街的形象代表着的城市形象,街的现在和未来是居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街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据清光绪八年《县志》记载,溧邑自隋唐以来,街衢繁盛,物阜民康,唐时,城外街为县城之中心,县衙署和城隍庙就设在街道之中。万历二十七年,知县徐必达修治城内街道,皆铺以石。古往今来,街始终店家林立,商贾云集,生意兴旺,人流如潮,是我县一条传统的商业街,也是我县商业文化的聚集地。 街长450米,位于护城河北岸,珍珠路与中大街之间,居于商业核心区的中心位置。建国后,我县国有和集体商业公司的零售店面大都设在这条街上。1984年的县城总体规划,就把街确定为商业步行街。1995年初,县委、县政府结合旧城改造,对街南街区域进行全面拆旧建新,北面商铺也装修出新,路面进行了简易铺装,并于1996年1月8日举行了街商业步行街落成典礼,成为当时郊县旧城商业街区改造的样板工程。此后,街北街陆续进行了局部出新改造。XX年开始,以街为轴心,对珍珠路、交通路、中大街、大东门街围合地带进行“两场一街”(商贸文化广场、街商业广场、大东门

美食街)拆旧建新改造,XX年陆续建成投入运营。XX年街西北区域地块开工建设“名仕阁”商住楼,XX年底前将建成投入运行。至此,街商业街区的改造建设初步完毕,街已由原来的一条老商业街,演变成一个完整的商业街区。整个街区占地面积约40万平米,其中商用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街面广场、停车、空闲面积约5万多平米。街商业街区内拥有大小商户500多家,汇集了我县大型超市、电器卖场、星级酒店、休闲娱乐、时尚饮食和大部分知名品牌店。经过近几年的打造,街区内的商娱功能放大,时尚业态增多,门类逐步齐全,已经成为县城地区不可替代的商业中心区和人流物流聚集区,也是我县商业文化和对外形象的一张名片。 目前,对商业街区实施管理的单位有5家:一是“两场一街办公室”,原在“县三产办”名下,XX年1月以后移交给永阳镇三产办,从事带有一定政府综合协调性质的管理职能;二是“两场一街”的物业管理公司,共有3家,分别是:管理街商业广场的瑞祥物业公司,管理商贸文化广场的秦环物业公司和管理大东门美食街的青河物业公司,均由原开发建设“两场一街”的3家开发商分别聘用,从事区域内的日常物业管理;三是由市容局承担街包括南区及“两场一街”以外的街巷河沿的市容环卫管理。 二、街商业街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街商业街区虽然经过几次改造,但限于当时的财力、规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0T14:45:26.4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作者:王兆辉盖星羽赵美霖[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原则;生活氛围;核心价值观 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二、南京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南京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南京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 三、南京老门东改造后的问题 南京老门东的改造在很多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但在改造中也难免出现一些考虑不周的方面,一下我将就老门东改造后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己见。首先的问题便是民俗文化内涵的缺失,“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是其中重大众文艺要的组成部分,而基于街区的历史文化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下,我们先来说街区,街区是什么?街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的人们从事商业活动而围绕一个或多个街道组成的一个区域,我们可以联想到我国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也可以联想到母亲常去买菜的菜场周围的场景。这种文化可能是传统的叫卖声,可能是一种传统的小吃,也可能是街区的一个集会等等。它一定是基于人们最生活最平常的东西,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老门东地区改造后另一个问题是市井气息的缺失,历史文化街区本身就是人民居住聚集所形成的区域,而老门东改造迁出了所有的居民,其生活气息几乎被删除,当游客离开,老门东可以说是一条条空街,这和一般的商场晚上关门熄灯似乎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在我看来,几个邻居一起吃着豆浆油条闲聊家常,孩子在街上嬉戏玩耍,早上的叫卖声都是街区最灵魂的文化,这种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也最能让一个人感受到一个地方的特色,当今人们面对很多开发过度的文化旅游地,游客更多的希望见到一个地方最传统最原始的一面,所以过度的商业而忽视历史文化街区最本质的市井气息无疑是买椟还珠,为了商业放弃了其最核心的价值所在,这在长期发展看来是很不利的。 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原则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不可避免会涉及修复和规划重建,所以前期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和准确定位,否则,结果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障碍的保护,而且是对其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必须准确定位其核心价值所在,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是我们最应该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而街区又是商业经济的重要载体,所以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和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涵盖了经济、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首先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布局是必须保护的,因为只有在当时的尺度范围下我们才能感受到当时街区的氛围,当然为适应现今要求也可以做相应变化,但必须划出保护红线。老门东改造后街道宽度严重脱离了历史,所以丧失了很多对老南京的体验感。建筑也是保护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我们是否可以将街区划分为不同的主题,美食街,文庄街,工艺街……一方面划分可以让街区的主题性更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游客更有针对性的游玩,同时把性质类似的商店规划在一起也方便了后期的管理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对其保护的必然选择,是时代所决定的,但改造必须是基于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其深入的分析,否则将会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如何改造,为了什么而改造等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在保护的同时又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参考文献 [1]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学,2005,(5):48-50. [2]张水清.商业业态及其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J].人文地理学,2002,17(5):36-40. [3]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学,2005,(5):48-50.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及开发运作等问题。并结合孔城老街的实例,提出保护设想,希望找到既有利于文化保护和延续,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1引言 一座城市的特色,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还要有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同时,作为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被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倾注着很多复杂的情感。 200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首次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 2.2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2.3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得以证实。作为城市发展独特见证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城市形象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孔城老街为例 3.1历史沿革 孔城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东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中期(公元前770-481年),即为桐国南部门户,扼大别山东南区域通往长江水运通道之要冲,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距今2500多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时期,吴将吕蒙曾屯兵于此,建筑堡垒。距今1700多年。南宋时,孔城是民间抗金要塞,著名的抗金战场。元代为大别山东侧,江淮分水岭至长江大别山边缘地区的九大商镇之一。到明代有居民600余家,清代中、后期本镇发展为旧桐城县内“枞、汤、孔、练”四大名镇之首,达到古镇发展的高峰。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板古街和古建筑群就是晚清和民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3.2老街概况 孔城老街是以南北向中大街为主轴,大街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七巷十三弄。连同两侧各甲之间(一甲到九甲)的巷道,形成鱼刺状的外部空间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街巷弄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青砖灰瓦,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它为全国书院所奉崇,并载入《皇朝政典类纂》。镇东大沙河,平沙浩瀚,极目无垠,夕阳照射,宛如白雪,故有“孔城暮雪”之称。镇西南界荻埠河,碧波粼粼,

历史街区调研提纲2015

历史街区调研内容 一、概况 1. 史料 1.1 名称 1.2 概要 1.3 保存人 1.4 存放地 2. 位置 2.1 所在城市(村镇) 2.2 周边 2.3 区域交通 3. 规模 3.1 人口规模 3.2 占地规模 3.3 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比例(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建筑总用地) 3.4 人均住房面积(住房建筑面积规模/人口规模) 3.5 经济与产业 (1)组成情况 (2)效益 (3)分布状况 (4)从业人员 二、地段整体 1. 历史渊源 1.1 历史沿革 1.2 宗族 1.3 名人名事 1.4 老字号 1.5 街区及道路名称(历史与现状) 2. 民俗 2.1 生产劳动民俗 2.2 日常生活民俗 2.3 社会组织民俗 2.4 岁时节日民俗 2.5 人生礼仪 2.6 游艺民俗

2.7 民间观念 2.8 民间文学 3. 自然地理 3.1 概况 (1)地貌 (2)气候 (3)水文 (4)土壤 (5)动植物 3.2 选址 4. 街区空间 4.1 空间结构 4.2 空间肌理 4.3 空间尺度 三、建筑物(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保护建筑) 1. 概况 1.1 名称地址 1.2 建造年代 1.3 历史沿革 1.4 使用功能(历史与现状) 1.5 建筑产权 1.6 使用与空置情况 1.7 保存完好程度 2. 技术经济指标 2.1 建筑层数 2.2 建筑类型 2.3 建筑面积 2.4 用地面积 2.5 结构形式 2.6 平面形式 2.7 立面形式 2.8 构件及细部 (1)屋顶(含披檐、雨棚) (2)门窗 (3)细部 (4)家具陈设 2.9 色彩与材料 (1)门 (2)窗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分析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杭州是首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域,其具有的文化底蕴已无法估量,面对时代飞速发展的这一现象,对于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也有了一定的难度,怎样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符合现代发展的脚步,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关键词:保护、改造、基础设施、文化街区 一、引言 杭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区已公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10处,保护面积超过400公顷。自1999年开始,杭州陆续组织实施了多处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工程1,这些街区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现状情况各不相同,经过十余年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力推进实施,这些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均已完成。杭州市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最大“卖点”,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深度和广度已较为深人,在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教训杭州的实践体现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矛盾与无奈抉择,笔者曾经参与了多个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设计工作,下面就此谈些体会。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及总体情况 1996年编制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首次确定了小营巷、中山路、湖边村、清河坊4个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对名城保护的加深和保护范围的扩大,2001年又增补了北山街等3个历史街区,2003年修编的《保护规划》确定了10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推荐了13处拟保护的历史地段。2004年11月,市政府颁布《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历史文化街区作了明确定义:文物保护

杭州南宋御街调研报告(一)

杭州南宋御街调研报告(一) 调查背景 金秋九月的最后一天,国庆60周年来临之际,杭州中山路南宋御街经过精心修缮,揭开神秘面纱迎接国内外游客。 根据规划,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是以中山路为轴,以吴山为心,以坊巷为基,形成“甲”字形空间格局。今年“十一”开街重点区块为中山中路鼓楼至西湖大道的南宋御街段,沿线亮点纷呈。 调查目的 帮助南宋御街更好的打响知名度,提供行销推广方案 南宋御街基本情况 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以中山路为轴,以吴山为心,以坊巷为基,形成“甲”字形空间格局。在南宋御街看到,这里集聚了一大批不同时期的特色建筑,从最早的南宋鼎盛时期到明、清建筑,从民国初年的西洋建筑到中山北路的现代化建筑,从各色宗教建筑到极富杭州地方特色的名人故居以及百年老店,完全可以称之为“建筑历史博物馆”。据悉,南宋御街两侧坊巷、里弄连绵不绝,是老杭州人最

为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由南宋发展延续至今的杭州市井生活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保留了带有浓厚地方特征的市井生活和邻里空间格局。 新老店一体化 在南宋御街除麦当劳、阿依莲、tonymoly……这些外来文化外,主要的还是杭城的老品牌。这里是杭城“老字号”的集聚地,保留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邵芝岩笔庄、九芝斋、豫丰祥、万隆火腿庄、景阳观、状元馆等10余处老字号商号。另外,南宋御街 亮相之后,这里还将成为杭州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特色街,不但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将建成一条公共艺术精品长廊。届时,《城河故事》、《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印刷史话》等十余个主题的城市雕塑将讲述杭州历史,而杭绣、邵芝岩毛笔、王星记扇、西湖绸伞等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给八百年御街增加深厚的历史文 化底蕴。 作为一个国际旅游综合体,杭州南宋御街将充满南宋元素,历史、现代、时尚、世界等元素交相辉映,给来到这里的人们提供一种“古代——现代——时尚创意”的独特经历。 目标人群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调研报告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调研考察报告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领导罗杨、周燕屏以及机关工作人员等一行7人组成调研组,5月19日至20日深入到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实地调研考察,对该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措和街区管委会在民间文艺发展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动力,从而推动民间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提升综合效益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 一、民间艺术使千年老街获得新生 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历史上最著名的街区,也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古老街区,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十年前,这条曾经承载着历朝历代辉煌、寄托着无数杭州人旧日情怀的文化驿站,在千年后风雨凋零,褪去往日颜色,甚至变得有些面目全非。居住环境杂乱,商户冷清,产权错综复杂,民居建筑年久失修。 为此,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呼吁,恢复和确立清河坊历史街区应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并给予了积极指导和热心帮助。作为杭州的历史人文财产宝藏,清河坊历史街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现存的历史遗存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如何深入发掘、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完成它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

次自我救赎和华丽转身,是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面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的紧迫课题。2000年,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在专家组的直接指导下,对这片历史地段进行维修、改造,严格按照原有风貌和历史肌理加以保护修复,进行定位和合理布局。街区除保留了老字号外,还引进了彰显特色的百业百态,着重展示杭州清末民初民俗文化、中药文化、百年老字号、民间工艺品、书画、金石文化,饮食文化,引进的各商户达300余家。 自2001年10月开街以来,清河坊历史街区始终以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为己任,经过5年时间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开发,整个街区形成了民间手工艺、中华老字号、民间故事(传说)、古建筑、民俗活动等多元共存的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产业发展示范区,成为杭州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基地和重要空间。 二、民间手工技艺使老街充满活力 要使老街区焕发活力就必须以民间文化为依托,把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竞争力,使民间文化成为老街发展的“源头活水”,实现民间文化保护与老街区发展的互动和良性循环。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清河坊仍然保持着古典的文化意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古色古香的特色小商铺一家挨着一家。但最令人流连的是那些花样繁多的民族工艺品以及在亭摊里忙 碌的民间艺人。细心的游客都会发现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是这条

历史文化街区水文化景观光彩展示项目(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历史文化街区水文化景观光彩展示项目(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编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项目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建设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编制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 项目地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 工程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目的、依据、原则及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编制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编制依据及主要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编制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编制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法律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国家的法律法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省、市级法规及其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和平镇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和平镇城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和平镇城镇总体规划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和平镇工业区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自然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气象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水系、水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地貌与地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给水现状与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1给水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给水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排水现状与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1 排水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2 排水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污水水质、水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建设年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规划期内污水量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污水收集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污水进厂水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污水进网水质管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