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学》习题集(下学期)

《针灸学》习题集(下学期)

《针灸学》习题集(下学期)
《针灸学》习题集(下学期)

下篇针灸治疗

第六章治疗总论

(四)问答题

1.手少阴心经心火上炎有哪些主要症状?其针灸治疗原则是什么?

2.风寒湿伤脾之经络有哪些临床表现?其针灸治疗原则是什么?

3何谓八会穴?临床如何运用?

4.何谓八脉交会穴?临床如何配合使用?

5.下合穴在临床中有哪些应用?

6.如何理解针灸中的“因时制宜”。

7.举例说明针灸取穴原则。

8.什么叫原络配穴法?临床如何运用?

9.什么是郄穴?如何应用?

10.根据五行与阴经五输穴的配应关系,试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参考答案

(四)问答题

1.若心经热循经上扰,则可见嗌干、目黄、口舌糜烂、舌肿、舌体麻木等。治宜取本经和手厥阴经、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不灸。

2.若风寒湿邪外侵,痹阻经脉则可见膝股内侧痛、足跗肿痛、四肢屈伸不利、痿痹不仁、足大趾内踝痛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针灸并用。

3.八会穴是指人体的气、血、筋、骨,脉、髓、脏、腑之精气所聚会的八个腑穴,即脏会章门、腑会中脘、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气会膻中,血会膈俞、骨会大杼、髓会绝骨。临床上,气病可取膻中,如肺气上逆所致的咳嗽,肝气部滞所致的乳少。

4.八脉交会穴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分布于腕踝部上下。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足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日外眦、耳后、颊、颈、肩。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喉咙、胸膈。

5.下合穴的应用是根据《灵抠·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内府”的原则,对六腑的病证均可用各自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大肠合于巨虚上廉,治疗大肠病可取上巨虚,胆合于阳陵泉,治疗胆的病证可取阳陵泉。

6.因时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病邪伤人亦多在体表;秋冬季节,阴气渐盛,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亦多在体内。治疗上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人体气血流注呈现与时辰变化相应的规律,针灸治疗注重取穴与时辰的关系。强调择时选穴,即根据不同的时辰选取不同腧穴进行治疗。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是择时选穴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因时制宜”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此外,因时翩宜还应把握针灸的有效时机,如治疗疟疾多在发作前2~3小时针刺等。

7.针灸处方中腧穴的选取,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主,并根据不同证候选取不同骑穴。取穴原则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近部取穴。即指选取距离病痛所在部位或临近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近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应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症,均可接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腑穴.予以治疗。如鼻病取迎香等。

二是远部取穴。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方法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多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也可取表里经或其他相关经棘上前腧穴。例如:胃脘疼痛属胃的病证。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同时可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必要时可加取内关等。

三是随证取穴。即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提出的。如高热可选取大椎,盗汗取阴郗。

8.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应用。本经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它的临床应用是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畦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例如:手太阴肺经(里)先病,症见咽喉肿痛或咳嗽,即取其原穴太渊为主;手阳明大肠经(表)后病,症见牙痛,则取其经络穴偏历为客。相反如果手阳明大肠经先病,取其经原穴合谷为主;手太阴肺经后病,取其经络穴列缺为客。

9.郄穴是指各经经气深聚的地方。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以及奇经八脉中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也各有一个郗穴,合起来共十六个郄穴。其为:肺经郄穴孔最、大肠经郄穴温溜、胃经郄穴粱丘、脾经郄穴地机、心经郄穴阴郄、小肠经郄穴养老、膀胱经郄穴金门、肾经郗穴承浆、心包经郄穴郗门、三焦经郄穴会宗、胆经郄穴外丘、肝经郄穴中都、阳跷脉酃穴跗阳、阴跷脉邵穴交信、阳维脉郄穴阳交、阴维脉郄穴筑宾。

郄穴常用以辅助诊断急性病痫。当脏腑经络患有急症时,按压郄穴常常在本经郄穴上出现阳性反应。在治疗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症,是急救的常用穴。如心绞痛取郄门。另外,阴经的郄穴可止各种出血,如孔最善治咳血;阳经郄穴则善于止痛,如急性胃痛取粱丘。

10.首见于《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指井(木)穴可治心下胀满的疾病,肝本为病,常见心下满,因肝脉由足上行,贯膈注肺布胸胁;荥属火为心的属性,火为热病,故刺荥可泻热;俞主体重节痛,输穴属土。归于脾主长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肌肉,脾病则肢体沉重,关节疼痛;经主喘咳寒热,经属金归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外台皮毛,有病则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合为水穴,归于肾,肾主水,主纳气司二便,有病则出现咳喘,二便失司,水气下流而为泄泻。

第七章治疗各论

一、问答题

1.分述中风闭证与脱证的治法及处方。

2.眩晕分哪几个类型?各采用何治法?取哪些穴位进行治疗?

3.眩晕采取头针治疗的选区是什么?如何治疗?

4.简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选用哪些穴位治疗?

5. 5.什么叫“宛陈则除之”的治法,并说明适用于头痛的哪一型?

6.治疗三叉神经痛各自取穴是什么?

7.简述面瘫的穴位敷贴方法。

8.痹证临床分哪几型?并说出各型用什么穴?

9.肩关节周围炎上臂痛用什么穴位治疗?

10.简述坐骨神经痛的取穴及循经配穴。

11.胁痛取什么经脉进行针刺治疗,及其治疗所用的穴位有哪些?

12.痿证主要取何经脉?说明其意义。

13.痫证的发作特点有哪些?

14.临床上常将月经不调分为哪几型?治疗经早的处方是什么?

15.崩漏虚脱型治疗的针灸处方是什么?

16.何谓乳少?针灸治疗处方是什么?若为乳汁不行,乳房胀痛,应加用何穴?

17.急惊风的主症是什么?用何针灸处方?

18.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辨证分型有哪些?治疗应选哪些主穴?

19.痛经临床辨证一般分几型?各有何特点?

20.虚证痛经的治法及处方是什么?

21.崩漏如何进穴?

22.带下如何选穴?

23.如何用至阴穴矫正胎位?

24.何谓小儿遗尿?其治法和处方是什么?

25.简述疳疾的病因病机。

26.何谓小儿食积?针刺处方及方义是什么?

27.治疗风疹如何选穴?

28.耳针治疗风疹选取哪些穴位?

29.简述疔疮的病因病机。

30.简述疔疮的治疗中如何根据患部不同而选取穴位?

31.如何使用挑治法治疗急性结膜炎?

32.治疗目赤肿痛的主穴有哪些?对风热和肝胆火热如何配穴?

33.如何应用挑治法治疗麦粒肿?

34.聤耳如何选穴?

35.咽喉肿痛在临床上分几型?各有何特点?

36.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五穴相配合,在人类医疗保健中多用于哪一方面?为什么?

37.针灸用于戒烟可选用哪些穴?为什么?

38.何谓血尿?尿血与血淋有何区别?

39.针灸美容主要选取哪些穴位?通过什么达到美容目的?

40.合谷、上星、迎香、孔最多用于治疗哪种出血证?为什么?

41..虚脱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参考答案:

1.闭证的治法为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或点刺出血,处方为: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脱证的治法为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处方为:关元、神阙(隔盐灸)。

2.眩晕分为气血不足、肝阳上亢、痰湿中阻三型。气血不足型眩晕治以培补脾胃为主,毫针刺用补法,可灸,取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治以清潜肝阳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取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穴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治以运脾化痰为主,毫针刺甩平补平泻法,可灸,取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穴治疗。

3.取双侧晕听区,每天1次,5~l0次为一疗程。

4.指病人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高于18.62kPa,舒张压高于11.97kPa。取曲池、足三里和风池、太冲二组穴位轮换针刺,头痛配印堂、太阳;失眠配安眠、神门;心悸配郗门、内关。

5.外伤血瘀阻络,选取上星、头维、率谷、太阳、后顶等穴,采用点刺出血,起到化瘀通络的作用,称为“宛陈则除之”。适用于头痛的血瘀阻络型。

6.共同远部取穴是合谷、三间、内庭。第一支痛取攒竹、阳白、鱼腰;第二支痛取四白、巨髎、颧髎;第三支痛取夹承浆、颊车、下关。

7.将马钱子锉成粉,约l~2分,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在患侧的下关穴上,隔2~3日更换1次,须4~5次治疗。

8.痹证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其中风寒湿痹包括行痹、痛痹、着痹。行痹取膈俞、血海,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足三里、商丘,热痹取大椎、曲池。

9.肩关节周围炎上臂痛取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条口、阳陵泉、臂臑、曲池。

10.坐骨神经痛取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髎、秩边、环跳、阿是穴;太阳经配殷门、委中、承山,少阳经配阳陵泉。

1l.胁痛分为实证、虚证。实证取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有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虚证取背俞穴和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穴有肝俞、肾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

12.痿证取阳明经为主,上肢多取手阳明,下肢多取足阳明。因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主润宗筋”,故取阳明经。用泻法以清其热,热退后用灸法或针灸并施。

13.病证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14.临床将月经不调分为经早、经迟和经乱三型。治疗经早的处方为: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15.崩漏虚脱型治疗的处方是:关元、三阴交、隐白、百会、气海。

16.产妇分娩后2~3天开始分秘乳汁,如果乳汁分泌不足或至完全缺如者,称乳少,或乳汁不行。针灸治疗处方为:乳根、膻中、少泽。若为乳汁不行,乳房胀痛应加用期门穴。

17.急惊风的主症为神昏、四肢抽搐、口噤、角弓反张等,应用针灸处方:水沟、印堂、十宣、太冲、合谷。

18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辨证分型有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痰阻经络四型。治疗应选主穴:百会、大椎、四神聪、悬钟、足三里、合谷。

19.痛经临床分实证和虚证两型。

实证:经行不畅,少腹胀痛较剧。如腹痛拒按,经色紫红而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痛即缓解,脉象沉涩的为血淤;胀甚于痛,或胀连胸胁,胸闷泛恶,脉弦的为气滞。

虚证: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减少,每伴有腰酸肢倦,纳食减少、头晕心悸,脉象弦细,舌淡等。

20.虚证痛经的治法:取任、督脉,足少阴和足阳明经穴。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处方: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大赫。

21.治疗崩漏的处方:关元、三阴交、隐白。

随证配穴:实热:血海、水泉;阴虚:内关、太溪;气虚:脾俞、足三里;虚脱:百会、气海。22.治疗带下的处方:带脉、白环俞、气海、三阴交。

随证配穴:湿热:行间、阴陵泉;寒湿:关元、足三里。

23.操作时解松腰带,坐在靠背椅上或仰卧床上,以艾条灸两侧至阴穴15~20分钟。每天1~2次,至胎位转正后为止。

24.凡年满3周岁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儿童,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而排尿者,称为小儿遗尿。

治法:任脉经穴和膀胱经背俞穴为主。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外方: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

25.疳疾多因饮食不节,断乳过早,喂养不当,病后失调,药物攻伐太过,以及虫积等因素,使脾胃功能受损,津液耗伤,不能消磨水谷,久之积滞生热,迁延成为疳疾。

26.小儿食积是指小儿乳食停聚不化,滞而不消所致的一种胃肠疾患。临床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满胀痛,暖气呕吐,大便不调为特征。

处方:足三里、天枢。

方义:足三里为胃之合穴,能健脾强胃益气;天枢为大肠募穴,能调理肠道。

27.处方:曲池、合谷、血海、委中、膈俞、天井。随证配穴:呼吸困难:天突;恶心呕吐:内关;腹痛腹泻:天枢。

28.耳针治疗风疹选穴:肺、下屏尖、枕、神门、脾、平喘。

29.疔疮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机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以及酗酒等因,引起脏腑积热,毒自内发所致。若毒邪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候。

30.疗疮生于面部手阳明经处,配商阳、曲池;食指端取曲池,迎香;生于面部足属阳经的,配取阳陵泉、足窍阴;足小趾、次趾的取阳陵泉、听会。如系红丝疔,可沿红丝的止点,依次点刺到起点。

3l.在肩胛间按压过敏点,或在大椎两侧0.5寸处选点挑治。

32.主穴:合谷、太冲、睛明、太阳。风热配少商、上星;肝胆火盛配风池、侠溪。

33.两肩胛间,第l~7胸椎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采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量血液用棉球擦去,可反复挤3~5次。亦可用缝衣针挑断疹点处的皮下纤维组织。

34.处方:风池、听会、翳风、合谷。热盛配大椎、曲池;阴虚配肾俞、太溪。

35.分实热型,阴虚型。实热型的特点: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如兼咳嗽、咽干、口渴、便秘,并有寒热头痛者,多为外感风热与肺胃实热。阴虚型特点:咽喉稍肿,色暗红,疼痛较轻,或吞咽时觉痛楚,微有热象,入夜则见症较重。

36.用于减肥。本方具有祛湿化痰、通经活络作用。曲池、天枢可疏导阳明经气,通调肠胃,阴陵泉、丰隆清热利湿,化痰消脂;太冲调节肝肾之气。

37.可选用百会、神门、戒烟穴(位于列缺与阳池之间)。本方百会、神门安神除烦,戒烟穴为戒烟的有效穴。

38.尿液中舍有血液,称为血尿。尿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挟血块类。血淋指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为血淋,不痛为尿血。

39.针刺美容可选用阳白、太阳、颧髎、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针刺局部穴位可疏调经气,活血化淤,改善局部营养,清除堆积废物;取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滋补肝肾气血,从而使颜面五官部位气血通畅,面部皮脂腺分泌功能协调,皮肤光洁柔润,达到美容目的.

40.此方多用于治疗衄血,合谷清泻阳明经之热,止血之效最捷;上星属督脉,取之清泻督脉,清泻诸阳经之热;迎香为局部取穴,疏通鼻部气机;孔最为肺经之郄穴,为治疗血证之要穴。

41.虚脱的临床表现是面色苍白,神志淡漠,或昏迷、肢冷汗出、血压下降。如兼有呼吸气微,唇发紫绀,舌质胖淡,脉细无力者为亡阳;兼见口渴,烦躁不安,唇舌于红,脉细数无力为亡阴;若神志不清转入昏迷,呼吸徽弱,心音低钝,脉微欲绝,为阴阳俱脱之危候。治宜回阳固脱,苏厥救逆。取任、督二脉穴为主。固脱如素髎有升阳救逆、开窍清热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水沟为苏厥救逆之要穴,急刺可回阳固脱。内关宁心安神。三穴合用回阳救逆。神志昏迷配取中冲、涌泉;肢冷脉微配关元、神阙、百会,俱灸。针刺用补法,并灸。

二、病案分析(要求写出诊断、分型、治法、处方及方义)

l.吴某,女,68岁,家庭妇女。平素有高血压病史,测血压为26.6/14.63kPa。患者因情绪激动,突然昏倒,面赤气粗,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喉中痰鸣,无二便失禁,脉弦滑而数。

2.赵某,女,40岁,工人。素质薄弱,一周前患急性肠炎,经治疗痊愈,今日晨起后感到头晕目眩,眼前昏黑,重时昏眩欲仆,面色觥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3.陈某,男,41岁,干部。因气候突变大风降温.患者感阵发性巅顶或满头部疼痛,痛如锥刺,痛无定处。以后每遇气候骤变则头痛,反复发作,舌暗红脉浮紧。

4.杨某,男,26岁,司机。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

失,鼻唇沟平坦,舌红苔少脉弦紧。

5.甘某,女,56岁,干部。因劳累后受凉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肘关节,肩关节内旋外展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

6.张某,男,23岁,农民。因居处潮湿,加之劳累,突然出现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环跳、承山、委中等处有明显压痛点,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跟腱反射减弱,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

7.刘某,女,28岁,未婚。平素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1周前经闭不行,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沉弦。

8.元某,女,30岁。自述每逢月经来潮前几天开始少腹部疼痛,正值经期腹痛加剧,腹痛拒按,血块多,血块排出后痛稍减轻,脉沉弦,舌黯淡有瘀点。

9.王某,男,3岁。患儿自幼喂养,饮食甚少,面色萎黄,午后手足心热。现不思饮食,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稀疏,腹大脐突,脉细数,舌绛苔黄。

10.患者男性,7岁。夜梦遗尿,每周l~2次,甚则每天1次,面色晄白,精神不振。苔薄脉细。

11.患者女性,52岁。阴部有物下坠,平卧则回缩,下腹部有重坠感,腰酸不适,面色晄白。神疲尿频,苔

薄,脉细。

12.某女,30岁。一年来自觉带下量多如脓,夹有血块,臭秽异常,阴中时觉瘙痒,伴见口苦咽干,巍房胀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13.赵某,女,24岁。已婚。近半年来月经先期而至,每次提前约10余日,量多,色紫。质稠有块,经前腹胀腰痛,心烦急躁。现经前1周,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14.张某,女,25岁。于暑假期间结伴到沿海某地游玩,于食海鲜之后忽觉腹部不适,逐渐出现大便溏薄,气味臭秽,全身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片淡红色疹块,大小不等,边界清楚。

15.某女,5岁。元旦放假其母将其从幼儿园接回,回家后哭闹不止,其母发现其左耳下腮部肿胀,拒按,测体温38.5℃,畏寒,咽红。访其周围儿童,多患此疾。

16.王某,女,25岁。于游泳后第二天自觉目赤胀痛,羞光、流泪、眵多,前往针灸门诊求治。

17.梁某,男,8岁。因玩耍后汗出脱衣,出现怕冷、发热、头痛、耳内搏动疼痛,数日后开始流脓,呈淡黄色,气味腥臭。

18.张某,男,50岁。平素体质较差,经常感觉头晕,腰膝酸软无力,每因劳累而加剧。近日忽觉耳鸣,声如蝉鸣,时作时止,按之鸣声减弱,且呈加重趋势。

19.张某,女,15岁,学生。平素身体虚弱,易感冒。今冬患感冒后,头痛持续不愈,反复发作。鼻流腥臭浊涕,色黄,鼻塞不闻香臭,并见头昏,思绪分散,学习成绩下降。

20.某男,40岁。索喜饮酒及食辛辣之品,近日出现牙痛,其痛剧烈,齿龈红肿、痛过颊腮、口臭异常,每饮冷水可缓解,舌质红,苔黄口渴,脉弦数。

21.某男,30岁。嗜烟。近两周因工作困扰吸烟猛增,20~30支/日。五天来自觉咽喉痛,逐渐加剧,吞咽饮食已觉困难,咽干,口渴,喜冷,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22.某女,38岁。因家中琐事与丈夫争吵,突然昏厥在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口唇青紫,牙关紧闭,手足厥冷,手足阵阵抽搐,脉微。

23.某女,27岁。7天前因吵架生气后,自觉胸中满闷,休息约10分钟后又觉精神恍惚,走路摇晃。随即双目紧闭,仰卧于床,四肢抽搐约10分钟,并出现角弓反张数分钟,曾予西药治疗,效不显。近日抽搐加重,2小时内抽搐10余次,并伴角弓反张,喉间痰鸣,牙关紧闭。查体患者精神萎靡,双侧瞳孔正常,张口困难,伸舌居中,舌红苔黄腻。心肺正常,肌张力、肌容量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脉弦滑。

24.某男,55岁。主诉午饭后右上腹疼痛难忍,呈阵发性绞痛,持续加重,痛彻右肩背,伴恶心呕吐,痛甚汗出,四肢不温,不思饮食,无发热,黄疸。查右上腹及剑突下有压痛,右侧背部有沉重感,肝脾束及,墨菲氏征

(一),肠鸣音稍活跃,既往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史。舌质淡,苔黄腻,脉沉细。

25.某男,47岁。患者素有腰痛2年余。现左腰部阵发性绞痛19余天,并向季胁、少腹、前阴、腹股内侧放射,小溲不爽,呈痛苦面容,舌红苔腻,脉细数,腹部有叩击痛。

26.某女,28岁。因子宫破裂急诊入院,在针麻下施行子宫全切除术,腹腔内出血l500ml,于手术将终时病情突变,呈潮式呼吸,全身发绀,四肢冰冷,脉细如丝,血压不能测得,即施行人工呼吸,加速输液连续用急救药,并无好转,半小时后瞳孔散大,口吐泡沫,心跳缓慢无力。

27.某男,54岁。15年前发现血压高,10年前经常胸部闷痛,有闷压感,心电图T波低平,二级阶梯试验阳性。5年前经常阵发性胸闷痛,心慌,上坡则气急,近因发作频繁而入院。现症:胸痛彻背,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四肢逆冷,脉沉弦细,苔白质暗。

参考答案:

1.诊断:中风闭证。

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利用泻法或点刺放血。

处方: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方义:本方可奏平肝熄风,清火豁痰,开窍启闭之功。闭证,乃由肝阳暴张,气血上逆所致。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并泻水沟,具开闭泄热、醒脑开窍的作用。肝脉上巅,泻太冲降肝经逆气,以平熄肝阳。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浊壅遏,气机失宣,取足阳明经的别络丰隆,以宣通脾胃二经之气机,蠲化浊痰。“荥主身热”,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泻之以清心泄热。

2.诊断:眩晕(气血不足)。

治法:以培补脾胃为主。毫针剌用补法,可灸。

处方: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

方义:本证是由气血不足而发病,治当从培补脾胃着手。取脾俞、足三里能运化水谷,生精化血,以资生化之源。百会、气海属任、督两脉,二穴能补气以运血,使髓海得以充养而眩晕自止。

3.诊断:头痛(风邪袭络)。

治法:按头痛部位分经取穴,毫针刺用泻法,留针。

处方:巅顶部: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前头部: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侧头部:率谷、太阳、侠溪、阿是穴。

后头部: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方义:本方系按部位分经,即病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配,旨在疏通经络之气,含通则不痛之意。

4.诊断:面瘫。

治法:以取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初起宜浅刺,1周后酌予平刺或斜刺。

处方: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方义:本病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故取风池、翳风,有疏散风邪之效,其中翳风可祛风止痛,适用于初病耳后乳突痛;颊车、地仓同属阳明,平刺透穴以推动经气;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合谷善治头面诸疾,太冲用泻法治唇吻涡斜最为有效。

5.诊断:肩周炎。

治法: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毫针刺用泻法,留针。

处方: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条口,阳陵泉。

方义: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是近部取穴,义在疏通局部经络,而达到止通的效果。条口、阳陵泉为循经远取,以疏导经络之气,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6.诊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治法: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均用泻法,亦可配合灸法或拔罐。

处方: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髎、秩边、环跳、阿是穴。

方义:坐骨神经痛常沿足太阳经循行部位.从腰至足出现疼痛。上述穴位合用,既强腰固肾,又疏通足太阳经气,以达到解除坐骨神经痛之目的。

7.诊断:经闭(血滞型)。

治法:取任脉和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中极、合谷、血海、三阴交、行间。

方义;本方有疏气解郁,化淤生新的作用。中极能理冲任而疏调下焦。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行间属足厥阴肝经穴,二穴能通调肝脾之气,奏行瘀化滞之功。合谷、三阴交可使气血下行而达通经脉的目的。

8.诊断:痛经(血瘀型)。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可灸。

处方:中极、次髎、地机。

方义:中极属任脉腧穴,取之可调冲任脉气。地机为脾经郄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有效穴。三穴合用,有通经止痛的功效。

9.诊断:疳疾。

治法:取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不留针,不灸。

处方:下脘、足三里、四缝、商丘。

方义:脾胃为后天之本,如脾胃功能旺盛,则食积得以化除。生化之源可以恢复,故取下脘以和胃理腑清热。足三里为阳明之合,可扶土以补中气。商丘为睥经的经穴.能健脾而化积消滞。四缝为奇穴,刺出黄水,是治疗疳疾的经验效穴。

10.诊断:遗尿。

治法:以任脉经穴和膀胱经穴为主,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处方: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

方义:本病主要原因为肾气不足,气化功能减弱。补关元、肾俞,有充益肾气,固摄下元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取其调补脾肾。又因本病为膀胱失约,故取膀胱募穴中极和膀胱俞,属俞募配穴,用以振奋膀胱的机能。

11.诊断:阴挺(子宫脱垂)。

治法:取任、督脉穴为主。毫针刺用补法,并留针多灸。

处方:百会、气海、大赫、维道、太冲、照海。

方义:本方以升举阳气,固摄胞宫为目的。百会位于巅顶,取之乃“下病高取”、“陷者举之”之意。取气海以益气固摄。维道属足少阳经与带脉之会。有收摄胞宫的作用。肝肾两经均循行少腹,系络胞宫,故取太冲、照海、大赫以调补肝肾。

12.诊断:带下病(湿热型)。

治法:取任脉、带脉和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处方:带脉、白环俞、气海、三阴交、行间、阴陵泉。

方义:本方有健脾渗湿,调补任脉和带眯的作用。取带脉以固摄本经经气。白环俞、气海可通调任脉和醋胱之气而化湿邪。三阴交以健脾渗湿,调理肝肾。湿热偏盛,针泻肝经之荥穴行间而泄肝经之郁热,泻阴陵泉以清泄脾经之湿热。

13.诊断:经早(实热型)。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宜针不灸,平补平泻。

处方: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方义:本方配穴的主要作用是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任主胞胎,任脉经气畅旺,则月事调和。气海为任脉经穴,可调一身元气,以气为血帅,气充则能统血;脾胃为生血之本,脾气旺则血有所统,故配取三阴交。血热经早,取太冲清肝热。太溪益肾水而调经。

14.诊断:风疹。

治法:取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曲池、合谷、血海、委中、膈俞、天井。

方义:本病为风邪遏于肌表,曲池、合谷同属阳明经,善于开泄;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主血分病。三穴用泻法以疏风邪而清血热。委中为血郄,膈俞穴为血之会穴,凡热毒瘾疹,蕴于血分者,尤为相宜。天井属少阳之经,取之而宣郁热。

15.诊断:痄腮。

治法:取手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翳风、关冲、外关、颊车、合谷。

方义:本病患部属于少阳经,治宜清泄属阳经郁热为主。翳风为手足少阳经之会穴,能宣散局部气血的壅滞;手足阳明经脉亦上循面颊,故取合谷、颊车以疏泄邪热而解毒,远取外关、关冲以利少阳气机,可奏清热消肿之功。

16.诊断:目赤肿痛。

治法:取手阳明、足厥阴肝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合谷、太冲、睛明、太阳。

方义:本方旨在清泄风热、消肿定痛。目为肝之外窍,阳明、太阳、少阳经脉均循行目部。合谷调阳明经气以泄风热。太冲属肝经,导肝胆之火下行。睛明为太阳、阳明交会穴,可宣泄患部之郁热。太阳点刺出血。以泄热消肿。

17.诊断:聤耳。

治法:祛风清热。取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以泻法为主。

处方:风池、听会、翳风、合谷。

方义:风热结聚少阳,风池属少阳经.与合谷配以祛风清热。听会、翳风分属手足少阳经穴,两穴位近耳廓,泻之可消散局部瘀热。

18.诊断:耳鸣耳聋(虚证)。

治法: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兼取足少阴经穴,针用补法,并可用小艾炷灸患部腧穴。

处方: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配穴:肾俞、关元。

方义: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因此取手少阳之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疏导少阳经气。四穴参合,为治疗本痛的主穴。肾开窍于耳,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注于耳,故取肾俞、关元以调补肾经元气,使精气上输耳窍,奏止鸣复聪之效。

19.诊断:鼻渊。

治法:清热宣肺,通利鼻窍。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利用泻法。

处方:列缺、合谷、迎香、鼻通、印堂、风池。

方义:鼻为肺窍,故取肺经络穴列缺,以宣肺气,接风邪。手阳明与手太阴相为表里,其脉又上挟鼻孔。合谷、迎香可疏调手阳明经气,清泄肺热,其中迎香治鼻塞、不闻香臭最为有效。印堂位在督脉而近鼻部,鼻通位居鼻之两侧,取两穴可散局部之郁热以通鼻窍。风池为治眼、鼻病有效穴,具疏风利窍之功。

20.诊断:牙痛。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

处方:合谷、颊车、内庭、下关。

方义:手足阳明经脉循行入上、下齿,阳明郁热,循经上扰而发牙痛。取合谷清手阳明经之热,颊车、内庭、下关疏泄足阳明经气,通经止痛。

21.诊断:咽喉肿痛(实热证)。

治法:取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少商、合谷、尺泽、陷谷、关冲。

方义:本方通治咽喉肿痛之属于热证者。少商系手太阴经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泄肺热,为治喉证的主穴。尺泽为手太阴经的合穴,泻肺经实热,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台谷、陷谷分属于手足阳明经,二穴能疏泄阳明之郁热。配以三焦经井穴关冲,点刺出血,加强清泄肺胃之热,达到消肿清咽的作用。

22.诊断:气厥。

治法:苏厥醒神。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合谷、太冲。

方义:水沟位居任督交接之处,督脉入脑上巅,取之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神之功。中冲调节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厥证要穴。涌泉引气下行,开窍醒神。足三里补气血而和中,以资气血之源。合谷、太冲为四关穴,为治厥证主穴,具有开窍醒神作用。

23.诊断:抽搐。

治法:熄风定惊。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百会、印堂、水沟、合谷、太冲、内关、丰隆。

方义:百会、印堂熄风定惊,开窍醒神。水沟为止抽搐要穴。合谷、太冲开四关,熄风止痉。内关开胸解郁。丰隆健脾化痰。

24.诊断: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胆俞、肝俞、日月、阳陵泉、胆囊穴、内关、足三里。

方义:胆俞、日月、肝俞、期门俞募配穴,疏调肝胆气机而止痛。阳陵泉,足少阳之合穴,以利胆腑。胆囊穴为治胆腑的经验穴。内关、足三里宽胸止呕。

25.诊断:肾绞痛。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止痛。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方义;肾俞、三焦俞、关元疏利膀胱气机。阴陵泉、三阴交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26.诊断:虚脱。

治法:回阳固脱.苏厥救逆。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素髎、水沟、内关。方义:索髎属督脉,有升阳救逆,开窍清热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水沟为苏厥救逆之要穴,急刺可回阳固脱。内关宁心安神。三穴合用,回阳固脱。

27.诊断:心绞痛。

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方义:心俞、厥阴俞为心和心包之背俞穴,两穴可通阳活血。内关为治疗心绞痛特效穴之一。膻中为心包之募穴,与厥阴俞俞募相配,善治心胸疾患。

针灸学基础题库精选文档

针灸学基础题库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针灸学基础》题库 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 1、C2、B3、D4、E5、C6、A7、C 三、双选题 1、AE2、BC 四、多选题 1、ABCE2、ABCDE3、ACD4、ABE5、ABCE6、ABDE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着。()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 二、单项选择1、C2、B3、D4、E5、C6、A7、C 1、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着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针灸学课程学习梳理及感悟

针灸学课程学习梳理及感悟本学期我对针灸课程的学习已经完成。通过对新编教材的学习,我从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了针灸从古代乃至现今的巨大魅力。在对诊法和灸法的简介一课中,我体会到她们的重要性,所以在本学期的开始,我就坚定了把针灸学好的信心。在老师指导学习的过程中,谈及针灸的广泛应用性和个体针对性,我更是坚持这个“学好针灸学,治愈患病人”的信念。既然这样,针灸学的目的更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这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与运用。首先,上篇针灸理论中,熟记经络总论、腧穴总论和经络腧穴各论中的该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熟练掌握腧穴的定位、临床主要穴位的主治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了解非重点穴的主治及操作。其次,在中篇的针灸技术中,了解针法、灸法的起源和概要;在刺灸法各论中,了解针具灸具分类、构造、规格、样式、检查、保养等,熟练掌握针灸的操作手法、体位的选择注意事项及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再次,在针灸应用中,掌握针灸治疗原则、处方,熟记特定穴的运用,了解掌握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最后,以参考资料辅助自学,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在学期末,我对这本针灸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摘录了课程的重点,总结了重点。以下为按学习过程的顺序简要介绍本学期所学内容及归纳总结: (一)一、绪言部分。1、针灸学的发展简史。2、针灸学的对外交流。3、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刺灸法总论。1、针具与刺法的源流。2、灸法的起源与发展。3、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三、刺灸法各论。1、毫针刺法。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2、毫针刺法的练习。 a、指力练习 b、手法练习 c、自身练习3、毫针的选择和消毒。4、体位的选择,以仰卧位和俯卧位为主。5、毫针刺法a、进针法,有单手、双手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双手又分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b、进针的角度和深度。6、行针手法。行针包括提插、捻转、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其中以提插捻转为主要行针方法。7、得气。此步骤很关键,它关系到针法疗效好坏;医者得气则其刺手可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患者得气会有酸麻重胀之感,亦有“雷霆乍惊”“如鱼吞钩而浮沉”之反应。8、毫针补泻手法,主要以捻转补泻合提插补泻为主,兼以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等操作手法;复式手法可见于烧山火、透天凉。9、留针与进针,留针实践根据病人情况而定,虚者宜补,时间可稍长些,实者宜泻,时间稍短些;临床上留针通常不超过30min。出针补者为快出,用干棉球按针孔直至无出血现象,泻者出针为摇大针孔,无须铵压针孔。 10、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临床上若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情况,医者不能慌张,应按照有关处理方法进行应对。11、针刺注意事项。 四、灸法。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其种类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针器灸,其他灸法有灯火灸和天灸等。其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书中以详细介绍。 五、拔罐法。现代常用玻璃罐和抽气罐。其吸附方法分为火气法(闪火、投火、滴酒、贴棉法)、水吸法、抽气吸法。要使拔罐得到疗效,还可以施用几种行罐方法,如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等。 六、其他针法。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等。 (二)一、经络总论。重点介绍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功能及分布,简要了解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的作用。然后了解了经络的相互作用关系。

中南大学_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库答案.pdf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参考答案) 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 一、名词解释 1.基因(gene):是核酸中储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基因在编码区内含有非编码的插入序列,结构基因 不连续,称为断裂基因。 3.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基因中用于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为结构基因。 4.非结构基因(non-structural gene):结构基因两侧一段不编码的DNA片段,含有基 因调控序列。 5.内含子(intron):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内非编码的插入序列。 6.外显子(exon):真核生物基因内的编码序列。 7. 基因间DNA (intergenic DNA):基因之间不具有编码功能及调控作用的序列。 8. GT-AG 法则 (GT-AG law):真核生物基因的内含子5′端大多数是以GT开始,3′ 端大多数是以 AG 结束,构成 RNA 剪接的识别信号。 9.启动子(promoter):RNA聚合酶特异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DNA序列。 10.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TATA合上游的一些特定的DNA序 列,反式作用因子,可与这些元件结合,调控基因转录的效率。 11.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与被激活的信息分子受体结合,并能调控基因表达的 特异DNA序列。 12.poly(A)加尾信号 (poly(A) signal) :结构基因末端保守的 AATAAA 顺序及下游 GT 或T富含区,被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识别,在mRNA 3′端加约200个A。 13.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14.操纵子(operon):多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成簇串联排列,与上游共同的调控区和下 游转录终止信号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15.单顺反子(monocistron):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 16.多顺反子(polycistron):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带有几个结构基因的遗传信息,

针灸学重点(1)(1)(1)(1)

名词解释 1.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2.经络系统: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 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3.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相关: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4.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 跷脉、阳跷脉,共八条。 5.一源三岐: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 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相关:督脉调节全身阳经脉气。称“阳脉之海”; 任脉调节阴经脉气,称“阴脉之海”;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6.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和任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7.十五络脉:十二络脉和任督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 8.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人体腔的支脉 9.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10.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11.四海: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 1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13.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呼的腧穴。(分为五腧穴、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腧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14.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15.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作 用:协助诊断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16.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肘 膝关节下)作用:①治疗本经病证治疗其表里经的病证。③治疗其络脉的病证④原络配穴法 17.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穴共 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18.背俞穴: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脏腑气机活动最活跃的部位。又称为“俞穴”。 (俞穴共12个。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上,阴病治阳。) 19.募穴: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穴共12个) 20.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 21.八会穴: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 22.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交会 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23.骨度折量定位法: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将设定的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寸,10等分为一尺) 24.得气:又称“气至”“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 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重点提示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医学分子生物学附加题

医学分子生物学附加题 反式作用因子中的DNA结合结构域: a.螺旋-转折-螺旋(helix-turn-helix, HTH): 至少有两个α螺旋,中间由短侧链氨基酸残基形成“转折”。一个α螺旋负责识别DNA的大沟,另一个 与DNA主链骨架非特异性结合。这类HTH蛋白以二聚体形式与DNA结合。 b.锌指(zinc finger)结构 一个α螺旋与一个反向平行β片层的基部以锌原子为中心,通过与一对半胱氨酸和一对组氨酸之间形成 配位键相连接,锌指环上突出的赖氨酸、精氨酸参与DNA结合。 Cys2/Cys2锌指:Cys-X2-Cys-X13-Cys-X2-Cys c.亮氨酸拉链结构(basic-leucine zipper, bZIP)(图7-20,-21) 蛋白质分子的肽链上每隔6个氨基酸就有一个亮氨酸残基,结果就导致这些亮氨酸残基都在α螺旋的同 一个方向出现。两个相同结构的两排亮氨酸残基就能以疏水键结合形成拉链型二聚体。 该二聚体的氨基端的肽段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借其正电荷与DNA双螺旋链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结 合。 d.螺旋-环-螺旋结构(basic-helix/loop/helix, bHLH) 羧基端100-200aa形成两个α螺旋被非螺旋的环状结构所隔开;氨基端是碱性区。该类蛋白形成同源 或异源二聚体后,通过它们的碱性区与DNA相结合。 e.同源域蛋白(homeo domains):分子中含有约60个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这些序列参与形成了DNA的结合区。C 端有螺旋-转角-螺旋(HTH)样结构。 生物技术四大支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 原癌基因的激活机理: 1. DNA重排:a.插入具有高活性的启动子或增强子(内源性或外源性),使原癌基因持久、过量地表达。染色体易 位是原癌基因DNA重排的典型例子 b.负调控区的失活或丢失 2. 基因放大:基因扩增,可导致基因过量表达。原癌基因扩增一般认为与恶性演进有关,未必是恶性早期的改变 3. 点突变 4. 其它调控的异常:反式(Trans)调控系统、转录后的调控异常 病毒基因组特点: 1.病毒基因组很小,且大小相差较大。 2.病毒基因组可以由DNA组成,或由RNA组成。 3.多数RNA病毒的基因组是由连续的RNA链组成。 4.基因重叠:即同一段DNA片段能够编码两种甚至三种蛋白质分子 5.基因组的大部分可编码蛋白质,只有非常小的一部份不编码蛋白质。 6.形成多顺反子结构(polycistronie)。 7.除了逆转录病毒以外,一切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 8.噬菌体(细菌病毒)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病毒的基因是不连续的。 HIV感染过程: 捆绑――当HIV病毒的gp120蛋白捆绑到T-helper细胞的CD4蛋白时,HIV病毒附着到机体的免疫细胞上。滤过性病毒核进入到T-helper细胞内部,并且病毒体的隔膜融合进细胞壁。 逆转录――滤过性病毒酶,即逆转录酶,将病毒的RNA转化为DNA; 集成――新产生的DNA被病毒整合酶运送到细胞核中,并嵌入到细胞的DNA。HIV病毒被称之为前病毒; 复制――细胞核中的病毒DNA利用细胞自己的酶分裂产生信使RNA(mRNA)。mRNA含有制造新的病毒蛋白的指令序列; 翻译――mRNA由细胞的酶运送出细胞核。然后病毒就利用自然蛋白生成机制来生成病毒蛋白和酶的长链分子; 组装――RNA和病毒酶在细胞边缘聚集。一种被称之为蛋白酶的酶将多肽切成病毒蛋白。 发育――新的HIV病毒粒子从细胞壁中收缩出来并打破环绕他们的细胞壁。这就是封装的病毒从细胞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基因组:(genome):泛指一个有生命体、病毒或细胞器的全部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单倍体)DNA。携带生物体全部遗传信息的核酸量。

针灸学试题库完整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A1型题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资生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答案:1.C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唐代—孙思邈 B.晋代—葛洪 C.宋代—王执中 D.晋代—皇甫谧 E.宋代—王惟一 答案:2.D 3.《针灸甲乙经》考证了腧穴 A.354个 B.359个 C.361个 D.349个 E.152个 答案:3.D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是 A.王执中 B.杨继洲 C.王惟一 D.李时珍 E.滑寿 答案:4.C 5.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 A.唐代 B.晋代 C.战国 D.元代 E.宋代 答案:5.E 6.《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王焘 B.李学川 C.杨继州 D.高武 E.李时珍 答案:6.C 7.继《内经》、《甲乙经》之 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 A.《针灸大成》 B.《针灸大全》 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D.《十四经发挥》 E.《奇经八脉考》 答案:7.A 8.《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皇甫谧 E.王惟一 答案:8.A 9.考证了361个经穴的医家 是 A.李时珍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王惟一 E.滑寿 答案:9.B 10.针灸医学传到欧洲是 A.公元6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7世纪 E.公元9世纪 答案:10.D 11.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阳明、少阳、太阳 B.少阳、太阳、阳明 C.太阳、阳明、少阳 D.少阳、阳明、太阳 E.太阳、少阳、阳明 答案:11.A 12.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厥阴、少阴、太阴 B.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答案:12.C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 以下部位排列是 A.太阴、少阴、厥阴 B.厥阴、太阴、少阴 C.少阴、太阴、厥阴 D.厥阴、少阴、太阴 E.少阴、厥阴、太阴 答案:13.B 1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 误的是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阳经从胸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答案:14.C 15.阴经与阳经(指表里经) 交接的部位在 A.头部 B.胸腹部 C.面部 D.手足末端 E.上肢部 答案:15.D 16.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 交接部位在 A.头面部 B.颈项部 C.胸腹部 D.四肢末端 E.胸部 答案:16.A 17.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 经)交接部位 A.胸腹部 B.胸中 C.腹部 D.四肢部 E.头面部 答案:17.B 18.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 是 A.手少阴—手太阳 B.足厥阴—足少阳 C.手阳明—手太阴 D.手少阳—手少阴 E.足太阳—足少阴 答案:18.D 19.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 特点是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C.纵横交错地循行 D.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 律 答案:19.E 20.十二经别是指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 的别行部分 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 的别行部分 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 的别行部分 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 的别行部分 E.十二正经离、入、合、出 的别行部分 答案:20.A 21.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 向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 答案:21.E 22.不是经络的作用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 答案:22.E 23.十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 的交接部位在 A.心中 B.肺中 C.肝中 D.胃中 E.胸中 word 可编辑..

【精品】第一单元针灸学发展概况.doc

第一单元针灸学发展概况 细目:针灸学发展简史 要点: 针灸学代农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内容特点 第二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纽?成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屈络衣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二: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功能 细目三: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 2.十五络脉的作用 细目四:十二经别 耍点: 1.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 2.十二经别的作用 细目五:十二经筋 要点: 1.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 2.十二经筋的作用 第三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经络的作用 要点: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要点: 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第四单元腌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五单元脸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六单元特定穴 要点: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第七单元脸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第八单元手太阴肺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脸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九单元手阳明大肠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脸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嚅、肩關、扶突、迎香 第十单元足阳明胃经、穴 要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 一、名词解释 4.基因(gene) 5.断裂基因(split gene) 6.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7.非结构基因(non-structural gene) 8.内含子(intron) 9.外显子(exon) 10.基因间 DNA (intergenic DNA) 11.GT-AG 法则(GT-AG law) 12.启动子(promoter) 13.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14.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 15.poly(A)加尾信号(poly(A) signal) 16.基因组(genome) 17.操纵子(operon) 18.单顺反子(monocistron) 19.多顺反子(polycistron) 20.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21.转座子(transposon) 22.基因家族(gene family) 23.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 24.假基因(pseudogene) 25.自私 DNA (selfish DNA) 26.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 27.串联重复(tandem repeat) 28.卫星 DNA (satellite DNA)

8.大卫星 DNA (macro-satellite DNA) 9.小卫星 DNA (mini-satellite DNA) 10.微卫星 DNA (micro-satellite DNA) 11.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12.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 13.基因组学(genomics) 14.物理图谱(physical map) 15.遗传图谱(genetic map) 16.转录图谱(transcriptional map) 17.序列图谱(sequence map) 18.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 19.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20.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 21.基因型(genotype) 22.表型(phenotype) 23.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 24.分段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 25.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26.等基因(isogene) 27.同源多聚体(homomultimer) 28.异源多聚体(heteromultimer) 二、判断题 1.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2.通常一个基因编码一条多肽链。() 3.一个基因编码一个同源多聚体的蛋白质。() 4.所有的基因都编码蛋白质或多肽链。() 5. 结构基因是指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 DNA 序列。() 6.有的结构基因只编码 RNA。() 7.真核生物的启动子元件是 TATA 盒,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中创造出来的极为神奇合理的医疗手段。它的发展是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影响力的变化。它发源于中国,现在正向国外流传,当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作用成部分。 针与灸的起源 针灸术,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灸这门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据史书记载,针灸学最早见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原文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技术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并逐渐传向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上溯至远古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偶然间被某些坚硬的物体,如石头、荆棘等触碰了身体的某些部位,会不经意间出现些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由此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挖刺、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中记载:“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有关针石的最早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至秦汉时期,针石已由石针、骨针、竹针逐渐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以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使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和解除,继而学会使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熟的石块、沙石进行局部地热熨,逐步发展至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且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草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草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芬芳、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成为了最重要的灸治原料。

针灸试题及其答案

针灸试题及其答案 针灸考核笔试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多选题每题2分,漏选扣1分,多选不给分,共 10题。) 单选题: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以下哪些内容:( C )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脏腑、阴阳 D.脏腑、手足、五行 E. 以上都不是 2、1.5寸毫针针身的长度是:( D ) A.25mm B.30mm C.35mm D.40mm E.50mm 3、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C ) A.12寸 B.13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4、足阳明胃经在下肢的分布是:( B ) A.内侧前廉 B.外侧前廉 C.内侧中行 D.外侧后廉 E.内侧后廉 5、曲泽穴位于:( E ) A(肱二头肌腱桡侧缘B.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C.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向外0.5寸D.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中 E.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6、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治疗作用( C ) A.温经散寒 B. 扶阳固脱 C. 开窍泻热 D.消瘀散结 E.防病保健 7、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D )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8、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 )

A.寒性呕吐腹痛 B.哮喘 C.瘰疬 D.疮疡 E.小儿脐风 9、非化脓灸属于( A ) A.直接灸 B.间接灸 C.温和灸 D.回旋灸 E.实按灸 10、十二经之海是指:( C )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奇经八脉 11、腧穴可分为以下那三类( D ) A.十二经穴、经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经穴、络穴、奇穴 D.经穴、阿是穴、经外奇穴 E.十四经穴、阿是穴、特定穴 12、下列阴阳大小 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C ) A.阳明、太阳、少阳 B.少阴、厥阴、太阴 C.少阳、太阳、阳明 D.少阴、太阴、厥阴 E.太阳、少阳、阳明 13下列哪个不是火罐法的方法( C ) A. 投火法 B.闪火法 C.闪罐法 D.贴棉法 E.架火法 14、与太溪相对的穴位是( D ) A.阳白 B.阳溪 C.照海 D.昆仑 E.申脉 15、施灸的正确顺序为( A )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E.没有具体的顺序 16、“一夫法”是指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其量取 标准应按:( B ) A.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中指中节指节横纹 C.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小指近端指节横纹 E、以上都不是 17、按照今时骨度分寸规定,肘腕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A ) A.12寸 B.13寸 C.9寸 D.8寸 E.11寸 18、足三阴循行方向为( C )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糖蛋白与蛋白聚糖、脂蛋白、细胞信号传导 名词解释: 1、构型:指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 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不同构型之间相互转化会涉及化学键 的断裂,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2、构象:构成分子的原子和基团因为化学键的旋转而形成在三维空间的不同的 排布、走向。不同的构象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涉及化学键的破裂。构象改变 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3、肽平面: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而不能自由旋转,这样C、N 原子同它们连接的 O、H和两个 Cα共六个原子就被约束在一个刚性平面上,这个平面被称为肽平面。 4、基序或模体:相邻的几个二级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组合体称为超二级 结构,是特殊的序列或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又称为基序或模体。 5、结构域: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进一步组合折叠成半独立紧密的球状结构域。 6、糖蛋白:在分子组成中以蛋白质为主,其一定部位以共价键与若干糖链(约4%)相连所构成的分子。 7、蛋白聚糖:蛋白聚糖是一类由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其分子中的含糖量通常为50%~90%。 8、血脂:血浆所含的脂类统称为血脂,它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游离 脂酸。 9、血浆脂蛋白:在血浆中血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血浆脂蛋白。 10、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 11、脂蛋白受体:脂蛋白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们能以高亲和 性的方式与其相应的脂蛋白配体相互作用,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 从而进一步调节血浆脂蛋白和血脂的水平。 12、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 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 基因是核酸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gencme):细胞或生物中,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一种生物所需的全套基因及间隔序列)称为基因组。基因组的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SD sequence) 是mRNA能在细菌核糖体上产生有效结合和转译所需要的序列。SD序列与16S rRNA的3’末端碱基(AUUCCUCCAC-UAG-5’)互补,以控制转译的起始 分子克隆:克隆(clone):是指单细胞纯系无性繁殖,现代概念是将实验得到的人们所需的微量基因结构,引入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去,在合适的生理环境中进行无性繁殖,从而利用宿主的生理机制繁衍人们所需要的基因结构,并进行表达。由于整个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所以称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动物克隆(Animal cloning)就是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动物新个体的方法. 基因诊断: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 (DNA水平)及其表达水平(RNA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治疗就是将有功能的基因转移到病人的细胞中以纠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有功能的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后有的可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转基因动物就是把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或其囊胚细胞中,并在细胞基因组中稳定整合,再将合格的重组受精卵或囊胚细胞筛选出来,采用借腹怀孕法寄养在雌性动物(foster mother)的子宫内,使之发育成具有表达目的基因的胚胎动物,并能传给下一代。这样,生育的动物为转基因动物。 探针:在核酸杂交分析过程中,常将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进行标记。这种带有一定标记的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称为探针。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专门切割DNA 的酶,它们能特异结合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顺序的特殊DNA序列并切割dsDNA。 载体: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RFLP):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er-phism,RFLP)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碱基组成或(和)顺序发生改变,会在基因结构中产生新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或使原有的位点消失. 用限制酶对不同个体基因组进行消化时,其电泳条带的数目和大小就会产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以判断出突变是否存在。 简答题: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成分参与,参与因子,作用?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或模板)” tRNA是原料氨基酸的“搬运工” rRNA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合成多肽链的装配机(操作台) tRNA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但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20种氨基酸与mRNA的碱基之间缺乏特殊的亲和力。因此,需要转运RNA把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中的mRNA上 rRNA 核糖体RNA(r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就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最新针灸试题及其答案

针灸考核笔试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多选题每题2分,漏选扣1分,多选不给分,共10题。) 单选题: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以下哪些内容:(C)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脏腑、阴阳 D.脏腑、手足、五行 E. 以上都不是 2、1.5寸毫针针身的长度是:(D) A.25mm B.30mm C.35mm D.40mm E.50mm 3、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C) A.12寸 B.13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4、足阳明胃经在下肢的分布是:(B) A.内侧前廉 B.外侧前廉 C.内侧中行 D.外侧后廉 E.内侧后廉 5、曲泽穴位于:(E) A.肱二头肌腱桡侧缘B.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C.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向外0.5寸 D.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中 E.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6、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治疗作用( C) A.温经散寒 B. 扶阳固脱 C. 开窍泻热 D.消瘀散结 E.防病保健 7、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D)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8、隔姜灸可用于治疗(A) A.寒性呕吐腹痛 B.哮喘 C.瘰疬 D.疮疡 E.小儿脐风 9、非化脓灸属于(A) A.直接灸 B.间接灸 C.温和灸 D.回旋灸 E.实按灸 10、十二经之海是指:(C)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奇经八脉 11、腧穴可分为以下那三类(D) A.十二经穴、经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经穴、络穴、奇穴 D.经穴、阿是穴、经外奇穴 E.十四经穴、阿是穴、特定穴 12、下列阴阳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C) A.阳明、太阳、少阳 B.少阴、厥阴、太阴 C.少阳、太阳、阳明 D.少阴、太阴、厥阴 E.太阳、少阳、阳明 13下列哪个不是火罐法的方法(C) A. 投火法 B.闪火法 C.闪罐法 D.贴棉法 E.架火法 14、与太溪相对的穴位是(D) A.阳白 B.阳溪 C.照海 D.昆仑 E.申脉 15、施灸的正确顺序为( A)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E.没有具体的顺序 16、“一夫法”是指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其量取标准应按:(B) A.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中指中节指节横纹 C.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题(精)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Northern Blot P40第九 2、 motif P12第七 3、 open reading frame,ORF P25第八 4、 secondary massager 5、 receptor P73第一 6、 probe 7、 vector P39第三 8、 Gene therapy P44第五 9、癌基因 P94第二 10、 Transgenic animal 11、不对称 PCR 12、多重 PCR 13、蛋白质变性 14、 Enhancer P32第三 15、 cis-acting elements 16、 molecular chaperone 17、 G protein P69第八

18、基因文库 P40第六 19、α-互补 P40第七 20、融合蛋白 21、 DNA 芯片(DNA chips P6第 14 22、 Anti-oncogene P94第三 23、 RFLP P5第四 24、 gene superfamily P5第二 25、 insertion sequence 26、 trans-acting factor P31第六 27、 housekeeping gene P31第四 28、转座子(transposon 29、 Klenow 片断 30、 Structural domain P12第 13 31、 S-D 序列 P25第 10 32、 cDNA 文库 P40第五 33、 Gene targeting 34、 Gene diagnosis P44第一 35、自杀基因 36、不对称转录

(完整版)针灸学名词解释

1.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又有各自的循行路线(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2.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3.耳针: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进行刺激,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4.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5.一夫法:令患者食、中、无名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6.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 个腧穴。 7.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共有12个。 8.得气:亦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可沿着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传导。 9.下合穴: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 10、原络配穴法:是指先病经脉的原 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 穴相配合的方法。 11、五输穴:十二经脉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12、行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13.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14.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15.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16.瘢痕灸:灸治时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并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17.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18.刺手: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 19.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 20.郄穴: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 1.配穴法(1)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胃火牙痛取足阳明胃经颊车,远取该经内庭; 表里经配穴法:风热咳嗽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曲池、合谷; 同名经配穴法: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的合谷配足阳明的内庭; 子母经配穴法:肺虚咳嗽,选肺经穴,配用脾经的太白和胃经的足三里。 (2)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 前后配穴法:膀胱疾患,前取中极,后取膀胱俞; 左右配穴法:胃痛可选双侧足三里、梁丘等; 远近配穴法:牙痛选局部颊车和远道的合谷、内庭相配。 2.①指切进针法:适宜于短针及骨骼 和血管旁的穴位,如太渊。 ②挟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及肌肉丰 厚处的穴位,如环跳。 ③提捏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 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如印 堂。 ④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 位,如老人腹部腧穴的进针,如老 人腹部的关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