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

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

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
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口是构成社会的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上世纪是这样,这世纪也如此。回顾新中国成立近62周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所发生的显著变化,我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可以说没有国家宏观调控所创造的优越条件,没有人口分母的缓慢增长,我国人均GDP及综合实力不可能如今天这样强盛,人均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提升。

无疑,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双重政策效应,产生了中国奇迹,改变了中国命运。然而,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7亿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4亿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万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万人。世界人口约为69亿,我国人口总数占世界比重为19.9%。

图1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面对当前人口发展的严峻形势,作为众多人口当中的一员,了解不同阶段人口发展状况,对正确认识人口发展规律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状况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人口发展状况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我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二)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三)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四)人口有控制增长阶段(1971—1980年)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后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压力,使人们认识到人口控制已迫在眉睫。中国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高出生、高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控制。人口由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进入了有计划、可控制的增

长时期。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分别由1971年的30.7‰和23.4‰下降到1980年的18.2‰和11.9‰。然而,由于总人口基数庞大,这一阶段中国人口净增的绝对数仍相当可观。1971—1980年,全国总人口由8.52亿增加到9.87亿,净增1.35亿,超过了第一次生育高峰时期的净增人口。

(五)第三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年)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但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加之20世纪80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18.2‰、1981年的20.9‰,达到1987年23.3‰的峰值。1981—1990年净增1.43亿,平均年增长人口1584万,1990年总人口达到11.43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六)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91年至2000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

持续稳步下降。1991年人口出生率为19.7‰,2008年降至12.1‰,13年下降了7.6个千分点,并一直稳定在低水平上。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到10‰以下,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七)人口增长低生育水平阶段(2001年至今)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2010年中国大陆人口为13.4亿,比10年前增加了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7‰,而在1990年至2000年间,我国人口净增长了1.3亿,年均增长率是10.7‰,同比平均增长率下降

0.5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新中国人口发展取得的成就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旨在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成功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转变。中国人口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基数

自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使中国少生了近4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亿延迟了4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也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20世纪唯一达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并将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提早半个世纪实现人口零增长,对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止

减缓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40年左右的人口抚养比(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相对较低的黄金时期,增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人口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口是典型的高出生、高死亡模式,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非常高。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政府对文化教育和健康方面的巨大投资迅速改变了上述状况,营养和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人口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跃,人口优势顺利地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三、新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

未来几十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人口安全的高风险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一)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

尽管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未来20年人口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减慢,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惯性作用,人口总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按目前生育水平预测,到2020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4.3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2年前后,达14.7亿左右。人口总量过大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控制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二)老年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急速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重度老龄化。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26%,60

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上升1.91个百分点。随着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提高。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而中国的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时间差。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任务相当艰巨。

(三)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就业压力始终较大

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人口总数的13.26%,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未来十几年16岁及以上人口的规模始终较大,总量在9亿以上,2013—2020年将超过11亿,并呈增长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基数大,高峰持续时间长,对人口就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四)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动人口大量增加,2010年已经超过2.6亿,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流

动人口还将持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入加速提高阶段所决定的。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并不能单靠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来实现,必然引起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

(五)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巨大压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1981年为109,只略高于正常范围(103—107);2000年提高到117,到2010年为118.06左右,严重偏离正常范围。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此外,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任何政策偏差和工作失误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反弹。同时,人口总体素质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总之,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人口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

湛江市市场调研报告(20131018)

目录 第一部分城市宏观环境 (3) 1.0湛江市概况 (3) 1.1 地理位置 (3) 1.2行政区划 (4) 1.3城市面积及人口 (5) 2.0城市经济水平 (6) 2.1 2010-2011年湛江市生产总值生产与使用平衡表 (6) 2.2 2013年上半年经济状况 (7) 第二部分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9) 1.0湛江房地产市场现状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9) 2.0城市房地产发展情况 (10) 第三部分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11) 1.0 城市物业服务定价水平 (11) 2.0 物业服务费收缴水平 (12) 3.0 项目空置及入住率水平 (12) 4.0 服务标杆及水平 (12) 4.1 TOP5物企市场拓展定性描述 (12) 4.2深圳的湛江的物业企业 (12) 4.3主要对外拓展性物业企业 (12) 5.0 专项服务分包及价格水平 (13) 5.1安保服务 (13) 5.2 楼宇科技分包市场价格 (13) 5.3绿化分包市场价格 (13) 5.4保洁分包市场价格 (13) 5.5电梯分包市场价格 (13)

6.0物业企业职员薪酬水平 (14) 6.1 项目经理薪酬情况 (14) 6.2 项目各主管薪酬情况 (14) 7.0 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15) 8.0 社会保险情况 (15) 9.0 福利水平 (16) 10.0 能源费用价格 (18) 10.1 水费价格 (18) 10.2 电费价格 (19) 11.0 经营收入价格 (20) 11.1 停车场收费价格 (20) 11.2 其他经营收入 (21) 12.0 开发企业对物业补贴水平 (21) 12.1 开办费支付水平定性描述 (21) 12.2 前期介入费支付水平定性描述 (21) 12.3 空置费支付水平定性描述 (21) 第四部分行业政策环境 (22) 1.0 项目管理权转移方式 (22) 2.0 影响经营的法律因素 (22) 附件1:湛江市优质优价物业服务收费管理规定 (23) 附件2:湛江市住宅小区共用水电费分摊管理规定 (24) 附件3:湛江市区住宅小区物业装修收费管理规定 (25)

中国人口与未来发展现状

中国人口与未来发展现状 2012-06-17 自1985年实行计划生育开始,中国人口得到了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的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相比之下,年轻人相比之下有所减少,随着人们晚婚晚育的意识逐渐的增长,年轻人就业问题,中年人的压力降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偏远地方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自己不但要养活一家人,夫妻双方的2对老人,再加上还有小孩的问题,平均每个人需要养活4个人,如果正常的夫妻每月工资为4000元,这样的工资平均家庭收入每人每月也只有500,去掉正常日常开支,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加上农民工外出打工,医疗费和消费水平,面对这样的窘境,辛辛苦苦挣到的血汗钱,也花费殆尽。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让农民工没有歧视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当前世界处于不稳定,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面对电子行业纷纷裁员下,中国应该加快科技的步伐,构建更加和谐的电子信息社会。各行业均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科学有序的去发展。政府工作,更应该面向每个百姓,应该把服务面向基层群众,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政府积极的工作,和化解、减少政府与百姓的矛盾,提高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共同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可以在手机中增加应用程序的方式,更加合理的搭建政府与百姓心与心的沟通,让百姓有话有地方说,有倾听的对象。 建议国家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合理的改进,由原来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4------1.7个孩子,这样可以控制人口的增长,不至于阶段性的就业潮,婴儿潮,和老龄潮,稳步推进,更加合理稳健的人口控制机制。当人口低于一定的数量时改为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8------2.3个孩子,有序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资源紧张。人口问题,如果得不到更会的解决,势必在以后25-40年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突出。希望尽早处理,妥善解决这些关系到中国13亿发展方向中来。 QQ:724814227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粗文盲率等数据均显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全国城镇人口低于下面缓存人口比重。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对湛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调查报告

对湛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调查报告 对湛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调查报告(doc 9页 关于湛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2年1月20至2012年2月30日 调查地点:湛江市各城镇 调查对象:湛江市人们生活水平、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 调查方法:典型调查 调查人: 王章杰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全市面积1.32万平方公里,人口754万人。现辖3市、2县、4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工业区)。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100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 湛江三面临海洋,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的46%。港湾密布,全市有港湾101处,较大的有湛江港湾、雷州湾等。

全市滩涂面积148.6万亩,占全国的5%,占全省的48%。沿海有岛屿30多个(不含沙洲、礁石),其中有居民住的12个。沿海有经济鱼类520余种、虾类28种、贝类547种。盛产原盐,为全省主要产盐区。湛江市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12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4个,年综合货物通过能力达1.3亿吨/年建成石油耗、矿石、煤炭、化肥、粮食、木材、集装箱、车(火车、汽车)客渡等专业化泊位和专业化设施,尤其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两座30万吨级陆岸油码头、一座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和一座15万吨级煤炭码头,以及亚洲最深的30万吨级人工航道。港口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是我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大西南出海主通道,是祖国大陆通向海南省的重要陆岛交通运输枢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有很大改观。"九五"期间,我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成绩显著。雷州半岛西南部改水治旱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湛江机场扩建、火车南站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广湛高速公路电白至湛江段、粤海铁路湛海线,国道改造基本完成,建成了2×30万kw湛江电厂二期工程及相配套的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加快改造。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新建了湛江国际会展中心、湛江图书馆、观海长廊、人民广场,改造了南桥河、北桥河和部分城市道路。"九五"期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4.92亿元,比"八五"时期的271亿元增加113.92亿元。科教兴湛取得成效,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有7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其中省级中心2家)、实施"火炬计划"43项(其中国家级25项)、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摘要: 人口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问题之一,人口发展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制度的改革实施。举目全球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最为突出严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怎样有效面对与解决: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少、人口质量低、人口结构复杂、人口分布不合理等由于特殊历史背景,特色经济环境造成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考虑。就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以及目前中国人口发展的诸多弊端影响来谈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以及措施是学者专家们不朽话题。 关键词: 人口现状影响发展措施发展方向发展趋势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基数大 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22%以上,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而世界上的国家好几百个。目前,我国人口比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1亿。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除我国还有印度、苏联、印尼、巴西、日本,我国人口比这6国之和还多,这些数字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多,不仅居世界之冠,而且大大超过其它人口大国。 (二)增长速度快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了,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了,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七十年代由解放前的28‰降到了36~38‰,死亡率的下降,造成了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8岁到70岁。但是人口出生率却持续在高水平上,这就是造成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据统计,从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里,人口由5亿4千万增加到10亿800多万,比解放前人口增长率高了7倍多,1982年—2002年增加了3亿。(三)年龄结构轻 我国人口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0%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潜在着强的生育后备军。五十年代同一年龄的妈妈只有四、五百万,而现在,同一年龄的妈妈将有1千2百万以上,未来人口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 (四)农村人口比例大 我国13亿多人口中,大约有10亿人口在农村,而农村人口的出生率大大高于城市,所以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城市高。另外,农村人口年龄构成比城市更轻,意味着未来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会高于城市,这就告诉我们,大力控制农村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人口发展的近期目标的关键。 (五)分布不均衡 全国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各省,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例如西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7% 我国人口现状的这些特点,充分说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摆在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面前的一次极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一名官兵同时也肩负着这项光荣而伟大的责任。

2018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3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5.3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01%,比上年末提高0.9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44万人,出生率15.63‰;死亡人口4.05万人,死亡率5.54‰;自然增长人口7.39万人,自然增长率10.1‰。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3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3.61 亿元,增长4.5%,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2.6%;第二产业增加值1086.61亿元,增长5.2%,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3.7%;第三产业增加值1388.16亿元,增长7.2%,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3.7%。三次产业结构为17.7:36.1:46.1,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3 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3.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7%,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2.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700.56亿元,增长8.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534.45亿元,增长6.8%。民营经济增加值1924.91亿元,增长6.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0%。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107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6212美元,增长5.6%。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价格上涨0.5%;居住类价格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4.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8%。

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范文

计划生育教育 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 时间:2005.01.13 地点:会议室 备课:尹浩 课题: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 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我国的人口形势与国情,领会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自觉响应国家和军队的计划 生育政策。 内容: 一、我国人口问题的回顾。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 三、我国人口现状带来的影响 时间:60分钟。 方法:理论讲解,课后讨论。 2001年12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而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其中第一条规定: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见从党中央江主席已把人口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也充分说明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最重要的基本国情;同时,由于未来几十年,人口总数还将持续增长,所以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丝毫不容乐观。

一、我国人口问题的回顾 (一)建国前:从奴隶社会到蒋家王朝,我国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动荡,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口随生产力逐步上升,没有明显的高峰及减少,在人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较平衡的人口问题,因而未能提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更没有把人口的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二)建国后:计划生育经历了三起两落,形成了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1、1956年到1957年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面对此次高峰,党和政府提出要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专这们也积极献策,但由于“大跃进”在人口问题上“左”的思想影响,正确的主张不但没有得到积极支持,反而受到批判,因而计划生育刚起就落了。 2、来势更猛的1962年至1965年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全国人口突破了7亿大关,再次引起了党和国家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国家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可是不到两年就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人口出生又处于无政府状态。 3、1966年到1971年,6年净增1亿2千多万元,形成了第三次生育高峰。70年代以后,党和国家深感人口盲目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亲自领导下,计划生育工作再次开展起来,但由于在人口问题上“左”的影响并没有认真清理,因而计划生育工作的声势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 4、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正确人口政策,决定严格控制人口,

湛江市县人口面积规划

湛江市三市(县级)、二县的人口面积 湛江是广东省3个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我国首批45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国道G207、G305,国家沈海高速公路、兰海高速公路从湛江境内穿过,与省道、县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现有黎湛铁路、河茂铁路、粤海铁路在湛江交汇,与国家铁路干线连接。目前在建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茂湛段),建成后湛江将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 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推动全市城镇体系有序发展,湛江市域交通格局未来将形成以“市区环、湾区环、市域环”与“区域通高铁、县市通高速、镇镇通快速、村村通公路”的“三环四通”为基础,以“环线”和“放射”为骨架,以多条纵横交错的城乡主干道为联系,串联空港、海港、铁路站场、客贷运站场的“网络+节点”的市域综合交通格局,实现湛江市境内“一小时生活圈”的构想。 廉江市域土地面积284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157.7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2015年为182万人;2020年为197万人,2030年230成人和。城区人口规模2015年约为27.2万人,2020年约为46万人,2030年68万人。廉江市的发展定位是:湛江市副中心城市,廉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现代加工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城市发展目标是:湛江市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开拓东盟自由贸易

区的重要支点;湛江市县域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探索理想城市建设的试验区。廉江中心城区在保护城市原有空间肌理的同时,依托现有骨架,沿廉江大道向南拓展,未来沿廉江河向西拓展。廉江中心城区空间的发展方向概括为:优化北部、调整中部、拓展南部、联通东部、延伸西部。 雷州市域土地面积353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359.93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2015年为185.53万人;2020年为208.45万人,城区人口规模2015年约为47万人,2020年约为53万人。 雷州市的发展定位是:中国特色文化名城、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承接创新基地、粤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滨海旅游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目标是: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城区”;搞活“二大工业区”,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 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中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3、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中国拐卖人口现状

中国拐卖人口现状 [摘要]现在很多人都问,中国到底有多少失踪儿童,这个数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官方数据, 但在宝贝回家网站上现在已经登记了五千多例,可是宝贝回家现在只是个民间组织,很多人对他们并不了解 1.关于中国儿童拐卖的权威完整数据缺乏,中国官方的说法是每年一万人左右,但是有第三方机构的估计则有7万人之多。公安部在搭建全国性的失踪人口信息系统,但数据并未公开 2.被拐卖的小孩,主要流出地为云南、广西、河南,主要流入地为福建、广东、山东、河南。被拐卖的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拐卖男童的目的,一般是以非法领养为目的。拐卖女童则是以性剥削目的为主。 3.拐卖儿童的主要拐卖方式有四种,其中诈骗和欺骗最多占37%,其他的拐卖方式分别是绑架、滥用权力或利用弱势、使用暴力。 4.被解救的儿童仅有不到十分之一能够回到自己亲生父母身边。 5.据中国最大的寻子网站“宝贝回家”统计,从2007年成立至2013年5月,该网站共收到全国寻子登记5000多条,其中90%是因为监管缺失导致孩子被拐走,一半被拐家庭属于农民工家庭。2009年4月开展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公安部相继推出了拐卖儿童案件“一长三包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DNA采血比对机制等举措,同时加强国际反拐合作,全面加大打击拐卖犯罪的力度,拐卖犯罪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一、我国被拐及走失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现在很多人都问,中国到底有多少失踪儿童,这个数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官方数据,但在宝贝回家网站上现在已经登记了五千多例,可是宝贝回家现在只是个民间组织,很多人对他们并不了解,所以,在他们网站上登记的数据也只是失踪儿童的一少部分,2008年宝贝回家到杭州组织过第一届全国寻亲大会,当时昆明市去了十二个家长,他们带去了一份262人的昆明市2001年到08年失踪的儿童的名单,当时他们在网站上核对了一下,只有四名儿童在他们网站上登记了,公安部公布了今年打拐专项行动解救了四千多个被拐儿童,这些孩子中,只有十几个在宝贝回家网站上进行了登记,所以,宝贝回家现在网站上的数据应该与实际数据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比例可能至少要加上几十倍,也就是说,我国的被拐儿童应该是以数十万计。 尽管从建国以后,我国对拐卖妇女儿童现象进行了几次专项打击,但拐卖儿童现象却是越来越严重,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从个人分散作案,到集团化拐卖儿童。从一个

湛江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05年湛江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05年,在宏观经济良好运行的背景下,在国办发26号文件是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立足于维护普通居民的住房权益,立足于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调控的指导思想下。我市住房一、二级市场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联动效应明显,对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05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一)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情况 2005年湛江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652亿元,较上年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28亿元,较上年增长17.9%。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72亿元,较上年增长32.2%,占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比重分别为11.49%和3.18%。 表1:房地产投资与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投资的拉动,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新建商品房供求结构情况 2005年全市市区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90.47万平方米,较上年减少4.69%,其中商品住宅80.75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6.8%;完成商品房交易面积68.4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72%,其中商品住宅交易面积65.2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69%。 表2:商品住宅供应情况表 表3:商品住宅销售情况表 从商品房市场供求关系来看,表2和表3显示我市商品房市场供求结构性正常。从商品住宅供应情况看,单套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的占总量的47.73%;120-160平方米的占总量的37.57%;从销售情况看,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的占总销量的49.53%;120-160平方米的占总量的39.07%。 (三)商品房价格走势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和对策 摘要: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我国人口质政策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这其中,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受教育水平出生人口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正文: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相互关系 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是人口范畴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个是量的方面一,个是质的方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首先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任何时代的人口数量都是具有一定的质的数量离开一定的人口质量或者说没有人口质量的人口数量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任何时代的人口质量都是具有一定的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离开一定的人口数量或者说没有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也是不存在的。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质量的高低常常是互相制约的人口数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甚至会阻碍人口质量的正常发展。因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不利于身体素质和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反之如果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使其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必然有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口质量低下不利于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难以使人口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反之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必然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使它能够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句话,控制人口数量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前提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现为互相转化互相替代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看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家庭的收入资源为既定时,如果它的生育抉择倾向于增加孩子数量时能用于提高孩子素质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数量的增加替代了质量的提高反之如果家庭的生育抉择倾向于提高孩子素质时能用于增加孩子数量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质量的提高替代了数量的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在数量上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在质量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推动下。宏观上存在着促使家庭的生育抉择有以孩子质量替代孩子数量的趋势。 二,人口素质概述 1.人口素质的定义 人口素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1971年对人口素质的定义是:作为集团的人的遗传的素质形质性格智能或教育程度等各种属性,换句话说是对肉体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能源的状态等的机能侧面的各种性质的综合。前苏联学者瓦连捷伊等人的定义是:表现人口本质人口特殊性和人口规定性的那些本质特征的总和。人口质量就是使人们的劳动能力同它赖以运用起来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并把这种适应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方式,它包括整整一套表明人口及其最重要部分劳动适龄人口的特征,这些特征指的是人口教育水平人口职业构成人口社会构成人口变动以及多民族国家中通晓一种或几种民族语

湛江区位优势与未来发展

湛江区位优势与未来发展研究 摘要: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地处粤桂琼三省(区)结合部。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现辖三市、两县和四区,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先后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和“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关键词:湛江、区位优势、未来发展 一、湛江具有的优势 港口优势。港口资源是湛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港湾众多,建港条件优越。全市现有交通运输港口码头16个,大小泊位165个,2008年,年吞吐能力超亿吨,形成了以湛江港为中心、环雷州半岛中小港口相互配套的港口群。湛江港是国家级主枢纽港,为粤西、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有万吨级以至5万吨级泊位20多个,拥有全国第一座30万吨级油码头、30万吨级现代化铁矿石码头和华南沿海最深的航道,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目前湛江港已建成30万吨级航道,近年来,投入巨资进行大型项目建设,已初具国际一流深水大港规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方大港。 交通区位优势。湛江内联“三南”、外连“五洲”,为大西南、华南、海南的交通枢纽。海上,是全国主枢纽港;铁路,与广州、深圳、韶关并列,为广东四大铁路枢纽;公路,是全国45个枢纽之一;还有粤西唯一的民航机场。形成了发达的海、陆、空和管道运输立体交通网络。连接广州、海南和大西南的铁路干线在湛江交汇,黎湛线、三茂线及粤海铁路与国家铁路干线对接,洛(阳)湛(江)铁路广东段和黎湛铁路复线湛江段基本建成;国道207线、325线纵横贯通,广湛、渝湛两条高速公路已于2005年底建成;湛江民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海口、长沙、香港等地航线30多条。湛江是连接中国西南与东部地区的结合部,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大陆沿海通往非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位置,是中国加入世贸扩大开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的理想立足点和结合点,是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10预防陈欢2010223641 摘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江泽民提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方针后,中国的经济就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以很快的速度赶超着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平.但是西方世界历史在2007年达到颠峰,人口老龄化问题随之出现。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精神物质得到进一步保障,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向后延迟.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出现,相继的问题随之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是极赋挑战性的,也是非常棘手的。能否处理和解决好此问题,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下个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加快解決 Abstract From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to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o jiang zemin put forward "all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China's economy is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ing, fast catch up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to life level. But the western world history in 2007. It reached its peak,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appears.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reached a well-off standard, spirit material further security, life expectancy gradually backward delay.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is inevitable, have problems arise. Such a question for a developing nation, it is vastly challenging, is very difficult. Can deal with and resolve this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our country achieving a goal down the key. 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 Speed up solve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年龄达到老龄,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齢。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10%65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酌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而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而中国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到2004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数的10.97%。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二.中国人口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上升到2000年的8811万,占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且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将会日趋明显.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1.老龄人口步伐趋快性,趋多性。 2.老龄人口的“贫富差距”性。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早出现在富人区,因为他们可以享受艮好的医疗设备,也有比较充足的物质精神保障。而贫民则沒有这些保障,平均年龄和富人相比就相对要低得多. 3.老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农村老年人口高于城乡人口,出现倒置现象;再者便是发展地区高于落后及发展中地区,导致一些地区出现老年人口集聚的现象。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中国以如此快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梁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群众性工作。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从53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曲折、悲壮、辉煌的历程。所谓曲折,就是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上有过反复,在工作指导上发生过偏差和失误;所谓悲壮,就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通过国家意志推行计划生育,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增长,广大育龄群众作出了惨烈的奉献和巨大牺牲;所谓辉煌,就是通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少生4亿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我国的人口发展变化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09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2亿人,约占世界的1/5,相当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目前我国仍以每年600万人口缓慢增长。从夏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口发展先慢后快,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夏至西汉末年,人口由1355万增长到6000万,是一个缓慢增长时期。 第二个时期,从西汉末年到清朝初期,人口一直在6000-8000万之间绯徊,是一个上下波动,徘徊不前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从“康乾盛世”到1949年,是人口迅速增长,直线上升的时期。1684年全国人口突破1亿大关,1762年达到2亿,1789年达到3亿,1835年达到4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达到5.4亿。 建国后,中国人口数量扶摇直上,先后出现三次生育高峰: 第一次生育高峰,1950年-1958年,总人口由5.5亿增加到6.5亿,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 第二次生育高峰,1962年-1973年,总人口由6.7亿增加到8.9亿,妇女总和生育为6.18。 第三次生育高峰,1985年-1993年,总人口由10.5亿增加到11.8亿,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8。 二、当前中国人口态势的主要特征 1、人口基数大。全国总人口已达1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素质总体不变。我国15岁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2.9%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15年, 高科技人才仅占总人口的0.8%,万人中技术人员数量是发达国家的1/500,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重为1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9%,我国人力资源总体水平居世界106位。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郑真真杨舸 2013年05月14日09:06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政策和制度变革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降低了流动风险;经济转型和工业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持久的劳动力需求;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最先完成人口转变,长期的低生育率导致新生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人口的流动。人口流动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 人口流动的规模与流向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图1),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

到城市的年轻劳动力,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迄今为止流动人口规模仍继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约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 图1 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1982~2010年(资料来源: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 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一直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流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至今仍在全国居首位,东莞、深圳、中山等城市的流入人口数量已占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不过,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对经济变化高度敏感,随着各地经济发展进程和经济形势变化,人口流动的地域特征也发生了局部性变化。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和京津冀共同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三大都市圈。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流入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珠三角地区,其中以浙江流入人口增长幅度最大。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流入人口更为集中在珠三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 农村人口多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982年,我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后,国外一家刊物针对这一资料,算了一笔帐:假如将所有的中国人按4人一排编成队,每队相距米,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走过天安门,将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全部通过。按当时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降低到1000计,每分钟大约出生38人,每小时出生2280人,每天出生大约5万多人。假设再把他们的父母在十年内以同样的速度走过天安门期间所生的婴儿计算在内,那么这支队伍全部通过天安门的时间还要再加20个月。截至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已达到亿,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有人形象地计算过,这近13亿人口,如果排成一线,可以绕地球赤道26圈。(人口基数大) 据统计,我国每2秒就有一个婴儿出生,每天出生大约5万人,每年出生大约1900万人,减去同期死亡人口,每年净增长大约在1300万人左右,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总和。 (新增人口多) 据1990年普查,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约占%,我国每100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所占的比例是美国的1/15,日本的1/60。据国外统计,在136个国家中,每13人中的大学生数,我国排在第135位。 (人口素质偏低) 据统计,世界农村人口占世界的总人数的44%,美国农业人口只占2%,英国占%,日本占%,而我国13亿人口,农村人口为亿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 1997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30%,农村人口占70%。约占世界农业人口的35%。(农村人口多) 按照国际通行的我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有一半的城市进入到老龄化行列。据统计,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由于地理、交通、气候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在占国土面积占46%的地区,人口密度高达200人/平方公里,其中稠密地区达1000人以上,而西北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4%,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 “黑河--腾冲线”:自我国东北的黑河至西南的腾冲划定的一条虚拟地理分界线,此线以东地狭人多,以西地广人稀。(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