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活页”教材研发与出版-教育文档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活页”教材研发与出版-教育文档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活页”教材研发与出版-教育文档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活页”教材研发与出版-教育文档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活页”教材研发与出版

一、课程改革是教材改革的大背景

为进一步做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2009年7月,人社部下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正式启动了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试点院校已经从2010年的30所技工院校扩大到了131所技工院校;试点专业从最初的汽车维修、数控加工、机床切削加工等5个专业扩大到了包括电子技术应用等在内的14个专业。2011年11月,在呈报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人社部王晓初副部长对该项工作做重要批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转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我部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一个品牌项目。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一体化课程规范是教材开发依据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教材的研发出版基地,笔者所在出版社传统教材的开发依据是各专业的部颁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本次一体化课改教材的开发依据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各项研究成果。具体来说,编写一体化课改教材是依据人社部组织专家团队开发的各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开发

依据是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编制的《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

在已开发的各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中,主要涉及以下6个环节。

专业基本信息:包括专业名称、专业编码、学制年限、就业方向、职业资格。

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总体培养目标、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预备技师(技师)培养目标。

课程安排:分别针对中级、高级、预备技师(技师)技能人才层次,给出了对应的一体化课程、通用能力课程和基本技能培养课程安排。

一体化课程标准:针对每门一体化课程,给出了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内容分析、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性学习任务、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考核要求。

实施建议:对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建议。

考核与评价:包括对教师、学生的考评办法,强调了过程化考核。

从《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到各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再到教材研发和出版,其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是逐层细化、逐层落实的。

三、教学研究和评价反馈是教材开发质量的保证

教材开发与传统图书开发不同,它需要一套更加完整、严谨

的开发机制,从开发过程来说至少应包括教学研究、教材开发、教材出版、教材使用、评价反馈五个环节。以下主要针对教学研究和评价反馈两个环节做阐述。

1.教学研究

面向技工教育的相关教材开发,在教学研究阶段,一般需研究两个方面:一是部颁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二是典型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实际教学情况。本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团队更加强大,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的组织下,汇集了众多的课改专家、30所试点院校的几百位骨干教师,历时两年多,经过几十次的会议研讨,开发出了首批5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规范,为后期配套课改教材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环节是保证教材持续更新、持续完善的重要一环。在该环节,我们通常有如下做法:

(1)利用电话、Email等手段,对用户学校教材使用意见进行专项调研。

(2)利用各种会议、师资培训活动等收集教材使用意见。

(3)借助出版社网站(class)以及“全国职业培训教程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4150737.html,),随时收集用户学校对教材的反馈意见。

(4)借助部教材办公室在全国技工院校中创建的教材实验基地,对指定教材进行教学试验,从而收集反馈意见。

本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配套教材的开发,除了采用以上四种评价反馈方式之外,在教材开发中,就已将评价反馈阶段提前,变成为:试用教材(非正式出版物)开发→试点使用→收集反馈信息→修改完善→“活页”教材正式出版。正是有这些教材使用反馈机制,以及一轮非正式出版物的试用,从而保证了最终正式出版的活页教材的质量。

四、“活页”教材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强调了课程来源于企业典型

工作任务,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之配套的教材开发,也做到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不仅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而且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结构体例,在国内职业教育培训教材领域中均属首创。 1.内容创新“活页”教材在内容上由若干学习任务组成,每个学习任务包含若干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引导性的学习问题。

(1)学习任务的设计体现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活页”教材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关课程和学

习任务,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例如,汽车维修专业第一学期教材《汽车维护》共设计了4个学习任务:汽车日常维护、汽车首次维护、汽车15000km维护、汽车30000km维护,这些学习任务都是学生将来在企业中会遇到的实际的“事”。

(2)学习活动体现企业工作过程。教材中学习活动是按照

企业工作流程进行设计的,学生完成这些学习活动的同时也就体验了完整的工作过程。例如,《汽车维护》中的“汽车首次维护”学习任务共设计了8个学习活动:车辆各系统组成与功用认知、首次维护接车单的识读与填写、首次维护工作准备、发动机舱检查与维护、车舱内检查与维护、首次举升检查与维护、首次维护竣工检查与记录、首次维护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3)引导性问题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引导性问题,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引导性问题就可以完成该学习活动。引导性问题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4)学习目标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活页”教材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并加大了对这些方面的考核力度。

2.形式创新

针对一体化课程教学特点,与之配套的教材以活页形式印制成书,成书由“活页”、活页夹、便携式活页夹、PVC保护板四部分组成。

图活页教材(左)与便携式活页夹(右)

(1)“活页”和活页夹。“活页”的页码采用“学习任务编号—学习活动编号—页码号”三级编排形式,如“3—2—4”

表示“学习任务三”的“学习活动2”的第4页。学生在使用某一学习活动时可以将其从活页夹中取出,用完后再放回活页夹中保存。另外,教材中设计了“自评表”“互评表”“教师总评表”“综合评价表”等评价表格,表头上有“班级”“姓

名”“学号”等信息栏,从活页教材中取出评价表填写后可以单独提交。

(2)便携式活页夹。使用教材中附赠的便携式活页夹,可以灵活方便地将教材中部分内容携带至一体化教学场地。

(3)PVC保护板。教材内附的整张PVC保护板可以作为学习记录垫板使用,特别是在将部分教材内容以便携式活页夹的形式带到实训设备旁边时,使用更方便。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次“教学革命”,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在使用一体化“活页”教材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从而提升一体化教学效果。

吉林大学2017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吉林大学2017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一、学科大类或专业类培养模式改革项目1701 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影响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问题,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学部或学院开展按照学科大类或专业类宽口径培养的改革探索。 二、五种类型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 1702 围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各类卓越计划和国际型、管理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深入研究五种类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探索建立适应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等为目标,重点加大在课程体系、授课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提升五种类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引领作用。支持开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毕业后教育有效衔接的改革探索。 三、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项目1703 立足校本,面向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按照新工科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要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理工渗透,建立综合性大学新工程学科专业的整合机制、结构优化和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改革途径。 四、创业教育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1704 开展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实训体系和实践教育体系改革;优化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大学生创意实践基地”、“大学生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虚拟平台和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提供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为学生提供创业辅导、工商注册、运营指导、金融服务等全方位服务改革研究等。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项目1705 针对传统落后的以侧重知识传授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模式,探索以课程或系列课程为核心,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引导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革,切实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重点基于以问题和项目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创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实施项目教学改革,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改革,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 六、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与学习模式改革项目1706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依托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学习平台和移动端,建立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互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建立起由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在线指导和全过程学业综合评价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七、综合性课程与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707 促进学科交叉,以一定的主体为核心,将相关学科原理、方法、概念、手段等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新的课程领域和研究方向,探索创建跨学

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及实施──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材介绍 模板

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及实施──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材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为21世纪音乐教育、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审查通过,已在全国实验区开始实验(根据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新教材》有五线谱、简谱两种版本供教师选择)。现将《新教材》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编写意图”、“如何使用教材”、“课堂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作一介绍。 一、教材编写意图 人教版《新教材》在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在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编排方式等各方面都有创新,单元主题的结构、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内容、音乐游戏、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以下简要介绍《新教材》一年级上、下两册的主要特点。 (一)贴近儿童生活,寓人文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单元主题内容之中 1.贴近儿童日常生活 在成年人的社会里,儿童是弱小无助者,思想受成年人的影响,精神上依赖成年人,行为上模仿成年人,儿童自己的生活所剩无几。儿童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意志,在儿童天地里满足释放和表达个人情感的需要。《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第一册第五单元“动画城”,第二册第五单元“我们多快乐”,第六单元“藏猫猫”,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友谊、歌唱、舞蹈、游戏,等等,引导儿童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感受与表现不同音乐情绪的音乐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音乐创作似乎只是作曲家的专利。《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则告诉儿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音乐。这一单元引导儿童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和倾听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让儿都能拥有创造音乐的每个儿童都能创造音乐,童体验到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快乐。 2.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儿童是地球的未来,应从小建立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观念。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汇集了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表现春天的云、雨、冰雪融化、动物苏醒、春游、春耕等,启发儿童观察春天,产生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情感。第一册第四单元与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利用儿童爱动物的天性,激发儿童内心

(完整)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的方案

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的方案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实施一体化教学试点是我校20XX年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的重点,学校要成立校教研室两级领导班子负责策划和实施,要把试点和示范相结合、评价和奖励相结合,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试点,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范示,进而在全校推行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组织上一体化设置,教授与操作等教学手段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车间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实施一体化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先通过试点再逐步推广,经过反复实践和改进形成具有教研室统性,科学性,程序性的范式。在试点阶段,一体化化围绕以下目标开展工作: 1、积极宣传推介一体化教学理念,通过试点彰显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形成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共识。 2、创建一体化教学条。一是打造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参与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原则上都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开发一体化教学校本教材;三是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 、建设一体化教学改革资料体教研室。通过试点,积累教学资料,通过改进,优化教学资料,通过创新,丰富教学

资料,通过归纳整理,规范教学资料,形成教学资料共享资,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 4、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研究工作。通过试点,要开发出一批可以推广使用的一体化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撰写一体化教学科研论,积极创造一体化教学精品程。 设立校教研室两级领导机构,校级领导机构负责教改工作的总体策划、宣传、指导、督导、考评、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论的汇编和成果的申报。教研室部领导机构负责教改工作的实施。 顾问: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 成员: 由各教研室主任负责组建 1.试点时间:20XX年9月1日-20XX年12月0日 2.试点范围:在机械工程教研室、电子电气工程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室进行试点。 3.试点项目:机械工程教研室:《数控车工技能训练》、《钳工技能训练》、《车工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试点;《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学生自选教师上试点。 电子电气工程教研室:《电力拖动技能训练》、《单片机

2020年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2020年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2020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20xx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一 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

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1、全体教师间周做课。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资料(2):教育部教基二[2009]11号《中小学实验室规程》

教育部教基二[2009]11号《中小学实验室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 第三条本规程所指实验室包括:中学理科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小学科学(自然)实验室、艺术专用教室、历史地理专用教室、实践活动室和开设其他课程需要的专用教室等。 第四条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第五条实验室应提供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开设实验课的环境和条件,应满足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 第二章设置与仪器配备 第六条实验室建设应执行《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规范》(教基〔2006〕16号),教学仪器设备(包括课程教学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学训练和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工具、教具、材料、用品)的配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实验室应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课程标准进行设置,实验室的数量要与学校的规模相适应,保证满足教学需要。高中应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通用技术、艺术等专用教室和开设其他课程需要的专用教室;初中应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开设其他课程需要的专用教室;小学应设科学(自然)实验室或综合实验室和开设其他课程需要的专用教室。 第七条实验室用房包含实验教学用房、配套用房和附属用房。实验教学用房主要用于师生开展实验教学活动;配套用房主要用于储藏和陈列仪器、设备、试剂、挂图、标本、模型;附属用房主要是准备室、实验室管理员办公室、

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今天,职业教育特别 是技工教育发展迅速。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同 时还要有强健的体质,特别是专业技术身体素质,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和完善技工院校体育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进一 步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创新 一、技工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落后。技工院校在长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 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新颖,教学形式单一。这样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热爱的需求。目前大多数技 工院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老师指定或从老师的角度出发的,从而在很大 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没能做到一切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 2.学生缺乏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技工院校实际的体育课教学中研 究发现,学生不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对体育课产生了厌恶 情绪。分析存在的原因可发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但陈旧 而且单一,只注意了教学的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更忽视了不同体育水平 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的体育课教学必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激情。其二,体育老师参差不齐的教学水平,对教学和学生的态度及缺少对教学的积极性 和热情,从而造成了学生进一步的厌学。 二、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议 1.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的个性和体能、 身心和健康都得到均衡的发展,使学生们都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并能培 养他们进一步的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提高自学能力的习惯,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 趣和激情,使他们在心中有明确的运动观念并发展自我在体育方面的能力与个性,从而塑造完美的自我,培养他们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扩大和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1)技工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的教学时,不但要加强体育课基本知识、基本 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且要使学生从理论和科学的高度认识体育课的教学价值。只 有使学生掌握了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方式,提高了学生身体的综合体育素质,才能 搞好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也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2)我们在教学中要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地 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去满足体育课堂的要求。要注重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娱 乐性、趣味性、学生的可接受性,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项目的技术水平、男同学与 女同学的性别差异、所学专业的特点,做到循环渐进、因材施教。 (3)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要增加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和符合技工院校学生体育发展的现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年龄段、性别、体育水平、兴趣爱好的不同协调体育锻炼的要求;要从科学、健康的角度 出发,体现出教学的时代性、多样性、针对性、趣味性、民族性和实用性,以形 成有自身特色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良好体系。 3.提高教师素质和强化教学设施。技工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说 到底是人才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只有体育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体育知识体系,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体育老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及措施

涅阳第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等、靠、拿思想严重。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与管理,加大改革

力度,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5、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学期末,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 (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优生,保持优生数量,或优生人数增加,或优生成绩有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或人数有所减少。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人教版教材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语文 (七至九年级)》介绍 课程教材研究所顾振彪 这套教科书是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编写的。 这套教科书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 1.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 遵照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教材应强调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增强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教材中心主义”的倾向。 实际上,语文要贴近生活,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成为流行的口号。人们认识到,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早在1990年起我社编写出版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就开始了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的尝试,但当时主要体现在第一册。

技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南充兴光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五年发展规划 南充兴光技工学校教务部 一、总体发展目标 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学校建成以普通职业技能教育为主,以道路运输类、电子计算机应用类、机械制造类、酒店管理服务类、农业技术服务类专业为主要特色,学校在校生3000人,短期技能培训20000人的规模,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共同发展,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规模适度、质量较高、特色明显、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中等职业技能院校。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特色鲜明、市内一流、市内知名”的办学目标。 二、学校教学工作发展战略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发展战略,总体上分为“三步走”,即“整合融合阶段、内涵建设阶段、质量优化阶段”。 2015年至2016年为整合融合建设阶段,工作重点是“定制度、抓落实;抓建设,打基础;抓规模,见效益;抓教学,保质量” 2017年至2018年为内涵发展阶段,工作重点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人才强校;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改革、质量工程,以质量立校;打造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出名师,以特色兴校”; 2019年之后为质量优化阶段,工作重点是“强化特色、

培育优生、树学校品牌”。从而基本实现“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战略目标。 三、具体目标要求 1、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本着边建立、边执行、边修订的原则,使之与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相适应。规范、完善教学管理、督导相关材料,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为学校内涵建设做好提供保障。此项工作应在2015年前完成。 2、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中,主动与重点企业联系,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技术交流、师资交流等方面与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到2018年,重点建成SYB创业、汽车维修、汽车驾驶员、机械操作工、机械修理工、电工、焊工、钳工、车工、锻造工,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美容美发师等13个中高级技工层次的专业,并以市场需求和人才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从2015年起,以平均每年新增1-2个专业(方向)的发展速度进行建设,同时适时淘汰1-2个不适应市场的专业(方向),到2020年专业(方向)总数基本稳定在15个左右。 3、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 大力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建设好三大课程体系,一是各专业通用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基础课程体系,

课改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度课改工作计划 Xxx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核心,以构建太原市“343”课堂教学模式和小店区 教育局“一三三”区域课改模式为背景,以河南永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人人得到更大的发展,个个享受可靠的成功。 二、工作要点: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 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本学期做以下几方面尝试: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 要求。 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教材特点,立足课 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积极参加新课改培训,根据我校自己实际,利用各种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认识,转变教师的观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 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

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上级的文件,提高思想认识,较大地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大讨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改变在培养学生 时“重智轻德”的倾向,树立正确、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全面发展。 4、继续加强师德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重点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认真总结师德建设和行风建设的经验教育。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全体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掌握、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加强依法施教教育,加强受岗敬业教育。时刻提醒老师要按师德规范要求自己,美化自身行为,提高师德水平。 5、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做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职务培训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岗位练兵、自学自练、培训提高、考核审定”的工作思路。扎实抓好教师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6、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教学管理。 (1)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美音、劳动等学科的教学,做

2021年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探讨

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探讨 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尽快转变角色,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那么,高校教学 ___研究项目如何管理呢? 摘要:教学 ___项目是高校深化教育体制 ___、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载体,是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针对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教育教学 ___管理的新特点和新任务,探讨院系教学 ___研究项目的规划立项、过程控制、验收 ___、激励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 ___研究项目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 ___、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载体,其涵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 ___研究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都通过设立教学 ___研究项目带动教育教学 ___,以教学 ___提升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诸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高效、科学、规范地 ___和推进教学 ___项目,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需履行的重要工作,需高度 ___和持续研究。 校院二级管理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实施管理体制 ___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权力下放和目标考核,提高学院的自由度和积极性,充分

发挥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主体作用。校院二级管理实施之前,多数教学 ___研究项目主要由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部门规划和管理,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仅负责监督实施。因需考虑到全校所有学院和学科专业,使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 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进行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院系教学管理部门成为教学 ___研究项目规划管理和实施的主体,可以根据学院特点自主规划和管理教学 ___研究项目,其针对性和目标性大大增强。本文针对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教育教学 ___管理的新特点和新任务,探讨院系教学 ___研究项目的规划立项、过程控制、验收 ___、激励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教育教学 ___过程中,适时、求是、务实的教育教学 ___理念和导向是取得良好 ___成效的基础。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国内外教育 ___趋势、学校教学 ___规划及本学院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开展多方调研和合理规划,充分汲取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内外专家及广大教师 ___和建议,建立和完善学院教学 ___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附件2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立项指南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 3.“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5.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6.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7.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8.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9.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10.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11.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12.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13.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14.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5.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的研究 16.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7.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研究 18.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9.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研究 20.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1.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2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3.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5.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26.基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研究 27.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改革与建设 28.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29.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30.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2.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33.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34.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35.高校关于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36.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37.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38.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39.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0.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1.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2.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3.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五、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44.有利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基地建设模式改革与实践 45.特殊人才专业教育标准建设与实践 46.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47.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48.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49.高等学校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50.本科专业质量标准建设与综合改革实践 51.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 52.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六、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53.通识课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54.面向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设计 55.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究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

“关于以学为主教学研究” 实施方案 仲山乡赵山岭小学 李泰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教学是近几年变革较大的一门重点学科,选取省教研室负责的课题实验,适逢其时。在林林总总的语文课题实验中,“以学为主”的教学理论,置于课改实验的大背景之下提出来,尚属首次。这是一个与新课标、新形势完全吻合的全新观点,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 二、课题界定及实验目的 “以学为主”就是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属于学科教学实验研究,侧重于实践和应用,“教师行为研究”子课题的实验的目的是,挖掘和重新认识教师这一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在“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力争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教师引导、组织、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长期以来以被动性、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 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语文课程的做法,广泛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建立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语文评价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广泛开发、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注意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增强学生在各种场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 .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一、我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导读篇P001) 作为技工院校,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师资、场地、评价、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服务徐工各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是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 二、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成效(导读篇P001) 1.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设计开发工程机械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包含全新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学生工作页; 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具有较强教改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体化教师; 3.学习工作站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中建设与一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包括教学区、资讯区、工作区、工具区和展示区于一体的学习工作站; 4.教学管理:修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管理; 5.评价体系:创新对学生和对教师的师生评价体系。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九件事(导读篇P002) 1.确定专业领域:行业分析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领域;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观察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转化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分析,转化一体化课程; 4.描述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描述一体化课程; 5.开发学材(工作页):学习任务设计,开发学材(工作页); 6.准备课程实施:学习工作站建设,一体化教师培养,做好课程实施准备; 7.实施与评价:一体化课程实施与评价;

8.改革管理模式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 9.持续改进:课程体系优化与持续改进。 四、课程改革的背景(P003~P006) 1.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2.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 3.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人力资源价值定位。 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P011) 1.专业课程与工作任务于一体; 2.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 3.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于一体; 4.学习者与工作者于一体。 六、技工教育主管部门对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提出要求(P015) 1.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 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2.国务院〖国发[2010]36号〗文件提到:“根据职业培训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资料word . . 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深化技工院文件提到:[2010]57号〗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 发……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提升办学水平……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校教学改革,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标准为依据、; 体系”文件提〗[2011]11号4.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教育学》说明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出版说明 本书原是国家教育部文科教材编选计划重点项目,由我社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写,即华中师范大学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编写工作于1978年正式启动,1980年印行第一版,1982年印行第二版,1988、1989年印行第三版、第四版(即新编本第一版、第二版),1999年印行第五版(即新编本第三版)。本书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曾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为全国十大畅销书(文教类)。“九五”期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至今已累计发行四百余万册,创造了新中国教育学教材史上的一大奇迹,成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典性的公共教育学教材。 本次我们约请作者进行了全面修订,定为第六版。这次修订几近“重写”。本书作者均为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力求更新理念与资料,反映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时代特征与新的需求,并借助原书为人熟知的体系、规范与方法,力求编写出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优质教材。 欢迎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继续对本书编辑出版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本书日臻完善。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 2009年2月

前言 这本《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其编写任务,最初来自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规划的重点教材项目。我们于1999年开始组织人员撰写,因种种原因,编写进展缓慢。在此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又多次向我们提出,希望修改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该书系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编写的教材,曾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奖、吴玉章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为全国十大畅销书(文教类)。自第三版起,至今已发行整整20年,其间虽经几次修订,但未作大的修改,有些思想和资料日益显得陈旧,确实到了非大改不可的地步了。鉴于用一组人员同时分别去完成两本性质相同的书的编写任务,是既不现实,也不明智的,因此,我们决定采取合二为一的策略,以“重写”为主,力求更新理念与资料,反映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时代特征与新的需求;也兼顾“修改”,借助原《教育学》(新编本)为人熟知的体系、规范与方法。这样,我们编好这本教材,也可以说实际上完成了两方面的任务。 教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资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尤其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的更新加快,为了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世界各国莫不重视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学教材的更新相应加快,其教材编写也成为较经常的事。这是一项看似平凡、与科研相比且不受人重视,但又非常重要而必须做好的工作。由于形势的需要,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我们曾多次参与教育学教材的新编或修改工作,深感这一工作的艰辛而责任重大,因为编好一部新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 教育学教材编写的过程,对编者来说,是一个对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认识提高和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提高思想水平,以与时俱进的正确理念与方法为指导,以广泛学习和深入研究为基础,才能编写出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教材来。这是我们的认识、愿望和诉求,并曾经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概要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 以什么观念统率与整合教育资料,分析各种教育问题,这是能否保障所编写的教材反映时代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与质量的关键。以往,我们的教育学在分析教育发展与变革时,虽然一直希图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但往往单向度地强调社会发展决定教育发展,教育发展决定人的发展,而对人的能动性和人的教育的能动性则有所忽视;之后,对人的认识确有显著的提升与突破,在教育工作中也特别注重弘扬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并重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然而,又忽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人与教育能动作用的制约;而且,对如何处理自我主体与他人主体、个人主体与群体主体、不同层次与范围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与能动性,在理论上总是感到说得不是很清楚,单是强调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很难全面而妥善地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部问题。在当代,世界也开始反思过于强调人的主宰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与功利所带来的精神堕落、社会动荡、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等严重问题,不断提出要提高人的素质、学会共同生活、注重可持续发展等新的理念。在我国改革开放迅猛发展的重要时刻,我们党科学地总结了当代国内外有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光辉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①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也为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研究与教育学教材编写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工作,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就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角度来说,处于基础的中介的地位,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附件一: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2009-11-30 14:26:00 作者:教务处浏览次数:484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 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两年努力,开发完成技工院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四、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