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教学反思1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教学反思1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教学反思1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教学反思1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教学反思

一、课题的准备阶段

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节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物理的教学公开课中,也经常被老师们选择其中的某一节内容作为上课主题。教材中包含五个课题: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与失重。其中牛顿第二定律定量的给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具有五个性质:因果性、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和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每一个性质都可以用一个物理课时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成都七中和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的高一物理教学进度,由成都市教科院组织了一次在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的同课异构的展示课,课题确定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上课时间11月21日,组上老师在一个月前推荐了我去上这次公开课,给我一次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同时我也借此课题作为学校分散献课的上课课题。

在七中老师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怕上公开课,就怕上公开课的准备过程。因为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重要的亮相,对老师个体来说,是个人教学能力的集中展示,对备课组和教研组来说,就是集体力量的集中展示。为了把这节课上出新颖,上出高度,上出水平。我做了充分的构思和准备,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网上也查阅了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在这节课的实验中,我也做了大胆的尝试,期间做了很多次改进和调整,这些都源于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们给带来的启发和建议。

二、课题框架的搭建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指的是合外力与加速度瞬时一一对应关系,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合外力渐变,加速度渐变;合外力突变,加速度突变。由此我确定了三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一是合外力恒定,加速度恒定(问题1:地铁列车启动阶段的瞬时加速度问题为例)。二是合外力渐变,加速度渐变,(问题2:“蹦极”过程中“人”的加速度变化问题)。三是合外力突变,加速度突变(问题3:轻弹簧、轻绳模型中的瞬时加速度问题)。

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我请教了物理组的范波老师、谢英胜老师。范波老师的建议是要保证这节课的容量要够,突出突变内问题的解决方法。谢英胜老师首先建议修改这节课的主题,由“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改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更突出了对牛顿第二定律中的瞬时性问题的研究主题。第二,将教学内容中的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位置互换,突出合外力突变,加速度渐变。再由学生根据已学内容去分析现实生活实际问题:“蹦极”过程中“人”的加速度变化问题,突出由物理走向社会。由此我就确定了以三个问题为线索,由生活中的地铁列车启动阶段的瞬时加速度走进物理,通过对轻弹簧、轻绳模型中的瞬时加速度问题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出一般结论,更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内涵。最后由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自主分析“蹦极”过程中“人”的加速度变化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本节课出彩之处

1、问题引入:如何测量地铁列车启动阶段的瞬时加速度问题

这个问题的引入来自于人教版的教材,也来自于我经常乘坐地铁上班,我在非高峰期乘坐了地铁1号线和3号线,用手机中的传感器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数值,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地铁启动阶段的加速度以及加速度的变化。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与我们生活的距离是如

此之近。(如图1)

图1 图2 图3 图4

2、实验1:现场同时烧断两组钩码上端的在细线,用手机中的慢镜头进行录像,手机与现场大屏幕连接,播放现场拍摄慢动作视频,对比观察左、右两边钩码在细线烧断瞬间的运动情况。实验的精彩之处有三:一是化“一瞬即逝”的现象为看得清、理得明的过程;二是钩码用鲜艳的颜色进行包裹,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强烈而又震撼;三是原本定性的问题在这次对比实验中半定量的给出了实验的结果。(如图2)

3、实验2:细线和弹簧互成角度的拉住钩码,钩码处于静止状态,细线水平,弹簧轴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烧断细线瞬间,钩码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个实验的效果同样震感,理论与实验相互印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物理规律是“可见的”,是“生动的”。(如图3)

4、用智能手机中的加速度应用程序研究蹦极过程中“人”的加速度变化情况。设计巧妙,有学生先进行理论推导,再通过模拟蹦极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不但得到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印证理论结果,更给出了蹦极中的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最低点。(如图4)

5、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这节课中,通过手机中的希沃投屏软件实时与电脑同屏,让智能手机中的拍照、录像和APP程序的界面实时与电脑同步,让科技的发展在这几课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6、我总是在想一节公开课除了要给学生带来收获,也应该给听课的老师带来收获。我个人觉得整节课内容设计巧妙,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视性很强的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把传统的一节习题课上出了物理该有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课。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时,从蹦极运动到地铁启动,前后呼应,并突出物理的学习是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服务的,升华这节课的育人功能。

7、学生对这节课中提出的很多问题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并且很好完成了学案中的学习任务。

四、本节课实验的改进细节

1、由剪刀剪断细线改为用火烧断细线,使实验更加准确和科学。

2、两组钩码同时进行实验进行对比,让实验的现象更加明显。

3、钩码用不同颜色的胶带粘贴,增加了可视性。

4、实验的背景用白板衬托,并在白板上画了刻度线,钩码的下落对比增强,并且也做到了半定量的研究。

5、保留一个互成角度拉住钩码的实验,而删掉一个相同类型的实验,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

6、用橡皮筋与手机连结而非弹簧,可以更客观的模拟蹦极中人的下落。这个实验进过了多次的改进,在操作上也进行了反复的练习,最后得到了最能体现蹦极过程的的实验数据。

7、这个实验的修改建议来自自己的思考,更来自于组上老师的智慧。实验室张锦浩老师在这节课的准备阶段给我拍每一个实验的视频,并同我一起做了一些思考。唐召军老师与我一起做了很多次手机下落的实验,反复修改,反复改进,最后选择了操作上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就像王强老师说的那样,能够在物理课上做实验,做好实验,这本身就是成功之处,物理课要回归于教材,更要回归于实验。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要特别感谢王强老师、夏泸林老师、杨晓东老师、庞茜老师、夏进老师、陈川芳老师、王芳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建议,让这节课最后的呈现更加流畅、饱满和生动。

五、我的收获和展望

这只是一次课,但因为自己很认真的付出,收获了很多,所以在教学中的每一次付出都是值得的。当然自身还有很多不足,在语言的表达感染力上还有加强,在课堂的整体把控上还有需要更加成熟。成都七中的教研组的每个的老师都是我学习的对象,都是我的指导老师,正是他们无私的帮助,给我的教学成长带来巨大的支持,也促进了我的教学成长。

一次公开课确实需要不断的打磨才能呈现一次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成都七中特有的“夹磨”成就了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能够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未来我希望能不断的深入专研一些课型,并在物理的实验中挖掘更多的可能性,让物理课更美、更精彩、更生动,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更大的求知欲。

20182019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必修1

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了解数据采集器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的作用.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确切含义.3.知道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的定义,理解1 N大小的定义.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处理力与运动的问题. 一、数字化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1.数据采集器: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感器,将各种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记录在计算机中. 2.位置传感器记录的实验结果 (1)保持滑块的质量m不变、改变拉力F,可得到滑块的速度-时间图象,经分析可得,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关系:a∝F. (2)保持拉力F不变,改变滑块的质量m,可得到滑块的速度-时间图象,经分析可得,物体 的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a∝1 m . 二、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示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a=k F m ,当物理量的单位都使用国际单位制时,表达式为F=ma. 3.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国际上规定,质量为1 kg的物体获得1 m/s2的加速度时,所受的合外力为1 N.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2)公式F=ma中,各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 (3)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4)公式F=ma中,a实际上是作用于物体上每一个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5)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多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箱子,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2)从匀速上升的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离开气球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情况如何? 答案(1)不矛盾.因为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是指合外力.我们用力提一个放在地面上很重的箱子,没有提动,箱子受到的合力F=0,故箱子的加速度为零,箱子仍保持不动,所以上述现象与牛顿第二定律并没有矛盾. (2)物体离开气球瞬间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速度方向向上,大小与气球速度相同. 1.表达式F=ma的理解 (1)单位统一:表达式中F、m、a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必须是国际单位. (2)F的含义:F是合力时,加速度a指的是合加速度,即物体的加速度;F是某个力时,加速度a是该力产生的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 性质理解 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由它受的合力方向决定,且总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同体性F=ma中,m、a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相对性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考系而言的,即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例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牛顿第二定律物理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物理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物理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Ⅰ 教学设计 1.1以本为本,制订教学方针 现行大纲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要求是B级,本人制定了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由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2.牛顿第二定律。 3.教学难点: 4.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用具: 小车,导轨(一端带有定滑轮),打点记时器,学生电源,砝码(一盒),

细绳,导线,纸带。 1.2 复习引入,明确探究方法 幻灯片:A.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产生加速度,那么产生的加速度跟那些因素有关?我们如何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前面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第三个问题的第一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第二个学生一开始没有得出答案,我提示:在学速度的时候,我们是如何比较甲乙两位同学运动的快慢的?学生齐声回答——控制变量法。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实验器材,设计一套确定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的步骤。 1.3 学生活动,得出实验结论 幻灯片:(物体质量相同) 结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加以总结。 巩固练习: 同样的力拉质量不同的物体,为什么轻是物体先达到某一速度? 因为m小,由a = 知a大,由= at得大 1.4 用课件模拟整个过程,有效减少了学生的遗忘量。通过形象生动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牢固了所学的新知识,新规律。 1.5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体系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精编)-第一册

物理(2019人教版)牛顿第二定律学案 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a = F m 确切含义 2.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和处理有关问题.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 (2)公式:F=kma,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当各物理量的单位都取国际单位时,k=1,F=ma. (3)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符号为 . “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即1 N= . 2.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六个特征 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由它受的合力方向决定,且总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同体性F=ma中F、m、a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1

局限性 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考系而言的,即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3.力与运动的关系 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F=ma可知,m与a成反比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 C.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D.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 2.(多选)力F1单独作用于某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3 m/s2,力F2单独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4 m/s2,两力同时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可能是( ) A. 1 m/s2 B. 5 m/s2 C. 4 m/s2 D. 8 m/s2 3.(多选)初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运动情况为 ( ) A.速度不断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 B.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D.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二、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单位 (1)内容 1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加速度与它所受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物体自身的惯性——质量的关系;况且此定律是联系运动学与力学的桥梁,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对力学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是在上节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关键是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第二节实验课: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对a?m?F三者关系都有了初步了解,并且总结出了相关规律,所以对本节理论课内容做好了铺垫,对掌握本节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2、理解数学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2、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公式的理解 2、理解k=1时,F=ma 教学方法和程序:探讨、归纳、数字化实验、讯飞多媒体辅助互动等。具体步骤是:创设物理情景→回顾与思考→数字化演示实验→总结规律→讯飞多媒体辅助互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a =F 合m 或F 合=ma 说明:①a =F m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②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m =F a 中m 与F 、a 无关 1.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矢量性 ②因果性 ③瞬时性 ④同体性 ⑤独立性 ⑥局限性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备用习题: 1.如图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 上滑动,滑到顶点后又返回斜面底端.试分析在物 体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解析:在物体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其沿斜面的合力平行于斜面向下,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是平行斜面向下的,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在物体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物体运动也是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平行斜面向上,其沿斜面的合力仍然是

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问题 1.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由知,加速度与力有直接关系,分析清楚了力,就知道了加速度,而速度与力没有直接关系。速度如何变化需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反之减小。在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有极值。 例1. 如图1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 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 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例2.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决定于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从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弹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合力与速度同向时小球速度增大,所以当小球所受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故选CD。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 与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故正确答案选C。 图2

高中物理_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3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2)能根据对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关系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ma的。 (3)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复习回顾,创设情景,归纳总结。 (2)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复习、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用到了什么实验方法?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了什么结论?下面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a-F和 a-1/m图象。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思考讨论、画图。 点评:通过学生的讨论,复习回顾上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讲解 (一)、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 教师活动:同学们利用现已掌握的知识,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

l.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应该怎样表述? 2.F=kma是怎么得到的? 3.F=kma是如何变成F=ma的?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自主解答。 教师活动:总结,补充。 教师活动:当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时候,F就表示那一个力,但是大部分物体是受多个力的,那么F就表示多个力的合力,即:F合=ma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又将如何表述?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ma 教师活动:根据上面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例题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推理能力。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例1】.一物体质量为1kg的物体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从0时刻开始,用一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F1拉物体, (1)、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2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2)、在2s末再给物体加上一个大小也是2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2,则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3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3)、在3s末把F1撤掉,则物体的加速度变成多少,方向如何?4s末速度是多少? (4)、2s内物体的加速度2m/s2是由力F1产生的,2s末物体的加速度变为0,那是说2s后F1不再产生加速度了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解答,展示自己的答题过程。 教师活动:分析、总结、提炼。 解:(1)受力分析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F1=2N,则根据公式a=F合/m有a=F合/m=2m/s2;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从0时刻开始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据v t=v0+at得2s 末速度为4m/s。 (2)2s末加上F2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则据a=F合/m有加速度为0;从2s末开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s末速度仍是4m/s。 (3)3s末把F1撤掉,则F合=F2,由a=F合/m可知,加速度变为2m/s2,方向水平向左,物体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据v t=v0-at得4s

新06.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专题训练(题型全面)

F 37 图1 F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第一类: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1. 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20kg 的物块,在F=6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g=10m/s 2) (1)画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2)求物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3)物体在t =时速度v 的大小. (4)求物块速度达到s m v /0.6=时移动的距离 % 2.如图,质量m=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25.0=μ,现在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8N 、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37°=,cos37°=,取g=10m/s 2,求 (1)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自主练习:〗 1.一辆总质量是×103kg 的满载汽车,从静止出发,沿路面行驶,汽车的牵引力是×103N ,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倍。求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和20秒末的速度各是多大 ( g=10m/s 2) # 2.如图所示,一位滑雪者在一段水平雪地上滑雪。已知滑雪者与其全部装备的总质量m = 80kg ,滑雪板与雪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从某时刻起滑雪者收起雪杖自由滑行,此时滑雪者的速度v = 5m/s ,之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求:

( g=10m/s 2) (1)滑雪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收起雪杖后继续滑行的最大距离。 第二类: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1、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沿平直铁轨匀加速行驶,在100s 内速度由s 增加到s. (1)求列车的加速度大小. (2)若列车的质量是×106kg ,机车对列车的牵引力是×105N ,求列车在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g=10m/s 2) 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75kg ,以v 0=2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 =5s 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 =60m ,( g=10m/s 2)求: , (1)人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2)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自主练习:〗 1.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0kg ,现在用一个大小为60N 的水平力使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移动时,速度达到s ,( g=10m/s 2)求: (1)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一位滑雪者如果以v 0=30m/s 的初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0的山坡,从冲坡开始计时,至4s 末,雪橇速度变为零。如果雪橇与人的质量为m =80kg ,( g=10m/s 2) 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 3.如图,质量m=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25.0=μ,现在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8N 、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角的斜下上的推力.已知sin37°=,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

4.3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第1课时) 班级:姓名: .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矢量性的确切理解; 三、知识回顾: 问题1.在《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以a-F图象和a-1/m图象,根据图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有什么定量关系? 四、新课学习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问题2.请写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并说说1N力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2.对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的理解 问题3.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加速度是用来定义和度量的,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 问题4.如下图,人站在车厢外能推动车厢,但站在车厢内还能推动车厢吗?公式中的F是外界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外力),还是内部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内力)? 问题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外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

力提一个很重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问题6.抛出一个篮球,球在出手前和出手后受到的合外力和加速度方向分别是怎么样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不一样,它们下落的加速度却是一样的。你怎么解释?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m = F/a ,物体的质量跟外力成正比,跟加速度成反比 B.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小 C.水平射出的子弹加速度的方向沿着水平方向 D.一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当只有一个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可能不变 3.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试一试:你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个测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质量的方案吗?你可以获得的信息由:神舟十号推进器的平均推力;神舟十号的质量;地面雷达实时传送飞船的速度。(短时间内可认为飞船做直线运动) 五、当堂检测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微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3.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2N和3N的共点力作用,则这个物体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最小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 m 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D.在国际单位制中,k等于1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最新整理)

4.3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第1课时)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矢量性的确切理解; 三、知识回顾: 问题 1.在《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以 a-F 图象和 a-1/m 图象,根据图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有什么定量关系? 四、新课学习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问题 2.请写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并说说1N 力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2.对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的理解 问题 3.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加速度是用来定义和度量的,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 问题 4.如下图,人站在车厢外能推动车厢,但站在车厢内还能推动车厢吗?公式中的 F 是外界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外力),还是内部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内力)? 问题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外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问题 6.抛出一个篮球,球在出手前和出手后受到的合外力和加速度方向分别是怎么样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说一说: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不一样,它们下落的加速度却是一样的。你怎么解释?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 m = F/a ,物体的质量跟外力成正比,跟加速度成反比B.物 体所受合外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小 C.水平 射出的子弹加速度的方向沿着水平方向 D.一物体 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当只有一个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可能不变 3.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试一试:你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个测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质量的方案吗?你可以获得的信息由:神舟十号推进器的平均推力;神舟十号的质量;地面雷达实时传送飞船的速度。(短时间内可认为飞船做直线运动) 五、当堂检测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微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3.一个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2N 和3N 的共点力作用,则这个物体可能 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最小加速度大小为.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 m a 中,有关比例系数k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k 都等于1 B.k 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 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D.在国际单位制中,k 等于1 六、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与方法,赶紧写下了吧!)

牛顿第二定律-优质教案

示范教案 3 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加速度与它所受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物体自身的惯性——质量的关系;况且此定律是联系运动学与力学的桥梁,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对力学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是在上节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关键是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刘翔在国际比赛中的画面.如图. 边播放边介绍: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的好坏,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因此,发令枪响必须奋力蹬地,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以获得最大的加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运动速度.我们学习了本节内容后就会知道,运动员是怎样获得最大加速度的.复习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上节课做实验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再一

牛顿第二定律各种典型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五个”性质 考点一错误!瞬时加速度问题 1.一般思路:分析物体该时的受力情况―→错误!―→错误! 2.两种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细线、轻杆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弹簧(或橡皮绳):当弹簧的两端与物体相连(即两端为固定端)时,由于物体有惯性,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突变,所以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认为是不变的,即此时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例] (多选)(2014·南通第一中学检测)如图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 θ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 sin θ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例](2013·吉林模拟)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 N 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方向向左 C.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向右 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0 针对练习:(2014·苏州第三中学质检)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电梯内,已知电梯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线中的拉力为F,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小球A的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错误!,错误!+gB.错误!,错误!+g C.错误!,错误!+g D.错误!,\f(F,3m)+g 4.(2014·宁夏银川一中一模)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线两端,B球另一端与弹簧相连,弹簧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顶端.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m B,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 A.都等于错误! B.错误!和0 C.错误!和错误!·错误!?D.错误!·错误!和错误! 考点二错误!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分析 (1)把握“两个分析”“一个桥梁”两个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寻找多过程运动问题中各过程间的相互联系。如第一个过程的末速度就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画图找出各过程间的位移联系。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2003年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的第二节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二、学生分析 知识方面: 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 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会分析物体的受力 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方面: 学生通过对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 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笨节课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要注重如何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2)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2)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学习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要重视如何通过控制变量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节课运用的是实验探究式教学。因此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选择:——实验探究式教学 为了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采取提出问题、实验探索、观察归纳、分析讨论、建立规律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学法指导:----协作学习,分组探究。 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探索,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六、教学程序的设计 由于本节课使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所以本节课将在实验室中展开。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7min)

吉林省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第四章 第 3 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四章第 3 节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学习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预习自测】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求出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这是因为()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E.在国际单位制中k=1 【探究案】 题型一:考查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例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针对训练1: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轻弹簧拴着一

个小球,轻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对火车的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B.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C.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D.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探究案】题型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2.一个质量m=500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F=1.2N的水平拉力,水平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6,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针对训练2.质量为4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当在4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16 m/s, 求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力一定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物体所受的合力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 D.物体受到的合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 2.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3.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互成9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都是14N,这个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沿什么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题目: 牛顿第二定律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讲授型 授课人: 日期: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得地位与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它就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得重要规律,也就是动力学得核心内容。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得延续,就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得核心规律,就是本章得重点与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得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得定量关系,就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得各种机械运动得基本定律,就是经典牛顿力学得一大支柱。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得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轨道等等都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 (二)教学内容得认识 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得探究实验与公式表达分成了两节内容,目得在于加强实验探究与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得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得首要价值就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得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本节内容就是在上节实验得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得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得数学表达式。教科书突出了力得单位“1牛顿”得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得基本思路。 二、学情分析 (一)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得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得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与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得见解与她人交流得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二)学生已有得知识基础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做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得关系”这一实验,已定性地了解加速度、力、质量得关系。学生很自然地就存在这样得疑问“加速度、力、质量就是不就是有具体得数量关系?”并急于得到解答。这一疑问打破了旧得知识体系,同时又就是构成新得知识体系得前提。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得衔接与过渡。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题型 题型1: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1、如图所示,物体A 放在斜面上,与斜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物体A 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可能是 ( ) A .斜向右上方 B .竖直向上 C .斜向右下方 D .上述三种方向均不可能 1、A 解析:物体A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它与斜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合力水平向右,由于重力没有水平方向的分力,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的合力F 一定有水平方向的分力,F 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重力平衡,F 向右斜上方,A 正确。 2、如图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它外力及空气阻力),则其中一个质量为m 的土豆A 受其它土豆对它的总作用力大小应是 ( ) A .mg B .μmg C .mg 1+μ D .mg 1μ- 2、C 解析:像本例这种物体系的各部分具有相同加速度的问题,我们可以视其为整体,求关键信息,如加速度,再根据题设要求,求物体系内部的各部分相互作用力。 选所有土豆和箱子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重力、地面支持力和摩擦力而作减速运动,且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则有μmg=ma ,a=μg 。而单一土豆A 的受其它土豆的作用力无法一一明示,但题目只要求解其总作用力,因此可以用等效合力替代。由矢量合成法则,得F 总= 1)()(+=+μmg mg ma ,因此答案C 正确。 例3、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 ,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拓展:如图,动力小车上有一竖杆,杆端用细绳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小车沿倾角为30°的斜面匀加速向上运动时,绳与杆的夹角为60°,求小车的加速度和绳中拉力大小. 题型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本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的关系,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阐明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力和质量间的定量关系,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在理论与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的过程,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导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学习过程中引导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的应用,培养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在知识的形成中真正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同时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2)感悟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3)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 (4)培养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导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是本节的难点. 二、案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教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速度发生了改变,力是使物体运动状

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就是指物体产生了加速度.加速度大,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加速度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慢.弄清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尝试从身边实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讨论中体会到a跟力F、物体质量m有关. (二)探究加速度a跟力F、物体质量m的关系 1.定性讨论a、F、m的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总结出定性的结论:a与F、m有关系,当m一定时F越大,a就越大; 请思考: 在这里为什么要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讨论? 2.定量研究a、F、m的关系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如何定量地研究a与F、m的关系呢?指出刚才大家在定性讨论a、F、m三者关系时,就已经采用了在研究a与F关系时保持m一定,在研究a与m的关系时保持F一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它是研究多变量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我们可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实验对a、F、m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明确要在实验中研究a、F、m的关系必须有办法测出a、F、m. 教师在指出讲台上放有气垫导轨、气源、两个光电开关和与之配套的数字计时器、滑块、细线、砝码、小桶、弹簧秤、托盘天平、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钩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并说明每个光电开关与数字计时器一起能测出一定宽度的遮光板通过它的时间进而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后,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交流.在大家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例题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例题 一、力的瞬时性 1、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由此特点可知,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2、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要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或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所受的弹力立即消失. 【例1】如图3-1-2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与细线和轻弹簧连接后被悬挂起来,静止平衡时AC 和BC 与过C 的竖直 线的夹角都是600 ,则剪断AC 线瞬间,求小球的加速度;剪断B 处弹簧的瞬间,求小球的加速度. 练习 1、(2010年全国一卷)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 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坂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2a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A. 10a =,2a g = B. 1a g =,2a g = C. 120, m M a a g M +== D. 1a g =,2m M a g M += 2、一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F 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又马上使其恢复到原值(方向不变),则( ) A .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 .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 C .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3、如图3-1-13所示的装置中,中间的弹簧质量忽略不计,两个小球质量皆为m ,当剪断上端的绳子OA 的瞬间.小球A 和B 的加速度多大? 4、如图3-1-14所示,在两根轻质弹簧a 、b 之间系住一小球,弹簧的另外两端分别固定在地面和天花板上同 图3-1-13 图3-1-2 图3-1-1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