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卫星通信之VSAT系统篇

卫星通信之VSAT系统篇

卫星通信之VSAT系统篇
卫星通信之VSAT系统篇

卫星通信展望之VSAT

一.VSAT简介:

1 VSAT综述

卫星通信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通信技术,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VSAT),是一种新兴的卫星通信领域,它是近年来一系列先进技术综合利用的结果,它不但可以直接安装于用户处,并能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话音,图像及其它综合业务,较好地满足了现代通信发展的需要,而且更能充分发挥卫星通信的优点,建立直接面向用户、面向家庭、甚至面向个人的通信系统,是对传统卫星通信方式的重大突破和发展。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许多VSAT专用网和公用网,其应用范围之广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目前国内外对VSAT网的研究与开发方兴未艾,新的系统不断涌现。VSAT是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2 VSAT采用的先进技术

VSAT综合运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结果,这包括:

●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

●微波集成和固态功率放大技术

●高增益,低旁瓣的天线小型化技术

●高效多址联接技术

●微机软件技术

●高效、灵活的网络控制和管理技术

●分组传输和分组交换技术

●扩频、纠错和调制解调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卫星大型化技术等

3 VSAT卫星通信网的特点

作为这些先进技术综合而成的VSAT卫星通信网具有许多其它通信网不可比拟的优点,其中主要特点有:

设备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造价低,安装、维护和操作简便,根据不同使用条件,小站天线直径可以为1.3~2.4m,发射机功率在1~2W左右,终端部分也很小。随着天线的进一步小型化还可以置于室内桌面上,只要天线能够通过窗口对准卫星而无障碍即可。可以迅速安装和开通业务。它可以与用户终端直接接口,避免了一般卫星通信系统信息落地后还要地面线路引接问题。

组网灵活,接续方便。网络部件模块化,易于扩展和调整网络结构。可以适应用户业务量的增长以及用户使用要求的变化。

通信效率高,性能质量好,可靠性高,通信容量可以自适应,适于多种数据率和多种业务类型,便于向ISDN过渡。

可建立直接面对用户的直达电路,特别适合于用户分散;业务量轻的边远地区以及用户终端分布范围广泛的专用和公用通信网。

由于VSAT网具有上述一系列优点,所以它受到普遍重视和欢迎,发展极为迅速。它已成为现代卫星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人们预料,它将象个人计算机的出现推动着计算机的普及一样,推动着卫星通信的发展。

VSAT的现状,本文对VSAT的现状,只对其应用及技术进行简述,从投入应用系统普及VSAT小站数量看,美国仍占首位,约占VSAT世界总数80%,大约安装了10万VAST 站。亚太地区近年来VSAT系统发展很快,其小站销售量占到国际市场的7%左右,其中以泰国、印尼、菲律宾、中国等更为突出,不仅许多专用网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有的国家还允许私营公司向公众提供VSAT业务。

4 .VSAT技术的优越性

技术方面,VSAT在几十年大型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基础上,又有针对本身特点的发展,例如:

硬件上小型化

硬件上小型化主要表现在:高效、高性能的小型天线、小型全固态功效;兼价的低噪声接收机;频谱利用更经济,参数改变更灵活的调制解调器,各种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包括ASIC、室外单元、室内单元)使整体设备更凑紧、更可靠。

多址方式多样

VSAT系统现已应用了原大型卫星通信网上各基本多址方式:频分、时分、码分几种多址方式各有其适用的场合。码分多址方式适合于以数据为主且信息速率不很高的用户;时分多址则适合站数不太多,而每站业务量中等以上的用户;对多数每站业务量不大(几路至几十路话音/数据/图像)而站数很多(数百)的用户,频分多址中的“单路单载波”(SCPC)应是较好的选择,信道分配上,现几乎都采用按需分配(DAMA)方法,以提高利用率。

对各种业务信号的处理数字化

目前,低数据率的各种压缩话音编码已广泛用于VSAT系统,最低可达2.4Kb/s(LPC为主)以及4.8Kb/s(CEIP,IMBE等),8Kb/s已达到很好的话音质量,对数据而言,已足够用。数据普遍靠CCITT规定的X.25分组交换方式。会议电视的压缩率及质量正日益提高,当前,128Kb/s用来传人物不运动的电视会议场景,已有很好的质量。

网管系统越来越完善

完善的网管系统不仅可监测各小站的状态(可用很直观的彩色图形,表格显示)。控制小站的参数(速率、带宽、功率等),还可实现远程装载改变有关软件(如:话音压缩算法等),十分方便。当然,日常管理功能,如故障登记、记时、计费等,也都可按用户需要装配。

二.VSAT发展现状

过三几年来,技术进步和越界管制的放松使VSAT(甚小孔径终端)市场取得了显著进步,从而使VSAT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力。随着新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推出,对VSAT的需求将稳步增长。因特网使个人和企业通信发生了深刻变化,极大地扩展了人们交往的时空范围。因特网的发展步伐如此之快,以致地面网近不上ISP日盖擅长的需求。就这点来说,VSAT系统在港定充场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VSAT的优势是部署迅速、联网范围广阔。VSAT目副主要用于因特网接入。此外,由于企业仍在不断回国特阿迁移,企业内部网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初亚太地区VSAT的需求。

终端尺寸越来越小

到目到为止,VSAT发展势头目好。但是,近几年来在VSAT车场迅速增长的同时,给VSAT下定义出许不像以前那样直截了当。到什么时候VSAT将不再是VSAT?这个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雉回答。为了把VSAT同其他卫星地面站和接收机区别开来,以到的VSAT是以天线的大小为基础定义的,VSAT必须采用直径到2.4米的抛物面反射无线。这个定义是20世纪80年代下的,从那时到现在,VSAT 工业为缩小VSAT终端尺寸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个过程还受到Ku波段回卫星通信丹放的推动。这意味着天线和电子装置要小,终端成本要低,带宽和数据传输率要高。此外,为了将植益和天线会瓣性能提高到最大限度,近来的VSAT应用还采用了形状不同的天线。

在发展VSAT终端和向固定卫星业务(FSS)开放一部为新的无线电频谱的同肘,卫星发展出取得了认定的进步。例如,波音公司1995年首次发射的BSS601在功率、带宽、看个和成本方面,其效军比以前的BSS376提高了20倍。波音公司“SPaceway”计划的最新卫星BSS702比BSS601又提高了5倍,换句话说,BSS702比BSS376提高了100倍。末来的卫星有望比现任的卫星在性能方面再提高5倍,从而提高卫星对电缆者其他技术的竞争力。

技术不断发展有可能创造出尺寸更小、性价比更高的终端。可以直接向局域网传送宽带数据和视频的Gilat SkyBlaster就是一个例子。ip现在被认为是各种网络的通用协议,新网络或者采用IP或喜兼容IP。SkyBlaster系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基于IP协议。对商业通信来说SkyBlaster是理想的,因为它采用一个开放的IP平台,可以支持Cisc、StarBurst和Tibco等公司的多种应用。此外,SkyBlaster终端拥合双向数字视频广播(DVB)功能,司以利用交互式数据通道发送MPEG-2质量的交互式商等电视。这些数据通道允许企业用户以400kb /s以上的速率接入国培网,而国拥有司靠的IP当潘功能。SkyBlaster为卫星数据传送和IP多播进行了优化,提供统一的端到瑞推送客户机一服务器解决方案,允许企业传送信急,或音把欢什升级文件从中心设施下戴到远程办公室。这些性能是通过使用可以在Ku波段或C波段工作的拥有标准低噪声块(LNB)、专用上变频器和只有0.55米室外天线的终端实现的,这使它非常接近越小口径终端(USAT)。

另一个推初终端天线尺寸变小的因素是数字压缩领域的不断发展,每年都有新压缩算法面世。数字压缩是使终端在变得很小的同时支持能够提供200个电视

频道或员带数据的宽带服务的有效技术。

频段越来越高

推动VSAT发展变化的另一种力量是Ka波段频段的使用。Ka波段系统的开发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往部署第一个实用系统。

曾经有一种倾同认为NASA的先进通信技术卫星(ACTS)是一个不可能投入实用的昂贵实验,从一定程度上说确实如此。事实上,虽然ACTS技术目前被用于多种应用,但由于卫星技术已经超越了ACTS to波束跳频技术,因此SPaceway 号新提出的系统不再采用它。

但是从末来Ka波段系统观点蓄,一个今人鼓密的迹象是,ACTS正在证明它的商业可行性,而目目到正用于远程医疗管领域。

不过,摆在Ka波段系统到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亚太等地区,专业人士对Ka波段技术喜忧参半。事实上,Ka波段传输比Ku波段更易受下雨等大气干扰影响。近来的许当Ka波段研究一直在寻找既能消除这些干扰又能确保提供性价比高的小地面站的途径。欧洲航天局(ESA)正用OlymPus卫星评估Ka波段用于电视会议。他们已经为一个支持电视会议的全球同步卫星系统开发了一种直径0.6米的天线。为了提供全球覆盖,该系统需要10颗同步卫星,每颗卫星有64个可以提供125Mb/S带宽的点波荣。研究表明,这样的系统是完全可面的,新的自造应抗雨衰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系统的可用性。

ESA还通过它的ARTES河多媒体卫星开发计划参与了EuroSkyWay计划。ESA 还将资助与这个系统有关的宽带技术开发。

天线尺寸越来越小

几乎可以肯定,Ka波段卫星系统能和Ku波段一样推动VSAT小型化。终端天线直径目前可以小到0.55米,远远低于过去的VSAT定文,已经非常接近USAT 的0.50米的定义了。虽然目前对Ka波段系统建议采用0.6米的地面终端天线,但是抛物面无线尺寸不断在缩小。例如,意大利Alenia Spazio正考虑在车辆上使用直径0.2米的Ka波段天线。

对于Ka 波段卫星系统已有多种提案,使人联想起全球移动卫星开发初期的情景。现在不同的是,固定卫星业务需求不断增长,汪某些应用中,卫星对地面系统非常有竞争力,而且比地面系统做得要好。Teledesic和Spaceway是两种Ka波段系统,它们差别很大,Teledesic采用新的低地轨道(LEO)卫星,而Spaceway仍沿用同步轨道(GEO)卫星。SPaceway系统只需要20颗卫星,而Teledesic系统需要288颗卫星,但每颗卫星成本仅为前者的三计之一。

SPacewas Ka波段系统是休斯公司提出的,是一个最终将覆盖全球的宽带高速通信系统。该计划的第一期工程于2002年结束并投入使用,接使用两颗BSS702卫星覆盖整个北美地区。该系统将使用48十点束,形成直征640公里的蜂窝,每个蜂窝能提供108Mb/S带宽。因为只使用两颗卫星,频率复用限于蜂窝之间交迭的非邻近点波束,所以虽然每个蜂窝的可用带宽为500Mb/s,但蜂窝带宽实际只有108Mb/s.

在点波束覆盖区,传输是点到点的,不需要网络中心,即完全是网状系统。

用户能接所需要的带宽在16kb/S和16Mb/S之间,选择支持数字数据、电视、观频和多媒体数据率。用户终端将采用基于有径0.66米抛物面天线的VSAT,成本约汪500到100美元之间。

在北美的系统取得成功后,该系统将向世界其他地区推进,最终将成为一个完整的全球网络。

EuroSkyWay是一个卫星系统,预计到2003年投入运量,它将投需提供45Gb /S的集合数据传输率。每个PC终端能通过直径0.6米到0.9米的天线接入32Mb /s数据。Euroskyway将支持电信运营商、ISP、电视广播和用于军辆和飞机的移动终端。该系统最初将用两颗卫星覆盖欧洲,最终将再用三颗卫星覆盖亚洲大部分地区和非洲。

现在已在谈论SPaceway和EuroSkyWay之间的联合,并把它作为Spaceway 系统向全球扩张的一部分。

三.中国VSAT通信市场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vsat卫星通信将在远程应用领域和信息传输服务方面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因此远程应用和信息传输将成为vsat经营企业的支柱业务。随着vsat用于拓展各类大数据量的领域,vsat卫星通信方式将由窄带向宽带多媒体过渡。

·随着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企业经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同时,vsat经营企业和国内设备厂商在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自主开发能力的不断增强,将会逐步缓解vsat经营企业对国外设备厂商的依赖。

·中国vsat通信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将会逐步形成。经过优胜劣汰的选择,vsat经营企业会进一步趋向合理与成熟,并逐渐实现规模经营。

·vsat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更加注重与客户的广泛合作,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vsat应用服务。

·鉴于vsat通信发展的特殊性,vsat经营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这些经营企业最终将走向合作与联合的道路,开展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应用领域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VSAT技术介绍

姓名:粟勇

学号:150930122

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参考)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XXXXXXX

目录 第1章概述 (4) 1.1 建设背景 (4) 1.2 建设目标 (4) 1.3 建设思路 (5)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6) 2.1 总体架构 (6) 2.2 设计原则 (7)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8)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8) 2.3.2 监控采集层 (9) 2.3.3 数据处理层 (9) 2.3.4 运行展现层 (9) 2.4 系统技术路线 (10)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 (10) 2.4.2 采用J2EE框架 (11)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 (11) 2.4.4 数据库技术 (13) 2.4.5 性能控制 (14) 2.4.6 开发、运行环境 (14)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 (14)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 (14)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 (15)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 (15)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 (15)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 (16) 2.6.1 输入检验 (16)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 (16)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 (16)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 (17)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 (17) 2.6.6 系统安全架构 (17)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 (18) 3.1 动环监控 (18) 3.1.1 配电柜监测 (18)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 (18) 3.1.3 发电机监控 (19) 3.1.4 ATS监测 (19) 3.1.5 STS监测 (19) 3.1.6 UPS监控子系统 (20)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 (20)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展示 (21)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 (21)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 (22)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 (22) 3.3.1 基础平台功能 (22) 3.3.2 网络设备管理 (24)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 (27) 3.3.4 存储监控管理 (30)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 (30)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 (31)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 (32)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 (33)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 (34) 3.3.10 信息点管理 (35)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 (36) 3.3.12 综合监控管理 (37)

海康综合监控与运维管理平台V 用户操作手册

min 海康威视iVMS-9300综合监控与运维管理平台 用户操作手册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2016.3

目录 目录 (1) 第1章前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术语和缩写 (5) 第2章平台概述 (6) 2.1环境要求 (6) 2.1.1运行硬件环境 (6) 2.1.2运行软件环境 (6) 2.2用户登录 (7) 第3章运维概况 (7) 3.1视频概况 (11) 3.1.1视频概况 (11) 3.1.2一键运维 (13) 3.2卡口概况 (14) 3.2.1过车统计 (15) 3.2.2资源信息 (15) 3.2.3服务器信息 (15) 3.2.4最新异常信息 (16) 第4章巡检中心 (16) 4.1运行监测 (17) 4.1.1监控点视频 (17) 4.1.1.1 监控点明细查看 (17) 4.1.1.2 视频预览 (18) 4.1.1.3 工单上报 (19) 4.1.1.4 视频质量诊断图片查看 (20) 4.1.1.5 图像重巡 (21) 4.1.1.6 查询导出 (21) 4.1.2录像 (22) 4.1.2.1 录像详情查看 (23) 4.1.2.2 巡检一次 (24) 4.1.2.3 工单上报 (24) 4.1.2.4 查询导出 (25) 4.1.3卡口 (26) 4.1.3.1 卡口信息 (26) 4.1.3.2 异常信息 (28) 4.1.4编码资源 (29) 4.1.4.1 设备详情查看 (30) 4.1.4.2 工单上报 (31) 4.1.4.3 查询导出 (31) 4.1.5解码资源 (32) 4.1.5.1 解码资源详情查看 (33) 4.1.5.2 工单上报 (33)

构建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关口站的航空安全通信系统.doc

构建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关口站的航空安 全通信系统- 2014 年3 月8 日,马航MH370 客机失联,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投入巨大资源搜寻其下落。由于飞机上安装了第三代海事航空站,虽然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为确定搜索方向提供了很多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但是第三代航空站已经是20 年前的技术, 只能作为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数据链通道,无法提供准确位置信息。马航MH370 事件暴露出的漏洞和不足,给予中国很多警示,如果中国民航飞机发生类似事件,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有没有先进的航空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飞机的全球实时跟踪?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关口站的航空安全通信系统,将为飞机实现全球实时位置监控提供新方式。 一、中国海事卫星主管部门在马航事件中的相关工作 1. 信息掌握 事件发生之后,交通运输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面启动搜救的相关工作,并责成中国海事卫星管理部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和民航局等有关单位联合成立专家组,同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协调,并获取大量相关信息,对失联客机海事卫星通信记录数据进行了解码、分析、评估和深入研判。 2. 对信息的研判 1)通过第三代海事卫星航空站每隔一个小时的脉冲信号,判断飞机在脱离马来西亚空管区后继续飞行至少5个小时; 2)应用卫星信号仰角和多普勒效应原理,确定飞机南北两

条可能飞行轨迹; 3)通过数据比对,进一步判断飞机南线飞行的可能性,并确定了卫星最后一次接收到自动信号时飞机的时点; 4)根据多普勒效应理论和相关数据,确定客机最后一阶段的速度变化。 根据多普勒效应理论,由MH370 七个时间点的多普勒频移数据,可计算出当时卫星与飞机的相对速度。由于卫星的位置(64.5E)是已知的,可以通过相对速度推断出飞机的航向与航速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普勒频移与航速、航向的数学模型。依据马航提供的MH370 飞行速度,基本排除了飞机向北线飞行的可能性。通过上述数学模型对其他几次航班( 南向吉隆坡至悉尼,北向吉隆坡至伦敦、吉隆坡至北京等)的多普勒频移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相关的多普勒频移历史数据吻合。 二、可提供航空安全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现状 目前,经过国际民航组织(ICAO)认证,能够为民航飞机提供前舱安全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只有海事卫星、铱星和日本的MTSAT 卫星系统。由于MTSAT 系统只能提供区域卫星服务,所以本文主要介绍海事卫星和铱星系统。 1.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是一个提供全球范围内卫星移动通信的政府间合作机构,成立于1979 年,初期旨在为海上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现已发展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卫星移动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业务提供者。Inmarsat 支持的用户服务在海事应用上包括直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和数据连接;航空应用包括驾驶舱安全话音、数据、自动位置与状态报告和直拨旅客电话;陆地应用包括微型卫星电话、

中国卫星系列介绍及应用

中国卫星系列介绍及应用 中国自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在民用领域初步形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 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目前,各系列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民用领域卫星系列 (1)“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此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试验通信卫星和“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中国这一系列至今共发射了十颗卫星,为通信、广播、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提供了各种服务。其中东方红一号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的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轨道的近地点高度是436KM,远地点高度为2384km,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的平面夹角为68.5°,绕地球一圈需要114min。卫星质量为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后,星上各种仪器实际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经验。“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到2000年为止,中国共发射了三代通信卫星。第一代通信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2颗通信卫星和1986年2月1日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实用型通信广播卫星。第二代通信卫星是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和1991年11月28日发射的载有4台C波段转发器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第三代通信卫星是1997年5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三号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现今,中国实验性的发射了“鑫诺”及“亚太”系列通信卫星,成为下一代中国通信卫星主力军。 (2)“风云”气象卫星系列。该系列包括“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类,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又称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此前已分别发射了三颗和两颗卫星,在中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分别进行过4次和3次发射,在中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升空。 中国在1997年6月10日发射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甲,并于1997年12月1日正式交付用户使用。2000年6月25日又发射了风云二号乙。2004年10月19日又发射了一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3)“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这一系列形成时间较长,包括六颗卫星,分别是:一九七一年三月发射的“实践一号”;一九八一年九月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的“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一九九四年二月发射的“实践四号”;一九九九年五月发射的“实践五号”。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doc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 ——2003年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状况及经营状况分析 一、2003年中国VSAT小站用户发展状况 截至2003年底,全国35家VSAT经营企业共计拥有小站用户34540个,比2002年的37872个减少了3332个,降幅为8.8%。其中单向数据小站26285个,比2002年28711个减少了8.4%;双向数据小站8151个,比2002年8922减少了8.6%;语音小站仅有104个,比2002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3年VSAT小站用户数有所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VSAT经营企业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5个,导致小站用户总数的减少; (2)VSAT经营企业受“SARS”疫情严重影响,致使企业的业务发展计划不能如期完成; (3)无线寻呼市场进一步萎缩,一些原来主要为无线寻呼提供服务的VSAT经营企业市场规模缩小,此类小站数量明显减少; (4)由于地面光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用价格大幅度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VSAT败下阵来,只好退出部分市场,导致VSAT双向数据小站数量的减少; (5)另外,有一些较老的经营企业因系统设备已趋陈旧,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致使用户退租。 2003年,单向数据业务依然是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亮点,双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而语音小站减少一半以上,市场所占比例仅为O.3%。 近年来,VSAT单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3年单向数据小站的比例已经达到76.1%,预计未来两年,单向数据小站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双向数据小站也会有一定的发展,但所占比例不会增长语音小站比例只占O.3%,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所占比例上都在逐年减少,未来两年仍将保持这样趋势。 截至2003年底,单向数据小站用户数量为26285个,占到小站用户总数的76.1%,也是目前VSAT用户小站增长的主要来源。单向数据业务(如信息广播和远程应用服务等)已经成为了VSAT卫星通信业务的

中国卫星通信现状和展望

中国卫星通信现状和展望 闵士权 一、卫星通信基本情况 我国卫星通信21世纪初发展基本情况如下: (1)卫星固定通信:空间段建设大发展;相应的卫星公用通信网、卫星专用通信网和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网得到较好的发展。 (2)卫星移动通信:静止轨道的便携式用户终端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良好;中低轨道的手持式用户终端的各种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不佳。 (3)卫星直接广播:国外卫星声音直播系统正在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卫星电视直播系统已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已开始。 (4)卫星宽带通信:积极发展卫星宽带通信业务;密切跟踪新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动态。 二、卫星固定通信情况 1. 空间段 中国独资或中外合资经营卫星的公司有5家: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亚 洲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国 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5家公司现有9颗静止通信卫星在轨运行提供业务,这些卫星是中星-6(东三)、亚洲-1、亚洲-2、亚洲-3S、亚太-1、 亚太-1A、亚太-2R、中卫-1和鑫诺-1。以上卫星共有346个转发器单元, 其中C频段213个,Ku频段133个。它们共覆盖了中国本土及其周边国家以及亚、太、非等部分地区。此外还有待发射的中星-8卫星,其转发器单元C频 段38个,Ku频段22个。以上卫星主要为中国国内用户服务,也为覆盖区内其 它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服务。 为了开展国际业务需要,有关单位还租用了国外多颗通信卫星的转发器。 这些卫星有国际通信卫星和泛美卫星,还有银河-3R和热鸟-3通信卫星。 2.地面段 (1)公用通信国内业务:主要由中国电信、联通、网通和吉通诸公司经营。其中中国电信为最早和最大经营者。中国电信公网共用中星-6和中卫-1卫星

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围,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1、卫星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1.1系统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卫星端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及其跟踪、遥测和指令站。用户段即是各种用户终端。

1.2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 ●点对点:两个卫星站之间互通;小站间信息的传输无需中央站转接;组网方式简单。 ●星状网:外围各边远站仅与中心站直接发生联系,各边远站之间不能通过卫星直接 相互通信(必要时,经中心站转接才能建立联系)。 ●网状网:网络中的各站,彼此可经卫星直接沟通。 ●混合网:星状网和网状网的混合形式 1.3卫星通信的应用围 ●长途、传真 ●电视广播、娱乐 ●计算机联网 ●电视会议、会议 ●交互型远程教育 ●医疗数据 ●应急业务、新闻广播 ●交通信息、船舶、飞机的航行数据及军事通信等

1.4卫星通信使用频率 ●电波应能穿过电离层,传输损耗和外部附加噪声应尽可能小 ●有较宽的可用频带,尽可能增大通信容量 ●较合理的使用无线电频谱,防止各宇宙通信业务之间及与其它地面通信业务之间产 生相互干扰 ●通信采用微波频段(300MHz-300GHz) 注:由于空间通信是超越国界的,频谱分配是在ITU主管下进行的,1979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WRAC)分配给卫星通信的频带包含17个业务分类,并将全球分为三个地理区域:Ⅰ区、Ⅱ区、Ⅲ区,我国位于第Ⅲ区。详细的频率分配可查阅到。 常用工作频段 C波段与Ku波段的比较 1.5多址方式 在微波频带,整个通信卫星的工作频带约有500MHz宽度,为了便于放大和发射及减少变调干扰,一般在星上设置若干个转发器。每个转发器被分配一定的工作频带。目前的卫星通信多采用频分多址技术,不同的地球站占用不同的频率,即采用不同的载波。比较适用于点对点大容量的通信。近年来,时分多址技术也在卫星通信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即多个地球站占用同一频带,但占用不同的时隙。与频分多址方式相比,时分多址技术不会产生互调干扰、不需用上下变频把各地球站信号

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双向、带宽按需分配的宽带系统

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双向、带宽按需分配的宽带系统,其设计兼顾网络速率和效率。该系统将宽带前向信道和高速回传信道相结合,满足基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宽带IP数据通信需求。 系统支持DVB-S、DVB-S2等DVB开放标准。DVB-S2技术中包括先进的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方式,具有逼近香农理论极限的超低译码门限,同时采用8PSK、16APSK或32APSK调制方式,可比传统编码节省高达30%的带宽。自适应编码(ACM)和调制技术能够补偿雨衰的影响。 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下行速率70Mbps,上行速率可达2Mbps,可应用于数据通信、互联网接入、交互式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应急通信及数据采集等场合。 主要优势: ?国防科工委唯一支持的卫星通信项目,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专为宽带卫星IP接入网络设计的VSAT 系统,符合DVB-RCS标准。 ?国内首个大规模的完整VSAT系统。 ?完全自主开发,采用先进保密加密技术,具备与中办机要局指定的网络加密设备互联互通能力,不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中文网管系统,采用个性化设计,可依据需求定制,使用、维护方便。 ?提供本地化售后服务,性价比高。 功能介绍 基于标准的平台 可实现与基于IP的设备、网络等的互联互通。是支 持DVB-S和DVB-S2协议的标准化系统,可兼容标准的第

三方单收设备(DVB机顶盒或卡)。 室外单元 1U机箱式室内单元 宽带连接 提供70Mbps的下行载波速率和2Mbps的上行载波速率。 先进的IP路由功能 支持单播和组播、RIP、IGMP、UDP、TCP等协议。 系统规模 单个节点最大支持4000个终端,可扩展。 多种入境信道访问机制 带宽按需分配(BoD):根据用户业务量需求和传输时间,系统实现动态按需分配带宽。BoD适用于多用户企业网访问和互联网应用,以及大文件的传输。 信息速率保证(CIR):为用户提供类似专线的固定资源分配,以保证传输带宽,适用于VoIP和电视会议等。

VSAT卫星通信

架设天网 联通海陆 ——VSAT在海事宽带通信中的应用介绍 让VSAT在大海上闪耀光芒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VSAT就已经在欧盟国家取得了广泛应用。中国在 80年代也普遍应用了VSAT。当年地面网络还不是很发达,在那种情况下, VSAT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地面网络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已经非常发达。卫星网络 和地面网络实现了天地融合,继续发挥着重大作用。 但是在广阔的海洋上,有大量的船舶、石油平台以及工程船舶,以及多 种海上设施及浮标。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海上通信网络的架设不可能像陆地 上这么便捷。因此在海洋设备上工作的人们无法像陆上的人们一样享受到便 捷的光纤、线缆或蜂窝移动通信服务。所以,卫星通信是海洋通信中不可替 代的主要通信手段。 目前能够用于海事通信的手段有长波、超长波、短波通信,使用移动卫 星服务频段的国际移动卫星/Inmarsat系统、铱星系统、苏亚拉系统,以及 使用固定卫星服务频段的VSAT系统。 Inmarsat系统是最早的海上卫星通信手段,虽然稳定可靠,但带宽受到 很大限制。如铱星系统、苏亚拉系统都工作在L频段,而目前划拨给卫星移 动通信的L频段总带宽只有100多兆。带宽受限成为制约Inmarsat系统等产品

在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带宽更大的固定卫星通信能用于海上通信,海事卫星通信服务的价格就会降低。 相比其他手段,VSAT系统具有很多优势。譬如:VSAT小站可方便地接入陆地通信网络;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小站之间可实现点对点,多个站之间双工、广播通信;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通信质量高,误码率低;可配接各种终端设备,方便地与其他网络互联互通。 尤其需要指出,VSAT系统的工作频段从C频段发展到Ku频段,今天已经发展到Ka频段,带宽远比L频段宽裕。从当前的应用情况看,VSAT主要用于宽带常态通信,而Inmarsat系统主要用于窄带应急通信。 目前为止,VSAT系统是海上宽带解决方案的几乎唯一手段。目前很多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在海上、船舶上、其他载体上架设基站,可以覆盖周边海域,进行手机通信。 强大而贴心的海事VSAT 海事VSAT系统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船员通信,持续在线的Internet服务,针对海上船员的远程培训、视频流服务、可视电话服务,远程医疗服务;②船上设备,船上设备远程监控,远程IT管理,工程操作数据交换,在线报修以及订单管理;③船舶驾驶,在线电子海图,视频会议,实时商业应用。 在上述领域中,有一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远程医疗服务。以前船上生活非常艰苦,海员在船上容易因为伙食、环境等原因而生病。在陆地上很轻微的疾病,在船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有一个良好的、长期在线的系统,在陆地上的医生就可以远程对患者进行诊断,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再例如船上设备远程监控。现在船舶以及海洋平台上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而船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毕竟有限,对于设备的维护维修不能只依靠船员。如果具备一个实时在线的系统,在陆地上的工程师和专家就可以对这些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大大节约了船员的工作量和其他成本。以前一旦船上的某个重要设备损坏了,必须要靠港维修,这必然导致停运并带来损失,而且停靠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资料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北京米波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系统概述 (1) 1.1 INMARSA T发展背景 (1) 1.2 INMARSA 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1) 1.3 INMARSA T的应用 (2) 1.4 INMARSA T通信体制和技术参数 (2) 1.4.1 通信体制 (2) 1.4.2 频率范围 (2) 1.4.3 调制方式 (3) 1.4.4 编码方式 (3) 2 INMA RSAT系统的构成 (3) 2.1 空间段 (3) 2.2 地面段 (5) 2.2.1 卫星控制中心(SCC) (6) 2.2.2 网络控制中心(NCC) (6) 2.2.3跟踪遥测指控站(TT&C) (6) 2.2.4 网络协调站(NCS) (6) 2.2.5 地面关口站(LES) (6) 3 INMARSAT系统的移动终端 (7) 3.1 INMARSAT-B (8) 3.2 INMARSAT-C (8) 3.3 INMARSAT-M (9) 3.4 INMARSAT Mini-M系统 (10) 3.5 INMARSAT-Aero (10) 3.6 INMARSAT-F (11) 3.7 BGAN终端 (12) 3.8 ISATPHONE终端 (13)

1 系统概述 1.1 INMARSAT发展背景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简称INMARSAT,于1979年7月16日正式成立,成员国由当时的28个已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个,INMARSAT总部设在伦敦,主要负责操作、管理、经营INMARSAT系统的政府间合作机构。现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移动卫星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业务的国际组织。 INMARSAT卫星通信最初只提供海上通信业务,它向广大的海上用户提供遇险呼叫、紧急安全通信、电话、用户电报、传真、各种数据传输、无线电导航等二十余种通信业务。1982年开始提供全球海事卫星通信服务。随着新技术的开发,1985年10月,INMARSAT大会通过了INMARSAT公约和业务协定的修正案,决定把航空通信纳入业务之内。1989年又决定把业务从海事通信发展到航空、陆地移动通信领域,并于1990年开始提供全球性卫星航空移动通信业务。 为了适应海事通信事业和通信网络发展的需要,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于1993年正式改名为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组织,1999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2005年初成功上市,至今运转良好,是全球移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在世界移动卫星通信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2 INMARSA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INMARSAT系统是全球唯一同时承担卫星移动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卫 星通信系统; ●INMARSAT系统成立时间早、占有市场份额大、运营良好、终端类型多、 业务种类全面; ●INMARSAT系统最初由各国政府投资组建,影响广泛; ●INMARSAT系统通信体制成熟,卫星先进,地面站遍布全球; ●各国军方都将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作为军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高端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高端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高端市场开拓策略概述 (5)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5) 一、研究原则 (5)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高端市场开拓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二、研究意义 (8)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9) 第一节卫星通信系统简介 (9) 一、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9) 二、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13) 三、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商业价值和战略意义 (16) 第二节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18) 一、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环境 (18) 二、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19) 第三节国内中外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22) 一、国外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 (24) (一)第一代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4) (二)国外典型中低轨宽带星座建设计划 (27) 二、国内主要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9) (一)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 (30) (二)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 (31) (三)中国电科集团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32) (四)银河航天“银河Galaxy”5G 星座 (32) (五)国电高科天启物联网星座 (33) 第四节2019-2020年低轨通信卫星产业正在兴起 (33) 一、卫星按用途分类,通信类占比最大 (33) 二、我国新发卫星通信类占比快速提升 (35) 三、美国在轨卫星远多于其他国家 (36) 四、卫星按轨道分类——低轨正在兴起 (37) 五、低轨卫星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39) 六、新发卫星中低轨占比逐渐提升 (39) 七、2020年预计我国低轨卫星市场空间达4000亿元 (40) 第五节美国优先布局,中国也已起步 (42) 一、美国低轨卫星系统:已规划上万颗卫星 (42) 二、相比美国,中国低轨卫星产业起步晚、规模小 (47) 三、我国起步晚于美国,竞争已全面展开 (51) 第六节卫星星座产业链分析 (52) 一、低轨卫星通信产业链 (52) 二、当前地面设备和服务价值占比最大 (53)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6) 第2章全市总体架构设计 (9) 第3章建设目标 (11) 第4章管理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14) 第5章市局技术功能方案 (16) 5.1资产配置管理 (16) 5.1.1CMDB建模 (17) 5.1.2配置变更控制 (19) 5.1.3资产配置可视化浏览器 (21) 5.1.4分区化、独立管理模式支撑 (22) 5.1.5高性能、大容量系统设计 (22) 5.2设备集中监控自动巡检 (23) 5.2.1集中监控系统管理模型 (23) 5.2.2视频图像自动巡检 (27) 5.2.3视频设备自动巡检 (28) 5.2.4传输设备自动巡检 (29) 5.2.5内场设备运行状态管理 (30)

5.2.6虚拟化资源管理 (32) 5.2.7综合监控展示 (34) 5.3视频监控摄像机故障管理 (37) 5.3.1BPM流程引擎 (38) 5.3.2值班服务台 (39) 5.3.3事件管理 (40) 5.3.4巡检管理 (44) 5.3.5值班和值班日志管理 (45) 5.3.6运行网站 (45) 5.4整合网络流量分析 (46) 5.5综合管理 (49) 5.5.1全文搜索 (49) 5.5.2统一访问门户 (49) 5.5.3统一报表管理 (50) 第6章区县局技术功能方案 (53) 6.1资产配置管理 (53) 6.1.1CMDB建模 (54) 6.1.2配置变更控制 (56)

6.1.3资产配置可视化浏览器 (58) 6.1.4分区化、独立管理模式支撑 (59) 6.1.5高性能、大容量系统设计 (59) 6.2设备监控自动巡检 (60) 6.2.1集中监控系统管理模型 (60) 6.2.2视频图像自动巡检 (64) 6.2.3视频设备自动巡检 (65) 6.2.4传输设备自动巡检 (66) 6.2.5内场设备运行状态管理 (67) 6.2.6虚拟化资源管理 (69) 6.2.7综合监控展示 (71) 6.3视频监控摄像机故障管理 (74) 6.3.1BPM流程引擎 (75) 6.3.2值班服务台 (76) 6.3.3事件管理 (77) 6.3.4巡检管理 (81) 6.3.5值班和值班日志管理 (82) 6.3.6运行网站 (82)

卫星通信

我国卫星通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1-01-28 14:47:01) 转载▼ 标签: 分类:我国卫星通信 科技 中国 卫星通信 卫星应用 应急通信 it 我国独资和中外合资经营卫星的公司有4家,内地2家,香港2家。4家公司现有8颗通信卫星在轨运行提供业务,这些卫星是亚星-2、亚星-3S,亚星-4、亚太-v、亚太-1A、亚太-2R,中卫-1和鑫诺-1。以上卫星共有329个转发器 单元。其中C频段218个,Ku频段111个。上述卫星覆 盖了中国本土及其周边国家以及亚太等部分地区。据初步 统计8颗卫星的转发器出租率为40%左右。此外,为开展 国际业务需要,有关单位还租用了国外多颗通信卫星的转 发器,有国际通信卫星、泛美通信卫星、银河-3R及热鸟- 3通信卫星。 把卫星通信业务市场按应用领域分为公众通信应用领域、专用及增值业务应用领域、广播电视应用领域及应急

通信应用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批准建立的卫星通信网有179个,各类双向通信地球站1万多座,单收站4万多个。整个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现有广播电视地球上行站34个,全国卫星电视接收站约有60多万个。40余家VSAT业务提供商的VSAT小站达3万多个。此外有数十辆具有C/Ku频段的应急通信车辆;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提供服务的全球星卫星电话2929套,Inmarsat移动台数百个。 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各个运营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铺设陆地和海底光缆,其容量之大和价格之低廉,卫星通信面临巨大的挑战。卫星通信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1实现直接到户是卫星业务市场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其中面向消费用户的视频直播业务、宽带移动无线接

校园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校园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一、系统简要描述 ●系统名称:DTSM校园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开发单位:广州市点易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 ●开发模式:定制开发 ●系统架构:B/S 结构 ●开发平台: ●数量: 1套 ●报价: 人民币33万元 ●功能及用途简要描述 DTSM校园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是为校园网用户提供网络自助服务和网络服务运维流程管理的专业平台,整合校园网系统运行环境、网络、服务器与业务应用等的分割管理,实现对IT系统的集中、统一、全面流程管理;平台系统设计遵循 FCAPS、eTOM、ITIL等国际服务管理标准和规范,达到技术、功能、服务三方面的有机整合,能实现IT 服务支持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提高故障应急处理能力,提升系统运维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该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服务台、流程管理、设备监控管理等,实现校园网用户入网流程管理、网络服务流程管理、网络资源管理,平台能够与收费系统和认证系统对接并实现数据交互。 二、模块功能描述 1、网络服务流程管理模块 提供用户网络自助报障、Duty值班事件受理、故障流程管理(包括资源 配置库管理、流程跟踪、服务质量管理等)、服务统计、回访等功能; (1)用户网络自助报障

用户通过自助平台故障报修,可查询报障记录和故障处理进度。(2)Duty值班事件受理 Duty值班受理电话报障和网上报障,并在运维管理平台上建立(或确认)事件工单。 (3)运维流程管理 具体实现流程为: 服务台通过网路和电话受理建立工单; 一线人员通过系统接单和处理,处理包括事件成功处理之后的申请关闭,或申请二线支持,或不能处理的申请撤单。 二线人员可以受理一线(或项目经理)转交的工单或则直接从服务台接单处理,成功处理可以申请关闭,或则回退给一线工程师等; 服务台人员可以根据处理情况进行回访,并给予意见; 项目经理根据一线、二线的处理情况和回访情况,决定事件的关闭或则回退等相关处理。 在这期间,涉及到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和发布管理、服务水平管理、知识库和方案库管理; ●服务台 ●建立运维团队与用户之间的单一联系点,统一受理用户的咨询、服 务请求、故障报修、流程跟踪、投诉等情况,并通过底层监控系统 主动预警网络故障,通过事件管理流程及时处理,及时跟踪和通报 处理进展,借助知识库和方案库,解决大部分常规事件。同时,也 包括集中监控平台、电子值班管理、统一实时展现IT运行状况。 ●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流程是事件驱动的日常流程。服务台接收到的事件主要包 括故障和服务请求。事件管理负责事件的调查、诊断、修复,其主 要目标是尽可能快地解决故障,以恢复受影响的业务。 ●问题管理 ●主动的问题管理主要是进行各个系统的巡检、分析和建议。被动的 问题管理主要是分析各个系统的故障,定义问题,并提出可能变更

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常用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站射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天线系统性能的优劣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遥远,为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大多数地球站采用反射面型天线。反射面型天线的特点是方向性好,增益高,便于电波的远距离传输。 反射面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反射面的数量可分为双反射面天线和单反射面天线;按馈电方式分为正馈天线和偏馈天线;按频段可分为单频段天线和多频段天线;按反射面的形状分为平板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下文对一些常用的天线作简 单介绍。 1.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是一种单反射面型天线,利用轴对称的旋转抛物面作为主反射面,将馈源置于抛物面的焦点F上,馈源通常采用喇叭天线或喇叭天线阵列,如图1所示。发射时信号从馈源向抛物面辐射,经抛物面反射后向空中辐射。由于馈源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上,电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沿抛物面法向平行辐射。接收时,经反射面反射后,电波汇聚到馈源,馈源可接收到最大信号能量。

图1 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较双反射面天线便于装配。缺点是天线噪声温度较高;由于采用前馈,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遮挡;使用大功率功放时,功放 重量带来的结构不稳定性必须被考虑。 2.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它由两个发射面和一个馈源组成,如图2所示。主反射面是一个旋转抛物面,副反射面为旋转双曲面,馈源置于旋转双曲面的实焦点F1上,抛物面的焦点与旋转双曲面的焦点重合,即都位于F2点。从从馈源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被副反射面反射向主反射面,在主反射面上再次被反射。由于主反射面的焦点与副反射面的焦点重合,经主副反射面的两次反射后,电波平行于抛物面法向方向定向辐射。对经典的卡塞格伦天线来说,副反射面的

船舶VSAT卫星通信综合解决方案

船舶VSAT 卫星通信综合解决方案 一、VSAT 简介和可实现功能介绍 (2) 1.1 VSAT 概念 (2) 1.2 VSAT 基本组网方案 (2) 1.3 可实现功能介绍 (3) 1.3.1宽带网络接入 (3) 1.3.2 SIP语音电话 (3) 1.3.3远程视频监控 (3) 1.3.4远程数据回传 (4) 二、卫星覆盖航线 (4) 2.1大陆及沿海航线 (4) 2.2 东南亚及一带一路航线 (4) 2.3 球95%以上航线 (5) 三、全天候通信保障方案 (5) 3.1 双天线方案描述 (5) 3.2 方案拓扑图 (6) 3.3 铱星备份方案 (6) 3.3.1 铱星系统 (6) 3.3.2 铱星与VSAT优劣势 (7) 3.3.3 铱星备份方案说明 (7)

一、VSAT 简介和可实现功能介绍 1.1 VSAT 概念 VSAT 直译为“甚小孔径终端”,意译应是“甚小天线地球站”,其他名称:卫星通信地球站、微型地球站或小型地球站,是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卫星通信系统。VSAT 由于源于传统卫星通信系统,所以也称为卫星小数据站或个人地球站,这里的“小”指的是VSAT 系统中小站设备的天线口径小,通常为 0.3m~1.4m,设备结构紧凑、固体化、智能化、价格便宜、安装方便、对使用环境要求不高,且不受地面网络的限制,组网灵活。 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 )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先在美国兴起,发展速度很快,是 30 多年来卫星通信技术的转折性发展。VSAT 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双向 VSAT 系统,它由中心站控制许多 VSAT 终端来提供数据传输、语音和传真等业务;另一种是单向 VSAT 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图像和数据等信号从中心站传输到许多单收 VSAT 终端。 VSAT 系统由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组成。室外单元即射频设备,包括小口径天线、上下变频器和各种放大器;室内单元即中频及基带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编译码器等,其具体组成因业务类型不同而略有不同。 1.2 VSAT 基本组网方案 基本组网方案系统拓扑图如下: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 及应用前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多媒体化、泛在 化、宽带化是信息网 络发展的基本趋势。 为了适应宽带化发展 的时代要求.光纤通信 出现了密集波分复用 {DWDM)、光传送网 络(OTN)、无源光纤 网络(PON(技术,地 面移动通信出现了3G 系统长期演进(LTE)和 4G, 5G进步,而卫星通信则出现了高通量卫星(HTS )。 宽带已经成为与水电路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各国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我国也于2013年开始实施“宽带中国”计划。卫星通信在信息网络中举足轻重,为此.我国正在研制中星一16高通量卫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星通信仍然落后。所以,跟踪研究全球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情况、探索国内的应用前景.应该成为我国宽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1全球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情况

开发利用新频率资源、提高频率使用效率是任何通信系统扩展带宽容量的从本方式。与C, Ku频段相比,Ka 频段频率资源更加丰富,而多点波束则可以数十倍地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两者结合使得高通量卫星容量得以百倍地增加。 基于高通量卫星、新一代甚小孔径终端 (VSAT)和IP 技术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能力接近4G水平,体系结构方面与地面互联网高度兼容,在宽带接入、基站中继、机载/船载/车载移动通信、企业联网、视频分发与采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规模显着增长,收入比重并不对称 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测,2013年高通量卫星占全球总卫星带宽容量需求的17%,到2023年占比将增长到将近50%。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预计,到2022年全球高通量卫星总供应容量将超过s,总需求容量超过 1Tbit/s。其中,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超过900Gbit/s, O3b等中轨道高通量卫星将达到100Gbit/s。在这1Tbit/s 以上的高通量卫星总容量需求中,宽带接人占73%,基站中继、IP中继、VSAT联网为168Gbit/s,各类移动应用为140Gbit/s。 到2023年,虽然高通量卫星总带宽需求将与一般通信卫星平分秋色,但在188亿美元的总收入中仅占32%。这

未来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预测分析 1.1卫星互联网的特点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 广覆盖:实现全球宽带无缝通信,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和延伸,实现有线电话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均无法实现的广域无缝隙覆盖,有效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匮乏地区互联网接入问题。 低延时:实现延时与地面网络相当,卫星网络布置于近地轨道,数据信号在卫星与地面终端往返传输延时被大大降低,达到几十毫秒级别的较低延时。 宽带化:高通量卫星技术日渐成熟,高频段、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等技术的使用显著提升了通信能力,降低了单位宽带成本,能满足高信息速率业务的需求,极大的拓展了应用场景。 低成本:建设成本低于地面通信设施,与地面5G基站和海底光纤光缆等通信基础设施相比,具有显著成本优势。现代小卫星研发制造成本低,软件定义技术又可以进一步延长在轨卫星使用寿命。 1.2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随着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的逐步开放,卫星国家队和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布局卫星互联网星座产业,将带动通信小卫星研制、火箭发射、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与软件应用市场爆发式发展。2018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607亿元。2019年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为682亿元,同比增长12.4%,2020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达723亿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