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量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及其实现

测量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及其实现

测量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及其实现
测量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及其实现

测量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及其实现

邓加娜

(西南电力设计院四川成都东风路十八号 610021)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测量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阐述了确定必要观测的原则和最优地选取多余观测的方法,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关键词:测量控制网,最优化设计,GPS,必要观测,多余观测

1.优化设计的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用户对测绘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高质量、高速度上,同时要求更低的消耗,力求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来获得给定精度的测绘产品,这种需求趋势在面向市场的招投标工程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如何对占测绘工程外业工作量1/3的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既能满足用户的精度要求,又能使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力求最低消耗,以提高项目效益,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并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课题。它对合理地组织生产、降低观测成本、缩短项目工期、减少外业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具有及其重要的普遍意义和长远利用价值。我们在若干工程中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给出了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的解决方案和实现方法,在此提出,共业内同行商榷。

2.优化设计的分类

一般而言,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给定控制点精度要求的约束条件下(通常称为目标函数),力求使观测成本为最低,称为一类优化;二是在观测条件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力求使控制点精度为最高,称为二类优化。这里提及的观测条件是指人员设备的配置、测回数的多少、必要观测和多余观测的选择、最优权的配置等一切与测量控制网有关的支出,是取得满足给定精度的测绘产品所需的全部测量成本。显然,一类优化问题在控制工程成本中更具

实际意义,也是本文讨论和研究的对象。

测量控制网(包括常规网和GPS网)最优化设计问题,就其数学方法而言,是一个极值问题,没有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算法。只需对每一次网型和观测方案的改变,重复调用分析处理过程,并考察其精度情况和观测成本的变化,使其最终满足给定条件而终止优化。这个过程用人工实现相当困难,但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却较容易。

3.优化设计模型与算法

应该明确:这里的优化是在控制网点的位置已经过构网优化后(即网点的地理位置固定不变),对观测方案的优化,也即对边、角观测量和观测路径的优化。优化的流程是首先确定最优必要观测,然

后再选取最优多余观测,即可达到对观测方案优化的目的。

3.1确定必要观测的原则

我们知道:一个控制网中的待定点点数确定后,其相应的必要观测数就随之确定,只要选取了必要观测路径和方案,就能确定待定点的坐标,问题是:所需的必要观测有多种不同的观测路径及其组合,究竟哪一条路径组合为最优必要观测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为便于说明,先看最直观的情形:用两已知点A、B来确定待定点P,至少有下面8种不同的观测方案:

上述观测方案中既包括只有必要观测的图7、8、9、10,也包括既有必要观测又有多余观测的图1、2、3、4、5、6。很显然,如果上述各观测方案都成立,且P 点精度均满足我们的要求,无疑我们会选择图9或图10所示的最优必要观测方案,因为它们的设站数及其观测工作量为最少。

同样,对于复杂的控制网图形和多通道观测路径方案,我们对每一步观测路径,均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必要观测的选取,直至确定网中每一个待定点的必要观测路径,即可得到对全网进行必要观测的路径方案。

通过研究上述必要观测路径变化时,待定点各观测矩阵的内部变化机理,我们发现:沿该点诸多观测路径组合的权系数矩阵中,其迹为最小的那一组观测,能使待定点获得最好的精度,换句话说:观测某点时,权系数矩阵的迹最小的那一组观测为最优必要观测。

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假定观测量的可能组合数(总观测数)为n ,则可根据待定点权系数矩阵的迹最小的原则来最优地确定必要观测。

3.2最优必要观测的选取

如前所述,可用下式的极小值作为选取最优必要观测的标准:

nn Q n n Q

+--=)

1)(1(η

(1)

式中:n ……总观测数

nn

Q ……权系数矩阵的对角元素

采集必要观测的过程就是保证以最小中误差确定全部网点的过程。在算法上,一般不利用直接计算)1)(1(--n n Q 和nn Q 来获得η,因为那将对每个观测路径组合求N 阶矩阵的逆,算法和效率上滞后,而是采用立即计算,这时仅当向下一个待定点过渡时,才对N 阶矩阵求逆,而对待定点的每一个观测路径组合,只需求二阶分块矩阵

?

????

?=221

0A B A A 的逆,式中:A 1……由改正数方程系数组成的(N-2)×(N-2)阶矩阵;

A 2……二阶矩阵,1

2221

1211

2-?????

?

=a a a a A ;

B 2……2×(N-2)阶矩阵。

经矩阵变换可求得η的纯量形式为:

+

++++

+

=

+=+++-=-===--∑∑∑∑'

)1()1(22)1(113

1

'222

1

212

122

2

1

21

)1)(1()(2)(j j j j j j n j jj

j

n j j

i i i i nn n n Q c c c c Q

c

c

a

a

Q Q η∑-==-+-+-++++++++4

1

1

1

'

)

3()3(22)3(11'

)

2()2(22)2(11)(2...)(2

n j j n j j n j j n j j j j j j j j Q c c c c Q

c c c c (2)

其中:

??

???

?

?

==---)2(222

21

)2(11211

21

2

...

...N N C C C C C C B A C ,?????

?

=-222112111

2a a a a A

]

[

???????????

??

?

=

=-------'

)2)(2('2

)2('1

)2('

)2(2'

22'

21'

)2(1'

12'

111

1

1

'

...

...

...............n n n n n n T Q Q Q Q Q Q Q Q Q A A Q

对每一个待定点,按照(2)式计算各条必要观测路径的η,并取其最小者,就可得到该段观测路径中的最优必要观测。

应该指出,用上述方法确定的最优必要观测,与有经验的控制网设计人员得到的结果相差甚微,一般不超过10%,事实上:

对水准网,由于

i

H L m M

i

0= (3)

因此,那些构成最短周长路线的观测,就是最优必要观测;

对导线网,由于

???

?

?

?+=

∑∑=+=n

i i

n n i i D

m S M 1

2

,122

12ρμβ (4)

故具有最短周长和最少拐弯的导线节(直伸导线环节),就是最优必要观测。

对测角网,由于

)

(22

1ββρ

β

ctg ctg n S

m M ++=

2 (5)

所以,决定精度的因素是到待定点的距离S 、参加方向角传递的角数n 、以及求距角余切的平方和。

因此,在一个不太大的控制网中决定必要观测,让有控制网设计经验、且熟悉测量控制网平差前的误差累积规律的人员,创造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而不必进行前述复杂的计算。

3.3最优地选取多余观测

显然,确定了必要观测并不能保证待定点获得给定的精度,但我们知道,增多余观测能提高未知量及其函数的权,但各个多余观测对整个控制网强度的影响是互不相同的。因此,我们的任务是:从全部可能的多余观测中只挑选那些能保证以给定精度求定未知量的最少数量的多余观测。即选取最优多余观测,以使其点位精度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

由于多余观测本身也是控制网图形的一部分,它们与必要观测、其它多余观测构成闭合图形,对它们可建立r=n-t 个条件方程,设其系数矩阵为:

()3

2

1

2222111211

...

..................?=??

???

?

?

???

??=

r II

rn r r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6)

由于子阵3?r A 的向量的正交性,若在建立条件方程时,使每个条件方程只包含一个多余观测,则可以得到矩阵*A :

()

E A A II *

*=

现假定我们要估算第k 个(k=1,2,…,r )多余观测。此时,权系数矩阵为

???

???

??????????????=)

()

()

(2

)(1

)

()()(2)

(1)(2)

(2)

(22)(21)

(1)(1)(12

)

(11...

...

.................................

.....................k ti k tj

k t k t k tt k ij

k i k i k t k j

k k k t

k j k k k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7)

其中)(k ij Q 由递推公式

kj

i k it k

t k t k ij

k ij

q q q Q Q ++++--

=,)

1()

(1 (8)

确定。

按分组平差理论,在每组仅含一个条件方程时,有

t

II k t k

FP q α1

-+=

T

k

k k t k t P q αα1

,-++=

式中F 为权函数的系数矩阵,P 为权对角阵,而

T

II II T n k n k T

II

T II T II k

i k i

k k

k

P A A P A A *1*1

)1(1

)1(**)1()1()

(ααα--?--?-?-?-?-=

其中

*

)1(i

k II A ?-为仅含子阵*

II A 中k-1行的子阵;

n

k A ?-)1(为仅含矩阵A 中k-1行的子阵;

*

k

II α

为子阵*

II A 的第k 行。

由此可见,估算每个多余观测都要进行(k-1)阶矩阵求逆,效率低下,但如果按T

K

II T k k

t F Q q *

11)(α--+=计算则较简便,其中 T K

II

T F *

1)(α-为

向量*

k

II α按矩阵T F 的向量展开后的系数列向量。

由(8)式知,对某一个多余观测,)1(-k ij Q 为固定,kj

i k it k

t k t q q q ++++,1越

大,则)(k ij Q 越小,因此可用最大值

∑==+++t

i i k

it k

t k t k

q

q 1

2,1

max

(9)

作为取舍各个相互竞争的多余观测的判定准则,由此在众多的多余观测中选出最优多余观测。

以简单测角网图九为例:

图九

为确定C 、D 点的位置,由(5)式知,保证获得C 、D 点坐标的最优必要观测为角1、2、3、4 (如表1),这时:

?

?

?

??

??

??

?

??------=469.0221

.000243.0469.0000

0605.0263

.10

0079.1466.0F

?????

??

??

?

??----=*

10

148.1653

.1030

.1732

.2010011010010148.1653.0030.1732.100010111A

??

??

?

?

?

??

?

??--------=*-82.036

.128

.246

.113.349.131.082.229

.200.129.143.132.056.024.073.1)

(1

T

II

T A F ??

?????

???

?

?--=269.0218

.00

0218.0279.0000

0961.1241.10

0241.1381.10

Q

现假定要求网中每个待定点均满足2

<+y x

Q Q

。由0Q 知,D 点满

足要求,而C 点不满足,为选出网中最优多余观测,列出表1:

由表1可知:角6满足(9)式要求,在观测了角6后,权系数矩阵变为:

?

?

?

?

?

?

?

??

?

??------=201.0160

.0281

.0192

.0160.0229.0241.0165.0281

.0241.0793.0443

.0192.0165.0443.0836.01Q

这时无论是C 点还是D 点,均满足2

<+y x

Q Q

的要求。因此,为

了以要求的精度确定图9中C 、D 点坐标,只需观测5个角度,即角

1、2、3、4、6,观测略图如下:

图10

另外,若需进一步提高C 、D 点的点位精度,应按5、8、7的顺序进行估算,此时相应的权系数阵为:

??

???

?

?

???

??------=

199.0152.0283.0169.0152.0196.0250.0071.0283

.0250.0791.0469.0169.0071.0469.0579.02Q

??

????

?

??

?

??------=198.0149.0293.0177.0149.0184.0291.0105.0293

.0291.0648.0352.0177.0105.0352.0473.03Q ??

???

?

?

??

?

??------=142.0103

.0221

.0118

.0103.0146.0231.0056.0221

.0231.0555.0276.0118.0056.0276.0411.04Q 可以看出,随着多余观测的增加,C 、D 点的点位精度在不断提高,且各个多余观测对提高点位精度的幅度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了选

择最优多余观测的重要性。同时,应该指出:由于C、D点的精度已经达到预期要求,因此再观测5、8、7角是不必要的。

4.优化设计的实现

上面通过手工计算,说明了最优地确定必要观测和选取多余观测的过程,但由于效率太低而不具实用性,还不能用于生产,必需借助计算机软件予以实现。下面的实例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上述过程。

4.1电厂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某电厂施工控制网的初始观测方案如图11,经计算机优化后的网型如图12:

图11 图12 对图11用2″和2+2ppm精度的仪器观测,得到各点点位误差和各边边长及方位误差;用同一台仪器和相同的测回数观测经优化后的图12,得到两网的点位、边长和方位误差比较表,如表2、表3。

比较两张图表,不难看出:当观测边数从59减到21,观测方向数从118减到42,观测工作量减少了2/3,最弱点点位误差从2.3mm 到4.8mm,最弱边相对误差从1/66000到1/49000,精度虽有所降低,但均满足我们对精度的预定要求,它与大幅降低的观测成本相比,无疑是可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可观的外业成本,并满足了用户对精度的需求。同时,优化后各边边长和方位精度均匀,这一特点对电厂施工放样测量极为有利。

另外,对GPS网也可按相同的原理进行优化,但在做模拟解算时,需加入GPS测量方位误差的比例部分。同时,将GPS网优化应用到线路航测外控的狭长型带状控制网中,其效果十分显著,限于篇幅,不在此详述。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

(完整版)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毕业设计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摘要 优化设计是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在设计中的应用,力求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达到最优的目标。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控制网的优化方法进行分析,说明可行性。 为了解决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本论文分两大部分,GPS网的优化设计和GPS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在 GPS网形设计中,首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GPS网设计规范的要求,大致确定网的规模,用图论和树的有关算法推导出GPS网形中点、边、异步环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一种生成网形的算法,自动生成初步网形,并用模拟法在顾及精度和可靠性准则下对初步网形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终网形,并按最小路径方法生成观测方案。 关键词: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精度,可靠性 OPTIMIZING DESIGNING OF CONTROL NETWORK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is a application of the most optimizative theory and method in the design. It is design of GPS control network’s methods by a series of analysi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Optimizing designing of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the Precision and Reliability of GPS network. When designing a GPS control network ,its scale should be predicted as the project requested and the GPS surveying standard disciplin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PS points , edges and nonsynchronous loops, we can use an algorithm of Graphic Theory to produce a network when given the number of points and the maximum edges of each nonsynchronous loop, after being modified by using simulate optimizing method we can draw the ultimate network, then the observation plan can be gained by using the best way algorithm. KEYWORDS:gps control network, optimizing designing, precision, reliability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 40.57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2.31 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 40.0m3/s,加大流量 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 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 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 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 122.025m。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 15条干斗等 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 0+000~27+551 段是连接 1#渡槽首端至 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 27.551km,设计流量为 40m3/s,加大流量 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 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 标题: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版本: 页数: 生效日期: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分发编号:受控印章: 分发日期:

1 目的 通过MSA,了解测量变差的来源,测量系统能否被接受,测量系统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并针对问题适时采取纠正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质量控制计划中列出的测量系统。 3职责 3.1 品管部计量室负责编制MSA计划并组织实施。 3.2各相关部门配合品管部计量室做好MSA工作。 4工作程序 4.1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时机 4.1.1 初次分析应在试生产中且在正式提交PPAP之前进行。 4.1.2 一般每间隔一年要实施一次MSA。 4.1.3 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分析频次和重新分析: (1)量具进行了较大的维修; (2)量具失准时; (3)顾客需要时; (4)重新提交PPAP时; (5)测量系统发生变化时。 4.2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准备要求 4.2.1 制定MSA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需分析的测量系统; (2)确定用于分析的待测参数/尺寸或质量特性; (3)确定分析方法:对计量型测量系统,可采用极差法和均极差法;对计数型测量系统,可采用小样法。 (4)确定测试环境:应尽可能与测量实际使用的环境条件相一致。 (5)对于破坏性测量,对于不能进行重复测量,可采用模拟的方法并尽可能使其接近真实分析(如不可行,可不做MSA分析); (6)确定分析人员和测量人员; (7)确定样品数量和重复读数次数。 4.2.2 量具准备 (1)应针对具体尺寸/特性选择有关作业指导书指定的量具,如有关作业指导书未明确规定某种编号的量具,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场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量具作 MSA分析; (2)确保要分析的量具是经校准合格的; (3)仪器的分辨力I一般应小于被测参数允许差T的1/10,既I 小于T/10。在仪器读数中,如果可能,读数应取最小刻度的一半。 4.2.3 测试操人员和分析人员的选择 (1)在MSA分析时,测试操作人员和分析人员不能是同一个人,测试操作人员实施测量并读数,分析人员作记录彬变完成随后的分析工作。 (2)应优先选择通常情况下实际使用所选定的量具实施测试的操作工/检验员作为测试操作人员,以确保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与日后的正式生产或过程更改的实 际情况相符; (3)应选择熟悉测试和MSA分析方法的人员作为分析人员。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虎石台地区控制测量设计书 班级09181 组别第一小组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测量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要求,测量虎石台地区三等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镇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镇内的个小区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虎石台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级。并按主轴线分成两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五个控制点。测区附近要埋设六个GPS水准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1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虎石台镇整部,三条主干道,一条铁路,南至詹屯,北至新城子,东至国道,西至道义开发区。占地约25平方公里。此次控制,地形测量执行以下技术标准,规范及规定﹕ 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等》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沈阳市沈 北新区虎石台镇,面积约 25km2,测区地势较为平 坦,但高楼、小区及树木 等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 一定困难。该地区大气能 见度差,测区内杂草丛 生,给外业测量工作带俩 很大不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干旱,早晨

多雾,夏季炎日,年降水量600-920mm,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最高气温可达+38度,最低气温可至-19.7度,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5-32m/s,最大风力可到11级。 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中间有国道(南北走向),南侧有城镇道路(东西走向),西侧有铁路,陆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虎石台基础控制测量)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 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 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4.高程控制部分:二等水准点有虎石台公园北门(dt31),建设南一路(dt10),矿中(dt30),国道北侧(dt29)四点。 (二)、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防尘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永城煤电控股集团热电厂灰场防风抑尘工程,工程位于电厂院,本工程由灰场配电室、灰场防风抑尘网、储灰场及场运输道路喷洒降尘系统组成。 配电室长度4.8米,宽度3.9米,高度为4米,地面以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上部为砖混结构,屋面为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 防风抑尘网总长度661米,防尘网钢架及网总高度12米,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立面安装挡风板,挡风板形式为三峰开孔镀锌钢板,峰高75mm,板宽810mm板材厚度为1mm,开孔率大于35%。独立基础上部设立两个基础柱用来安装挡风抑尘墙钢桁架,基础柱截面尺寸为450㎜×450㎜,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0混凝土,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基础底面标高为-2m。基础上部为门式钢结构,两边为直径114*4mm及152*5.5mm 厚钢管柱,钢柱中间距为2米,基础与柱连接为预埋板地锚螺栓连接。 储灰场及场运输道路喷洒降尘系统又分部喷洒降尘系统和道路喷洒降尘系统两部分,两部分不同时工作。本系统所用管道均为外热镀锌钢管,钢管分明装和地埋两种安装方式。 二.施工目标 为确保安全生产和工程施工质量,我们科学地组织土建、安装工程的交叉作业,精心施工,严格履行合同,确保实现如下目标:(一)成本目标:加强成本控制,注意节约,实现保本微利。 (二)质量目标:合格标准争达优良。 (三)工期目标:计划开工时间年月日,竣工时间年月日,工程历时天。

(四)安全施工目标:确保施工安全,做到无工伤、无事故,千人负伤率为0。 (五)文明施工目标:确保文明施工,达到综合考评优良标准。 三.施工管理及部署 (一)施工管理 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经理终身责任制。由施工过城郊选煤厂挡风抑尘墙同样工程的庆功任经理目负责人,梁心想任项目技术负责人。我项目部将该工程列为重点项目,组织精兵强将,高效善战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投入精良的施工装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建立完善的各种保证体系,充分发挥项目部的主观能动性。 (二)施工部署 为做到科学管理,均衡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施工部署。 (三)主要施工机械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计划流程

程序名称:测量系统分析操纵程序 文件编号:MSA-01001 版本:A 生效日期: 2002-10-04

编写人:日期: (副治理者代表) 审批人:日期: (厂长)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受

<受控文件>印章 1.0目的 1.1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 1.2 对新进或维修后的量测设备,能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 1.3 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测量系统之再现性及重复性,作为下列各项事项之参考: 1.3.1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验; 1.3.2是否可供使用; 1.3.3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之失准; 1.3.4是否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及频率。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公司车载产品量测设备及量具的统计变差分析。 3.0定义 3.1测量仪器:任一用来量测产品特性之仪器皆称为测量

仪器。 3.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 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3.3测量系统分析:应用统计方法,基于实际之制程选择 适当之作业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以研究分析要紧变差缘故。 3.4再现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平均值变差。 3. 5重复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 4.0职责 4.1计量室:负责制定并实施测量仪器校验打算。 4.2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仪器之变差分析(要紧指重复性、再现性)及送校。 4.3设备维修部负责测量设备(不包括工具)之维护保养; 各使用部门负责测量工具之维护保养。 5.0内容 4. 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流程图

常用量具测量系统分析周期(参考操纵打算): 5.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5.2.1量测仪器、量测物及人员选择 5.2.1.1对用于测量产品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被测物公 差的1/10,报告采纳附录中MSA-01001-03B;对 用于测量过程变差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过程 变差的1/10。报告采纳附录中MSA-01001-04B。 5.2.1.2测量仪器必须校验合格,并贴有“计量合格”标识。 5.2.1.3随机选取几个有资格使用测量仪器的操作员,评估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知识讲解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

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4 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5 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控制测量 考试必备精华版

第一章 1、_大地体_是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标准 2、高程测量的基准面是_大地水准面_ 3、水准面上各点的重力位相等 4、重力位在任意方向的偏导数等于_重力在该方向上的分力_ 5、与静止海水面重合的重力位水准面叫做大地水准面_ 6、地球的重力位=正常引力位+ 离心力位+ 扰动位 7、在质体的周围可以形成无数个水准面 8、引力位函数是一个以_位置为变量的数量函数。 9、地球的引力位和通常所说的位能有所区别:越靠近地球表面,其引力位越_大_。 10从公式上可以证明:单位质点的物体在引力场中的加速度等于引力位的导数,方向与径向方向相反。 11、测量中,要求仪器的_纵轴_与铅垂线一致,故铅垂线是外业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12、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是_参考椭球面,法线_; 13、观测值平差前需归算到高斯平面上; 14、归算中的重要参数是: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15、归算到椭球面后可以进一步投影到高斯平面上 16、几何上,对大地水准面的形状的近似是_参考椭球面_ 17、物理上,对大地水准面的重力场的近似是正常椭球_ 18、正高和大地高之间的差异叫做大地水准面差距 19、名词解释: 大地水准面:把地球总的形状看成是被海水包围的球体,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总地球椭球:和整个大地体最为接近的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并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 大地水准面差距:在某点上,大地水准面超出椭球面的高差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与椭球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重力:引力和离心力之和 重力场:在一个空间域中的每一点都有唯一的重力矢量与之对应的矢量场 重力位:任重力场中,单位质量质点所具有的能量称为此点 的重力位 正常椭球:就是一个假想的形 状和质量分布很规律的旋转椭 球体,它是大地水准面的规则 形状,用以代表地球的理想形 体 正常重力位:是一个函数简单, 不涉及地球形状和密度便可直 接计算得到的地球重力位的近 似值的辅助重力位 20、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 研究内容是什么? 任务:①为工程建设提供控制 基础②为地球动力学、地震学 等科学研究提供信息 内容:①研究建立和维持工程 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 网的原理和方法②研究精密仪 器的结构特点,检核和使用, 以及作业方法③研究地球表面 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 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 算④研究控制网数据处理的理 论和方法 21、野外测量的基准面、基准 线各是什么?测量计算的基准 面、基准线各是什么?为什么野 外作业和内业计算要采取不同 的基准面? 答:大地水准面,铅垂线;参 考椭球面,法线; 野外作业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方 便测量,而测量计算的时候选 用参考椭球面和法线便于计算 22、三种高程系统分别是什么, 他们之间的转换如何实现。 答:大地高、正常高、正高大 地高=正高+大地水准面差距 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 23、似大地水准面与正常椭球 面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一回事。似大地水准 面是从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量 取正常高所得端点构成的封闭 曲面。似大地水准面严格说不 是水准面,但接近于水准面, 只是用于计算的辅助面;正常 椭球面是大地水准面的的规则 形状。 24、参考椭球是形状和大小与 地球大地体最为接近的旋转椭 球 25、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为什 么分开进行? 答:因为基准面不一样。 26、你所理解的控制测量与测 量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①测量的精度等级更高, 工作更加严密,因此要研究更 加精密的测量仪器、方法、数 据处理的方法②测量的范围更 加广阔,必须研究地球曲率等 多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像,即进 行归算。 27、与铅垂线方向重合的是重 力方向 28、大地测量地球大地基准常 数通常用GM、J2 , α、ω。 4个基本参数来表示,其中哪 个参数与地球的扁率有关J2 29、我国规定采用_正常高高 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一系 统 30、参考椭球在大小及定位定 向上不都与总的地球椭球重合 32、总的地球椭球是唯一的 31、每个国家自己采用不同的 参考椭球会有什么结果? 答:坐标系不一样。 32、基准面的具体作用是什 么? 答:为了使不同测量部门所得 出的观测结果能够相互比较、 相互统一、相互利用。 33、控制网基本目的是什么? 答:建立施工控制网是为了厂 区或施工区测量工作引测测量 基准,且为测量工作的前提, 为了控制整个测区,保证最大 比例尺测图的需要。 34、独立网和非独立网的区别 是什么? 答:独立网是三角网中只有一 套必要的起算数据,而非独立 网是三角网中具有多于必要的 一套起算数据。 35、控制网中的数据可分为哪 三类 答:起始数据、观测数据、推算 数据 36、GPS网的局限性 答:GPS只能用于平面等级控 制网的布设。 37、起算数据已知点有哪些获 得方式? 答:1起算边长2起算坐标3 起算方位角 第二章 1、单一附合导线精度最弱点在 导线的中间 2、附合导线误差大小与边数 或全长有关;图形的影响不 大 3、误差椭圆近似于圆形说明 测角和测边的精度比例基本 适当; 4、支导线(单导线)端点点位 中误差和边长的关系是成正 比. 5、任意边网中,离已知点越远, 误差椭圆越大; 6、三角网误差椭圆的长轴大致 在纵向上;三边网误差椭圆的 长轴大致在横向上; 7、导线测量规范规定:布设导 线时,导线点距离两端点连线 应尽量小于端点连线长度的 1/5。为什么? 答:希望布设一个近似于直伸 导线。直伸导线形状简单,便 于理论研究,导线的纵向误差 完全是由测距误差产生的,而 横向误差完全是由测角误差产 生 8、简述我国国家各等三角测量 的布设方案; 答:①一等三角锁系布设方案: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一般 沿经纬线方向构成纵横交叉的 网状;②二等三角锁布设方案, 网布设方案:即是地形测图的 基本控制,又是加密三四等三 角网的基础它和一等三角锁网 同属国家高级控制点,方法: 二等全面网,旧二网;③三四 等三角网:三四等三角点的布 设尽可能采用插网的方法也可 采用差点法布设 9、精度估算有何意义?精度估 算的实质是什么? 答:意义:论述控制网的精度 是否能满足需要的技术设计要 求。实质:推求控制网中边长、 方位角或点位坐标的中误差 10、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是什么?国际上 普遍将控制网最优化设计分为 哪四类?其含义是什么? 答:基本概念:就是在复杂的 科研和工程问题中,从所存在 的许多可能决策内选择最好决 策的一门科学。 原理:①建立一个能考察决策 问题的数学模型②对数学模型 进行分析并选择一个合适的求 最优解的数值解法③求最优 解,并对结果作出评价 优化设计分为四类:基准设计 (零类设计)在网的图形和观 测值的先验精度已定的情况 下,选择合适的起始数据;图 形设计(一类设计)观测值先 验精度和未知参数的准则矩阵 已定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点 位布设和最合理的观测值数 目;观测权设计(二类设计)在 控制网的网形和网的精度要求 已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工作

控制网优化设计复习题

1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卫星视为“飞行”的控制点,在已知其瞬时坐标的条件下,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为观测量,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从而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处的位置。 2 在进行载波相位定位时,在不同观测时段,载波可以分别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3 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过程 举例:WGS—84大地坐标系至80平面直角坐标系: 方法一:先将WGS—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将WGS —84大地坐标系,利用七参数(三个平移参数,三个旋转参数,一个尺度变换参数)转变成80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将80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成80大地坐标系,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将其转换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方法二; 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先将WGS—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84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利用四参数(两个平移参数,一个旋转参数,一个缩放参数)将WGS—84平面直角坐标系转化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4 GPS网络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设置参数,选择椭球,导入数据,数据修正,基线解算,检核基线质量,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质量检核,约束平差(改变坐标基准,输入控制点),质量检核,导出数据 5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处理方法 GPS控制网优化设可以参照传统控制网优化设计进行分类处理: 零类设计:即控制网的基准设计,是对一个已知图形结构和观测方案的自由GPS 网确定最优坐标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区域GPS网来说,主要确定控制网的投影面和投影带,一般要考虑现有坐标系统的利用及其两种坐标系统的转换。 一类设计:即控制网图形设计,是在约定网的精度和观测方案的情况下,求得最佳点位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尽管GPS对网形设计要求不十分严格,但是网形仍然影响着最后成果的精度。GPS网图形设计主要考虑连接方式:即边连接,点连接,重复设站比率,重测基线比率等。 二类设计:即观测方案的最佳选择。选择观测方案主要反映在选星计划,行车路线,观测时间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三类设计:用GPS改造现有控制网的最优设计。主要考虑在什么地方加测GPS基线向量,加则多少。在设计时主要计算各种方案的经费、精度和可靠性。 6 GPS网络数据处理精度控制指标 一基本精度指标:各级GPS网测量精度用相邻点弦长标准差 二基线解算质量控制指标:1 基线本身限制, 2 网限制:(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应小于10%。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项目包括:线路安装、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该工程首先要充分了解大楼系统结构,系统安装连接,保证不破坏原有装修,整体性能优良,安装工艺合理,使用操作灵活高效;本工程因使用环境要求严格,因而对其工程施工质量较高的要求,工程质量应以达到优良质量水平为目标,在计划编制、技术应用、施工机具、劳动力安排、质量监控等方面,需要通过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优化资源搭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萁和质量,让业主得到最优的施工技术,最短的施工工程工期,最好的工程质量和最高的社会效益,短平快志完成任务。 工程实施计划 1.1.工程组织结构 无线网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无线网络的顺利搭建,还包含和第三方的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各种应用软件等的联调,为了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保障“*********”无线网络项目的顺利完成,也为了使用户有效管理和维护软、硬件系统,我们建议双方成立一个项目实施小组,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供应链经理、客户经理、实施工程师、研发协调经理、客户代表,共同完成这一无线网络工程。双方分别委派负责人负责本工程项目总体规划,统筹制订工作计划、协调工作步骤和节奏及有关在实施过程中和调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决策,对工程进行全面监控

和管理。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 项目职务:项目经理 公司职务:技术总监 项目职责:项目的总体协调与负责,公司工程人员的调配。 :*****项目职务:客户经理 公司职务:销售经理 项目职责:制定该网络工程项目商务实施方案,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检查项目的执行质量,负责与用户的协调工作。 :****项目职务:技术经理 公司职务:售前部经理 项目职责:该项目的总体技术负责,同时负责该项目环境收集、技术方案的设计与编写,实施目标咨询等。 :*** *** ***** ***项目职务:实施工程师 项目职责:负责项目设备及软件安装、调试、割接、测试、验收、售后服务等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负责技术文档资料的编制与整理。 1.2.项目工程进度列表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1 目的 明确测量系统的评价方法,从而确定测量系统变差,并利用研究结果采取措施,减少测量系统的变差,确保测量系统始终处于可接受状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対产品控制计划所渋及到的测量系统的分析、评定的管理。 3 基本职责 3.1品管部门负责测量系统稳定性、偏倚、线性、重复性、再现性数据的采集、分析、评 定。 4 工作程序 4.1测量系统分析対象范围 4.1.1在如下情况下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新产品的试生产阶段、采用了新的量具的分析。 4.2 测量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统计特性 a)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変差只能由普通原因产生而不是特殊原因产生; b)测量系统的変异小于制造过程的変异,并小于制品公差带(设定界限値); c)测量系统精度是过程変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 d)测量系统的最大変差是小于过程変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4.3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要求 4.3.1能正确反映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4.3.2评定并确认测量系统是否在测量正确的変量。 4.4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4.4.1偏倚:

4.4.1.1 在精密测量设备上获得被测样件或标准器件的基准値。 4.4.1.2 使用被研究的测量系统测量该样件或标准器件,次数应≧10,求出观测平均値。 4.4.1.3 计算公式: 偏倚=观测平均値-基准値 偏倚占过程変差百分比= ×100% 4.4.1.4 如果偏倚相对比较大,应分析其可能原因并作相应措施,可参考以下几方面: a) 标准或基准值误差,应检讨校准程序; b) 仪器磨损,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计划; c)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対时,应更换仪器; d) 测量了错误的特性时,应变更测量对象; e) 仪器校准不正确时,应复查校准方法; f) 评价人操作不当时,应复查检验说明书; g) 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时,应重新计算。 4.4.1.5 偏倚分析结果记入《量具的偏倚分析》(FM-6-1102-06)。 4.4.2 稳定性 4.4.2.1由同一评价人在不同的时间内(时间间隔由品管部主管根据不同的测量系统而定) 测量同一标准或标准样件来获取平均值和极差值。 4.4.2.2 应用X-R 控制图技朮画出标准或标准样件重复读数的平均值和极差图,看其是否有 失去控制的信号,并通过估计测量过程随时间的变差,定量表示过程的稳定性。 4.4.2.3 若X-R 图失控则表明测量系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量具松动、磨损,这时,须 対量具进行修理、校准。 4.4.2.4 穏定性分析结果记入《量具的穏定性分析》(FM-6-1102-05)。 4.4.3 线性 4.4.3.1 在量具的工作范围内选择一组(5个以上)标准或标准样件,用此量具测每个标准 或标准样件(10次以上)得均值,均值与标准或标准样件值(基准值X1、X2...Xn ) 之差为相应的偏移(Y1、Y2、...Yn ),拟合方程式为:y=b+ax ,在用偏移与不同基 准值所求得的拟合直线斜率乘以标准或标准样件的过程变差代表量具的线性指数, 线性指数=斜率a ×过程变差,显然斜率a 越小,量具的线性越好。 4.4.3.2 若出现线性过大或非线性,其原因可能为: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量具没正 偏倚 过程変差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生姓名:黄伟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2测绘 实习日期: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 指导老师:张高兴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以下简称《图式》; 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FCB001-2005; (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 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 23°45′-24°14′,东经?117°07′-117°33′。总面积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云霄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全县现有人口万,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山地103万亩,海岸线长87公里,浅海滩涂和淡水面积万亩。县境依山面海,属低山丘陵地带。 三.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 (1)平面坐标系统:测区内(附近)原已布设的D级GPS控制点,见表1。经现场踏勘点位标石完好,可作为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该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350投影”。 (2)高程控制资料:测区内(附近)已有的二、三等水准高程点,经现场踏勘,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测区高程起算点。见表1。该成果高程系统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 可利用C级GPS控制点成果表 表(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