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期末

心理学期末

心理学期末
心理学期末

这是最后一次心理课心理老师给我们做的题目的还原版

一.选择题

1.考试中的名词解释,主要与学生记忆活动中的那种现象有关()

A.识记

B.保持

C.再任

D.再现

2.一般来说,文艺工作者擅长于()

A.动作记忆

B.逻辑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象记忆

3.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4.教室上课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种现象符合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5.巴金先生在《家》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是作者的()

A.无意识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敏捷性

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8.一名8岁的儿童,其智力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应是()

A.115

B.120

C.125

D.130

9.提出智力主要由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因素组成的学者是()

A.斯皮尔曼

B.塞斯顿

C.吉尔福特

D.卡特尔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1.在教学中,教师用提高声音,减慢速度等手段以突出重点,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2.过度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保持,通常提倡下列哪种程度的过度学习?()

A.100%

B.120%

C.150%

D.200%

13.文章的形状部分容易记牢,这是由于()

A.正迁移的作用

B.摄抑制的影响

C.没有前摄抑制

D.没有负迁移

14.万籁俱静时,即使小声讲话也会引起别人注意。这是由于()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的新异性

C.刺激物的对比

D.刺激物的变化

15.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的声音,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由于()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的新异性

C.刺激物的对比

D.刺激物的变化

二.判断题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例关系。()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单位。()

5.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6.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人的认识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推知过去,预测未来。()

7.“早慧”的儿童自幼表现出智力超常,长大后一定会有突出的成就。()

8.人们从亮外到暗处,开始时看不见,停一会,才看清楚物体这一过程是明适应。()

9.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

10.学生上课时,时而看教材,时而看教师,时而看黑板,这是注意稳定性的表现。()

11.一心不能二用是由于注意的转移而导致的。()

12.幻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竭力避免学生产生幻想。()

13.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阻碍作用。()

14.尘埃落在皮肤上感觉不到,是因为刺激物的刺激量没有达到绝对感觉阈限。()

15.前摄抑制是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识记和保持的干扰。()

16.动机越强,完成任务的效果越好。()

17.心理定势有利于常规问题的解决。()

三、材料分析题

1.一次小学考试中,要求考生为一幅画命名。画面上一个小男孩正在给一颗小树浇水。有的小学生命名为“哥哥在种树”,有的命名为“弟弟在浇水”或“我和小树一起长大”等等。而标准答案是“哥哥在浇水”。结果是,凡事预标准答案不一致的命名全部为错。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有个老师上认识青蛙的自然课,他选了这样的一幅挂图:蓝色的池塘里布满了绿色的荷叶,荷花盛开,青蛙就趴在荷叶上。这幅挂图的教学效果会好吗?试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之。

3.在《伤仲永》中,王安石一方面描述方仲永5岁时的“指物作诗立就”,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仲永十二三岁时还能作诗,但已不如传闻中那样好;到了20岁就变成平庸无奇的人了。另一方面指出方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是他父亲每天带他去拜访县里的人,而不让他好好学习。请对王安石的观点进行分析。

4.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根据实战中高手下的棋摆几十个棋子。如果只看几秒钟,国际象棋大师可以一子不差的重复复原。普通国际象棋爱好者只能复原一小部分,完全不懂国际象棋的则基本上不能复原棋子。但是,如果是由完全不懂国际象棋的人摆几十个棋子。只看几秒钟,上面三类人之间在复原时就没有多少差别?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对教学有什么启发?

填空:20分

选择:15分

判断:10*1=10分

名词解释:3*5=15分

材料分析:2*10=20分

论述题:2*10=20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现象:

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心理现象)。该实验室的出现,应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新心理科学的诞生。他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3、心理学主要流派:(论述题)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填空)

第二章:心理状态

1、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填空)

2、注意的外部表现是适应性运动的表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填空)

3、无意注意(论述题)

一.定义: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经意。

二.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材料分析题)

(1)刺激物的特点

1) 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1)人的主观因素

1)人的需要、兴趣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人对事物的期待

4)人的身心状态

4、有意注意

引起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5、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如何运用到教学中?

课堂上,老师就是最主要的刺激物,老师的衣着、表情、情绪、语速、肢体语言、人格魅力、语言表现力、板书能力以及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都是对学生的刺激点。

6、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名词解释)

7、意识学说冯特的意识心理学、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维果斯基学派的意识观。(填空)

8、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弗洛姆的

社会无意识理论。(填空)

第三章:认识过程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名词解释)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名词解释)

3、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名词解释)

4、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名词解释)

5、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判断题:正比?反比?)

6、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给例子,选择填空)

(1)同一感觉之间的作用

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离开电影院,开始耀眼,但一会就能看清周围物体。

2.感觉对比:同时、继时。月明星稀,井水冬暖夏凉。吃苦药后,再喝白开水,觉得甜甜的。(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联觉:一种感觉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暖色调、甜蜜的歌喉、冰冷的语调

2.补偿:某种感受丧失后,可有其他感觉弥补。盲人发达的听觉触觉弥补视觉。

7、知觉的特征和规律:(论述题)

特征:(选择题)

知觉的选择性:(迷彩服)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就是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十分明显。

8、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分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填空)

10、记忆的三种系统(论述)

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 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 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

3. 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的记忆。

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 2,即5 ~ 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小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

2.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

3.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4.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只要定时复习,就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 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2. 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3. 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时,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再被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

4.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11、遗忘的学说主要有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同化说。(填空)

12、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选择填空)

13、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14、再认是只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并确认的过程。(考试时做选择题)

回忆也叫再现,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过程。(考试时做论述题)15、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类(论述题)

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16、发散思维(材料分析)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科学研究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都属于发散思维。

17、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论述题)

(1)知识表征方式:人们对于问题在头脑中的表征越清晰,问题解决就越容易(2)动机水平:

(3)定势的影响

(4)原型启发:

(5)功能固着的影响:

(6)个性特点:

18、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材料分析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氛围

(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

(4)开展创造性活动

第六章:心理动力

1、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填空、举例、论述)

1)需要层次:人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

即所谓需要层次。

2)人的需要可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

3)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

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出现疾病或危机。

4)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是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

5)理论的优缺点: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

在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学习动机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可是当学习难度变化时,两者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习难度很小,学习动机必须十分强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结果。学习难度很大,适当降低学习动机的强度才能促进学习。

第四章: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

1、情绪的分类喜、怒、哀、惧。

2、心境: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弥漫性的微弱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背景。

3、激情:与心境相反,它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4、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2、3、4名词解释)

5、激情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意识控制减弱,人的行为服从于体验的情绪;二是失去意志控制,人的行为完全超出平常的反应;三是激情平息,感到异常平静、乏力、冷漠,有时甚至会出现精力衰竭、精神萎靡的情形。

6、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名词解释)

7、表情可以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包括手势表情)、言语表情。(填空)

8、体态表情可以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等。(填空)

9、不良情绪的调控(材料分析)

(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二)改变认知角度

(三)转移注意力

(四)合理地发泄情绪

(五)学会制怒

(六)消除紧张

10、动机水平和学习效率: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呈“倒u形曲线”的关系,即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

11、意志行动的抱负水平(论述题)

12、双趋冲突: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目的。

13、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遇到两个威胁而都想避开,但又不能全比开始的心理矛盾。

14、趋避冲突: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时的心理矛盾。

15、多重趋避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

方面的作用。(12-15名词解释)

16、消极适应——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论述题)

(1)合理化作用(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合理化又叫做文饰作用,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的不合理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接受它。

第五章:心理特征

1、能力结构学说:

能力的二因素学说——英国斯皮尔曼

能力的群因素说——美国塞斯登

智力的三维结构说——美国吉尔福特

智力形态论——美国卡特尔

2、流体智力:是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名词解释)

3、晶体智力:是以后天习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主要指获得语言、数学等各方

面知识的能力。(名词解释)

4、能力的分类(填空)

功能: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能力的创造性: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能力创造性程度: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5、能力的个别差异

6、能力的发展、形成和培养(论述题)

7、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

8、气质类型(根据类型因材施教优缺点)

1.多血质灵活性高,易于适应环境变化,善于交际,在工作,学习中精力充沛而且效率高;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情感兴趣易于变化;有些投机取巧,易骄傲,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代表人物:韦小宝,孙悟空,王熙凤。

2.黏液质反应比较缓慢,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动作缓慢而沉着,能克制冲动,严格恪守既定的工作制度和生活秩序;情绪不易激动,也不易流露感情;自制力强,不爱显露自己的才能;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代表人物:鲁迅,薛宝钗。

3.胆汁质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性急,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燃烧的热情,不能自制;在克服困难上有坚忍不拔的劲头,但不善于考虑能否做到,工作有明显的周期性,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也准备克服且正在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当精力消耗殆尽时,便失去信心,情绪顿时转为沮丧而一事无成。代表人物:张飞、李逵、晴雯。

4.抑郁质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主观上把很弱的刺激当做强作用来感受,常为微不足道的原因而动感情,且有力持久;行动表现上迟缓,有些孤僻;遇到困难时优柔寡断,面临危险时极度恐惧。代表人物:林黛玉。

9、性格特征(选择)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3)性格情绪特征:强度—情绪强烈不易控制;稳定—情绪波动大;持久性-情绪持续时间长;主导心境-情绪饱满,愉快

(4)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环境主动观察型,分析型;想象;记忆;思维;

10、性格类型(选择)

按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

按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瑞士-荣格内向型和外向型

按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独立型和顺从型

教育心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四、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1.维果斯基把历史研究作为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2.他首先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这个是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直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3.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就是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4内化学说: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5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6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教学支架的概念,交互式教学模式,同伴合作模式,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 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斯皮尔曼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二、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三、流体智力:是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 四、晶体智力:是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 五、斯滕伯格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变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七、谭顶良提出学习风格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1、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生理刺激:声音、光线、温度;时间节律;感觉通道: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大脑的单侧化。 2、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服务心理学期末考试及答案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淘宝网的客服在为客户服务时一般称顾客为“亲”,这是利用了顾客的()情感因素? A.身体状况 B.客观条件 C.团队及人际关系 D.需要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服务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3、冲突的双方为了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而共同分享既得利益的做法称为( ) A.协作 B.回避 C.迁就 D.折衷 4、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6、“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能力的质的差异D. 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C. 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劳动保护金纳 8、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大脑 D.大脑皮层 9、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0、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11、由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性境或实验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控制变量 12、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13. ()。 A.实验法 B.观察法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图文稿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 核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2017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二、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3)急于得出答案。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财大版)上课讲义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范围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的文化、 历史脉络下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 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情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 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研究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模拟实验。 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还比观察法经济。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在现实的环境中和现实的人打交道,避免在实验室很不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被试获取研究结果。因此,现场实验要把猜测降到最低限度,这样被试的反应会更加自然,而更少受到猜测引起的各种倾向性的影响。 4、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较好地控制了变量,但却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们对其结果一般持谨慎态度。 5、社会化 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 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6、角色期望 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抱有期望。角色期望首先是要他人提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对这种希望心领神会。如罗森塔尔实验 7、角色冲突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的角色内的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时的产物。 简答: 1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D.A.Taylor,1973)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 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 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分成 与 两个对立的部分。 2、在形状知觉中知觉的整体性遵守 、 和 三个原则。 3、一般说来,态度由 、 和 三种因素构成。 4、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 、 、 和 等方面。 5、记忆障碍是人们在 、 、 或 过程中表现出的障碍。 6、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 7、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 状态。 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 为 。 9、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 (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 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 )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 维度是( )。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民航服务心理学(试卷A)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民航服务心理学》 期末考试试卷(A 卷) 级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服务的本质是通过 满足客户的 ,创造交换价值,使客户满意值最大化。 2、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 要、安全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 3、德国哲学家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4、复杂的心理现象分为 和 两个方面。 5、旅客对客运班机的选择,主要与以下四个因素密切相关:起飞时间、是否按时抵达目的地、 和 。 6、希波克拉底将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 和 。 7、霍曼斯认为: 、 和 是群体的三个组成要素。

— 8、群体心理的特点包括情绪性、 、随意性和 。 9、人际关系的原则包括: 、 和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10、从人的气质角度来判断,孙悟空是 ,林黛玉是 。 11、与“酸葡萄心理”对应的典型心理防御方式是 心理。 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服务只能被人们所享用,不能为他人所占有,指的是服务的易逝性。 2、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3、外部动机推动力量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 4、情绪是天然的、人独有的。 5、压力无好坏之分。 6、多血质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意志坚强、注意力稳定而集中。 7、对民航服务人员来说,感受性和灵敏性越高越好。 8、正式群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9、适合于熟人和朋友交谈的的距离是46-76cm 。 10、人的个性中,性格是最稳定的,没有好坏之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服务意识。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卷答案答案

答案 一、BADCA DACCD 二、11、心理诊断 12、基本技能 13、主观性稳定性完整性 14、道德行为方式技能的掌握 15、预期感知信念 16、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统一 17、设计管理维持和完善 18、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9、准备技能 三、对错对错错 四、25、心理诊断的目的有三个: ①来访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是否正常及异常的性质、程度、原因。 ②来访者生理状态是否正常,生理障碍的部位、程度和性质,生理障碍对心理过程的影响及心理过程对生理障碍的影响,心身关系。 ③社会因素对心理和生理障碍的影响。P252 26、1、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2、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3、能积极悦纳自我;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5、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6、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7、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27、1、板书要与教师口语表达相结合。 2、板书应规范、美观 3、板书可以多种形式呈现。 4、要控制黑板的合理使用量。 5、要重点突出。 6、板书的内容要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连贯性、概括性。 P38 28、1、教师既往教育教学的成败经验和认知归因 2、教师的间接经验 3、他人的评价,劝说和自我规劝 4、教师的生理唤醒和情绪状态 五、29、答:(1)、从情感与智力活动的关系看: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 想象、思维等心智技能的发挥是受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的。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将潜在的各种心智技能充分发挥出来。相反,情绪萎靡不振、心烦意乱,

就会阻碍各种心智技能的发挥。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反映了人的心境的易感性和扩散性。 从情绪的扩散性看:从教师角度而言,情绪的扩散性可能会导致有些教师依照自己不同的情绪状态来对待教育教学和学生。当情绪好时,就会对学生的反应持更多的肯定态度,信任学生,对学生出现的小错误也能够更大度的谅解、容忍、妥善处理。相反,当情绪不好时,就会事事求全责备,吹毛求疵,甚至对微不足道的事也会勃然大怒。 (3)、从情感的感染性看:情感具有感染性,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的一点。在课堂上也是如此,教师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教师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教师态度和谐,面带笑容,课堂气氛就会轻松和谐,学生就能积极配合;教师态度凶狠、厌烦,学生就会胆怯、焦虑不安等等都说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受教师的影响很大。P157 30、答:此题无固定答案。根据学生所答的详细程度来给分P150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服务心理学期末考试及答案综述

、单项选择题 1、淘宝网的客服在为客户服务时一般称顾客为“亲”,这是利用了顾客的()情感因素? A.身体状况 B.客观条件 C.团队及人际关系 D.需要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服务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3、冲突的双方为了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而共同分享既得利益的做法称为() A.协作 B.回避 C.迁就 D.折衷 4、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 .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6、“早熟”与“晚熟”是 () A. 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

C.魏特海默 D.劳动保护金纳 8、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大脑 D.大脑皮层 9、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0、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11、由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性境或实验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控制变量 12、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 是()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3、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14、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使心理学成为 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酒店服务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酒店服务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心理学 2、感觉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酒店服务人员、酒店企业管理人员。 2、酒店服务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 3、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4、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按照需要的起源来划分,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和。 6、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态度主要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所组成。 7、影响酒店客人态度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休闲时间、社会风气。 8、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 9、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10、客人情绪情感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划分为心境、、应激、热情等基本形态。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不同明暗程度下观察某一物体,虽然物体的物理特征会受环境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取的知觉经验,却倾向于保持不变,描述的是知觉的() A 理解性 B选择性 C感受性 D整体性 E恒常性 2、社会知觉的效应包括() A第一印象效应 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 D晕轮效应 E光环效应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的顺序为() 图1-1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理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4、下列属于需要的特点包括() A发展性 B指向性 C异同性 D一次性 E层次性 5、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受到他人及周围环境的不断影响逐渐形成,指的是态度的() A对象性 B习得性 C强度性 D稳定性 E价值性 6、小明原本特别反感进入豪华酒店消费,认为这种行为奢侈浪费,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体验到了某豪华酒店的服务,并感到特别满意,喜欢上该酒店的服务,小明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A实质性 B偏向性 C一致性 D客观性 E非一致性 7、酒店服务人员与客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要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来说,人际交往的发展可以区分为()阶段。 A敏感阶段 B觉察阶段 C表面性接触 D亲密性接触 E冷淡阶段 8、客人情绪情感的特征包括() A易变性 B稳定性 C兴奋性高 D感染性强 E多样性 9、下列调节情绪的方法中属于注意转移法的有() A目标转移法 B合理宣泄法 C心理暗示法 D合理化作用 E理智控制法 10、舒兹1958年对大量有关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人际关系方面,人们有三种基本的人际交往需求,包括。() A包容需求 B尊重需求 C控制需求 D生理需求 E感情需求 四、论述题(10分) 工作压力是造成酒店人员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试简述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某日傍晚,一香港旅游团结束了“广州一日游”,回到了下榻的饭店。然而,不到十分钟,旅游团的一位中年女领队情绪很激动光着脚就来到大堂,怒气冲冲地向前台投诉客房服务员。原来,早晨出发时,这位女领队要求楼层客房服务员为房间加一卷卫生纸,但这位服务员却只将这位客人的要求写在了交班记录本上,并没有向接班服务员特别强调指出。结果,下一班次的服务员看到客房卫生间内还有剩余的半卷卫生纸,就未再加。结果,这位客人回来后,勃然大怒。无论前台的几个服务员如何规劝、解释,她依旧坚持光着脚站在大堂中央大声说:“你们的服务简直糟透了。”引来许多客人好奇的目光。值班经理和客房部经理很快赶到了,看到此情此景,他们一边让服务员拿来了一双舒适的拖鞋,一边安慰客人说:“我们的服务是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请您消消气,我们到会客室里面坐下来谈,好吗?”这时客人态度渐渐缓和下来,值班经理耐心地向客人询问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最后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一, 二, 十一,名词解释2分*5个=10分社会心理: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动 2,社会心理学:是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收到他人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 3,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积极的肯定的亲密状态或关系 4,犯错误效应: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偶尔犯非原则性的错误,会提高他的人际吸引的现象5,首因效应:人与人初次交往所获得的最初信息对双方以后交往活动的影响 6,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对交往对方某一方面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此人其他方面特征的评价 7,刻板效应:又叫社会定势,在交往时,对某类人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群体中某一个人的评价 8,人际沟通: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交往过程 9,人际关系: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关系 10,印象整饬:个体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的过程 11,归因:观察者利用各种线索和信息对行为者行为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 12,侵犯行为: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对方造成社会标定的有害行为13,利他行为:个体所作为的对他人或者社会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的自愿的行为 14,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任职、情感和行为是哪个表现与大家一致的现象15,社会促进:由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提高工作成绩和效率的现象 16,相似性:在客观上双方具有一致性,主观上能意识到的特点 17,补偿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进行补偿 18,强迫性:在空间位置上比较接近交往频率较高易产生人际吸引 十二,简答题5分*6个=30分 1.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看法 SSP取向(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1)社会化,把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代表会人物纽夸姆,墨菲。社会人的条件: 掌握生活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有社会生活目标,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 2)社会角色:由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大多数人的社会期望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和心理 倾向 3)社会交换:霍班斯,社会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交换的过程 PSP取向(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1)社会行为:勒温B=F(P*E) 社会行为=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群体 3)社会影响:奥尔波特,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的 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影响 4)人际互动:人与人相互交往建立的人际关系 CCSP取向(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1)不同文化模式的人的心理特点 2)性别角色差异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酒店服务心理学科期末考试试题B4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服务心理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班级:酒店2班(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一小题2分,合计30分) 1.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提取。【】 A.识记 B.回忆 C.重现 D.贮存 2.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个组块?【】 A.7±2 B. 5±2 C.8±2 D.9±2 3. 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4.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5. 某天你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发现外面的地板都是水渍,于是你就判断昨晚下雨了,这反应了思 维的什么特征?【】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经验性 D.思维对经验的组改 6. 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作品分析法 7.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构成一个人完整的【】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个性 8、当你发现客人对服务项目兴趣不大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A.控制积极性、继续服务 B.提高积极性、继续服务 C.控制积极性、暂停服务 D.提高积极性、暂停服务 9、因为发现别人某些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不快、不满、怨恨、愤怒等情绪,这是人际心理的什么 问题?【】A以自我为中心B嫉妒C刻薄D冷漠 10、下列不属于服务特征的有【】 A.利他性 B.交易性 C.有形性 D.服务与所有权无关 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A.尊重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 社交需要12. 由于总服务台对旅客留下了良好的影响,这位旅客就认为这家饭店其他方面的服务肯定不错。这 属于知觉的哪种心理定势?【】 A.晕轮效应 B.首次印象 C.刻板印象 D.经验效应 13.从时间来区分,顾客的长时记忆是指【】A.保持时间1分钟以上的B.保持时间2分钟以上的 C.保持时间10分钟以上的D.保持时间30分钟以上的 14.影响顾客消费行为方式的主要是【】A.需要B.性格 C.动机D.兴趣 15.针对情绪不好积极性不高的顾客,要选择的服务策略是【】A.积极服务策略B.消极服务策略 C.服务引导策略D.投石问路策略 二.填空题(共10个空,一个空2分,合计20分) 1. 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2.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状态,主要有、、\ 这三种主要功能。 3. 按照记忆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分为和。 4. 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5. 是支配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最根本最直接的驱动力。 6. 酒店顾客的需要虽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 和。 三、判断题(共10小题,一小题1分,合计1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学习动机的强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4、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中,属于第三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点整理讲课稿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 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一门课程。 二、发展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德国冯特 1879年成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成立 2.德国普莱尔 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标志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3.美国桑代克 191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独立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的意义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如低年段出现的具体形象思维,考虑到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就要使用直观性的教具。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的理论,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的初中生同一性的问题,指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现最近发展区可以到达的水平)。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每天的有效决策提供了依据。处理突发事件,课堂练习。 4.研究结果可以改进教学,因为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 五、行动研究(库尔特·勒温) 1.概念: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2.基本特征: (1)在行动中研究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教师自己 (2)对行动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 (3)为行动而研究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行动研究的过程: (1)计划;(2)行动的实施;(3)总结与反思。 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 六、怎么成为会学习的学生 (一)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 1.叶克森---多德森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内,学习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2.罗杰森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认识到学习内容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二)具备必要的学习技能,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 1.学与习相结合 2.学与思相结合 3.学与创相结合 4.采用多种学习策略 (三)具有坚强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成为专家型教师 1.特点: (1)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2)高效;(3)创造性的洞察力。 2.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当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桑代克在1903年著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出版。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1)相关研究:在两个或多个变量上测试每个被试的数值,然后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式来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例如,用它来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考察教师期望与学生动机之间的关系。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常用的是实验法。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的三条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且给以活动就会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给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题海战术):指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即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频次越多,则联结得越强,反之,则越弱。后来桑代克又发现,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得以增强。 (3)效果律:即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则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也就是说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决定着他未来的行为。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强化: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A.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B.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减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A.I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B.II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关系:对不同人而言,强化的效果不同,同一种反应,甲认为是一种惩罚,乙可能认为是一种强化,因此在选择强化物时,应遵循“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另外,强化还可分为: A.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水、食物、安全等。 B.二级强化: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可分为社会强化(拥抱、微笑)、信物(钱、奖品)、活动(游戏、听音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