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高考整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高考整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高考整理

中国现代史是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

之一。了解中国现代史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备考高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的发生标

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民主共和的历史转折。

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各类革命活动从全国各地蔓延。辛亥革命的爆发导致了清政府垮台,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

命的成功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这场运动在知识分子中引发了巨大的反思和探索,对中国社会带来了

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呼吁废除封建思想和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个人自由。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

胡适、鲁迅等。他们通过各种媒介,如杂志、报纸、演讲等,传播新

思想,引导社会进步。

三、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爆发于1919年的重要思想与文化运动。这场运

动以反对列强侵略和封建主义为主题,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五四运动最初是由北京的学生发起的,后来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

和知识青年的支持。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五四

运动通过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表达了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追求

民主和自由的呼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一次重要合作。它的

发生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共合作开始于1924年,经历了三次合作。其中最成功的一次

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的目标是统一全国,打

击北洋政府。

北伐战争在1926年爆发,由宋庆龄、汪精卫等人领导。它通过

多次战役,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进一步胜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五、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在二战期间与日本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

中国的现代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抗日战争于1937年爆发,由中国国民政府领导。这场战争持续

了八年,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的苦难。抗日战争是对侵略者的坚

决反抗,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开始。

抗日战争为中国打开了反法西斯的战线,亦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奠

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声望,也为中国现代史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总结:

中国现代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以及抗日战争等重要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脉络。这些知识点为我们认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性奠定了基础。歷史是对现在和未来的警示,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中国现代史(上册)》(王桧林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分类整理。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 名词解释: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列举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华转播的表现: 1、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 2、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 3、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 4、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分子。 简答题: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改良派有哪些主张? 1、好人政府。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和恶势力奋斗,组织“好人政 府”。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 然后在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省自治的共和国”。 3、制宪救国。通过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4、废督裁兵。进行裁兵运动。裁撤下来的兵,去从事农、工矿业生产。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 名词解释:

北京政变:北京政变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1924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部与吴佩孚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正酣,北京城空虚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结果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直军很快被奉军打败。11月初吴佩孚率残军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材料分析题: 根据孙中山遗嘱,分析其中“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国民党一大决定的国民党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意义、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队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受自由权利。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 国民党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民党一大的意义:1、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2、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3、大会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改组后的国民党组织很快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建立起来。 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1、正式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同时保留共产党党籍。2、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骨干力量,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列举题: 南京政权建立后的主要经济措施: 1、广借外债,大量发行公债; 2、以整顿税务为主,整理财政; 3、颁布《土地法》和《土地处理条例》。 简答题: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论述中认为的革命根据地存在发展的条件: 1、各派军阀间的继续不断的战争; 2、反动政治出现缝隙; 3、1926年和1927年革命影响的遗留; 4、全国革命形势的必然发展; 5、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6、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八七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现代史易错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易考知识点集锦 第一单元:新中国成立及政权巩固 1.巩固政权的三件大事: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2.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做选择题时注意区别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包括三个主要时期: ①过渡期,1949至1956年, 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年至1966年, ③文革十年,1966年至1976年。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叫五四宪法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八大是什么的良好开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6.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模范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思想,政治,组织三方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改革开放,改革分农村和城市,农村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是国有企 业改革。开放式先建立经济特区,然后形成格局。 6.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 7.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2.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九二共识的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八项主张 第五单元:国防与外交 1.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时,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5年,亚非会议,又叫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整理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列强入侵到新中国成立, 再到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挑战的历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整理一些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1. 百年屈辱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遭遇了列强入侵和强迫不平等条约的压迫,这 一时期被称为“百年屈辱”。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事件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 2.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涌现出来,这是一场对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挑战。在这一时期,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科学、自由”的理念,启发了一代年轻人,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3.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大学生举行了抗议和游行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次重要事件,被称为五四运动。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革命化,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腐败和落后,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4. 国共内战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爆发了国共内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国民党领导的军队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斗。最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共内战结束。 5. 文化大革命

1966年至1976年,中国发生了名为文化大革命的运动。这场运动是由毛泽东 发起的,旨在消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影响,推行“四人帮”代表 的思想。文化大革命带来了社会混乱和破坏,导致了数十万人的死亡和受苦。 6. 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深刻变革,符合市场和国际间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全球联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7. 香港回归 1997年,英国将香港回归中国。香港回归象征着中国的重新崛起,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这个事实也意味着对于现代中国来说,香港在外 部交流和内部调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8. 中国经济崛起 近年来,中国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了某些领域的领导者。 中国的经济崛起,不仅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和贸易,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国家实现自主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政府适时和合理地引领企业和农民发展,也在稳定财政政策和大力推行金融改革的同时,降低贫困程度,扶持社会福利,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通过概述中国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的挣扎和努力,也可以预测中国未来发展的活力和希望。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综合分析,对于理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的决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为更好地发展中华民族做出贡献。

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3篇)

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3篇) 范文一: 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2023年的高考历史科目将涵盖以下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历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中,重点内容包括: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策和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著名人物;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繁荣;北宋和南宋的政治、经济特点。 二、世界古代文明 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埃及的社会、政治、文化特点;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化;古罗马帝国的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及影响;鸦片战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毛泽东时代;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进程。 四、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冷战时期的对抗和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

信息时代的特点。 五、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点包括: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六、世界当代史 世界当代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冷战时期的对抗与和平发展;古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联合国及国际合作的重要事件;国际关系中的新兴大国和地缘政治。 以上是2023年高考历史科目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了解和准备,取得理想的成绩。 范文二: 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2023年的高考历史科目将涵盖以下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历史 重点内容包括: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秦朝的统一政策和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科技及农业发展;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著名人物;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繁荣;宋朝的政治、文化特点。 二、世界古代文明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高考整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高考整理 中国现代史是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 之一。了解中国现代史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备考高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的发生标 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民主共和的历史转折。 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各类革命活动从全国各地蔓延。辛亥革命的爆发导致了清政府垮台,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 命的成功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这场运动在知识分子中引发了巨大的反思和探索,对中国社会带来了 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呼吁废除封建思想和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个人自由。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 胡适、鲁迅等。他们通过各种媒介,如杂志、报纸、演讲等,传播新 思想,引导社会进步。 三、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爆发于1919年的重要思想与文化运动。这场运

动以反对列强侵略和封建主义为主题,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五四运动最初是由北京的学生发起的,后来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 和知识青年的支持。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五四 运动通过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表达了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追求 民主和自由的呼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一次重要合作。它的 发生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共合作开始于1924年,经历了三次合作。其中最成功的一次 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的目标是统一全国,打 击北洋政府。 北伐战争在1926年爆发,由宋庆龄、汪精卫等人领导。它通过 多次战役,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进一步胜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五、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在二战期间与日本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 中国的现代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抗日战争于1937年爆发,由中国国民政府领导。这场战争持续 了八年,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的苦难。抗日战争是对侵略者的坚 决反抗,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开始。 抗日战争为中国打开了反法西斯的战线,亦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奠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提纲(精品)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提纲(精品) 现代中国的政治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一个理念和目标: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 (二)两个重要机构和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宪法) (三)三大政治制度和三个发展阶段 1.建国初期:(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1954年宪法确立A.合作基础:中国与各个民主党派团结合作, 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历史 B.指导思想: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年“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合作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确立:《共同纲领》规定少数民族地区施行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1954 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 明确的规定 B.设立:内蒙古(1947),新疆(1955),广西(1958.3),宁夏(1958.10) 西藏(1965)C.意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文化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 2.文革期间:各项制度遭到破坏,民主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3.新时期的发展: (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 (2)法制建设:颁布了 1982 年宪法,相继出台了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了 《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 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3)民主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二、祖国统一大业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 1.理论形成:最早提出:20 世纪50 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提出“和 平解决”台湾问题;酝酿:1981 年“九条方针” 形成:80 年代以来,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阐述一国两制的含义 宪法:1982 年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使这一 制度有了法律保证成为方针:1984 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成为 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政治部分) 必修一专题四、专题五 第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的国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建立发展 ①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③新阶段: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 (2)职能:1949年至1954前代行人代会职能,1954年后起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规定了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及义务。 ②特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人民革命和斗争 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2)建立:1954年宪法确认,先后建立蒙(1947)新桂宁藏五个自治区; (3)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 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民主法制遭破坏的表现 ①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任意践踏(冲击、批斗、抄家、刘少 奇冤案)。 ②“全面夺权”的展开,各级党政机关遭到破坏,社会秩序遭严重破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2)深刻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的建设 1、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的方针;平反全国各种冤假错案;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川教版) 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新中国 1、目的、议题:筹备建国任务 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3、内容:⑴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国庆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国内意义: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 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⑵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 1、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2、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3、启示:①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②使用和平解放方针,符合西藏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为西藏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一、军事上:抗美援朝(1950—1953) 1、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军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司令员—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3、目的:保家卫国 4、结果:1953年7月,板门店,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6、意义: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粉碎,破除,保卫,提高) 7、英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机枪孔; 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也不暴露目标。 (体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经济上:土地改革(1950—1952)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依据: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方式:没收地主土地,分给缺地少地的贫雇农 4、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6、意义:⑴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⑵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911年。通过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摆脱了封建,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四五运动 - 四五运动是指1945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的一系列抗议和示威活动,旨在争取民主和自由。 - 这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在中国革命中的一次重要策源地。 - 四五运动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至1976年期间中国的一场政治运动,由发起。该运动旨在清除资产阶级、加强的领导地位。

- 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被激励起来,推动了革命和群众运动的发展。 - 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来中国的一项政策,由领导。这个政策旨在改革和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 -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面貌。 - 虽然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九五至尊 - 九五至尊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计划,为1995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科技创新设定了目标和重点。 - 这个计划在电子信息、生物科技、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 九五至尊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

以上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高三知识点

中国历史高三知识点 中国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袤的土地上孕育 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高三学生在备战高考时,掌握中国历史的重 要知识点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高三知识点,帮助学生 全面了解和复习这些内容。 1.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运动,旨在 推翻内外压迫,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这一阶段 主要包括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等重要事件。 社会主义革命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 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重要事件。 2.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涵盖了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 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中国的西方列强侵略、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同时,还要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以及对外关系的发展。 3.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是指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到近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 期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之际的统一与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等重要朝代。重点了解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 4. 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拥有世界上独特的文化 和思想体系。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 面的内容至关重要。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对中 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等。 5.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与世界各国有着广 泛的交流和影响。重点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包括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明清时期与西方 列强的接触等。 总结: 通过对中国历史高三知识点的了解,可以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 备战高考。同时,掌握中国历史的重要知识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排版方式可根据需要进 行调整和修改。)

《中国现代史》高考历史问题分析涉及的常用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高考历史问题分析涉及的常用知识点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发展;国民经济曲折发展并取得瞩目成就,计划经济的建立以及向市场经济过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不断调整,日益成为世界性大国地位;科教文艺事业曲折发展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相对的半封闭社会逐步推进改革开放并融入全球化潮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一、政治 1、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新中国初期一切变化前提条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确立到完善发展(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以及各种政治制度特点。改革开放后完成拨乱反正工作。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真正地实行了当家作主。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国局面逐步形成。人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任何时期任何法律制度建设都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的需要) 3、始终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中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向世界舞台、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到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从结盟到不结盟政策变化,从革命外交到国家利益外交)。 二、经济 1、建国初期,经过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通过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从中共八大到人民公社化、大跃进运动再到八字方针的提出)。文革时期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使经济有所恢复。 3、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和完善。不断融入全球化潮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史奇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4、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城市改革调动了劳动者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农村和城市面貌(注意两者改革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形成了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内地、沿边开放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工业化伴随城市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一五计划开始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推动城市化发展,但我国城市化水平仍低于世界水平。 6、重视民生建设,从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到实施“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解决温饱问题、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向全面建设奔小康社会迈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思想文化科技教育 1、思想不断解放不断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

全国卷历史高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历史高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了解考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为了优秀的成绩,考生应该掌握并记忆一些基础的知识点,这里总结了一些关于历史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革命时期 1. 辛亥革命(1911年)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是清朝灭亡和民主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转折点。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事件、革命进程和成果。 2. 五四运动(1919年)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升华,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五四运动的背景、主要事件、影响和意义。 二、国共内战时期 1. 南京政府时期(1927-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些年间重要的政治事件、人物、政策等应该被掌握。 2.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一个历史时期,是中国革命进程的关键时刻。战争的主要事件、策略和历史意义等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三、建国以后的中国 1. 政治制度的演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建立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 列演变。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关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公有制经济等。 2. 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一段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历程。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关于整风运动、1956年的百花齐放、1957年的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 四、建国以后的中国对外关系 1.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对于中国外交史的重要历史性事件,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七十年代中美建交、文化大革命对中美关系的 影响和拥抱市场型的王安顺模型等 2. 对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许多亚洲和欧洲国家都有着广泛的合作,相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应该被掌握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在新高考的历史考试中,掌握并理解历史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对新高考历史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古代历史知识点 1.远古人类和早期文明: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形态和重要代表; 2.古代东方文明:主要涉及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历史演变,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近代历史知识点 1.欧洲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探讨文艺复兴对欧洲思想和艺术的影响,以及大航海时代对全球交流和贸易的推动; 2.近代世界历史:内容涉及到近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等; 3.近代中国历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当代历史知识点

1.二战和冷战:主要涉及二战爆发的原因、战争进程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塑;还有冷战期间的东西方对峙和核冲突等; 2.中国现代史:主要包括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要阶段; 3.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探讨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和中国的外交政策。 四、历史研究方法与史学史 1.历史研究方法:包括古代文献分析、田野调查、考古学等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史学史:介绍史学的发展历程,重要学派和代表性的历史学家。 通过以上的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相信大家对新高考历史科目的备考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还要注重对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希望大家在备考历史科目时,能够高效地利用时间,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广东高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广东高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广东省高考历史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在这些历史事件中,必然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下面就是关于“广东高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的详细介绍。 一、中国近代史 1. 19世纪中叶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此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的萌芽。主要表现为商业、手工业、矿业、土地垦荒等方面的发展。 2. 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39年,由于英国贸易仅局限于 广州,禁止在中国内地贸易,遂向中国进口鸦片。中国将鸦片视为毒品,加以禁止,却遭到英国的武力镇压。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占 领了广州、扬州、南京等城市。最终,中国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割让广东以南地区和三沙全岛给英国,赔款2000万银元。 3. 甲午战争 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治腐败,加之经济落后,军事实力不及日本,最终战败,被迫于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开放天津、上海、汉口、重庆、昆明等开埠,赔款2.5亿两白银。 4.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此时,清政府内部空前动荡,各地起义接踵而至,经过反复斗争,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二、中国现代史 1.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目标是加 快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2. “文化大革命”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巩固。但是,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3. 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通过引进外资、发展 工业、扩大国际贸易等方式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实现 了国民革命的目标,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了新的生活和希望。 三、世界现代史

重庆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重庆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历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对于重庆高中生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一项。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考试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和升级。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下面将介绍一些重庆高考历史必 背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该战 争起因于朝鲜问题,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这场战 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阶段,也引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思。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重要事件。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走向共和国建设的新时代。 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各 种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反帝、反封 建的政治运动。这次运动由于爆发在五四青年节,因此得名。五四运 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四、抵制日货与一二九运动

抵制日货是中国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抵制日本侵略和打击日本侵略 者对中国商品的不公平待遇的一种形式。而一二九运动则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大规模抗日爱国运动,发生于1935年。这两个事件都是中 国民族意识觉醒和国家独立自强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五、南京大屠杀与中国抗日战争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是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南京进行的一系 列战争罪行。这场大屠杀被视为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暴行的典型事件, 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奋起 抵抗,南京大屠杀成为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 六、中共的成立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共产 党通过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最终取得了中国人民解放的胜利,建立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的兴起和推动奠定了基础。 这些重庆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只是冰山一角,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 多值得深入学习和了解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备考历史科目时,能够 充分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点,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此外, 不仅要重视知识点的掌握,更要注重历史思维、历史方法的培养,做 到思辨清晰、论证有力。历史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与思考,通过学习 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现在,更好地为未来奠定基础。祝福每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都能在历史科目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随着高考的临近,历史考试也成为了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历史的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并进行总结,不仅要掌控基础知识,更需要解决历史题目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会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方便广大考生进行复习。 一、三大思潮 1. 以“民主”为目标的思潮:主要代表为近代西方的民主 思潮。 2. 以“平等”为目标的思潮:主要代表为近代的社会主义 思潮。 3. 以“自由和民族独立”为目标的思潮:主要代表为近代 的民族主义思潮。 二、中国近代史政治流派 1. 同盟会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反对 清朝政府。 2. 洪、张、黄、陈等四大派系:洪门代表孙文,章炳麟、黄兴、陈天华代表,主张“平均地权”。 3. 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主要是代表人物孙中山 与左派、右派的矛盾。

4. 国共两党的组织架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毛泽东,主张社会主义革命,以武装力量发展壮大;国民党领导人为蒋介石,主张全面国家建设,在政治上较为保守。 5. 解放战争时期,各种抗日游击队和部队合并成为人民解放军。 三、中国现代史经济思潮 1. 清末民初的经济思潮:代表人物陈宝箴,主张“资本论”。 2. 五四时期的思潮:代表人物胡适,主张“自由主义”。 3. 五卅运动时期的思潮:代表人物罗隆基,主张“国家经济管理”。 4. 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潮:代表人物宋子文,主张“国家资本主义”。 5. 毛泽东时代经济建设思想:主要是代表人物毛泽东在农业、工业、人民公社形式下的经济建设思想。 4、中国现代史文化思潮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潮:代表人物鲁迅,主张“民主力量”。 2.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思潮:代表人物何香凝、朱光潜,主张“抗战道德”。 3. 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潮:代表人物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主张“文化大革命”。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门类之一。在高考历史中,有许多必考的知识点需要考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涉及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以下是一份关于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1.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 2.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文化、经济、法律制度的特点; 3. 汉朝的政治、文化、经济、法律制度、外交等; 4. 三国到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法律制度、外交等。 二、中国现代史 1. 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背景; 2.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 3.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4.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 5. 抗日战争及其背景、过程、对中国的影响。 三、世界近现代史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战争结果及其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战争结果及其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冷战; 4. 美国经济与文化的全球扩展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文化和政治

的影响;5. 日本、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 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 四、历史地理 1. 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 2.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地理、农业、工商业、交通运输等; 3. 国际贸易、人口迁移、城市规模和分布等。 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考生应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学习和透彻的复习。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和透彻分析,才能在高考历史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历史新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新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考试中 的必考科目。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历史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 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新高考,下面 将对历史新高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史 古代史是历史学科的基础,也是理解后续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主要涵盖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内容。 1. 夏、商、西周 -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禹治水、太康、帝 喾等。 - 商朝:商汤、商纣王、河洛文化等。 - 西周:周公旦、周武王、周宣王、井田制度。 2. 春秋战国 -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等。

- 战国时期:孔子、荀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二、近代史 近代史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演变和历史走向至关重要,其中主 要包括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个方面。 1. 中国近代史 - 鸦片战争:1840年,中英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标志着中 国近代史的开始。 - 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是革命的领导人。 - 五四运动:1919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一次爱国运动,提 出了“科学、民主、自由”的口号。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 - 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次革命战争。

2. 世界近代史 -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发生在英国的工业变革,标志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到来。 -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为 民主革命的先导。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欧洲各国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全球性战争,主要参战国为盟军和轴心国。 三、现代史 现代史是对近现代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学科,主要包括 了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 中国现代史 -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 道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