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2-乐平市老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

3.2-乐平市老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

3.2-乐平市老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
3.2-乐平市老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

乐平市老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背景概况

乐平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的金三角区域,作为江西景德镇管辖的中心城区,人口众多,市场发达,商贸繁荣,物流便捷,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这里是全国四大产锰基地和江西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膨润土储藏地、江西省唯一的海泡石产地,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江西重点产棉区、全国优良猪种繁育基地、江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有名的“江南菜乡”,素有赣东北“聚宝盆”之美称,资源丰赡,物产富饶。

乐平作为一座有着1800年历史沿革的城市,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保留了400余座融建筑、雕塑、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被称为“中华一绝”的古戏台;培育了“一王二侯三驸马,四位左右一品相,五位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百多位进士郎”;记载了方志敏、红十军的足迹。其中老北街、何家台是古时乐平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老城区是乐平悠久历史的承载地,是现存历史文化资源的集中地,是乐平历史特色的代表地。

乐平自1992年撤县建市十年以来,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老城区的历史保护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2002年,乐平市政府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科学编制了《乐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提出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中心转移到新区,将老城区发展的重点放在改善环境、展现历史、提升功能上的战略举措。

新一轮的乐平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为了更好地配合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受乐平市规划局委托,由我院进行乐平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该规划的编制,对老城区的历史资源和利用价值进行挖掘,明确该区域的发展要求,即如何能够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明确了“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思路。重点加强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配套设施、公共绿地和交通市政等设施,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分类分级进行保护与整治。整合区域交通,合理进行用地布局,提升老城区的整体形象,激发老城区的活力,从而有效指导下一步城市开发建设朝着健康、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总则

一、规划范围

老城区位于乐平市区的东部,规划范围北起长寿路——环城北路——长寿路,南抵迎宾路——东湖迎宾大道,西起长寿路——新平南路——迎宾路,东至公园路,总用地面积约0.92平方公里。

老城区是古时乐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状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兼由分布较为稀散的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等公共设施用地组成。属于洎阳街道办事处,由5个社区居委会组成。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

3、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江西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2007.12

5、《江西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2003

6、《乐平市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2002

7、其它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

三、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

该区的规划要处理好乐平老城区建设与新城区开发的关系,从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其功能定位、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之间的合理衔接,促进城市空间的科学发展。

2、城市建设和居民安置相协调原则

妥善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和老城区居民安置之间对用地的需求关系,保证城市建设和居民安置协调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鉴于老城区中西部拥有众多历史建筑,故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本次规划将老城区中西部进行局部调整,仍规划为以现状居住用地为主;而针对东部商住区和东南部商业片区,则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的一定条件下对用地布局和各地块的开发容量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同时保证部分地块功能的混合性和可兼容性,以适应实际开发建设的需要。

4、深入挖掘老城区历史文化价值原则

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着较好的古代城市空间格局,拥有老北门——古商业、居住文化区,以及何家台——礼制、居住文化区,这二者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共同组成了老城区内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和人文特点的传统居住片区。其中有着众多保存质量较完善的重要历史建筑,同时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也在城市的发展中被保留了下来。

基于上述的优势条件,在老城区的保护和整治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些元素构成老城区的景观节点和景观轴线,从而深刻体现老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发扬名人优势,将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充分展示于众,吸引更多的人到此居住、参观游览,聚集人气,提升老城活力。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对老城区“保护第一”的同时,应该重视与新城区的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在老城区需要迁出的人口的安置问题,还可以促进挖掘该区域发展的潜在价值,从而合理高效利用各类资源,通过确定合理的建设时序和分期开发的规模和内容,保证老城区的改造分期进行,逐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思路

乐平老城区未来的发展必须是在对既往建设经验教训总结上的提升,使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保护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基点。

首先必须确立“保护第一”的总体发展思路,将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展示置于首位;其次,力求“改善环境”,加大绿地建设,增加配套基础设施的力度;第三,注重“完善功能”,挖掘整合资源,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保持老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思路如下:

1、保护和体现传统特色,加强城市设计

保持传统街巷的格局与形态,保存文物古迹、古建筑、街巷景观。在对老城区的保护与更新建设中,力求能够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延续历史的脉络。对建筑形式、尺度、色彩和体量提出不同的改造要求。

从整体上控制城市轮廓线,对重要景观节点、景观轴线加强设计,结合绿化,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提高该区域的城市形象。

2、妥善处理保护与更新的平衡与协调

强调既要保护——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脉,又要更新——在传承历史文脉中发展,使老城区既能够保护好历史文化,同时又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3、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完善配套设施,实现老城的“有机更新”

调整优化城市土地使用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环境。结合目前乐平市的城市新区开发,制定相应的、以适当降低老城区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的措施。

4、整合资源,优化用地结构,调整用地布局,优化环境

根据老城区的经济发展,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严格控制新建住宅建设,增加街坊绿地,优先安排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以保持老城区的用地平衡,激发老城区的功能活力。

五、规划目标

1、“文化之城”——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交相辉映

?历史文化——挖掘历史资源,在保护的同时更注重其多元的方式、价值体现、展示和利用。保留和继承老城区原有空间格局和尺度。延续和优化传统的市井文化生活。保证和发扬社区关系的和谐。

?现代文化——在已有文化设施基础上繁荣文化产业,整合各项资源,配合新城区的开发,注入现代元素,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多元文化格局,从而形成该区域自己的特色。

2、“活力之城”——分区功能、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分区功能——该规划将老城区分为“六片”,赋予其居住、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整体目标旨在提升老北街、何家台片区,拓展南部片区,完善西部片区,启动东部片区。

?休闲娱乐——通过休闲娱乐项目,提升老城区活力,达到振兴历史街区的目的。

?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老城原有传统资源优势,以及结合新城区未来建设发展的趋势,在西北部及东南部可适当发展文教科技产业等。

3、“宜居之城”——优化居住、完善配套、改善环境

?优化居住——在体现老城区文化内涵,尽量保持街区原有用地性质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控制新增居住用地,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拆除乱搭乱建构(建)筑物,改造原有三类居住用地,改善居住环境。

?完善配套——梳理现状居住用地,加强老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设施用地,优化用地布局。

?改善环境——稳步增加老城区的公共绿地,重点增加便民型绿地建设;结合市园林部门,在部分单位实施改墙透绿工程;尽可能沿老城区外围城市主干道布置绿带,形成环城绿带,向老城区内部溶解,并与内部次干道、支路绿地及公共绿地形成老城区的绿化网络;积极开发供居民日常生活使用游憩的开敞空间;疏通清淤护城河,作滨河绿带建设。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

乐平作为江西景德镇管辖的中心城区,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的金三角区域。境内现有206国道和乐上、乐弋、田乐线3条省道与外界相连,南与鹰潭相距只有几十公里,北离景德镇机场只有40公里,景鹰高速途经乐平市并开设了互通立交。

规划片区南临护城河,南湖公园的改造正在进行中;东接东湖迎宾大道,现已建成通车,向东与206国道相连接,向南与至南昌方向的乐平大桥相接通,成为城市的主要入口之一。

老城区位于乐平市区东部,行政管辖隶属洎阳街道办事处,由5个社区居委会组成。片区范围北至长寿路——环城北路——长寿路,西至长寿路——新平南路——迎宾路,东至公园路,南至迎宾路——东湖迎宾大道,总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区域内主要道路网已经形成,地势平坦。现状用地以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部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及医疗卫生用地为主。其中居住用地以低层高密度传统住宅区为主,主要分布在老北街、何家台片区及西北片,乱搭乱建情况严重,消防、卫生环境条件较差,亟需改造和整治。一部分居住用地为低层自建住宅或单位家属区,主要分布在东片区,环境较好,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保留。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分布在东南片区,根据城市的发展建设将搬迁至新区,从而腾出一处空地为规划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一部分商业用地沿主要道路两侧布置,一部分则分散布置在居住区内,形成住宅混合区,规模不统一,且缺乏鲜明的特色和吸引力,需要更深入地集中、整理、改造、升级。医疗卫生设施用地混杂在居住用地内,虽方便附近居民就医,但也对街区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影响,规划拟搬出部分设施。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东片区,属三类工业,用地面积较大,且对居住区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危害影响严重,在发展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规划考虑搬迁,以符合城市发展建设要求。

此外,老北街、何家台片区是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大量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需要采取积极保护和整治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努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激发老城区活力,使老城区得到“有机更新”。

三、人口

根据现场调查统计,老城区现状居民总人口为23685人,其中常住人口20052人,暂住人口3633人,住宅占地约47.93公顷,占总用地的52.26%。(见居住及人口现状调查表)

居住及人口现状调查表

居委会名称

住房总

户数

(户)

总人口

(人)

常住户数

(户)

暂住户数(户)占地面积(ha)住宅面积(ha)文昌门居委会1363 5549 1283 80 23.96 10.34

扶摇居委会1872 5640 1772 100 37.49 23.33

东湖居委会100 3500 100 / 1.46 1.04

飞仙桥居委会1160 4060 860 300 12.02 5.99

迎宾居委会1636 4936 1078 558 8.17 7.88 总计6131 23685 5093 1038 83.1 48.58 四、现状用地平衡表

大类中类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a)百分比(%)R 居住用地47.9352.26

R2 二类居住用地15.9817.42

R3 三类居住用地29.5532.22

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4 2.62

C 公共设施用地20.9422.83

C1 行政办公用地 4.17 4.55

C2 商业金融用地13.6814.92

C3 文化娱乐用地0.130.14

C5 医疗卫生用地 2.67 2.91

C7 文物古迹用地0.290.32 M 工业用地99.81

M2 二类工业用地0.730.80

M3 三类工业用地8.279.02 S 道路广场用地12.813.96

S1 道路用地12.813.96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10.11

U1 供应设施用地0.10.11

G 绿地0.210.23

G1 公共绿地0.210.23

D 特殊用地0.730.80

合计建设总用地91.71100.00

总计规划总用地91.71100.00

1、居住用地

该区域内现状居住用地主要为三类居住用地,另有少量的二类居住用地和住宅混合用地。其中二类居住用地为近年新建设的居住小区,如日东花园,以多层为主,这些新的小区均为为商品房。此外还有私人建设的住房,主要集中在东部沿公园路一带,规划较为整齐,房屋紧凑,街道干净,环境安静,但缺乏集中的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三类居住用地主要位于老北街、何家台及西片区,建筑破旧混乱无序,密度过高,无主次道路,绿地及公共设施缺乏,环境欠佳。

该区域有幼儿园3所,小学3所,中学1所。(见幼儿园、中、小学现状调查表)

幼儿园、中、小学现状调查表

名称班级数(班)学生数(人)用地面积(㎡)生均面积(㎡)

文化馆春天幼儿园7 250 1310 5.24

贵族华蕾幼儿园12 350 2000 5.71

贵族华蕾幼儿园分园 3 130 1362 10.5 乐平市幼儿园10 1000—1200 2058 1.87

成长快乐幼儿园 6 200 1480 7.4

乐平市第一小学42 2755 11853 4.30

乐平市第五小学22 1561 3042 1.95

乐平市实验小学10 486 3470 7.14

乐平市第五中学33 2155 6413 2.98

2、公共设施用地

该区域现状公共设施用地分布较为零散。

?行政办公用地

该区域包括市政府、市政协、法院、检察院、市卫生局、粮食局、教育局等行政办公单位,主要集中在洎阳中路附近。

?商业金融用地

布局较为分散,一部分沿主要道路两侧布置,呈带状,一部分则分散布置于居住区内。

3、工业用地

规划内现状工业用地以二类、三类工业用地为主,工业用地分布在区域东侧和南侧,主要产业为机械加工、食品等,与居住用地混杂布置,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绿化隔离带,对环境有严重的污染和影响。

五、道路交通

1、对外交通

规划区主要通过长寿路——环城北路——长寿路、迎宾路——东湖迎宾大道、洎阳中路、翥山东路——东湖迎宾大道对外联系。红线宽度为12—30米左右,均采用一块板形式。没有集中的社会停车场(库)。

道路通行条件较好,交通设施一般。

2、内部交通

主要有翥山东路、公园路、万寿宫——状元巷,由上述四条城市主干道相联系。

道路通行条件一般,只在翥山东路与万寿宫交叉口——日东花园小区前有一处面积很小的停车场,交通设施欠缺。

街区内的步行系统杂乱无序,多有断头路,且环境较差,设施欠缺。

六、市政基础设施

该区域市政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现状用地为0.11公顷。

1、给水设施

给水管道随道路同步实施,老城区的自来水管网不配套,供水压力低,管网严重缺乏。因此,改造完善城区供水管网势在必行。

2、排水设施

整个规划区在地势上北高南低,各地块的排水根据地形主要由北向南排入规划区南边的护城河中,未经处理,对河水的污染较为严重。

在东北部及西南部规划区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西本片区,以及老北街、何家台区域仍以明沟为排水方式。

3、电力设施

西北片及老北街、何家台街区的供电设施较为短缺。

4、燃气设施

该区域大部分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仍以液化石油气为主,部分新建小区如日东花园已实现天然气供应,但燃气管网未形成系统,供气可靠性较差。

七、建设质量评价

该区域内建设情况新旧好坏不一,按照建设质量将地块划分为建设质量好、建设质量一般、建设质量差三类。

1、总体评价

老北街、何家台片区及西片区主要集中了高密度的低层传统住宅区,所以建设质量较差。东片有一定开发规模的新建设用地,建设质量好。从整体情况来看,建设质量差占的比例相当高,建设质量一般和建设质量好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2、老北街、何家台片区建设质量评价

建设质量好的区域主要包括乐平市政协、乐平第五小学、种子公司、人民医院门诊部及部分其他公共建筑。建设质量一般的区域主要包括分布于街区外围的部分办公、商业、商住建筑。建设质量差的区域即大规模高密度的传统住宅区。

3、西北片建设质量评价

建设质量好的区域主要包括乐平第一小学、粮食局、农业银行及部分其他公共建筑。建设质量一般的区域主要包括分布于街区外围的部分办公、商业、商住建筑。建设质量差的区域即大规模高密度的传统住宅区。

4、东南片建设质量评价

建设质量好的区域主要包括乐平市政府、法院、检察院、乐平市幼儿园、乐平第五中学及部分其他公共建筑。建设质量一般的区域主要包括分布于街区外围的部分办公、商业、商住建筑。建设质量差的区域即大规模高密度的传统住宅区。

5、东北片建设质量评价

建设质量好的区域主要包括武装部、为民机械厂、已建成的日东花园小区及部分其他公共建筑。建设质量一般的区域主要包括分布于街区外围的部分办公、商业、商住建筑。建设质量差的区域即大规模高密度的传统住宅区。

八、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

1、历史文化传统

老北街、何家台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性好,有相当规模,风貌基本完整,历史文化悠久深厚,空间层次丰富,景观视线与轮廓良好,并具有整体性延续性,民俗文化真实延续,重点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城市格局和典型建筑群均鲜明地代表和体现了明清时期赣东北历史城市的真实与完整的特色,具有地域特点的市井文化等传统也被保留了下来,为赣东北仅见,在江西省内亦较为罕见,有极高的保护利用价值。

2、建筑特色

?老城区传统建筑风貌较为统一

主要商业建筑特征十分典型和鲜明,前店后寝,二楼夹层外挑,砖木结构,硬山马头墙。门面装饰主要集中在二楼外挑夹层和墀头,鹅颈轩、垂花、梁头、窗扇、倒爬狮(鹿)斜撑等。主要民居建筑基本保持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格局,一般为八字门斗,四合天井(当地称禾谷兜),穿斗结构,硬山马头墙,木雕装饰等。古民居为双层穿斗式、硬山屋顶,建筑材料多为木料、青砖小青瓦等。

?新建建筑导致建筑风格混杂

90年代以后新建的建筑,包括商业、办公、工厂则以多层为主,建筑新旧混杂,具有现代建筑特点,与老城区传统建筑风格难以协调。

3、环境特征

?本规划区南南临原护城河,污染严重,亟待整治。

?用地地势平坦,便捷的交通和平坦的土地是该地区发展优势。

?规划将护城河整治并作滨河绿带景观,可改善城市环境及小气候,使之成为老城区良好的自然资源。

九、开发条件

1、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

规划区是位于乐平市城区东部的老城区,是乐平市的主城区,古时乐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未来5—10年中,主城区有以向东扩展为主,以向西南、西北扩展为辅的发展趋势,但因为规划区就位于旧城区,是东部新区中心城区和西部新区的交汇处,且随着周围东湖新区、塔山工业园等功能区的建设发展,为规划区内发展居住用地创造了条件。经过完善的规划,能够与未来的新城区共同构成乐平城市的集合中心,其区位投

资优势显而易见。

?交通优势

贯穿规划区内的洎阳中路北接乐德铁路,南向通往贵溪,向北一直沿伸至景德镇方向;用地内翥山东路与迎宾路均连接东湖迎宾大道,与206国道及至南昌方向的乐平大桥相联通,对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区内的迎宾路将是老城区与东湖新区及其他片区交通联系的主要途径。优越的交通条件确立了规划区在城区内占有的无与伦比的交通区位。

?环境优势

规划区南部紧邻护城河,南湖公园正在大规模建设中,将会成为城市总体布局的城市绿心之一,同时也是乐平市城市规划景观体系的设计重点。建成之后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为规划区内的居民服务,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规划区内部的居住建筑由于大部分在1—3层之间,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过大,因此在规划中解决上述问题后会有相应用地将置换为公共绿地,形成各片区的绿化休闲中心,同样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生态环境。

十、存在问题

1、用地布局

?用地功能分布较为零散,土地利用失调,用地平衡是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状人口密度偏高,现状居住用地建筑密度过高,最高达70%以上,容积率较低;乱搭乱建情况严重,消防、卫生条件差;部分住宅破旧不堪,配套服务设施欠缺,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现状居住用地和部分工业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混杂布置,影响严重,整体环境有待改善。

2、道路和市政设施

?社会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欠缺。

?沿街巷两侧的建筑严重抢占、挤占道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城区面临很大的交通压力。

?市政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护城河,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水系。

3、绿化景观

?规划范围内绿化率极低,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居住区内缺乏配套的便民型公共绿地。

?老北街、何家台区原有空间格局保存较为完整,但缺少必要的为当地居民休憩交流所提供的开敞共享空间。

4、旧居住区的保护与更新有一定难度

?老城区主要面临着传统民居的保护问题,如老北街、何家台片区,这些地区建筑和人口密集,压力在于保护的基础上还要再现传统民居的特色与风貌,同时在目前的开发体制下还需取得一定的经济回报。

?如何更好地妥善地安排拆迁户的安置问题也是面临的一个难题。

第四章用地布局

一、规划设计原则

1、采取纵向分区的方式,完善乐平市老城区的功能设计。

2、充分挖掘和体现老北街、何家台片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街区原有的用地性质和空间布局。

3、对于现状办公用地、部分工厂用地进行整合,采取集中布置的方式。

4、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增加公共参与的绿地和设施,将绿化系统与公共空间有机结合。

5、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一考虑。

6、注重与周边片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区的作用。

7、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和便于操作的土地细划方案,创造有个性的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突出城市形象。

二、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

1、布局结构

根据规划范围内的现状路网和规划用地性质,规划为“两轴、两组团、六区”的

布局结构。

“两轴”:分别是指①沿翥山东路的区域联系轴,根据其沿路不同的用地性质、建筑功能、风格及特色,自西向东依次展现乐平的现代—历史—现代的商业、文化景观等特色风貌;

②沿洎阳中路和万寿宫——状元巷的道路绿化生态轴。

“两组团”:即由西向东、自北向南沿宫保巷、西后街、柴巷口、成家巷、花园巷、翥山东路所围绕的两个历史文化组团。沿乐平老城区的这些传统街巷,通过分布有文物保护单位、特色商业、重点保护的古民居、牌坊、古井等一系列景观节点,构成了老城区的文化历史景观。

“六区”:即规划片区形成西、中、东三段式布局,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为A、B、C、D、E、F六个区。西段由A区和D区组成,B、E区构成中段,东段由C、F区组成。各片区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及布局特点。

2、功能分区

? A区——传统居住风貌延续区

是由长寿路以南,翥山东路以北,新平路以东,洎阳中路以西所围成的区域。借规划区西南片区已建成的商业街为过渡,将历史与现代相交融,规划后该区域成为集居住、历史、教育、商住为一体的综合片区。

作为老城区人口密集的地区,该区居住功能显著,用地以低层高密度居住为主,规划需大幅度降低建筑密度,提升容积率,将拆迁所腾出的地块作为该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增加绿地及广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内部规划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周围辅以商住用地,沿城市主要道路洎阳中路安排沿街商业用地,提高片区的人气。区内有中学和小学各1所,占地分别为0.58公顷和0.17公顷。区内中心安排开敞绿地,并结合公共绿地安排具有一定活动吸引力的公共服务设施,以便服务于内部居民。

? B区——传统风貌保护区

是位于洎阳中路——财贵巷以东,万寿宫——状元巷以西,长寿路以南,迎宾路以北的老北街特色商业文化区及何家台老县城风貌传承区。是本次规划范围内的中心部分,规划后成为以传统文化为特色,集居住、特色商业、文化旅游为主要功能的综合片区。其主要功能有:

①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承载地。

老北街、何家台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大量保存着较为完善的传统民居,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古街、古巷、古井体现着传统的文化风情。

②以老北街为核心的传统商业、居住混合区

老北街及其街区集中和完整地保存着大量明清、民国商业建筑,是古乐平的主要商业街区,是反映明清时期赣东北地域商业文化及风貌典型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基于“保护第一”的理念,在街区中选择典型地段将其打造成为集居住、商业、文化、旅游、服务等多功能与一体的传统商业、居住混合区。

③以何家台文庙为核心的“礼制文化”、居住区

何家台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和完整地保存着大量明清礼制建筑(含遗址),是反映明清时期赣东北历史城市礼制、崇祀和居住文化及风貌典型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文庙、城隍庙、龙神庙、余家祠等礼制建筑(含遗址),充分利用原址,选取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原有立面,改造其内部功能,提升该地块的旅游经济效益。文庙周围规划为开敞绿地,辅以公共服务设施,充分为该区域的居民及游客服务。

该地块现状用地以传统民居风格的居住为主,商业于内部无序分散,有人民医院、乐平市第二人民医院。其发展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进行控制,主要以保护、整治和完善为主。保留人民医院门诊部,方便周围居民就医。将贸易办公、商业金融等用地相整合集中,区内的废墟作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绿地等进行建设。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在城市总用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又是不可缺少的。规划除了安排必不可少的供应设施用地(供水、供电、供气等)、邮电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外,注重环境卫生设施用地的安排,主要是垃圾转运站、公厕等用地。

规划将区内的人民医院住院部迁走,考虑到在该片区中的中部和南部均为居住用地且地处城市近期建设的东部边沿,其绿地的使用者相当部分为周边居住区的居民,因此规划该城市绿地功能侧重于为服务于居住区住户的市级绿化休闲公园,成为老城区的绿心,并可将部分城市休闲活动引入其中,形成该区域丰富的城市景观,营造绿色城市氛围,为居民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该区的活力。

? C区——现代居住核心区

是位于万寿宫以东,翥山东路——公园路以北,长寿路以南的区域。现状用地以居住、商业贸易用地为主,有部分新建居住小区。居住用地多为当地私人建造的的2—3层住宅,质量和环境相对较好,规划中予以保留,并统一风格特色。规划后该区域成为以商业、居住等为一体的多层商住区。

由于乐平城市发展及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将为民机械厂搬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以协调其西边的老北街传统街区。区内规划有中心绿地、社会停车场、文化娱乐等设施。

规划完善该区的功能及基础设施建设,配置有机动车停车场地、垃圾转运站、变配电室、储蓄所、公厕等市政公用设施。

此外,原位于该区域东南角的东门口菜市场规划搬至片区中心,服务半径均衡合理,原用地置换为小型开敞休闲绿地,与对街的城市历史文化纪念广场相呼应,共同构成良好的城市门户景观。

? D区——商务休闲拓展区

依托其东邻的商务休闲核心区,为已建成的仿古商业步行街。在片区中心规划公共绿地,为周边工作及居住人员提供休闲娱乐服务。

? E区——商务休闲核心区

是由洎阳中路南段、迎宾路、财贵巷以西所围成的区域。现状用地以行政办公、居住、商业为主,该区现状居住建筑新旧混杂,环境质量较差,规划以新建、整治为主。

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使这片区域主要为老北街、何家台片区及城市南区服务,在适当地段可适度开发住宅小区,方便的生活和就业条件即可吸引大量居住人口,从而解决中A、B区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

规划将市政府、法院、检察院搬出,余留用地可与现状商业用地相整合,依托良好的交通优势(东湖迎宾大道——迎宾路)、自然条件,可规划成为以高档居住小区、商业为主,集金融保险、贸易咨询、旅馆、餐饮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兼服务老城区和东湖新城区的商务休闲核心区。这些商业建筑基于其北部的何家台传统居住区,将高度控制在20米,在建筑风格上采用现代手法,形成东湖迎宾大道——迎宾路的重要景观带,并充分体现现代城市的新风貌。

? F区——居住服务发展区

是由状元巷、迎宾路、公园路、翥山东路所围成的区域。现状用地以居住为主,建筑新旧混杂,片区内有小学1所,占地约0.14ha。

为了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城市景观轮廓线,该片区以多层为主的二类居住用地为主,沿迎宾路规划为商住用地,与西边的商业带相联系,形成较为完善的过渡。建筑层高控制限高为六层。居住区依据现状考虑的配套公共设施有:医院、小学、幼托、沿街绿带和便民店,超市、公共停车场地等用地。

此外,东湖迎宾大道是由新城区进入老城区的主要入口之一,因而在公园路与迎宾大道交汇处规划为城市历史文化纪念广场,以洪皓为主题建设纪念雕像,布置绿地景观,在作为城市良好对外窗口形象的同时,彰显乐平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在该地段安排有社会停车场,以满足交通设施的需求。

三、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区为乐平市老城区,现状三类居住用地占绝大部分。

根据总体功能分区,在规划区范围内共形成五片大的居住用地:

? A区多层居住区

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屋顶主要以坡屋顶为主,建筑层数一般为1-4层,局部可以布局5-6层。在西后街与宫保巷交汇处形成居住用地中心,布置中心绿地、及其它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以3-4层为主,体现一定地方民居符号。小学建筑不宜大于5层,幼儿园建筑不宜超过3层。居住用地中的中心绿地,其使用对象相当部分为该片区的居住居民,且其面积和服务半径都满足了该片区的绿地使用。

建筑结合现代建筑,可提取乐平当地传统特色建筑元素,局部可采取院落围合形式,风格古朴典雅,体现城市的传统风貌,承传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了具有现代气息又体现城市传统风貌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特色居住区。

? B区老北街、何家台传统居住区

在该区域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将以“保护第一”为原则,将重点历史街段及传统民居的保护整治与老城区的协调更新相结合,体现乐平作为明清至民国时期赣东北典型城市样本的特色历史风貌,维持古县城的历史格局,整理老城街区的空间形态的历史痕迹,使其所蕴含的场所精神在与现实的叠加下重新焕发活力。

此外,在传承乐平悠久的城市商业文化与原真市井氛围,发扬当地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倾力解决老城区居住容积率较低、密度过大、环境较差的问题,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人在此居住。居住建筑以1——3层为主,外围商住限高12米,以保护传统居住区的历史风貌。

?C区多层居住区

该片区万寿宫以东、翥山东路以北为已经建成的日东花园小区,层高均为六层,小区前沿翥山东路有面积较小的停车场地。

规划集中在公园路一侧的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建筑高度依据现状控制在3—6层,现状居住区内缺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增加中心绿地、广场,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以及社会停车场。

? E区高档居住区

位于原市政府所在区域,该居住区紧邻文物保护单位“荷园”,将其打造成为深具文化意义的居住小区,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建筑风格为现代风貌的同时局部采取传统元素。

? F区多层居住区

主要是翥山东路以南,状元巷以北的区域。该居住区地势平缓,以二类居住建筑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5-6层。在居住区西北角布局幼儿园、沿街绿带、医疗卫生用地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是城市的主要组成内容之一,是城市构成的主体,也是城市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城市生活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包括:

?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在用地北部沿环城北路两个小街坊设置行政中心,将用地进行整合,既方便市民也使新区城市功能清晰有序。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现代与传统风格相结合,沿城市主要干道布置,从而塑造城市形象。

?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商业金融用地主要集中于老城区,整体建设档次较低、规模较小,不能满足乐平城市的发展需求,更不能承担远期乐平旅游服务的功能,同时大规模的改造将不利于古城的保护。而远期城市规划中,乐平市主城区将以向东扩展为主,以向西南、西北拓展为辅,此外用地东接206国道,迎宾路及东湖迎宾大道将成为城市的主要入口道路,因此综合区位及交通考虑,远期城市建设中,乐平市老城区主要商业金融用地将沿迎宾路依次展开,形成规划区的商业景观带。

?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用地

由于现状内缺少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故规划在片区内平均分配有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如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影院等用地。建筑风格根据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的不同而不同。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区现状在B区及F区已征地有医疗卫生用地,除搬迁人民医院住院部外,其余均予以保留。分别沿翥山东路和洎阳中路的城市主干道规划布置,基本位于老城区中心位置,满足服务半径,服务于城区居民。建筑层数以2-4层为主,体现地方传统及自然朴实的风格。

(5)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分配表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分配表

序号设施名称数量用地规模(㎡)

1 中学1所5807

2 小学2所3135

3 医院2所8201

4 文化活动中心1所1625

5 影剧院1个1883

6 幼儿园5个7500

7 菜市场3个5394

8 邮政支局1个2254

9 邮政所3个360

10 社区文化站4个1600(建面)

11 居委会5个1000(建面)

12 社区诊所1个300(建面)

13 社区服务中心5处1500

14 垃圾转运站1处800

15 公共停车场2处2552

16 公共厕所6个360(建面)

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大体按照各个居住组团来布置,服务半径合理,功能均衡。四、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公顷)

占建设用地比例

(%)大类中类小类

1 R

居住用地50.06 54.58 R1

一类居住用地 1.81 1.98

R11 住宅用地 1.81 1.98 R2

二类居住用地36.94 40.28

R21 住宅用地36.05 39.31

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89 0.98

RC 居住商业混合用地11.30 12.32

2 C

公共设施用地24.74 26.97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11.32 12.34 C21 商业用地10.78 11.75

C26 市场用地0.54 0.59 C3

文化娱乐用地0.35 0.38 C35 影剧院用地0.19 0.21

C36 游乐用地0.16 0.18 C5

医疗卫生用地0.82 0.89 C51 医院用地0.82 0.89 C7 文物古迹用地0.95 1.03 RC 居住商业混合用地11.30 12.32

3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4.07 15.34 S1 城市道路用地13.14 14.33 S2 广场用地0.67 0.73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0.26 0.28 S31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0.26 0.28

4 U 公用设施用地0.61 0.67

5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1.20 1.31 G1

公共绿地 1.20 1.31

G11 公园 1.20 1.31

6 D

特殊用地 1.03 1.13 D1 军事用地 1.03 1.13

总建设用地91.71 100.00

规划总用地91.71 —

第五章保护规划

(详见《乐平市老城东区(老北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说明书)

第六章地块控制

一、地块划分

根据《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地块的划分以保持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和唯一性,与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土地出让的原则相结合,地块划分首先根据规划区内的主要道路,用地红线边界等因素进行街坊划分,在根据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和唯一性来进行地块划分,编号从A—F,共划分地块116个。

二、控制指标

本图则对片区以各地块的各项控制指标采用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

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后退、出入口位置、公共设施配套、配建停车车位。

指导性指标:建筑形式与色彩、人口容量、保护要求、环境景观等。

各地块开发对规定性指标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执行,指导性指标可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时参考。

规划区内地块控制指标详见地块规划控制指标表。

三、指标确定原则

1、用地性质

地块内的建筑形式、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指标都随着用地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各类建筑应符合各自的用地功能。

2、区位条件

城市内的土地因为区位、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的不同,存在着级差地租,不同的土地价格决定了土地的开发使用强度。

3、开发成本

规划区内由于现状地形、土地平整等不同,同时,规划区内存在部分现状建设用地,土地的置换、搬迁也增加了土地的开发费用,因而也影响土地的开发使用强度。

四、建设开发控制

1、容积率

容积率为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为地块规定合理的容积率,既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不致过度开发。本规划中容积率规定上限值,一般为:

?低层住宅区:0.8-1.2;多层住宅区:1.2-2.0;商住混合区:1.0—2.0;

?中学、小学、幼儿园:1.0-1.2;

?商业、金融:1.5-2.0;

?市场:0.6-1.8;

?绿地、停车场:0.5-0.8。

本规划在确定容积率时,分别从规划,地方特色,区位,经济,环境,建筑密度等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为的是保证了容积率确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①规划角度:根据总体规划对规划区域的要求,和本规划土地利用的规划布局,针对不同用地的性质特点,确定了符合地块用地性质的容积率。

②地方特色角度:本次规划的目标之一是通过规划而使规划区建设成为既承传乐平历史文脉又体现城市发展的现代风貌,充分体现乐平市独特的城市风貌。因此,在确定容积率时充分考虑了地方特色的因素。如规划恢复的老北街、周家巷沿街特色商业街,保留原有建筑风貌,恢复历史空间特色,营造出体现乐平传统建筑,尺度宜人的步行商业空间。低层的院落空间、现有政策和经济的限制,以及为营造优美环境而控制的高密度绿地率决定了此地块的低容积率。

③区位角度:随着乐平主城区向东发展的趋势,以及用地土地的级差效益,产生了由于区位角度不同决定了土地开发利用价值由城市外围向城市中心内部逐步递减的总体走向。本规划在确定容积率时充分考虑了区位角度给地块开发的影响。如:同一性质地块,位于规划片区外围的商业用地比起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商业金融用地,其容积率控制要低。

④经济角度:本规划从经济角度对容积率进行控制,旨在充分发挥了地块的合理经济效益,同时避免因过度开发而给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系列的负面影响。

⑤环境角度:规划希望在规划区域中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因此在规划中,通过容积率等指标控制而达到在指导下层次的城市的建设中,使城区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依据现状控制较低的容积率。

2、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是控制地块建筑容量和环境容量及空间强度的重要指标。本规划中建筑密度规定上限值,一般为:

①低层住宅区:30-40%;多层住宅区:30-40%;商住混合区:30%-35%;

②公共服务设施(幼儿园、中小学):30-35%;

③商业、金融:30-40%;

④市场:20%;

⑤绿地、停车场:10-20%。

本规划从环境角度严格控制建筑密度,适当控制建筑高度,形成城市丰富轮廓线,突出城市景观特色。

3、绿地率

绿地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本规划中绿地率规定下限值,一般为:

①住宅区:30-35%;

②公共服务设施(幼儿园、中小学):25-35%;

③商业、金融:25-45%;

④市场:30-35%;

⑤绿地:85—90%。

4、建筑控制高度

建筑控制高度是控制规划区空间序列的重要指标,一般控制为:

本规划区的建筑高度总体控制形成外围高,中间低的形式,分为多层居住区(8—20米)、商业金融区(8—20米)、单元式住宅小区(20米)、传统居住区(8米)三个高度控制段。

沿街建筑控制:

H≤W+2S

式中:H――沿街建筑高度;

W――规划道路红线;

S――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控制:

式中:A≤L(W+S)

A —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5(56.30的太阳高度角)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

L —建筑基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

W —道路红线宽度;

S —沿路建筑后退距离。

在计算建筑间距时,按下列规定:

①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

②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45度(含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坡度大于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

③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内,且水

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5、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即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包括平地、下沉式广场和屋顶平台)。

?开放空间必须同时符合的条件

①沿城市道路、广场留设;

②任一方向的净宽度在8米以上,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

③以净宽1.5米以上的开放性楼梯或坡道连接基地地面或道路,且与基地地面或道路的高差在±5.0米以内(含±5.0米);

④提供室内连续开放空间的,其最大高差为-5.0米至+12.0米,且开放地面层;

⑤向公众开放绿地、广场的,应设置座椅等休息设施;

⑥建设竣工后,应设置相应的标志,并交有关部门管理或经批准由建设单位代行管理;

⑦常年开放,且不改变使用性质。

?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公式

F=M×N

式中:F——开放空间的有效面积,M——开放空间向公众开放的实际使用面积,N——有效系数。

有效系数(N)按下列条件确定:

①室外开放空间在地面层的,其地坪标高与道路或基地地面的高差在±1.5米以内(含±1.5米)时,N=1.0;

②室外开放空间在屋面上或为下沉式广场的,其标高与道路或基地地面的高差在+

1.5米至+5.0米(含+5.0米)或-1.5米至-5.0米(含-5.0米)时,N=0.7;

③提供室内开放空间,其标高与室外基地地面的高差在±5.0米以内,或提供室内连续开放空间,其标高与室外基地地面的高差在-5.0米至+12.0米时,N=1。

6、建筑后退

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道路边界的距离,或与地块边界的距离。即:1)沿路建筑退道路红线或道路边界;2)相临地块建筑退地块边界。单位:米(m)。

建筑后退控制的作用: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混乱;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保证必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良好的城市景观。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及本规划规定。

控规编制技术规定里指出在老城区内后退道路红线确有困难的,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减少后退距离,但减让幅度不得大于20%。由于本次规划区范围内主要为保留用地,退让标准可按基本标准的80%来设定,则本次规划区临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其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按下列规定执行:

(1)临主干道两侧新建高层建筑应由规划道路红线向后退8米,临次干道两侧新建高层建筑应由规划道路红线向后退4米。

(2)临城市主干道两侧新建多、低层居住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后退4米,沿城市次干道、支路两侧新建多、低层居住建筑由道路红线后退2.5米。

(3)临城市主、次干路两侧新建多、低层底层为商贸服务用房的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少于4米,沿城市支路新建此类建筑的,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少于2.5米。

(4)新建影剧院、游娱乐设施、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其主要出入口面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少于8米并按规范要求,留出临时停车和迥车场地。

7、出入口位置

指街坊内或地块内机动车道与外围道路相交的出入口位置的控制。即:1)街坊禁止开设出入口路段和允许开设出入口的数量。2)允许开设出入口位置和数量。

(1)符合道路规划的要求,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一般地段可选用出入口位置控制的其中一项进行控制。

由于本次规划区主干道宽度为30、24、20米,次干道宽度为16和12米,支路宽度为8、7、6米,则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定主干道后退40米,次干道后退30米,支路后退20米。

8、建筑形体与色彩

建筑形体与色彩是城市各种建筑功能的外在表现方式,应通过总体的设计加以适度的引导和规定,使城市整体建筑空间健康有序,并通过特定的建筑空间给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表述城市文化内涵。

根据乐平市整体现状考虑,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均为二类用地,分布在一类住宅区分布

在A、B、C、E、F五个片区内,根据这几个规划片区功能定位的不同,小区的建筑风格、色彩各有特点,但在组团之间宜保持相同或相近的风格及色彩。

A区因定位成历史与现代相交融的居住区,中心位置的建筑群宜采取低层,保留传统民居风格;外围的居住建筑体量限制可适当放宽,风格采用现代风貌加局部点缀传统建筑元素,在建筑风格、色彩、开窗等形式上可不作限制。

B区为传统风貌保护区,因此必须严格限制非传统建筑的建设,在保护与整治过程中,保留传统建筑风格,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尽量采用院落围合式布局。建筑风格具有传统建筑特色,坡屋顶,色彩统一采用传统的灰瓦白墙。

C区属现代居住核心区,但因一类用地位于区域西南角,紧邻老北街历史保护区,故建筑体量同样不宜过大,统一采用坡屋顶形式。

E区属于商务休闲核心区,该区域内的一类居住用地则考虑到其东边的何家台历史保护区,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统一采用坡屋顶形式。

位于居住区中的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体量、高度等关系上应符合空间构图的基本原理,建筑风格、色彩、体量都应根据所在片区不同的功能定位而决定。

商务休闲核心区内的商业建筑因临城市主干道,代表城市现代风貌形象,故在建筑体量上可适当放宽限制,建筑的裙楼在近人尺度上应有一定的呼应。建筑风格可灵活多样,色彩上也可丰富,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

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一、交通发展策略

1、老城区作为乐平市的中心区,以居住和商业用地为主,因此,高效顺畅的交通组织至关重要。本次规划目标以骨架网络为依托,合理规划路网和交通基础设施,考虑区域用地的交通出行等特性要求,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各种交通方式和谐发展的交通体系。

2、该区域交通处理重点是加强老城区与正在开发建设中的新区的联络,区内交通处理好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尽量减少两者间的相互交叉与干扰。车行系统的组织与三段式的用地布局紧密结合,发挥道路的最大使用潜力。

3、逐步限制摩托车在城市中的使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小汽车的普及趋势成为必然,在作好疏导控制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静态交通设施的建设。

4、城市道路中将自行车道并入人行道,以便为城市机动车提供更多的空间。

5、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通过土地细分,形成相对独立、完整、成网络的不行系统,基本上形成“人车分流”,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二、道路网系统

1、路网结构

规划采用“方格网状”的路网结构,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骨架。其中“三横”为长寿路——环城北路——长寿路、翥山东路和迎宾路——东湖迎宾大道;“四纵”为新平路、洎阳中路、万寿宫——状元巷和公园路。

2、道路等级

道路分为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支路及主要巷道四级。

?城市主干道

该区域的城市主干道由北至南、由西至东,以长寿路——环城北路——长寿路、翥山东路、新平路、公园路以及迎宾路、洎阳中路共同构成“三横三纵”的主干框架。主干道采用红线宽度为30、24和20米。

?城市次干道

城市次干道由万寿宫——状元巷、连接万寿宫和公园路的规划道路以及连接翥山东路和迎宾路的规划道路构成路网,起到辅助运输、划分边界和景观过渡的作用。次干道采用红线16和12米。

?支路

支路在片区中不形成系统,结合用地性质灵活布置,主要用于局部地段的用地划分和局部地块的交通出入,以完善路网结构,并分散主次道路流量。红线宽度8、7和6米。

?主要巷道

主要巷道是地块内部历史保护区内特有的空间街巷肌理,故保留并部分予以拓宽,多布置在居住区中,为用地细分的依据,并将绿地休闲广场与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地联系起来,既保护了原有的历史空间,又实现了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红线宽度3—6米。

3、道路交叉口规划

由于道路交叉口是各方向交通流汇集、分流点,为交通矛盾集中的地区,其通行能力对整个道路资源的利用和潜力的发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叉口控制要求

主干道与主干道或次干道相交时,利用信号灯组织交通;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相交时,根据流量对支路进行适当的交通管制。

?交叉口规划

规划区内主干道与主干道和主干道与次干道交叉口均进行渠化拓宽;支路与主干道、次干道相交,根据流量进行路口渠化拓宽。

三、交通设施

为适应未来不断增加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规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主要是机动车停车位的安排。

规划在A区的长寿路与洎阳中路交叉口处,B区翥山东路与状元巷交叉口处均安排有集中的机动车社会公共停车场,E区洎阳中路与迎宾路交叉口处,F区公园路与迎宾路交叉口处设置商业用地和市场用地也可用来集中停车。

公交站点结合各个地块的绿地系统安排,居住区考虑和住宅区出入口的关系,具体公交规划应以全市为统一的系统,结合建议的公交站点安排具体的公交线路。

四、道路竖向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道路竖向设计是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应综合考虑基地的现状地形、防洪防涝、以及工程管线的布线要求,为下一步工作中的道路设计、街坊内部竖向设计提供参考。

道路竖向设计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以雨水就近排放为原则,并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特别是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按国家道路纵坡设计规范,应尽量保证道路纵坡坡度大于0.3%,小于2.6%。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一、绿化规划原则

1、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无论是从整体上考虑、还是详细到局部,均要服从总体规划划分的功能或某种立意。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考虑的,绿化景观必需把握总体规划,才能合理安排各个细节景观。

2、因地制宜、适用、经济、美观

绿地规划主要是为使用者的需求而考虑的,各种空间、色彩和尺度均须符合人性化。植物选材因地制宜,以地方乡土树种为主,引入部分适宜的外来树种,丰富本地的绿化素材,并尽量在费用、空间和时间上经济运作。

3、坚持系统原则,生态为本

绿化规划充分考虑本地的环境特征及所用物种的生态习性,使之相协调,同时,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选择丰富又适宜的植物种,来构成科学的绿化体系。

4、坚持美学思想为指导

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丰富的植物配植形式,来表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同时,兼顾四季景观,创造出四时烂漫、形式多样的植物景观。

5、保护并利用原有良好的植被体系,保留古树

二、绿化系统规划整体构思

鉴于老城区存在居住密度过大,容积率过低,环境质量差的问题,采取稳步增加老城区的公共绿地,重点增加便民型绿地建设等措施;并使有些单位或公司改墙透绿,将内部绿地与市民共享;恢复护城河,作滨河绿带建设。

按照上述原则,对区内各类城市绿地进行空间布局,合理安排规划区内绿地,按其使用性质划分为四类,并通过生态轴线将其贯穿。

1、绿化片区

居住用地比较集中的地内规划有公共绿地,使绿色深入住区内部,优化环境。

2、环城绿带

规划尽可能沿老城区外围城市主干道布置绿带,形成环城绿带,向老城区内部溶解,并与内部次干道、支路绿地及公共绿地形成老城区的绿化网络,将绿化贯穿整个城区,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集中型绿化开敞空间

分别位于规划片区的内部,重点增加便民型绿地建设,同时积极开发供居民日常生活使用游憩的开敞空间,稳步增加老城区的公共绿地,同时结合少量建设,成为居民日常使用率较高的绿化休闲中心。

其中,还规划了一处主题绿地,是由老北街原人民住院部所置换出的用地,规划将其作为城市绿心的概念进行控制,建设市民公园,结合少量建设,将部分城市休闲活动引入该区,成为市级绿化休闲活动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儒林汪家群雕,文化广场,绿色休闲中心等。

4、公共绿地

根据现状及条件,自由布置,构成规划区内的绿网。

三、绿地率控制分区

1、居住区:绿地率控制建设不低于35%。

2、行政办公绿地率不少于20%。

3、商业金融绿地率不少于40%。

4、文化娱乐绿地率不少于30%。

5、公共服务设施(幼儿园、中小学)绿地率不少于35%。

6、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四、专项绿化规划

1、居住区绿化

规划区域中,居住区用地比重较大,居住区绿化又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居住区绿化最接近居民,并为居民所经常使用,它能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生活、休息在花繁叶茂、富有生机、优美舒适的环境中。

居住区绿化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①实用性

即“实用性的亲近空间”,植物选择适生、少病虫害树种及可践踏地被,适宜小区的粗放式管理。同时注重选择可吸收害气和烟尘的树种,提高居住区的空气质量。

②经济性

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地形,注重分散与集中兼顾,也便于居住区管理。

③开放性

除居住区周边绿地外,内部绿地布局均为开放式,不做封闭绿地,使有限的绿地资源充分地为居民所享用。

④多样性

乔、灌、草、地被、花卉合理组合,常绿与落叶植物搭配,充分注重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群落的良性循环。

2、商业区绿化

此规划区中,商业金融用地的植物配植上,要将美观和实用相结合,尽量创造多功能的植物景观,例如可以在花坛的池边设置靠背,为行人提供座椅;也可在座椅的旁边种植花草,或种植小型蔓性植物,为休息的人们增香添色。

另外,在商业步行街上,由于人流量大,停留时间长,不宜铺设大面积的草坪,以免遭到破坏。

第九章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一、总体构思

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充分利用现状,结合用地布局形成景观轴线;通过对建筑群按空间构图原理的有序布置,形成地域标志和个性场所,通过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着重塑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本次景观规划的基础理论是景观生态学,注重把自然生态学与人类的文化美学结合在一起,涉及感性的三维空间,社会形成的深层空间,历史的延续空间,其观察方法不是凝固的、静止的、局部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系统整体的,是以人为中心考虑环境客体整体空间的,即把人与景观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景观的质量是由构成景观客体的各部分,相互依赖呈动态和整体特性所决定的,景观感受是由主体(城市居民)与环境客体相互作用决定的,所以必须考虑人、社会、历史延续等要素的相互影响和心理活动等特点,必须考虑区域内景观要素的构成特点,寻求彼此之间的协调。

规划区南部紧邻护城河,南湖公园正在建设之中,具有一定的自然景观条件,规划可通过滨水绿带的建设,将南湖公园作为规划区的景观背景,将护城河的景观视廊引入渗透到老城区内部,相互映衬;围绕城市主题公园形成景观核心,以老北街、何家台的历史建筑为景观节点,道路景观绿化,形成核心、节点、视廊的景观结构。

规划区内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如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民居、构成了乐平市老城区景观风貌的重要素材,因而本次规划从人文历史的角度,保护乐平老城东区(老北街等历史街区)以传统居住街坊和历史商业街道为特色的历史街区空间景观特色,规划加强其居住街坊和商业街道相结合的街区特征,构筑历史街区的开放空间系统和标志景观系统。

本规划区的整体景观构成结构主要为“一带、两轴、两区、六绿化片区”。

“一带”:是指沿老北街、财贵巷的历史传统风貌带,沿街巷两侧规划有传统的商住建筑,体现历史文化内涵及当地特色。及成家巷、柴巷口、西后街、宫保巷、仿古商业步行街、迎宾路——东湖迎宾大道的由历史到现代的商业景观带。

“两轴”:分别是指①沿翥山东路的区域联系轴,根据其沿路不同的用地性质、建筑功

能、风格及特色,自西向东依次展现乐平的现代—历史—现代的商业、文化景观等特色风貌;

②西、中、东三段片区中心绿地所联系形成的生态轴。

“两区”:即指老北街特色商业文化区及何家台老县城风貌传城区。

“六绿化片区”:即六大片区内的公共绿地及文化设施构成的区级休闲活动区。

二、历史文化保护区景观系统规划

1、规划结构

为保护乐平老城东区(老北街等历史街区)以传统居住街坊和历史商业街道为特色的历史街区空间景观特色,规划加强其居住街坊和商业街道相结合的街区特征,构筑历史街区的开放空间系统和标志景观系统。其系统可划分成“两心,两带,七点(七星)”的结构层面。

“两心”:是指老北街传统商业核心风貌区与何家台历史县城格局核心展示区。依据两片主要保护区各自的特色历史风貌,将商业活动景观集中于老北街,而何家台以控制并保护其历史格局为要,进行针对礼制、宗教、坛庙等建筑类型的集中体验式景观建设。

“两带”:是指老北街历史特色商业街与周家巷传统饮食文化街。利用这两街的历史价值与本地人对该区所怀的地域情结,作为使老城区重新聚集人气的导线,创造吸引客流的高峰带。

“七点(七星)”:是指七处进行重点保护与改造整治到历史景观节点,头两处规模较大,即规划中现位于老北街人民医院住院部的万寿宫(儒林汪家)花园广场与现位于市委的老文庙(县学宫)广场,分别作为老北街与何家台主要的历史文化纪念地与公共活动场所;另有五处即老北街北城门与南牌坊以及位于老北街街区内的典当行、万家池(范家祠)、城市老宅等,此五处节点将整修并恢复其历史风貌作为展示古乐平风貌的主要游览重点。以上重要节点将成为乐平旅游开发的星级项目,犹如嵌入老城区众多历史珍奇中最为璀璨的七颗明星。

2、规划内容

作为人文旅游特色商业步行街,内容应多样性,要求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设施相适应,因此进行如下景观建设:

①街巷空间:重点恢复老北街特色商业风貌,开发周家巷传统小吃经营。

②广场公园:重点建设万寿宫(儒林汪家)花园广场与老文庙学宫广场,弘扬乐平历史上人文昌达的优秀传统。

③公共绿地:见缝插绿地设置小型街头绿地、利用建筑物半围合空间形成的众多小尺度庭院建立小型公共广场或放置露天茶座,以此来调节和组织人流活动,增加街巷空间的层次和动感,人们置身其中既能体验到老街巷丰富多彩的生活,又能增加感受到舒适、休闲的怡人氛围。

④环境小品:在街巷较宽或转折处适当布置一些座椅、信箱、电话亭、垃圾箱、消防栓、小品、花盆、流动书报亭等,并在街区小庭园内根据种植具有地域及人文特色或的乔木、花卉,如桂花、茶花、枫、竹等,以美化街道环境、改善街道小气候,也阻挡部分风貌较差的建筑立面,成为协调环境的重要要素。沿老北街特色历史街巷设立反映传统风情万象的铜雕,其主题如,市井生活(井台洗衣妇)、走街串巷商贩(卖苦瓜、香油者)等。

⑤招牌、广告设计:远期步行街应统一招牌、广告设计,以采用具有地方特色材料的表面贴面为好;铺面招牌、广告的尺寸和形式统一控制和制作;在招牌上部预留管线槽,将所有的管线纳入其中,并预留电源插座,方便招牌、广告射灯及节日灯饰的安装、布置。

⑥灯饰:注意灯饰位置和美观要求,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为了增加步行街的商业气氛,在主要建筑物上部设置泛光照明,以加强夜景的色彩和照明效果。

⑦路面铺装:街巷中间路面应尽量利用现存的老石板路面,局部需要重铺的,宜采用石板块铺贴,配上青石板块相间。

⑧局部标志性景观:在老北街北门北口城楼一座,南口设牌坊一座;在重要节点处立乐平历史名人雕塑,如在迎宾大道交汇口立洪皓像,万家池立范仲淹像,万寿宫花园广场立儒林汪家像等,以弘扬城市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⑨主题公园广场:儒学古县学宫可改建为小型遗址公园与展览馆;人民医院住院部迁出后可改建万寿宫花园广场,以弥补老城区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缺憾。

⑩滨河景观:老城区保护规划范围南临护城河,沿岸改善绿化,植柳敷草,建亲水平台,打造符合历史街区风貌的滨水景观带,增加空间景观的丰富性。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2、《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4、《城市燃气设计规范》

5、《燃气规划设计手册》

6、《古建筑消防规范》

7、有关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二、规划原则

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保证历史街区安全、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协调保护与更新、开发旅游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关系在,做到市政工程设施的现代化功能与历史街区风貌特色相统一,市政工程设施建设服从保护历史街区风貌的要求。

本着“方便居民生活、有利旅游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考虑技术要求。结合乐平的历史街区特点,因地制宜,寻找最佳的技术途径,节省用地和投资及运行费用。技术上安全可行,维护管理方便,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便于专业部门实施。

1、可实施性原则

管网系统的布置尽量利用现有市政设施,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和自然地势,以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2、经济合理性原则

市政工程规划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资源、资金、技术等条件,在规划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管网埋设深度,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相关协调性原则

充分考虑本规划区内管网系统和周边城区管网系统的综合协调,与周边城区市政工程管网系统形成环状连接,提高管网供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建设和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规划应考虑近、远期的衔接关系,并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

三、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用水由现状位于人民大道的自来水公司供给,规划区主要给水管道管径分别为城市主干道DN300-500,城市次干道DN200,沿规划区主要街道进行敷设。鉴于规划区内地势起伏不大,为简化给水系统,本区不采用分压供水。其中规划区内高层建筑自设加压设施,以保证其水压要求。规划中给水配水管原则上布置成环,可根据开发时序分期建设。

城市给水管网布置以环状为主,枝状为辅。管材采用室外给水用塑料管。按规范要求布置阀门井、管道支墩等其他给水设施。

消防给水系统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系统共网方式。室外消火栓沿给水管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并尽量靠近十字路口。连接室外消火栓的给水管管径不小于DN100毫米。

严格控制对地下水的开采(现有古井除外),同时维持老北门等历史街巷沿街盥洗池的传统特色,满足历史街区的居民生活和旅游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疏理给水管网,结合现有的给水干管,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形成完善的给水管网系统。一般给水管宜由四周城市道路上的给水干管接入,配水管呈环状网络布置,增强给水系统的安全性。由于老城区地势较高,存在水压不足问题,为解决街区正常供水,采用分段供水形式。

四、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内的排放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以重力自流排放为原则,减少污水提升泵站,雨水以就近排放为原则。

历史街区内部宜通过改造房屋内部结构,使用现代卫生设备实现居民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管道排放。主要街道雨水排放宜采用暗沟管道排放,在狭窄的巷道内可采用明沟雨水排放。

排水设施建设:为缓解街区内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放困难的压力,在主街道西侧结合石板路修复,浆砌盖板式矩形排水沟,全长680米,采用分流式分南北两个出口,分别接入城区排水管网排出。

五、电力工程规划

1、10KV公共变配电所布置原则

根据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50米的原则,并用供电额定电压+5% -7%校核,在负荷中心、且进出线方便的位置设置10KV变配电所。公共变配电所宜设为室内式,以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为普遍型式;在用地面积受限制的地方可采用的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容量在315kVA 及以下的可选用杆上变压器。

2、供电线路敷设

为提高城市景观效果,电缆应尽量埋地敷设,在规划区内电缆通道为砖砌电缆沟,其断面尺寸分别为1.2X1.2米,1.0X1.0米。穿过道路采用电力排管通过,每隔150米左右设一定数量横过管,以便区域负荷调配,电缆沟一般与道路纵坡一致,并有排水管和雨水管相连,以排除沟内积水。

3、道路照明

照度要求: 主干道路平均照度取15lx,次干道平均照度取10lx,支路平均照度取5lx。

灯具选择:主干道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高压钠灯,次干道和支路采用半截光型高压钠灯。步行道采用庭院灯和草坪灯照明。

路灯电源及控制:路灯电源由专用路灯变压器供电。供电半径在600米左右,路灯按全夜灯和半夜灯编组,采用时钟控制和光电控制相结合方式,并预留远程控制通讯接口以便将来实现全城路灯和夜景景观照明计算机远程集中控制。

路灯线路敷设:采用铜芯电力电缆穿钢管埋地敷设。

4、历史街区电力工程规划

统一布置历史街区内的用电设施,历史街区核心保护区内部采用地埋式电缆敷设。建设控制地带内近期采用架空敷设,远期逐步转入地下。

电力实施建设:目前街区内供电主要靠仓库街变压器输变后引入。为满足此街区供电需求,电力部门拟在靠近街区的马家巷增设一台变压器,该输变电器的增设可满足街区的供电需求。街区内的进户线路由民居宅院后引入,主要街道内不得有架空电力杆。

六、电讯工程规划

规划区拟规划设置一座非目标局及接入网点,根据非目标局及接入网点规模并考虑留有发展余地,按1:1.6的机线比来决定非目标局及接入网点的出局管数。

通信管道在道路绿化带或人行道上埋地暗敷,埋深不少于0.7米,每隔200米左右向对侧敷设过路管束,管束均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包封。

考虑到规划区内的有线电视系统、宽带、信息网络系统等的建设,与通信线路并排敷设改性PVC管备用。

要统一规划,决不允许各自为政、各行其道的乱敷设的不良现象,要严格按照此次规划统一实施。

邮电局(所)规划中,邮政服务网点按800M的半径与邮政所同设。近期根据城市开发建设情况,建立和完善邮政服务设施,主要邮政局所实现邮政生产指挥调度监控、计算机管理,实现内部管理微机综合处理的电子化。远期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现代化通信服务。

此外,历史街区内部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用电话亭,造型与历史街区风貌相协调,以适应商业与旅游发展的需要。现状架空电话线路逐步改造为直埋式地下电缆敷设。逐步取消各户户外天线,实现有线电视线路与电话电缆的同沟敷设。

七、燃气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城市气源。

2)近远期结合,充分考虑城市气源的变化对近远期实施的影响。

3)优先发展管道气,合理发展瓶装液化石油气。

2、输配管网

管网压力级制采用中低压两级供气。出站中压压力为0.17 Mpa(绝压170KPa),中压终点压力0.13 MPa(绝压130KPa),区域调压箱低压出口压力4000Pa(表压),楼栋调压箱低压出口压力为4000Pa(表压),灶前压力不低于2800Pa。

调压方式以区域(小区)调压箱为主,楼栋调压箱为辅,工、商业用户可采用中压进户调压。根据居民楼栋分布情况,在用户稠密地区设区域调压箱,在用户稀疏地区,则设楼栋调压箱。

从长远考虑,主干道上的管径选择按远期天然气连网考虑。燃气主干线与10kV电力线路的距离应保持10米以上,与110kV变电站、电力系统的接地极的距离应保持15米以上,与220kV变电站、电力系统的接地极的距离应保持15米以上。以防止杂散电流对其引起的腐蚀。

管网的布置采用以环为主、环支结合的布置方式,一般敷设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

八、消防设施规划

1、规划原则

城市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首先,在城市布局、建筑设计中,采取一系列防火措施,减少和防止火灾灾害;其次,消防队伍、消防设施建设、消防制度和指挥组织机制应健全,保证火灾的及时发现,报警和有效组织扑救。

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应按《消防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在城区给水中保证5%的城市用水为消防专用水。城市主次干道上市政消防栓的间距不超过120米,城区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均应考虑消防用水,设置消火栓。

城市消防标准按以下执行:

?道路消防

①当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②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和内院的通道,其间距不大于80m(可结合楼梯间设置)。

③建筑物内开设的消防车道,净高与净宽均应大于或等于4m。

④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3.5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

⑤尽端式消防道的回车场尺度应大于等于15m×15m。

⑥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消防车道。

⑦超过3000座的体育馆、超过2000座的会堂、占地面积超过3000m2的展览馆、博物馆、商场,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建筑物消防间距

多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6m。

2、历史文化街区消防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内通常火灾隐患较多,需从各方面进行消防设防。主要依据国家颁布的《古建筑消防规范》开展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

电力架空线改为地埋式电缆,室内线路包绝缘套管。

采用管线集中供应燃气,减少火灾发生概率,限制使用煤炉。

按规划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少于120米,核心保护区内不小于80米。开辟一定的消防应急通道,利于救火和疏散。

历史街区内消防站配置人工携带式消防设备,便于人工携带到现场。同时设置适用于历史街区窄小街巷的简装消防车。

加强居民防火意识,普及救火设备使用知识,做好设备养护工作。

九、环卫设施规划

重新布局垃圾站点,以利使用和运输,确保历史街区景观。垃圾收集站点的形式应改变现状的材料和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调整公共厕所布点,确保旅游景观节点的环境,所有公厕均应布置在重点保护地段之外。其建筑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街区必须有较高的保洁度,以保持良好的古街环境。应全天巡回保洁,路面应见本色。

十、市政小品设计

市政设施小品如路灯、果皮箱、垃圾收集箱、消火栓、公厕、公用电话、邮筒、指示标牌等的形式、色彩、风格应与历史街区风貌相统一,符合历史街区传统的建筑风格、色彩和尺度。

各种市政小品的设计和布置应有利于功能的发挥,做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十一、综合管沟规划

各种基础设施的管线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逐步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在老北街、何家台历史街区,由于街巷通常比较狭窄,地下敷设建议采用综合管沟的管线布置方式。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的措施和意见

一、完善与深化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在规划批准之后,各功能组团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设计等,必须服从本规划,以便将规划确定的一系列原则性内容贯彻落实到实际建设中。

2、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城市规划取得协调。

3、坚持“一书两证”的规划许可证制度,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不因地方领导或部门领导换任而改变规划管理原则和内容,强化规划的延续性。

4、规划实施前,应补充地质勘探、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题内容,确定具体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及规模。

5、近、远期规划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城市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连续的过程,使近期建设规划更富有实际操作意义,同时还有较强的前瞻性。

二、加强规划管理

1、结合“电子政务”,建立乐平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UGIS),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动态监测。

2、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力度,健全城市规划法制建设,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步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3、结合近期建设规划,推行“法定图则”制度,使城市规划由行政管理转为法制管理。

4、维护规划的法律性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法定程序无权进行修改。

5、要大力宣传城市规划,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群众对规划的参与、监督、管理意识。

6、建立建设项目审批及实施的部门合作协调机制。

三、树立城市经营理念

1、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城建投入

资金问题是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的关键,必须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方面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

?近期建设的投资来源可以考虑从地方挖潜、横向联合(国内、外)和社会筹资等三方

面进行开拓;特别是要制定有关措施,吸引农民进城,积累城建资金。

?合理配置政府稀缺资源,把资源化为资金。

?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实施经营城市战略,运作城市建设投资方式。

?采用“政策主导、企业开发、市场运作、板块推进”的建设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和外资向污水处理、路桥等工程大量投资。

2、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行业产为业化经营步伐

城市政府可将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权、经营权转让给公司或个人(有年限限制),贯彻投资与受益相一致的原则,通过此形式聚集资金,促进合理流通,再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中去,形成良性循环的经营体系。

3、规模地产市场,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大力推进土地一级市场的政策垄断,合理配置土地这一政策稀缺资源。

?对近期建设用地统一进行土地储备,对已确定的重点建设区域(如大连片区和东湖片区)先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后的规划管理,明确规划监督管理程序。

三、加强城市管理

1、建立高效、严明的城市管理体系

?树立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使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纳入法制轨道。

?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行政体系,做到规划建设一盘棋。

?具有调配城市空间资源职能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勾通,共同完善市区近期建设项目库及网络系统的建构。

?建立高效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依法对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实行统一的、严格的规划管理,强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监督制度。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规划管理,积极制定《乐平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乐平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及建立城市规划“四线”管理制度和年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预申请制度,切实强化对山水资源和文物古迹的保护。

2、建立民主化、规范化的城市规划决策体系

?充分发挥乐平市现有的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作用,对乐平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行政行为进行核查监督。

?建立由政策、专家学者两个群体组成的决策体系,行使对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决策职能,加强公众参与。具体而言,建议建立以下机构:

①建立顾问规划师聘选与专家派遣咨询制度,让参与群众以顾问规划师的身份列席规划会议。

②建立顾问规划师服务中心与顾问规划师工作小组,具体落实顾问规划师提案,具体承担组织、协调、培训、监督与检查、宣传、召开会议等方面工作,设立和维护顾问规划师网站。

四、强化规划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加强对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宣传,使近期建设规划深入人心,使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到东平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前景,并了解规划、执行规划、监督规划。规划建设在西街广场公园设立公共展览场地,详细介绍乐平市近期建设规划,吸收来自公众的各方面意识。

附件: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

地块编

用地性

用地性质用地面积

容积

建筑

密度

建筑高

绿地率停车位A-01 RC 商住混合用地1279.64 1.5 35 20 30 10 A-02 RC 商住混合用地4062.23 1.5 35 20 30 30 A-03 RC 商住混合用地2342.01 1.5 35 20 30 18 A-04 RC 商住混合用地3392.34 1.5 35 20 30 25 A-05 RC 商住混合用地7587.28 1.5 35 20 30 57 A-06 RC 商住混合用地6258.95 1.5 35 20 30 47 A-07 S31

机动车停车场库

用地

1580.89 0.6 40 8 30 32 A-08 C21 商业用地3820.85 1.8 40 20 25 34 A-09 R22 中学5807.22 1.2 35 14 30 23 A-10 R21 二类住宅用地9322.59 1.5 35 20 35 64 A-11 R21 二类住宅用地2110.08 1.5 35 20 35 14 A-12 R21 二类住宅用地3140.64 1.5 35 20 35 21 A-13 R21 二类住宅用地1600.17 1.5 35 20 35 11 A-14 C11 市政办公用地4384.47 1.5 35 14 30 33 A-15 R21 二类住宅用地7742.38 1.2 35 20 35 46 A-16 R21 二类住宅用地5290.44 1.2 35 20 35 29 A-17 RC 商住混合用地1369.84 1.8 40 20 30 12 A-18 RC 商住混合用地1078.56 1.8 40 20 30 10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

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 区位条件 (2) 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 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 2.1 规划编制依据 (5) 2.2 规划思想 (5) 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5)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 3.1 环境容量分析 (7)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 3.3 人口规模预测 (9)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 4.1 布局原则 (11) 4.2 规划结构 (11) 4.3 用地规模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5.1 交通规划策略 (12) 5.2 道路网格局 (12) 5.3 对外交通规划 (12) 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2) 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3) 5.6 停车场规划 (13)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5) 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5) 6.2 居住组团规划 (15) 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5) 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5)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 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7) 7.2 商业用地布局 (17) 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7) 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7) 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7) 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8) 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19) 8.1 景观格局 (19) 8.2 绿地系统规划 (19) 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19)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1) 9.1 土地利用要求 (21) 9.2 开发时序 (21) 9.3 开发控制指标 (21)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3) 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3) 10.2 建筑设计 (23) 10.3 环境景观控制 (24) 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4) 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6) 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6) 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6) 11.3 旅游项目策划 (26)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12.1 给水规划 (28) 12.2 排水规划 (28) 12.3 雨水规划 (28) 12.4 供电规划 (29) 12.5 通信规划 (30) 12.6 燃气规划 (30) 12.7 环卫设施规划 (30) 12.8 管线综合规划 (30) 12.9 消防规划 (31) I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图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 1 设计思路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前期策划(重点1)--现状调研(重点2)--方案编制(重点3)--汇报论证(重点4)--报批归档(重点5)--质量与服务保障(重点6) ????重点详解 重点1:前期策划 1、项目组成立,内部分工,责任到人,总体工作计划安排;

2、副总、项目负责人主持,台州市总规、椒江区分区规划与地方控规编制技术规范文件学习,理解与常规不同之处,并留有记录; 3、针对下陈、三甲片区的区域协调、功能定位及较复杂的现状条件,编制系列调查表格和调查要求规则,并经副总、项目负责人修改确定,重点开展对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 4、根据控规编制工作的一般规则,提出需甲方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事宜。 重点2:现状调研分析 1、接收甲方提供的地形图,调研外围及内部已确定的“六线”(道路、绿地、河道、文保、市政、高压下走廊)和背景资料; 2、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对片区概况、发展态势及有关规划、近期建设动向和相关专业规划的介绍; 3、进行系统的土地利用、产权属性和建筑、风貌景观等开展田野调查,根据制订的调查规则进行图上作业、标注、拍照等,同时对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重要建筑、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产权单位和设施进行发展调查; 4、系统对所属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人口、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大单位等; 5、系统对相关规划及管理信息进行调查; 6、进行土地利用等现状图件的电子版汇总制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 重点3:方案编制 1、编制现状调研分析报告,进行院内部讨论交流,重点在与城市关系和片区理解,上位与周边规划关系研讨,类似案例研究; 2、对发展思路、空间布局进行多方案比较,要求参加的规划专业人员均应提供一个以上方案,并进行内部交流,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概念性初步方案;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1.总则 (1) 1.1.目的和依据 (1) 1.2.适用范围 (1) 1.3.基本要求 (1) 1.4.编制范围 (1) 1.5.规划原则 (2) 1.6.编制深度 (2) 1.7.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 (2) 2.术语 (4) 3.土地使用 (7) 3.1.规划导向 (7) 3.2.用地分类 (7) 3.3.混合用地 (12) 4.开发强度 (15) 4.1.规划导向 (15) 4.2.控制方法 (15) 4.3.中心城及宝山新城、闵行新城、虹桥商务区等的开发强度控制 (15) 4.4.其它城镇的开发强度控制 (16) 4.5.地块容积率的确定 (17) 4.6.其它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17) 5.空间管制 (18) 5.1.规划导向 (18) 5.2.空间景观构架 (18) 5.3.建筑高度 (21) 5.4.建筑界面 (22) 5.5.公共空间 (23) 5.6.风貌保护 (23) 5.7.地下空间 (24) 5.8.其它 (25) 6.住宅 (26) 6.1.规划导向 (26) 6.2.基本要求 (26) 6.3.具体标准 (26)

7.公共服务设施 (28) 7.1.规划导向 (28) 7.2.基本要求 (28) 7.3.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8) 7.4.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30) 7.5.基础教育设施 (32) 8.生态环境 (34) 8.1.规划导向 (34) 8.2.基本要求 (34) 8.3.生态建设 (34) 8.4.防护距离 (35) 9.综合交通 (37) 9.1.规划导向 (37) 9.2.基本要求 (37) 9.3.道路系统 (38) 9.4.轨道交通系统 (41) 9.5.交通枢纽 (42) 9.6.常规公交 (43) 9.7.出租车 (44) 9.8.加油(气)站 (44) 9.9.静态交通 (45) 9.10.慢行系统 (46) 9.11.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控制 (47) 10.市政设施 (48) 10.1.规划导向 (48) 10.2.基本要求 (48) 10.3.给水 (48) 10.4.雨水 (50) 10.5.污水 (51) 10.6.供电 (52) 10.7.燃气 (54) 10.8.通信 (55) 10.9.邮政 (55) 10.10.环卫 (56) 10.11.水系 (57) 10.12.市政设施的设置方式 (58) 11.防灾避难 (60) 11.1.规划导向 (60) 11.2.基本要求 (60) 11.3.防洪除涝 (60)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城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4.4%。通过全方位建设,城镇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12.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38万人,城镇化率由去年35.8%提高到今年的36.4%,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0年紧紧抓住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明年将在商都县召开的契机,大力开展以“兴城建、上水平、塑形象”为主题的“城镇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旧区拆迁改造与新区扩容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台镇市政建设工程,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旧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形象,落实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七台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商都县七台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上位规划要求 在上一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论述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繁荣、生活小康为目标,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把商都县建设为商贸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镇。构建以城市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发展呈集中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以“一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 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 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三、规划范围 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确定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以下称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范围为西起狮子山和乌龟山脚,东至滨经二路和金鳞湖东岸,南起海游港,北至横港河北岸,规划面积866.18公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试题A及标准答案

(A)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姓名:学号:

…………………………装……………………………订…………………………线………….………………………………

……………………………装……………………………订…………………………线………….…………………………… 六、案例分析(11分) 某市(历史文化名城)决定编制滨湖核心区面积约40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如下图示)。由于湖面及外围地段是重要的风景旅游区,有十分丰富的传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因此,要求核心区开发项目的安排充分考虑旅游风景区的特点,开发强度不宜过高,沿湖设立保护绿地以保证湖面景观,并且交通组织上要求将旅游线路和主要车流分开。 试评析该方案的主要优缺点。 1 2 3 4 5 6 河 流 第五题图

……………………………装……………………………订…………………………线………….…………………………… 湖 面 第六题图

城市规划设计Ⅱ—控制性详细规划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B 3、C 4、B 5、C 6、B 7、B 8 ABD 9 AD 10 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宅旁绿地 2、、至、 3、土地性质兼容、建筑性质兼容 4、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城市设计引导 5、 6、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屋脊项 7、7、17 8、建筑竖向尺度、建筑横向尺度、建筑的体形处理 9、项目准备阶段、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成果编制阶段、上报审批阶段 10、修编、整合、局部调整 三、解释下列专业术语(每题4分,共16分) 1 指令性指标:规定性指标是指为保障城市规划的法律性和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而由规划人员制定的,在进行规划管理时,必须遵守执行的不能被突破的指标,体现一定的“刚性”原则。(2分) 引导性指标:引导性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调整变化,作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参照执行的指标,它可以根据规划用地的要求及其周围环境的具体条件灵活选用,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2分)2土地使用控制: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性的要求。(2分) 环境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即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2分) 3绿地率: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2分)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为所有绿化植物覆盖的投影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其他绿地、宅旁绿地和树冠覆盖用地的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2分) 4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让众多的城市成员能够参与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2分) 法定图则:法定图则是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2分) 四、简答题(24分) 1、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及特征,分析其成果深度的基本要求。(14分) 答题要点: 作用:(5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衔接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的重要环节,更是规划管理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某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 总则 本规划区市政公用设施各种管线均为地下直埋敷设,为协调各种管线之间的分布,各管线沿道路横向原则上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的排布顺序为:电力、电信、给水、供热、污水。具体位置以管网综合道路横断面图为准,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 给排水部分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建设单位提出使用要求及相关资料。 建筑专业提供图纸资料。 二、设计范围 规划区内给排水设计包括:给水系统、消防系统、绿化系统、排水系统。 三、给水规划 1、本规划《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确定用水定额,本规划用水定额200L/(人.天),最高日用水量为965.5(m3/d),居民住宅最高日用水量的时变化系数取2.5,其它取2.0,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为113.8(m3/h)。 2、根据《某市中心城给水专项规划2006-2020》及供水公司要求,给水在北京路、西风路西侧新建DN600给水管线上已有预留的DN400管线,可直接接入小区内,区内给水主管管经DN200, 给水管线采用HDPE管, 给水管道接入点压力0.40MPa,但用水高峰期水压难以保证,因此,规划区内设置管网叠压给水系统,平常利用管网压力直供,高峰期采用叠压供水,规划区内的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管网结合供水的形式,泵房设置在A-03地块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