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左忠毅公逸事》对照翻译讲课稿

《左忠毅公逸事》对照翻译讲课稿

《左忠毅公逸事》对照翻译讲课稿
《左忠毅公逸事》对照翻译讲课稿

《左忠毅公逸事》对

照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成员,担

任过内阁大臣,也是史可法的老师。为挽

救明王朝做出了许多努力,却因对抗大宦

官魏忠贤,而含冤下狱,并被狱卒杀害。

享年五十一岁。南明弘光时平反,谥为忠

毅。

《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

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

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

辱的品格。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塑造了

左光斗这一动人的形象,体现了方文“雅

洁”的特点。文章记事不杂,用笔精细,

故而人物形象十分丰满。写左光斗、史可

法狱中相见一段,尤为大气凛然。

*** *** *** ***

***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一日风雪严寒,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担任京城

的学政,有一天,风雪交加,非常寒冷,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走小路来到一座古庙里。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看见)厢房里一个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桌上有他)刚写成草稿的文章。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左公拿来看完后,就脱下貂裘盖在书生的身上,又为他关上了门;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向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史可法。到考试时,小吏叫到史公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

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

等考卷交上来,就当面批为第一名。又把他召入家中,让他拜见左夫人,

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庸碌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

等到左公关进了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候在监狱门外。篡权祸国的宦官(魏忠贤)防备监视非常严密,

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即使左家仆人也不能接近。过了一段时期,听说左公遭受炮烙酷刑,很快要死了。

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史可法拿着五十两银子,流着泪跟狱卒商量(请求)(探监),狱卒被感动了。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

有一天狱卒叫史可法换上破衣,穿上草鞋,背着筐子,手拿长柄铲子,装做打扫垃圾的人。

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领他进了监狱,悄悄地指着左公所在的位置。只见左公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墙,脸和额头都焦黑腐烂,无法辨认,

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脱落了。史可法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

左公听出他的声音,可是眼睛不能睁开,于是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如火炬一般,

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生气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前来!国家大事已败坏到如此地步,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我已经完了,你又不顾生命危险忘记救国的重任,国家大事谁可以支撑呢?

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还不快走,不必等奸人来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随即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掷的样子。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史公闭口不敢作声,快步走了出去。后来常常流着泪对别人讲起这件事,

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说:“我的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啊!”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崇祯末年,流寇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出没,

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史公以凤阳、庐州二府道员身份奉命去防守。每当得到警报,就几个月不睡觉,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夜里)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面。挑选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每次)让两人蹲坐着,自己靠着他们(休息),

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过了一更,就换两个人。每当在寒冷的夜晚站起来,抖动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有人劝他稍作休息,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史公领兵,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的府第,向左公的父母请安,在堂上拜见左夫人。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我的同族前辈方涂山,是左公的女婿。跟先父友好,他说(左公在)监狱中说的话,是亲自从史公那里听到的。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txt2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算是)费尽心啦。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比较过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邻国的百姓不减少,我的百姓不增加,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请允许我用战争打个比方。咚咚地敲响战鼓,枪尖刀锋已经接触,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凭借跑五十步来笑跑一百步,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碍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畜养鸡狗猪,不要错过繁殖的季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魏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左忠毅公逸事》对照翻译精编版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成员,担任 过内阁大臣,也是史可法的老师。为挽救明 王朝做出了许多努力,却因对抗大宦官魏忠 贤,而含冤下狱,并被狱卒杀害。享年五十 一岁。南明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 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 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 格。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塑造了左光斗这 一动人的形象,体现了方文“雅洁”的特 点。文章记事不杂,用笔精细,故而人物形 象十分丰满。写左光斗、史可法狱中相见一 段,尤为大气凛然。 *** *** *** *** ***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 日风雪严寒,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担任京城的 学政,有一天,风雪交加,非常寒冷,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走小路来到一座古庙里。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看见)厢房里一个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桌上有他)刚写成草稿的文章。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左公拿来看完后,就脱下貂裘盖在书生的身上,又为他关上了门;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向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史可法。到考试时,小吏叫到史公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 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 等考卷交上来,就当面批为第一名。又把他召入家中,让他拜见左夫人, 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庸碌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

等到左公关进了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候在监狱门外。篡权祸国的宦官(魏忠贤)防备监视非常严密, 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即使左家仆人也不能接近。过了一段时期,听说左公遭受炮烙酷刑,很快要死了。 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史可法拿着五十两银子,流着泪跟狱卒商量(请求)(探监),狱卒被感动了。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 有一天狱卒叫史可法换上破衣,穿上草鞋,背着筐子,手拿长柄铲子,装做打扫垃圾的人。 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领他进了监狱,悄悄地指着左公所在的位置。只见左公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墙,脸和额头都焦黑腐烂,无法辨认, 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國也 原文繁體字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hào)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1]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shèng)食也。數(cù)罟(gǔ)不入洿(w ū)池[2],魚鱉不可勝(shèng)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shèng)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shèng)食,材木不可勝(shèng)用,是使民 寡人之于國也插圖養生喪(sāng)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雞豚狗彘(zh ì)之畜(xù),勿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piǎo)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简体字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1]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è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2],鱼鳖不可胜(shèng)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shèng)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sh èng)食,材木不可胜(shèng)用,是使民 寡人之于国也插图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作品背景 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因此,各个诸侯为了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的特点。 二、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课内自读) 重点是:教学要求二、三;难点是教学要求一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幻灯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句式特点。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逸事特点。 教学程序: 一、检查课前预习(测试法)(幻灯投影) 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屦、噤、檄、幄、铿 2、文字常识填空: 本文题目标明,文章的内容是左光斗的故事。所 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定这类文章是取人 物的一部分来表现人物。本文作者是方苞,选自《方 望溪先生文集》,作者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方望溪先 生文集》的命名是根据号而命名的。 学生提疑: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提疑, 注释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 师生解疑;(1)学生解疑 (2)教师解疑疏通课文字、词、句。 重点掌握下列内容:(幻灯打出字样,学生一一明确) 实词:雪、骑、涕、已、语、俊、屦、瞿、檄、造 虚词:为、而、于、方、汝、以、也 词类活用:手(名为动)席(名为动)轻(行为动) 句式:1、公阅毕……为()掩户 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四、翻译课文第二段,抽中下等学生翻译,了解课文理解情况。 五、分析文章结构:讲座法、测试法 第一段(1)写。重点记 第二段(2)写。

第三段(3)写。重点记 第四段(4)写。 第五段(5)写。本段补说由来。 六、朗读课文:指导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写作方法。学习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和善识人才、保护人才的思想行为。教学程序: 一、讨论课文内容。(讨论法、练习法) 以文段设置“阅读理解”题 阅读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各题: 1、本段重点写什么?作者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 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各题: 1、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2、左光斗为什么要怒斥史可法? 明确:用板书解貂、覆生、为掩户 1、任人唯贤面署第一正面描写 左公为人继吾志、惟此生 言:怒曰……善识人才 2、重义轻生行:摸刑械作击势保护人才 肖像:面额焦烂 筋骨尽脱 目光如炬 (三)阅读第三、四段,思考问题 1、这两段重点写谁?找出前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 课文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这两段文字是否可删去, 为什么? 明确:板书 1、不寝侧面衬托 史公作法2、坐卧奉命守御,不忘师教 (左公影响)3、背倚师教有果 二、归纳总结课文(提问式,讨论式)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小编整理了关于《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希望同学们更好的了解这篇文章和内容,也更好的了解关于孟子的事迹和思想等资料,希望《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和裨益,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分享吧!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仅供各位参考,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有所帮助,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左光斗为国举才、坚贞不屈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写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那么哪些人才是中国的脊梁呢司马迁忍辱负重着作《史记》,屈原投江自杀以明志,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当然左光斗也是脊梁式的人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左忠毅公逸事》。 二、解题 “忠毅”是左光斗的谥号。忠:忠诚;毅:坚毅,坚强。“公”是尊称,“左忠毅公”即左光斗。 左光斗,明朝官员,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而死。葬于桐城西北10公里处的“左家大墓上”。 “逸事”,散失没有经正史流传的事迹。这类文章不像正史作传那样全面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从一生行事中选取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逸事,也作“轶事”或“佚事”。 三、介绍作者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并称为“桐城三祖”。着有《望溪先生文集》。 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字词句,疏通文意) 1、解释下面加点的重要字词 先君子尝言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文方.成草 叩.之寺僧 公瞿然注视 及左公下.厂狱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 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为除 ..不洁者,引.入 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乃奋.臂以指拨眦.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梁惠王(1)曰:“寡人(2)之于(3)国也,尽心焉耳矣(4)。河内(5)凶(6),则移其民于(7)河东(8),移其粟(9)于河内;河东凶亦然(10)。察(11)邻国之政(12),无如(13)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14),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15)曰:“王好(hào)战(16),请(17)以战喻(18)。填(19)然鼓之(20),兵刃既接(21),弃甲(22)曳(yè)兵而走(23),或(24)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25)何如(26)?” 曰:“不可!直(27)不百步耳,是(28)亦走也。” 曰:“王如(29)知此,则(30)无(31)望(32)民之多于(33)邻国也。”“不违(34)农时(35),谷(36)不可胜(shēng)(37)食也。数(cù)罟(gǔ)(38)不入洿(wū)(39)池,鱼鳖不可胜(shēng)食也。斧斤(40)以时(41)入山林,材木不可胜(shēng)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shēng)食,材木不可胜(shēng)用,是使民养生(42)丧(sāng)死(43)无憾(44)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45)之始(46)也。 “五亩(47)之宅,树(48)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49)矣。鸡豚(50)狗彘(zhì)(51)之(52)畜(xù)(53),无(54)失(55)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56)庠(xiáng)序(57)之教(58),申(59)之以孝悌(tì)(60)之义(6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63)不饥不寒,然而(64)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65)。 “狗彘食(66)人食(67)而不知检(68),涂(69)有饿莩(piǎo)(70)而不知发(7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72)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73)也。’王无(74)罪(75)岁,斯(76)天下之民至(77)焉。”[1] 字词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于:介词,对于。 (4)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增强语气。 (5)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6)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7)于:到。 (8)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9)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10)亦然:也是这样。 (11)察:考察。 (12)政:当权者。 (13)无如:没有像……。

左忠毅公逸事 教案教学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掌握“以”“骑”“”等词的意义或用法 2、理解左光斗的光辉形象 3、体会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的难词难句不多,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之上,基本能自行解决,教师只需对个别语句进行解说,对个别词语进行归纳。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由《梅花岭记》中的“史可法是否英勇” 的争论引入,使学生明确对一部作品的理解与评价,往往要借助于其它材料来综合,而不能仅仅靠某一本书或某一段材料。 二、听读 放录音,要求注准那些自己不能读准的字音,并且大致理解文意。 三、朗读 四、参照注解,疏通词句,理解文意

五、课堂练习 (一)解释划线词语 1、微行入古寺微指左公处 2、为掩户 3、面署第一 4、继吾志事 5、国家之事縻烂至此 6、无俟奸人构陷 7、蹲踞而背倚之 8、必躬造左公第 (二)课后练习一、二 (三)翻译下列语句 1、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2、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3、吾上恐负朝廷,下恐负吾师也 4、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四)概括各自然段大意。 六、讨论 1、第一段可分为几层,表现了左光斗的什么品质?有哪些很有表现力的细节或词语? 点拔引导: A、写发现人才一段的精炼——第一句,交代天气、出行的特点和所到之处;第二句,左光斗所见,点明史可法刻苦攻

读;第三句,写左光斗的爱才;第四句,“叩之寺僧”写左的“用心之细和印象之深”。 B、“解貂”“掩户”等生动细节;“即”,说明时间之短,不假思索,不顾自身寒冷,充分表现“惜才”。“为掩户”与“掩户而去”不同,“为”点出行为的目的,说明掩户是为了保护史生,突出其体贴与细致。 2、文中有哪些笔墨是互相呼应的,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首段:继吾志事 次段:天下谁可支拄者 第三段:吾恐··· 行文严谨 3、章以表现左光斗为主,还是表现史可法为主,为什么?为什么要写史可法,史的事迹与左有什么联系。 体会侧面描写 写史可法正是为了表现左光斗的言传身教产生的巨大影响。 4、朗读“探监”一段,从哪些角度去描写的,表现了人物的怎样性格特征? 外貌:“席地···”酷刑之惨

《左忠毅公逸事》知识梳理(教师版)

~ 《左忠毅公逸事》知识梳理 一、文常填空 1、左忠毅公,即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明朝桐城(现在安徽桐城)人。“忠毅”是他的谥号,“公”是对他的尊称,逸事是指散失的没有流传的事迹(散失而不见于正史的事迹)。 2、《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是清代散文家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晚年自号望溪,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他继承明代“唐宋派”的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文以载道,是“桐城派”创始人之一,他跟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3、本文通过记叙左光斗为国选英才、狱中忧国及史可法报国等事实,表现了左光斗爱才惜才、求贤若渴的品质及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再现了其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 (一)重点实词 / 1、先.君子尝言(对已逝者的尊称) 2、微行 ..入古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3、文方.成草(刚、刚刚) 4、叩.之寺僧(叩问、询问) 5、公瞿然 ..注视(惊奇的样子) 6、吾诸.儿碌碌(众、各) 7、他日 ..继吾志事(将来,以后) 8、及.左公下厂狱(等到) 9、逆阉防伺.甚严(监视) 10、闻左公被.炮烙(遭受) 11、国家之事糜烂 ..(等候)(编造罪名诬陷)..至此(败坏) 12、无俟.奸人构陷 13、史噤.不敢发声(闭口) 14、趋.而出(小步紧走) 15、辄.数月不就寝(总是) 16、漏鼓移则番.代(轮番) ^ 17、吾上恐负.朝廷(辜负、对不起) 18、史公治.兵(管理、统率) 19、必躬造.左公第(到,往) 20、左公甥.也(此指女婿) (二)一词多义 1、使史更.敝衣(换上) 使将士更.休(轮流) 2、微.行入古寺(低微,此指穿着普通衣服改装出行) 微.指左公处(暗中、偷偷地) (三)虚词 " 1、以 (1) 或劝以少休(用) (2) 乃奋臂以指拨眦(用) (3)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来) (4) 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凭……的身份) 2、而 (1) 则席地倚墙而坐(修饰) (2)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修饰) * (3) 而目不可开(但是,表转折) (4)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却,表转折) (5)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表并列) ⑹趋而出(修饰)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Zuo Zhongyi's public anec dotes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 2.正确评价左光年的为人和行事,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京畿(jī):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炮烙(luò):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 眦(zì):眼眶。 俟(sì):等待。 述其事以语人(yù,告诉) 蕲(qí):蕲州府,现在湖北省蕲春县一带。 衣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躬(gōng)造左公第:(躬:亲自。造:造访,到……去拜望。)

蹲踞(jù):踞有蹲或坐的意思。 使将士更(gēng)休:更换着休息。 解貂(diāo):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珍贵。 ②词性活用 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 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 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 手长鑱(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 ③一词多义 【则】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副词)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 漏鼓移则番代(就。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虽】 虽家仆不得近(即使。表示假设关系)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 【焉】 卒感焉(于之。兼词) 于是余有叹焉(不译。语气助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呢。表示反诘语气助词)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河东凶亦然。或百步而后止,弃甲曳兵而走,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孟子对曰:“王好战,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总算尽心了。河内—带遇到饥荒,我就迁移那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于我的国家呀, 我也用同样的办河东遇到饥荒,里的老百姓到河东一带居住,又搬运那里的粮食到河内来;我国的百法。我看邻国的政府,都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但相邻各国的百姓没见减少,姓没见增多,为什么呢?”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鼓咚咚地一敲响,两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 有的跑了军士兵的刀枪—接触,丢盔卸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百步之后停下来,五十步之后停下来。那些跑五十步的人耻笑跑一百步的人,这怎么样?”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梁惠王说:“不应该,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嘛!”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要盼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增多。”细密的鱼网只要不到大的池塘里去捕粮食就吃不完。“种庄稼不耽误农业的时令节气,捞,鱼鳖就吃不完。砍伐树木按照一定的时间有计划地进入大山森林,木材就会用不完啦。安葬死者没有顾虑了。老百姓木材用不完,这就会使老百姓供养活人、粮食和鱼类吃不完,对自己终身的生养死葬不担忧,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 ?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剌人而杀之:寡人之于国也翻译鸡、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衣服了。“在一家五亩住宅的场地上栽种桑树,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以上的人就能够吃上肉了。—家百亩的耕狗、猪的饲养,足以不受饥饿之苦了;认真地办好学校的地,不要去妨碍他们按时耕种的时机,几口之家,头发花白的老人不再背着或者顶着沉拿孝愤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地给老百姓讲,教育,老百吃着香味可口的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穿着丝织衣服、重的东西艰难地步行在道路上。姓不再忍饥不再受冻,照这样为王如果还不能使天下人归顺的,是没有的。1 / 2 “诸侯贵族家的猪和狗吃掉老百姓的粮食却不知道加以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 ‘这不是我的过错呀,是由于年成不好懂得去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姓饿死了,国王却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而是刀的过错啊。和拿刀杀人有什么不同?再说:啊。'这种说法,国王不要归罪于年成好坏,这样,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来归顺你了。”内容分析都苦于劳动力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只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文章有破有立,笔锋犀利,极富说服力。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善于运用比喻加强驳论的力量。用同样是临阵脱逃,只是跑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差, 1这个问题让对方自则何如”,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 陈春芹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实虚词 2、通过学习左光斗求贤,爱才,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忠毅”精神。 3、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写史可法的作用,掌握刻划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来刻划左光斗的性格。 教学难点: “忠毅”精神的理解 课前自学:(由题目入手) 1、题目中的“忠毅”是何意?“逸事”指什么? 2、选文中记叙了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 1、提问:作者简介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又号望溪。汉族,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2、提问:题目中的“忠毅”是何意?“逸事”指什么? 提示:“忠毅”为左光斗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大臣死后,朝廷给他的封号;“逸事”指散失而不见于正史的事迹。

3、整体感知课文 二、小组合作,解析文本(1—2自然段) 1、学生对照课文注解自己口译,圈出不理解的词和句 2、小组讨论解决并教师精讲点拨强调一些词、句: 从数骑出:从,使……跟从 视学京畿:即“视学于京畿”,省略介词“于”。 叩之寺僧:即“叩之于寺僧”,省略介词“于”。 则史公可法也:(他)就是史可法,省略主语。 即面署第一: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史朝夕狱门外:史可法早晚守候在狱门外,省略谓语。 旦夕且死:且,将,将要,副词。 卒感焉:焉,于之,兼词,狱卒被他感动了,被动句。 则席地倚墙而坐:席,以……为席,名词作意动词。 老夫已矣:已,(快)完了。 3、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①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左光斗哪两则逸事?表现了左光斗怎样的品格?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一写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表现他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一写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的情景,突出他轻于个人生死,唯念国家的高风亮节。荣居高位时,他不辞辛劳,广泛罗致人才,是为了国家的需要;身陷囹圄时,他怒逐学生,竭力保存精英,是虑及国家的前途。这深沉的爱国精神贯穿前后,映照全篇。 ②左光斗选拔史可法过程,是通过怎样的描述来刻划左光斗什么样的品质的?“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写出左光斗四处奔波,寻觅人才的急切心情 “解貂履生”写出对人才关心

左忠毅公逸事_练习(附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微.行入古寺()(2)叩.之寺僧() (3)为.除不洁者()(4)必躬造.左公第()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即面署第一”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B.则席.地倚墙而坐 C.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D.手.长镵 3.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A.涕泣谋于禁卒B.拜夫人于堂上 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拘于时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散文家,________派的创造人。 6.联系全文,概括左光斗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题目是《左忠毅公逸事》,作者为何花费颇多笔墨写史可法治兵? 答案: 1.(1)暗中、暗地里(2)询问(3)假装、装作(4)到……去、拜访 2.C 3.D 4.(1)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2)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5.方苞;清;桐城 6.爱护人才、不畏奸党、知人之明、忠义为国 7.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光斗的言传身教,才使史可法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 ? 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通过语言、行动、肖像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二)领会课文人物描写中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通过左光斗的为国选才、狱中忧国和史可法报国的事实,表现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 (二)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本文所记是左光斗的散文的事迹,事件带有片断性,在发展上并不紧相连接。全篇贯穿左光斗的爱国精神。文章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和选拔人才。 第二部分(第2段):写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 第三部分(第3段):写史可法在军中恪尽职守,是受左光斗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4段):写史可法敬师“太公”“太母”及师母的情形,(此段也可划入前一段,表明史可法受左光斗影响之深。) 第五部分:补说逸事的由来。 (三)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但课文第3段写的全是史可法在镇压农

民起义中的表现,游离于课题之外,可以删去,你的看法怎么样这段写史可法镇压农民起义的情况,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表现,应分析批判,但在结构上却是重要的一段,是全文的有机部分,不能删去。因为在这里作者是明写史,暗写左,写史的忠于职守,正是表现左的言传身教对史的影响,从侧面丰富了左的形象。例如,史的“数月不就寝”照应左在“严寒”天视学;史坐帐外看着士卒睡觉,照应左对古寺中寒士的爱护;史“甲上冰霜落”,照应左在狱中伤痛万状的刚毅谋国。史的“下恐负吾师也”一语,点透了和主题的关系。 全文以史可法映衬左光斗。 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介绍 明代自成祖开始,宦官干预政治,为祸愈演愈烈。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导以宴游,甚得他的欢心。熹宗即位(1621年,16岁)后,魏又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由是得以把持朝政,自称“九千岁”。魏又亲自掌管当时的特务机关东厂(即课文中说的“下厂狱”的“厂”),动辄假借皇帝名义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在左光斗参与下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认为“寸脔忠贤,不足尽其辜”。魏忠贤十分惶恐,泣诉于熹宗,客氏又从中委曲调停,结果杨涟反遭切责。左光斗又随后上书,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俱不听。次年,魏忠贤指使党徒诬陷杨涟、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于我的国家呀,总算尽心了。河内—带遇到饥荒,我就迁移那里的老百姓到河东一带居住,又搬运那里的粮食到河内来;河东遇到饥荒,我也用同样的办法。我看邻国的政府,都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但相邻各国的百姓没见减少,我国的百姓没见增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鼓咚咚地一敲响,两军士兵的刀枪—接触,丢盔卸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后停下来。那些跑五十步的人耻笑跑一百步的人,这怎么样?”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梁惠王说:“不应该,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嘛!”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要盼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增多。” “种庄稼不耽误农业的时令节气,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只要不到大的池塘里去捕捞,鱼鳖就吃不完。砍伐树木按照一定的时间有计划地进入大山森林,木材就会用不完啦。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会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没有顾虑了。老百姓对自己终身的生养死葬不担忧,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剌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在一家五亩住宅的场地上栽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衣服了。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的特点。 二、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课内自读) 重点是:教学要求二、三;难点是教学要求一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幻灯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句式特点。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逸事特点。 教学程序: 一、检查课前预习(测试法)(幻灯投影) 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屦、噤、檄、幄、铿 2、文字常识填空: 本文题目标明,文章的内容是左光斗的故事。所 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定这类文章是取人 物的一部分来表现人物。本文作者是方苞,选自《方 望溪先生文集》,作者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方望溪先

生文集》的命名是根据号而命名的。 学生提疑: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提疑, 注释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 师生解疑;(1)学生解疑 (2)教师解疑疏通课文字、词、句。 重点掌握下列内容:(幻灯打出字样,学生一一明确) 实词:雪、骑、涕、已、语、俊、屦、瞿、檄、造 虚词:为、而、于、方、汝、以、也 词类活用:手(名为动)席(名为动)轻(行为动) 句式:1、公阅毕为()掩户 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四、翻译课文第二段,抽中下等学生翻译,了解课文理解情况。 五、分析文章结构:讲座法、测试法 第一段(1)写。重点记 第二段(2)写。 第三段(3)写。重点记 第四段(4)写。 第五段(5)写。本段补说由来。 六、朗读课文:指导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写作方法。 学习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和善识人才、保护人才的思想行为。

寡人之于国也(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a)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编辑本段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及知识点(转载整理)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左忠毅公(1575—1625),名光斗,字遗直,明朝桐城(现在安徽桐城)人,做过大理少卿、左佥(qiān)都御史。天启四年(1624),因弹劾魏忠贤,被诬下狱,受酷刑死于狱中。魏忠贤死后,被追谥为“忠毅”。逸事,指散失的没有流传的事迹。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人,清代著名的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先君子〕称已死的父亲。 〔视学京畿(jī)〕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从数骑〕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 〔微行〕隐藏自己的身分改装出行。 〔庑(wǔ)下〕厢房里。 〔成草〕写成草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