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用风险模型简述

信用风险模型简述

信用风险模型简述
信用风险模型简述

信用风险模型简述(1)

信用风险模型是用模型的方式来衡量和预测一个信贷组合的风险架构,是通过模型所计算出的信用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densityfunction)来实现这些目标的。这个概率密度函数在风险管理、资本配置、信贷定价、最优组合上都有重要作用,是现代金融数量化、精确化、高效化的具体体现。大银行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来开发利用这个工具。

信用风险模型分由上至下模型(top-down)和由下至上模型(bottom-up)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消费者信贷,诸如信用卡贷款、房地产贷款、车辆贷款、学生贷款。这些信贷因为比较单一类似,且贷款数额小,单笔损失量不大,建立模型的时候就把同类贷款汇总起来,用大数定律和历史数据对它将来的损失可能性作模拟推断。这种模型一般都比较简单易行,广为接受,与实际情况拟合很好,所以,一般都不在巴塞尔协议重点讨论范围之内。

由下至上模型是用来模拟大、中型商业信贷,贷款额度高,潜在损失大,需要一个个单独观察评估,然后再汇合加总,最后达到整个资产组合的总体风险水平。

信用风险模型的参数一般量化为以下几个主要变量。

1.风险敞口(exposure)——如果是传统的定期贷款的话,那么,贷款额便是风险敞口变量。但事情并非都如此简单,有些贷款含有期权,比如周转信贷(revolvingcredit),银行提供的信用额度,企业不一定要去用,或用完。但如果企业发生资金周转危机了,这笔信用额度就要被启动,而且可能都用完。如何模拟这类贷款的不确定风险敞口,便众口不一。

2.信用评级(creditrating)——这是针对具体企业的评级,同评级相对应的是企业降级倒闭的风险概率。比如,根据标普(S&P)评级公司的统计数据,一企业的信用评级若今年为A,则明年降为B的可能性是0.24%,一年内破产的可能性为0.02%。五年、十年的评级变化,都有数据。

3.违约损失率(lossgivendefault)——这是估计万一借款企业违约或倒闭了,银行能收回多少资金,损失多少贷款。这个指标是针对具体贷款而言(facility),而非针对具体企业或债务人(companyorobligor)。若一贷款有抵押品作担保,则其损失的比率要比没有抵押品的低。

4.相关系数(correlation)——这是指一笔贷款与其他贷款的互动性,用来衡量整个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若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互动性强,则共同损失的可能性大,整个资产组合的总风险就大;反之,若相关程度低,资产之间就更有可能独立运行,不会同步下滑,那整个资产组合的总风险就小。

5.违约倒闭模式(default-modeparadigm)或按市定价模式(mark-to-marketparadigm)——一般模型都只计算企业违约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只要企业没倒闭,潜在价值就不变。但更精确的市场化的做法是连市场信用风险波动都算在里面。即便企业没有倒闭,但因为它的信誉下跌,信用级别下降,或纯粹市场信用点差(creditspread)指数上升,资产价值也会下降。比如,一笔金额为1亿美元的10年贷款,给信用级别A的企业,如果该企业的信用级别降为B,则该贷款的价值就不值1亿美元,其中的差额就是信用点差损失。这是所谓的按市定价的计算法。

6.解析法(analytical)或模拟法(simulation)——这是如何将上述单变量汇总起来,算出整个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即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解析法简单易行,运算速度快,事先假定风险密度函数的具体方程式,代入各种变量,便信手可得

各类风险值。模拟法不需要引入诸如风险密度函数方程式等关键假设,计算机模拟自然给出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信息量充分,能进行各类运算,使信用风险模型做到最理想化的运用,缺点是计算时间长,容易受到计算机功能的限制。所有信用风险模型都仰赖于大量数据,充斥着许多参数和假设。同市场风险模型相比,它有两大弱势。一是数据不够大量、充分、可信。历史上没有频繁发生的信用违约和倒闭事件,致使上述几大量化的数据很难证实其可靠性。而市场风险模型依赖的是每天市场的上下波动,有相当充足的数据库。其二,信用风险模型的损失区间(losshorizon)或持有期通常定为一年,而不同于市场风险模型的1天(或政策规定的10天)。这样的话,市场风险模型一年就有250个样本点,可以用来做回溯检验(backtesting),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有效性。而信用风险模型要做回溯检验,则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数据点,这是不现实、没有意义的任务。不能做回溯检验这点,特别让监管部门忐忑不安,难以给信用风险模型寄予一定信任度。

风险管理模型因其未能准确预测目前这场撼动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也没能让企业为这场危机做好准备而饱受诟病。但是,沃顿商学院的教授和其他一些专家认为,基于模型做出的决策,比模型本身带来的麻烦更多。

本文由沃顿知识在线授权网易发布

以前,预测往往是直截了当的。过去数年来,每到第一个季度结束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公司的经理都能对企业的运营态势如何,企业的目标是已经实现、未能实现还是超额完成,拥有非常切实的感觉。因为他们对企业季度表现和年度表现的预测充满信心,所以,即便超出或者低于预测的数量微乎其微,也会令人惊讶,从而会引发股票价格的动荡。然而,今年的情况却发生了改变。就未来几个月的业绩表现,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联合太平洋公司(Union Pacific)和伟世通公司(Visteon)等企业拒绝做出任何预测。换句话说,一切预测都是徒劳的。

根据公司的报告来看,问题并不在于这些企业不愿意推出一个令人沮丧的展望,相反,这些公司声称,它们确实不知道市场将会走向何方,全球经济看起来如此之不稳定,以至于高管们对自己的预测毫无信心可言。这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经理不愿意就企业的未来做出判断并据此付诸行动了,至少暂时如此。危险在于,这些企业会陷于瘫痪——并进而殃及全球经济。

当然,基本的问题是要认识和管理风险。无论何时,当人们考虑一桩购并、为某个新产品概念提供资金或者进行一项投资时,成功从来都不是万无一失的。过去数年来,企业在开发有助于自己进行这类分析——尤其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工具方面,已经变得越来越老练了。为了分析潜在的结果和可能性,人们根据既往的表现情况开发出了复杂的数学模型。然而,正如媒体广泛披露的,其中的很多模型并没能准确预测到目前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也没能让公司为这场危机做好准备,现在,华尔街正在为完善这些系统付出巨大的努力。

与此同时,沃顿商学院和其他地方的专家们认为,人们对风险管理模型以及其他交易工具的指责过多了,他们认为,实际上,那些模型并不一定那么蹩脚,只不过和基于它们的决策彼此相当而已。因此,对公司来说,目前这场危机也提供了对过去的风险管理手段重新考察的机会。至于说到未来规划问题,这一新思想认为,重要的并不是模型本身,而是人们的思想倾向。

“我想,就模型的局限性问题,我们最近已经得到了很多教训。”沃顿金融学院

国际银行学教授、沃顿金融学院研究中心(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联席主任理查德?贺林(Richard J. Herring)说。“此外,我们也看到,风险管理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贺林谈到,在很多公司中,高管都需要明白,当驱动某一模型运转的假定条件发生变化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随后,应该将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董事会。

对风险的重新定义

第一步就是获得更完整的风险全景。最近,对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及其起源的大部分报道,都专注于金融业——尤其是从风险角度,都专注于辨识和测算这一领域中所存在问题——这些风险激发出了让全球经济陷于几近停滞的连锁事件。有些银行面临的风险比它们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而其他大部分银行则根本不清楚自己面临的风险如何,它们无法自信地评估自己以及其他机构的金融资产状况。

但是,风险并不仅限于一种。比如,本月早些时候,美国的食品业巨头嘉吉公司(Cargill)就遭受了人们通常称之为“主权风险”(sovereign risk)(也称为“国家主权风险”,指一个国家的政府由于政策改变而不能履行合约的风险。——译者注)的冲击。该公司被指未能降低食品价格,为此,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Hugo Chavez)下令没收了该公司设在委内瑞拉的一家大米加工厂,此举让嘉吉公司大感震惊。

公司面临的另一种风险,而且也是更常见的风险,就是运营风险。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在开发其380型巨型飞机过程中所遭遇的延误就是个经典例证。在2005年到2006年期间,空中客车公司三次推迟了这一新机型的推出时间,最终导致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黯然离去,同时,给公司的预期收入减少了40亿欧元。另一个例子是,得到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支持的铱星系统公司(Iridium)(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提出的低轨全球个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现有通信网结合,可实现全球数字化个人通信。——译者注),也因为运营风险而经历了声名狼藉的失败。这个备受瞩目的卫星电话机构成立于1998年年末,媒体给予了连篇累牍的报道,然而,还不到一年,这个公司就失败了。公司因为没有能力将足够多的卫星以足够快的速度送入轨道,从而,造成了客户对这一系统的需求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从一位经理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案例都表明了风险管理中的某些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就是股票交易者、经济学家和学者与大部分企业经理人考虑风险的方式具有显著的差异。对前者来说,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是变化——即结果可能出现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是企业经理人思考风险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风险是损失。因此,他们会问:“不好的那一面会如何?”如果风险过高,或者根本不知道风险状况如何,那么,公司通常都会撤退。

第二个关键点在于,风险管理并没有灵丹妙药。因此,很多公司都应该对风险拥有更完整的判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种倾向:将风险划分为界限分明的不同部分——运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等。”沃顿商学院的贺林谈到。“但是,我们发现的实际情况是,重大的动荡和重大的问题并不是以这种方式出现的。比如,在金融领域,你会看到,坐在交易台后面的人都是市场风险专家,但是,他们正在交易的产品却颇具信用风险。周全考虑每一种风险的技能都各不相同,但是除非你对风险拥有全面认识的能力,否则,你就会遇到大麻烦。”尽管如此,承担风险却一直都是管理的目标,而且不仅限于金融服务领域,所有行业都是如此。的确,从经济角度而言,所有企业从根本上说都在根据自己的核

心能力承担风险。所以,经理人的基本目标很简单:那就是祖尔?沙皮拉(Zur Shapira)在其1995年的著作《从管理的视角谈风险承担》(Risk Taking: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中引述的一位总经理的观点:“你必须承受风险。但是,你一定要胜多负少。”可问题在于,经理人总是在还没有确定哪些风险是“好风险”,哪些风险是“坏风险”的情况下,就试图胜多负少。

建立一种全新的“风险管理架构”

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与决策过程研究中心(Wharton Risk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Processes Center)的主任艾万?米歇尔-克嘉(Erwann O. Michel-Kerjan)谈到,考虑到最近发生的诸多事件,“我现在看到的是,一种全新的风险管理架构正在企业中显露出来。”他说:“无论你考察哪个行业,情况都是一样的。因为情况变化得越来越快了,所以,我们也需要更快做出决定,但是,往往没有可供我们依据的信息。我们当然希望拥有获取所有信息的从容时间,不过,现实情况则是,经理人必须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甚至在对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米歇尔-克嘉看到,有些公司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风险管理策略,那些策略主要专注于内部风险,这种管理方式可称为“风险管理1.0版”(Risk Management 1.0),从本质上说,它关注公司的现有地位或者现有的投资,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而,组织还需要放眼其边界以外,并仔细考虑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的情况。近年来,全球企业的相互依赖性已经变得越来强烈了,这种变化使企业的效率和创新受益匪浅,但是,同时也使公司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在很多情况下,公司甚至根本不知道风险到底是什么。的确,正是目前这场危机的系统性特点,以及影响的广泛性,让人深感震惊。

“我们受到的训练是,面对清楚的问题,用清楚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米歇尔-克嘉谈到。“因为知道风险的历史状况,所以,我们会据此做出投资决策。但是,考虑到这个世界变化得如此之快,历史数据已经不能对未来产生决定性作用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关注已知的结果,之后,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一个轴,以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为另一个轴,做出一个完美的图表,这就是‘风险管理1.0版本’。而‘风险管理2.0版’(Risk Management 2.0)则会超越已知的结果,去关注各个风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你不能再孤立地审视每个风险了。”

米歇尔-克嘉补充说,关键在于要将见多识广的人员安排在企业中,让他们负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对有关未来的假设提出质疑。“组建一个团队,并要求他们发现2-3个公司尚未想到的重要环节。”他建议说。“不是25个环节,而是他们认为很重要但公司尚未察觉的三个环节。之后,提供有关那些环节的数据向你证明,公司必须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此外,新技术和新工艺现在正在不断涌现。比如,将软件和先进的扫描技术和识别技术整合到一起的所谓“轨迹追踪”技术("track-and-trace" technologies),就能提升公司整个供应链的“可见度”。公司可以据此准确识别哪些部件出自何人、来自何处。同样地,米歇尔-克嘉现在正在从事一个识别金融产品“DNA”的项目,该项目旨在使金融产品中各个组件的“可见度”更高,并为金融产品的审计提供更有效的工具。就公司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咨询顾问机构也正在为它们加紧提供更全面、更多维的观点。甚至连“商业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的定义,也从专注于公司的运营表现,扩展到了更大的范畴——越来越多地将风险监测囊括进来,而监测的风险既包括企业内的,也包括企业外的风险。

达能公司(Danone)负责风险管理、控制和审计的副总裁菲利普?海利奇

(Philippe Hellich)已经转向了全新的模式。他谈到,尽管企业仍在利用规模很小的一组模型评估某些风险,不过,“我们很少使用数学模型。”他说:“相反,我们更多地倚重访谈结果,我们会将自己的情况以集团之外的同行为标准进行检查,并在公司全球各地的子公司之间进行比较。我们采用的行动步骤基于倾听和对运营管理的质疑,基于常识性的分析、客观的判断以及高层的出色管理。”

瞻望未来,海利奇认为,达能公司的领导层会更加专注于风险管理,这是市场变化日益无常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影响日益增加的结果。“高管对采用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如今笃信不疑。现在,我们每年要与总裁委员会举办两次卓有成效的工作会议。同时,我们将继续依靠全球所有重要企业风险状况的年度更新数据。”

做出更出色的决策

在其1996年有关风险管理的畅销书《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Against the Gods)的最后几页,彼得?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预测了很多公司今天所面临的挑战。“没有什么比罗列着令人难忘的系列数字、光彩夺目的颜色以及设计优雅的图表的计算机屏幕更能使人感到安慰、更具说服力的了。”他写道。“当我们盯着不断闪现着数据的屏幕时,我们会全神贯注,而忘了计算机只能回答问题,它并不能提出问题……那些以数字为生的人可能会发现,计算机完全取代了‘神谕’,在古代,人们常常靠神谕为自己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指导。”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光环效应以及骗过管理人员的其他八个商业幻觉》(The Halo Effect and Eight Other Business Delusions That Deceive Managers)的作者费尔?罗森兹维格(Phil Rosenzweig)对此表示赞同。“我要告诫公司高管们,不要仰赖因其外表颇具迷惑性而极具吸引力的模型。它们会盅惑我们,让我们自以为弄清了风险的潜在因素所在,可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做过探究工作。这就是我称之为‘规范化研究的幻觉’(Delusion of Rigorous Research)的现象——如果数据的数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就会忘记,它们的潜在质量可能很糟糕。”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那些甚至能展望三年到五年以后状况的设计精良的预测,其先见之明则令人震惊。不妨考虑一下《全球风险报告》(Global Risks Report)的情形,这是一份由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与花旗集团(Citigroup)、威达信集团公司(Marsh & McLennan Companies)、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与决策过程研究中心和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联合出版的报告,该报告基于对全球风险、研讨会以及来自全球的企业领导者和专家意见的定性评估编制而成。在2007年的报告中,一场资产价格的全球性崩溃被确认为主要风险,并将其视为最可能发生而且会产生最大影响的风险之一。2008年1月,另一份报告同样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在未来12个月内,流动性危机将会引发美国的经济衰退”是极可能发生的事件,同时,要求人们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全新的思考。正如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两个预测都正中目标。

如果操作得当,针对特定公司的评估同样很有效。澳大利亚最大的能源公司伍德塞德能源公司(Woodside Energy)的高级副总裁迈克尔?海逊(Michael Hession),基于自己在公司总部以及在各种地区——比如,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印尼、利比亚和越南等地——运营地方企业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佐证。在这些环境中,风险具有更容易感知到的特点,海逊说,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

海逊谈到,首先,“你必须要先发制人、未雨绸缪,要弄清风险所在,同时

还要弄清你运作的环境。在即将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家时,我们会用相当的精力为企业弄清全部的风险所在。每一种风险都会得到分析,之后,据此制定缓解策略。非常重要的是,输入到这一过程中的信息并不只是来自公司内部,我们还会从很多外部资源寻求建议,其中包括官方和同行。我们知道,这个过程不可能成功预测到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但是,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成功控制住重大的风险。”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罗森兹维格补充说,要想在自己特定的行业内胜出,公司还应该考虑自己需要承担什么水平的风险。“不言而喻的最重大主题就是收益问题,以及某个行业收益的倾斜度问题。”他谈到。“在一个拥有很多参与者、进入门槛很低而且只有很少一部分参与者能大发利市的行业中,收益会极度倾斜。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你就承担不起采用保守策略的后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胜出就不是限制失败的问题了。只有那些在本行业内对风险充满渴望的公司,才能在这种环境中最终胜出。”

所以,针对风险管理的新思考最终成了更具战略意义的讨论,并将风险管理经理塑造成了战略家,反之,战略家也被转变成了风险管理者。“战略就是在条件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做出选择。”罗森兹维格谈到。“没有弄清自己企业的状况,没弄清自己需要承担多少风险,你就无法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因此,风险管理注定会成为管理任何企业更具核心地位的部分。海利奇谈到,比如,在达能公司,现在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风险考量已经被植入到了战略制定、预算等多个环节,在公司对运营进行季度评价以及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启动新项目的时候,都会对风险问题进行更多的讨论。“对风险的讨论会以务实的态度进行,倚重于常识和商业判断,并会与组织中的同仁进行交流。”

沃顿商学院的米歇尔-克嘉拥有同样的看法。“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很糟糕。实际上,我们现在需要认识到的是,要将决策过程整合到风险评估过程中去。这些并不是边边角角的工作,它们就是中心所在。你当然可以用最优秀的专家来仔细评估风险,但是,如果你不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不能将它们整合到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去,那么,你就不会取得进步。

本研究主要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

(1)定义了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突出了系统风险的客观性、复杂性、损失性及不确定性。同时,基于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参考基准,定量地刻画了我国A 股市场中长期系统风险及短期系统风险。

(2)论述了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思想及其构建步骤,并基于实体经济数据、资本市场数据,分别从宏观危机、经济波动、统计特征、计量模型因素等角度应用KLR模型、CIDI模型、COR模型以及ADL模型对系统风险预警指标选择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多次筛选最终形成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3)基于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形成了多维度系统风险预警指数对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进行定期监测预警。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

(1)综合描述了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定义,并分别从中长期及短期角度对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刻画。

(2)多层次应用KLR模型、CIDI模型、COR模型、ADL模型等对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预警指标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

(3)构建了基于宏观危机、经济波动、统计特征、计量模型等多维度的中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4)由于证券市场的复杂性,系统风险本质上是综合性的分析判断,因而系统构建了反映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多层面预警指数:宏观危机预警指数、经济波动预警指数、统计特征预警指数及计量模型预警指数。

(5)模型构建方面,宏观危机预警指标借鉴KLR模型思路,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加以改进,筛选出了噪音信号比率良好的涵盖国际、国内因素的一组宏观危机指标,以指标预警能力为权重,建立了A股市场宏观危机波动预警指数,噪音信号检验显示该指数的噪音信号比优于单个指标,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计量模型预警指标应用ADL模型对处于拐点处的样本进行优化,增加了计量模型对于市场拐点的预测,提高了模型预警的实效性。

(6)通过对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历史发生期间的实证检验表明,宏观危机预警指数预警期限为6个月、经济波动预警指数预警期限为3个月、统计特征预警指数预警期限2个月、计量模型预警指数预警期限为3个月。各项预警指数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对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进行监测预警的功能。

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预警研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构建多维度,多层面的证券市场系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证券市场中各相关机构共同目标之一。我们相信,通过各方不断完善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持续开展相关的监测预警工作,必将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报送单位: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专家建议建立对非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6907481.html, 2011-5-3 18:14:49财经国家新闻网

两市齐创新低“国家队”再次精准抄底揭秘重仓股

“基金一哥”王亚伟带领7基金杀入1股!

[字体:大中小] 收藏订阅RSS分享打印[网友评论0条] [ 手机也能看]

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称,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风险高发期,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风险预警。

“从利比亚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没有做出风险规避,只能被动应急。”4月29日,贺军在非洲风险主体论坛上指出,虽然很多政治动荡是突发事件,无法预知,但是可以从战略上加以控制规避风险,建立商务性信息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中国企业在非投资量与日俱增。根据商务部数据,中国与非洲的双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0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269亿美元。中国现在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赵刚博士表示,中非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多,是中国企业在非投资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

“很多媒体的报道都停留在过去,中非关系已经不是当年的中非关系。”赵刚说,中非只有一个中非合作论坛,没有更好的机制。政府的信息不能及时到达企业,对中非关系的研究能力薄弱。

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并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中国政府可以尽力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但是没法保障企业的利益。”贺军表示,商务部门对北非的动荡中,判断完全相反,实际上会形成一种误导,所以,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防范和风险预警。

至于如何解决风险问题,赵刚认为,应该制定对非战略,建立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有机联系机制,目前政府部门已经组织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也会开一些会讨论信息。

“但是这样的活动太少,规模太小,局限性很大,没有把所有信息发出去。目前来讲,这种机制很薄弱。将来机制怎么建,还是依托民间的机制。”赵刚说。

贺军认为日本商社的经验值得借鉴。据他介绍,日本企业在海外很多投资,但是很少有风险。日本企业通过日本商社,获取了大量信息,甚至日本内阁也通过其获得信息。

“日本商社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机构,做信息工作非常专业。从社会到衣食住行,对当地政治经济形势掌握得非常全面。”贺军说。

此外,赵刚认为,还应加强对非洲问题研究。“中国对非洲研究主要是经贸类的,实际上民族、政治、文化等问题也很重要。我们一直认为突尼斯非常繁荣,这种研究停留在表面。实际上贫富差距问题、政党问题都是很耐人寻味的。”赵刚说。

信用风险量化的4种模型

信贷风险管理的信用评级方法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今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银行在贷款或贷款组合的风险度量中特别注意运用信贷风险管理的工具。除了专家系统、评分系统和信用打分系统等传统方法外,新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KMV模型、JP摩根的VAR模型、RORAC模型和EVA模型。 1、KMV——以股价为基础的信用风险模型 历史上,银行在贷款决策时,曾经长时间忽视股票的市价。KMV模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为企业信用度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贷款银行就可以用这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去处理金融市场上遇到的问题了。尽管很少有银行在贷款定价中将KMV模型作为唯一的信用风险指示器,但非常多的银行将其用为信贷风险等级的早期报警工具。 KMV实际上是一个度量违约风险的期权模型,是由买入期权推演而来的。 KMV扭转了看待银行贷款问题的视角,从借款企业的普通股持有者的视角来看贷款偿还(回报)的激励问题。换句话说,它将持有普通股视为与持有一家公司资产的买入期权相同。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1)KMV是如何工作的? 假设普通股持有者拥有公开交易公孙的股票,公司债务是一张一年期的单一贴现票据(single discount note),票面价值是B.上图显示的是从普通股持有者方面来看的贷款偿还问题。 在图中,若公司资产的价值跌到OB以下(以左,如OA1),股的持有者就不会偿还那个等于OB的债务。当然,如果选择违约,他就必须将对公司资产的控制权转让给贷款银行,公司所有者的普通股就一文不值了。然而,若公司资产的价值是OA2,公司就会偿还债务OB,而保留其余的价值BA2.在KMV模型中,公司债务的票面价值B就是买入期权中的约定价格。可以看到公司的风险底线(downside risk)被限制在OL,因为“有限责任”保护了普通股的持有人。从而,对一个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的回报有一个有限的底线和一个无限延长的上限。 KMV从贷款于期权之间的这种联系之中得到了EDF模型(估计违约频率模型)。以下对EDF作简要介绍。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处理客户信用额度评定、批准等具体工作,在维持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用管理制度内容 (一)收集客户信息 1、收集信息的目的:作为公司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批准信用额度的基础。 2、信息收集负责人:以事业部销售业务员为主,财务事业部为辅的多渠道方式进行。 3、具体操作: (1)事业部销售业务员应当对所有已经和将要与公司发生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 (a)客户名称、法人概况、单位性质、经营业务范围; (b)注册资金、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 (c)银行账户、账号、资产状况; (d)近三年来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经营业绩; (e)客户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基本状况:年销量、类别、上年销售收入实绩、应收账款余额、回款平均天数、对接业务的配合情况; (f)当地市场的简要情况分析; (g)客户重大经济纠纷或司法案件; (h)联络方式、跟进负责人等资料;

(i)其他重要资料。 1 (2)业务员在调查收集上述客户资料时,必须按照当前普遍被业界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向客户内部有关业务人员咨询了解; 收集客户和媒体提供的公开经营资料; 向当地政府工商税务管理机构了解或查询; 向其他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查询; 向客户的其他供货商了解其付款情况; 向客户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户单位调查了解有关该客户内部管理情况; 其他合法的方法和手段; (3)业务员将调查了解到的客户信息,填写《客户信息表》后签字,并将重要的原始资料附在表后,交给部门统计员。 (4)统计员将业务员提供的客户信息表中的信息录入到“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中,进行密码保护,并将相应信息及原始资料送财务部备案。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中的信息如有变化,应及时更新。 (5)业务员,销售经理应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定期巡回访问客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等变化情况。 (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流程 1、事业部业务员定期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将填写准确的“客户信息表”及其附件及时反馈给销售经理。 2、由销售经理对收集的客户资料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鉴定后,填写《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评定表中的相关指标。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客户信用评级.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知识点:客户信用评级 ● 定义: 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 ● 详细描述: 一、违约: (1)定义: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当下列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 (2)债务人对于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若债务超过了规定的透支限额或新核定的限额小于目前余额,各项透支将被视为逾期。 (3)未来面临同样的本息还款的要求,在期望收益相等的条件下,收益波动性高的企业更容易违约,信用风险较大。 二、违约概率: (1)定义: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2)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巴塞尔委员会设定0.03%的下限是为了给风险权重设定下限,也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检验小概率事件时所面临的困难。 (3)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估计其各信用等级借款人所对应的违约概率。 (4)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商业银行采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高级法应当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有效期限 三、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大致经历了专家

判断法、信用评分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专家判断法: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信贷业务、承担信用风险过程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传统信用分析方法。专家系统在分析信用风险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1、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 1)声誉:如果该借款人过去总能及时、全额地偿还本金与利息,那么他就具有良好的声誉,也就能较容易或以较低的价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2)杠杆:借款人的杠杆或资本结构,如果贷款给杠杆比率较高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就会相应提高风险溢价。 3)收益波动性:收益波动性高的企业更容易违约,信用风险较大。 2、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对于评价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宏观经济政策:对行业信用风险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3)利率水平:高利率水平表示中央银行正在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3、常用的专家系统: 1)5Cs:品德、资本、还款能力、抵押、经营环境。 2)5Ps: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保障因素、企业前景因素。  (2)信用评分法 1、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利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分)来代表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并将借款人归类于不同的风险等级。对个人客户而言,可观察到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收入、资产年龄、职业以及居住地等;对法人客户而言,包括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定量与定性因素,定量主要是财务数据,定性如对行业的判断、客户在行业中的定位、企业经营管理层) 2、信用评分模型的关键在于特征变量的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信用评分模型有: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一、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模型 1.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1)要素分析法。 要素分析法是通过定性分析有关指标来评价客户信用风险时所采用的专家分析法。 常用的要素分析法是5C要素分析法,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根据不同的角度,有的将分析要素归纳为“5W”因素,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及如何还款(How)。 还有的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ctive)。 无论是“5C”、“5W”还是“5P”,其共同之处都是先选取一定特征目标要素,然后对每一要素评分,使信用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以其作为其销售、贷款等行为的标准和随后跟踪监测期间的政策调整依据。 (2)特征分析法。 特征分析法是目前在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信用分析工具。它是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因素,将其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一般所分析的特征包括客户自身特征、客户优先性特征、信用及财务特征等。特征分析法的主要用途是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它涵盖了反映客户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所有重要指标,这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由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使用。 (3)财务比率分析法。 信用风险往往是由财务危机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和找出一些特征财务指标,判断评价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确定其信用等级,从而为信贷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就是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这类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立的,它以净值报酬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润率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通过对某项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比率的逐层分解,将相关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系,以便清楚地反映各项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 沃尔比重评分法是由财务综合评价领域的著名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创立的,他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七种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通过与标准比率(行业平均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继而确定其信用等级。 2.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 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特征财务比率为解释变量,运用数量统计方法建模。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主要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作者:————————————————————————————————日期: 1

5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处理客户信用额度评定、批准等具体工作,在维持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用管理制度内容 (一)收集客户信息 1、收集信息的目的:作为公司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批准信用额度的基础。 2、信息收集负责人:以经销商业务员为主,财务事业部为辅的多渠道方式进行。 3、具体操作: (1)经销商销售业务员应当对所有已经和将要与公司发生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客户名称、法人概况、单位性质、经营业务范围; (b) 注册资金、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 (c) 银行账户、账号、资产状况; (d) 近三年来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经营业绩; (e) 客户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基本状况:年销量、类别、上年销售收入实绩、应收账款余额、回款平均天数、对接业务的配合情况; (f) 当地市场的简要情况分析; (g) 客户重大经济纠纷或司法案件; (h) 联络方式、跟进负责人等资料; (i) 其他重要资料。

5 (2)业务员在调查收集上述客户资料时,必须按照当前普遍被业界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向客户内部有关业务人员咨询了解; 收集客户和媒体提供的公开经营资料; 向当地政府工商税务管理机构了解或查询; 向其他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查询; 向客户的其他供货商了解其付款情况; 向客户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户单位调查了解有关该客户内部管理情况; 其他合法的方法和手段; (3)业务员,销售经理应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定期巡回访问客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等变化情况。 (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流程 1、业务员定期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将填写准确的“客户信息表”及其附件及时反馈给销售经理。 2、由销售经理对收集的客户资料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鉴定后,填写《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评定表中的相关指标。 3、主管总经理依据销售经理报来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及其附件,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4、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报送财务经理审核签字。 5、对超过授权批准金额的客户,主管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初步评定后,再由老板对客户信用等级予以批准。 6、对于已经存在的客户,主管副总负责根据销售人员提供的客户资料,结合编制的客户黑名单、财务部提供的该客户的历史欠款情况、该客户与黑名单上的其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 核心环节。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涉及四个基本的概念,即信用、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以及信用风险评估。本节重点为厘清基本概念,并介绍相关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操作。 I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概念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是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是利用各种评估方法,分析受评企业信用关系中的履约趋势、偿债能力、信用状况、可信程度并进行公正审查和评估的活动。 信用风险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在收集企业历史样本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与各种数学建模方法构建统计模型与数学模型,从而对信用主体的信用风险大小进行量化测度。 I 二、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一)信用分析瘼型概述 — 在信用风险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信用分析模型可以分为两类,预测性模型和管理性模型。预测性模型用于预测客户前景,衡量客户破产的可能性;管理性模型不具有预测性,它偏重于均衡地揭示和理解客户信息,从而衡量客户实力。 计分模型 Altman的Z计分模型是建立在单变量度量指标的比率水平和绝对水平基础上的多变量模型。这个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在评级的对象濒临破产时,Z 计分模型就会呈现出这些企业与基础良好企业的不同财务比率和财务趋势。 2.巴萨利模型

巴萨利模型(Bathory模型)是以其发明者Alexander Bathory的名字命名的客户资信分析模型。此模型适用于所有的行业,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其主要的比率为税前利润/营运资本、股东权益/流动负债、有形资产净值/负债总额、营运资本/总资产。 Z计分模型和巴萨利模型均属于预测性模型。 3.营运资产分析模型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同巴萨利模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其所需要的资料可以从一般的财务报表中直接取得。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的分析过程分为两个基本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营运资产(working worth);第二阶段是资产负债表比率的计算。从评估值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营运资产分析模型流动比率越高越好,而资本结构比率越低越好。 《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是管理性模型,与预测性模型不同,它着重于流动性与资本结构比率的分析。由于净资产值中包含留存收益,因而营运资产分析可以反映企业的业绩。 □第三章企业征信业务 又因为该模型不需要精确的业绩资料,可以有效地适用于调整后的账目。通过营运资产和资产负债表比率的计算,确定了衡量企业规模大小的标准,并对资产负债表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考察,可以确定适当的信用限额。 4.特征分析模型 特征分析模型采用特征分析技术对客户所有财务和非财务因素进行归纳分析;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特征,把它们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二)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① 1.预测性风险模型构建——Z计分模型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电费拖欠已成为困扰电网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及时有效地回收当期和陈欠电费,降低不良债权,有效防范和化解电费回收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背景 1、开展电费信用风险管理是加强电费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电费是电力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电费资金的回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公司经营链和资金链的有效运作。如何加强电费资金的及时回收,提高资金的综合利用效益,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对公司的经营将产生重大影响。 2、国家电网公司提倡建立电费回收风险预警机制。 当前,我国许多电力公司用电客户拖欠电费、违章用电、窃电现象比较严重,而各地电费回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目标难以量化和标准化的问题,给电费回收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带来不少困难。国家电网公司专题召开会议,着重讨论电费回收预警处理办法,要求各电力公司及所属供电公司要将电费回收预警处理纳入日常电费管理工作,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电费回收预警分析报告制度、电费回收动态跟踪及快速反应制度,电费风险分析研究制度,以及制定预警预案及规范的处理流程。 3、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因素时刻制约着公司电费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前电力客户信用风险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办法,从而影响到电力公司对各种信用风险因素的掌控和有效规避。电费风险一方面产生于电力公司内部电费管理过程中,另一方面产生于用电客户信用风险和外部环境的风险。由于在营销管理流程和外部环境的诸多重要节点上普遍缺乏风险控制手段,制约了公司电费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信用评估是根据电力公司对用电客户信用评级的要求,在充分分析用电客户的历史缴费行为、目前信用状况及未来信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用电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评估模型,对用电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和科学评价。 风险预警是根据电力公司对电费回收的要求,从用电客户、用电行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充分把握影响电费回收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科学的电费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和欠费风险预测模型,对用电行业和用电客户欠费风险做出短期预警,以便于电力公司对高危行业和高危客户进行总体控制,及时有效控制电费回收风险。 风险决策是从供电区域、用电行业、用电属性、结算方式、电价分类、信用等级、收费方式、客户价值等维度,对影响电费回收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逐层挖掘和分析,对缴费周期、预付费成数、电价政策等做出辅助决策。 上海博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对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运用,解决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许多技术上和操作上的难题,取得了理论上、方法上、应用上的创新成绩,不仅丰富了电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而且实践效果也表现出很高的具体实用价值。 三、信用风险模型 BOMA T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采用我公司原始创新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信用风险指数模型(DDMT)、动态信用评分模型(CVMT)、欠费风险预测模型(RVMT)和电费风险决策模型(RIMT)来进行用电客户的信用评价、欠费预警和电费回收风险辅助决策。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一、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健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经济体之间信用关系的缺乏则是最主要的问题。信用成为当前商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信用的缺失造成了市场交易成本的极大提高,企业要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支付更多的无效成本,同时面临更多的交易风险,这些情况直接造成了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买方市场普遍形成,交易方式从现金交易逐步过渡到信用交易,信用经济蓬勃发展。与此相适应,信用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绝大多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需要提供优惠的价格或赊销条件,导致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客户不守信用,随意拖欠账款,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解决收款难的问题,但由于信用管理经验不足,结果还是产生大量呆账、坏账,使本己单薄的利润被严重侵蚀。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够坐等环境的改变,尽快适应这样的环境,提高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现实的选择。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一个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能使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和良好的效益。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账款或权益,造成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遇受因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建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摘要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突飞猛进的发展,总量和规模与日俱增,个人消费贷款违约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客户的信用评价也更显重要。 本文通过合理假设数学模型,研究确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评估标准。在实际中,影响贷款风险性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我们在题目中所给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和添加了十组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论文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我们在对大量真实样本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信贷风险评分中十项影响因素的取值,并通过矩阵运算、程序设计、均值算法、数据统计、方程求解等方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分系数,进而最终确定了评估个人信贷风险的评分函数;其次,在确定评分函数的基础上计算贷款评分的临界值,并依次对客户进行信用评分等级划分;最后,随机选择了十位客户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通过建立的评估模型和所求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具有简便、易用的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和AIG集团陷入危机。由此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强烈震撼,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中与演变成一场严峻的全球经济危机,未及一年多来,贸易骤减,企业倒闭,失业增加,各国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 “古为今用,史为实用”。前车之鉴,反思效实。所以,次贷风险的度量和防范就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次贷风险的防范应该从信贷开始。因此,研究分析银行的客户信用程度,偿还能力等指标对银行的更好运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问题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中要求各中资商业银行加大对消费贷款的支持力度,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将成为银行贷款投向的一个重点,但是消费贷款不同于其他贷款,其客户分散,贷款规模较小,且笔数多,成本高,风险远远高于其他贷款。所以银行应当加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及评分标准,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而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量化研究则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必要手段。

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

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防范机制和策略 防范信用风险,应在充分发挥企业销售信用政策优势 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应收账款投资成本,避免坏账损失。企业应建立销售前、销售中和销售后的信用评估机制、债权保障机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形成一整套的信用 管理体系,从而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 (1)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强化客户管理。 “客户即市场,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 的主要来源。”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必须从对客户的信用管 理开始,包括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 (2)建立债权保障机制,确保销售过程规范操作,做 到有法可依。 谈判时注意确定信用条件,包括给予信用的形式(如 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在谈判过程中从最初与客户协 商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应将各个方面都明确规定好。避 免由于一些简单的操作失误而造成严重的拖欠。签约时注 意寻求债权保障。 此外,为确保收回货款,要使用一定的债权保障手段,如担保、保险等。充分利用信用保险、国际保理服务及其 他衍生金融工具防范信用风险。

(3)建立债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部分: 1、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管理属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销售部门以放账的形式售出货物之后,面临的一个最 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对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保证及时 收回货款。此时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账龄分析”法是企业可选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监控 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加以分类,统计各 时间段内支付的或拖欠的应收账款情况,从而监督每个客 户的应收账款支付进度,对不同时间段内的逾期账款采取 不同对策。 应用账龄分析技术,推行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 的跟踪管理”,即从应收账款产生之日起,便与客户建立 定期联系,监督其支付情况,直到账款被全部收回。 2、应收账款的到期催收管理属于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 其核心内容是核实应收账款基础数据(包括时间、是 否逾期、业务概况、历史原因、责任人、金额、已采取的 措施等),建立催收基本资料,制定应收账款重点追讨对象,定期公布“黑名单”,以应收账款工作例会为机制, 对快到期应收账款、拖欠款和诉讼状况(特别是重点金额 款项)定期进行披露,从而进行监控。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2013/10 总第438期 商业研究  COMMERCIAL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2013)10-0171-07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夏立明1 ,边亚男1 ,宗恒恒 2 (1.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450;2.天津房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摘要:在以往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多在孤立时间点上进行,这样会造成指标数据因某些原因而可能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进而导致评价结果的错误,使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本文以A企业为例,构建了基于时间维的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特点,该模型在各个时间点上选用微粒群算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信用风险评价,将各个时间点上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企业的信用等级变化趋势,以期为银行放贷风险的降低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时间维;微粒群算法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7-03 作者简介:夏立明(1960-),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和 供应链金融;边亚男(1988-),女,河北保定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和供应链金融;宗恒恒(1986-),女,山东枣庄人,天津房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职员,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供应链金融。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TJGL12-046。 一、引言 近年来,银行业的竞争日渐激烈,传统的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竞争正在不断升温。针对现有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风险性弊端,探索结合供应链和中小企业特点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应运而生。目前,造成银企之间融资信贷风险矛盾的原因主要是两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会使得其在放贷的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信用风险评价旨在通过建立相应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确定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以便使银行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降低银行的放贷风险。因此,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到目前为止,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熊熊等(2009)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降低了依靠专家评价的局限性 [1] 。胡海青等(2011)针对 Logistic回归方法要求样本量大且预测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运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并对这两种方 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2] 。谈俊英(2012)分析了我 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不足之处,并运用了因子分析和Logistic的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价 [3] 。谢伟(2012)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 功效系数法等构建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并与传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 [4] 。孟丽(2011)建立了灰色层次分析法、 一次门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的评价实用模型 [5] 。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在孤立时间点上落实的,结果只能反映中小企业在此时间点上的信用状况,而指标数据由于政策、市场环境等变化,往往可能会发生较大幅度增长或降低,导致产生错误的评价结果,从而使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可见,如何对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进行真实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价,是一个亟

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银行风险量化评级模型 银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及借鉴国际银行业经验,采用信用风险评级模型,通过此模型测算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参数。 将客户信用等级分为三等九级,即AAA、AA、A、BBB、BB、B、CCC、CC、C级。从AAA级到C级风险逐及递增。在内部评级结果运用于确定授信额度上,表现为授信额度以企业净资产为基数,乘以一个与企业评级相对应的信用系数;客户信用等级高,对应的信用系数大,则相应的授信额度就高;客户信用等级低,对应的信用系数小,则相应的授信额度就低。内部评级结果除了影响授信额度外,还被用于进行简单的贷款定价,如某银行将借款人评级等级与贷款利率浮动水平联系起来,信用等级高的借款人其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动,等级越高,下浮幅度越大;信用等级低的借款人其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等级越低,上浮幅度越大,从而起到覆盖风险成本的作用。 通过建立有效的程序来获得和更新有关借款人财务状况和贷款特性的重要信息,并在掌握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借款人评级,对可能影响借款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的因素进行持续监测,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对客户和业务进行重

新评级。同时,独立部门必须至少每年检查一次银行评级体系及其运行状况,包括信用风险控制职能的运作和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要素的估计。 在开发评级模型和评级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同时,设计了内部评级体系运行的组织架构,明确了风险管理、信贷等有关部门的职能分工,从管理制度等“软件”方面保证评级体系的正常运行。内部评级体系的运行由风险管理部、信贷经营部、合规部三个部门分工合作完成,其中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客户信用评级办法,组织专家对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模型方法和参数标准进行论证,负责设计、开发、维护评级系统;信贷部门负责确定评级人员,组织、推进和实施客户信用评级;合规部门则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信用等级审定工作。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案例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三只眼 A公司是一家财务管理十分严格的公司,也有一套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因此公司的坏帐率和资金周转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财务部张经理颇为自己的管理有方而洋洋得意;但销售部的陆经理可不这么看:生意不可能没有一点风险,坐在家里没有销售肯定不会产生任何呆帐,那样离公司倒闭大家回家也不远了。陆经理认为过于死板的信用政策影响了销售部的业绩,使公司损失了许多机会。 企业里的销售部和财务部似乎天生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部门,更有这种说法:财务部代表和维护公司的利益,而销售人员代表着经销商和客户的利益,这不今天发生在A公司一件事情似乎更能证明这个看法: 温州B公司是A公司在当地的经销商,虽然说A公司在整个浙江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远远超过竞争对手占绝对的优势,但偏偏在温州的销售却不温不火,落后其竞争对手。当地的经销商换了好几个,到今年B公司已经是第四家了。 A公司本来就是浙江的企业,家门口的市场哪能不抢,陆经理对浙江省经理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三个月内改变这种局面。乘着竞争对手出现质量问题的大好时机,陆经理亲自坐镇温州,集中全省的销

售力量,分区划片开发温州的终端, 陆经理还从公司争取到极优惠的 促销政策,准备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收复温州市场。 一时间A公司的产品在温州终端大量铺货,但问题来了,由于B 公司的销售额比往常增加了几倍,不到10天公司批准的信用额度就已经用完了,B公司只能用现金买货,但一个星期后就支持不住了。一时间终端客户频频要货,B公司却没钱继续下订单了,B公司老板急的双脚跳,把陆经理的电话都打爆了,请求公司无论如何再放几个订单以解燃眉之急。 其实陆经理比谁都急,这次行动就是要趁竞争对手没有反应过来打他个措手不及,现在就好像仗打了一半子弹却没有了,如果竞争对手乘机反扑,这次行动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陆经理与财务部张经理多次协调,但张经理在通融放了一个订单后,再也不同意继续发货了,张经理的理由很充分,其一:公司所有客户的信用政策是年初销售部和财务部共同讨论后经总经理批准才决定的,现在要增加B公司的信用额度不是不可以,但要走程序不可能今天申请马上就批准。“销售成绩是销售部的,但由此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却要财务部来承担,当然不干了。”这只是张经理没有说出的潜台词。 陆经理历数了种种理由并以个人担保要张经理继续发货,但张经理就是不买帐,A公司的信用控制是财务部一票否决制,陆经理虽然在电话那头暴跳如雷,一时也无可奈何。 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财务部与销售部门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张经理是为了公司的资金安全,严格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陆经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XX大学 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信 用风险管理 XXX论文 XXX 2012/12/23

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反思。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如何有效地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 管理者尤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现代信 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 理和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信用风险传染,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管理 一.引言 从单一的信贷市场风波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破坏力一再升级,房地美和房利美被美国政府强行“国有化”,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史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收购。关键是信用风险的大爆发,动摇了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此次危机是因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引发的,但其基础却是美国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导火索和根源都是贷款这个基础资产的风险集中爆发。 首先,信用社会的基础要求当事人有足够的动力来履约,但这一基础被削弱了。第二,信贷消费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特征,加深了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第三,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的过快增长和信贷标准降低,导致信用风险过快积累并最终爆发。仅有上述两项还不足以形成全面的信用风险,信贷过快膨胀和信贷条件不断降低才造就了引爆危机的充分条件。 信用风险传染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的信用风险违约,引发严重的金融事件。目前美国次级债券市场危机既可以看做一种信用风险传统的结果:房屋贷款者违约使得贷款回收困难,导致以贷款为基础的衍生品包括各种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导致投资基金亏损甚至破产,市场信心也可能被破坏。 因此可见,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如何有效地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者尤为关注的问题。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比较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比较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网络保险信用风险的控制研究 【第一章】网络保险信用风险防控分析绪论 【第二章】网络保险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第三章】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比较 【4.1 - 4.3】网络保险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 【4.4 4.5】信用风险Logit回归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网络保险信用风险的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比较 3.1 信用风险评估的概念 所谓的信用风险评估是指找出一些可能引起信用风险的因素,并利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其中引起信用风险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或者是直接运用相关的计量模型来计算出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例如,如果通过相关模型找出某一企业的违约概率很大,那么担保机构就不会为该企业担保,银行也不会为该企业贷款。之所以有信用风险的评估,实际上的主要目的对评估对象的违约风险进行预测,也就是为了控制信用风险。对保险公司来说,

信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投保人来说的,如果说投保人的信用风险较高,可能收取的保费就比较多,反之如果投保人的信用较好可能降低该投保人的保费,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一般都会利用科学的信用评级方法,对投保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来降低信用风险,但是随着网络保险的发展,保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发生了一些转变,一般的信用评级方法已不在适合于网络保险业务。网络保险的信用风险评估就是以一般保险公司的信用评估理论为基础,利用针对网络保险设计的评估模型,对在互联网上投保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3.2 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 3.2.1 传统评估方法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市场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也比较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存在着多种信用评估方法,本文将那些较早出现的信用评估方法称为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与之相对应的就称为现代评估方法。并且由于信用评估方法的种类较多,本文就不一一都做介绍,只对那些影响力较大、较为典型的几种评估方法做出描述。 (1)专家系统法。所谓的专家系统法,就是一些掌握着专业的知识和具有丰富的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组成的评估团队,他们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以及一些统计分析工具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对象进行主观上的分析判断,它是过去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如今的一些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专

企业战略-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

★★★文档资源★★★ 摘要:信用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绿色资源,是从事商业活动的通行证。目前我国的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本文主要从企业运行的层面,着重探讨了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着眼于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培养和长期客户资源的开发,为企业走出信用困境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信用的内涵是指一种建立在以授信人债权人)对受信人(债务人)在特定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基础上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债务人无须付现即可取得商品、服务或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和风险可以说是伴生的。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不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法律不健全,公司面临由客户带来的信用风险在环环相扣的债务链作用下,********达到空前的程度,恶化了整个信用环境。 近20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其超越公司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体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和利益,其四项基本的职能是客户资信信息的开发与管理;信用政策制订及信用额度审核;应收账款监控;拖欠账款的催收。中国企业完全以借鉴他们的办法,依托企业内部建立的信用部对风险控制进行全程跟进。 信用目标、政策与流程确立 这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的基础,主要包括企业的预期销售目标、市场开发计划、资金结构、利润率分析、客户类型与质量、组织机构、信用管理水平与相关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等。 客户管理 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信用部门进行客户信息的全面调查。主要的途径有:通过客户信用申请表直接向客户调查,包含公司的基本资料、财务报表、信用资料等;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和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如从信用评估机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客户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或债权单位、相关的工商税务财政部门获得的有效信息。 企业在搜集信用资料后,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定性分析是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即:品质,指债务到期,客户愿意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能力,指客户的短期偿债能力;资本,指客户的净资产,即长期偿债能力;抵押品,指客户为获取信用可能提供担保的资产,是企业提供信用的安全保障;环境,指外部环境对客户履行债务而造成的影响。然后对客户可能的拒付风险进行定量化分析,进一步确认客户的信用风险程度。设定不同信用状况下客户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的分布值,给出相应的风险系数,计算累计风险系数,用“四象限法”(见图1),确定是否向该客户提供信用及不同的授信额度和信用条件。 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管理作为信用风险的过程管理,就是在发生商业信用后,在接受既定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阻止或抑制不利因素的发展,使信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不仅要从签约之前开始关注客户,而且要在应收帐款存在伊始使客户一直处在受控状态,监

客户信用管理制度80091

客户信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引导业务人员和销售经理的营销行为,有效控制商品销售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降低财务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销售经理和业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的规定,对客户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加大货款回收力度,防范信用风险,减少呆坏帐。 第三条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班子根据本制度及公司相关规定,对公司客户信用管理实施指导、检查,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和奖惩。 第四条释义 信用风险:指恒丰纸业股份公司的客户到期不付货款或者到期无能力付款的风险。 授信:指销售公司对各区域内的客户所规定的信用额度和回款期限。 信用额度:指对客户进行赊销的最高额度,即客户占用我方资金的最高额度。 回款期限:指给予客户的信用持续期间,即自发货至客户结算回款的期间。第二章授信原则与流程 第五条授信原则 销售经理、业务员对客户授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销售公司对现有客户应坚持回多少款发多少货的销售原则, 原则上应采取措施减少应收帐款,不再增加赊销业务、扩大赊销额度 或延长回款期。 2.销售公司在授信时,应实施以下控制措施: 股份公司对销售公司实施授信总额控制,原则上销售公司授信总额不能超过2004年1月1日应收帐款的余额。 销售公司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实施区别授信,确定不同的信用额度。 在销售合同中注明客户的信用额度或客户占用我方资金的最高额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客户信用变化的情况,及时调

整信用额度。 第六条授信流程 销售公司销售经理或业务人员对客户授信时应遵守以下规程:第一步:客户资信调查 第二步: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第三步:根据客户信用等级确定其信用额度 第四步:客户授信的执行和监督 第五步:客户授信的检查与调整 具体规程见附件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