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语文离骚1

高一语文离骚1

离骚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诗词、虚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屈原及《离骚》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

高一下册语文《离骚》教案2篇

高一下册语文《离骚》教案2篇Lesson plan of Lisao

高一下册语文《离骚》教案2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一下册语文《离骚》教案 2、篇章2:高一下册语文《离骚》教案 篇章1:高一下册语文《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 诗中的关键语句。 2.能力和方法目标: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 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自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学生讲解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到那一天,我国城乡,特别是南方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插艾、挂蒲两种野草,吃粽子,到江边湖畔看龙舟竞赛,来纪念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吟行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屈原,他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基础知识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5课《离骚》教案

五、《离骚》教案 汪凯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风骚”中的“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3:《离骚》练习题

离骚节选 一、语段阅读 阅读《离骚(节选)》,完成1~4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 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览揆.余初度兮揆:思量 B.肇.锡余以嘉名肇:始 C.又重之以修.能修:美好的 D.惟.草木之零落兮惟:只有 解析:选D。惟:思。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乘骐骥以.驰骋兮②肇锡余以.嘉名 ③恐美人之.迟暮④帝高阳之.苗裔兮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选D。①连词,来;②介词,把;③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助词,的。 3.下列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屈原出身高贵,是楚王室的后代,所以他必须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 B.从“苗裔”来判断,屈原应是苗族人的后代。 C.由“朕”“皇考”可以推断,屈原的太祖父曾经是皇上。 D.表明屈原出身于贵族正室,身世非常人可比。 解析:选D。A项,“所以他必须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不当;B项,“苗裔”意思是“后裔”;C项,“朕”意思是“我”,“皇考”意思是“父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既有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又加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 (2)为什么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 二、语言运用 5.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

高一语文离骚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离骚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离骚原文及翻译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它出现在我国的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仰慕的风范,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翻译: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贬黜我

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四面八方。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清香。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啊而且习以为常。 一、创作背景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

高中语文231离骚(节选)同步导学案苏教版必修3

板块三殉道者之歌 主题导读 从茹毛饮血到快餐文化,人类经历了无数的天灾人祸,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希望,是因 为每当黑暗笼罩大地之时,总是有思想先驱把燃烧的心做为火炬,带领人们走出困境;路途上,总有许多平凡的人,以善良的心作为拐杖,帮助别人走完全程。如果我们能够走进他们 的心灵世界,就能够领略到他们的善良、高尚。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格的魅力将永放光芒。 第1课时离骚(节选) 研习梳理 【字词梳理】 1.正音 苗裔.()庚寅 ..() 孟陬.()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朝搴阰 ..之木兰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来吾道.夫先路() 汩.余若将不及兮()辟芷.() 乘骐骥 ..()() 答案:裔yì,庚ɡēnɡ寅yín,陬zōu,揆kuí,肇zhào,搴qiān阰pí,与yǔ,道dǎo,汩yù,芷zhǐ,骐qí骥jì。 2.辨音 时不我与.()参与.() 答案:yǔ,yù。 3.辨形 驰()(chěnɡ)()情度理(kuí) ()请(pìn)众目()()(kuí) 伶()(pīnɡ)()取(shè) ()婷(pīnɡ)威()(shè) ()活(lǎn)联()(zhuì) 钢()(lǎn)拾()(duō) 橄()(lǎn)()学(chuò) ()泣(chuò) 答案:骋,聘,俜,娉;揆,睽;摄,慑;揽,缆,榄;缀,掇,辍,啜。 【文言整理】 1.通假字 (1)肇锡.余以嘉名(同) (2)来吾道.夫先路(同) (3)扈江离与辟.芷兮(同) 答案:(1)“赐”。(2)“导”。(3)“僻”。 2.词类活用 (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答案:(1)名、字:名词作动词,取名、取字。(2)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高中苏教版人教版《离骚》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苏教版人教版《离骚》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一、苏教版《离骚》理解性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 “ ,”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3、我们可以从《离骚》中“,”这两个句子看出, 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 “ ,”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5、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的句子是, 6、《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7、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 8、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 ,”。 9、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10、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

1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 二、人教版《离骚》理解性默写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 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 《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离骚》教案

离骚 屈原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和《离骚》(历史地位、影响、体裁、重读); 2、诗的鉴赏 [教学重点] 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先秦诗歌除了《诗经》外,就是屈原的骚体诗了。1.屈原和《离骚》简介

①《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汉前期始称之为“楚辞”。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用“骚”来指楚辞。汉代以后,“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②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诗人,政治家。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名平,字原。曾作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两度被放逐,在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③《离骚》,这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 2.播放《中华文明之光》第15集,北京大学中文系金开诚教授介绍《屈原和他的代表作》。30分钟。要求学生作必要的笔记。看后检查。 3.范读——自读——诵读。 [作业]连排课,下节再布置。 第二课时

4.请一两个同学读诗。 5.讲析选诗—— (1)《离骚》节选的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注释熟悉陌生的字词或多音字,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熟读,甚至初步成诵。 2.仔细阅读书下注释和课文说明,了解屈原的处境和思想感情,理解熟记重点词,重点句的内容大意,在此基上串讲并熟悉其语言特点。 3.在串讲中加深理解,整体把握节选部分的主旨和屈原的思想情感,并分析节选部分13节诗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在此基础,再读直至熟练背诵。 4.鉴赏品味。 (2)讲、读、背前七节,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情怀。 第一节:前两句发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民生”也可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这两句承上启下,后两句极写不为楚君所容。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2013学年高一语文教案:2.5《离骚》(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

《离骚》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离骚》教案1

新课推进 一、简介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二、读《离骚》 ⒈听朗读,正音 ⒉自由朗读,读顺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1、屈原:名,字,时期国政治家、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屈原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屈原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汉代以来,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日渐崇高,影响愈加深远。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伟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二是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20多首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纪念屈原的对联: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阶高辞远,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哀怨托离骚,生面独开诗赋祖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

人教版-语文-高一-备课资料 离骚

资料选编 一、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二、关于作者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辅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离骚》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离骚》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 理想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诗词、虚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 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屈原及《离骚》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 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

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 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 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 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 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 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 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 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 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 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 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 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 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离骚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离骚(节选)》教案1(苏教版必修3) 《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2.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情操。 教学要点 1.检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划分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中托物陈辞,比兴达意的写法,了解课文中运用

移情而形成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2.鉴赏文中的精彩诗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明确:全诗分为两部分。1~~5节诗人略述自己的身世、品质和自修。 6~~12节写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师引导学生具体研习诗歌的1~~5节 1、学生集体朗读 2、学生朗读1、2节。教师提问:这两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1、2节,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来历。追述身世,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 3、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朗读3、4节 提问1: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明确: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的 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象,想象 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 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提问2: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 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注音版

lí离sāo 骚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注音】 c hánɡ长tài 太 xī 息 yǐ 以 yǎn 掩 tì 涕 xī 兮, āi 哀 mín 民 s hēnɡ 生 z hī 之 d uō 多 j iān 艰。 yú余s uī 虽 hǎo 好 x iū 修 hù 姱 yǐ 以 jī 鞿 jī 羁 xī 兮, j iǎn 謇 c háo 朝 s uì 谇 ér 而 xī 夕 tì 替。 jì既tì 替 yú 余 yǐ 以 h uì 蕙 rǎnɡ 纕 xī 兮, yòu 又 s hēn 申 z hī 之 yǐ 以 lǎn 揽 c hǎi 茝。 yì亦yú 余 xīn 心 z hī 之 s uǒ 所 s hàn 善 xī 兮, s uī 虽 j iǔ 九 sǐ 死 qí 其 yóu 犹 wèi 未 h uǐ 悔。 y uàn 怨línɡ 灵 x iū 修 z hī 之 hào 浩 dànɡ 荡 xī 兮, z hōnɡ 终 bù 不 c há 察 fū 夫 mín 民 xīn 心。 z hònɡ众nǚ 女 jí 嫉 yú 余 z hī 之 é 蛾 méi 眉 xī 兮, yáo 谣 z h uó 诼 wèi 谓 yú 余 yǐ 以 s hàn 善 yín 淫。 ɡù固s hí 时 sú 俗 z hī 之 ɡōnɡ 工 q iǎo 巧 xī 兮, m iǎn 偭 ɡuī 规 j u 矩 ér 而 ɡǎi 改 c uò 错。 bèi 背s hénɡ 绳 mò 墨 yǐ 以 z h uī 追 qǔ 曲 xī 兮, jìnɡ 竞 z hōu 周 rónɡ 容 yǐ 以 wéi 为 dù 度。 dùn 忳yù 郁 yì 邑 yú 余 t uó 佗 c hì 傺 xī 兮, wú 吾 dú 独 q iónɡ 穷 kùn 困 hū 乎 cǐ 此 s hí 时 yě 也。 nínɡ宁kè 溘 sǐ 死 yǐ 以 l iú 流 wánɡ 亡 xī 兮, yú 余 bù 不 rěn 忍 wèi 为 cǐ 此 tài 态 yě 也。 z hì鸷n iǎo 鸟 z hī 之 bù 不 qún 群 xī 兮, zì 自 q ián 前 s hì 世 ér 而 ɡù 固 rán 然。 hé何fānɡ 方 h uán 圜 z hī 之 nénɡ 能 z hōu 周 xī 兮, fū 夫 s hú 孰 yì 异 dào 道 ér 而 x iānɡ 相 ān 安? qū屈xīn 心 ér 而 yì 抑 z hì 志 xī 兮, rěn 忍 yóu 尤 ér 而 rǎnɡ 攘 ɡòu 诟。 fú伏qīnɡ 清 bái 白 yǐ 以 sǐ 死 z hí 直 xī 兮, ɡù 固 q ián 前 s hènɡ 圣 z hī 之 s uǒ 所 hòu 厚。 h uǐ悔x iānɡ 相 dào 道 z hī 之 bù 不 c há 察 xī 兮, yán 延 z hù 伫 hū 乎 wú 吾 j iānɡ 将 fǎn 反。 h uí回z hèn 朕 c hē 车 yǐ 以 fù 复 lù 路 xī 兮, jí 及 xínɡ 行 mí 迷 z hī 之 wèi 未 y uǎn 远。 bù步yú 余 mǎ 马 yū 於 lán 兰 ɡāo 皋 xī 兮, c hí 驰 j iāo 椒 q iū 丘 q iě 且 yān 焉 z hǐ 止 xī 息。 jìn 进bù 不 rù 入 yǐ 以 lí 离 yóu 尤 xī 兮, t uì 退 j iānɡ 将 fù 复 x iū 修 wú 吾 c hū 初 fú 服。 z hì制jì 芰 hé 荷 yǐ 以 wéi 为 yī 衣 xī 兮, jí 集 fú 芙 rónɡ 蓉 yǐ 以 wéi 为 s hɑnɡ 裳。 bù不wú 吾 z hī 知 qí 其 yì 亦 yǐ 已 xī 兮, ɡǒu 苟 yú 余 qínɡ 情 qí 其 xìn 信 fānɡ 芳。 ɡāo 高yú 余 ɡuàn 冠 z hī 之 jí 岌 jí 岌 xī 兮, c hánɡ 长 yú 余 pèi 佩 z hī 之 lù 陆 lí 离。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情景式默写(全):必修一到必修五(附答案)

高中情景式默写大全:必修一——必修五(附答案) (一)《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二)《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三)《赤壁赋》 1.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苏教版语文高一《离骚(节选)》学案新课标

《离骚》学案 一、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起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二、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诗人两度遭到流放,最后在国都被攻下之后,怀石投江而死。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两千四百多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三、解析《离骚》 1.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 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总之,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四、表现手法 1.《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2.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 “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用香草喻自己的美好品质等等,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