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的来源部位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来自患者自身与否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与移植供体为同卵孪生兄弟或姐妹。对急性白血病无供体者,在治疗完全缓解后,采取其自身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称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缓解期骨髓或外周中恶性细胞极少,可视为"正常"细胞,但一般复发率较高,因而疗效比异体移植稍差。人们正在研究一些特殊的"净化"方法,用以去除骨髓中的恶性细胞,可望进一步提高自体移植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条件要求

一是移植前的预处理。这是为了使受者能够接受外来的造血干细胞和减少本身肿瘤细胞的负荷采取的措施,经典的方案是环磷酰胺60毫克/公斤体重服3日加上8~12戈瑞的一次或分次的全身照射。这种方案对病人损伤较大,多用于原来身体较好、年龄较轻、病程较短、主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为了使儿童和年纪稍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于是有了对上述经典方案的改良方案,称之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通常是减少使用细胞毒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不加或减少全身照射剂量。这对于病人来说相对比较安全。二是受者和供者应有相匹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它存在于人类第六对染色体上,医生称其为HLA-A,B,C和DR位点,在移植能否成功上,HLA—DR 位点关系尤大,必须相合,这样成功机会大,风险比较小。三是要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数。这点不难理解,既然作为种子细胞,就要到适合于它的新的“土壤”环境中去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就不会是一帆风顺,其过程会有损失,没有一定数量是不行的。这些主要是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它带给移植患者以生存的机会,同时又受屏障和条件的限制而埋伏着风险,诸如出血、感染、排斥、抗宿主病和肝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不完善的逐渐完善,没认识到的逐渐被认识,经验越来越丰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重新获得健康。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对于二者HLA 的比对!只有HLA一半以上相同的才可以移植成功,否则会由于存在巨大的排斥作用而失败!

造血干细胞移植分类

造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的来源部位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来自患者自身与否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与移植供体为同卵孪生兄弟或姐妹对急性白血病无供体者在治疗完全缓解后采取其自身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称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缓解期骨髓或外周中恶性细胞极少可视为"正常"细胞但一般复发率较高因而疗效比异体移植稍差人们正在研究一些特殊的"净化"方法用以去除骨髓中的恶性细胞可望进一步提高自体移植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

一是移植前的预处理这是为了使受者能够接受外来的造血干细胞和减少本身肿瘤细胞的负荷采取的措施经典的方案是环磷酰胺毫克/公斤体重服日加上~戈瑞的一次或分次的全身照射这种方案对病人损伤较大多用于原来身体较好年龄较轻病程较短主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为了使儿童和年纪稍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于是有了对上述经典方案的改良方案称之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通常是减少使用细胞毒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不加或减少全身照射剂量这对于病人来说相对比较安全二是受者和供者应有相匹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它存在于人类第六对染色体上医生称其为HLA-ABC和DR位点在移植能否成功上HLA—DR位点关系尤大必须相合这样成功机会大风险比较小三是要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数这点不难理解既然作为种子细胞就要到适合于它的新的“土壤”环境中去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就不会是一帆风顺其过程会有损失没有一定数量是不行的这些主要是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它带给移植患者以生存的机会。

无极血康医院专家告诉您: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又受屏障和条件的限制而埋伏着风险诸如出血感染排斥抗宿主病和肝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不完善的逐渐完善没认识到的逐渐被认识经验越来越丰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重新获得健康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对于二者HLA的比对只有HLA一半以上相同的才可以移植成功否则会由于存在巨大的排斥作用而失败。

骨髓移植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骨髓移植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骨髓移植多发生在血液病、肾病等,有很多疾病都能进行此项治疗,但是要进行骨髓移植也较困难,因为骨髓配对后各项指标都要符合的非常少,即使适合要求费用不够也法正常手术,因此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参加骨髓移植的患者并不多,并且做了此项手术后还要做好护理,那么骨髓移植后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需保持骨髓移植患者的皮肤清洁,层流洁净室内每天用1:2000洗必泰,层流洁净室外用温水进行全身擦浴。 2、给骨髓移植患者穿着清洁柔软的内衣,避免擦破皮肤,注意观察皮疹颜色、出现的时间、面积。皮肤痒时勿用手抓破皮肤,保持床单清洁,勤换内衣。 3、按时用氯霉素及利福平眼药水交替点眼,眼干时也可用人工泪滴眼。出现角膜炎时,嘱患者卧床休息,禁止看书、电视、电脑,畏光、流泪给予眼罩遮盖,将光线调暗。 便性状,腹泻次数及腹痛性质;准确记录腹泻

次数、量、颜色;每次便后用碘伏水冲洗肛周,保持肛周清洁。 5、加强饮食管理,若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对所进食物进行微波炉消毒,并根据病情轻重给予流质或禁食,准确记录出入量。 6、每日按时用口泰及碳酸氢钠漱口,将漱口液在口腔内含漱1-2分钟,起到口腔清洁的作用。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渗血、溃疡、疼痛、口唇干燥;出现口腔移植物抗宿主病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带刺、过热的食物;可采取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患处5-10秒。 7、骨髓移植后重点是恢复造血功能,故我们应通过饮食补充造血原料以促进血液性细胞的正常合成。多吃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数量以80克左右为宜,可选用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肾、舌,鸭肫、乌贼、海蜇、虾米、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发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大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提倡使用铁锅。

骨髓移植后肝排异症状

骨髓移植后肝排异症状 文章目录*一、骨髓移植后肝排异症状1. 骨髓移植后肝排异症状2. 骨髓移植的成功率3. 骨髓移植后能活多久*二、骨髓移植的条件*三、骨髓移植的注意事项 骨髓移植后肝排异症状 1、骨髓移植后肝排异症状骨髓移植后发生肝排异症状是早期的,肝排异症状是肝静脉闭塞病(VOD ) :平均发生时间为移植后巧天,早期表现为肝区疼痛、体重增加,继之有肝大、黄疽、腹水。早期抗凝和溶栓治疗尤其重要。 早期排异症状同时还有其他并发症产生,如出血性膀胱炎、血栓性微血管病、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如皮疹、胃肠道功能和肝功能异常。后期排异症状有间质性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白内障、恶性肿瘤、累及多器官的综合征等等,出现排异症状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控制的。 2、骨髓移植的成功率骨髓移植要经历五个关卡,首先移植化疗关卡;其次是移植关卡;第三是移植后是否出现免疫排斥关卡;第四感染关卡;第五移植后化疗关卡,如果依次能顺利通过以上 关卡的话,那么说明骨髓移植已经成功了大半,接下来就要接受 时间的考验,如果半年内经过基因检查,在患者体内发现供髓者 的基因表达,且骨髓、血象及重要脏器检查指标正常,没有出现明

显异常,那么就算骨髓移植百分百成功。 3、骨髓移植后能活多久约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或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可以达到3年以上的生存期,其中一些已经达到6至5年。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约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但仍有部分患者骨髓移植后短期内复发或产生严重的排他反应而死亡。 骨髓移植的条件1、必须找到合适的配型。因为HLA(人类白血球抗原)配型完全相符的概率非常低,即便是同胞兄弟姐妹也仅为1/4,所以国际上虽然通常采用建立骨髓库,在非血缘关系人群中寻找相匹配供者,但相合几率在千分之一到数万分之一。其实绝大多数患者是找不到合适的配体的,病情却因此延误。 2、如果患者幸运地找到了合适的配体,那么下一关是至少30万元的手术费。这对中国许多患者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因为筹不到这笔巨款,也只得放弃手术。据有关统计,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虽然也有人通过媒体获得了社会救助,但毕竟是少数。 3、患者如果万幸具备上述条件,闯过前两关,还要面对三个难题,即放化疗的打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身体的排异反应。

干细胞移植的饮食护理

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饮食准备 七月19,2013//干细胞移植 造血重建期:0天~16天 免疫重建期:20天~8个月 病毒活化期:20天~75天 子饺子、馄炖、豆包等带馅食品、豆制品、鲜奶、含乳糖奶粉、奶酪、生菜、生水果、生冷饮料。 四阶段饮食设计适用于HSCT后临床表现中-重度肠道GVHD病人。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进入下述哪一阶段的饮食设计。 血便消失后开始进食。 腹泻病人早期进食有利于营养补充和促进肠道修复。进食准备是基于最低消化能力以及通过进食行为逐渐增加病人消化吸收能力的考虑。 乳糖、脂肪、以及纤维素属于限制摄入之列,直到腹泻改善以后方可考虑给予。 生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禁止食用。在第一,第二阶段,熟制蔬菜也是禁食的,直到第三、第四阶段方可开始食用。

注意:由于第一、二阶段的饮食所含营养素是不充分的,所以第一、二阶段饮食设计仅适用于暂时的、胃肠耐受性差的病人。然后尽快过渡至第三第四阶段(含高蛋白的饮食)饮食。有的病人需要液体的或者必需营养素支持。有的病人可能需要完全的肠外营养。直到能够耐受适宜的肠内营养。 原则:GVHD膳食应当明确按照以下阶段进行安排。严重腹泻病人初始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随着病情改善食物逐渐由简到繁,过渡到多样化。 第一阶段(GVHD-1):适用于因肠道排异(GI-GVHD)所致的严重腹泻。所对应的饮食是“完全液体饮食”。营养液或营养素使结肠内物质最少化。液体食物在室温下,进食后基本吸收消化殆尽,无残留。所需消化能力最小。无奶制品或咖啡因饮料。 GVHD-1膳食主要含水和碳水化合物,所以只适用于短时间使用。一旦情况改善,应尽早加用必需营养素。 汤:米汤、无脂肉汤、清炖肉汤、牛肉清汤。 经滤过的果汁(李子汁和桃汁除外)。 饮料:不含咖啡因和奶 如果能够耐受,加用口服营养素 第二阶段(GVHD-2):? 除了用于GVHD腹泻以外,GVHD-2饮食也可用于了解病人对于固体食物的耐受性。此时,脂肪的消化吸收仍然是紊乱的。 第二阶段添加少量的固体食物—混合的碳水化合物。:低脂、低纤维、低乳糖,在上述食物列表的基础上,添加面包、麦片(谷类)、面食、牛奶、奶制品等。 营养适宜: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是指对患者进行全身照射、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cell,HC)经血管输注给患者,使之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HC包括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和祖细胞(progenitor)。HSC 具有增殖、分化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功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维持终身持续造血。HC表达CD34抗原。 经过40余年的不断发展,HSCT已成为临床重要的有效治疗方法,每年全世界移植病例数都在增加,移植患者无病生存最长的已超过30年。1990年,美国E.D.Thomas医生因在骨髓移植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医学奖。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按HC取自健康供体还是患者本身,HSCT被分为异体HSCT和自体HSCT。异体HSCT又分为异基因移植和同基因移植。后者指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孪生间的移植,供受者间不存在移植物被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等免疫学问题,此种移植几率仅约占1%。按HSC取自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又分别分为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PBSCT)和脐血移植(cordbloodtransplantation,CBT)。按供受者有无血缘关系而分为血缘移植(relatedtransplantation)和无血缘移植(unrelateddonortransplantation,UDT)。按人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配型相合的程度,分为HLA相合、部分相合和单倍型相合(haploidentical)移植。 【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 HI。A基因位于人6号染色体短臂(6p21)上,HLA-Ⅰ类和HLA-Ⅱ类抗原与BMT密切相关。HLA-A、B和C属Ⅰ类抗原,DR、DQ、DO、DN和DP属Ⅱ类抗原。临床上常指的三个抗原为A、B和DR。过去HLA分型用血清学方法,现多采用DNA 基因分型。同胞间HLA相合几率为25%。无血缘关系间的配型,必须用高分辨分子生物学方法。HLA基因以4位数字来表达,如A*0101与A*0102。前两位表示血清学方法检出的A1抗原(HLA的免疫特异性),称低分辨。后两位表示等位基因,DNA序列不一样,称高分辨。无血缘供者先做低分辨存档;需要时再做高分辨;受者应同时做低分辨和高分辨。 HLA相合的重要性已获公认。如HLA不合,GVHD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versusgraftreaction,HVGR)均增加。 【供体选择】 Auto-供体是患者自己,应能承受大剂量化放疗,能动员采集到未被肿瘤细胞污染的足量的造血干细胞。脐血移植除了配型,还应确定新生儿无遗传性疾病。 AllcrHSCT的供体首选HLA相合同胞(identicalsiblings),次选HLA相合无血缘供体(matchedunrelateddonor,MUD)。若有多个HLA相合者,则选择年轻、健康、男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阴性和红细胞血型相合者。高危白血病如无HLA相配的供者,必要时家庭成员可作为HLA部分相合或单倍型相合移植的同胞供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1、移植前的护理 1.1、供者准备选用HLA相合的同细胞作为最适合供者,移植前两周对供者进行循环采血。 1.2、无菌层流室的准备:室内一切物品需经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室内不同空间采样,行空气细菌检测合格后病人方可进入。 1.3、病人准备: 1.3.1、心理护理:对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骨髓移植的方法,过程和相关知识,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经济准备,鼓励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1.3.3、无菌护理:进行口、眼、耳、肠道的无菌准备,行药浴,更换无菌衣裤后进入无菌室。 1.3.4移植前一天行中心静脉插管。 1.3.5预处理:是指全身射线照射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其目的是杀灭受者的免疫活性细胞,使之失去排斥外来细胞的能力,从而允许供者的骨髓植入而使造血功能重建,同时还可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执行预处理方案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入水量4000ml以上,防止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2、术中护理 2.1、正确采集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并保证足够的细胞数。 2.2、骨髓液回输:在无菌层流室6小时输完,每袋骨髓液至最后5ml时应留在袋中弃去,以防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外周血干细胞不需要过滤。 2.3、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等情况,配合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移植后护理 3.1、心理护理:护士应多与病人交谈,调节病人情绪,传递家属信息,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充分调节病人的积极性。 3.2、并发症护理: 3.2.1、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对骨髓移植病人必须实行全环境保护:a严格执行无菌环境的清洁及消毒隔离制度b严格落实病人的各项无菌护理c 加强扩胸运动,防止肺部感染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11.29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些常见问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一些常见问题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靠兄弟姐妹间配型来选择供者越来越困难,除父母子女间之外,现在主要依靠骨髓库来寻找与受者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相匹配的供者,并从供者体内采集出一定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下面河南中科的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做哪些准备? 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做移植前的预处理。这是为了使受者能够减少本身肿瘤细胞的负荷并为接受外来的造血干细胞腾出“空间”而采取的措施,同时也是为了清除外周血中能够自身反应和对移植后的供者骨髓细胞产生排斥反应的淋巴细胞。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哪些类型? 造血干细胞可来自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因此相应地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以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同样地按造血干细胞来源分为患者自身还是供者,并且根据供者的基因与患者是否相同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与供者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如同卵孪生兄弟或姐妹间的移植。对急性白血病无合适供者的,在治疗完全缓解后,采取其自身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称为自体移植。 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怎么回事?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从体内抽出后又回输给自体,这样“一出一进”就能治自己的病吗?或许有些人会有此疑问。其实这不是简单的“一出一进”,这“出”指的是在患者缓解期骨髓或外周血中恶性细胞极少的特定时期采集的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后还要在体外进行净化和转基因扩增处理,使自己“不干净”的自体造血干细胞变成“干净的”,并且通过扩增使这种“干净的”造血干细胞的量增加,再回输给自体以促进造血恢复和造血重建。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哪些相关并发症? 移植后,早期的并发症有: 1、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和卡氏肺囊虫肺炎,其中又以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间质性肺炎(IP)为最严重。 2、肝静脉闭塞病(VOD),其临床症状为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黄疸、右上腹痛、肝大和腹水。 3、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即移植的排斥反应。 晚期的并发症有: 1、白内障,主要与全身照射有关,糖皮质激素和环孢菌素等药物的运用也可促其发生。 2、白质脑病,主要见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而又接受反复鞘内化疗和全身高剂量放、化疗者。 3、内分泌紊乱,表现为甲状腺和性腺功能降低。 4、继发肿瘤,少数患者数年后继发淋巴瘤或其他实体瘤。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排斥反应指什么? 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都有一个“识己排他”的作用,自己体内的东西都可以和平共处,不是自己身体里面的东西都要千方百计的排斥出去。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如果配型是全相合,则机体可以把这个“他”当作“己”而不予排斥,但供受双方即使HLA全相合,也是目前检测的6个位点相合,没有检测的其他次要位点有不合的,所以移植排斥或多或少都存在。那么就要应对这一排斥现象作出预防和处理,预防就是尽可能地寻找全相合的供者,处理就是用一些药物降低机体的“识己排他”的作用,然而一旦这种作用降低了也给病原菌的入侵

161例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分析

161例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统计161例白血病患者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病原菌分布的特点,结合白血病类型、移植方式等分析影响移植后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161例中出现感染142例(88.20%),其中非重度57.04%(81/142),重度感染42.96%(61/142);感染死亡15.49%(22/142)。肺部感染居首,占25.32%,其他次之。移植时疾病状态、移植后中性粒细胞(ANC)和血小板(PLT)植活时间、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其程度与移植后感染率和严重程度有关(P<0.05),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结论HSCT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以肺部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居首位。移植时疾病状态、移植后ANC和PLT植活时间及GVHD有无及其程度与移植后感染率和感染程度有关。 关键词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 随着HSCT技术日趋成熟,疗效明显提高,但感染仍是HSCT后主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特别是重症感染,成为影响移植疗效的主要问题[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血液科2004年1月~2013年10月接受的161例HSCT白血病患者资料,其中男114例,女47例。除4例自体外周血HSCT 外,血缘供者114例;非血缘供者43例。疾病种类:急性髓系白血病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3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淋巴肉瘤白血病1例。移植方式:异基因外周血HSCT 155例,自体外周血HSCT 4例,同基因外周血HSCT 1例,脐血移植1例。 1. 2 方法 1. 2. 1 预处理方案全相合移植采用白消安(马利兰)+环磷酰胺或全身放疗+环磷酰胺。半相合移植采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马利兰+司莫司汀或全身照射(TBI)+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司莫司汀。自体HSCT采用卡氮芥+足叶乙苷+阿糖胞苷+马法兰。脐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磷酰胺+进口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 1. 2. 2 GVHD防治全相合移植给予环孢素+麦考酚酯+甲氨蝶呤三联方案。半相合移植再加上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GVHD治疗:首选甲强龙,控制不理想者加用抗CD25单抗。 1. 2. 3 感染防治 1. 2. 3. 1 诊断将仅为皮肤、软组织、口腔等局部感染,经0.05)。3 讨论

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能治愈吗

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能治愈吗 文章目录*一、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能治愈吗*二、白血病的危害*三、白血病的病因 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能治愈吗1、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能治愈吗白血病虽然危害性很大,很难治疗,但是随着人类科技水平 不断的进步,骨髓移植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患者要有一个好 的心态去面对病情,这样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骨髓移植成功的 概率是很大的,成功的案例也很多。 2、白血病的症状 2.1、出血是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 出血。 2.2、白血病的早期症状还可出现贫血的情况。早期即可发 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2.3、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这也是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2.4、白血病的早期症状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3、怎样预防白血病

白血病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因为含有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等食物,食用后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容易破坏骨髓的正常造 血功能,从而发病。所以,蔬菜、水果食用前要清洗干净,把化肥农药的残留量降至最低限度。 不要滥用药物。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必须有医生指导,切勿长期使用或滥用。此外,白血病预防尽量少用或不用染发剂。 避免辐射也是常见的白血病预防措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开灯睡觉的儿童或者自然睡眠模式受人造光线干扰的人,患癌症的可能性比平常人要大。最近,研究提出,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多与夜晚暴露在灯光下有关系。 白血病的危害1、出血:如果患上了白血病后出现出血症状,说明病情非常严重;这也是白血病危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等白血病并发症,所以要根据病因采取积极止血措施,包括输注浓缩血小板。 2、高尿酸血症:白血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高尿酸血症,这是白血病带给患者的危害之一。正常人由于核酸代谢分解,每日尿中排出尿酸300~500mg。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数十倍。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的来源部位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来自患者自身与否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与移植供体为同卵孪生兄弟或姐妹。对急性白血病无供体者,在治疗完全缓解后,采取其自身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称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缓解期骨髓或外周中恶性细胞极少,可视为"正常"细胞,但一般复发率较高,因而疗效比异体移植稍差。人们正在研究一些特殊的"净化"方法,用以去除骨髓中的恶性细胞,可望进一步提高自体移植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条件要求 一是移植前的预处理。这是为了使受者能够接受外来的造血干细胞和减少本身肿瘤细胞的负荷采取的措施,经典的方案是环磷酰胺60毫克/公斤体重服3日加上8~12戈瑞的一次或分次的全身照射。这种方案对病人损伤较大,多用于原来身体较好、年龄较轻、病程较短、主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为了使儿童和年纪稍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于是有了对上述经典方案的改良方案,称之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通常是减少使用细胞毒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不加或减少全身照射剂量。这对于病人来说相对比较安全。二是受者和供者应有相匹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它存在于人类第六对染色体上,医生称其为HLA-A,B,C和DR位点,在移植能否成功上,HLA—DR 位点关系尤大,必须相合,这样成功机会大,风险比较小。三是要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数。这点不难理解,既然作为种子细胞,就要到适合于它的新的“土壤”环境中去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就不会是一帆风顺,其过程会有损失,没有一定数量是不行的。这些主要是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它带给移植患者以生存的机会,同时又受屏障和条件的限制而埋伏着风险,诸如出血、感染、排斥、抗宿主病和肝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不完善的逐渐完善,没认识到的逐渐被认识,经验越来越丰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重新获得健康。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对于二者HLA 的比对!只有HLA一半以上相同的才可以移植成功,否则会由于存在巨大的排斥作用而失败! 造血干细胞移植分类 造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的来源部位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来自患者自身与否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与移植供体为同卵孪生兄弟或姐妹对急性白血病无供体者在治疗完全缓解后采取其自身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称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缓解期骨髓或外周中恶性细胞极少可视为"正常"细胞但一般复发率较高因而疗效比异体移植稍差人们正在研究一些特殊的"净化"方法用以去除骨髓中的恶性细胞可望进一步提高自体移植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血·肿瘤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迄今全世界进行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已超过10万例,其中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达数万例,移植患者无病生存最长的已超过30年。在国内,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立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目前已登记志愿捐献者140万人,已为2000余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进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又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广州和四川等地成立了脐带血库,库存脐血数量超过50000份,估计全国进行脐血移植近1000例 造血干细胞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非恶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难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 (1)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 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3) 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症,因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 疾病分类 (1)按照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按照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又称异基因移植,当供者是同卵双生供者时,又称同基因移植。 (3)根据供者与受者HLA配型相合程度,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HLA

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基本标准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下简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医疗机构应当保证造血干细胞来源合法。 (一)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血液内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三级甲等医院或者血液专科医院。 (三)采集条件 1、采集室:有20m2以上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区;有相应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设备,采集床/椅等。 2、有动员剂注射室。 3、能为捐献者提供常规体检服务。 4、应急处理区:有相应的抢救设备,能够进行急症处理。 5、有资料保存与传输设备。 6、临床实验室有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能够进行有核细胞计数。有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措施,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卫生部指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的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四)有2名以上符合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人员要求的执业医师,并有满足工作需要的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 2、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有3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负责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的医师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二)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能够胜任造血干细胞采集相关工作,能熟练掌握血细胞分离机的操作、相关仪器设备使用和电脑操作。 三、技术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 (二)采集部位:浅静脉,必要时深静脉。 (三)外周血动员剂用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日,4—6天。 (四)采集方式:细胞分离机采集。 (五)采集量:造血干细胞悬液50—200ml/人/次,采集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循环处理血量不多于15000ml。当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外源性感染隐患及护理干预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外源性感染隐患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6-08-26T14:52:46.38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作者:车红 [导读]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 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山东烟台 264001 【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病人在接受预处理后,极易并发严重感染,因此,必须为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提供无菌层流病房,实施全环境的保护性隔离,以避免或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针对干细胞移植外源性感染的隐患及干预措施进行了陈述。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外源性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01-02 0 引言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指将各种来源的正常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疗、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注入受者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以达到临床治愈疾病的目的[1]。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病人接受超大剂量放、化疗的过程,称之为预处理,预处理后,粒细胞严重缺乏以及抗排异药物的应用,患者处于严重免疫缺乏状态,极易并发严重感染。各种病原菌感染是HSCT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对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必须入住无菌层流病房,为其创造一个高度洁净的无菌环境,实施全环境的保护性隔离,以避免或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李庆生[2]等报道的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率为92.3%,罗琳[3]等报道的为92.8%,表明感染仍是HSCT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及常见死因,因此,预防感染需引起重视。本文对我院2014-2015年11月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干细胞移植外源性感染的隐患及干预措施进展综述如下。 1 干细胞移植常见的感染部位 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口腔感染、消化道感染、肛周感染,与杨阳[4]等调查的血液病人感染发生情况基本一致。 2 引起感染的隐患分析 2.1呼吸道感染:所有恶性血液病人都要进行数次化疗化疗后才能进行干细胞移植,反复化疗,化疗中病人易诱发肺部感染及导致肺纤维化,预处理后,粒细胞严重缺乏以及抗排异药物的应用,患者身体原有慢性潜在的病灶爆发出来,引起感染,体温升高[5]。病毒感染是HSCT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诱因,患者居住环境为百级层流病房,据文献报道[6],百级层流病房是目前洁净度最高的一种医疗空间环境,通过高效过滤器(HEPA)的过滤,可以清除超过99.9%的大于0.3um的尘粒及细菌,而使空气得以净化,但是对病毒无清除作用,所以感染留下了隐患。一旦发生病毒感染病常会发展为重型间质性肺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2血液感染:移植病人需经历大剂量化疗及回输干细胞两个重要阶段,因此术前都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多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但广泛应用CVC会带来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及机械性损伤[7]。根据韩爱芝[8]的调查统计CVC置管并发感染的机率为7.7%,马金秀[9]的研究报道,CVC的穿刺部位感染率为22.14%。 2.3 口腔感染:大量的化疗药对口腔黏膜的损伤,病人进食量减少导致唾液分泌的减少,两者都会导致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是指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类炎症和溃疡反应,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红斑和溃疡,OM是HSCT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0]。 2.4消化道感染:化疗导致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及白细胞的极度减少极易引发感染,来自饮食、饮水中的细菌是胃肠道感染的主要隐患。 2.5 肛周感染:肛周因其特殊生理功能和解剖特点,加之化疗时大量止吐药的应用,抑制了胃肠道蠕动,易导致便秘,特别是有痔疮或既往有肛周感染病史的病人,易继发感染或肛周脓肿。 3 干预措施 3.1所有病人入层流室前,都要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药浴,以去除皮肤表面全部的暂居菌及大部分常居菌,尽量减少乃至清除病人皮肤携带的细菌。 3.2 针对呼吸道感染,我们主要做好环境的保护,每位病人入室每日都要对房间物品、墙面、地面进行消毒处理,且都要进行院感的细菌学检测;所有入四室物品都要采用高压、擦拭或浸泡等方法消毒;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及班次,减少反复进入房间的次数及人数,特别注意有病毒感染者不能进入,减少人为造成的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3.3 针对血液感染,我们主要改变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以前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CVC),现在对其应用双腔PICC置管,可以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改善临床疗效发挥重要作用[7],我们采用的是双腔耐高压5Fpicc导管,双腔PICC置管主要有以下优点:(1)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降低,从外周静脉置入,与CVC相比皮肤细菌不容易进入导致菌血症。(2)操作方便,PICC置管由护士操作,亲切和蔼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起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而且可以避免外来人员进入层流室导致的感染的危险。(3)从外周静脉操作,减轻病人的恐惧感,安全性较高。曹祯的研究指出[11]双腔PICC置管,不仅在临床中置管方便,同时保留时间长,也不易发生感染,较常规锁骨下的静脉穿刺治疗具有应用优势。韩爱芝[8]的调查统计CVC置管并发感染的机率为7.7%,耐高压双腔PICC为0%,马金秀[9]的研究报道,CVC的穿刺部位感染率为22.14%,PICC为10.71%。我科自改革后共有6例病人应用双腔PICC置管,并且健全PICC置管日常维护,加强置管后指导及观察,每次换药时注意有无脓液。经临床检验,操作方便,无感染发生,值得推广。 3.4 针对口腔感染,我们进行常规预防,移植前进行口腔科会诊,彻底检查口腔情况,去除残牙,治疗龋齿和原有的OM;韩爱芝的研究[12]发现,发生口腔黏膜炎的患者与未发生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存在营养状况、吸烟史、口腔ph值、抗生素使用、化疗方案、给药方式、预防性漱口、化疗疗程方面的显著性差异,其中预防性漱口存在护理可干预性,因此进入移植病房后即进行常规漱口,每次饭前,饭后及睡前用2.5%的碳酸氢钠含漱1-2min,含漱方法:漱口时鼓动双颊及唇舌,使溶液与口腔黏膜充分接触[13],每餐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降低移植后GVHD的发生,接受单倍型移植的患者移植后需要接受多次的甲氨蝶呤(MTX)治疗,而MTX确是移植后黏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亚叶酸钙可以解救MTX带来的黏膜毒性,因此,我们在使用MTX的同时就使用亚叶酸钙漱口液,而且由于MTX带来的黏膜毒性不仅仅局限在口腔,所以我们使用含、漱、咽的三部漱口方法,强调咽下少量(10-

骨髓移植不成功的后果

骨髓移植不成功的后果 文章目录*一、骨髓移植不成功的后果*二、骨髓移植对捐献者有什么影响*三、骨髓移植真的能够治疗艾滋病吗 骨髓移植不成功的后果1、骨髓移植不成功的后果骨髓移植的最大错误是在移植的过程中,破坏了生命的免疫力和自力生存的功能,使它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这样才能算移植成功。但是,免疫力人体生存很重要的因素,破坏免疫力之后任何生命都无法正常的生活下去。 骨髓移植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成功率极低,但是费用很高,骨髓移植患者有的时候在等待骨髓配型的过程中就会死亡,即使是移植成功了,复发率也是非常高的。而且骨髓移植的费用也是非常高的。 除了这些以外,骨髓移植还有很多不良的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患者在骨髓移植之后很容易发生体型改变,患者的体型会整体发生变型、变质、变态,失去以前本来的健康美。 2、骨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包括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其他还有多发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等造血系统疾病;由于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疗基础上的治疗方法,它也是治疗恶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实体肿瘤的根治性办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国外巳成为这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骨髓移植治疗重症自身

免疫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系统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等,但这类病人应严格掌握移植的适应症,权衡利弊 问题。 3、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区别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采集和移植造血干细胞,种植到患者体内,维持其造血及免疫功能,但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状态下采 集骨髓750ml -1000ml左右,给供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自从发现造血干细胞可被动员到血液中来并可用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采集后,目前多数的移植都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 骨髓移植对捐献者有什么影响捐献骨髓并不是抽取人体内 的骨髓给患病者使用,而需要的是人体内的一种造血干细胞,即 红骨髓。不仅如此,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不是只有红骨髓还有其他各种造血干细胞,都为人体在缺血时提供了造血的来源。 骨髓移植时,即把捐献者体内一部分的干细胞提取出来供患病者使用,人体大概有3公斤骨髓,而仅需使用到10克左右的造血干细胞即可,捐献出去的干细胞在10天左右的时间内就可正 常恢复,对人体是没有任何影响,也不损害人体健康,相当于人的正常细胞生理代谢,生老病死是一个道理的。造血干细胞也会自然死去,而新造血干细胞也会随之孕育而生,不断分化形成新的 干细胞在体内。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现状与未来

文章编号(Article ID):1009-2137(2011)02-0517-06·综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现状与未来 李艳,于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北京100853 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近年来由于移植方式的改进及积极的预防治疗,其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的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移植后晚期。移植患者存在粒细胞缺乏、移植物抗宿主病、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诸多危险因素,且病理组织学标本难以获取及血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及诊断困难,故侵袭性真菌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高分辨CT、PET/CT及非培养的诊断试验如GM试验、G试验等均已应用于临床,真菌PCR诊断技术也不断进展,有助于实现早期特异性诊断。高效低毒的新药如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正逐渐用于预防,联合用药及免疫治疗也有望成为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变化、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7.7;R379;R519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Review LI Yan,YU Li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85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U Li,Senior Physician,Professor.Tel:(010)66939481.E-mail:chunhuiliyu@yahoo.com Abstract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are associated with consider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Recently,the epidemiology of IFI has changed notably by evolution in transplantation procedures as well as preventative strategies.Invasive Aspergillosis is the major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HSCT,which mainly occurred during later period of post-HSCT.With the risk factors,such as prolonged neutropenia,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nd adopted immunosuppressants and so on in HSCT patients,moreover there are the difficult acquirement of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 and time consuming,few positive blood culture,the attributable mortality still remains high.Hence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 and non-culture based adjunctive diagnostic tests,such a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galactomannan(GM)and(1,3)-β-D-glucan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clinical practice,while the molecular detection,like fungal PCR assay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will bring the ealier,specific diagnosis for IFI.Newer agents with higher efficacy and lower toxicity,such as voriconazole,caspofungin and micafungin are currently being introduced as prophylaxis,while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agents and immunotherapy are evaluated to be more prospective strategie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hanged epidemiology,risk factor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FI in HSCT recipients. Key words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epidemiology;risk factors J Exp Hematol2011;19(2):517-522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尽管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如G试验、GM试验的开展,高分辨CT的应用,真菌PCR检测方法的逐渐建立以及新一代唑类药物和棘白菌素类药物的开发应用,使得HSCT后IFI 患者的治愈情况明显改善,但与之而来的新的病原菌的变化、耐药菌属的出现、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难以获得病理及组织确诊,使IFI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流行病学 IFI是HSCT患者主要的感染并发症及致死因素之一。近20年来,由于移植方式及预防真菌感染策略的改进,IFI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编号2007-2040 通讯作者:于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010) 66939481.E-mail:chunhuiliyu@yahoo.com 2010-10-13收稿;2010-10-25接受 · 715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2011;19(2):517-52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