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巩固)(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巩固)(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巩固)(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巩固)(含答案)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

一、知识体系图解

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__________一种发光、________

的剧烈的__________反应。可燃物燃烧都是_____

(“吸热”或“放热”)反应。

1.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

灭火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空气)、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三者具备其一即可)

使可燃物充分燃烧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主要含________元素,燃烧主要污染物包括:炭粒、尘粒、

化石燃料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混合物,不石油:主要含________元素,炼制得到汽油、煤油等,其过

可再生能源)程是________变化。

2.燃料

天然气:相对最清洁,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燃料:氢气、乙醇、柴草等,氢气、乙醇都是________________(填“可

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水能、生物质能和核能。

二、探究引路

1.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应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严禁烟火B.禁止使用手机C.加高顶棚加强通风D.降低燃料着火点

2.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3.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C.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D.着火点就是物质开始燃烧的地方

5.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能源中最理想的是()

A.煤B.氢气C.石油D.天然气

6.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A.砍伐树木作燃料B.利用太阳能C.利用风能D.开发核能

7.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混合物B.燃烧后都会放出热量

C.都是可再生能源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B.可用水灭火的原因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急速的燃烧都会发生爆炸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9.我市在节能减排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下列说法不利于节能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使用节能的LED路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

B.发展BRT快速公交,以减少汽油的消耗

C.提高现有火电厂煤的利用率,增加单位质量煤的发电量

D.多建燃烧煤或天然气的火电厂,以保证电力的供应

10.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少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A.烟雾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

点燃11.某

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1)石油经过分馏可获得汽油、航空煤油等多种沸点不同的物质,由此证明石油属于__ 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它与煤、____________是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它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物质能源。

13.我市正在逐步将管道煤气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改成天然气,小明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请填空:

(1)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 13O2===CO2+ 10H2O

请写出乙烷(C2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

催化剂

气的体积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______(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

(3)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位置要从低于灶具的地方移到高于灶具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可降低CO 、NO 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 +2NO====CO 2 + N 2 ,当有5.6gCO 被转化时,计算同时被转化的NO 的质量。

(需要用的相对原子质量:N-14,C-12,O-16)三、实战演练

1.下列情况处理得当的是( )

A .室内物品着火时,首先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B .发现家中煤气泄露时,先关闭气阀,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C .烹饪时,油锅着火,先关闭煤气的气阀

D .家用电器在使用时突然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

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

C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 .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B .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温高温A .硫燃烧需要先点燃,所以硫燃烧是吸收热量的

B .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这是化学反应的放热现象

C .化石燃料的燃烧都放出热量

D .干冰升华时需吸收大量热,这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

5.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

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6.“可燃冰”【CH 4·(H 2O )n 】是在海底的高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H 4·(H 2O )n 是氧化物

B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C .“可燃冰”提供了水变成油的证据

D .“可燃冰”可直接拿回家作为燃料使用

7.以下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那,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

①电解水 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

④水煤气法:C+H 2O (气体)====CO+H 2 ⑤热裂法:CH 4===2H 2+C

A .②③

B .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8.下列混合物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氢气和空气

B .一氧化碳和空气

C .混有面粉的空气

D .二氧化碳和空气

9.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并且石灰水变浑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该气体一定为CO ②该气体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③该气体一定具有还原性④该气体一定含碳元素 ⑤该气体可能为混合物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0.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D.隔绝空气

11.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

12.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深究。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把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

(1)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

CO2。

(2)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_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4)如图的装置并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干净,该如何进行改进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北京推进燃煤锅炉清洁改造,实施“绿色燃气”工程,管道天然气成为主要能源。

点燃

燃烧32g甲烷可生成多少克的二氧化碳?(CH4+ 2O2===CO2+ 2H2O)

催化剂

【答案】

【知识体系图解】

氧气发生的 发热 氧化 放热 可燃物 氧气的参与 温度达到着火点 足够的氧气

氧气和可燃物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C C 、H 物理 CH 4 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可再生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探究引路】

1.D 2.A 3.A 4.A 5.B 6.A 7.D 8.D

9.C 10.C 11.

(1)4P +5O 2点燃

2P 2O 5

(2)② ④

(3)③ ④

(4)减少可燃物的浓度、控制温度在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2.(1)混合物 天然气 (2)甲烷

13.

(1)2C 2H 6+7O 2点燃

6H 2O +4CO 2

(2)减小 空气

(3)CH 4的密度比空气小

14.解:设时被转化的NO 的质量为x 。

2CO + 2NO====CO 2 + N 2

56 60

5.6g x

x=6g

答:同时被转化的NO 的质量为6g 。

【实战演练】

1.B 2.A 3.A 4.C 5.D 6.B 7.A 8.D

9.C 10.D 11

.B 12.CH 4 H 2O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吸收水,干燥气体

(3)红CuO+CO △

Cu+CO2

(4)在B装置后再加一个装置A

(5)没有进行尾气处理,除去未反应完全的CO 13.解:设燃烧32g甲烷可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

CH4+2O2点燃

CO2+2H2O

16 44

32g x

x=88g

答:燃烧32g甲烷可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g。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9四川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江苏上饶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2019江苏徐州联校期末】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5、【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6、【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与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4.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5.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认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 8.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树立防火的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棒、烧杯、试管、铜片、火柴等。 一、导入新课 [导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 [提问]你能从燃烧的事例和现象中找出燃烧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并试着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呢? 二、推进新课 1.燃烧的定义 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特征:发光、发热、氧化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 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 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 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2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师院附中李忠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3)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模拟酸雨水”、树叶、镁带、大理石。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第一组:课本P140图7—30。第二组:课本P142图7—34、课本P143图7—35、图7—36。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第一组画面显示的是化石燃料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第二组画面显示了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腐蚀岩石,污染空气。

[新课引入]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燃料的使用正如一把双刃剑一样,在带给人类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今天就来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二、推进新课 1.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提问]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煤燃烧后会生成什么物质? [回答]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煤中主要含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H、S 、N、O等元素。煤的燃烧会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CO2、CO、SO2、NO2、烟尘等。 [设问]我们知道煤燃烧产生的SO2、NO2气体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那么酸雨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现象](1)植物叶片(或果皮)都变色。 (2)有气泡冒出,镁条或锌粒逐渐变小。 (3)有气泡冒出 [讨论]比较上述实验,试说明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等造成了哪些危害呢? [回答](1)酸雨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2)它能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3)酸雨对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都有腐蚀性。 (4)酸雨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 (5)对人体的健康有直接的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第四章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章小结 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工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了解人类对化石燃料认识和利用的发展过程,体会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与进步。 5、认识控制燃烧、正确选择燃料和处理燃烧过程的重要性。 重点 1、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3、合理利用资源。 三. 具体内容 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提供动力和热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①煤:也叫煤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含少量的氮、氢、硫、氧等元素。 ②石油: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宝贵的化工原料。主要含碳、氢元素及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③天然气:一般指自然形成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2)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 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平衡。 (3)“西气东输”工程 我国天然气资源有6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四川天然气储量很大,该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输气管横跨9个省、市、自治区。 (4)热值 把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 2、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1)对环境的污染有 温室效应、热污染、大气污染

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煤——干馏——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 (2)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蒸馏——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3)能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①节约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典型例题】 例1、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 A. 把工厂烟囱造高 B. 燃料脱硫 C.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D. 植树造林 答案:B 例2、我国已在一些城市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有关乙醇汽油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用高粱玉米为原料制取乙醇 C.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D.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答案:A 例3、某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H4,为判断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点燃这种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而冷的小烧杯,杯壁有水珠生成,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若该气体是由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则该气体的可能性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4(2)H2、CO (3)H2、CH4 (4)CO、CH4(5)H2、CO、CH4 例4、某物质9.2g,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7.6gCO2和10.8gH2O。试推断该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C2H6O 本章小结 第一节燃烧和灭火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高考化学 第9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 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3)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李仕才 第一节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三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加工

2.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成分: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

气与水蒸气反应制取H 2的原理为CH 4+H 2O(g)――→高温 催化剂 CO +3H 2。 4.三大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nCH 2===CH 2――→引发剂 2—CH 2,单体为CH 2===CH 2,链节为—CH 2—CH 2—,聚合度为n 。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 ) 2.焦炭是煤干馏的一种重要产品。( √ ) 3.常压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 ) 4.裂化的目的是得到轻质油,裂解的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 ) 5.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物理变化。( × ) 6.汽油与水互不相溶,可以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 ) 7.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包装。( × )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裂化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 .石油产品都可发生聚合反应 C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 .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解析:石油裂化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A 项错误;烷烃不能发生聚合反应,B 项错误;水煤气是煤气化的产物,D 项错误。 答案:C 2.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的干馏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 B .煤的气化是将其通过物理变化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C .天然气除了作燃料之外,还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D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解析: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解的过程,A 项错误;煤的气化是碳与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务川自治县黄都中学宋斌 【设计思想】 《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总之,本节课教学的宗旨是既保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的形成以及化在石燃料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我国使用化石燃料的悠久历史、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历史、地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2.过程与方法 (1)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探究燃烧的条件 (2)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 主要含 C 元素,此外还含有H元素和少量的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石油 主要含C、H 元素(还含少量S、O、N等元素)的混合物。 3.天然气 (1)组成:主要由C、H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2.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1)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初三化学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前布置学生对当地使用的燃料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课的开 始以问题引入:“化石就是石头吗?你见过化石吗?”学生讨论、交流,借多媒体解释化石燃料的意义。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化石燃料 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本节课可以说基本达到了新课程 标准要求的目标: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图书、网络、报刊等,深入挖掘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教材,又能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学生 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而有序,体现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 交流中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得到了展示,学习化 学的兴趣更浓了,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得到 了保持和增强。 不足之处:学生写的调查报告不深入,有的只是表面上从书上或网上找了一些资料抄写下来,没有思考也没有分析,有些没有价值,而且班里水平不太齐。交流时有的同学不太条理。重复多浪费了时间。 改进的方法:1.多组织一些收集交流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资料的整理和语言组织的能力。2.选取的活动应尽可能贴近 生活、联系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多方位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布置任务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 度对有关问题作出有价值的分析。 上周我在组里开了一节公开课《化石燃料的利用》。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利用。本节课没有什 么难点和重点,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于是我决定在 九(11)班上这节课,希望能给他们一些鼓励,也让他们知道老师挺 重视他们的。课的开始以问题引入,学生讨论、交流,并借多媒体 解释化石燃料的意义。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意义,

化学:4.3《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梳理学案(1)(鲁教版九年级)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梳理 1.当今社会的三大化石燃料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煤石油天然气 2.化石燃料是由远古时代动植物和其他生物的遗体,经几亿年时间,在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它属于________资源。(填“可再生”“不可再生”) 答案:不可再生 3.三大化石燃料的成分 (1)煤主要含_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等元素。它是复杂的混合物。 (2)石油主要含_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等元素。它也是复杂的混合物。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气体。它也属于混合物。 答案:(1)碳硫、氮(2)碳、氢硫、氮(3)甲烷 4.化石燃料的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碳元素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氢元素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 答案:CO2H2O 5.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1)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氮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气体______________。 答案:(1) SO2、NO2(2)CO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还是重要的化工资源。试举出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例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石油为原料生产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 (2)使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不完全燃烧,从而转化为既可作燃料气,又可作化工原料的CO、CH4、H2等 (3)把煤隔绝空气加热,将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含有CO、CH4、H2、CO2等) 疑难突破

2019年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word版有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例1】(2019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点拨: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剧烈燃烧,在有限空间里时可能发生爆炸,A 正确;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能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B 正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湿抹布隔绝了氧气,C错误;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可隔离可燃物,实现灭火,D正确。 答案:C 【例2】(2019长沙)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灾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解析: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火车,A说法正确;遭遇火灾火势较大要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寻求消防人员帮助灭火,B说法正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性质之一,改变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以下,故C说法错误;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避免拥堵造成意外伤害,故D说法正确。 答案:C 【例3】(2019 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一、本节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化石燃料的介绍;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在介绍化石燃料时,教材中首先通过化石燃料开采的图片引出了化石燃料的美誉,并介绍了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及西气东输工程,然后通过学生讨论来比较各种燃料的优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化石燃料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时候,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教材从气候变化、热污染、大气污染三方面介绍了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污染。为了趋利避害,人们对化石燃料进行了综合利用,这部分知识属于本章的第三部分内容。教材重点对煤和石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它们的两大应用——燃料和化工原料。 二、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2)能根据已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当今社会的能源危机; (2)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 1.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2.增强节能意识。 四、教学难点 1.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利用调查与研究的方法获取信息。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 七、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以下资料: 1.石油、煤、天然气的形成及用途; 2.调查当地天然气、液化气、管道煤气及煤的价格; 3.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污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的种类有多种。其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多的能源。如焦炭、煤气都来自煤,汽油、柴油、液化气等都是由石油分离而得,本节课我们就来介绍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推进新课 一、化石燃料 [设问]为什么将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呢? [分析]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易错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点总结 1.(2020安徽模拟)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带,镁带并没有燃烧,后来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对于该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存在的同时,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B.火柴燃烧温度低,达不到镁带的着火点,所以镁带不能燃烧 C.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降低了镁带的着火点,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D.酒精燃烧温度达到了镁带的着火点,并且周围有氧气,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Ⅰ.①②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Ⅱ.②③控制的变量是氧气; Ⅲ.①②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Ⅳ.①③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Ⅴ.若去掉③,仍然可以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需要 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 A.只有Ⅰ、Ⅳ B.只有Ⅱ、Ⅲ、Ⅳ C.只有Ⅲ、Ⅴ D.只有Ⅱ、Ⅲ、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②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③爆炸一定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④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⑤自燃一定是达到着火点后发生的⑥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会引起爆炸⑦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⑧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的酿造属于缓慢氧化 A.①②③⑥ B.②③⑦ C.⑤⑥⑧D.④⑤⑥⑦⑧ 4.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 C.石油分馏可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 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 5.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下列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①煤②石油③核能④水能⑤风能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6.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能源将日趋枯竭,我们一方面要节约现有的能源,另一方面要研究和开发新能源。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可燃冰B.天然气 C.生物质能D.氢能 7.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2是瓶中CO2和O2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是CO2含量的变化,曲线②是O2含量的变化 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C.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D.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2、知道几种常见的能源及能源的简单分类,了解太阳能、氢能的优越性及目前使用时存在的一些困难。 3、知道几种常见的电池,认识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认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要性,并体会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 【课前预习】 请带着以下问题阅读预习课文并试着回答它们。 一、化石燃料 1、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是什么?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哪几种? 2、化石燃料是怎样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各自的组成特征是什么? 3、化石燃料为什么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4、你知道石油分馏用是什么原理的吗?石油分馏能得到哪些产品呢? 二、化学电池 1、电池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生活中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电池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请预测课本中96页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的现象并试着解释原因。 3、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如何处理呢? 4、利用化石燃料产生电能的缺点有哪些? 三、太阳能 1、太阳能有何优点?太阳能的利用途径有哪些?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两种主要转化方式是什么?你能说些生活中的太阳能用品和它的转化方式吗? 四、氢能 1、试着回答课本97页的交流与讨论。 2、氢气作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有何显著的优点? 3、氢能的开发与利用还面临着哪些主要的困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从学生所查资料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如有的学生说用纸锅来烧水,由于纸是很容易着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课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由此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现代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学生也能给教师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这部分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2、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化石燃料的利用》案例

《化石燃料的利用》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燃料燃烧》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前面学习的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的知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都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理解化石燃料因为具有可燃性,热值大,蕴藏量丰富是世界目前的主要能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但也要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因为蕴藏量有限所以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化石燃料燃烧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故要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并开发新能源。能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和开发新能源的社会使命感。这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什么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本节内容学科间的联系比较广泛,注意在教学时加强物理、地理、生物等学科与化学的相互渗透,帮助学生从化学角度来全面、正确的认识化石燃料。为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所以在讲这节内容是要运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学生已树立起事物具有两面性,即对立又统一的思想,所以能了解化石燃料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能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掌握了燃烧、质量守恒定律、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及来源的基础上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一般能独立分析所学内容。由于知识是以介绍、了解为主,所以学生对这节内容兴趣不大。九(2)班学生还有一个特点:不自信,教师一个问题下去不管学生会不会他们都不愿意张嘴回答问题,逼得急了,也只有三三两两的声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2)了解世界目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懂得从热值、便捷、环保角度选择燃料; (3)认识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 (1) 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和燃烧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2)通过从多角度综合考虑燃料的优缺点,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安全消防意识及应对火灾的措施。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探究问题是“爆炸是怎样发生的?”,爆炸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许多物质与O2反应, 以及燃烧条件与灭火方法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经验,所以这一节课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参与探究爆炸的有关知识,并主动分享从火灾中逃生的方法。本节课在知识内容的编排上,更加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适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知识保障,所以由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好。 教学目标: 1.介绍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常用的灭火器,学会根据不同可燃物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 2.了解爆炸的原理以及爆炸发生的条件,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区别及联系。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以及从火灾中逃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清灭火器的使用场所,知道保管、使用方法等。 2.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及分类,掌握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及分类,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汇报结论→展示应用等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才艺表演 教学用品: 药品:浓盐酸、碳酸钠溶液 仪器:小试管、吸滤瓶、橡皮塞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简易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2NaCl + CO2个+H2O 二、几种常见灭火器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测: 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分享消防安全知识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化石燃料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一般需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完成化石燃料的燃烧(包括对燃料的调查、展示;对燃料选择的讨论)。 2.内容建议: (1)除了课本内容外,建议补充调查当地燃料的使用。 (2)内容的要求上,除了化石燃料的组成、分馏的原理外,都属于常识性了解内容。 3.教学形式建议:可以采取(先自学、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后)交流对话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采取自学展示的形式。 4.评价建议: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评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对化石燃料应用的了解;(2)对“当地燃料结构的调查与研究”活动的参与意识和活动中的表现。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导思想:了解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化学,人类进步的阶梯”。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使用教材,将教材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我把教材内容设计为“化石燃料的昨天、

今天、明天”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以化石燃料的形成为主线,让学生体会化石燃料漫长的形成过程;在第二部分中侧重当今社会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需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并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第二课时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能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空气污染及污染来源:空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的项目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而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化工厂产生的废气等。 学生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对所查资料进行简单整理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利用

————————————————————————————————作者:————————————————————————————————日期: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潞城市翟店中学王海堂 课题名称化石燃料的利用 科目初中化学年级九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多数学生的化学成绩较好,学生对与生活实际相连的问题兴趣较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控制燃烧; 2. 正确选择燃料和处理燃烧过程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粗略了解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认识和利用的发展过程; 2.体会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与进步。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2.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的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相关信息; 3.学生查找的煤的分布,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4.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机动车在街上跑、一些做饭的场景、工厂的废气。 2.语言导入:今天,我作一调查同学们的家里用什么燃料来炒菜?从最早的柴草,到今天使用的煤、天然气等燃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重要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交流讨论: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如成分、性质、用途、储藏量、冶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展示:学生收集的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相关信息表 煤石油天然气 成因古代植物遗 体埋在地下 古代海洋生 物遗体埋在 植物遗体埋 在地下经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