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分布与气候

背景: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地理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案例展示: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夏天来了,你们喜欢洗游泳吗?

生(齐声):喜欢!

师:你们为什么喜欢呢?

生:水中凉快些.。

师:水中为什么凉快些?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究海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问:夏季,在水中为什么感到凉爽?

亲生体会:我们一起冒着烈日,来到学校附近的小河边,让学生光着脚体会从沙滩走向水中,脚底温度的变化情况?

生:略。

问: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与陆地上的温度不同呢?

师:这是因为水体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纬度相同的地方,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也呈现一定的差异。

海洋:受热慢,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因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完成教材P.71活动第1题和第2题。

师:根据刚才我们的学习和分析得知,由于地球表面同纬度的地区有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差异,海洋与路地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所以造成了同纬度内的海陆气温的差异。

师:气温受海陆海陆差异的影响很显著,那么海陆海陆差异是否对降水也有影响呢?

投影出示:我国北方自东向西景观变化图。

问:据图回答自然景观自东向西有什么变化?

生: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从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是因为从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

问:为什么从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你知道原因吗?

生:是因为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师:降水受海陆影响差异也很显著。沿海受海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多。

课堂练习:1、天津的降水为什么比新疆多?

2、夏天海滨城市为什么成为避暑胜地?

小结: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在同纬度的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

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近海迎风的地方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地方降水少,近海背风的地方降水少。

课后活动:做光照下的水和沙子实验。看一看,哪个升温快、降温快,哪个升温慢、降温慢。体验海陆物理性质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教学反思:

1、运用图表教学,可以使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使整个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也就快了起来,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3、地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2讲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必修1)

第12讲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实际分布也在变化。 (3)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 ①大气活动中心及其随季节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②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异常: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1.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亚洲出现了典型的季风环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2016·温州适应性考试)读“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图”,完成1~3题。 1.该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 A .1、2月 B .5、6月 C .7、8月 D .10、11月 2.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 地盛行(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3.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反映了( ) A .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 B .大气环流的多样性 C .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D .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陆地上为高压,可以判断出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A 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方向,在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第3题,图中海洋、陆地上气压的差异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下图中与季风A 形成无关的是( )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贺志强 21534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距离内产生显著不同的局地气候。由于地形的作用,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导致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他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一、地形与太阳辐射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纬度季节等而异。就直接辐射与总辐射而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增强的现象。这是因为,高度大,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缩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此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增强。夏半年,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冬半年则差别大。纬度越高,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越大。从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看,在偏东的坡地上,上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大于下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其最大值出现在上午,在偏西的坡地上则正好相反,南坡和北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上午和下午基本上是对称的,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面上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附近。二、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气温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大地形的宏观影响能对大范围内的气温分布和变化产生明显作用,局部地形的影响也能使短距离内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他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壁垒作用。同时他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他们对气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而广泛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下面以青藏高原为例来简要说明。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 40°N之间,南北约跨纬度10°,东西约跨经度35°,有相当大的面积高度在5000米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顶部海拔超过了7000--8000米,占据了对流层中下层,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

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2课时 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使得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带的气候各不相同。那么,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有的地方气温高,有的地方气温低,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另外两个重要客观因素——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 板书: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1.如果把一盆水,一盆沙放到太阳下去晒,过一会儿,用手感觉, 怎样? 沙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说明沙吸热快温度升高也快,水吸热慢,温度升高也慢 2.反过来,把沙、水放阴凉地方,过一会儿再用手去感觉,又怎样?沙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说明沙散热快,温度下降也快,水散热慢,温度下降也慢。 3.如果把这盆水和这盆沙放大成海洋和陆地,同时受太阳照射,情况怎样? 同时受太阳照射下,陆地吸热快,海水吸热慢,海上气温升高也较慢。 4.当太阳下山了,情况怎样?(陆地放热快,很快变冷,海水则放热慢,海上气温比陆地相对要高。)

性质差别影响 海洋:受热慢、散热慢、升温慢、降温慢夏季冬季 气温偏低气温偏高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升温快、降温快气温高气温低问:①针对海陆性质造成的差异,请你判断一下,中纬度地带海洋与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会相同吗?(不同,海洋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陆地要晚一个月左右。)联系墨江实际,谈谈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出现的月份。(最高出现在7月;最低出现在1月) 课堂活动:指导完成P71“活动” 1.纬度相同得地方,一年内,靠近海的地方温差小,原因是:受海洋影响升温慢,降温慢;距离海洋远的地方温差大,原因是:受海洋影响小。 2.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迟。 强调:根据分析得知,由于地球表面同纬度地区有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差异,海洋与陆地的性质不同,造成了同纬度的海陆气温的差异。补充:降水受海陆分布影响的差异也比较显著。沿海受海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多。 ●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调节,夏季较凉快湿润,冬季较温暖,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 ●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或受海洋影响极小的地区,降水少,干

最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涉及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自然地理内容,而且应包括人口、聚落、交通、旅游、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的内容。此外,地理课程内容也要涵盖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强调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更要着重突出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密切关联的综合性内容。因此,地理课程内容内部要素之间要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进而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初中地理“日本”为例,教材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介绍,实际上三部分内容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 16/9/21 旋转构图,聚拢条件(1)姓名: 1.正三角形类型 在正ΔABC中,P为ΔABC内一点,将ΔABP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0,使得AB与AC重合。经过这样旋转变化,将图(1-1-a)中的PA、PB、PC三条线段集中于图(1-1-b)中的一个ΔP'CP中,此时ΔP'AP也为正三角形。 例1.图1-1,设P是等边ΔABC内的一点,PA=3, PB=4,PC=5,求∠APB的度数 解:将△APC绕A点逆时针旋转60°,使得AC与AB重合并连接PP’,

2.正方形类型 在正方形ABCD中,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ΔABP绕B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使得BA与BC重合。经过旋转变化,将图(2-1-a)中的PA、PB、PC三条线段集中于图(2-1-b)中的ΔCPP'中,此时ΔBP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2-1),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点P到正方形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PA=1,PB=2,PC=3。求∠APB的度数。 图2-1 C P

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分布与气候 背景: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地理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案例展示: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夏天来了,你们喜欢洗游泳吗? 生(齐声):喜欢! 师:你们为什么喜欢呢? 生:水中凉快些.。 师:水中为什么凉快些?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究海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问:夏季,在水中为什么感到凉爽? 亲生体会:我们一起冒着烈日,来到学校附近的小河边,让学生光着脚体会从沙滩走向水中,脚底温度的变化情况? 生:略。 问: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与陆地上的温度不同呢? 师:这是因为水体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纬度相同的地方,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也呈现一定的差异。 海洋:受热慢,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因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完成教材P.71活动第1题和第2题。 师:根据刚才我们的学习和分析得知,由于地球表面同纬度的地区有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差异,海洋与路地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所以造成了同纬度内的海陆气温的差异。 师:气温受海陆海陆差异的影响很显著,那么海陆海陆差异是否对降水也有影响呢? 投影出示:我国北方自东向西景观变化图。 问:据图回答自然景观自东向西有什么变化? 生: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从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是因为从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 问:为什么从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你知道原因吗? 生:是因为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师:降水受海陆影响差异也很显著。沿海受海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多。 课堂练习:1、天津的降水为什么比新疆多? 2、夏天海滨城市为什么成为避暑胜地? 小结: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在同纬度的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并总结地形对气候影响的规律; 2、能够结合某区域的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对该区域气候的影响。 基础梳理: 考法:通过获取和解读新情境、新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小尺度区域内地形对水、热、光照、风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一、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3、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二、地形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1、影响气温。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②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③一般而言,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④山脉阻挡冬季风冷空气,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⑤河谷地形影响气温,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2、影响降水(地形雨)。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山腰降水多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思考1:乞拉朋齐成为世界上年均降水量最高地区的原 因? 思考2:(2019全国2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 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 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 “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 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 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 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杨琭0126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距离内产生显着不同的局地气候。由于地形的作用,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导致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他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一、地形与太阳辐射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纬度季节等而异。就直接辐射与总辐射而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增强的现象。这是因为,高度大,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缩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此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增强。夏半年,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冬半年则差别大。纬度越高,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越大。从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看,在偏东的坡地上,上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大于下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其最大值出现在上午,在偏西的坡地上则正好相反,南坡和北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上午和下午基本上是对称的,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面上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附近。 二、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气温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大地形的宏观影响能对大范围内的气温分布和变化产生明显作用,局部地形的影响也能使短距离内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 (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他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壁垒作用。同时他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他们对气温的影响是非常显着而广泛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下面以青藏高原为例来简要说明。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 40°N之间,南北约跨纬度10°,东西约跨经度35°,有相当大的面积高度在5000米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顶部海拔超过了7000--8000米,占据了对流层中下层,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至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的冬季气温远比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南北两侧绕行,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因此,在高原北半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在高原南半部,则是东南侧暖于西南侧。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

高中地理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4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第40页读图 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区(亚洲低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中心。 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区(亚洲高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 学业达标 读下图,完成1~2题。 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 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解析: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成西北风。 答案:C 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冬季大陆降温快,把分布在陆地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B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3~4题。 3.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 解析: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C 4.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D 如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解析:根据图上箭头所示的大气运动偏转方向,判断该图为南半球。根据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或大气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判断a处的风向为西北风。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 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 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 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 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 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2、大气 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 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 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 4)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3、地形 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 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中心摘要:国际贸易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明中心摘要显的影响。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域分工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间的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地理环境各因素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激烈和深刻。积极开展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的探索研究,对预测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变化和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字:地理环境关键字人文环境抑制促进国际贸易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1、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反面反映出来。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沿海地区(尤其是开放地区)与内陆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因为环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其经贸状况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一般前者发展较快,成为发达地区;而后者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当然,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独联体虽然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所包围,但是,由于北冰洋长年封冻,成为天然障碍,太平洋岸仅有的港口距西部经贸重心地区遥远,交通很是不便,西部出海口被土耳其海峡所扼,北冰洋西部的摩尔曼斯克港,虽为不冻港,但航线需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制的挪威海峡,因政治原因,进出口甚为不便,所以前苏联虽濒临三大洋,但却酷似内陆国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对外贸易的发展。除上以外,因为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济发达、经贸活动频繁的国家与地区,也会使一些国家、地区得益,促进经济贸易得到一定的发展。2、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对于经济和贸易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美国为例,美国由于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因而,美国农牧业生产发达,农产品不仅能满足本国需 1 要,还可以有1/3~2/5 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大量农产品的出口,不仅创造了占该国外汇总收入20%的外汇,而且在繁荣国际贸易、改善美国的国标收支和外贸平衡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反之,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然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横亘于非洲偏北部的广大地区,使这里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苏丹、埃及等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深受影响。可见,地形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牧业生产的制约作用是很大的,以致将影响整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开展。3、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延伸,气候带排列有序,分别为热带、温带和寒带,纬度地带性清楚,这又是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带已经伸入寒冷的北极圈范围内,因此,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位处高纬度的港口,气温太低,秋冬季节洋面封冰,致使不少港口一年中有半年因航船无法运行而被迫停用,国际贸易近乎瘫痪或停顿。灾害性天气(如寒潮、霜冻、风暴、干旱、洪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