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学科性质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突出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理论,构建支持学生未来发展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社会保障的学科体系;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基本体制的基本要素;通过相关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对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节社会保障界定

?解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不同国家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定位;

?掌握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位;

?重点掌握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一、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一)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为竞争中不幸失败或失去竞争能力的人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具有互助性质的安全制

度,起到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的作用。

(二)英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是国民收

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应该遵循普遍性原则,对全体国

民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的安全保障。

(三)美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

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四)日本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

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

成的贫困,以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寻求经济保障途径.

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五)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可理解为一个社会在出现规定的事件或在规定的情况下向其成员提供的保护,其目的是:

①尽可能防止使收入丧失或收入锐减的意外出现;

②当意外确实发生时,尽可能提供医疗并对引起的经济后果提供财政保护;

③尽可能为遭受意外者身体康复和职业恢复提供便利;

④尽可能为抚养儿童提供福利待遇。

概念界定的多样化

制度的多样化

制度实践的差异

研究视角的差异

二、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位

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

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

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要点: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

实施依据: 社会立法

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

保障目标: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大社会保障概念

经济保障

服务保障

精神保障

一句话概括:社会保障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政治目标。

三、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保障性、社会性、公平性、互济性、福利性、强制性

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

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

目的: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依法实施,强制性

目标:为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公平性

资金来源:国家财政+企业+个人,经济福利性

项目:以特定社会问题存在并需要国家经济援助的方式解决为设立条件,变动性、发展性

方式: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自身独特的规律,特殊性

社会保障的三要素

?社会保障是各种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三要素:经济福利性、社会化行为、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

小案例:

社会保障保护的对象是城镇职工还是全体国民?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保障的保护对象,尽管用词上略有不同,如有的用“公民”、“国民”、“社会成员”等,但其实质都是泛指一个国家的全体居民或全体社会成员,而不分城市和乡村,不分工人和农民,也不分干部与群众。只要是合法的居民,都有权利享受到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障。但是,纵观我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制度和实践,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⑴重城市轻农村。⑵强制性与自愿性的冲突。

时至今日,我国真正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人员只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几十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由于经济水平偏低这一客观原因,占人口大多数的9亿农民长期以来基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思考题:

1.社会保障保护的对象究竟是谁?是全民?还是仅有城镇?

2.如何看待中国现在农村和城市差距悬殊的社会保障状况?

3.在中国目前阶段,哪些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最值得关注?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体系

?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不同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别

(一)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型保障制度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英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

社会保障的内容有: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住房补助、社会基金

社会津贴——疾人津贴、疾病照顾津贴、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

法定疾病津贴、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等

特点:

体系完整覆盖面广,与福利制度相联系;分类合理,体现不同功能;财政负担繁重,福利刚性明显;

(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障制度

典型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创立于1955年7月。

保障功能:

养老保障功能——最主要功能

医疗保障功能——支付个人或家人的住院费用

购买住房功能——一大创新

中央公积金特点:

征收具有强制性、支取不存在随意性;

筹资模式是完全积累式的,雇主和雇员按规定比例支付社会保险费;

公积金记入个人帐户,采取以福利为主、社会保障为辅的原则;

个人的公积金存款与本人的劳动贡献和工资收入紧密结合在一起;

中央公积金功能多样,是综合性的自我保障体系;

(三)以美国为代表的保险型保障制度

发端于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令

美国社会保障仅限定在以下三个项目范围内:

(1)向那些临时或永久失去收入的人和家庭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2)向在上述条件或在某种情况下接受保险金的人和家庭,向在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人提供医疗照顾的项目;

(3)向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儿童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遵循以下五大基本原则:

保险金以假定的需要为基础;

“一层楼保护”概念;

个人公平性和社会充分性的平衡;

与收入相关的保险金;

以自我支持的捐献为基础

为什么社会保障在各国有差异?

?国情不同

?国民的需求

?历史变化

?政府的指导思想等

三、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多数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

社会救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

社会福利——高层次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四大构成体系

社会福利(最高层次)、社会保险(核心部分)、社会救济(最低层次)、社会优抚

社会救助

内涵:

国家与社会面向有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延:

灾害救济

贫困救济

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

社会保险的界定

–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

–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时间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采用收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

–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稳定。

?—待遇水平的确定与受保障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关联,是收入关联制度

?—交费是受益的前提条件,供款与劳动者的薪资水平直接关联

?—解决劳动者未来的和不确定的风险

–社会救助:解决脆弱社会成员的即期生存危机

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实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责任主体

本质:经济福利性

社会化(开放式)

供给:服务保障

目标

商业人身保险是

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吗?

?商业人身保险是将人身风险作为商品的一种企业行为,是被保险人在投保后,在保险期内因投保项目受到伤害时,由保险人负责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形式。一般来说,商业人身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事故保险、健康保险等项目,是对投保人年老、生病、死亡等风险实行承保。

?有观点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是由基本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组成。

?还有的观点认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当然也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原则、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

基本出发点、基本归宿、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讨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如何?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含义

社会保障功能是社会保障客观具有的内在能动功效。它具体可分为社会性、经济性和政治性功能等方面。功能

社会性功能、经济性功能、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社会补偿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公平功能。

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功能

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优化劳动力配置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社会保障的政治性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判断

判断规则

通常不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取决于制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讨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的功能如何?稳定?调节?促进发展?

三、对社会保障学科的认识

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

?社会保障应当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是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

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理论

社会保障的研究方法

?纵横结合

?定性与定量结合

?多学科综合

?其他具体方法

问卷法

个案法

社会保障的研究现状:已经起步,正趋繁荣,尚不成熟,任重道远

社会保障与中国当今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

小康社会

新农村

民生问题

2005年的“两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所谓和谐社会是一个需要经过艰巨努力才能达到的、理想的、良性的社会发展目标,以公平与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全体社会成员有安全保障并可以快乐生活是其追求目标。

国际上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均是能够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国家;凡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国家,其国内社会问题必然日益恶化。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与和谐社会构成了正相关关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指标。

从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看,社会保障以缩小社会不公平和确保社会公平为天然职责,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并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与基本目标。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保障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社会救助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保险可以化解劳资矛盾,社会福利可以让全体国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

思考题:

1.何谓和谐社会?

2.社会保障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发挥哪些功能?

3.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保障

领域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各个阶段变迁的背景;

?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人物和标志等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的划分依据

1、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

-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产生-发展-成熟)

2、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

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

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政府介入的程度

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

1.进程的因素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4.道德伦理因素

5.政治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时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英国在1601年颁布《济贫法》

保障内容: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

保障性质:恩赐性和惩戒性

英国在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原则:

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种积极的福利举措。

意义:

首次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的重要特征——互济性及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十九世纪晚期)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德国在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理论与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

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

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特点

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制度化保障,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

--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国家资助,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法定权利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

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保障过程是规范化、强制性

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20世纪30年代)

标志: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

美国《社会保障法》特点

(1)由联邦政府举办全国统一性的老年保险;

(2)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办理失业保险;

(3)由联邦政府资助和州政府举办老年人、儿童福利及公共卫生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基本标志

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

-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

-立法先行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整合;

-循序渐进

-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

-不断完善

-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四、社会保障充分发展时期(20世纪中叶)

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

“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特点:

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

参加保险者不分贫富,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费;

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是以维持正常生活;

因无收入而不能参加保险的人,国家应制定公共援助法。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制度差异与模式混合

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国情的差异

纯而又纯的单一模式并不存在,大多是以一种模式为主与多种模式混合在一起。

制度安排角度

-福利国家模式

-保险型保障模式

-自助储蓄型保障模式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1.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

2.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3.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

4.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

5.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领主与农奴以及社团伙伴之间、

家庭亲属之间的责任关系

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

1.建立政府、社会、雇主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实现风险保障的互济性

2.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3.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核心

4.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

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1.以雇主和雇员为责任主体

2.政府只充当一般监督,而由官方性质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

3.完全积累模式

4.无互济性

--智利(养老保险)模式

1.雇主不缴费而只由劳动者个人缴费

2.由私人机构管理养老基金的运营

3.个人账户上的强制性储蓄只能用于养老

--香港(养老保险)模式

1.雇主、雇员分担缴费

2.私人机构管理

国家保险模式

1.社会保障事务完全由国家(或通过国营企业)包办

2.个人保缴纳任何保险费

3.在保障目标上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主

4.在保障范围上几乎是全体国民

混合型保障模式

-福利保障与保险保障乃至储蓄保障并存

-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乃至完全积累并存

1.这些社保模式的效果如何?

2.它们存在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3.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社保制度改革,包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些不同的模式之间,它

们的改革目标、困难和动力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革的趋势有什么差异性?

五、改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改革的背景:

(1)经济增长率低

(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加剧

(3)自然资源的不规则分配

(4)家庭结构的裂变

存在的问题:

(1)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国家财政负担严重

(3)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

改革目的:

(1)更适应社会需求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改革的思考:

?全世界所有国家几乎都在进行改革,那么,不同模式的改革重点有什么不同?

?难点有什么差异?

?改革的措施有什么区别?

经验:

尊重本国的国情

-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努力追求社会化

-社会保险一体化

教训:

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可以概括的规律: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规律

-特定社会时期、特定社会结构、特定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目标

-采用经济援助手段,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基础

刚性发展规律

-需求不断增长

-制度化的保障机制

-保障范围和水平刚性发展

-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

可以概括的规律:

协调发展规律

-各具体项目之间

-各子系统之间

多样化发展规律:

-项目体系多样化

-管理体制多样化

-实施方式多样化

-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

-社会保障支出渠道多元化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新的改革趋势?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机。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新制”。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积累、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思考题:

1.私有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常见模式,把它放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是否合适?

2.智利在原有体制上强制性的彻底改革,是如何解决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问题?

3.智利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条件

?掌握影响社会保障产生于发展的各种理论或思想的主要观点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

二、福利经济学

三、凯恩斯的需求理论与国家干预思想

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福利国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有何启示

?英国的“社会主义”目标就是“维持充分就业”、“扩大社会福利”和“实现收入均等化”,国家必须负担其保

障公民福利的职责。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机。?二战以后,公众态度和政治家都倾向于建立福利国家,而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亦给福利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当时的人口年龄结构较轻,为福利国家提供资源的劳动年龄人口较多,而消耗资源的老年人比重较小,使福利制度较容易实现资金平衡。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福利制度受到冲击,资金平衡难度很大,因此不得不实行“市场化”改革。

思考题:

1. 福利国家最近几年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什么启示?

2. 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你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能否选择福利国家的道路?

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解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制度框架和特色

?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能了解历史上的相关知识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按照年代划分

?(粗分和细分)

?按照城乡划分

?按照社会保障项目划分

?按照关键事件划分

改革开放前:

国家—单位保障制

改革开放后:

国家—社会保障制

一、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创建(1949—1956)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调整(1957—1968)

国家—单位保障制责任中心的转移(1969—1985)

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迈进(1986年以来)

一、国家——单位保障制框架与特色框架

国家保障板块

城镇单位保障板块

农村集体保障板块

特色: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分割、封闭运行、全面保障

二、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制度转型的时代背景:

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动摇了国家—单位保障制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

国家—单位保障制自身亦存在着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第一阶段(1986—1993),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保障制在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1993—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国家—单位保障制和国家—社会保障制并存,但此消彼长。

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国家—社会保障制的特色日益明显地得到体现。

三、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共性:国家主导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政府直接干预;国家和政府承担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责任 区别:

四、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上不该忘却的大事 1978年制定104号文

1. 1978年104号文是中组部和国家劳动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

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其亮点有:

2. ——分别规定了干部和工人的退休与退职条件。干部退休的条件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

岁,参加革命工作满10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年龄各放宽10岁。工人退休的条件式: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年满10年;从事特殊工种或岗位的,年龄各放宽5岁 3. ——规定了最低退休金标准。无论是干部工人,退休金低于35元的,均按35元计发

4. ——对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有特殊贡献的干部和工人,从优计发退休待遇,浮动标准为退休金的

5%至15%.

5. ——允许子女顶替,即工人退休后,其1名子女顶替到国营企业工作(该项政策于1986年废止)

6.——改变退职待遇支付方式,把一次性支付改为按月发放给生活费,干部和工人的标准都一样,即

为本人工资的40%.

退休和退职

1.退休和退职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2.退休:职工因年老或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按规定定期领取生活费用,养老休息

的法律行为。凡达到一定的年龄和工龄,或具有较长工龄因身体衰弱丧失劳动能力不能继续工作的,或因公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都可以退休。退休职工按照规定的标准领取退休费,直到本人去世为止。

3.退职: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但连续工龄较短,不够退休条件,或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可以办理退职。退职可领取退职生活费,并享有医疗和死亡待遇。

1993年和1994年设计社会保障改革大思路

1993年和1994年是我国社会保障决策最为关键的两个年头,社会保障在这两年中激烈辩论中敲定。

社会统筹部分:

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始于1983年的退休费用的统筹经过10年的改革到1993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1993年末,全国共有50多万户企业参加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涉及在职职工7800多万人,离退休人员1700多万人。

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到1993年,全国共有16个省,直辖市的88个市县和28个系统(行业)开展了中小企业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参加统筹的职工为27.2万人。

失业保险部分:

1993年4月《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开始实施

?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部分:

1993年10月,劳动部正式发布《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养老金的计发方法进行了新的改革,即把养老金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同本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计发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职工平均工资的25%;?第二部分同职工本人的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挂钩,每缴费一年按1%计算。

为什么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

1. 标准工资已经成为“档案工资”。

2. 仍按标准工资计发退休待遇,导致退休职工实际收入减少过多。

3. 造成企业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上的不平衡。

劳动和保险的统一性

1.劳动是享受劳动保险的前提。职工之外的人不能享受职工的劳动保险待遇。

2.劳动也是享受劳动保险的一种尺度。参加工作时间长短、劳动贡献大小构成了劳动保险待遇高低的

依据。

3.劳动是保险的保证。企业的劳动效果、经营状况决定了劳动保险的实现程度。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2000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年,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基本完成了各项制度的统一:

养老金制度改革从分散走向统一

1997年7月《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启航

1998年11月《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失业保险确定

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

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1996年,有试行条例)

生育保险

1995年1月《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7年8月《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社会保障改革研讨热

拖欠养老金的原因

劳动部分析:

1.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欠发或减发了应由本企业支付的养老金。

2.部分企业长期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机构停止支付养老金。

3.社会保险机构拨付不到位造成短期拖欠。

财政部分析:

1.养老基金被挤占挪用,在一些地方“有账无钱”。

2.统筹层次低,基金不能调剂使用。

3.一些地区难以落实国家出台的养老金正常调整政策。

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评估

?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迁评估的标准

?能运用这些标准对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思考讨论

社会保障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

国企改革的配套制度?

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

基本的社会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评价?

制度的特点意味着什么?

社会制度意味着有哪些指标?

经济补偿手段意味着有哪些指标?

保障程度意味着有哪些指标?

一、社会保障评估的主要指标

-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

价值取向:

-主张公平取向;

-主张效率取向;

-主张公平与效率兼顾

理念:

-英国:济贫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德国:以“怀柔”政策化解工人阶级的反抗;

-美国:弥补市场“失灵”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制度的适应性:

1.时代适应性

2.国情适应性

3.评估的主要指标

制度的有效性

-制度结构的合理性

-制度运行的规范性

-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程度

-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

-社会保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

制度的可持续性

-制度的稳定性

-财政的可靠性

-制度的发展性

-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变化趋势

英国:济贫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德国:以“怀柔”政策化解工人阶级的反抗;

美国:弥补市场“失灵”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二、对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评估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分析

–价值取向:将各种社会保障政策或措施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内容,再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同时追求公平至上。

–建制理念:集体主义与平均主义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适应性分析背景:建国初期,受战争年代的供给制影响、受严重的城镇失业问题与乡村灾荒问题影响、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国家单位保障的有效性分析

?在制度运行的规范性方面——规范性弱

?在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方面——需求满足参差不齐

?在社会保障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前高后低

?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方面——经历了从促进到促退的转变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可持续性分析

–制度的稳定性弱

–财政的可靠性差

–制度的发展空间局限

?国家—单位保障制本身不具备可持续发展

对国家—单位保障制评估的结论:

–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超越所持时代,过于理想化;

–能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却又欠规范、欠成熟、欠稳定,不具可持续性;

–成为推进改革事业的障碍

三、对国家—社会保障制的评估

1。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延续了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责任

–包容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方的直接参与与责任分担

2。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可持续性

–是责任分担的机制。

–是水平适度得多层次制度安排

–是社会化制度安排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建立与发展,还可以充分地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

3.对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的评论

–价值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建制理念: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加以建设

4.对社会保障适应性的评论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了渐进改革方式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是在新旧模式并行中实现国家—社会保障制替代国家—单位保障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采取的是试点先行的做法

四、国家—社会保障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安全网客观上存在着漏洞。

?立法滞后对新制度的负面影响重大。

?新制度在实践中造成的不平等亟待改变。在制度安排中存在着忽略乡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失误?责任划分不清,国家财政还未真正到位,直接损害着新制度的健康发展。在机制构造中存在着夸大个人责任的失误

?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思考

第一节社会保障水平分析与评价

?了解社会保障水平倒U型曲线发展理论;

?掌握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

?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状况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含义: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它是衡量、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

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

社会保障相对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所谓的“相对”,就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而言的,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X 100%

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相对水平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特点

?粘性或者刚性特点

?动态性特点

?适度性特点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社会保障水平的供求平衡条件

?社会保障水平的供给条件

?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条件

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外在因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社会结构

?制度年龄与人口结构

?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三、社会保障水平倒U型发展理论

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到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呈线性上升趋势。但是,持续上升的社会保障水平给本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并且随着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应当无限制的上升,社会保障水平在发展到一定限度后就会稳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还会逐渐下降。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

?我国社会保障的绝对水平:

?我国社会保障的相对水平:

?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

?

如何确定与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

1、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最能反映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情况。1983年主要西方国家人均社

会保障支出从高到低依次是法国2411美元、德国2369美元、加拿大1912美元、美国1856美元、英国1387美元、日本1068美元。

2、从以上各项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和法国属于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美国、加拿大和英国

属于中层次的水平,日本属于低层次的水平。

3、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均较低。主要表现为: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社会保障水

平、覆盖面分别高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小城市;城市居民人均社会保障费用是农民的20倍以上,大约占总人口1/8的城市居民享有90%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等等。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重点掌握公平和效率的基本关系;

?能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经济学界定的社会公平,是社会经济各种资源要素在多种不同使用方向间的最优配置,资源要素得到优化组合,从而实现社会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它涉及到制度公平、市场公平与补偿公平三个层次

?从经济学角度讲,效率的具体形式有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和X效率三种。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

?公平优先论

?效率优先论

公平与效率是相互补充的

?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

?反过来,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

三、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

?(一)公平是主要核心目标

?1.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3.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二)效率为次要目标

?(三)需要明确的相关问题

关于社会保障公平性的几种观点

?目前,中国的具体情形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已经成为各个阶层高度关注的问题,也由此引发一些对社会公平性方面的讨论和看法。目前一提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有以下观点:

重视公正便会妨碍效率;

原始积累是不可避免的;

国家财力不足。

名家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社会保障要讲效率似乎永远是正确的,因为任何制度都必须讲效率,没有效率的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制度,但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出发,它的效率只能来自公平,应当是公平里面出效率,并且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讲效率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加公平。因此,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社会保障领域讲效率是有条件而不是无条件的,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是千万不能倒置的。

摘自:“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郑功成教授

第三节社会保障主体中的政府与市场职责界定

?掌握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定位;

?掌握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表现

?能够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一、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

市场失灵的表现

?经济外部性

?公共物品

?垄断

?信息不完全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作用

?政府可以运用社会保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政府承担社会风险能力高于市场

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可以分为三种理想模型:包办、主导和不干预。

?包办是指政府实施全面干预,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

?不干预是指政府没有直接出面建立起系统化、正规化的制度体系,政府不愿或无力担负起社

会保障中的责任。

?主导型简单来说就是介于包办和不干预之间的一种方式,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坚持有所为,有

所不为的原则。

关于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

赵履宽和杨体仁(1987年提出):

1、给全体劳动人民以养老和医疗保障,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2、企业也有自己的责任,劳动者个人也应该自保、互保。

吴敬琏和荣敬本——领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课题组,1992年将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责任定位于“济贫”,并建议在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人口范围内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二、政府失灵和社会保障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弊端

?无法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权利义务不对等

?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低效率

三、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保障领域中职能的重新定位

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道德责任

?政治责任

?法律责任

?管理责任

?监督责任

社会保障中的市场责任:

市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起到的是基础调节作用和补充作用。主要包括:通过专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机构,发展适合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金融创新,以增加基金的收益率;引入竞争机制,减少政府行为的低效率,提高管理质量等

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

第一节社会保障基金及筹资模式

?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及作用

?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及影响因素

?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一、社会保障基金

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总体的社会保障基金反映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总量水平,并与总体的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发生联系

–分类的社会保障基金是各种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实质性内容,是评价社会保障体系与功能结构的客观标志

基金的分类

?以基金的用途或功能为依据

可以被划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救灾基金等等;

?以基金来源为依据

可以划分为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福利基金等;

?以基金的存储与运转为依据

可以被划分为积累性基金与非积累性基金;

总结: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

强制性、专项性、广泛性、增值性、互济性、储存性

上海最大腐败案:社会保障基金案

一家神秘的民营投资公司“福禧”、一个管理着上海老百姓保命钱的社保局、一家优质的国企“上海电气”,一起陷入了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腐败案中。为了彻查此案,中央已派出超过百人的调查组常驻上海。

随着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收受贿赂被隔离审查,“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被限制自由配合调查,“上海电气”董事长王成明、副总裁韩国璋被“双规”,宝山区区长秦裕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这起牵连甚广的重大腐败窝案、串案的黑幕正被层层揭开,其中的灰色资金链条也逐步清晰起来。

上海社保腐败大案暴露了公共基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劳动保障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表示将建立专项检查制度,每年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直接对市县进行抽查。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

?收支平衡,确保制度正常运行

?量力而为,合理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

?综合平衡,有效配置,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现收现付制

?基金积累制

?部分积累制

现收现付制——近期横向收付平衡

?内涵:利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

?优点:以支定收,只需考虑短期资金平衡,不必承担长期风险。

?缺点:当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经济发生动荡时,会增加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

基金积累制——远期纵向收付平衡

?内涵:首先算清楚在某项社会保险上,劳动者在将来享受保险待遇期间所需开支的费用总额,然后将其按照平均比例分摊到劳动者整个就业期间。

?特点:初期收费率高,见效快,长期收费率保持稳定,可形成储备基金。

?优点:可以对付可预见的和未能预见到的风险。

?缺点:积累的基金要承担保值增值的风险。

部分积累式

?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基金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部分积累。

?特点:结合了现收现付式和基金积累式的优点收费率分阶段调整,费率相对稳定,储备金可既可应付意外支出又可用来投资。

四、影响基金筹资模式的因素

?筹资模式的选择需要考虑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的支出特点。

?筹资模式的选择需要考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筹资模式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选择有哪些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和21世纪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人口老龄化趋势已十分明显。 ?老龄化速度快

?人口老龄化规模大 ?未富先老

?老龄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和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变动的最重要的现象,并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等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 ?

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收付管理

? 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负担方式 ? 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原则及标准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1.用人单位缴费; 2.受保人个人缴费;

3.国家(地方)财政拨款或补贴等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形式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形式,就是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社保基金筹资形式:统筹缴费、社会保障税、预算基金账户

征税方式(缴税制):

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福利国家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险基金

优点:强制性强,负担公平,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不足之处:税收形成财政资金后只能通过年度预算来安排,且通常以年度收支平衡为基本目标,无法积

累社会保障基金,无法抗拒周期的社会保障风险。

征费方式(缴费制):

-征费方式是指政府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强制征收并用于特定社会保障项目的筹资方式。

-征费方式的特点,是在强制征收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 既可以采取类别费率,也可以采取综合费率; 2. 既可以混合筹集,也可以分项筹集。

第五章 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养老保障的概述

● 掌握养老保险的含义

● 重点掌握养老保险的构建原则 ● 了解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 一、养老保障制度的确立

养老问题

养老保障制度

对政府立法确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口,提供养老补偿,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商业保险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 (3)权力与义务对等内涵不同。社会保险首先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员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4)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有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保障水平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的消费水平,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少为标准,不考虑其他因素。 (6)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享受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 2.社会基础: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和争取的结果。 思想理论依据:(1)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社会是个人的总和,社会的职责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其个人利益,使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得到最大的幸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全社会的稳定与繁荣。(2)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收入均等化,即认为一个人的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大。(3)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等观点。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俾斯麦,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英国:最早社会保障立法《济贫法》;1911《国民保险法》。 3.美国:1935罗斯福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投保资助”型(传统型):美国、德国、日本。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费用由多方承担、实行自治管理。 2.“福利国家”型(全民福利):英国、瑞典(福利国家橱窗)。使公民普遍的享受福利,让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 3.“国家保险”型(国家保障):苏联。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高、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4.“强制储蓄”型(强制自保):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智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计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

社会保障概论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要点

————————————————————————————————作者: ————————————————————————————————日期: ?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1.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 答:(1)概念: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①强制性;②社会性;③互济性;④福利性;⑤公平性;⑥不可逆性2.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 答: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包括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等。 3.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 答: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以现收现付方式筹集保险基金,会影响储蓄总量;以预提积累方式筹集保险基金,会影响储蓄构成。 (2)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①劳动供给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对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有重要作用,使劳动者数量和技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但也会使劳动者选择提前退休,诱使劳动者选择自愿失业或休闲。②劳动需求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机器替代劳动,影响劳动需求。③劳动力流动方面: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间、行业间、所有制间的不平衡,既是劳动者流动的原因之一,也是劳动力流动的壁垒。 (3)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①对劳动者个人不同时期的收人再分配;②对同代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再分配; (4)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当经济不景气时 ,社会保障支出大于收人。当经济繁荣或发生通货膨胀时,社会保障收大于支。 4.社会保障的原则 答:(1)公平原则;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3)责任分担原则; (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①普遍性原则: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②选择性原则: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受保障者的经济收人状况及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程度,有区别地安排社会保障的项目、对象范围、筹资方式和待遇水平等。 (5)其他原则:①互济性原则:其实是以互惠制为基础的,即我为他人作贡献,他人也为我作贡献,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②法制性原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立法为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制度确立的标志,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实施社会保障项目的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政府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障事务的依据。 5.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思想 答:(1)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所以,不需要阶级斗争,进行社会革命来解决。而只要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的观点,便可以解决。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 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 制度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 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 助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天天天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 险率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 赔偿法》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 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 险法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 济来源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 由政府和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 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 业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A.不低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 16、不属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区别的为() A.应付风险 B.对象 C.实施方式 D.经营目 的 17、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采用() A.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B.雇主与政府 共同负担C.被保险人全部负担D.雇主与 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18、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19、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有()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工伤保险 D.社 会优抚 20、新加坡收效显着的社保模式一强制储蓄型,又可称为() A.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 制度 C.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自助型社会 保障制度 21、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3、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得反馈系统就是( ) A、企业管理系统 B、市场管理系统 C、国家调控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实行得就业政策就是( ) A、多渠道就业制 B、统包统配制 C、自主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当前,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制定政策得主要方向就是发展(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6、目前,我国城 乡结构调整得突破口就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D、加速城镇化 7、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与合理组织劳动得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得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D、人员定额 8、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得分工,称为() 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社会分工?9、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得量得规定性作用得就是()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定时 D、劳动定岗? 10、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得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 )?A、绩效工资制度 B、能力工资制度?C、资历工资制度 D、岗位工资制度 11、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得工资制度与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得活动称为() A、工资管理 B、工资理论?C、工资制度 D、工资级差 12、在我国,工资总额得统计时间一般以() A、日为单位 B、月为单位?C、季为单位D、年为单位? 13、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经济关系?C、劳动生产关系 D、劳动工资关系 14、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 )?A、1类 B、2类?C、3类D、4类15、劳动合同得试用期,一般不超过() A、4个月 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6、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公民得( ) A、优越生活水平B、较高生活水平 C、平均生活水平D、基本生活水平 17、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l8、下列选项中,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审核、确定标准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19、我国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得起始年龄为( )?A、男职工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B、男职工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 C、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55周岁? D、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60周岁 20、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得审核机构就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行业机构?C、司法部门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方面得内容,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 )?A、司法管理 B、监督管理?C、人事管理 D、商业管理?22、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险种就是()?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生育保险 23、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大约为( ) A、40% B、50%?C、60% D、70%?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得第三层次得就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企业年金 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被认为就是( ) A、勉强度日 B、小康水平?C、富裕 D、最富裕?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救助特征得就是( ) A、义务得单向性B、基金得有偿性 C、手段得单一性 D、目标得高层次性? 27、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得标准一般就是( )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28、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养老保险模式得时间就是()?A、1995年 B、1996年?C、1997年 D、1998年 29、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得条件就是,其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30、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得时间就是( ) A、1997年 B、1999年?C、2001年 D 、2003年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工资理论: 2、社会保障基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个完善得劳动力市场体系得构成内容.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得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论述面对严峻得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得发展战略得原因。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B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C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立在立法的基础之上的。 第四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一节:概述 一.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基本理论范畴 1.公平和效率 2.政府和市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3.权力和义务 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三.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 四.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第一次分配注重效率 第二次分配强调公平(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而言) 第三次分配追求社会协调与和谐(慈善,例如照顾孤寡老人等。)自愿的,费制度化的,缺乏稳定性。 第三节社会保障与其他公共政策 一. 1.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备受关注的公共政策之一,在实践中又与其他政策密切相关。— —扶贫政策、人口政策、教育政策、住房政策等。 2.社会保障与消除贫困 贫困定义(原因)——“缺乏说”、“排斥说”、“剥夺说”、“能力说” 贫困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

3.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贫困,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可以保障每个公 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消除贫困是另一个层面。 二.社会保障与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采取直接干预、调节和影响人口数量、人口构成分布等而制定的法令、措施、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第四节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 一.共性 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 都进行风险转移 都以给予损失赔偿保险金给付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 充足的基金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 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性质不同——基于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区别 经营目标和经营主体不同——解决劳动者后顾之忧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区别;公营机构与商业公司的区别; 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不同——政府承担经营管理与金融部门的竞争规律的区别; 第五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第一节模式 1.三个阶段: 面向贫困人口与工业劳动者的阶段(伊丽莎白济贫法) ——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自考复习资料.doc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社会保障的核心部份是——社会保险 2、1978年,我国建立了——民政部 3、负责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的部门是——民政部 门 4、1982年,我国建立——劳动人事部 5、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设作为其常设办事机构是——秘书处 6、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不能保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满足其最低水平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称为——社会救济 7、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起始于——社会救济 8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 9、现代社会保障萌芽的标志是——1834年《济贫法》 10、1999年国务院发布——失业保险条例》 11、“无责任补偿”原则的保险制度,首创于——德国 12、《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为本人工资的——1% 13失业保险的被保险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标准是以本市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1% 生育保险费最高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1% 14、职工因发生事故或职业病死亡的,所在单位均应发给因公死亡待遇。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根据供养人口按月发给。供养1人的发给死者生前标准工资的——25% 15、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

——20% 1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部分,均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 为缴纳基数 17、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的——2% 18、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 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 20、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时间是——1951年 21、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18个月 22、我国政府规定,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的工种要提前退休,必须累计满---- 9年 23、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给予的假期不超过——2年 24、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八级伤残的标准为本人工资的——10个月 25、失业人员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领取 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24个月 26、企业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从事第三产业的独立核算企业,自开业之FI起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时间为——两年 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后剩余的月数,超过6个月的,按 --- 1年计算 27、职工失业期间达到退休年龄,可以按规定办理退休,必须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 28、职工因工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一一12个月 29、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是——社会化大生产 30、199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明确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

社会保障概论标准预测试卷

社会保障概论标准预测试卷(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保险费的确定方式有( ) A.累进保险费制和均等保险费制B.累退保险费制和均等保险费制 C.比例保险费制和均等保险费制D.均等保险费制和累退保险费制 4.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B.退出现役的军人 C. 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5.日本雇佣保险制的基本结构分为( ) A.预防措施和巩固措施B.失业保险措施和善后措施 C.失业保险措施和预防措施D.善后措施和预防措施 6.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宗旨是( ) A.保障全体劳动者生活福利B.保障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 C.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D.维持社会稳定,健全社会福利 7.多数国家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为( ) A.36~40周B.8~36周C.32~40周D.28~40周 8.于1935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原则的国家是( ) A.英国B.美国C.德国D.瑞典 9.实施对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的失业保险金委员会是由人民政府设立的,属于( ) A.县级以上B.乡级以上C.省级以上D.镇级以上 10.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费( ) A.只能预交五年B.可以预交也可以补交 C.可以预交但不可以补交D.可以补交五年以内的 11.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被认为是( ) A.富裕B.勉强度日C小康水平D.绝对贫困 12. 1883年12月1日《疾病保险法》正式实施的国家是( ) A.德国B.法国C.英国D.中国 13.负担养老费的实际就业的社会劳动人数中不包括( ) A.参加社会保险的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B.不参加社会保险的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C.标准劳动年龄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D.标准劳动年龄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14.不属于世界各国享受生育保险的三种规定的有( ) A.规定被保险人在享受生育保险补助金时必须已到本国规定的结婚年龄 B.不规定具体的投保条件,凡符合国家公民及财产调查手续者一律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C.规定被保险人在分娩前必须已经参加生育保险达到一定时期,并且实际参加工作达到一定时期D.规定被保险人在享受生育保险补助金时必须已交纳保险费达到规定的最低限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感悟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感悟 本学期,通过对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掌握了很多原先并不知道的知识点,特别是将初时将社会保障单纯理解为“救济”,理解为只是出于困难的人们才可以享受社会保障:现在,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大大扩展——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而社会救助只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很少的一部分,保障对象也是少数人。 学习社会保障概论,目的在于学习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社会保障体系中各项制度、计划和项目的内容。对于我们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更要通过此学习,将自己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有机会,为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尽己所能,促其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对我们的讲授、小组作业和课外查询的资料,使我们对国外先进的社会保障发展状况印象深刻,也收获甚多。下面,我将平时学习中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做一简要的总结,限于纸张大小,我没有列成表格,请老师见谅。 主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情况: 1、英国: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为政府直接管理方式 新旧《济贫法》、《贝弗里奇报告》 1948年五大法律成为英国福利国家形成标志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由国民医疗保健服务制度和私人医疗保险制度构成失业保险: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2、瑞典: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为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方式 福利国家“橱窗”(保障内容无所不包) 按照“普遍性”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保险: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助相结合 3、德国: 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为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方式 保险特征:一是以社会保险为主,二是承保机构多元化,三是经费筹集多渠道,四是保障管理高度“自治“ 养老保险: 世界上最早建立养老保险的国家。分为法定强制性和 自愿性两种性质。 基金的筹集模式为初期的基金积累制逐步改为现行的 现收现付制 医疗保险:法定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两大类型组成 以社会集资为主,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补贴较少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新定义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障定义的基本含义 (1)社会保障的目的: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 (2)社会保障的依据:国家立法 (3)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国家和社会 (4)社会保障的获益主体:全体公民 (5)社会保障的内容: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重点) 1. 调节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波动; 2.保证劳动力在生产进程不致受阻或中断; 3.实现国家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4.国家可以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5.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对于平衡信贷总量起到积极作用; 6.促进居民现期消费基金分流,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7.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相对公平的竞争基础和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8.社会保障资金的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 1. 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 2. 体现社会公平 3. 保持社会稳定 (三)、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1.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2.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劳动供给劳动需求劳动力流动 3.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对劳动者个人不同时期的收入再分配 对同代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4.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 促进积累还是减少积累 刺激消费还是抑制消费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1、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1)、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2)、多元化社会保障模式的发展 2、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而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补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5.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6.社会福利的内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 7.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对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 1.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社会救济的法律地位。 2.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3.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贝弗里奇报告)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4.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投保资助型(德美日)、福利国家型(英国北欧)、国家保险型(前苏联东欧中国)、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智利)。 第四章. 1.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2.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财政拨款(救助福利保障)、强制性征缴(保险)、多元组合(福利)。 3.社会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区别? 答: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需要的基金。主要是应对当前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第一,保值即可,增值次之。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具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这部分资金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要严格管理社会保险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称“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是应对将来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也是第一,但保值增值的任务更重一些。是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着补充、调剂基金的作用。其筹集途径是中央财政直接拨款、彩票公益金、上市公司国有股转持、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等。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不是用于当前的即期社会保障支出,而是未雨绸缪,为我国将来的人口老龄化做战略准备。 4.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保障受保障着基本生活、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共享经济增长成果。 5.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分散化、流动性。 第五章.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国务院:人力资源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建部、卫生部)、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以私营机构为主的管理。 第六章. 2.社会保障水平: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新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社会保障概述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就是指国家以立法与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她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与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就是全体社会成员;(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主要就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就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就是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 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社会保险;○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社会服务;○4社会救助;○5医疗保健。 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公共福利;○4医疗保健。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国家救济;○3社会福利;○4医疗保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与住房保障等。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2)资金筹措的多源性;(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 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就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与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自然灾害救助;(2)失业破产救助;(3)孤寡病残救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就是指国家与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1)强调国家与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2)国家立法与政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3)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与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 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1)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2)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3)混合制。与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相适应,按收入保障计划提供现金补助时采用的方法有:○1就业关联制度;○2普通保障或“按人头”的补助制度;○3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2、按照资金来源分类:(1)政府统包型,又称“国家社会保障型”;(2)投保资助型;(3)强制储蓄型。由于给付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模拟样卷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是() A.《医疗保险法》B.《工伤保险法》 C.《养老保险法》D.《社会保障法》 2.标志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的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3.根据1988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的产假为() A.75天B.84天 C.90天D.98天 4.根据1988年6月国务院通过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 A.10天B.15天 C.30天D.45天 5.下列属于自愿失业的情形是() A.失业者不接受对家庭产生不利影响的工作 B.失业者不接受劳资纠纷空缺出来的工作 C.失业者不接受工作地点远离居民地的工作 D.失业者不接受信心不足的工作 6.我国劳动力工作的法定最低年龄是() A.14岁B.16岁 C.18岁D.20岁 7.我国失业职工工龄为5年以上者,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A.21个月B.16个月 C.18个月D.24个月 8.目前,世界各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大多遵循() A.有过失补偿原则B.雇主责任补偿原则 C.无过失补偿原则D.雇主过失补偿原则 9.下列人员中属于劳保医疗的人群是() A.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B.复员回乡的二等以上的残废军人 C.企业离退休职工D.事业单位职工 10.首创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德国B.英国 C.美国D.日本 11.下列国家中属于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德国B.英国 C.瑞典D.新加坡 12.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对失业者一律按同一金额给付失业保险金的制度是() A.工资比例制B.均一制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汇总

社会保障学总结资料 温馨提示: 单选3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5个、论述2个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好好复习,祝亲们考个好成绩!!! 名词解释: 1、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资金筹集模式。 2、部分积累制:是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 3、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人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5、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工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6、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经过必要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的,享受国家税优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7、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人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它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8、累进费率制:指因收入高低不同而规定不同的,对低收入者征收的低,对高收入者征收的高,并且随着收入的递增,保险也随之按级递增。对低收入者采用低费率,对高收入者征收的费率依次递增。 9.差别比例费率制:按照被保险人薪资的一定比例征收保险费,但雇主和雇员负担的比重有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青科成人教育《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 B、C、A、C、C、A、D、B、B、A 1.泰国的社会保障机构特点为 ( ) A.由两个政府机构统管B.由一个政府机构统管 C.由政府和民间组织统管D.由群众和工会自发形成 2.结构性失业是指 ( ) A.摩擦性失业 B.周期性失业 C.技术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3.以社会保险作为基本纲领的是 ( ) A.社会保障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4.我国对福利事业实行 ( ) A.以居委会为中心的责任制 B.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责任制 C.以承包为中心的责任制管理 D.以股东会为中心的股东负责制 5.社会保障的对象在总体上具有 ( ) A.差异性 B.区域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6.我国社会基金的统一管理单位为 ( ) A.县级 B.镇级 C.市级 D.省级 7.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象为 ( ) A.城镇户口,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人口采集者退散 B.非城镇户口,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人口 C.非城镇户口,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特殊群体 D.非城镇户口,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农村人口 8.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方法除薪金比例制外,还有 ( ) A.相对金额制 B.均一制 C.薪金对照制 D.浮动率制 9.现代社会救助的目标,在于 ( ) A.保障公民享有一般生活水平 B.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 C.保障公民享有优越生活水平 D.保障公民享有较好生活水平 10.恩格尔定律是 ( ) A.食物支出与家庭收支成逆相关 B.食物支出与家庭收支成正相关 C.住房支出与家庭收支成逆相关 D.住房支出与家庭收支成正相关 二、填空题 1. 美国 2. 所有已婚生育子女的女性劳动者 3. 高社会保险费 4. 社会安定 5. 10 6. 30% 7. 部分积累式 8. 银行存款 9. 民政部门10. 社会保险 1.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机构,地方当局和非政府组织分工管理的国家是 ( ) 2.生育保险包括 ( ) 3.在用人单位投保费率较高的国家,促使企业家用机器代替工人劳动进行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 ( ) 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 ) 5.日本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备的条件为一般被保险人必须在失业前一年里至少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