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1----24课资料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1----24课资料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1----24课资料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1----24课资料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1----24课资料

《桃花源记》课内阅读

一、成语部分: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简称“纵向”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简称“横向”田埂。

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无人问津: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二、重点问题探究:

1、本文的线索: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概括故事情节:渔人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3、第一段所写桃林有何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特点:“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目的:开篇渲染神秘色彩,引人心弦,吸引读者,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做铺垫。

4、桃花源给你怎样的印象?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分析:自然环境优美:⑴桃林美⑵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⑶桃花源人生活美

神奇:⑴桃林奇⑵洞口奇⑶桃园奇

快乐:见书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用两句故事形容武陵人的这种“奇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活动,穿戴,心情。

7、“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什么?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应该是秦末以来的历史,人民的痛苦。

“叹惋”是“惊叹,叹息”的意思,桃花源人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荡不堪,为外面的人民一直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而叹惋。那是对外边人们的同情与怜悯。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内容)对桃花源的生活满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结构)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9、桃源中人“不复出”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是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恶外界的战乱;同时,他们进来后能安居乐业。

10、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11、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又“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前后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不矛盾,用意为:作者这样写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语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1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⑴社会理想:作者虚构了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富足安宁的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寄托了作者的一种美好的政治理想。

⑵不能变成现实: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腐朽的,充满尔虞我诈的,要像摆脱这种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一种空想。

⑶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

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3、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14、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陋室铭》课内阅读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文中前面说“斯是陋室”,结尾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来看是简陋,但由于室的主人品德高尚,所以就不显得简陋。

5、写出三组对偶句(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调素琴,阅金经

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用诸葛亮、杨雄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的陋室就不显得简陋;引用孔子的话,反问句式呼应前文“斯是陋室”,点明了文章主旨,表明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对比阅读:[甲]《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同“蓄”]素琴一张,弦徽[系琴弦的绳子]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用“/”线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2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3)无案牍之劳形 ( ) (4)尝著《五柳先生传》(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的主旨句是“惟吾德馨”,乙文的主旨句是“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突出陋室不陋。

C.乙文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乙文中“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分别写出刘禹锡的闲适安逸和陶渊明的知足常乐。

5、简要说说如何看待文中所反映出的陶渊明或刘禹锡的思想。(3分)

要求提示:①要一分为二②明确其思想内容③如何评价

示例:陶渊明:不追求名利,安于贫困,表现出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官场的厌恶,体现了一种抗争精神。但这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体现。

刘禹锡:安贫乐道,追求自我品德的高洁,这种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追求道德自我完善仍有进步意义,其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有一定的局限性。

《爱莲说》课内阅读

一、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二、有关牡丹的诗句:

《赏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秦中吟买花》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

《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

三、重点问题探究:

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中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过的君子应当具备哪些美好的品质?

像莲花那样身处污浊的环境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洁身自好,质朴,庄重,清逸,卓然挺立,纯正无邪,端庄严肃,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播,为人所敬重。

2、莲花的形象由哪几个角度描写?明确: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4、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5、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7、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赞美莲花的诗句: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核舟记》课内阅读

1、能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表达作者对核舟的感情和态度的句子是:技亦灵怪矣哉!

3、舟上并没有“赤壁”二字,你是怎么知道苏轼和朋友游的是赤壁?

答:苏轼曾游过赤壁,并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核舟的窗户上的字正是出自这两篇文章,核舟正是通过这一点表明苏轼和朋友游赤壁的。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5、“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6、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7、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雕刻技艺娴熟高超。

8、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9、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大道之行也》课内阅读

1、出自本文的成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7、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文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同时也暗含了现实黑暗现象的厌恶。

8、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9、你知道名人对社会理想有何论述?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大同; 陶渊明:世外桃源; 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 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康有为:小康。

10、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11、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12、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3)讲信修睦;皆出酒食。

(4)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3、我们今天的社会与作者的大同社会还有那些差距,我们应该怎样努力?

①在干部选举任用评价公民素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方面有很大的差距②应从人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大理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责任社会的接班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 桃花源记 1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a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a)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外古诗词

1.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葵:古代的一种蔬菜。晞:晒干。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焜黄:枯黄。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 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q uē)襄陵(x iān g)绝巘(yǎn) 属引(z hǔ)沿溯(sù)飞漱(s hù) 御风(yù)猿鸣(y uán)曦月(xī) 素湍(t uān)长啸(x iào)郦道元(lì) 林寒涧(j iàn)肃重岩叠嶂(z hàn 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1)自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2)绝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野望隋末唐初诗人王绩 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树树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晖⑷。 牧人驱犊返⑸,猎马带禽归⑹。相顾无相识⑺,长歌怀采薇⑻。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作者简介: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注释译文⑴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⑵徙倚(xǐyǐ):徘徊,彷徨。依:归依。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晖:落日的余光。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相顾:相视;互看。⑻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白话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 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译文及注释、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2017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学生版) (一)《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 ) ”的静景,然后写 了“( ) ”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 者歌曰”的“( )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 4、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 ”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 (四)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 子是:(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5 三峡 1.填空。 《三峡》选自《________》,题目是编者加的。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________》 作注写成了《________》。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解释列出的字词。 (1)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_________ 襄陵:__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 (5)飞漱其间漱: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 三峡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 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野望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25篇) ( 原文+译文+注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25篇) ( 原文+译文+ 注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25篇) ( 原文+译文+注释) 三峡(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

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 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9、三峡 【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一)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翻译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翻译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仿佛有些光亮。渔人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里很窄小,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前面突然开阔敞亮了。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能听见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着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的人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的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给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上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有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便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求访的人了。 《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整理1.背诵这首诗,并默写一遍。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背诵这首诗,并默写一遍。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3.背诵这首诗,并默写一遍。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4.背诵这首诗,并默写一遍。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5.背诵这首诗,并默写一遍。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兢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吴既赦①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注释】①赦:赦免。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 分) (1)行拂.乱其所为:(2)吴既.赦越: 11.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12. 用一个成语概括【乙】段的故事。(2 分) 13. 【甲】【乙】两文共同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 10. (1)违背(2)已经(每空1 分,共2 分) 11. (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2 分)(2)吃饭从来不加肉,穿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2 分) 12. 卧薪尝胆(2分)13. 生于忧患(2 分) 乙文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考,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和翻译汇编

八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一、古诗 1、朝代:唐代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2、《使至塞上》朝代:唐代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轻车要前往边塞去慰问官兵,途中(我)路过了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3、《渡荆门送别》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和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4、《春望》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5、《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正在筑巢。繁多的杂野花渐渐地要使游人迷乱了双眼,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迷人的白沙堤。 6、《龟虽寿》朝代:东汉作者:曹操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 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篇一:《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篇二:《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人教版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背诵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背诵 1 《三峡》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不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 《观月记》 [南宋]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5 唐诗五首 野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5 三峡 1.填空。 《三峡》选自《________》,题目是编者加的。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________》作注写成了《________》。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解释列出的字词。 (1)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_________ 襄陵:__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 (5)飞漱其间漱: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6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濯.清涟而不妖.()()调.素琴()陶后鲜.有闻()罔不因.势象形()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钩画了了 ..() 天下之伟观.也()方.其远出海门() 沿.溯阻绝()属.引凄异() 夕日欲颓.()吞天沃.日()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7分) 便要.还家通()八分有.奇()通()左手倚一衡.木通() 诎.右臂支船通() 略无阙.处通() 选贤与.能通() 矜.、寡、孤、独、废疾者通()(三)、指出下列词的古今含义(16分) 1芳草鲜美 ..古:今 2、丝竹 ..之乱耳古:今 3、高可.二黍许古:今 4、亭亭净植.古:今 5、其两膝相比.者古:今 6、无案牍之劳形.古:今 7、晓雾将歇.古:今 8、沉鳞竞跃.古:今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6分) 渔人甚异.之()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 石青 ..糁之()故人不独亲.其亲()虽乘奔.御风()披发文.身()() (五)、(解释各句加线的词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渔人甚异之。()() 4. 复前行,欲穷其林。() 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6. 便舍船,从口入。() 7. 初极狭,才通人。()() 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2.闻之,欣然规往。()(。) 23.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29.濯清涟而不妖。()()() 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1.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2.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43.珠可历历数也。() 4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椎形发髻)(靠)(同“横”) 4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平) 4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4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1.男有分,女有归。()() 5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55.造化钟神秀。() 5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4.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0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鸢飞(yuān) 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