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优势及指挥要求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优势及指挥要求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优势及指挥要求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优势及指挥要求

一体化联合作战战场优势及对炮兵指挥要求

(原创)

一体化联合作战大不同于以往的战争样式,所以作为指挥中的决策环节也自然需要大幅度的变革以适应其发展。联合决策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的几个显著变化,如作战维度、空间、时间、对象及复杂性等。

概括说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产物,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一体化联合作战,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力量体系,在一体化联合指挥机构的集中统一指挥下,依托一体化信息系统或准一体化信息系统,以战场信息高度共享为主要标志,实施的快速、精确、高效的决定性联合作战行动。其主要特征是战场空间、作战力量、作战指挥、作战行动和作战保障高度一体化,互联互通、互控互动、自适应、自同步。

1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优势

一体化之所以倍受推崇而成为未来作战发展趋势,主要源于它的战场优势:

1.1信息一体无缝链接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背景是信息化的。交战双方始终把制信息权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各种软硬手段予以达成。在不考虑降低或削弱敌方信息获取、处理、利用能力的前提下,仅从自身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信息时代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实现的基础必然是信息网络体系的战场构建。这个网络是遍布战场各角落、各要素的大网络,从太空到深海,从侦察到保障,从有人驾驶武器装备到无人驾驶平台,无所不在,使身处其中的指挥机构和人员能充分利用确实可靠的信息体系,享有丰富全面的信息资源,形成具有真正的决策优势,赢得战场主动权。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战场信息体系通过信息的快捷传输,把战场上一切与行动有关的诸军兵种力量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依托信息而纵横交错的战场综合体。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无缝链接最大限度地压缩了从发现到打击的时间周期,使被攻击目标在来不及改变状态的情况下被摧毁或失去效用。海湾战争中,侦察到射手的时间为3天以上,科索沃战争缩短到2个小时,阿富汗将其压缩到9~12分钟,伊拉克战争控制在9分钟以内。

由上述数据可见,信息无缝链接是形成一体化作战体系的信息基础。这种信息基础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及高科技装备来予以支撑,比如综合信息网络、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化弹药、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等。通过这些装备人员网络的信息化才能充分发挥“频谱”的作战威力,使联合作战动如一体,无往不胜。

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无缝链接从拓扑结构上呈现出栅格特征,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联通和横向联通。这种联通性要求作战力量在信息格式上具备通用性,并借助其通用性将作战力量的行动统一成一个整体。纵向上更具备上下之间的指挥约束和快速沟通,横向上可与任意作战力量拼接组合,打破平时建制,按照任务组成战斗模块,形成对敌最优化的态势。

无缝链接的信息从流程长呈现出流动特征,包含全维信息获取、全域信息传输、信息分析融合、信息智能分发、联合指挥决策等过程。整个信息系统对侦察情报信息具有宽容性、信息传输具有网络性、信息处理具有智能性。通过信息处理后得到的战场通用态势图,可使战场决策者和各级指挥人员拨开“战争迷雾”,实现对战场全方位立体化的透视。目前,这种信息流通不仅延伸到各个作战单元和平台,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还将这种能力努力向单兵延伸,使单个士兵都能获得相应权限的战场信息,了解到近敌状况和战斗环境,同时还能为其提供战场报告能力。

综上,无缝链接的信息系统及信息流通与以往相比,无论是在技术层面、体制方面都有了本质的突破。战场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不仅在内部实现了高度的互连互通互操作,而且还将情报、监视、侦察、指挥、控制、通信和火力系统连接成为一体,为遂行一体化联合作战创造了条件。

1.2火力一体无缝链接

火力一体无缝链接前提是信息一体无缝链接。火力一体无缝链接主要是指覆盖远中近、高中低的各类攻防能力。这种能力可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既能分散配置在多维空间,也能快速聚拢,在需要的时间内对某目标形成综合火力优势。火力是践行决策有效性最直接的手段,它的执行速度、精度对决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火力出现“看见打不着”、“看见打不准”、“打着看不见”、“重复打”以及“没人打”等失调问题,就会使前期的情报侦察、信息传输、指挥决策、火力协调等都成为无用功。

从某种意义上讲,火力一体无缝链接是火力网络一体化的体现,其核心不是武器平台本身,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中心。在海湾战争中,尽管米格-29单机作战性能超过美军F-15,但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究其原因,伊军的米格-29只是单一的作战平台,其火力攻击缺乏信息引导,属于个体作战行动,战斗力大打折扣。而美军F-15的背后有着预警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等构成的信息网络做支撑,其行动与整个战场浑然一体,看得远、打得准,是属于体系作战行动。比如在伊拉克纳杰夫、纳西里耶作战中,美军地面部队一遇到隐蔽在建筑物内的伊军火力点,就会停下来用随身携带的计算机或电台召唤空中或炮兵火力进行定点清除行动,因而使战场伤亡大幅度下降。

由此可见,火力一体不仅要求火力在攻击精度、攻击距离、攻击类别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而且从信息保障上也有着网络一体的需求,并将信息结合火力达成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手段的聚能攻击。

1.3指挥一体无缝链接

作战节奏空前加快、指挥要素及对象急剧增加、整体联动拓扑复杂多变是指挥一体无缝链接的主要因素。

机械化战争的协同作战更多地是按照预先指令和计划的作战协同,只能对预定目标进行动作,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战场各要素通过信息网络连接成能够“自适应”的大系统,可根据侦察信息随机制定计划、改变决策、调整动作。其基本过程是发现并确定目标、分析并判断种类、选择并获取武器合成、下达并遂行攻防任务、收集并整理评估信息。在现代作战当中,到处都充满着“变”和“动”。“变”是战场态势随时变化并引发决策计划变化、战场部署变化。“动”是指按照变化兵力具备有效时限内机动到目标区集成火力的能力,在信息有效的情况下能完成任务。

为获得对敌的绝对优势,对目标的攻击通常是“多对一”的格局。这里的“多”指的是多个平台或要素、多个军兵种、多维空间、多种攻击手段等。这些“多”是为保证对“一个攻击目标或一个敌指挥节点”形成较大优势服务的。它既可以为己方部队提供全方位的攻击手段、防御手段,也能提供网络赋能下的信息传递、信息共享、指挥控制等,使任务相关单元之间的协同严格同步并具备快速适应能力,也可将其称为随机自主协调能力。通过这样的能力,围绕同一目标,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力量的特长和优势,取得最不对称的作战效果。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突击部队可通过空中监视平台精确控制射击距离,利用后撤等战术动作使自身始终在安全距离外对敌坦克实施精确打击;空中行动的战机一般都有预警机、电子战飞机随伴行动,使己方平台始终能先敌发现或及时防御,将战损率无限趋向于零。

1.4保障一体无缝链接

保障一体无缝链接是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重要基础。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

的就是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在传统作战中,保障通常与作战指挥两条腿走路,计划性多于动态性,对战场上突发情况掌握的不够,应对的办法不多,尤其是当供需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

一体化联合作战需建立一整套的依托信息系统的后勤、装备保障网络,该网络打破了各军种自行保障的“地盘”观念,是按照战场即时需求生成保障计划,由各军种联合组成的综合保障系统统一执行计划,达到“适时、适地、适量、适配”地精确保障标准,可有效克服过去那种保障滞后需求、保障模糊不准、保障速度缓慢等不足。保障一体无缝链接要求战场需求单元、战场指挥单元、战场情报单元、战场投送单元及保障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线路,可根据战场的需求分析、做出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保障计划及期望,通过可视化保障网络系统进行精确配给、动态跟踪,实时评估,并致力于保障环节的缩减、联控联调、分级保障等,使战场物资与需求梯次配备、动态应和。

2一体化联合作战对炮兵作战指挥的要求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的涌进和我军军事斗争任务的发展,我军现有联合作战指挥理论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和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极其迫切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指挥决策理论,建立与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融于一体的炮兵指挥体系及高效的指挥自动化手段,完善作战指挥方式,培养精通联合火力作战指挥的高素质作战指挥人才以适应未来战争发展的需要。

2.1指挥信息交互由“线型逐级”向“扁平型越级”方向发展

网络式指挥信息交互,是在指挥层次日渐扁平化的基础上,各级指挥机构和指挥人员利用纵横交错、多维贯通的信息网络,进行“无层次”的信息交流,实现顺畅沟通,实时达成对战场态势和作战任务的共同认知。在传统炮兵“多层树状”的指挥体系下,信息流通方式主要是逐级的“浪涌”式地进行,上下级之间纵向联系多、横向沟通少,只是作为一个指挥信息的“传声筒”。如果失去了纵向信息获取,那么各作战单元将处于信息孤岛状态,进而失去对战场状态的掌握。

指挥体系向“扁平型”的转变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的物质基础,新增添的信息指挥系统不仅使炮兵作战指挥层次得到进一步的压缩,提高了横向联系度,而且也使各指挥机构和作战单元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直接”,从而缩短了信息的流程,减少指挥系统的延迟和内耗,提高了情报信息的“保真度”,为网络式的联合指挥信息交互创造了条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理解:

一是网络式的信息交互方式可令炮兵指挥更形散神聚。与传统严格服从上级的炮兵指挥方式,网络式的炮兵作战指挥信息交互管的更严、更宽,完全可实现更加“集中”或更加“分散”地指挥,使炮兵指挥员既可对下直接指挥单炮,“一杆子捅到底”,也可将指挥权适当或完全下放,使一线炮兵群、营、连等部(分)队可通过快捷、直观的战场综合信息系统临机处置、灵活应对。

二是网络式信息交互方式令炮兵指挥更加快捷和直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炮兵作战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地在战场全域流动。人员、平台、弹药在哪里,信息就会延伸到哪里,达成了全域信息高度共享。这既满足了一体化联合机动作战炮兵指挥的需要,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各作战力量在不违背总的作战意图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地发挥炮兵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

三是网络式信息交互方式令炮兵指挥决策科学、可靠。网络中的各作战单元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和执行者,而是真正成为炮兵指挥参与决策的角色。一方面各作战单元可通过

炮兵各级通信网络将获取的信息传递回指挥中心,另一方面也可按照权限索取自己关心的信息,有效地缩短炮兵指挥决策的时间和周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为主动进入并破坏敌OODA( 观察、判断、决定、行动) 循环创造先机,实现“先敌感知、先敌决策、先敌行动、果断结束”。由于在这种方式下的信息流通做到了“一步到位”和信息交流的“面对面”,因此,扁平网络式的信息交互将是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炮兵进行信息流通、交换的主要方式。

2.2指挥手段由单一的“功能”型向“可挂”式方向发展

“可挂”来源于美军对其全球信息栅格( GIG) 能力的描述。它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手段组织运用和操作的形象概括,是指挥人员通过网络协议或密码等与战场计算机网络指挥节点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我军炮兵指挥自动化系统主要侧重于“功能”型,性能单一,其综合性、一体化和人-机结合程度低,且机动性和防护性较差,这与未来信息化作战的要求不相适应。但随着与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及包括探测感知采集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宽带传输技术、信息防护技术和网络协议技术等在内的数字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实现战场信息的自动采集、顺畅传输、智能辅助决策指日可待;加之未来信息化战场上,不但所有的炮兵指挥单元和作战单元连结成了一个整体,而且包括指挥控制、精确打击、部队行动和作战保障等在内的所有活动也融为一体,传统的军兵种和各专业部队之间的界限消失,炮兵各作战单元和平台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使战场信息高度、全方位的共享。

这种全面实现网络化和战场信息在所有作战实体间高度共享,使“可挂”式指挥成为可能。“可挂”式指挥手段较传统意义上的指挥自动化在操作、组织、使用、管理等方面更加简单、实用、灵活和方便,指挥人员只需通过网络协议和密码将各种便携式设备随时随地“插入”在指挥节点上即可使用,使得指挥主体与指挥客体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就如同可随时随地插上网线上网冲浪一样。这种方式较好地适应了战场情况变化迅速、战机稍纵即逝、战场流动性大、作战样式转换频繁等对作战指挥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时指挥的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该种指挥手段的变革需要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换句话说,信息系统不但能替代指挥人员完成大部分事务性的指挥工作,还可以替代指挥人员完成部分脑力活动,比如说从巨量的信息中筛选和提炼有用的基本信息,这类功能如果加以完善甚至能够部分地代替指挥人员。因此,“可挂”式指挥手段将是辅助炮兵指挥员完成一体化作战指挥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也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智能化炮兵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的核心。

2.3指挥机构由大规模“集结”式向网络化“分布”式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化战场侦察、监视、预警及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精确打击能力极大增强,大规模集团式的指挥所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炮兵作战指挥的需要,这客观上就要求炮兵指挥控制机构要不断提高生存、稳定和再生能力,提高炮兵指挥员对整个战场的协调控制能力,实施流动指挥、分散指挥。分布式作战指挥机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依托“可挂”型指挥手段,在战场若干空间位置上立体、分散地预设多个指挥点,所有指挥人员分散配置,依据指挥任务的需要随时随地在任何一个指挥点对战场上所有的作战单元实施指挥控制,并且各个指挥点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扁平立体网状的炮兵指挥机构体系,其实质就是实现炮兵指挥功能集约化和指挥架构分布化。

分布式作战指挥机构体系反映了信息技术在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时代特征,可充分满足战场实际情况对指挥机构高效运转能力的需求。首先,由于数量众多的指挥点形成一个与整个战场作战体系融为一体的网络化结构,使炮兵指挥员能与任何一个指挥点结合,就可通视战场全部“景观”,对炮兵作战局势实施指挥控制,达成整体指挥效果。其次,各指挥点可以相互替代,提高了炮兵整体指挥机构体系的稳定性和弹性,使再生能力得到极大地增强。

同时,炮兵指挥人员的位置相当灵活,适应了一体化联合战场空间范围扩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炮兵指挥人员的安全和稳定。再次,分布式作战指挥机构体系,也增强了炮兵指挥人员的自由度,使炮兵指挥员可以自由地在战场上“游动”,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作战指挥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最为合适的指挥点对整个战场实施指挥与控制,从而确保指挥员对战场指挥与控制的连续性,增强了炮兵指挥控制力度,但又由于战场结构网络化而不会失去对战局的整体指挥与控制。

热控强条试题及答案

热控强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总分30分,每题2分) 1、根据现行的《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集中控制室、汽机控制室、锅炉控制室、通信室、电话总机室、单元控制室、网络控制室(室内背景噪声级)的噪声限制值为(60)Db(A)。 2、煤粉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煤粉仓必须有测量(粉位)和(温度)的设施。 3、热工保护系统的设计应有防止(误动)和(拒动)的措施,保护系统电源中断或恢复不会发出(误动作指令)。 4、炉、机跳闸保护系统的逻辑控制器应(单独冗余)设置;保护系统应有独立的(I/O 通道),并有(电隔离措施);冗余的I/O 信号应通过不同的I/O 模件引入。 5、热工保护系统输出的操作指令应(优先于)其他任何指令,即执行(保护优先)的原则。 6、机组跳闸命令不应通过(通讯总线)传送。 7、当分散控制系统发生全局性或重大故障时(例如,分散控制系统电源消失、通信中断、全部操作员站失去功能,重要控制站失去控制和保护功能等)为确保机组紧急安全停机,应设置独立于分散控制系统的(后备操作手段)。 8、热工用电缆宜敷设在(电缆桥架内)。桥架通道应避免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及易燃易爆物等的危害,并应根据(防火要求)实施阻隔。 9、交流保安电源的电压和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低压厂用电系统)一致。 10、同一路径中,全厂公用的重要负荷回路的电缆应采取(耐火分隔)或分别敷设在两个(互相独立)的电缆通道中。 11、隔离阀和逆止阀与(保护系统)有连锁,当汽轮机跳闸、汽轮机超速、发电机跳闸、加热器(或除氧器)超高水位时,(自动关闭)。

12、(火焰检测器)是炉膛安全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燃烧器,包括其点火器及启动油(气)枪,均应配置相应的(火焰检测器)。 13、有限止钉的压力表,无压力时指针移动后不能回到(限止钉)时;无限止钉的压力表,无压力时指针离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规定的(允许误差量)时;都将禁止使用。 14、水压试验时锅炉上应安装不少于(两)块经过校验合格、精度不低于(1.6级)的压力表,试验压力以主汽包或过热器出口联箱处的压力表读数为准。 15、电磁式轴向位移及差胀保护装置发送器的安装和调整工作应由汽轮机及热工仪表专业人员配合进行,调整后应使就地指示表回到(零位),并将调整杆(锁定)。 二、判断题(总分30分,每题2分) 1、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及其电缆夹层内,应设消防报警和信号设施,严禁汽水及油管道穿越。(√) 2、测量油、水、蒸汽等的一次仪表不应引入控制室。(√) 3、发电厂内不宜使用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仪器和仪表设备,严禁使用含汞仪表。(√) 4、热工保护系统应遵守“独立性”原则;冗余的I/O 信号应通过不同的I/O 模件引入(√) 5、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失电不会发出总燃料跳闸指令。(×) 6、当机组采用分散控制系统包括四功能时,宜只配以极少量确保停机安全的操作设备,一套单元机组按由单元值班员统一集中控制的原则设计。(√) 7、主厂房及辅助厂房的电缆敷设必须采取有效阻燃的防火封堵措施,对主厂房内易受外部着火影响区段(如汽轮机头部或锅炉房正对防爆门与排渣孔的邻近部位等)的电缆也必须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 8、同一路径中,全厂公用的重要负荷回路的电缆应采取耐火分隔或分别敷设在两个互相独

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陈铅3292011001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指挥信息系统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六大系统: 1、信息收集分系统 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信息传输分系统 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3、信息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4、信息显示分系统 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5、决策监控分系统 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6、执行分系统 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在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指导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较为明显的趋势。 一、加快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军联合作战。美军认为,未来的作战是在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实施的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全面对抗,因此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美军指挥体制是根据本国军事传统、指挥技术手段和海外军事行动环境建立的。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我们发现,这种指挥体制立足于全球作战,立足于军种的联合作战,着眼于提高作战效益,能够较好地发挥各军种的最大潜能。 归纳起来,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根据作战环镜和任务,不断改进指挥体制从独立战争到美西战争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美军的作战行动大都在美洲大陆进行,作战指挥往往以陆军指挥为主。美西战争以后,美国迈开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为了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指挥机构的作战效率,美军建立了战区司令部,对海外美军部队(包括海军和陆军)进行总体控制和指挥,并设立专门的陆海军委员会对陆、海军行动进行协调。一战以后,美军空中和海军力量空前发展,这在客观上增强了美军联合作战能力,也加速了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的诞生。二战中,战争需求强化了美军的联合作战观念,使平时各立山头的军种部队不得不坐在一起,制定联合作战计划,以提高作战效率。二战以后,欧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陡增,与此相适应,美太平洋、大西洋、欧洲总部就相继建立起来,欧亚地区的指挥机构趋于完善。冷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军作战任务的调整,美军指挥体制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二)体制的设置着眼于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美军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为了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美军着重强化了联合指挥机构的职能。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突出了联合指挥机构的构建。在顶层,国家指挥当局对陆、海、空三军实施统一指挥,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各责任区,建立战区司令部,负责本战区内所有部队的作战和联合训练活动;在战区以下,又设立下属联合司令部,必要时还组建联合特遣部队,这些编制小,机构设置灵活的联合司令部,同样具备联合作战指挥的功能,从而确保了各级的统一行动。其次,强化各级司令部的指挥权限。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联合司令对所属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这一规定使各级司令部特别是战区级司令部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不但可以从全军范围内抽调部队组建联合部队,而且还拥有对各种作战行动、联合训练和后勤保障的指挥控制权。除此之外,美军还采取单一指挥官体制,在战区级,设立一名总司令对所属和配属的战斗部队、战斗支援部队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进行统一的指挥控制;联合部队司令也通常任命单一的空中、地面和海上部队指挥官,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控制所辖的部队。 (三)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控制程序在指挥体制这个大系统中,指挥层次划分是重要组成部分,指挥层次的划分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存在的合理性。层次过多,各种指令在系统中周转时间过长,容易影响指挥效能的发挥;层次过少,又容易出现微观指挥的现象,使作战指令无法很好地结合战场实际。出于这种考虑,美军在指挥机构的设置上,以满足联合作战需求为基准,尽量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控制程序。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重新明确了参联会在指挥序列中的具体分工。法案明确指出,参联会在指挥系统中没有指挥作战部队的行政权力,只起沟通国家最高指挥当局与各作战司令部之间联系的职能。此项规定,减少了战区指挥和最高当局指挥之间的层次,使战区指挥官对责任范围内的军事活动,能够独立行使指挥职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作战中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指挥层次多而出现的内耗现象。同时,美军对指挥关系的确定,使各级指挥员很好地明确了自身的指挥权限和责任,下级指挥官能够自觉利用战场上出现的机会来支持上级的战略和战役计划,从而大大简化了指挥程序。(四)参谋机构实行联合编成美军有效实施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谋机构的联合化。美军联合参谋机构由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组成,职位的分配原则是:参谋人员在参谋部中的影响力能反映其所在军种在整个联合部队中的比重。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本军种知识和相关知识,能够保证联合司令官了解兵力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战术、技术、能力、需求和局限性。平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建部分)考核试题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建部分)考核试题 满分100分 均为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 1、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为()。 A 2006年版 B 2008年版 C 2009年版 D 2013年版 2、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但不应少处。 A 1%-2%,3 B 0.5%-1%,2 C 0.5%-1%,3 D 1%-2%,2 3、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A 建设单位B质检单位C监理单位D施工单位自行 4、检验批的质量应按()项目和()项目验收。 A 重要,一般 B 主控,一般 C 主控,保证 D 重要,允许偏差 5、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验收。 A 不得 B 应当 C 严禁 D 可以 6、对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A 低应变 B 高应变 C 静荷载D动荷载 7、以下属于一级基坑的是() A 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外的基坑 B 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特别要求时的基坑 C 开挖深度小于10m的基坑 D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8、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措施。 A 降排水 B 覆盖 C 保护 D 防水 9、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采取()、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 A 自下而上 B 自上而下 C 无序大开挖 D 爆破作业

作战指挥系统概述及特点

概述 作战指挥系统主要用于解决部队战备管理日常工作联络,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时确保语音作战指令直观、快速下发;并融合电子传真和短信群发服务来保障作战指令及指示快速、大并发量发布;另外融合了视频监控等多媒体业务,让作战指挥更直观快捷。 作战指挥系统建成后: 1、首长坐在指挥大厅,面对麦克风,即可指挥到总队内部、支队甚 至中队内的各个人员,无论这些人员使用的是何种通讯终端,包 括集群手台、手机、办公电话、卫星电话、专用指挥电话、车载 台等。简化首长指挥时复杂的通讯方式。 2、系统可以全程记录整个作战指挥过程中的通信内容,以备事后工 作总结及情况追溯。 3、系统可以在语音作战指挥时智能调用各监控点位的视频图像,通 话时将对应监控点位图像突出显示在大屏上,提高指挥效率。 4、系统分别通过武警数据专网互联,公共电话网互联,保证在内部专网 异常的极端情况下,仍可通过公共电话网实现作战任务的部署,降低 对某单一网络依赖带来的风险(如下图所示)。 5、可在系统内建立作战指挥预案组,对应情况发生时,可快速启动 呼叫作战指挥预案组,提高指挥效率。

MPS2000作战指挥系统特点: 1.组网能力: ?具备丰富的接口和已有的各种有线(PSTN、通信专网、数据网)、无线通信(800M集群、350M模拟集群、卫星通信)网络进行互联;可智能选择数字中继(NO.1、NO.7、PRI、Q.SIG)、模拟中继、专线路由(E&M)、IP路由(H.323,SIP,MGCP)组网,形成专网电话调度、公网电话调度、IP电话调度、无线调度等多张并行调度网,保证调度指令的畅通下达和紧急情况的顺利报告。 ?具备传真、短信、邮件的接入能力,实现对语音通信的文字辅助; ?具备和会议室调音系统的互联,方便通过会议室麦克直接指挥; ?具备和监控系统的互联。方便实现调度与监控的无缝融合,完成多媒体调度功能; ?具备与GIS系统的互联。 2.资源配备: ?具备大容量的会议、IVR、录音等资源,会议资源不低于120方,IVR资源不低于64路,录音资源不低于64路,以便应对紧急状况下的大话务量、多部门协作的需要。资源支持1+1热备。 3.可靠性、容灾备份能力: ?调度应具备有线调度、无线调度; ?有线调度应具备电路交换网和IP交换网双网备份; ?核心控制设备应采用双机热备,并且支持异地放置,即异地容灾热备; ?两套核心控制设备之间应可以实现数据同步,在单机故障时要做到自动切换且不影响已经建立的通信。 4.通信手段: 支持以下通信手段: ?手机、固定电话、IP电话、集群电话、小灵通、卫星电话、会议终端、

联合作战应建立什么样的指挥控制系统

联合作战应建立什么样的指挥控制系统? 导读 本文节选自美国国防大学联合部队参谋学院联合高级作战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主要分析了联合指挥控制系统综合集成的现状、需求、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论文阐述了指挥控制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美军条令为基础对文中的关键术语进行了界定和详述,介绍了认知层次结构模型与OODA循环模型;介绍了美军四大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现状,分析了这些系统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方向是?综合集成?;探讨了单一性联合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方案,给出了?要着力加强单一性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的最终结论。论文紧贴联合作战指挥控制问题和美军建设实际,说理清晰、论据充分、论点突出。 当前,美国四大军种互相独立,各自投资构建了本军种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这些指挥控制系统配置独立、运行独立、互不相干。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每一个战役层面的事件都是带有联合作战性质的。联合出版物(JP1)《美国军队条令》中指出,?在开展军事行动时,美国军队是一支联合武装力量……在任何作战背景下,美国军队在联合方面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将是取胜的关键优势。? 各军种为了能够将作战能力融入联合作战,都为各级研发了具有互操作性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但没有一家真正做到了整合集成。这就造成了一种两难的境地:是依托目前仅仅实现互操作的系统继续运行,还是另辟蹊径呢? 虽然指挥控制(C2)并不包括杀伤、侦察探测或保障供给等功能,但它是一种作战力量倍增器,而且地位作用极端重要。指挥控制主要包含以下作用: (1)为军事行动提供作战目的和方针指导。 (2)整合统一下级部队和保障力量的具体行动,使各种单一的军事活动产生协调联动的效果。 (3)决策应急行动,分配作战资源。 本文认为,只要各军种仍在使用各自独立的指挥控制系统,联合军事行动就不可能实现完全的整合。如果联合作战是未来军事力量运用的基本方式,国防部就必须要为联合部队指挥官(JFC)研发一种

联合作战应强化“八个一体化”

联合作战应强化“八个一体化” 思想观念“一体化” 意识是实践的前导。指挥员只有具备“一体化”意识,才能产生对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执行力。因此,必须在指导上贯彻联合作战和整体制胜的思想观念。 必须在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中,突出“一体化”的内容,推动思想观念由合同作战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 一是树立协同主体多元化观念。在多维空间同时展开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中,应根据不同的作战目的、阶段、样式,确定不同的协同主体,各军兵种都可以担当主角,陆、海、空、电等战场空间都可能成为主战场,各军兵种都应摒弃“以我为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增强主动协作精神。二是强化临机协同观念。应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及时下达协同指令,以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节奏快、情况复杂的需要。三是强化信息协同观念。应综合使用并提高军兵种部队之间获取、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历史反复证明,现代战争中,只有思想观念先进、思想认识统一,才能占据主动,才能把握先机。 作战力量“一体化” 作战力量的整体性,要求内部诸力量结构有序、编配合理,防止力量之间相互掣肘造成内耗。为此,应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对作战力量进行模块组合,将具有不同作战功能的作战单位科学编组,实现功能互补,发挥1+1>2的功能。 通过联合编组实现联合用兵,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对集中兵力的客观要求。贯彻“联合编组”的原则,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依据一体化联合作战任务,敌情和战场环境等情况,合理抽调作战力量,进行一体化联合编组。二是按照统一的意图与目的,从多维一体化战场和一体化作战进程上,统筹计划各种作战力量主要任务、主体行动,使参战部队紧紧围绕作战重心实施联合行动。三是顺应指控系统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火力与机动精确化的趋势,按信息、机动、火力等战斗力要素进行有序编组,使之能充分发挥软打击与硬摧毁的双重效能。四是针对各军兵种部队和地方武装的实际能力,有机组合各种作战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长,增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实战能力。同时还应看到,随着战场情况的变化,作战力量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所处的地位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应注意在“动”中快速形成合力。 指挥机构“一体化” 必须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确立一体化的指挥体制,设置一体化的指挥机构,为统一指挥和协调各军兵种行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指挥机构是作战集团的“大脑”,必须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从结构形式入手,按照权威、联合、精干、高效的原则搭建。维护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权威,是顺利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关键。(二)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目的有限、规模有限、节奏快速,战略、战役和战斗指挥趋向一体等特点。必须建立融战略、战役、战斗指挥于一体,各军兵种作战指挥于一体,作战指挥与指挥保障于一体的作战指挥机构,形成指挥合力。(三)科学确定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内部结构与人员构成,提高作战指挥的整体效能。(四)按照整体作战要求,赋予主要指挥员统一指挥所有参战军兵种的权力,实现诸军兵种作战行动的协调一致。(五)建立横向联通、纵横一体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形成简捷快速的指挥机制,为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实现实时化指挥创造条件。 信息系统“一体化” 在联合作战体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是网络化的信息系统。这是联合作战体系的基础和支撑,也是夺取制信息权的基本保证。 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贯穿于联合作战的始终。指挥控制、情报侦察、

强制性条文考试测试题(答案)全部

、工程设计中采用的设备应取得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未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该证的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同步网中同步基准信号的传送时钟必须从(高于)或(等于)本级时钟的节点取得同步信号,严禁从(低等)级节点取得同步定时信号。当有必要从相同等级的节点取得同步信号时,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形成(定时环路)。基于传送网的分层,必须按传送网的分层,从省际层、省内层、本地层(向下)传送,严禁上级同步节点(跟踪)下层网络的同步信号。 、长途塑料管道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应满足(《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有关规定。 、埋式电缆上方应加覆盖物保护,并设(标志)。埋式电缆穿越铁路轨道、沟渠、公路时,应设于保护管内。交越处的埋式电缆穿放在保护管内时,应执行(《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光(电)缆线路与强电线路平行、交越或与地下电气设备平行、交越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所选择的海底光缆线路路由与其他海缆路由平行时,两条平行海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二海里( ),与其他设施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塑料管道埋深应满足(《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有关规定。 、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不应小于()。 、埋式电缆的埋深,应大于或等于()。 、电杆洞深偏差应小于()。杆路的标准杆距为()。 、水底光缆的埋深应根据河流的水深、通航及河床土质等情况确定:水下的埋深要求:枯水季节水深小于()的区域,河床不稳定或土质松软时,光缆埋入河底深度不小于()。 、光缆重堤顶的埋深丕应小于(),在提披的埋深不应小于()。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综合电信营业厅不应设置在电信生产楼内。对于(地(市)级城市)的综合电信营业厅不宜设置在电信生产楼内。 、局、站址应有安全环境,不应选择在(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局、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基地高程高于要求的计算洪水水位()以上的地方。 、移动直放站站址应有较好的卫生环境,不应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多烟雾、多粉尘和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 、电信专用房屋局址选择时应满足通信(安全保密)、(国防)、(人防)、(消防)等要求。 、电信专用房屋在局、站址选择时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影晌的(防护对策)。通过天线发射产生电磁波辐射的通信工程项目选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限值的要求。 、一类高层电信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电信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电信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电信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一类高层电信建筑与建筑高度超过()的二类高层电信建筑均应设(防烟楼梯间),其余电信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邮政生产用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高度超过()且每层人数超过()人时,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电信建筑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防火分隔,楼板或墙上的预留孔洞应用相当于该处楼板或墙体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临时封堵,电信电缆与动力电缆不应在(同一井道)内布防。 、电缆孔洞及管井应采用(相同耐火极限)的防火材料封堵。通信电缆不应与动力馈电线敷设在(同一个)走线孔洞(管井)内。 、楼板预留孔洞应配置阻燃材料的(安全盖板),已用的电缆走线孔洞应用阻燃材料(封堵)。 、电信机房的内墙及顶棚装修材料的燃整鉴能等级应为()级,地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级。

指挥信息系统复习课程

简述指挥信息系统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形成条件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

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

48《国外坦克》2013年第11期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 数字化战场 在战场上,定位和跟踪友军/ 敌军的态势感知能力有助于降低“战 争迷雾”。现在,美国陆军联合作战 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PM JBC-P) 计划将改进后的美国陆军蓝军跟踪 系统、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 指挥系统/蓝军跟踪系统(FBCB2/ BFT)投入战场使用。被称作“联合 能力释放”(JCR)的新技术确保了 快速卫星网络、一级保密数据加密及 改进后勤保障能力工作的落实。 此外,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 平台项目管理部已经实现了卫星信 道转移的大面积卫星覆盖,为各系 统提供直接通信服务和增加信息流, 可大大增强作战及训练环境下的灵 活性,同时还可节省资金。 由于当今美国政府财力有限,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 理部不仅要为战场上的士兵们提供 较好的产品服务,而且还要实现现 代化勤务部队的效能提高及成本降 低。统一合并勤务部队意味着,至 少截至2016财年可为美国陆军节约 费用2.76亿美元。 “两步走” “联合能力释放”系统是美国 陆军通信能力改进“两步走”的第 一步,其对美国陆军战术通信网络 至关重要,是士兵们赖以感知战场 态势和进行战斗指挥与控制的根本。 改进后,该战术通信网络系统包括 计算机、全球定位装备及通信设备, 它们联合为战术级指挥员提供接近 实时的战场信息。而在各种车辆中 的士兵则可标定和跟踪敌方和己方 部队的位置及相关目标,同时也可 交换信息。 将运动跟踪系统(MTS)集成 到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系列系 统中,以此提高态势感知能力,这是 由美国陆军进行的诸多改进内容之 一。MTS分为车载或非车载控制站 配置,用来跟踪后勤编队,其具有无 线电频率识别能力,可对运送中的关 键物资实施接近实时的监控。 两份关键性的合并决议备忘 录的签署为美国陆军将上述两个 类似技术系统集成到一起奠定了基 础。2006年,美国陆军提出采用 FBCB2/BFT以取代MTS。2010年, 由美国陆军指挥、控制与通信战术 项目管理办公室(P E O C3T)牵头 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提出将MTS办 公室从美国陆军项目管理办公室下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美国陆军对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 指挥系统进行升级,安装了“联合能力 释放”软件。 2012年11月9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进行的网络集成鉴定13.1中,美 国陆军第1装甲师第2旅战斗队的一名士兵使用“联合能力释放”软件。

联合作战

一体化联合作战透析 摘要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主要作战样式,其地位和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军事所关注,深入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方法,对于尽快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理论体系,推动一体化训练的全面展开,尤为重要。本文由作战方式的发展入手,分析得出一体化联合作战在新世纪时期的军事作战中担任“主角”,进而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诸军兵种并重、以信息为关键、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 关键词: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战体系信息化多兵种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一个作为战术语, 是海湾战争后美军首先提出来的,它由过去的联合作战发展而来。机械化战争时代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合同作战,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主要国家作战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联合作战,进入新世纪, 一体化联合作战在军事作战舞台上担任“主角”。 联合作战是由军种部队组成的联合部队实施的,单一军种编成的集团军、师和师以下部队, 是编组联合部队的成员, 参加联合作战,但本身的作战多是合同作战; 从合同作战转为联合作战时, 不是改变军种作战的个性,而是要解决统一指挥和协调行动问题。按照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概念要求:“一体化”侧重强调联合作战计划要与执行单位的行动计划统一起来; 各军种部队的行动要更加协调、更加密切,对联合部队的指挥要更加统一、更加有效,军种部队要做到通信兼容、信息共享。 鉴于上述认识, 一体化联合作战应是: 在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各军兵种通过信息系统,协调一致,相互支援、相互掩护,对敌对目标发动攻击。它的特点就是高度协调统一,反应速度,对目标的攻击力度强,波次多,让敌人难以招架。这种作战方式适合任何形势的战争。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新世纪担任“主角”,既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也是军队建设的需要。其鲜明的军事特点,更是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必要条件。一体化联合作战具有如下军事特点: 一、本质——诸多作战系统无缝隙链接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本质是诸多作战系统无缝隙链接,使各作战力量、各战场和各作战行动实现互联互通,打破了传统作战的纵向逐级矢量性。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诸军兵种并重、以信息为关键、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诸军兵种联合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可以认为,一体化联合作战就是信息化战争的联合作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作战力量综合为一体,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控制下,使用一体化

屋面工程部分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知识竞赛题库参考答案判断题部分

建筑工程系列验收标准(第二分册) 屋面工程部分质量验收标准 判断题参考答案 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监理人员的履职能力,提高现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在过去两年协会组织的建筑工程系列验收标准第一分册学习竞赛的基础上,现组织开展系列验收标准第二分册的学习、培训、考核活动。具体通知如下:各会员单位应鼓励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个人自学为主,结合附件1的学习要求,针对第二分册内容开展全员学习。各会员单位应定期对全员学习活动进行检查,并根据本单位特点采取集中授课、答疑、讨论等多种培训形式,强化学习效果。协会初定今年年底分期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竞赛形式。第二分册考核结果或知识竞赛成绩将在协会网站公示。鼓励企业高管、总监理工程师熟练掌握全部三个分册验收标准的内容,监理人员个人全部通过系列验收标准三个分册学习考核的,协会将专门颁发证书并在协会网站公示名单。 以下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判断题参考答案,字体加粗为需要重点掌握内容,红色为存在问题描述,答案后面附参考规范条文解析。欢迎学习交流。 一、判断题(共151道题) (一)屋面工程 1、根据《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隔离层是能够隔绝水而不使水向建筑物内部渗透的构造层。(?) 2.0.3防水层waterproof layer能够隔绝水而不使水向建筑物内部渗透的构造层。 2、根据《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隔热层是减少屋面热交换作用的构造层。(?) 2.0.6 隔热层insulation layer 减少太阳辐射热向室内传递的构造层。 3、根据《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附加层是在易渗漏及易破损部位设置的卷材或涂膜加强层。(?) 2.0.8 附加层additional layer在易渗漏及易破损部位设置的卷材或涂膜加强层。 4、根据《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防水垫层是设置在瓦材或金属板材下面,起防水、防潮作用的构造层。 (?) 2. 0.11 防水垫层waterproof leveling layer设置在瓦材或金属板材下面,起防水、防潮作用的构造层。 5、根据《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玻璃采光顶是由玻璃透光板与支承体系组成的屋顶。(?) 2.0.16 玻璃采光顶glass lighting roof由玻璃透光面板与支承体系组成的屋顶。 6、根据《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施工单位应取得建筑防水和保温工程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作业人员应 持证上岗。(?) 3. 0. 2 施工单位应取得建筑防水和保温工程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7、根据《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对屋面工程采用的新技术,应按有关规定经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或新 产品、新技术鉴定。施工单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新技术进行工艺评价,并应制定相应技术质量标准。(?) 3.0.5 对屋面工程采用的新技术,应按有关规定经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或新产品、新技术鉴定。施 工单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新技术进行工艺评价,并应制定相应技术质量标准。 8、根据《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屋面工程所用的防水、保温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 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3. 0. 6 屋面工程所用的防水、保溫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 性能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应由经过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

指挥信息系统

一、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实现对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与管理,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信息对抗、安全保密以及有关信息保障功能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总称。 二、形成条件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原子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战争也开始进入了以高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兵器时代”,即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在

这种条件下,武装力量构成十分复杂,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作战空间广阔,军队机动迅速,战场攻防转换频繁而剧烈,情报信息量成倍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作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战场情报的信息量激增,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多种战场情报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和融合处理;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要求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组织密切协同和配合;作战单元的高技术成分增加,要求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精确使用和控制等。因此,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对部队的指挥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为了使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显然仅靠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指挥手段已难以胜任,必须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指挥员智力和体力的延伸,辅助指挥员完成诸如情报收集处理,制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控制高技术信息兵器等手工作业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繁琐的简单作业,事务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决策和指挥控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便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而逐渐诞生了。 三、发展历程

一体化联合作战概论

一体化联合作战概论 摘要:近些年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一体化联合作战正在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概念与基本特点,对于提高我军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前提是信息主导,对象是作战体系,基础是纵向贯通,关键是横向融合,根本是领导驾驭。 关键字: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一体化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从传统联合作战发展而来的,是机械化战争的联合作战向信息化战争的联合作战发展的结果,是联合作战的高级阶段。从世界范围的战史可以清楚地看出联合作战的发展脉络。 18~19世纪是联合作战的萌芽阶段。随着海军作为一个新军种的建立,这一时期出现了由陆军和海军共同实施的初级的联合作战。由于无线电通信的广泛应用,陆、海军的战场协同能力及联合作战规模都超过以往。一战后期,由于空军参战,联合作战出现了三维立体化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联合作战的发展与成熟阶段。 二战后至80年代初,由于核武器制胜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发达国家军队热衷于追求狭隘的军种利益,使得联合作战理论发展迟缓。直到1982年,美国陆军总结越南、中东和马岛战争的经验,在《作战纲要》中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才再度引发对多军种联合作战问题的研究热潮。 近些年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一体化联合作战正在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概念与基本特点,对于提高我军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军为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应该而且可以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路子。 什么是一体化联合作战 联合作战在我军《军语》中被表述为“两个以上的军种或两个以上国家、政治集团的军队,按照总的企图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的作战。通常为战役以上规模”。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从上述作战概念发展而来的。传统意义上的联合作战是工业时代或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形式,是以单一军种(往往是陆军)为主体、以火力为关键、以平台为中心的联合作战;而从传统联合作战发展而来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则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诸军兵种并重、以信息为关键、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可以预见,一体化联合作战必将成为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典型作战形式。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本特征 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实践,以及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包括军队转型)的计划中,可以看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一些基本特征——作战力量一体化、信息系统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和综合保障一体化。 作战力量一体化 一体化联合作战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指挥体制的一体化、作战部队的综合化、部队编制的合成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作战力量一体化。 指挥体制一体化。包括建立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采用扁平网络化的指挥结构和灵活高效的指挥机制等方面。确保把参战力量集成为一个高度融合、密切协同的作战整体;减少指挥的中间环节,便于指挥

钢结构专业技能认证闭卷考试题库(答案)2014.3

中建五局三公司安装分公司C级技术技能等级闭圈考试题库(钢结构专业满分100分) 技能等级考试人得分: 1、中建五局三公司安装分公司关于下发《技能等级认定操作流程(试行)》的通知中第2条,技能等级划分及报考条件:(3分) 2、中建五局三公司安装分公司关于下发《技能等级认定操作流程(试行)》的通知中第3条,技能等级及对应技能暂规定如下:工程技术C级熟练掌握本专业规范牢记规范中强条,分公司红线,准确利用CAD或图纸算量, 熟悉本专业图集,熟练本专业材料的名称及规范,熟练使用本专业测量工具(5分) 3、中建五局三公司安装分公司关于下发《技能等级认定操作流程(试行)》的通知中第4条,岗位的最低技能级别要求:(5分) 4、GB 50205-2001规范的全称是《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分) 5、《GB 50205-2001》4.2.1条,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

标准的要求。(4分) 6、《GB 50205-2001》4.3.1条,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2分) 7、《GB 50205-2001》4.4.1条,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铆钉、自攻钉、拉铆钉、射钉、锚栓(机械型和化学试剂型)、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 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2分) 8、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 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2分) 9、《GB 50205-2001》5.2.2条,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2分) 10、《GB 50205-2001》5.2.4条,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1分) 11、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 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 3323的规定。(3分) 12、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圆管T、K、Y形节点相贯线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和探伤方法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接球节点钢网 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G/T 3034.1、《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 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G/T 3034.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的规定。一级、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6分) 一级、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空军(部)指挥控制系统、战区指挥控制系统、分区指挥控制系统及空中指挥控制系统,构成以地面为主、空地结合的完整的指挥控制体系。 (二)侦察预警系统 侦察预警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耳目”,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稍。美军侦察预警系统采取航天、航空、地面、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