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芪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进展

黄芪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进展

黄芪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进展
黄芪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进展

中国黄芪资源

中国黄芪资源考察报告 黄芪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我国黄芪资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蒙古黄芪又称白皮芪(陕西)、混其日(蒙药音译),膜荚黄芪又称山爆仗(山东)、箭秆花(陕甘宁地区)。均以干燥的根入药,其药材名为黄芪,原名黄耆。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能。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及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多糖。正品黄芪(膜荚黄芪及蒙古黄芪)三萜皂苷中以黄芪苷I(也称黄芪甲苷)及Ⅱ为主要成分,特别是黄芪甲苷常用作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黄芪中所含的黄芪苷、黄酮类化合物及黄芪多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1 黄芪植物及药材特征 1.1植物种类和形态特征 黄芪属多年生植物,生长株高可达约40~80cm,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中国西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其茎生多毛,有12到18对小叶。正品药材根一般4年采挖为好,习性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多生长于干旱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好。 其中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主根长而粗壮,顺直。茎直立,高40~80 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片小,宽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 mm,宽3~5 mm,两端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常比叶长,具花5~20余朵;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至淡黄色,长18~20 mm,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二体雄蕊;子房光滑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先端有短喙,基部有长子房柄,均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叶片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13对,长7~30 mm,宽3~12 mm,先端钝、圆或微凹,有时具小刺尖;托叶长5~15 mm。花通常10~20余朵;花萼被黑色或白色短毛;花冠黄色至淡黄色,或有时稍带淡紫红色,长约16 mm;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长20~30 mm,宽9~12 mm,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伏毛。

黄芪提取物

黄芪提取物 编号:JRG-005 植物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提取物。 产品规格: 10% 20% 黄芪多糖 检测方法:UV 分子式:C10H7ClN2O2S 分子量:254.69 CAS No:89250-26-0 分子结构式: 主要药理活性: 本品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强能量,抗疲劳,抗突变,保肝,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传统中医 学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 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 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芪多糖(APS)能使小白鼠吞噬绵羊红细胞百分率及指数明显增强。进一步分离黄芪 多糖得到3种单体多糖:123,分别进行实验,结果是多糖1能增加脾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2与1相似但较弱,多糖3没有作用。黄芪皂苷能促进淋巴结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形成。黄芪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玫瑰花 结的形成。黄芪多糖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GE2的释放,但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环氧化酶抑制布洛芬则明显抑制PGE2和TNF的释放,对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因此可以提示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 对体液免疫作用 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黄芪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 现出多种生理活性。其抗病毒的原理之一可能是提高患者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正常人服用黄芪全草浸膏片后IgE3显著增加。黄芪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总补体活性。对白细胞介素的产生有诱生作用,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 免疫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对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黄芪多糖是黄芪中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它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 功能,从脾及胸腺重量,溶血素,血凝素以及脾细胞总数及空斑形成细胞测定看出,黄芪多糖,红芪多糖均能对环磷酸胺或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完全及部分对抗作用。 2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2.1对细胞代谢的影响通过观察人胎肾细胞,人胎肺二倍体细胞及小鼠肾细胞在含黄芪 的营养液中生长发现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小鼠水煎液及正常人服用黄芪干浸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_0

---------------------------------------------------------------最新资料推荐------------------------------------------------------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生,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 研发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发展,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可达到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从而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为此,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段。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 等,现就针对这些靶点的研发药物做一综述。 1、蛋白激酶蛋白激酶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超家族。 蛋白激酶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多种肿瘤。 蛋白激酶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是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中心。 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转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异常,引发肿瘤。 研究表明,近 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编码。 1 / 22

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有效控制下游信号的磷酸化,从而抑 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酪氨酸激酶受体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受体(VEGFR)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 等,针对各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开发上市的主要为表 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 抑制剂、血管内皮 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TK) 抑制剂和血小板 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TK) 抑制剂等。 基于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成为研究重点,具有广 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包括舒尼替尼和索拉芬尼在内的几个上市新 药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评价结果。 1. 1 EGFR-TK 抑制剂许多实质性肿瘤均高度表EGFR, EGFR-TK 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药研发的热点之一。 EGFR家族成员包括 EGFR、 ErbB2、 ErbB3、 ErbB4 等,其家 族受体酪氨酸激酶以单体形式存在,在结构上由胞外区、跨膜区、 胞内区 3 个部分组成,胞外区具有 2 个半胱氨酸丰富区,胞内区 有典型的 ATP 结合位点和酪氨酸激酶区,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 细胞增生及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有多个 EGFR-TK 抑制剂上市,且有不少品种处于研发后 期。 1. 1. 1 代表品种 1. 1. 1. 1 吉非替尼(易瑞沙) 本品是一种选择性 EGFR-TK 抑制剂,由阿斯利康公司开发。

黄芪的研究进展讲解学习

黄芪的研究进展

山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综述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毕业生:孙芮芮专业:中药学(临床方向)班级: 2013级中药临床2班指导老师:裴妙荣

二0一七年七月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学生:孙芮芮指导老师:裴妙荣 (山西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030619) 摘要: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芪为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至《纲目》始称黄芪。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黄芪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综述立足于前者的研究成果,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黄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芪: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本品味甘,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本文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以后黄芪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黄芪历史沿革的研究 1.黄芪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 1.1净制 关于黄芪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但仅有性味功效的阐述,未见有炮制方面的介绍。关于净制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1],其要求黄芪“去芦”。其他关于净制的记载还包括南北朝《雷公炮炙论》[2]中要求“须去头上皱皮”,宋朝时提出“洗净”,明朝又有“刮皮”后入药的记载。 1.2切制

恢复视力的眼药水

恢复视力的眼药水 如今环境因素十分重要,主要是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更多的请看专家的详细介绍! 恢复视力的眼药水 造成近视眼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下面几种: 第一:多食甜食 多食甜食会助长近视眼的发展。因为糖分在人体内代谢需要大量的维生素B1,会降低体内钙的含量,从而使眼球壁弹力减弱,导致近视加深。因此,患近视眼的青少年要尽量少吃甜食。 青少年摄入过多的淀粉会使体内的胰岛素上升,导致眼轴生长失控,易患近视;过多摄入味精会降低体内的牛碘酸,影响视网膜发育;经常食用熏烤过度的蛋白质类食物,可使体内钙的代谢发生异常,不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眼压和眼球壁硬度,同样易患近视。因此,一日三餐清淡可口,有利于防治近视眼。 第二:吃硬质食品

吃硬质食品过少也是引起青少年近视增加的原因之一。吃食物时促使面部肌肉运动,包括支配眼球运动的肌肉。进而有效的发挥调节眼睛晶状体的能力。 日本研究人员为此调查近300名学生,凡是喜欢吃硬质食品者视力均正常,常吃软食者视力多有不同程度下降,故咀嚼如胡萝卜、土豆、黄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质食品,增加咀嚼的机会,可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恢复视力的眼药水 真目明是天然植物提取内含黄芪提取物、菊花提取物、人参提取物、密蒙花提取物、决明子提取物、姜提取物、益母草提取物、樟脑、冰片、薄荷脑、凡士林等。等名贵中草药,纯营养成分迅速修复受损视神经,补充眼部营养,迅速缓解眼部疲劳,达到迅速恢复眼部视力的治疗目的。 恢复视力的眼药水 对于治疗“近视”所有的治疗方法全部都注重在眼周围及眼球上。 而我们则通过涂抹真目明眼膏进行强颈部按摩数分钟至皮肤发热,改善颈部血液微循环,增强颈部整体防卫、修复机能;涂抹眼部,激活眼部细胞,调节眼部防卫机能,增强眼

黄芪种植技术

黄 芪 的 种 类 与 种 植 技 术 制作人:王新军。 制作日期:2014/3/26

黄芪的种植技术 黄芪又叫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其根干燥后供药用,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疗效;治气短、虚脱、心悸、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脱水、久泻、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一、生长习性 黄(红)芪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圆柱形,稍带木质化;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黄芪根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冷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二、栽培技术 1、在海拔较高的山水川地,二阴地种植。 2、选择茬口: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作。 3、施肥整地 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圈肥5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 4、种子处理 种子外皮有果胶质层,种皮极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播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下列方法根据具体条件可任选其中之一。 (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度,再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种子加麻袋等物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2)硫酸处理:对晚熟硬实的种子,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播种。 (3)细砂擦伤:在种子中掺入细砂摩擦种皮,使种皮有轻微磨损,以利于吸水,能大

黄芪多糖的作用介绍

黄芪多糖 黄芪多糖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浓缩、纯化而成的水溶性杂多糖。淡黄色,粉末细腻,均匀无杂质,具引湿性。黄芪多糖由己糖醛酸、葡萄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组成,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 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芪多糖 外文名称 Astragalus Polysacharin 缩写 APS 口服液级 不低于65% 针用 应不低于70% 颜色 棕黄色粉末 目录 1、概述 2、性状鉴别 3、功效 4、生产应用 5、使用说明 1、概述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芪中含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均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免疫反应的作用,其中以对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APS)的研究报道为多。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经过高科技萃取、分离而得到的。 该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提取物,含黄芪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口服液级应不低于65%,针用级应不低于70%。

黄芪多糖是黄芪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2、性状鉴别 【性状】该品为棕黄色粉末,味微甜,具引湿性。 【鉴别】(1)取该品50-100mg,加水5ml,使完全溶解后,加2%a-萘酚乙醇溶液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硫酸0.5-1ml,在两液面交界处显棕色环。 (2)取该品约10mg,加水2ml使完全溶解,浸没滴入温热的碱性酒右酸铜试液中,水浴15-20分钟后,产生棕红色沉淀。 A、摸。开始光滑细腻,片刻后粘手; B、尝。尝起来不甜 C、溶。溶解速度慢,但是能完全溶解,溶解后产生泡沫。 【干澡失重】不大于8.0%。 【含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在105℃干澡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0.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0.7g置250ml量瓶中,加水50ml左右,微热,振摇溶液,放置冷却后,再加30%硫酸锌溶液5ml,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后,在振摇下立即加亚铁氰化钾试液5ml,冷却后加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2%苯酚溶液2.5ml,硫酸25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在490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度,计算,即得。以加蒸馏水10ml 配制成的溶液为空白溶液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药学动态】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生,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研发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发展,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 可达到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从而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为此,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段。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等,现就针对这些靶点的研发药物做一综述。 1、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超家族。蛋白激酶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多种肿瘤。蛋白激酶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是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中心。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转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异常,引发肿瘤。 研究表明,近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编码。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有效控制下游信号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酪氨酸激酶受体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针对各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开发上市的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TK)抑制剂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TK)抑制剂等。基于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成为研究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包括舒尼替尼和索拉芬尼在内的几个上市新药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评价结果。 1.1EGFR-TK抑制剂 许多实质性肿瘤均高度表EGFR,EGFR-TK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药研发的热点之一。EGFR 家族成员包括EGFR、ErbB2、ErbB3、ErbB4等,其家族受体酪氨酸激酶以单体形式存在,在结构上由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3个部分组成,胞外区具有2个半胱氨酸丰富区,胞内区有典型的ATP结合位点和酪氨酸激酶区,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细胞增生及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个EGFR-TK抑制剂上市,且有不少品种处于研发后期。 1.1.1代表品种 1.1.1.1吉非替尼(易瑞沙) 本品是一种选择性EGFR-TK抑制剂,由阿斯利康公司开发。2002年7月在日本首次上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本品也是首个获准上市的EGFR-TK抑制剂,属于苯胺喹钠唑啉化合物(anilinoquinazoline),为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本品最常见不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和腹泻,最严重不良反应是间质性肺病,发生率为3%-5%。目前,本品用于前列腺癌、食管癌、肝细胞癌(HCC)、胰腺癌、膀胱癌、肾细胞癌(RCC)、卵巢癌、头颈部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多种治疗适应证处于Ⅱ期临床研究阶段。 1.1.1.2厄洛替尼(特罗凯) 本品由OSI制药公司开发,2004年11月在美国首次上市,用于治疗NSCLC。本品为口服小分子EGFR-TK抑制剂,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已明确能提高NSCLC患者生存期的靶向药物。

黄芪研究进展综述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 周春竹 【摘要】黄芪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的根。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现代研兜分析发现其舍有苷类、黄嗣、多糖、氧基酸、亚油酸、生物碱和胆碱等多种有效成分。本文就黄芪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作出综述。【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综述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黄芪用途广泛,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3]。 多年来人们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黄芪新的药理作用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主要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对心脏器官的作用 1.1改善心功能 1.1.1 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对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作用。黄芪皂苷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犬和心功能受抑制犬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4]。王氏等[5]采用B受体阻滞剂心得安诱发麻醉犬体内急性心衰模型的方法,通过血流动力学测定,观察到黄芪注射液增加心输出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的作用。 1.1.2 减轻心脏负荷研究表明[6],黄芪扩血管作用和组胺释放或肾上腺素d、B受体无关,而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O产生,继而激活血

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 1.2保护心肌细胞 1.2.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彭氏等[7]利用培养的心肌细胞造成缺氧模型,发现缺氧30分钟时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细胞显著增高,109/L黄芪对缺血心肌无保护作用,1009/L、10009/L的黄芪使凋亡率分别降低34.96%、37.02%,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抑制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但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且缺氧心肌细胞中TNF-otmRNA的水平和凋亡率都增高,提示TNF.a可能参与诱导缺氧心肌细胞凋亡。 1.2.2稳定细胞膜李氏等[8]观察到一定浓度的黄芪可提高SOD活性,使MDA、CK水平降低,但未恢复正常,该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提示黄芪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和稳定细胞膜来防止细胞受损。 1.3 心脏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外兔心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从器官和细胞2个水平,运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记、RT—PCR、生化学检测等多种方法,发现该药物具有调节抗再灌注损伤的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很可能是其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并且特异性抑制剂并不能减弱黄芪作用,说明黄芪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9]。 1.4对血压的影响黄芪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大鼠体外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上[10],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是由T细胞结合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发挥效应。朱培成[11]等观察到斑秃患者给服黄芪多糖后可显著下调Thl型细胞因子(IFN-y,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逆转斑秃患者Thl型反应,提示APS可抑制斑秃患者转录因子T-bet及Thl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IO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使之向Th2型漂移。蔡小燕[12]通过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发现黄芪治

种植黄芪可行性报告

种植黄芪可行性报告 ok3w_ads(“s004”); ok3w_ads(“s005”); 篇一:“十三五”重点项目-黄芪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黄芪种植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

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黄芪的药性分析

描述:黄芪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的干燥根,是一种... [摘要]黄芪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其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益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等功效。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锌、铜)和钙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黄芪具有保护心脏及肾脏、双向调节血糖及血压、抗缺氧、抗自由基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 黄芪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Bge·)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其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益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等功效。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锌、铜)和钙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黄芪具有保护心脏及肾脏、双向调节血糖及血压、抗缺氧、抗自由基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近年来对黄芪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日益深入,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展,就此概述如下。 1、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 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使抗体形成细胞数即溶血空斑数和溶血素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可使免疫后早期抗原结合细胞数明显升高。 黄芪有促进病毒诱生和自身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且黄芪能使脾脏内浆细胞增生,促进抗体合成。黄芪皂甙甲也能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合成,经电镜观察发现不仅浆细胞数量增多,而且胞质内扩张的粗面内质网腔中含有大量的抗体蛋白质。 2、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促进机体代谢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复习进程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专科生毕业论文(设 计) 中文题目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何建梅专业药学 层次年级 1003高起专学号 201105982102 指导教师宋冬梅职称医师 学习中心山西公路系统奥鹏学习中心成绩 2013 年 3 月 9 日

摘要: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新进展。包括新的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络铂类化合物、激素类药以及针对关键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 ,如肿瘤新生血管 (TA) 抑制剂、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以及最具研究热点的基因疗法,大量的临床实验及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这一系列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成功,为人类最终战胜肿瘤开辟了新的途径,标志着人类对肿瘤治疗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 肿瘤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临床应用

目录: 一细胞毒性药物 (3) 1 . 1 烷化剂 (3) 1 . 2 抗代谢药 (3) 1 . 3 有丝分裂抑制剂 (3) 1 . 4 抗肿瘤抗生素 (4) 二络铂类化合 物 (4) 三激素 类 (4) 四拓扑异构酶I 抑制剂 (5) 五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 (5) 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TA) 抑制剂 (5) 七抗癌中草药 (6) 八基因疗法 (6) 九小结 (7) 八参考文献 (8) 九致谢 (9)

引言:肿瘤仍是当今世界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种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现有肿瘤患者约7600 万,每年新增700 万,因癌症死亡的达600 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 % ; 在我国,肿瘤在前十名主要疾病排名中列第二位,死亡率为8 . 58/ 10 万,占死亡总人数的21 . 58 % 。近几年来,肿瘤化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尤其是在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方面。但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尤其是在致命性最强的实体瘤方面。20 世纪初以来,随着人们利用动物模型实验开展对包括生物化学、免疫学、治疗学等领域在内的学科研究,以及对肿瘤基因水平的认识和在生物学领域与技术方面的新进展,药学家和肿瘤学家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 必须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入手,才能提高疗效,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将抗肿瘤药物目前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一细胞毒性药物 1 . 1 烷化剂 这类药有一个或多个活跃的烷化基,能与机体细胞的核酸结合而使癌细胞受到抑制破坏。临床目前常用的仍以传统的烷化剂为主, 如盐酸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噻替哌等。我国自行研制的烷化剂有N -甲酰溶肉瘤素、甲氧芬芥、抗瘤新芥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分别对睾丸精原细胞癌、卵巢无性细胞瘤、多发性骨瘤、乳腺癌、肺癌、恶性淋巴瘤、原发性肝细胞癌、鼻咽癌等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率分别达到41 %、52 %、48 %等。但这些传统烷化剂的缺点是:对实体瘤的疗效差,不良反应严重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目前正在开发更好的同系物,如开发直接用于缺氧细胞的选择性细胞杀伤剂、可生物降解的亚硝脲氮芥聚合物制剂。用于脑癌手术后在肿瘤附近滞留并持续发挥疗效的药物, 如: adozelesin和carze2lesin等。

最新黄芪的研究进展

山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综述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毕业生:孙芮芮 专业:中药学(临床方向) 班级:2013级中药临床2班 指导老师:裴妙荣

二0一七年七月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学生:孙芮芮指导老师:裴妙荣 (山西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030619) 摘要: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芪为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至《纲目》始称黄芪。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黄芪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综述立足于前者的研究成果,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黄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芪: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本品味甘,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本文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以后黄芪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黄芪历史沿革的研究 1.黄芪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 1.1净制 关于黄芪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但仅有性味功效的阐述,未见有炮制方面的介绍。关于净制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 [1],其要求黄芪“去芦”。其他关于净制的记载还包括南北朝《雷公炮炙论》 [2]中要求“须去头上皱皮”,宋朝时提出“洗净”,明朝又有“刮皮”后入药的记载。 1.2切制 黄芪的切制技术始记载于《雷公炮炙论》[2],其要求“手劈令细,剉用”。宋代又提出“薄切、柞为细末、细切”等切制方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30 秦海林,等1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1药学学报,1999,34(1)∶ 58 31 于燕丽,等1RAPD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中的应用1中药材,2000,23(11)∶ 678 32 石俊英,等1RAPD和POD分析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 中的应用1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 137 33 李萍,等15S2rRNA基因间区序列变异用于金银花道地性研究初探1中草药,2001,32(9)∶ 834 (2003-11-18收稿)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吴发宝 陈希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所,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 本文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方面较全面的阐述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黄芪在心血管、免疫、抗癌、抗衰老以及在血液、肝脏、肾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黄芪为扶正固本的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1)Bge1var1mongholicus(Beg1)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1)Bge1的干燥根。别名绵芪、绵黄芪。现代研究发现:蒙古黄芪的根中含有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β2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等;膜荚黄芪根中含有黄芪甲苷、2’、4’二羟在25’、6’二甲氧基异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而且黄芪还含有硒、锌、铜、铁等14种微量元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多,现将其主要药理作用做一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 111 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和高剂量(8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1〕。XG A(黄芪甙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μ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2、3〕,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了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112 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用langendoff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2再灌注自由基的产生〔4〕。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是多重性的,它能够增加cAMP的含量,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乳酸脱氢酶的产生、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5〕。还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减轻缺氧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6〕。 113 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药物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h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7〕。郭棋〔8〕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45Ca2+示踪技术及光敏生物素标记cDNA探针杂交方法,结果发现黄芪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与钙拮抗作用有关。早期使用药物可改善感染细胞的Ca2+平衡,从而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Ca2+继发性损伤,又可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9〕。 114 对血压及血管的影响 ①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它可能是通过N02sG C2 cG MP介导的信号转换通道,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 MC)的功能,从而调整血压、血流及控制动脉硬化〔10〕。②黄芪具有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和肠血管的作用,对肾血管亦有扩张作用。 ③此外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防止理化因素所致的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增加。 115 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参数,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细胞异常电活动〔11〕,已证实黄芪皂甙能使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增高;使波幅、波宽、超射、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及最大除极速度等参数减少;还能使其静息电位减少10mv,洗脱后恢复,这表明黄芪皂甙能抑制Na+2K+2ATP酶的活性〔12〕。 2 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 ? 2 3 2 ?中药材第27卷第3期2004年3月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276000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通讯作者:尹华伟 标签:抗肿瘤药物;综述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医学的进步,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般性传染病逐渐被控制,而恶性肿瘤则成为日益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癌症已成了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近几年来,肿瘤化疗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有了明显的突破,但对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未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药学家和肿瘤学家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要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必须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入手,这样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对肿瘤特性和本质的研究,抗肿瘤药物正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向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目前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天然植物药物的开发(如紫杉醇),已发展到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新的靶点药物,如以肿瘤细胞膜为靶点和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多项研究[1]。因此,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各种药物的治疗手段已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分子肿瘤学和分子药理学的发展不断地阐明肿瘤的本质,而且大规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更是加速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进程。目前国内外关注的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和相应的新型抗肿瘤剂型或手段有多种,本文仅就其中部分热点简述如下。 1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是当今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1971年,Folkman最早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并指出控制肿瘤生长的新途径-抗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已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依赖于肿瘤的血管生成。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以新生血管的不断生成为前提的,肿瘤不但通过血管从宿主获取营养和氧气,而且通过肿瘤血管不断地向新的组织和器官输送癌细胞。实体瘤的生长通常分为无血管期和血管期,肿瘤直径达到1~2 mm时,肿瘤分泌若干因子刺激血管形成,获得血供的肿瘤继续增大乃至转移[2]。 体内肿瘤血管的生长是涉及多种激素和酶的多步骤过程,可分为“血管前期”和“血管期”两个阶段,两阶段的转化称为血管生成开关(angiogenicswitch)[3]。血管前期是指在肿瘤发生早期,局部几乎无新生血管的阶段,此时肿瘤半径<2

黄芪的研究现状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毕业论文 黄芪的研究现状 专业:生物制药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 摘要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黄芪属内蒙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传统中医多配以不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之中。在中药生产中运用超微粉碎技术、先进的逆渗浸提、超滤膜浓缩精制技术及原理,有效解决中药工业化生产中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时间长,药效损失大的问题,形成中药标准化提取物工艺技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这些都与黄芪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有关。黄芪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皂甙和黄酮等。本文就黄芪近期的研究现状作出综述。 关键词:黄芪;黄芪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 目录 1引言 (1) 1.1药理作用 (2) 1.1.1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3) 1.1.2免疫调节作用 (4) 1.1.3抗糖尿病作用 (5) 1.1.4抗肿瘤作用 (6) 2 临床应用 (7) 2.1收缩性心力衰竭(CHF) (8) 2.2病毒性心肌 (9) 2.3脑血管疾病 (3) 2.4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3) 2.5肾脏疾病 (3)

2.6恶性肿瘤 (3) 3黄芪在心血管系统反方面的应用 (3) 4黄芪在消化系统方面的应用 (2) 5黄芪在呼吸系统方面的应用 (2) 6其他应用 (2) 引言 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主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别名绵芪或绵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微温,味甘,具补气固表,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含有黄芪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其分还包括香豆素、叶酸、苦味酸、胆碱、香菜碱、亚油酸、β-谷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黄芪的药理研究一般采用黄芪水煎液或是黄芪的单体成分,单体中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研究较多 1.1药理作用 强心作用:对正常及受损的大鼠:黄芪总皂苷小剂量可加重心力衰竭,而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则有抗心力衰竭作用,对心肌的收缩舒张均有增强作用,且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黄芪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质量浓度为20~50g/ml 时对可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黄芪苷通过调节钙调蛋白活性,从而抑制磷酸二酯酶 (PDE)的活性,另一方面可能抑制Na-K-ATP 酶活性,增加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的数目,增强钙调素对Ca2+的敏感性。在体外实验中,黄芪总皂甙能降低过氧化氢处理的小鼠心肌细胞NO、NOS 的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黄芪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 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调节血压,保护血管:黄芪对血压具双向调节作用,黄芪能利尿降压,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室的前负荷,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动脉压,同时还对冠状动脉有直接扩张作用。可能机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生成,增加NO 的生成,继而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引起血管扩张。黄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APS 还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血管中粥 样斑块的形成。 免疫调节作用应用小鼠非麻醉状态下Ⅲ度烧伤模型,经腹腔注射APS( 250mg/k 体重,每天1 次,连续5d) ,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烧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基本恢复正常。APS 增加小鼠脾脏重量,主要是促进浆细胞的大量生成,以成熟浆细胞为主,增加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黄芪中提取物红芪多糖(RHPS)也可明显增加小鼠脾重;且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黄芪制剂无明显毒性,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在动物实验中,黄芪能增强刺激引起的T 细胞增殖和IL-2 产生,增强T 细胞功能,加强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增加抗体的生成。但对LPS 刺激的B 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体外实验中,低剂量黄芪提取物(5%)能增强,中等剂量(10%)和高剂量(20%)黄芪反而抑制刺激引起的T 细胞增殖和IL-2 的产生。APS 能增加T、B细胞的转化能力,克隆形成率,增加抗体水平,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 抗糖尿病作用黄芪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在常用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中黄芪使用频率最高。黄芪复方提取物能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模型的空腹血糖,提高小鼠糖耐量水平。APS 对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饲喂诱导的糖尿病SD 大鼠的血糖也有明显降低作用,并增加大鼠的IRS-1、IR 的表达水平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黄芪对能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可通过抑制肾脏NO 的合成,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高灌注高滤过状态;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调节脂质代谢,促进水钠排泄,改善血液的高凝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