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汉句法差异

英汉句法差异

英汉句法差异
英汉句法差异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李爱华 陈 桦 (南通医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 要: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的句法歧义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句法歧义 共性 树形图 概述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曾试图对歧义进行探讨,但由于其回避以致排斥语义的深层分析而碰了壁(宋协立, 1985)。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说,认为歧义是发生在深层语义与表层句法之间的现象,即同一表层句法结构有两个或多个深层语义。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语言学家们(Ruth.M. K enpson,1977;Parlmer,1981;R.G.Simp2 son,1989;etc)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宋协立,1985;沈家煊,1985;张法科,1995,周言人,1997;袁晓宁,1998;林洪志,2001;尹富林,2002,等)也开始探讨英语歧义成因、类型及其排除方法等。同时,汉语界权威语言学家们也开展了汉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朱德熙, 1980;吕叔湘,1984;徐思益,1985)。但对英汉歧义的对比研究却很少。虽然英汉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通过大量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差异的背后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语言是有共性的(程工,2001)。不同语言特点的研究和语言的普遍现象的研究,都是语言研究的方向,当前,基于不同语言特点寻求某种共性似乎是一种重要的倾向(赵世开,1999)。本文以英汉某些典型的句法歧义结构之间存在的共性为研究对象,综合 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一些分析方法,针对歧义的类型、表现形式及内在结构作一番探讨。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又称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或结构歧义(struc2 tural ambiguity),是由于句法结构原因而造成的多义现象。当同一表层结构或表层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时就会产生歧义(徐烈炯, 1988)。句法歧义的成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层次;第二,语法关系;第三,语义关系;第四,粘合程度;第五,语义辖域和焦点(沈家煊,1985)。本文将从以上5个方面对英汉句法歧义句的共性进行探讨。 一、多项式定义结构中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定心结构(modification)是指一个名词性中心项和一个或几个修饰项构成的语言结构。定心结构因修饰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偏项前置型定心结构(premodification)和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post modification),由于汉语中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并不常见,本文只比较英汉前置型定心结构中的歧义现象。 在多项式定心结构中,由于一个名词中心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修饰语,因修饰的层次不同,语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如: 1.the deep blue sea 从树形图1a中可见,deep和blue是并列修饰语,都修饰中心项sea,该短语可以理解为“深的蓝色海洋”。从树形图1b中可见,deep是副词,首先修饰形容词blue并构成形容词短语 7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14商贸英语2班15 吴楚楚摘要: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1、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2、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3、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构向线形结构的转换可初步归纳为一种句子结构的“分散”,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为散点,由层层相扣(内包)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汉译英则相反,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读纳入一定的构架之中。[4]

2 英汉语言对比

第二讲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时就可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重视一切难译的地方,认真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用不同语言形式来表达的问题。 从英译汉的角度来看,两种语言的词汇现象方面有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上的不同;在语法现象方面则有句子结构、句序和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上的各自特点。 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对比英汉词汇现象主要是从英语的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来看他们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看它们的对应程度如何,并在使用时看他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词的意义方面 语言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词的意义就是如此。以英语bird一词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近年来,随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又如,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作“帆”解。现在我们常用的短语set sail (起航),在当初确有扬帆起航之意。但二十世纪的今天,帆船已被用煤、用柴油、甚至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可是sail一词仍然使用,不过它已不再在我们脑中引起“帆”的联想罢了。自潜艇出现以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或潜艇指挥台围壳)”的含义。许多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家吸毒猖獗,sail这个词又可作吸毒后“变得飘飘然”的意思解。从“鸟”的本意转义成“飞行器”,以及从“帆”的本意转义成“变得飘飘然”,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对英汉语的词义作对应考察时,应该明确它们之间对应情况是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意义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1)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它们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如: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tuberculosis 肺结核 helicopter 直升飞机 minibus 微型汽车 2)英语中有些词与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它们在意义上概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如: marriage 娶、嫁 gun 枪、炮 sister 姐、妹 morning 早晨、上午 3)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目前在汉语里还找不到最后确定的对应词来表达。这主要是英语中一些新词,包括专用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反映英美社会特殊风气及事 物的词。如: mascon (mass concentration)(表示月球表层下高密度的)物质聚积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摘要: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而不同语言之言句法现象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因此,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现象差异充分地了解。本文从语序,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等方面对英汉句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译。 关键词:句子对比翻译 一引言 英译汉或汉译英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英汉句法的对比,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是就可以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们重视一切难译之处。英语和汉语在句法方面差异很大。所有的英语句法规则,并不适合于汉语。同样,所有的汉语句法规则也不都适合于英语。本文从语序、意合与形合、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句法对比,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语序 英语中由于有动词的形态变化,加上各种关联词语,分句的安排比较自由,多数可前可后;而汉语分句的位置则不然,尽管有关联词语标示分句间的关系,但位置仍然比较固定,仍然要遵循时序先后,逻辑事理的规律安排顺序。对比英汉语的语序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语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的顺序。

(一)英汉语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 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例:1)After I had my dinner , I went out for a walk. (前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 2)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后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3)Jake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原译:杰克先生明显地是被目击者相信开了三枪中的第一枪击中的。 改译:据目击者说,凶手共开了三枪,杰克显然是被第一枪击中的。 2、当句子里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英语通常是表态在前,叙事在后,表态部分较短,叙事部分一般比较长。 例:I am worried that I will be looked down upon by taking a job serving others. 我担心这份工作是伺候人的,要被人瞧不起。 (二)英汉语复合句中的逻辑顺序 1、在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因果顺序比较灵活,表 示原因的从句的位置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汉 语中多数情况为先从句后主句,先因后果。 例1)She did no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she was ill .(后置)因为她生病了,所以她昨天没去学校。(前置)

英汉句法构造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

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

英汉句法对比

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都经历过漫长的发展,都处于高度完善的状态,词汇分类非常相似,语句结构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许多英语语言学理论应该适用于汉语语法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汉语语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因为汉语与英语相比在构词造句方面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差异。 例如,我们暂时认定英语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认定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为SVOC,其中S为主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可能是因为本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之处。 第一,在英语语句结构中人群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主语结构中可以被任意划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汉语则不同,人群一般都作为整体充当主语,在谓语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词来履行英语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职责。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不会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做主语,而用“我们大多——”、“我们当中多数人——”等结构代替。“我们当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这样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汉语语句。 第二,英语的动词有词形的变化,汉语的动词则没有。例如,在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相信”一词没有任何词形变化,因此我们单从这个句子来看可以认定“现在,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于“believed”为动词“believe”的过去形式,我们只能认定“过去,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汉语中的动词根本不具有许多英语中的动词在语言表达中担当的语法功能,所以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规则,甚至其他语法范畴中的某些规则、解析方法可能不适合于汉语语法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但在相应的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诚实”一词就不应该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因为那样会使汉语的语法规则复杂化。为了说明这一点,再取一个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虽然它也可以直译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把它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这是因为汉语具有一个英语语法根本不具有的语句特征,汉语的句子中可以没有动词而只有形容词,也就是说,汉语中只要有形容词便可以构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一样,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汉语的语句具有这一特征,那么依据简化的原则,在汉语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和句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就应该具有同样的句法结构,其中“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都应视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于各自的复杂句中,而且“他诚实”中的“诚实”一词是谓语成分,而不是宾补成分,“他”一词也应视为主语,而不是宾语。这样的解析才符合汉语的特点。相反,如果受英语句法解析模式过多的影响而认定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的“诚实”作为宾语“他”的补语,那么汉语语法就会因为英语的特点而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总而言之,在汉语中单独一个形容词就可以作为完整的谓语,就因为这个英语语句不具有的特征,完全可以把汉语中SVOC这样的句法结构变为“主语+动词+简单句”的句式而使汉语语法尽量简化。英语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为英语句子只有在存在动词的情况下才能被视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语具有SVOC的句式是适应了英语的特征,但汉语不具有这个特征,我们采用这种句式可能并不适合汉语自身的特点。 第四,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用“S、V、O、C、A”这些句子成分为汉语句子做句法解析。那么有些句子我们将很难分析其句法结构。例如: (1)老王太极拳打得特别好。 (2)我们中有一些人赞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们把“老王”一词当作主语,那么“太极拳”一词应该是何种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们中”是状语,那么“有”和“赞成”哪一个是主要的动词呢?我们没有任何线索来判断,因为汉语的动词只有一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摘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研究,因为许多例子和语言现象可以显示区别。本文有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便于他们从更深的程度区别这两种语言,也便于今后他们更地道地掌握外语。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模式英汉句法对比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理论观点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论和J.Piaget的思维决定论。无论是思维决定语言还是语言决定思维,不可否认,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通过对比英汉句法中体现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挖掘其文化差异根源,可以对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中式英语错误,提出建议和改正方法。 一、国内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国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语言决定论 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认为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内在体。美国语言学家Franz Boas声称“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关键,是了解某一文化各个方面的必要条件”(Slobin,1996)。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也指出人不是孤立的活在客观世界里,也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社会活动中,而是很大程度上受某一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是他们所处社会的表达媒介……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建立在某一群体的语言习惯上的。没有哪两种语言相似到可以表达同样的社会实体(Sapir,1929)。Sapir-Whorf的假设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2)思维决定论 有许多其他情形,人们可以不用表达任何语言就可以迅速、明确的思考。这似乎是一个弹钢琴的钢琴家。人们还可以不使用任何语言仅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技能。因此,有些语言学家认为,思维决定语言。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 就是代表之一,认为在人类的大脑中思维先于语言存在,一个人的思维觉定其语言(Piaget,1970)。在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基础上,J.Piaget提出思维决定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思维来源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和合作行为。 2.国内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方面,中国语言学家的观点跟西方学者的不大相同。大多数的古代学者都论辩过语言是否能表达人的想法和思维。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

英汉语法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时间比较及翻译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孙婉婷 摘要:语法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性,决定了它对于语言的重要的区别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它在语言对比中的重要地位。时间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世界各国的人都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概念,然而由于语言不同,表达时间概念的语言手段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语中的时间表示方法,得出它们间的差异以寻求恰当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时态;标记;表现形式 一、引言 语音、词汇和语法因语言而异,是区别语言差异的要素,其中以语法的区别性最为明显。“语言体系具有民族性。各种语言的结构体系除具有普遍性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3]1997:5)语法最能体现语言的民族特点,因为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本民族成员或语言社团成员共同遵守的语言习惯或约定俗成的规则,它的本体存在于本民族成员或语言社团成员的心理之中,它反映着本民族成员或语言社团成员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 语法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性,决定了它对于语言的重要的区别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它在语言对比中的重要地位。英汉语有着不同的语法系统,它们都是内在的规律,区别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英语之所以是英语,汉语之所以是汉语,起本质区别作用的因素就是它们各自的语法系统。 时间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世界各国的人都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概念,然而由于语言不同,表达时间概念的语言手段也不尽相同。比如,通过判断动词尾缀的办法,法语动词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种时以分别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间概念。现代英语语法学家也通过判断动词词尾的办法,认定英语只有两种时,而不同于传统认为的三种时,而我们汉语则完全是通过添加词汇的办法来实现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的,严格说来,汉语没有类似于英语和法语中的动词词尾标志来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 二、汉语语法及英语语法的对比 (一)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 隐性和显性是一对矛盾。语法上所谓的隐性和显性是指有没有外在的形式上的标志。英语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形态丰富的语言,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从综合型走向分析型,但形态的内容仍保留不少(如名词的数,代词的性、数、格,动词的时、态,形容词与副词的级,主谓的一致关系等等)。而汉语,由于文字体系上的关系,不可能有形态变化;形式上东西也不多。正如洪堡特在1827年就指出过的:“在汉语里,跟隐藏的语法相比,明示的语法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 1.1在“时”上的表现 在英语语法中,动词都有“时”(tense)和“态”(aspect)两个语法范畴。众所周知,印欧语系中的诸多语言都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morphological changes),英语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一共有8个屈折词素(inflec-tional morphemes),用来指明各种语法关系。 英语有三种“时”:“现在时”(present tense)、“过去时”(past tense)和“将来时”(future tense)。一般动词现在时是以动词原形来表示,只有第三人称单数,在动词后面加“-s”. 过去时则是以“-ed”加于动词后表示。将来时则因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所变化。第一人称,无论单数复数,以把“shall”置于动词原形前来表示,第二第三人称,无论单数复数,则以“will”表示。而现代英语语法取消了“将来时”,认为英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能与现在时和过去时相提并论的表示将来时间的特殊动词形式———“将来时”(fu ture tense) [1] (p221)。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引言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英汉对比研究》的作者连淑能,主要从语法和修辞方面比较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本文将从意合与形合、主题与主语、被字句与被动语态、动态与静态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比较。 1.英汉句法的结构差异的具体表现 根据世界语言谱系划分,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a-Tibetanfamily)。汉藏语系拥有最多的讲话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且分布较为集中,以东亚的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family)中的日耳曼语族(Germanicgroup)中的西部语支,主要分布于英、美、加、澳、新西兰和南非等国。所属两种不同的语系,汉语和英语在句法表达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下面将针对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进行简单的探讨。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摘要 ]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 ,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 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 ,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1 ]这 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因此 ,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 ,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 (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 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 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14834278.html,整理 提供词的运用上”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 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 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 . (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 )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 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 . 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 )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 1 .句型差异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 句逐点交代。”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 . (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 )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 (如上句中的 which、 even if )用长句连贯地

英汉语法差异

1.英语注重结构的严谨性,而汉语相比之下则更注重意思的传达。于是汉语中便有大量的无主句。如很多书的前言部分都有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这句话中国读者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用英语的语法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无主句。其实是“由于(作者)时间仓促和经验不足造成了疏漏,(作者)恳请读者不吝指正。”因此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将它潜在的被省略的主语还原,才能被英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2.和汉语一样.英语也习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对其进行修饰限侧,这个形容词称为定语修饰部分((attributive modifier),这个部分可以由n个并列的形容词构成(如a beautiful pale pink sunset)。问题是如果这部分是一个句f而不是简单几个形容词的并列时,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需要将这样一个做名词修饰语的部分移到名词后面,由关系代词引导构成定语从句。(如Can you show me the house where Shakespeare once lived?) 而在汉语中,定语修饰部分即便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仍然保留在它原来的位置,即名词的前面,如“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这句话的骨干为“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中间复杂的部分是说明邓小平理论作用或重要性的定语。当把这样一句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遵循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语法特征,将其译成定语从句(试译为Deng's theory is the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directs the Chinese to fulfill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 3.词序的不同。汉语的思维习惯是“何时何地发生何事”.因此将时间和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昨天在教室里两名间学争吵起来)。英语却不同,它习惯将这类次信息放到句末(Two students quarrel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汉语可以将“非常”直接置于动词前,于是不少学生在口语甚至作文中犯“1 very like it"这样简单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不熟悉very这个词的用法。或者说对英语词序不够了解,于是便想当然地套用汉语的思维习惯。 4.还有一些其他细徽的差别。(1)时态方面,汉语的时态要比英语简单一些。英语的完成式有现在完成式和过去完成式,各自的构成义有所不同((has/have done, had done),而汉语则无需在动词本身作复杂的变化,也并无现在完成和过去完成之分,只是在动词前添加表示完 成含义的副词“已经”就可以了。(2)汉语多主动句,英语多用被动。被动语态方面,英语是be done的形式(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boy >,而汉语同样不需要对动词做任何变动,只添加表被动含义的“被”字即可(这个男孩砸坏了窗户l窗户被这个男孩砸坏了)7 (3)英语的主谓一致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比较繁琐,指的是谓语动词和主语在人称、时态、数、格上保持一致。如一般现在式里,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要在动词后加枯着语素(bound morphemes或es。而汉语在这方面则简单得多,因为汉语可以说从不或者很少考虑一致的问题。“一个孩子爬树”和“三个孩子爬树”只是在限定词上不同,其它都是一样的。 一、词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差异。 从词类方面讲,英语和汉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如英汉语言都有名词、代词、动词、形 容词、副词、介词等。但也存在不同的地方,如英语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英语单词的词形会发生变化,而汉语则不会。另外,词类的差异还反映在词的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