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摘要: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而不同语言之言句法现象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因此,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现象差异充分地了解。本文从语序,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等方面对英汉句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译。

关键词:句子对比翻译

一引言

英译汉或汉译英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英汉句法的对比,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是就可以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们重视一切难译之处。英语和汉语在句法方面差异很大。所有的英语句法规则,并不适合于汉语。同样,所有的汉语句法规则也不都适合于英语。本文从语序、意合与形合、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句法对比,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语序

英语中由于有动词的形态变化,加上各种关联词语,分句的安排比较自由,多数可前可后;而汉语分句的位置则不然,尽管有关联词语标示分句间的关系,但位置仍然比较固定,仍然要遵循时序先后,逻辑事理的规律安排顺序。对比英汉语的语序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语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的顺序。

(一)英汉语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

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例:1)After I had my dinner , I went out for a walk. (前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 2)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后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3)Jake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原译:杰克先生明显地是被目击者相信开了三枪中的第一枪击中的。

改译:据目击者说,凶手共开了三枪,杰克显然是被第一枪击中的。

2、当句子里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英语通常是表态在前,叙事在后,表态部分较短,叙事部分一般比较长。

例:I am worried that I will be looked down upon by taking a job serving others. 我担心这份工作是伺候人的,要被人瞧不起。

(二)英汉语复合句中的逻辑顺序

1、在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因果顺序比较灵活,表

示原因的从句的位置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汉

语中多数情况为先从句后主句,先因后果。

例1)She did no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she was ill .(后置)因为她生病了,所以她昨天没去学校。(前置)

2)As the weather was fian ,we decided to go out. (前置)

因为天气很好,我们决定出去。

(前置)

2、在表示目的与行动关系时,英语和汉语的句子中,通常都是行动在前,目的在后。但是在汉语句子中,有事为了强调目的,也可以把目的放在行动之前。

例:1)I will run slowly so that you can catch up with me. (后置)为了能让你赶上我,我会慢慢跑。(前置) 2)I open the window in order tthat fresh air might come in .(后置) 我把窗户打开以便新鲜空气可以进来(后置)

3、英语在表示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中,条件与结果的顺序不固定,条件从句的位置可以在表示结果的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汉语中多数情况则是条件在前,结果在后。例:1)I will buy a computer if I am able to save up enough money.(后置)

如果我能存下足够的钱,我就去买一台电脑。(前置)

2)Once you get in to a bad habit,you will find it hard to get out of it .(前置) 一旦染上坏习惯,想改掉就难了。(前置)

4、英语习惯于“先前景,后背景”,而汉语则为“先背景,后前景”。背景通常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其他的伴随状况等次要信息和细节。前景则指重要的信息,英美人习惯于把重要的食物放在句首。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则相反。

例: The news briefing was held in Room 301 at about nine o’clock yesterday morning .新闻发布会昨天上午9点左右在301会议室召开。

三、形合与意合

英语与汉语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英语句子中各个分句之间的联系通过关联词显示出来,表达语法语义和逻辑关系。因此,英语被认为是典型的形合法。而汉语各句子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纽带隐性表现出来。因此,汉语则认为是典型的意合法。

1关系词和关联词

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如who,whose,that,which,what,where,why等。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如and,or,but,yet,so,howere,either,以及when,while,as,since,until 等;汉语则没有或不用这些词类。现举例说明:

例1):These two cultures,which were created in different areaas,developed in parallel and without inter-influence.

这两种文明产生于不同的地区,它们的发展并行不悖,互补影响。

2)Mr.Smith was arrested when he himself was not aware what crime he had committed.

史密斯先生自己还不知道犯了说明罪,人家就把他逮捕了。

2、介词

介词在英语中数量较多,用法灵活,是连接词语的重要手段。由介词构成的短语不仅能连接词组间的关系,而且能作为连接成分,标示

句际关系,如in sum,in short 标示总结;as a result,in conclusion 引出结果,on the contrary连接对比关系等等。

例:They refused to pay the higher rent when an increase was announced. As a result,they were evicted from there apartment.(结果)房租上涨后,他们拒付,结果他们被人家从公寓里赶了出来。

3、形容词和比较级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概念,用以表达事物之间的异同和高下的比较关系。同样是比较关系的表达,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有些情况下,汉语可以使等级比较意义隐含在一定的语境中,使之成为一种暗比;而英语的比较等级形式是显性的,是明比。这也是英语的形合手段。

例1) 还是用电子邮件联系快。

It is much faster to communicate by email.

2)英语难学?还是法语难学?

Which is more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or Frenc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句子中形容词在一定的语境中无须通过对比结构或添加任何程度的修饰词语,就能表达等级比较意义,而英语则与其不同,只要进行等级比较,形容词或副词就得体现出比较级的形态,并使用比较格式。例如:“这两个皮包我都喜欢,你喜欢哪一个?.”两者之间做比较,英语必须

用形合手段将两者连接起来,译成:“I like both these bags.Which do you like better?”这也是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一种体现。

因此:

1)英译汉应省略不必要的关联词。

We knew spring was coming as we had seen a robin.

我们看见了一只知更鸟,知道春天快要到了。

2)相反,汉译英时则需要补上必要的关联词。

例:没有信心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Unless a person have confidence ,he will never success.

四、主动和被动

英语和汉语都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但从使用频率和表达方式来看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多用主动语态。英语中多用被动语态主要在于:强调被动动作或是用于语意连贯的需要。从表达方式来看,英语的被动语态通过英语词形变化,由“Be+及物动词过去分词”构成。汉语被动语态可以表达为“被······,叫·····,是······’的,因此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有时可以直接翻译成被动语态,有时需要把被动句转换成把字句、主动句、祈使句或无主句。1,、将英语被动句直接翻译成汉语被动语态:

The student ,being late for two hours,was severely criticized by his teacher.

那个学生迟到了两个小时,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2、将被动句转化为把字句:

The mechanical energy can be changed back into electrical energy by a generator.

利用发电机可以把机械能再转变成电能。

3将被动句转化为主动句:

Although electricity was discovered abou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it came into practical use long after.

虽然电是在两千年前发现的,但过了很久才得到实际应用。

4、许多英语的被动句没有清楚清楚表述施动者,或者只是强调了行动本身。我们在翻译成汉语句子有的可以不带主语,因此,当无须说出行动的主体时,都可以将英语的被动句译成

请注意使用前清洗水果。

(该例句是以it 为主的形式主语,是常见的英语被动语态,所以在翻译时死板的认为It is 的句式就是要加入主语,应该看具体情况而言。)

5、还有一些英语的主动句时再翻译是常常需要加入一些不确定的主语,如“我们,大家,人们,有人等等”或者进行指称的转化,比如:So many times I’ve been told something can’t be done.

很多时候,有人会告诉你,你不可能完成某些事情。

五、代替与重复

代替与重复是句子各个部分之间的一种衔接手段。英语不喜欢重复,而汉语则正好相反。英语多使用代词,几乎每句话都有代词,而汉语虽有代词,但不如英语使用的多。汉译英时,要尽量避免重复,译作代词。英译汉时,则可将代词改名词或者不译。

英语回避重复的主要原因是重复会使语言的表达单调、呆板,

所以在能够明确表达意义的前提下,英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避免用词的重复。

1替代

英语代词的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英语避免重复最主要的方法

就是使用代词,例如:

Two things are outstand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 English system of canals and they characterise all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在修建英国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这两点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从该例中可以看到,原文中都用代词来替代名词,而汉语则可以连用名词)

英语的替代分为三类:1)第一类为名词性,即用代词取代名词或名词短语,常用的代词有“one ,ones ,the same “等

例:Jane needs a new bicycle .She’decided to buy one.

简需要一辆新自行车,她决定买一辆。

2)动词性替代,即用替代词来取代谓语动词或词组,常用的替代词是“do”.

例:Mary looks very happy .She seems happier now than she did last time we met.

玛莉今天看起来很高兴,她好像比我上一次见到她时要高兴。

3)分句性替代,分句性替代指用代词去替代分句。

例:John hasn’t found a job yet. He told me so yesterday.

约翰还没找到工作,这是他昨天告诉我的。

2 省略

省略也分为三类: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分句性省略。

1)名词性省略通常指名词性短语中的中心词或修辞语的省略,例:Could you lend me some money if you have any?

如果你有钱,能借我一些吗?(该句中if you have any中省略了“money”)

2)动词性省略:出现在动词短语中的省略。例:Jane should have been told ,but I don’t think she has been. (told) 应该把这件事告诉简,但是我想没有人告诉她。

3)分句性省略:一般指整个分句被省略的现象。这种省略较多出现在问答中,例:

I thought Mary was leaving today .------She hasn’t said so .

我想玛丽今天要走。---------可是她没说今天要走。

汉语较少使用替代等方法来避免重复。汉语中的重复有时是为了取得某种修辞效果,但多数情况下还是语言的习惯造成的。

例:我们谈到看书,谈到旅程,谈到天气,谈到彼此的情况------谈到一切,只是不谈我们的男女主人。

We talked of books ,of the journey,of the weather ,of each other -----of everything but our host and hostess.

汉语这种追求均衡的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组词造句的一大原则,而这一原则的应用往往造成了文字的重复倾向。汉语中有许多同

义反复的搭配,这样的搭配在英语中被视为多余,要避免使用,而汉语确实惯用的表达方法。

1、在进行汉译英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要学会用代词来避免重复。2)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

2、英译汉时最基本的方法也有两种:

1)将代词译为名词。2)将省略的词语重新译出。

六、结语: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英汉句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探讨了对英汉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英汉语对比研究为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有助于英汉间的互译。

参考文献:

【1】姜治文龚琳.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H】.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3】杨丰宁.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钟书能. 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 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 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 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5.Mr. 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 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 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 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 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 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 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李爱华 陈 桦 (南通医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 要: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的句法歧义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句法歧义 共性 树形图 概述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曾试图对歧义进行探讨,但由于其回避以致排斥语义的深层分析而碰了壁(宋协立, 1985)。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说,认为歧义是发生在深层语义与表层句法之间的现象,即同一表层句法结构有两个或多个深层语义。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语言学家们(Ruth.M. K enpson,1977;Parlmer,1981;R.G.Simp2 son,1989;etc)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宋协立,1985;沈家煊,1985;张法科,1995,周言人,1997;袁晓宁,1998;林洪志,2001;尹富林,2002,等)也开始探讨英语歧义成因、类型及其排除方法等。同时,汉语界权威语言学家们也开展了汉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朱德熙, 1980;吕叔湘,1984;徐思益,1985)。但对英汉歧义的对比研究却很少。虽然英汉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通过大量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差异的背后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语言是有共性的(程工,2001)。不同语言特点的研究和语言的普遍现象的研究,都是语言研究的方向,当前,基于不同语言特点寻求某种共性似乎是一种重要的倾向(赵世开,1999)。本文以英汉某些典型的句法歧义结构之间存在的共性为研究对象,综合 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一些分析方法,针对歧义的类型、表现形式及内在结构作一番探讨。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又称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或结构歧义(struc2 tural ambiguity),是由于句法结构原因而造成的多义现象。当同一表层结构或表层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时就会产生歧义(徐烈炯, 1988)。句法歧义的成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层次;第二,语法关系;第三,语义关系;第四,粘合程度;第五,语义辖域和焦点(沈家煊,1985)。本文将从以上5个方面对英汉句法歧义句的共性进行探讨。 一、多项式定义结构中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定心结构(modification)是指一个名词性中心项和一个或几个修饰项构成的语言结构。定心结构因修饰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偏项前置型定心结构(premodification)和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post modification),由于汉语中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并不常见,本文只比较英汉前置型定心结构中的歧义现象。 在多项式定心结构中,由于一个名词中心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修饰语,因修饰的层次不同,语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如: 1.the deep blue sea 从树形图1a中可见,deep和blue是并列修饰语,都修饰中心项sea,该短语可以理解为“深的蓝色海洋”。从树形图1b中可见,deep是副词,首先修饰形容词blue并构成形容词短语 7

第三讲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讲义

第二讲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 如果说词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那么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一般情况下,进行语篇翻译时,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基本上都是以句子为翻译单位的。尤其是英译汉时,即使是一个很长的句子,一般也要将整个句子通盘考虑,搞清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才能将句子翻译成既能忠实传达原文信息、风格、逻辑关系又能保持通顺的中文。 如果是汉译英,有时句子较长,可以根据意群进行切分,然后将切分开的句子逐句译为英文。将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结构进行对比,了解两种语言在句式结构上的异同之处,对翻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英文句式结构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主谓结构,即S+V(主语+谓语动词)的结构,即使是祈使句,也不过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英文的句子结构在S+V的结构上可以扩展,但总不外乎五种基本变化。 (1)S+V:He langhed. (2)S+V+O:Mary is reading Harry Potter. 3)S+V+O+O.c. We heard them quarrelling. (4)S+V+I.O+D.C He gave me some first-hand marerial. (5)S+link.V+P He is in dangerous situation. 以上这些句型充分显示出英文的基本句式结构是主谓结构,而且这是一种高度语法化的句式结构,其中主语一般是动作的发出者(doer\agent)或动作的承受者(doee),即整个句子分别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用上述主谓结构来套中文的句子模式,有一部分汉语句子与上述英语句子基本是对应的。例(1)至(5)的意思,中文也有与英文相似的结构,分别为: (1)C:他笑了。 (2)C:玛丽在读《哈里.波特》。 (3)C:我们听见他们争吵。 (4)C:他给我一些一手资料。 (5)C:他处于危险的境地。/他处境危险。 二、中文句式结构 (一)主谓结构(S + V ) 例1:他没来。(S + V ) He didin’t come. 例2:全家人都在看电视。(S + V + O) The family are watching TV. 例3:我们看到很多人站在广场上。( S + V + O + O.C ) We saw many people standing on the square. 例4:你能递给我那本书吗?( S + V + I.O + D.C) 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book? 例5:他看上去很失望。(S + link. V + P) He looks disappointed.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2

幻灯片1 课后练习 ●blue films ●bluebottle ●Greenfly ●common criminal ●common informer ●hard labor ●free love ●blue-eyed boy ●bluestocking 幻灯片2 参考翻译 ●blue films 蓝色电影(×) ●淫秽电影(√) ●bluebottle 蓝瓶子(×) ●绿头苍蝇(√) ●greenfly 绿苍蝇(×) ●蚜虫(√) ●common criminal 普通罪犯(×) ●臭名昭著的罪犯(√) ●common informer 一般的告密者(×) ●职业告密者(√) 幻灯片3 参考翻译 ●hard labor 艰苦的劳动(×) ●(监禁)苦役(√) ●free love 自由恋爱(×) ●(无婚约的)自由性爱(√) ●blue-eyed boy 蓝眼睛男孩(×) ●宠儿(√) ●blue sky research/thinking 蓝天研究/思维(×) ●天马行空式的(√) 幻灯片4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1. 支谦与《法句经序》(229年)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 开篇即强调了佛经翻译之难,即语言不同,语境不同,名物不同,翻译起来确实不易。幻灯片5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2. 道安与“五失本,三不易” 源自其在公元382年所作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 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 幻灯片6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三者,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幻灯片7 ●“五失本”是: ●一、佛经词序多是颠倒的,汉译时改从汉语语法,容易失本; ●二、佛经文字质朴,而汉人喜欢文采,为适合汉语读者,译文作了润饰,容易失本; ●三、佛经的论述,往往不厌其烦,颂文更是翻三覆四,翻译时删繁就简,容易失本; 幻灯片8 ●四、佛经有“义说”(长行之后,另加的偈颂复述)类似汉人韵文后的“乱辞”(总结),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1.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 翻译: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很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思考的能力。 2.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翻译:他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3.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Thackeray)翻译:(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六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阴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肥马套着雪亮的马具,一个肥胖的车夫带了假头发和三角帽子,赶车子的速度是一小时四英里。(萨克雷)

2 英汉语言对比

第二讲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时就可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重视一切难译的地方,认真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用不同语言形式来表达的问题。 从英译汉的角度来看,两种语言的词汇现象方面有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上的不同;在语法现象方面则有句子结构、句序和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上的各自特点。 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对比英汉词汇现象主要是从英语的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来看他们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看它们的对应程度如何,并在使用时看他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词的意义方面 语言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词的意义就是如此。以英语bird一词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近年来,随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又如,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作“帆”解。现在我们常用的短语set sail (起航),在当初确有扬帆起航之意。但二十世纪的今天,帆船已被用煤、用柴油、甚至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可是sail一词仍然使用,不过它已不再在我们脑中引起“帆”的联想罢了。自潜艇出现以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或潜艇指挥台围壳)”的含义。许多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家吸毒猖獗,sail这个词又可作吸毒后“变得飘飘然”的意思解。从“鸟”的本意转义成“飞行器”,以及从“帆”的本意转义成“变得飘飘然”,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对英汉语的词义作对应考察时,应该明确它们之间对应情况是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意义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1)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它们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如: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tuberculosis 肺结核 helicopter 直升飞机 minibus 微型汽车 2)英语中有些词与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它们在意义上概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如: marriage 娶、嫁 gun 枪、炮 sister 姐、妹 morning 早晨、上午 3)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目前在汉语里还找不到最后确定的对应词来表达。这主要是英语中一些新词,包括专用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反映英美社会特殊风气及事 物的词。如: mascon (mass concentration)(表示月球表层下高密度的)物质聚积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摘要: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而不同语言之言句法现象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因此,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现象差异充分地了解。本文从语序,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等方面对英汉句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译。 关键词:句子对比翻译 一引言 英译汉或汉译英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英汉句法的对比,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是就可以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们重视一切难译之处。英语和汉语在句法方面差异很大。所有的英语句法规则,并不适合于汉语。同样,所有的汉语句法规则也不都适合于英语。本文从语序、意合与形合、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句法对比,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语序 英语中由于有动词的形态变化,加上各种关联词语,分句的安排比较自由,多数可前可后;而汉语分句的位置则不然,尽管有关联词语标示分句间的关系,但位置仍然比较固定,仍然要遵循时序先后,逻辑事理的规律安排顺序。对比英汉语的语序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语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的顺序。

(一)英汉语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 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例:1)After I had my dinner , I went out for a walk. (前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 2)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后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3)Jake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原译:杰克先生明显地是被目击者相信开了三枪中的第一枪击中的。 改译:据目击者说,凶手共开了三枪,杰克显然是被第一枪击中的。 2、当句子里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英语通常是表态在前,叙事在后,表态部分较短,叙事部分一般比较长。 例:I am worried that I will be looked down upon by taking a job serving others. 我担心这份工作是伺候人的,要被人瞧不起。 (二)英汉语复合句中的逻辑顺序 1、在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因果顺序比较灵活,表 示原因的从句的位置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汉 语中多数情况为先从句后主句,先因后果。 例1)She did no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she was ill .(后置)因为她生病了,所以她昨天没去学校。(前置)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14商贸英语2班15 吴楚楚摘要: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1、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2、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3、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构向线形结构的转换可初步归纳为一种句子结构的“分散”,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为散点,由层层相扣(内包)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汉译英则相反,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读纳入一定的构架之中。[4]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一、被动与主动 (一)英语多用被动式原因 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子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文体的需要。 (二)汉英多主动式原因 1、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2、使用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用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用被动式时,汉语可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 (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 (5)“……加以/予以”式。 二、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 (一)、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1、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代词“it”除了用来代替除人以外的生物或事物之外还广泛用作填补词expletive。 (二)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 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一 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 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 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 5、动词的弱化 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 7、动词连用是汉语的常态 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子成份 9、汉语句子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

英汉句法构造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

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英译汉要考词组 1、长话短说To make a long story short 2、特别爱说说In a talkative mood 3、回乡省亲visit her native land 4、超凡脱俗to the full detachment 5、耽于恶习constant indulgence in bad habits 6、全心全意heart and soul 7、富有生命力的人 a cat with nine lives 8、赶时髦in line with latest trends in fashion 9、入不敷出live beyond his income 10、既惊奇,又绝望between astonishment and despair 11、公然挑衅nothing less than direct provocation 12、网上冲浪surf the net 13、人人都满意all things to all men 14、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 15、远洋集训the oceangoing training 16、并行不悖develop in parallel 17、头脑灵活mental flexibility 18、伤寒病typhoid fever 19、欲购从速waste no time if you want to buy it 20、满怀抑郁original depression 21、玩物丧志pursuit of pleasure will diminish his aim 22、积劳成疾fall ill from overwork 23、竭泽而渔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24、开门见山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25、物极必反when a thing reaches its extreme, it reverses its course 26、不进则退move forward or fall backward 27、无私才能无畏selflessness nurtures fearlessness 28、度量衡制度system of measurements 29、安安稳稳peace and security 30、审美appreciate beauty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meet friends from afar 32、男才女貌talented man and fair lady 33、天作之合 a match made in heaven 34、权宜之计measures of expediency 35、说得很对hit home 36、改革开放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37、四菜一汤the food consists of four side-dishes 38、御花园imperial garden 39、全面发展all-round 40、灾难深重the disaster-ridden nation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摘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研究,因为许多例子和语言现象可以显示区别。本文有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便于他们从更深的程度区别这两种语言,也便于今后他们更地道地掌握外语。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模式英汉句法对比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理论观点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论和J.Piaget的思维决定论。无论是思维决定语言还是语言决定思维,不可否认,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通过对比英汉句法中体现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挖掘其文化差异根源,可以对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中式英语错误,提出建议和改正方法。 一、国内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国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语言决定论 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认为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内在体。美国语言学家Franz Boas声称“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关键,是了解某一文化各个方面的必要条件”(Slobin,1996)。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也指出人不是孤立的活在客观世界里,也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社会活动中,而是很大程度上受某一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是他们所处社会的表达媒介……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建立在某一群体的语言习惯上的。没有哪两种语言相似到可以表达同样的社会实体(Sapir,1929)。Sapir-Whorf的假设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2)思维决定论 有许多其他情形,人们可以不用表达任何语言就可以迅速、明确的思考。这似乎是一个弹钢琴的钢琴家。人们还可以不使用任何语言仅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技能。因此,有些语言学家认为,思维决定语言。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 就是代表之一,认为在人类的大脑中思维先于语言存在,一个人的思维觉定其语言(Piaget,1970)。在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基础上,J.Piaget提出思维决定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思维来源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和合作行为。 2.国内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方面,中国语言学家的观点跟西方学者的不大相同。大多数的古代学者都论辩过语言是否能表达人的想法和思维。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 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 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 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 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 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 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 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 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 nding ano 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 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 it ”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 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 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英汉句式差异及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英汉句式差异及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定语及定语从句语序的调整 一.定语语序调整见课本P96 二.定语从句语序调整 (1) 前置译法 限制性定语从句往往要译成?……的?这种句型的前置定语结构,因为限制性定语从句与所修饰的词关系密切,若分开译则会影响主句意思的完整。 也有一些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或因结构较短,或因与被修饰词关系较为密切,或因拆译后将会造成译文结构松散,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译成前置定语结构。 1.The pressure is also heavy on students who just want to graduate and get a job. 2.My brother’s laugh, which was very infectious, broke the silence. 3.There will come the day when people the world over will live a happy life under the sun of socialism. 4.A writer’s work is a constant struggle to get the ri ght word in the right place, to find that particular word that will convey his meaning exactly, that will persuade the reader or soothe him or amuse him. 5.An eminent American historian, Barbara Tuchman, who has been highly acclaimed for her narrative histories, gained her first significant recognition in 1958. (2) 后置译法 后置译法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使用得比较普遍。有些限制性定语从句结构相对复杂,译成汉语前置定语则显得过长,而且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这种情况下往往也可以译成后置的并列分句,作进一步的连贯叙述。 1. They turned a deaf ear to our demands, which enraged all of us. 2.I have met children who not only are growing emotionally and intellectually but also are trying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morally. 3.World War Ⅱwas, however, more complex than World WarⅠ, which was a collision among the imperialist power over the spoil of markets, resources and territories. 4.If you reach Chicago by train and spend only an hour or two there you will feel the light wind off the lake which gives it the name “Windy City”. 5.In the spirit of frankness which I hope will characterize our talks this week, let us recognize at the outset these points: we have at times in the past been enemies. We have great differences today. What brings us together is t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s which transcend these differences. 6. They are striving for the ideal which is close to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 and for which, in the past, many Chinese have laid down their lives. (3) 合成译法 把原句中的被修饰词与定语从句合在一起译成一个独立的汉语句子的翻译方法。英语中的‘there be’结构就可以采用这种译法来处理。还有一些带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如果英语中的主句能够压缩成汉语词组并用做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