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doc

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doc

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doc
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doc

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

第 1 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P2---- 11)

第 2 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P12 ----16)

第 3 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P17 ---- 24)

第 4 讲等腰三角形 (P25---- 36)

第 5 讲等边三角形 (P37---- 42)

第 6 讲实数(P43---- 49)

第 7 讲变量与函数 (P50---- 54)

第 8 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55 ----63)

第 9 讲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P64---- 68)

第 10 讲一次函数的应用 (P69 ----80)

第11讲幂的运算( P81---- 86)

第 12 讲整式的乘除 ((P87---- 93)

第 13 讲因式分解及其应用 (P94---- 100)

第 14 讲分式的概念 ?性质与运算 (P101----108)

第 15 讲分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 (P109---- 117)

第 16 讲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P118---- 125)

第 17 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126---- 138)

第 18 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P139---- 146)

第 19 讲勾股定理 (P147----- 157)

第 20 讲平行四边形 (P158----- 166)

第 21 讲菱形矩形 (P167----- 178)

第 22 讲正方形 (P179----- 189)

第 23 讲梯形 (P190----- 198)

第 24 讲数据的分析 (P199----- 209)

模拟测试一

模拟测试二

模拟测试三

第 01 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 SAS, ASA, AAS, SSS,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 HL 法;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

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

进行证明;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

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 .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 AB ∥EF ∥DC , ∠ ABC=90°,AB =CD,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A.5 对B.4 对C.3 对D.2 对

A 【解法指导】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一

E 形,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从而推出第二对,第

形. 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 .

解:⑴∵ AB∥ EF∥DC , ∠ ABC=90. ∴∠ DCB=90.

在△ ABC 和△ DCB 中 B F AB DC

∠ ABC ∠ DCB ∴△ ABC≌∴△ DCB( SAS )∴∠ A

BC CB

D

C

对全等三角三对

全等三角

=∠ D

⑵在△ ABE 和△ DCE 中

∠A ∠ D

∠AED ∠ DEC

AB DC

∴△ ABE≌∴△ DCE∴ BE=CE

⑶在 Rt△ EFB 和 Rt△ EFC 中

BE CE

EF EF

∴R t△ EFB ≌ Rt△EFC ( HL )故选 C.

【变式题组】

01.(天津)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02.(丽水)已知命题:如图,点A、D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BE,∠ A=∠ FDE ,则△ ABC≌△DEF . 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

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

C

A D B

E

03. ( 上海 ) 已知线段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连接 AB、 DC , E 为 OB 的中点, F 为 OC 的中点,连接EF (如图所示) . F

⑴添加条件∠ A=∠ D ,∠ OEF =∠ OFE ,求证: AB= DC ;

⑵分别将“∠ A=∠ D ”记为①,“∠ OEF =∠ OFE ”记为②,“ AB=DC ”记为③,添加①、③,以②为

结论构成命题 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 2.命题 1 是 ______命题,命题 2 是 _______命题(选择“真”或“假”A D 填入空格) .

O

B E F

C

【例2】已知 AB= DC , AE= DF ,CF= FB. 求证: AF = DE.

【解法指导】想证 AF=DE ,首先要找出 AF 和 DE 所在的三角形CDE 和△ DEF 中,因而只需证明△ ABF ≌△ DCE 或△ AEF ≌△ DFE

. AF 在△ AFB 和△ AEF 中,而 DE 在△即可 .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证明它们

全等的条件 .

证明:∵ FB= CE ∴ FB+ EF= CE+ EF,即 BE= CF

A D

AB DC

在△ ABE 和△ DCF 中 , AE DF

BE CF

∴△ ABE≌△ DCF ( SSS)∴∠ B=∠ C

AB

C E F B DC

在△ ABF 和△ DCE 中 , ∠ B ∠ C ∴△ABF≌△DCE ∴AF=DE

BF CE

【变式题组】

01.如图, AD、 BE 是锐角△ ABC 的高,相交于点O,若

A. 2 B. 3 C. 4 D. 5

A

A

O E

D

B D C

B

第 1题图第 2题图BO= AC, BC= 7, CD = 2,则 AO 的长为()

C

E

2.如图,在△ ABC 中, AB= AC,∠ BAC= 90°,AE 是过 A 点的一条直线, AE⊥ CE 于 E,BD⊥ AE 于 D, DE

=4cm, CE= 2cm,则 BD= __________.

\

03.(北京)已知:如图,在△ABC 中,∠ ACB= 90°,CD ⊥ AB 于点 D,点 E 在 AC 上, CE= BC,过点 E 作AC 的垂线,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F . 求证: AB= FC.

F

B

D

A E C

【例3】如图①,△ ABC≌△ DEF ,将△ ABC 和△ DEF 的顶点 B 和顶点 E 重合,把△ DEF 绕点 B 顺时

针方向旋转,这时AC 与 DF 相交于点 O.

⑴当△ DEF 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B( E)、 C、 D 在同一直线上时,∠AFD 与∠ DCA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⑵当△ DEF 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⑴中的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A A

C A

E F

B F O

D F B(E) C D

B( E) C

图①

图② D

图③

【解法指导】⑴∠ AFD =∠ DCA

⑵∠ AFD =∠ DCA 理由如下:由△ ABC≌△ DEF ,∴ AB= DE ,BC= EF, ∠ ABC=∠ DEF , ∠ BAC =∠ EDF

∴∠ ABC - ∠FBC =∠ DEF -∠ CBF , ∴∠ ABF =∠ DEC

AB DE 在△ ABF 和△ DEC 中 ,

∠ ABF

∠ DEC

BF

EC

∴△ ABF ≌△ DEC ∠ BAF =∠ DEC ∴∠ BAC -∠ BAF =∠ EDF -∠ EDC , ∴∠ FAC =∠ CDF ∵∠ AOD =∠ FAC +∠ AFD =∠ CDF +∠ DCA

∴∠ AFD =∠ DCA 【变式题组 】

01.(绍兴)如图, D 、 E 分别为△ ABC 的 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

DE 折叠,使点 C 落在 AB 边上

的点 P 处 . 若∠ CDE = 48°,则∠ APD 等于( ) A . 42°B . 48°C . 52°D . 58°

02.如图, Rt △ ABC 沿直角边 BC 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

DEF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 ABC ≌△ DEF

B .∠ DEF = 90°

C . AC =DF

D .EC = CF

C

D

A

D E

G

A

P B

BE

C

F

第 1题图

第2题图

03.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种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

B 、

F 、C 、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 ⑴求证: AB ⊥ ED ;

⑵若 PB = BC ,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

A

A

C

E

E

P

M

F

B

D

B

F

N

C D

【例4 】(第 21 届江苏竞赛试题)已知,如图, BD 、 CE 分别是△ ABC 的边 A C 和 AB 边上的高,点 P 在 BD 的延长线, BP = AC ,点 Q 在 CE 上, CQ = AB. 求证:⑴ AP = AQ ;⑵ AP ⊥AQ

【解法指导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也就是证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三角形全等 . 经观察,证 AP = AQ, 也就是 证△ APD 和△ AQE ,或△ APB 和△ QAC 全等 , 由已知条件 BP = AC , CQ = AB ,应该证△ APB ≌△ QAC ,已具 备两组边对应相等,于是再证夹角∠ 1=∠ 2 即可 . 证 AP ⊥ AQ ,即证∠ PAQ = 90°,∠ PAD +∠ QAC =90°就可 以.

证明:⑴∵ BD 、 CE 分别是△ ABC 的两边上的高, A P

∴∠ BDA =∠ CEA = 90°,

E

∴∠ 1+∠ BAD = 90°,∠ 2+∠ BAD = 90°,∴∠ 1=∠ 2.

D

1

F AB QC

Q

在△ APB 和△ QAC 中, ∠1 ∠ 2 ∴△ APB ≌△ QAC ,

B

BP CA

2

∴ AP =AQ

⑵∵△ APB ≌△ QAC ,∴∠ P =∠ CAQ, ∴∠ P +∠ PAD =90° C

∵∠ CAQ +∠ PAD =90°,∴ AP ⊥ AQ

【变式题组 】

01.如图,已知 AB = AE ,∠ B =∠ E , BA = ED ,点 F 是 CD 的中点,求证:

AF ⊥ CD.

A

B

E

02.(湖州市竞赛试题)如图,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

MA 为 am ,

C F D

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的墙上,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

NB 为 bm ,梯子倾斜角为 45°,这间房子的宽度是( )

a b a b A .

m

B .

m

2

2

C . bm

D . am

C

M

B

D

75° 45°

A

A C

E

第 2题图

第3题图

03.如图,已知五边形 ABCDE 中,∠ ABC =∠ AED = 90°, AB = CD = AE = BC + DE = 2,则五边形 ABCDE

的面积为 __________

演练巩固·反馈提高

01.(海南)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

α度数是(

A . 72°

B . 60°

C . 58°

D . 50°

50° A /

A

A

a

c

a

C P

B

58°

72° α

/ O

D

B

b

第1题图

c

B

第 2题图

C

第 3题图

/ / /

,∠ BCB /

/

的度数是(

02.如图,△ ACB ≌△ A C B = 30°,则∠ ACA A . 20°B . 30°C . 35°D . 40°

03.(牡丹江)尺规作图作∠ 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

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 OA 、 OB 于 C 、 D ,

再分别以点 C 、 D 为圆心,以大于

1

P ,作射线 OP ,由作法得△ OCP ≌

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 ODP 的根据是(

2

A . SAS

B . ASA

C .AAS

D . SSS

04.(江西)如图,已知 AB =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ABC ≌△ ADC 的是(

A. CB = CD

B.∠ BAC =∠ DAC

C. ∠ BCA =∠ DCA

D.∠ B =∠ D = 90°

D

B

1 A

C

E

A

M

2

C

D

D

B A

第 5题图 B

N 第4题图

C

E

第6题图

05.有两块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和△ BDE ,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如图,当A、 B、 D 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下面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ABE≌△ CBD

B. ∠ ABE=∠ CBD

C. ∠ ABC=∠ EBD = 45° D . AC∥ BE

06.如图,△ABC 和共顶点A,AB= AE,∠ 1=∠ 2,∠ B=∠ E. BC 交 AD 于 M,DE 交 AC 于 N,小华说:“一定有△ ABC≌△ AED.”小明说:“△ ABM≌△ AEN.”那么()

A. 小华、小明都对

B. 小华、小明都不对

C. 小华对、小明不对 D .小华不对、小明对

07.如图,已知AC = EC, BC = CD , AB = ED ,如果∠ BCA = 119°,∠ ACD = 98° ,那么∠ ECA 的度数是___________.

08.如图,△ ABC≌△ ADE,BC 延长线交DE 于 F,∠ B= 25° ,∠ ACB= 105°,∠ DAC = 10°,则∠ DFB 的度数为 _______.

09.如图,在Rt△ ABC 中,∠ C= 90°, DE ⊥ AB 于 D, BC= BD . AC= 3,那么 AE+ DE= ______

E D D

A

B

F

E

C D B

O

C

D A EC

A EC

第7题图 A 第 8题图 B 第 9题图第 10题图

B

10.如图, BA⊥AC , CD∥ AB. BC= DE,且 BC⊥DE ,若 AB= 2, CD =6,则 AE= _____.

11.如图 , AB= CD , AB∥ CD. BC= 12cm,同时有 P、 Q 两只蚂蚁从点 C 出发,沿 CB 方向爬行, P 的速度是

0.1cm/s, Q 的速度是0.2cm/s. 求爬行时间 t 为多少时,△ APB≌△ QDC .

A B

.

. P

Q

C D

12.如图 ,△ ABC中,∠BCA=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作 BD⊥ BC 交 CF 的延长线于 D .

⑴求证: AE= CD ;

⑵若 AC= 12cm,求BD的长. D

13.(吉林)如图, AB= AC, AD⊥BC 于点 D, AD 等于 AE, AB 平 B 于点 F, 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E

F C 作 CF⊥ AE,垂足为F,过 B

A

F

E

C

分∠DAE交DE A

14.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板 ABC 的直角顶点 C 放在直线 l 上,B

D C 从另两个顶点

A、B 分别作 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D 、E.

⑴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D C E l

⑵若 DE= a,求梯形 DABE 的面积 . (温馨提示:补形法)

A

15.如图, AC⊥BC, AD ⊥ BD , AD =BC ,CE⊥ AB, DF ⊥ AB,垂足

A E F B

16.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

会全等?

⑴阅读与证明: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明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

已知△ ABC 、△ A 1B 1C 1 均为锐角三角形, AB = A 1B 1, BC = B 1C 1,∠ C =∠ C 1 . 求证:△ ABC ≌△ A 1B 1C 1.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B B 1

C A C 1

A 1

D D 1

⑵归纳与叙述:由⑴可得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

.

培优升级·奥赛检测

01.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E 、 F 分别是 AB 、 AC 上的点,且

AE =AF , BF 、CE 相交于点 O ,连接

AO 并延长交 BC 于点 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 .4 对

B .5 对

C .6 对

D .7 对

A

A

E

D

A E

C

E F

1 A

M

2

D

F

O

E

1

B

3

N

B

C

B

2

F

D

O C B

C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 3题图

第 6题图

02.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 OC =OD ,下列结论中:①∠ A =∠ B ②DE = CE ,③连接 DE , 则 OE 平

分∠ AOB ,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03.如图, A 在 DE 上, F 在 AB 上,且 AC = CE ,

∠ 1=∠ 2= ∠3, 则 DE 的长等于()

A . DC B. BC

C. AB

D.AE +AC

04.下面有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B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 .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05.在△ ABC 中,高 AD 和 BE 所在直线相交于 H 点 , 且 BH = AC ,则∠ ABC = _______.

06.如图, EB 交 AC 于点 M, 交 FC 于点 D, AB 交 FC 于点 N ,∠E =∠ F = 90°,∠ B =∠ C, AE = AF. 给出下

列结论:①∠ 1=∠ 2;② BE = CF ; ③△ ACN ≌△ ABM ; ④CD = DB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___________.(填 序号)

07.如图, AD 为在△ ABC 的高, E 为 AC 上一点, BE 交 AD 于点 F, 且有 BF = AC , FD = CD. ⑴

求证: BE ⊥ AC ;

⑵若把条件“ BF = AC ”和结论“ BE ⊥ AC ”互换,这个命题成立吗?证明你的判定 .

A

E

08.如图, D 为在△ ABC 的边 BC 上一点,且CD =AB,∠ BDA =∠ BAD , AE 是△ ABD 的中线 . 求证: AC=2AE.

A

B

E D C

09.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E 为△ ACD 内一点,满足 AC= AD ,AB= AE, ∠ BAE+∠ BCE= 90°, ∠ BAC =∠ EAD . 求证:∠ CED = 90°.

B

C

E

A

D

10.(沈阳)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 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 DEB = 90°,∠ A=∠ D =30°,点 E 落在 AB 上, DE 所在直线交 AC 所在直线于点 F.

⑴求证: AF+ EF= DE ;

⑵若将图①中△ DBE 绕点 B 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 0°<α< 60°,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

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⑶若将图①中△ DBE 绕点 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

为( 1)中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此时AF 、 EF 与 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D

B B E

B

E

CF AC A F

C

A

图①图②

D 图③

11.(嵊州市高中提前招生考试)⑴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在△AB = 5, AC= 13, 求 BC 边上的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 .

A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

得 DE= AD ,再连接 BE,把 AB、 AC、 2AD 集中在△ ABE 中,

的三边关系可得 2<AE <8,则 1<AD< 4.

ABC 中,

AD 到 E,使利用三角形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 B 加

倍,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三角形中 .

E

⑵问题解决:受到⑴的启发,请你证明下面命题:如图,

D是 BC 边上的中点, DE ⊥ DF , DE 交 AB 于点 E,DF 交 AC 于点 F,连接求

证: BE+ CF >EF ;

E

B D

⑶问题拓展:如图,在四边形ABDC 中,∠ B+∠ C= 180°,

∠ BDC =120°,以 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A

连接 EF,探索线段BE、C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D

D C以考虑中线中到同一个

在△ ABC 中,

EF .

A

F

C

DB=DC,

AC 于 E、F 两点,

F

C

12.(北京)如图,已知△ABC.

⑴请你在 BC 边上分别取两点 D 、E( BC 的中点除外),连接 AD 、 AE,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面积

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⑵请你根据使⑴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 AC> AD + AE.

A

B

13.如图, AB=AD , AC= AE,∠ BAD=∠ CAE= 180°. AH ⊥ AH 于 H, HA 的延长线交C

DE 于 G. 求证: GD

=GE.

D

G

E

A

B H C

14.已知,四边形ABCD 中, AB⊥ AD, BC⊥ CD, BA=BC ,∠ ABC= 120°,∠ MBN = 60°, ∠ MBN 绕 B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当∠ MBN 绕 B 点旋转到 AE= CF 时,如图1,易证: AE+ CF= EF ;(不需证明)

当∠ MBN 绕 B 点旋转到 AE≠ CF 时,如图 2 和图 3 中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 、CF 、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A

A A

E

M B B

B

E M

C F

D C F D F C

D

E

N

N

图 2

图 1 N 图 3 M

第 02 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角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有角平分线时常常通过下列几种情况构造全等三角形.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已知OD 平分∠ AOB,在 OA、 OB 边上截取OA =OB, PM⊥ BD , PN⊥AD . 求证: PM =PN

【解法指导 】由于 PM ⊥ BD , PN ⊥AD. 欲证的△ OBD 与△ OAD 全等即可 .

证明:∵ OD 平分∠ AOB ∴∠ 1=∠ 2

OB OA

在△ OBD 与△ OAD 中,

1 2

OD OD

PM = PN 只需∠ 3=∠ 4,证∠ 3=∠ 4,只需∠ 3 和∠ 4 所在

B M

3D

P 4

∴△ OBD ≌△ OAD

1 N

2

O

A

∴∠ 3=∠ 4

∵PM ⊥BD ,PN ⊥ AD

所以 PM =PN

【变式题组 】

01.如图, CP 、BP 分别平分△ ABC 的外角∠ BCM 、∠ CBN. 求证:点

P 在∠ BAC 的平分线上 .

M

C

P

A B N

02.如图, BD 平分∠ ABC , AB = BC ,点 P 是 BD 延长线上的一点,

PM ⊥AD , PN ⊥ CD . 求证: PM = PN

A M

P

D N

C

B

【例2 】(天津竞赛题)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 中, AC 平分∠ BAD , CE ⊥ AB 于点 E ,且 AE = 1

( AB

+AD ) ,如果∠ D =120°,求∠ B 的度数

2

【解法指导 】由已知∠ 1=∠ 2, CE ⊥ AB ,联想到可作 CF ⊥AD 于 F ,得 CE = CF , AF = AE ,又由 AE =

1

( AB + AD ) 得 DF = EB ,于是可证△ CFD ≌△ CEB ,则∠ B =∠ CDF = 60° . 或者在 AE 上截取 AM

2

C

AD 从而构造全等三角形 .

D

解:过点 C 作 CF ⊥AD 于点 F. ∵ AC 平分∠ BAD , CE ⊥ AB ,点 C 是 AC 上一点,

∴CE =CF

在 Rt △CFA 和 Rt △ CEA 中,

CF CE A

E B

AC

∴Rt △ ACF ≌ Rt △ACE ∴ AF

AC

=AE

又∵ AE = 1

( AE +BE +AF -DF ) , 2AE = AE + AF + BE - DF ,∴ BE =DF

2

F

∵ CF ⊥ AD ,CE ⊥ AB ,∴∠ F =∠ CEB = 90°

CE CF

D

C

在△ CEB 和△ CFD 中,F

CEB ,∴△ CEB ≌△ CFD

1

DF BE

A

2

B

∴∠ B =∠ CDF 又∵∠ ADC =120°,∴∠ CDF = 60°,即∠ B =60° . E

【变式题组 】 01.如图,在△

ABC 中, CD 平分

∠ ACB , AC = 5, BC = 3. 求

S

S

ACD

CBD

C

10/16

02. ( 河北竞赛 ) 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B = a , AD = b. 且 BC = DC ,对角线 AC 平分∠ BAD ,问 a 与 b 的大

小符合什么条件时,有∠ B +∠ D = 180°,请画图并证明你的结论 .

【例3 】如图,在△ ABC 中,∠ BAC = 90°, AB = AC , BE 平分∠ ABC , CE ⊥ BE. 求证: CE = 1

BD

2

【解法指导 】由于 BE 平分∠ ABC ,因而可以考虑过点 D 作 BC 的垂线或延长 CE 从而构造全等三角形 .

证明:延长 CE 交 BA 的延长线于 F ,∵∠ 1=∠ 2, BE = BE ,∠ BEF =∠ BEC

∴△ BEF ≌△ BEC( ASA) ∴ CE = EF ,∴ CE = 1

CF

∵∠ 1+∠ F =∠ 3+∠ F = 90°,

2

∴∠ 1=∠ 3

1 3

在△ ABD 和△ ACF 中,

AB AC

,∴△ ABD ≌△ ACF

F

A

E

1

D

3

BADCAF

2

∴CE =

1

B C

∴ BD = CF

BD

2

【变式题组 】

01.如图,已知 AC ∥ BD , EA 、EB 分别平分∠ CAB 、∠ DBA , CD 过点 E ,求证: AB = AC + BD .

C

E

D

A 02.如图,在△ ABC 中,∠

B = 60°, AD 、CE 分别是∠ BA

C 、∠ BCA 的平分线, ⑴请你判断 FE 和 F

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⑵求证: AE + CD = AC.

B

AD 、 CE 相交于点 F.

B

E

D

F

A

C

演练巩固·反馈提高

01.如图,在 Rt △ ABC 中,∠ C = 90°, BD 平分∠ ABC 交 AC 于 D ,若 CD = n ,AB =m ,则△ ABD 的面积

是(

1 1 C . mn

D .2 mn

A . mn

B . mn

3

2

02.如图,已知 AB = AC , BE = CE ,下面四个结论:① BP =CP ;② AD ⊥ BC ;③ AE 平分∠ BAC ;④∠ PBC

=∠ PCB.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个 A . 1 B . 2 C . 3 D . 4

03.如图,在△ ABC 中, P 、Q 分别是 BC 、 AC 上的点,作 PR ⊥ AB ,PS ⊥ AC ,垂足分别是 R 、S.若 AQ = PQ ,

PR = PS ,下列结论:① AS = AR ;② PQ ∥ AR ;③△ BRP ≌△ CSP.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A

B A

P

R

P

B D

C

D

B 第1题图C

E

A

QS C

第 2题图

第 3题图

A

E

A

E

F

C

04.如图,△ ABC 中,

B

DC

B AB = A

C , A

D 平分∠

第5题图

第4题图

BAC , DE ⊥ AB , DF ⊥

AC ,垂足分别是 E 、 F ,则下列四个结论中:① AD 上任意一点到 B 、C 的距离相等;② AD 上任意一点 到 AB 、 AC 的距离相等;③ AD ⊥ BC 且 BD =CD ;④∠ BDE =∠ CDF .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05.如图,在 Rt△ ABC 中,∠ ACB= 90°,∠ CAB= 30°,∠ ACB 的平分线与∠ ABC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 E 点,则∠ AEB 的度数为()

A. 50°B. 45°C. 40°D. 35°

06.如图, P 是△ ABC 内一点, PD ⊥AB 于 D, PE⊥ BC 于 E, PF ⊥AC 于 F,且 PD= PE= PF,给出下列结论:① AD= AF ;② AB+ EC= AC+ BE;③ BC+ CF= AB+ AF ;④点 P 是△ 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07.如图,点P 是△ ABC 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点 P 到△ 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B.点 P 在∠ ABC 的平分线上

1 C.∠ P 与∠ B 的关系是:∠ P+

2 ∠ B=90° D .∠ P 与∠ B 的关系是:∠ B=

1

∠ P

2

A

A E

D A

F P

P

B E

C B 第7题图

CF

第6 题图

A

D

K

A

E

Q

08.如图,

N

CE BD 平分∠B

第8题图

C

D B B

第10题图C M

第9题图

ABC,CD 平分∠ ACE,BD 与 CD 相交于

D . 给出下列结论:①点 D 到 AB、AC 的距离相等;②∠BAC=2∠ BDC;③ DA = DC ;④ DB 平分∠ ADC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个B.2个C.3个D.4个

09.如图,△ ABC 中,∠ C= 90° A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 E,下列结论中:①AD 平分∠ CDE;

②∠ BAC=∠ BDE ;③DE 平分∠ ADB ;④ AB= AC+ BE.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3 个B.2个C.1个D.4个

10.如图,已知BQ 是∠ ABC 的内角平分线,CQ 是∠ ACB 的外角平分线,由Q 出发,作点Q 到 BC、 AC 和AB 的垂线 QM 、 QN 和 QK,垂足分别为M、 N、 K,则 QM 、 QN、 QK 的关系是 _________

11.如图,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DE⊥ AB 于 E, DF ⊥ AC 于 F,且 DB= DC. 求证: BE= CF

E

D

B

A F C

12.如图,在△ABC 中,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DE ⊥ AB 于点 E, DF ⊥ AC 于点 F . 求证: AD⊥EF .

E

A

O

F

B D C

培优升级·奥赛检测

01.如图,直线l 1、l2、 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选择的地址有()

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

02.已知 Rt△ ABC 中,∠ C= 90°, AD 平分∠ BAC 交 BC 于 D ,若 BC= 32,且 BD: CD =9:7 ,则 D 到 AB 边的距离为()

A. 18 B. 16 C. 14 D. 12

03.如图,△ ABC 中,∠ C= 90°,AD 是△ ABC 的平分线,有一个动点P 从 A 向 B 运动 . 已知: DC= 3cm,DB = A E B B 4cm,AD=8cm. DP的

G D

第4 题图

C第5题图 D

长为 x( cm) ,那么 x 的范围是 __________

l 1

C

D

l 2

l 3

A P B

,PF ⊥BD , PG ⊥ CD ,垂足分

第1题图

第3题图

04.如图,已知 AB ∥ CD ,PE ⊥AB 别为 E 、 F 、G ,且 PF = PG = PE ,则∠ BPD = __________

05.如图,已知 AB ∥CD ,O 为∠ CAB 、∠ ACD 的平分线的交点, OE ⊥ AC ,且 OE = 2,则两平行线 AB 、CD

间的距离等于 __________ 06.如图, AD 平分∠ BAC , EF ⊥ AD ,垂足为 P , EF 的延长线于 BC 的延长线 相交于点 G. 求证:∠G

1

(∠ ACB -∠ B)

2

E

A

P

F

B

D

C

G

07.如图 , 在△ ABC 中 , AB >AC ,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 P 为 AC 上任意一点 . 求证 : AB - AC >DB -DC

A

P

08.如图,在△ ABC 中,∠ BAC = 60°,∠ ACB = 40°, P 、 Q 分别 B

D

并且 AP 、 BQ 分别为∠ BAC 、∠ ABC 的角平分线上 . 求证: BQ + AQ = AB + BP

A

Q

B P

C

在 BC 、 AC 上,

C

第 3 讲

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

考点·方法·破译

1.轴对称及其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如下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

2.线段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也叫线段中垂线,它反映了与线段的两种关系:①位置关系——垂直;②数量关系—— 平分 .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判定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3.当已知条件中出现了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或垂线)

、或求几条折线段的最小值等情况时,通

常考虑作轴对称变换,以“补齐”图形,集中条件 .

经典·考题·赏析

【例1 】(兰州)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

3 个洞,则纸片展开后是(

【解法指导】对折问题即是轴对称问题,折痕就是对称轴. 故选 D.

【变式题组】

01.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02.(荆州)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虚线 EF 折叠,使点 A 落在点 G 上,点 D 落在点 H 上;然后再沿虚线 GH 折叠,使 B 落在点 E 上,点 C 落在点 F 上,叠完后,剪一个直径在BC 上的半圆,再展开,则展开后的图形为()

【例 2】(襄樊)如图,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中,将△ ABC 向右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得到△A’B’ C’,则与点 B’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0,- 1)B.( 1, 1)C.( 2,- 1)D.(1,- 1)

【解法指导】在△ ABC 中,点 B 的坐标为(-1, 1),将△ABC 向右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得到△ A’B’C’,由点的坐标平移规律可得B’(- 1 + 2,1),即 B’(1, 1) . 由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可得点B’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

标是( 1,- 1),故应选 D.

【变式题组】

01.若点 P(- 2, 3)与点 Q( a, b)关于 x 轴对称,则 a、 b 的值分别是()A.- 2, 3 B.2,3 C.- 2,- 3 D.2,- 3

02.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3, 2),点 Q 是点 P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将点Q 向右平移 4 个单位得到点 R,则点 R 的坐标是 ___________.

03.(荆州)已知点P( a+ 1, 2a- 1)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___.

【例 3】如图,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ACB= 90°),沿线段CD折叠,使点 B 落在 B1处,若∠ ACB1=70°,则∠ ACD =()

A. 30°B. 20°C. 15°D. 10°

【解法指导】由折叠知∠BCD =∠ B1CD . 设∠ ACD = x,则∠BCD =∠ B1CD =∠ ACB1+∠ ACD= 70°+ x. 又∠ ACD +∠ BCD=∠ ACB,即 x+( 70°+ x)= 90°,故 x= 10°. 故选 D.

【变式题组】

01.(东营)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C 分别落在点D’、 C’的位置 . 若∠ EFB = 65°,则∠ AED’等于()

A. 70°B. 65°C. 50°D. 25°

02.如图,△ ABC 中,∠ A= 30°,以 BE 为边,将此三角形对折,其次,又以BA 为边,再一次对折, C 点落在 BE 上,此时∠ CDB = 82°,则原三角形中∠B= ___________.

03.(江苏)⑴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 AB> AC)沿过点 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 AB 边上,折痕为AD ,展平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 A 和点 D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②) . 小明认为△ AEF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⑵实践与运用:

将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 B 的直线折叠,使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点 F 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 E 的直线折叠,使点 D 落在 BE 上的点 D ’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 求图

⑤中∠ α的大小 .

【例 4】如图,在△ ABC 中, AD 为∠ BAC 的平分线, EF 是 AD 的垂直平分线, E 为垂足, EF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求证:∠ B=∠ CAF .

【解法指导】∵EF 是 AD 的中垂线,则可得△ AEF≌△ DEF,∴∠EAF =∠ EDF .从而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与三角形的外角转化即可.

证明:∵ EF 是 AD 的中垂线,∴ AE= DE ,∠ AEF=∠ DEF,EF =EF ,∴△ AEF ≌△ DEF ,∴∠ 2+∠ 4=∠ 3,∴∠ 3=∠ B+∠1,∴∠2+∠ 4=∠ B+∠ 1,∵∠ 1=∠ 2,∴∠ B=∠ 4

【变式题组】

01.如图,点 D 在△ ABC 的 BC 边上,且 BC= BD+AD ,则点D在__________ 的垂直平分线上.

02.如图,△ ABC 中,∠ ABC= 90°,∠ C= 15°, DE ⊥ AC 于 E,且AE= EC ,若AB= 3cm,则DC =___________ cm.

03.如图,△ ABC 中,∠ BAC= 126°, DE 、 FG 分别为 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则∠EAG= ___________ .4.△ ABC 中, AB= AC, AB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 AC 于 F,若 AB= 12cm,△ BCF 的周长为 20cm,则△ ABC 的周

长是 ___________cm.

【例 5】(眉山)如图,在3× 3 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 和△ DEF ,且△ ABC 和△ DEF 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的备用图中画出所有这样的△DEF .

【解法指导】在正方形格点图中,如果已知条件中没有给对称轴,在找对称轴时,通常找图案居中的水

平直线、居中的竖直直线或者斜线作为对称轴.若以图案居中的水平直线为对称轴,所作的△DEF 如图①②③所示;若以图案居中的竖直直线为对称轴,所作的△DEF 如图④所示;若以图案居中的斜线为对称轴,所

作的△ DEF 如图⑤⑥所示.

【变式题组】

01.(泰州)如图,在2× 2 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格点图中所有

与△ ABC 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 个.

02.(绍兴)如图甲,正方形被划分成 16 个全等的三角形,将其中若干个三角形涂黑,且满足下列条件:

⑴涂黑部分的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⑵涂黑部分成轴对称图形.

如图乙是一种涂法,请在图1- 3 中分别设计另外三种涂法.(在所设计的图案中,若涂黑部分全等,则认为是同一种不同涂法,如图乙与图丙)

【例 6】如图,牧童在 A 处放牛,其家在 B 处,若牧童从 A 处出发牵牛到河岸 CD 处饮水后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求路程最短?

【解法指导】⑴所求问题可转化为CD 上取一点M,使其AM+BM为最小;

⑵本题利用轴对称知识进行解答.

解 : 先作点 A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A’,连接A’B 交 CD 于点M,则点M 为所求,下面证明此时的AM +BM 最小.

证明:在CD 上任取与M 不重合的点M’,

∵ AA ’关于 CD 对称,∴ CD 为线段 AA’的中垂线,

∴AM=A’M,M’= A’M’, 在△ A’M’B 中,有A’B<A’M’+BM’,

∴A’M+BM <A’M’+ BM ’,∴ AM +BM<AM ’+ BM ’,

即 AM+ BM 最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中考题 型) 第16讲认识三角形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 13,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 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 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 形个数是( ). A.1 B.2 C.3 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 5818 2 =20,则三边为20,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 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 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中线将原三角形面积一分为二,由FG为△EFC的中线,知S△EFC=2S△GFC=2.又由EF为△DEC中线,S△DEC=2S△EFC=4.同理S△ADC=8,S△ABC =16.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点D、E、F 分别是BC、AD、BE的中 点,S△ABC=4,则S△EFC= ______________. 02.如图,点D是等腰△ABC底边BC 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 于F,若一腰上的高为4cm,则 DE+DF=___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AB) ,点E在BC上,且AE=AD, DF⊥AE于F,则DF与AB的数量 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例4】已知,如图,则 ∠A+∠B+∠C+∠D+∠E= 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这是本章的一个基 本图形,其基本方法为构造三角形或 四边形内角和,结合八字形角的关系 (第2题图)

学而思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新编)

第1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中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 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A B C D E F A C D E F P Q R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 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1∠BOC ,∠FOC =21 ∠AOC ∴ ∠EOF =∠EOC +∠FOC =2 1∠BOC +2 1 ∠AOC =()AOC BOC ∠+∠21 又∵∠BOC +∠ AOC =180° ∴∠EOF =21 ×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 BOE 的补角是:∠AOE.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C E F E A A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汇编

八年级培优试卷 一、填空题 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0 3 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 A.m ° B.2m ° C.(90-m)° D.(90-2m)°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 ≤y ≤ 8

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

第12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 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 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 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 1 ∠BOC ,∠FOC = 21∠AOC ∴∠EOF =∠EOC +∠FOC =21∠BOC +2 1∠AOC =()AOC BOC ∠+∠21 又∵∠BOC +∠AOC =180° ∴∠EOF =21×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BOE 的补角是:∠AOE .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02.(杭州)已知∠1=∠2=∠3=62°,则∠4= . 【例3】如图,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A 、B 分别是l 1、l 2上的点,试用三角尺完成下列作图: ⑴经过点A 画直线l 2的垂线. ⑵画出表示点B 到直线l 1的垂线 段. 【解法指导】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一条线段. 【变式题组】 01.P 为直线l 外一点,A 、B 、C 是直线l 上三点,且PA =4cm ,PB =5cm ,PC =6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P Q R A B C E F O E A B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l 2

超级资源:(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案(15套)

超级资源:(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 案(15套) 1、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知识精读】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 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分配律。多项式的公因式的确定方法是: (1)当多项式有相同字母时,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系数和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可以是数、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学习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分类解析】 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 x abx acx ax m m m m 2 2 13 (2)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分析:(1)若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是正数,在提出“-”号后,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解:-+--=--+++++a x abx acx ax ax ax bx c x m m m m m 2 2 1323() (2)有时将因式经过符号变换或将字母重新排列后可化为公因式,如:当n 为自然数时,() ()()()a b b a a b b a n n n n -=--=----222121;,是在因式分解过程中常用的因式

变换。 解:a a b a b a ab b a ()()()-+---32222 ) 243)((] 2)(2))[(() (2)(2)(222 223b b ab a b a a b b a a b a b a a b a ab b a a b a a ++--=+-+--=-+-+-= 2. 利用提公因式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计算1368 987 521136898745613689872681368987123?+?+?+? 分析:算式中每一项都含有987 1368 ,可以把它看成公因式提取出来,再算出结果。 解:原式)521456268123(1368987 +++?= = ?=987 1368 1368987 3. 在多项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 例:不解方程组23 532 x y x y +=-=-??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的值。 分析:不要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把2x y +和53x y -看成整体,它们的值分别是3和-2,观察代数式,发现每一项都含有2x y +,利用提公因式法把代数式恒等变形,化为含有2x y +和53x y -的式子,即可求出结果。 解:()()()()()()()223322233253x y x y x x y x y x y x x y x y +-++=+-+=+- 把2x y +和53x y -分别为3和-2带入上式,求得代数式的值是-6。 4. 在代数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分析:首先利用因式分解把代数式恒等变形,接着只需证明每一项都是10的倍数即可。 3 23233222 222n n n n n n n n ++++-+-=+-- =+-+=?-?33122110352 22n n n n ()() 对任意自然数n ,103?n 和52?n 都是10的倍数。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5、中考点拨: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专题一三角形个数的确定 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2 B.18 C.19 D.20 2.如图所示,第1个图中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第3个图中共有9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6个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个. 3.阅读材料,并填表: 在△ABC中,有一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当△ABC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样? 完成下表: △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 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 专题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确定未知字母的范围 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6<a<-3 B.-5<a<-2 C.2<a<5 D.a<-5或a>-2 5. 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如果b=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 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8,且x是不等式 2 2 x+ > 12 3 x - -的正整数解,试求第 三边x的长.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 (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中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温馨提示】 1.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为三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或射线. 【方法技巧】 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要看两条较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参考答案: 1.D 解析:线段AB上有5个点,线段AB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同样,线段DE上也有5个点,线段DE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20个.故选D. 2.21 解析:根据前边的具体数据,再结合图形,不难发现:后边的总比前边多4,若把第一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看作是1=4-3,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4n-3.所以当n=6时,原式=21. 3.解:填表如下: △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 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7 (2015) 解析:当△ABC内有1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3=1×2+1;当△ABC内有2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5=2×2+1;参考上面数据可知,三角形的个数与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内有n个点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2n+1,故当有3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3×2+1=7;当有1007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1007×2+1=2015. 4.B 解析:根据题意,得8-3<1-2a<8+3,即5<1-2a<11,解得-5<a<-2.故选B. 5.10 解析:∵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c<a+b.∵b=4,

八年级数学培优作业

河南省固始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培优作业 (考查内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命题人:吴全胜 一、 选择题 1、化简23()a -的结果是( ) A .5a - B .5a C .6a - D .6 a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 A .2m + 3n=5mn B .4 26a a a =÷ C .632)(x x = D .32a a a =?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 A 、2222)1(xy y x x xy -=-; B 、)3)(3(92-+=-x x x ; C 、222)1)(1(1y x x y x ++-=+-; D 、c b a x c bx ax ++=++)(. 4、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作业中的计算摘录: ①ab b a 523=+; ②n m mn n m 33354-=-; ③5 236)2(4x x x -=-?; ④a b a b a 2)2(423-=-÷; ⑤523)(a a =; ⑥2 3)()(a a 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22)(b a -+ (B )mn m 2052- (C )22y x -- (D )92+-x 6、 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4x 2+1 B 、4x 2-4x -1 C 、x 2+xy +y 2 D 、x 2 -4x +4 7、△ABC 的三边长分别a 、b 、c ,且a+2ab =c+2bc ,△ABC 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8、 把(-2)2009+(-2)2010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22008 B. -2 2008 C. -2 2009 D. 22009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cm ,面积相增加了32cm 2 ,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6cm B 、5cm C 、8cm D 、7cm 二、填空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讲义(人教版)

2016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讲义 第一讲认识三角形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知道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 . 4.掌握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会用方程的思想解与三角形基本要素相关的问题. 6.会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基本图形,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13,则以a,b,c 为边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个数是() A.1 B.2 C.3 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 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5818 2 =20,则三边为20, 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 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

已整理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word版(全年级全章节培优)

目录 第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P2----11) 第2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P12----16) 第3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P17----24) 第4讲等腰三角形(P25----36) 第5讲等边三角形(P37----42) 第6讲实数(P43----49) 第7讲变量与函数(P50----54) 第8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55----63) 第9讲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P64----68) 第10讲一次函数的应用(P69----80) 第11讲幂的运算(P81----86) 第12讲整式的乘除((P87----93) 第13讲因式分解及其应用(P94----100) 第14讲分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P101----108) 第15讲分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P109----117)第16讲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118----125) 第17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126----138) 第18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139----146) 第19讲勾股定理(P147-----157) 第20讲平行四边形(P158-----166) 第21讲菱形矩形(P167-----178) 第22讲正方形(P179-----189) 第23讲梯形(P190-----198) 第24讲数据的分析(P199-----209) 模拟测试一 模拟测试二 模拟测试三

B A C D E F 第01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 法;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AB ∥EF ∥DC ,∠ABC =90°,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A .5对 B .4对 C .3对 D .2对 【解法指导】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一 对全等三角形,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从而推出第二对,第三对全等三角形.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 解:⑴∵AB ∥EF ∥DC ,∠ABC =90. ∴∠DCB =90. 在△ABC 和△DCB 中 AB DC ABC DCB BC CB =?? =??=? ∠∠ ∴△ABC ≌∴△DCB (SAS ) ∴∠A =∠D ⑵在△ABE 和△DCE 中 A D AED DEC AB DC =?? =??=? ∠∠∠∠ ∴△ABE ≌∴△DCE ∴BE =CE ⑶在Rt △EFB 和Rt △EFC 中 BE CE EF EF =?? =? ∴Rt △EFB ≌Rt △EFC (HL )故选C . 【变式题组】 01.(天津)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下册

第十六章 分式 测试1 从分数到分式 学习要求 掌握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0、为1的条件.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该分式的分式. 2.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的形式: (1)5÷为. (2)(3x +2y )÷(x -3y )为. 3.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做9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小时. 4.n 公顷麦田共收小麦m 吨,平均每公顷的产量可用式子表示成吨. 5.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在逆流中航行s 千米所需要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小时. 6.当x =时,分式 1 3-x x 没有意义. 7.当x =时,分式1 1 2--x x 的值为0. 8.分式 y x ,当字母x 、y 满足时,值为1;当字母x ,y 满足时值为-1. 二、选择题 9.使得分式 1 +a a 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1 C .a ≠-1 D .a +1>0 10.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 A .当32 =/x 时,分式2 31-+x x 有意义 B .当a ≠b 时,分式2 2b a ab -有意义 C .当2 1- =x 时,分式x x 41 2+值为0 D .当x ≠y 时,分式x y y x --2 2有意义 11.使分式 5 +x x 值为0的x 值是( ) A .0 B .5 C .-5 D .x ≠-5 12.当x <0时, x x |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不确定 13.x 为任何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x x 12+ B . 1 1 2--x x C . 1 1 +-x x D . 1 1 2+-x x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练习

C B A 初二数学综合练习(5)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B C .3 D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 A .90° B .60° C .45° D .30°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E 是BC 的中点, AD=5,BC=12,C=0 45,点P 是BC 边上一动点,设PB 长为x. (1)当x 的值为 时,以点P 、A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2)当x 的值为 时,以点P 、A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4.Rt △ABC 中,∠BAC=90°,AB=AC=2,以AC 为一边,在△ABC 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CD ,则线段BD 的长为 。 5.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 ,AD//BC ,AE⊥BC 于点E ,DF⊥BC 于点F ,AD=2cm ,BC=6cm ,AE=4cm ,点P 、Q 分别在线段AE 、DF 上,顺次连接B 、P 、Q 、C ,线段BP 、PQ 、QC 、CB 所围攻成的封闭图形记为M ,若点P 在线段AE 上运动时,点Q 也随之在线段DF 上运动, 使图形M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面积始终..为10cm 2 ,设EP=xcm ,FQ=ycm ,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当x=3时y 的值; (2)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 (3)当x 取何值是,图形M 成为等腰梯形?图形M 成为三角形? (4)直接写出线段PQ 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扫过的区域的面积。 A E P B C 图① 备用图 备用图

八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讲义(人教版)

2016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辅导讲义 第1讲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考点·方法·破译 1.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的式子叫二次根式,其中叫被开方数,只有当是一 个非负数时, 才有意义. 非负性:a a ()≥0是一个非负数. 注意:此性质可作公式 记住,后面根式运算中经常用到. 2. ()( )a aa 20 =≥ 注意:此性质既可正用,也可反用,反用的意义在于,可以把任意一 个非负数或非负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a a a =≥() ()20 3. a a a a a a 200==≥-3 B 、x ≥3 C 、 x>4 D 、x ≥3且x ≠4 2x 的取值范围是 -4 3 --x x

3、如果代数式mn m 1+ -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的位置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3】若y=++2009,则x+y= 解题思路:式子(a ≥0), ,y=2009,则x+y=2014 【变式题组】 1、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2、若x 、y 都是实数,且y=4x 233x 2+-+-,求xy 的值 3、当a 1+取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 4、已知a b 是1 2 a b + +的值 。 5、若3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b a 3 。 6、若17的整数部分为x ,小数部分为y ,求 y x 1 2+ 的值 . 【例4】若则 . 【变式题组】 1、若0)1(32 =++-n m ,则m n +的值为 。 2、已知y x ,为实数,且()02312 =-+-y x ,则y x -的值为( ) A .3 B .– 3 C .1 D .– 1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x 、y 的长满足|x 2 -4|+652+-y y =0,则第三边长 为 . 4、若 1 a b -+() 2005 _____________ a b -=。 【例5】 化简: 的结果为( )A 、4—2a B 、0 C 、2a —4 D 、4 【变式题组】 1、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2 3x -= ;4244m m -+= 429__________,2__________x x -=-+= 2、 1-= 5-x x -5a 50 ,50x x -≥??-≥? 5x =2 ()x y =+()2 240a c --=,= +-c b a 21a -+

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

三角形全等之类比探究(讲义) 知识点睛 1. 类比探究是一类共性条件与特殊条件相结合,由特殊情形到一般情形(或由 简单情形到复杂情形)逐步深入,解决思想方法一脉相承的综合性题目,常以几何综合题为主. 2. 解决类比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1)根据题干条件,结合_______________先解决第一问; (2)用解决_______的方法类比解决下一问,整体框架照搬. 整体框架照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常见几何特征及做法: 见中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精练 1. 在△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AD ⊥ MN 于D ,BE ⊥MN 于E .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 求证:①△ADC ≌△CEB ;②DE =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请直接写出DE ,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B =∠BCD =90°, 点E 是边BC 的中点,∠AEF =90°,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 平分线CF 于点F . (1)求证:AE =EF (提示:在AB 上截取BH =BE ,连接HE ,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 (2)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吗?说明理由. (3)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图1 B N E C D M A 图2 A C D E M N B G A B C D F E 图1 图3 A B C D E M 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取一副三角板按图()1拼接,固定三角板60,()30ADC D ACD ∠=∠=,将三角板 45()ABC BAC BCA ∠=∠=绕点A 依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大小为a 的角00) 45(a ≤≤得到ABM ,图()2所示.试问: ()1当a 为多少时,能使得图()2中//AB CD ?说出理由, ()2连接BD ,假设AM 与CD 交于,E BM 与CD 交于F ,当00 )45(a ≤≤时,探索 DBM CAM BDC ∠+∠+∠值的大小变化情况,并给出你的证明. 【答案】(1)15°;(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AB CD 得到30BAC C ∠=∠=,即可求出a ;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由FEM CAM C ∠=∠+∠, 30C ∠=?, EFM BDC DBM ∠=∠+∠, 45M ∠=?,即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答案. 【详解】 ()1当a 为15时,//AB CD , 理由:由图()2,若//AB CD ,则30 BAC C ∠=∠=, 453015a CAM BAM BAC ∴=∠=∠-∠=-?=?, 所以,当a 为15时,//AB CD . 注意: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第一种:把//AB CD 当做条件求出a 为15, 第二种:把a 为15当做条件证出//AB CD , 这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证明: ,30FEM CAM C C ∠=∠+∠∠=?, 30FEM CAM ∴∠=∠+?, EFM BDC DBM ∠=∠+∠, DBM CAM BDC EFM CAM ∴∠+∠+∠=∠+∠, 180,45EFM FEM M M ∠+∠+∠=∠=?, 3045180BDC DBM CAM ∴∠+∠+∠+?+?=?, 1803045105DBM CAM BDC ∴∠+∠+∠=?--=?, 所以,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点睛】 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2)中将角度和表示为三角形的外角是解题的关键. 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为x 轴负半轴上的点,B 为y 轴负半轴上的点. (1)如图1,以A 点为顶点、AB 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 ABC ?,若2OA =,4OB =,试求C 点的坐标; (2)如图2,若点A 的坐标为() 23,0-,点B 的坐标为()0,m -,点D 的纵坐标为n ,以 B 为顶点,BA 为腰作等腰Rt ABD ?.试问:当B 点沿y 轴负半轴向下运动且其他条件都不 变时,整式2253m n +-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3,E 为x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且OB OE =,OF EB ⊥于点F ,以OB 为边作等边OBM ?,连接EM 交OF 于点N ,试探索:在线段EF 、EN 和MN 中,哪条线段等于EM 与ON 的差的一半?请你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八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训练资料

目录 1 二次根式 (1) 2 复习二次根式 (10) 3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13) 4 勾股定理复习提高 (17) 5 平行四边形 (31) 6 菱形与矩形 (40) 7 正方形 (52) 8 梯形 (66) 9 变量与函数 (74) 10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81) 11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93) 12 一次函数的应用 (101) 13 数据的分析 (119) ●复习模拟试题(一) (123) ●复习模拟试题(二) (132)

第01讲 二次根式 ● 知识点梳理(一) 1、二次根式的定义. 一般地,式子 a (a ≥0)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被开方数。两个非负数:(1)a ≥0 ; (2) a ≥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0≥a a 是一个________ 数 ; (2)()=2a __________(a ≥0) (3)()()()?? ????=?==0_______0_______ 0_______2a a a a a 3、二次根式的乘除: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0,0(≥≥?=b a b a ab ,二次根式乘法法则:__________=?b a (a ≥0,b ≥0)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b a b a =).0,0(>≥b a 二次根式除法法则:)0,0(>≥=b a b a b a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4、最简二次根式 2.分母中不含根号; 3.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分母有理化:是指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达到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目的. 二、典型例题: 例1: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⑴ 2-x ⑵x x -+2)1(0 ⑶13-+-x x ⑷12+x (5)1 2-+x x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3 八年级数学---培优精品教案◆◆◆ 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 一、填空题 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 +-+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0 3 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A.m B.2mC.(90-m) D.(90-2m)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 ≤y ≤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