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全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总结(文科生的福利)

最全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总结(文科生的福利)

最全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总结(文科生的福利)
最全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总结(文科生的福利)

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 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

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 CH3COOH、 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

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

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8同系物:化学上,把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19 同分异构体:简单地说,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在中学阶段主要指下列三种情况:?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类异构

三正确使用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指化学学科中专门使用的符号,它包括以下几种:

①元素符号②离子符号③电子式④原子结构示意图⑤分子式(化学式)⑥结构式和结构简式⑦化学方程式⑧热化学方程式⑨离子方程式⑩电离方程式

1.几种符号

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符数及正负号“1”省略不写,如:Ca2+。核素符号:如2713Al 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2.化合价

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①在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为正价,阴离子为负价。②在共价化合物中,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③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电子式:

电子式是元素符号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式子。用电子式可以表示以下内容:

①原子的电子式②离子的电子式: 阴离子、复杂阳离子要用中括号。③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④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4.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图示。

要求熟练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5.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分子或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是分子式(分子晶体)在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用元素符号表示其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不表示分子组成。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示,用以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结合方程和排列顺序(不表示空间结构),叫作结构式。一般用来表示有机物。结构简式是简化碳氢键和碳碳单键突出官能团的式子。如:CH2=CH2 、CH3CH2OH

6.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①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原子个数守恒。

②氧化还原反应还遵循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③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离子电荷守恒。

7.离子反应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作离子方程式

8.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方程式,叫作热化学方程式。

说明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全部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

的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

③. 判断是否为纯净物的标准:(1)有固定组成(即相同的分子但不是相同的原子或

相同的元素)

(2)有固定熔沸点(3)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

④.常见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分散系都是混合物、碱石灰(NaOH+CaO)、草木灰(主

要成分K2CO3)、大理石(主要CaCO3)、电石(主要CaC2)、铝热剂(Al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玻璃、水泥、陶瓷、泡花碱(水玻璃,即硅酸钠的水溶液)、黑火药(2KNO3、S、3C)、普钙(CaSO4+Ca(H2PO4)2即过磷酸钙)、王水(体积比:浓HCl/浓HNO3=3:1)、漂白粉、生铁、水煤气(CO+H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福尔马林、油脂、石油、煤油、汽油、凡士林等

四、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是用于表示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科学规定:0.012kg12C中所含12C原子的数目定义为1mol;表示1mol物质所含基本单元(粒子)数的物理量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单位:mol-1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精确值,但在具体计算时常用近似值6.02×1023mol-1。使用时应该在单位“摩尔”或“mol”后面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习惯上也可以说:1mol氢气(即1molH2)、1mol氯化钠(即1molNaCl),但不能讲1mol氯元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计量的对象不是宏观物体,它只适于表示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中子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n(mol)=

(2)摩尔质量(符号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单位:g/mol 或kg/mol。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计算

①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摩尔质量(M)=m /n ②摩尔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和一个某粒子的质量(m a ),则有:M =N A ·m a ③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4).几个概念的辨析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mol -1

区别: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表示1mol 任何物质所含基本单元粒子的物理量,其单位为mol -1

而6.02×1023mol -1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在计算中常用此近似值。

② 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区别:质量数值是任意的,单位通常是g 或kg ;摩尔质量的

数 值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一般是不同的

同一物质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 ·mol -1

。 ③ 摩尔质量与平均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通常是针对单一组分而言,若涉及的是多组分的混合物,则用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平均摩尔质量(

)=

2 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气体摩尔体积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 ,单位:L/mol) ? .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①温度越高体积越大②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 在标准状况下(即0℃和101.325 kPa),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 即: 标准状况下, Vm 约为22.4 L/mol 标况时气体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气体的物质的量(mol )=

())

22.4(L/mol L 标况时气体体积

阿佛加德罗定律:(根据PV=nRT 的气态方程可得知)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推论: (1)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量之比(或摩尔质量之比) ρ1/ρ2=M 1/M 2 (2)在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P 1/P 2=n 1/n 2 3 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方法

?.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直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L ·mol -1)×p(g ·L -1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4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及溶液的配制 计算公式 ?、V

N N

MV m V n c A ===

1000C M ρω=

?、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 1V 1= C 2V 2。 ?、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2

12

21V V V C CV ++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否则混合后的

体积要根据混合溶液的密度来计算,V=m ÷ρ单位是ml),

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注意几种常见规格的容量瓶)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然后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后装入指定的容器中且贴好标签。(配制过程示意图见必修1 P16)

一算二称量,溶、洗、转移忙;滴管来定容,摇匀把液装。

所需主要仪器: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

误差分析:基本思路:按计算公式:C=n/v 来分析

①称好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撒在烧杯外。(n偏低,c偏低)

②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n偏低,c偏低)

③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n偏低,c偏低)

④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n偏低,c偏低)

⑤在定容时,仰视读数(v偏高,c偏低)俯视读数(v偏低,c偏高)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使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3、物质的鉴别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片)。(3)Ba2+与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

(6)NH4+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8)Fe3+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或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

(2)Cl-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SO42-先用盐酸酸化,再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

(4)SO32-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5)CO32-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必修1P4)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一、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金属:Na、Mg、Al

非金属:S、O、N(包括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两性氧化物:Al2O3等

纯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OH-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统称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分散剂:分散质分散

在其中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

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均为物理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溶液和浊

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布朗运动③电泳④聚沉(必修1 P16)

四、离子反应

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KCl == K++ Cl-Na2SO4 == 2 Na++SO42-

NaHSO4 == Na++ H++SO42-NaHCO3 == Na++ HCO3-

注意:

1、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特别提醒:

①.SO2、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们仍属于非电解质. 通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等属于非电解质,酸、碱、盐、水、典型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等属于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属于化合物的范畴,水溶液和单质不在此范畴。

②.电解质强弱的判断,关键是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电解质电离程度与溶解度无直接关系,通常强电解质为: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通常为:弱酸、弱碱、极少数盐如Pb(Ac)2、水。

7、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第三步:删(途径)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

第四步:查(保证)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氧化物、单质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

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HAc+OH-=Ac-+H2O

2.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

3.H3PO4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4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5 非水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常见的错误:(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主要是写错、漏写等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守恒

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乱拆写。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酸性环境不能生成OH-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 ”“↑”“↓”符号运用不当

8、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Ag+只能与NO3-、F-共存,CO32-、SiO32-、SO32-、S2-只能与K+、Na+、NH4+共存; K+、Na+、NH4+ 、NO3-、HCO3-、CH3COO-形成的盐溶于水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卤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

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H+)

五、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

⑤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S、SO3、HSO3、H2SO3、SO2、NO2、Fe等

⑥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六、金属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1.Na的主要物理性质以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较低)。钠单质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Na + 2H2O = 2Na+ + 2OH- + H2↑(浮、熔、游、响、红)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变化:Na→Na2O→NaOH →Na2CO3。

xH2O →Na2CO3。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3.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和CO2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黄光的干扰。钠在空气中点燃时生成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

1.过氧化钠:非碱性氧化物,但也可与酸、二氧化碳、水反应(按顺序优先)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 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过氧化钠的电子式的书写。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生成1mol O2转移2mol 电子)。三是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过氧化钠的用途:可将它用作供氧剂,还可以用于消毒、杀菌和漂白等。

注意

1.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2. 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

NaHCO3过量: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NaHCO3少量:HCO3-+OH-+ Ca2+=CaCO3↓+H2O

3 .鉴别:①用BaCl2、CaCl2产生白色沉淀的为Na2CO3 (不能用石灰水)。

②加热固体,产生气体,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NaHCO3

铝及其化合物:

(一)、铝

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因它是中学化学中唯一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具有代表性,主要

涉及除杂问题和原电池反应。离子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2、铝箔的燃烧: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

氧化铝的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

3、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因生

成了致密的氧化膜。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

4.离子共存: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OH-,但酸溶液中不

能含有NO 3-,溶液中一旦有了NO 3-

,溶液就成了HNO 3,它与铝将不再产生氢气; (二)、氧化铝

1.熔点高:作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因它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

Al 2O 3+2NaOH =2NaAlO 2+H 2O 3.工业制备铝:2Al 2O 3(熔融)

4Al+3O 2↑(用冰晶石Na 3AlF 6作助熔剂来降低熔点)

(三)、氢氧化铝

1.制备原理:强调用氨水。离子方程式是:Al 3++3NH 3.H 2O=Al(OH)3+3H +

2.两性氢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氢氧化物,溶解在强酸、强碱中,特别与碱反

应,更应引起重视。Al(OH)3+OH -=AlO 2-

+H 2O

3.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

(盐酸)反应,不能用强碱

4.明矾净水原理: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和悬浮水中的泥沙形成不溶物沉降下来,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5、Al 3+、AlO 2-

、Al(OH)3的相互转化 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

1.铁的物理性质以及与水蒸气的反应: 3Fe+4H 2O(g) 高温

Fe 3O 4+4H 2↑ 2.铁的生锈:纯铁不易生锈,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原理是发生吸氧腐蚀。 3.铁与氯气、盐酸反应:产物分别为FeCl 3、 FeCl 2,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推断题和实验题的除杂中经常出现。2FeCl 3+Fe =3FeCl 2 ;2FeCl 2+Cl 2=2FeCl 3 (二)、氧化物

铁的氧化物:废铁屑的主要成分Fe 2O 3;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 2O 3. nH 2O ;Fe 2O 3 红棕色粉未,俗称铁红,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是碱性氧化物,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 2O 3,它是炼铁的原料。Fe 3O 4 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铁在氧气燃烧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都是Fe 3O 4。FeO 黑色粉末,是碱性氧化物。它们都与酸或CO 反应:

F e 3O 4+8HCl(浓)

2+2FeCl 3+4H 2O Fe x O y +yCO

高温

xFe + y CO 2

(三)、氢氧化物 1.实验室制备Fe(OH)2 ,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为较长时间的看到Fe(OH)2白色沉淀,采取的防护措施:一是煮沸,二是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三是加一层油膜,如苯、汽油等。写出化学方程式。 2.Fe(OH)3的受热分解:2Fe(OH)3

Fe 2O 3+3H 2O ,与此相似的还有Cu(OH)2、Al(OH)3。

3.氢氧化铁的制备:写出化学方程式。 (四)、铁盐与亚铁盐

1.Fe 2+、Fe 3+

的检验:

AlO 2-

⑤ Al 3+ Al(OH)3 ①

② ④ ⑥ ③ ①Al 3++3NH 3·H 2O =Al(OH)3↓+3NH 4+

Al 3++3OH -

=Al(OH)3↓ ②Al(OH)3+OH -=AlO 2-

+H 2O ③Al 3++4OH -=AlO 2-

+2H 2O ④AlO 2-+H ++H 2O =Al(OH)3↓ 2AlO 2-+3H 2O+CO 2=2Al(OH)3↓+CO 32-

⑤Al(OH)3+3H +=Al 3+

+3H 2O

⑥AlO 2-+4H +=Al 3+

+2H 2O

(1)Fe2+:一是碱液法:先生成白色沉淀,又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

二是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后,出现血红色。

(2)Fe3+:一碱液法:加入碱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二是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铁盐溶液常呈黄色,亚铁盐溶液常呈浅绿色

2.亚铁盐与铁盐的相互转化

铁盐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可转化为亚铁盐,例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以前的金属(Cu)、还原性很强的阴离子(S2-、I—)、某些氧化物(SO2)、某些氢化物(H2S、HI)都可以与铁盐反应。例如:制印刷电路板常用FeCl3作腐蚀液:2Fe3++Cu=2Fe2++Cu2+

亚铁盐与氧化性物质反应可转化为铁盐:某些非金属单质(O2、Cl2,但I2不能氧化)、某些酸(HNO3)、某些化合物(KMnO4、H2O2)

3.离子共存:不能与Fe2+共存的离子:(H+、NO3-)、(MnO4-)、(ClO-);不能与Fe3+共存的离子有:I-、S2-、SO32-、SCN-。主要是对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的考查。

4 铁盐和Na2FeO4(高铁酸钠)可作净水剂。

铜及其化合物

1.纯净的铜为紫红色,属有色金属。焰色反应呈绿色。铜与其他金属能够形成合金,铜合金的主要种类有:Cu~Sn合金称青铜,青铜是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 Cu~Zn合金称黄铜;Cu~Ni 合金称白铜。

2.铜与浓硫酸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不加热不反应;铜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也不反应,但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如通入O2(加热)或加入H2O2,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SO42CuSO4+2H2O, Cu+2H2O2+H2SO4=CuSO4+4H2O

3.制备CuSO4方案的选择:方法如下:一是Cu→CuO→CuSO4, 二是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方案的选择主要从绿色化学概念角度进行,选择方法一好些,与之相同的是制硝酸铜。

金属部分其他知识

1 常见合金材料:铁合金、铜合金、硬铝等

(1)合金的定义: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优点:①一般情况下,合金比纯金属硬度大、更坚固。②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各

成分金属的低。

(3)铁合金:

含碳量:2% ~4.3%

生铁性质:生铁硬度大,抗压,性脆,

用途:可以铸造成型,是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铁碳合金

碳素钢(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含碳量:0.03% ~2%

钢性质:良好的延展性,机械性

合金钢(不锈钢)用途:用于制造机械和交通工具

2 焰色反应:Na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的K透过蓝色钴玻璃看是紫色的

3 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 金属铝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氨基酸、蛋白质

4.金属的物理共性: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强,有延展性。

七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 氯气的性质

1 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溶于水。

2 氯气与水反应:Cl 2+H 2O =HCl+HClO ;氯水的多重性质(Cl 2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强氧化性:HClO+H 2SO 3=H 2SO 4+HCl 、次氯酸的不稳定性:2HClO =2HCl+O 2↑(见光或受热分解)、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新制氯水的组成: “3+4” Cl 2、HClO 、H 2O ; H +

、Cl —

、ClO —

、OH —

[讨论]:

( ①液氯、漂白粉对自来水杀菌消毒:HClO 的强氧化性,类似的物质还有O 3、H 2O 2等。 ②使用KAl(SO 4)2·12H 2O 或FeCl 3对水进行净化。 ③Na 2FeO 4,新型自来水消毒净化剂,功能二合一。

(3) 将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先变红后褪色。 [小结]:HClO 不稳定的一元强氧化性弱酸。HClO 的电子式: 3 氯气与碱的反应

(1)氯气与烧碱溶液的反应 : 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l 2 + 2Ca(OH)2 = CaCl 2 + Ca(ClO)2 + 2H 2O 4 氯气的氧化性:与NaBr 溶液、KI 溶液、FeCl 2溶液、SO 2等的反应。

(1) Cl 2+2Br — = 2Cl —+Br 2 2Fe 2+

+Cl 2 = 2Fe 3+ + 2Cl -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3)、氯气与氢气反应Cl 2 +H 2 =2HCl (光照或点燃) (纯净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

苍白色火焰;混合气体光照爆炸; 卤素单质的活泼程度比较、工业制取盐酸的方法) (4)、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 Cl 2+SO 2 +2H 2O =H 2SO 4 +2HCl (6)、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 Cl 2 +2NaI =2NaCl+I 2

6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 2+4HCl=MnCl 2+Cl 2↑+2H 2O(加热)

净化:饱和的食盐水 干燥:浓 H 2SO 4

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或用排饱和NaCl 溶液。氯气有毒,尾气用NaOH 溶液吸收 ( 二 ) 硫及其化合物

一 硫单质(非金属性弱于卤素、氧和氮)

H O Cl

1.硫与氧气反应:S+O2点燃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为蓝紫色)

2.硫与铜反应(生成+1价铜化合物,即硫化亚铜)S+2Cu △

2S

3.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S+Fe △

FeS

4.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5 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二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2、HCl、NH3)易液化(-10℃)

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2+H2O H2SO3

2、氧化性:

SO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2+2H 2S=3S↓+2H 2O 3、还原性:SO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Br2+2H 2O=== H2SO4+2HBr 2SO2+O2 2 SO3

4、漂白性: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5 SO2与CO2的相互鉴别

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能否再复原。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当CO2中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

NaHCO3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三硫酸性质

1.强酸性

(1)、与碱反应(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应(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4)、与活泼金属反应(制氢气)2.浓硫酸的吸水性(作气体干燥剂可以干燥:O2、H2、Cl2、N2、CO、CO2、SO2

不干燥:碱性:NH3还原性:H2S、HI、HBr气体;与结晶水合物反应)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木条、纸片、蔗糖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室温或冷的条件下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加热): 2H2SO4(浓)+Cu △

CuSO4+SO2↑+2H2O

(3)、与木炭反应:2H2SO4(浓)+C △

2↑+2SO2↑+2H2O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应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小,易裹在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5. SO42-检验:在中学化学里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根据是否有白

色沉淀出现来阐明原溶液中是否有SO42-存在。

6.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浓硫酸

要规范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三)硅及其化合物

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

2.熔点高,硬度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能与碱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

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等。

二氧化硅(SiO2):

1 SiO2的空间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

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SiO2+2NaOH=Na2SiO3+H2O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

瓶存放,应用塑料瓶)。4HF+SiO2=SiF4↑+2H2O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或盐反应: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Na2CO3高温

Na2SiO3+CO2↑ SiO2+CaCO3

高温

CaSiO3+CO2↑

(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硅酸(H2SiO3):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Na2SiO3+2HCl=2NaCl+H2SiO3↓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 2SiO 3,Na 2SiO 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 变质 Na 2SiO 3+CO 2+H 2O=Na 2CO 3+H 2SiO 3↓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 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

物→二氧化硅→水。

正长石(KAlSi 3O 8)的组成的表示: K 2O.Al 2O 3.3SiO 2 (四) 氮及其化合物

一、氮的氧化物:NO 2和NO

N 2+O 2 ========高温或放电

2NO ,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 2NO +O 2 == 2NO 2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 中毒原理相

同),难溶于水,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溴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

与水反应:

3NO 2+H 2O =2HNO 3+NO ,或 4NO 2+O 2+2H 2O =4HNO 3 、 4NO +3O 2+2H 2O =4HNO 3 这几个关系式是氮的氧化物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计算的基础。(注意分析剩余气体的成分) 二、 硝酸

1.硝酸是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2.浓、稀硝酸都有强的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如稀HNO 3可使石蕊试变红,而 浓HNO 3可使 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3.硝酸属于挥发性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浓度为98%以上叫发烟硝酸),

4.硝酸不太稳定,光照或受热时会分解(长期放置时变黄色的原因、保存:棕色瓶冷暗处); 4HNO 3=4NO 2↑+O 2↑+2H 2O

5.硝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不但腐蚀肌肤,也腐蚀橡胶等,

6.硝酸可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通常生成硝酸盐。8HNO 3+3Cu =3Cu(NO 3)2+2NO↑+4H 2O

7.浓硝酸可氧化硫、磷、碳等非金属成高价的酸或相应的氧化物,本身还原为二氧化氮。 C+4HNO 3(浓) = CO 2↑+4NO 2↑+2H 2O S+6HNO 3(浓) =H 2SO 4+6NO 2↑+3H 2O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殊性”及规律

1.浓硝酸与铁、铝的钝化现象(原因及应用:钝化。常温可以用铝罐车或铁罐车运硝酸)(表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2.与金属反应时硝酸的主要还原产物: (1)、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浓硝酸生成NO 2,而稀硝酸生成NO

Cu+4HNO 3(浓) = Cu(NO 3)2+2NO 2↑+2H 2O 3Cu+8HNO 3(稀) = 3Cu(NO 3)2+2NO ↑+4H 2O (2)、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中的作用:表现出——酸性、强氧化性

3.注意硝酸盐(NO 3-)和H +

可以形成隐性稀硝酸:在离子共存和计算题中要特别注意。 4.当浓硝酸与浓 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时,就配制成“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三 、氨气(NH 3)

(1)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

NH3 ↑+H2O

氨水中的微粒:H2O、NH3·H2O、NH3、OH-、NH4+、H+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容器内气体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得既快又多,如NH3、HCl、HBr、HI 用水吸收,CO2、SO2,Cl2、H2S等用NaOH溶液吸收等。(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3)烧瓶内的气体纯度要大。

b.氨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①NH3+HCl=NH4Cl ②NH3+HNO3=NH4NO3③ 2NH3+H2SO4=(NH4)2SO4

因NH3溶于水呈碱性,所以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存在,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也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有大量白烟生成,可以证明有NH3存在。

c 强还原性: 8NH3+3Cl2=N2+6NH4Cl 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

2NH3 ↑+ CaCl2 + 2H2O

②装置特点:固+固?→

??气体,与制O2相同。

③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⑤ 干燥:用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不能

用CaCl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P2O5、浓硫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四、铵盐铵盐均易溶于水,且都为白色晶体(很多化肥都是铵盐)。

(1)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HCO3=NH3+H2O+CO2

(2)干燥的铵盐能与碱固体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制备氨气:

(3)NH4+的检验:样品加碱混合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

物质会有NH4+。

必修2知识点

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

一、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第8、9、10三个纵行)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第18纵行) 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由左至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碱性

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2018-2019学年度 第一学期中段试高二化学文科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N 14O16 Na23Cl 35.5Fe 56把所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工程,“西气”指的是() A.石油气 B.天然气 C.水煤气 D.煤气2.18 g水的物质的量是( ) A.0.5 mol B.1 mol C.0.1 mol D.6.02×1023mol 3.下列各组互为同位素的是( ) A.O和O B.CO和CO 2 3 2 C.H O和H O D.24Mg和26Mg 2 2 2 12 12 4.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有纯净物,又有混合物的是( ) A.硫酸、盐酸B.烧碱、纯碱 C.氨水、氯水D.明矾、胆矾 5.如右图图标所警示的是( )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红可用作红色涂料 B.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大的金属元素 D.氧化铝能与酸和强碱反应 7.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Cl B.S C.Na D.Mg 8.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磷的原子结构的是( B ) 9.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Na S B.NaCl C.Na O D.BaCl 2 2 2 10.下列物质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2 A.CO 2B.SO 2 C.NH D.H 3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

20XX 年高中毕业会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Na 、K 、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Mn :+2,+4,+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 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试卷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中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料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电中性 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D.质量数为2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氯化钾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乙烷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O2 B.CO2 C.NH3 D.SO2 4.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A.NO3-B.Fe3+ C.SO42- D.Mg2+ 5.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燃烧是放热反应 B.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 C.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 D.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7.下列化学反应中,H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 A.2NaOH+H2SO4=Na2SO4+2H2O B.C+2H2SO4(浓)CO2↑+2SO2↑+2H2O C.BaCl2+H2SO4=BaSO4↓+2HCl D.CuO+H2SO4=CuSO4+H2O 8.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 Na+ OH- B.Na+ NO3- Cl- C.K+ H+ HCO3- D.Ca2+ SO42- CO32- 9.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 B.分子中含有三个C-C键和三个C=C键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 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

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1at t v x += (2)重要推论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供参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混合物:含多种物质,不可用化学式来表示 纯净物:仅含有一种物质,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氧(氧化剂)--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还(还原剂)--失(失电子)-- 升(化合价升高)--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表示方法: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 2 ==== Br 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符号:n 单位: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 约为6.02x1023 3、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公式:n=NA N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土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mol-1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V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 B单位:mol/L nB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V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v×M ②.称量③. 溶解④.转移⑤. 洗涤(2---3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光亮的通路)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 SO2 CO2 NH3等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Ca(OH)2 Ba(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如:KCl和KNO3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溴水 CCl4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不 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钠焰色:黄色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4+ 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非常好)

2015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核外电子 Z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汇总 ~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1、2)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F:—1 Ca、Mg、Ba、Zn:+2 Cl:—1,+1,+5,+7 Cu:+1,+2 O:—2 Fe:+2,+3 S:—2,+4,+6 Al:+3 P:—3,+3,+5 Mn:+2,+4,+6,+7 N:—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file:///C:/DOCUME~1/morning/LOCALS~1/Temp/ksohtml/wpsE8.tmp.png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file:///C:/DOCUME~1/morning/LOCALS~1/Temp/ksohtml/wpsE9.tmp.png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⑵ 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⑵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 ⑶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⑷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H2还原CuO 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 A,N==nN A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 m,V==nV m 标准状况下:V 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C==n / V,n==CV 7、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化学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Br 80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干馏 C.结晶 D.萃取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玻璃棒 C酒精灯 D容量瓶 3.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 HI B. NaOH C. H 2 D.NaCl 4.某物质仅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 B纯净物 C混合物 D化合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二氧化碳 B银 C硫酸钡 D烧碱溶液 6.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 A B C D 7.下列物质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甲烷 B.盐酸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8.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NaCl B.SiO 2 C.C 3 H 8 D.Al 9.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

.乙烯 B.苯C.甲烷 D.乙醇 10.下列有关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纤维素没有甜味 B.糖都能水解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11.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电流由d到c,ac相连c为正极,bd相连b 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序列为() .abcd B.acdb C .cabd D. bdca 12.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H 2(g)+I 2 (g)2HI(g) 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 B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再变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I 2 同时生成2molHI 13.下列有关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天然气的燃料 铝粉与二氧化锰的反应 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14.锌粒与稀盐酸反应时,下列因素不会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是() 盐酸的浓度 B 用同质量锌粉替换锌粒 C溶液的温度 D 加少量硫酸钠 15.向FeCl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Cu 2+、Fe3+ B.Fe3+、 Fe2+ C.Cu+、 Cu 2+ D. Fe2+、 Cu 2+ 16.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精品-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 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地位、基本要素和基本权利与义务? (1)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资料(详细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就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 A。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与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 ?mol-1。 (2)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 m)之间的关系:n = V V m。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 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 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与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就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学习笔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为实现“绿色奥运”,下列建议不合理... 的是 A .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B .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C .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D .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A .126C 和146C B .氧气和臭氧 C .甲烷和乙烷 D .正丁烷和异丁烷 3、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A Al (OH )3 B Al 2O 3 C Al D NaHCO 3 4、下列各图所示的分子结构模型中,分子式为CH 4的是 A B C D 5、下列反应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Al (OH)3+3HCl==AlCl 3+3H 2O B .3Fe+4H 2O(g)==Fe 3O 4+4H 2 C .3NO 2+H 2O==2HNO 3+NO D .Cl 2+H 2O==HCl+HClO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u 与浓硝酸的反应:Cu+2H +==Cu2++H 2↑ B .FeCl 2溶液与Cl 2的反应:Fe 2++Cl 2==Fe 3++2Cl — C .H 2SO 4溶液与KOH 溶液的反应:H ++OH —==H 2O D .CuCl 2溶液与NaOH 溶液的反应:CuCl 2+2OH —==Cu(OH)2↓+2Cl — 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B .水变成水蒸气 C .天然气与氧气的反应 D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8、用15mol /L HNO 3溶液配制500mL lmol /L HNO 3溶液时,不需.. 用到的仪器是 A .分液漏斗 B .胶头滴管 C .烧杯 D .500mL 容量瓶 9、X 、Y 、Z 是同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XO 4>H 2YO 4>H 3ZO 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 >Y >Z B 、元素的非金属性:X >Y >Z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D 、原子序数:Z >Y >X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金属的单质中,锂的还原性最强 C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 .第ⅠA 族元素比第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D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第三周期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11、下列元素属于第ⅠA 族的是 A .氟 B .钾 C .磷 D .铁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Cl 的摩尔质量是 B 、在1L 水中溶解,即可配制得L 的NaCl 溶液 C 、标准状况下, H2O 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NA D 、17g NH3中含有分子数为NA 13、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A .Br 2 B .CO 2 C .KCl D .H 2O 1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盐酸 B .Fe(OH)3胶体 C .NaCl 溶液 D .CuSO 4溶液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必修2 人文地理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目录 【一、物质的分类】 (2) 【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2) 【三、电解质】 (2) 【四、离子反应】 (2) 【五、氧化还原反应】 (3) 【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 【七、元素周期律】 (4) 【八、化学键】 (4) 【九、化学反应与能量】 (4) 【十、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5) 【十一、常见的无机物】 (5) 【十二、有机部分】 (6) 【十三、干馏、气化、分馏】 (7)

必修一、二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酸 物质 碱 化合物 盐 纯净物 氧化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1.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mol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约为6.02×1023。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单位:g/mol ;以g/mol 为单位 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相对分子或相对原子质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n= 。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 ()()(aq V B n B C 。 【三、电解质】 1.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酸、碱、盐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 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四、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气体,沉淀(难溶)或水(难电离)。 3.离子共存问题: ①有难溶物生成。如Ba 2+与SO 42-、CO 32—大量共存;Ag +与Cl -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气体生成。如CO 32-、HCO 3-、SO 32-、等离子与H +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如NH 4+与OH -不能大量共存;OH -、CH 3COO -、ClO -与H +不能大量共存。 1.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 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M m A N N m V V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