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恐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恐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恐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恐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恐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宝应县实验小学

一、看图猜名,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约两亿年前,美丽的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师指黑板,生齐读:恐龙)。

师:喜欢恐龙吗?(生:喜欢。)真的喜欢?猜猜看,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课件出示雷龙图片。)

生:梁龙。

生:蛇颈龙。

生:细鄂龙。

生:雷龙。

师:到底谁猜对了呢?(出示“雷龙”字样。)(猜对的学生跳起来欢呼。)(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真聪明,恐龙知识真丰富!

师:再猜!(出示梁龙图片。)这个准能猜对!

生:梁龙。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梁龙特别长。

师:说得对。(出示剑龙图片)它是谁?

生:剑龙。

师:这个呢?(出示三角龙图)哇,有三只大角嘛。(生高高地举手要发言,有些学生已经站了起来,甚至离开了座位。)一起说!

生:三角龙。

师:地球人都知道嘛。(出示鱼龙图片)咦,这不是海豚吗?

生(争抢着):不是不是,是鱼龙。

师:是冒充的吧?

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不是,因为它长得像海豚。

师:我以为是海豚在滥竽充数呢,原来它就是鱼龙啊。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学生兴高采烈,热情高涨。)(出示霸王龙图片)好一派霸王之气,莫非它就是——

生(高声齐说):霸王龙!

师:老师看出来了,同学们真的是很喜欢恐龙啊!

二、精读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常用说明方法。

师: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面划上横线。(很快就有学生举手。)

师:这么快就找到、画好了,默读课文的水平真高!

师(等所有学生都举起了手):好,谁来说一说?

生:书中依次写了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翼龙和霸王龙。

师:同意吗?(全班学生举手同意)你真棒!想好好了解这些恐龙吗?(生齐:想)那就赶快读书吧。请听要求(提高声音、放慢语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恐龙,为什么喜欢它?读书速度要慢些,你才能充分地思考。

(生自由读书、思考,师巡视并与部分学生作个别交流,不时面露微笑或竖起大拇指。)

师(生以中速读完两遍课文后):大家读书都很认真,思考也很积极,老师可以从大家脸上的表情看出来,从同学们的言语中听出来。

我很奇怪,刚才与我交谈的几个同学都不喜欢雷龙,有喜欢雷龙的吗?

生:我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是个庞然大物。

生:我也喜欢雷龙,因为雷龙走路的声音就像雷鸣。

师:太好了,有你们喜欢,雷龙一定会很高兴。请你将这段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你的喜欢。(图片旁出示文字: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生: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师:还不够大,再大些。

生: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这次,该生用长音、重音将“庞然大物”读得很好)

师:真大啊!接着读。

生: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师:比几头大象还要重?

生齐:六头。

师:比六头什么还要重?

生齐:大象。

师:请你再读一遍,让我们一听就明白。

生: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突出重读“六头大象”)

师:真好!

生: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重读“轰响”“雷鸣”)

师:你读出了雷龙的特点,读得好极了!(生自动鼓掌。)谁再来读?(又一生读,读得很生动,语音抑扬顿挫。)

师:多好听!也把掌声送给他!(生热烈鼓掌,读书的学生高兴地坐下。)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

①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②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

师: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

生:我觉得第一个句子好,因为第一个句子把雷龙与大象相比,我们都认为大象是动物中最大的,但一只雷龙就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雷龙有多大,很具体。

师(首先为该生鼓掌,生接着鼓掌):你太聪明了,老师都不得不佩服你,说得头头是道。同学们,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表达生动、具体,往往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出示:作比较)这就是一种说明的方法。猜一猜,这句话中还有什么说明的方法。

生:比喻,把雷龙踏步的声音比作雷鸣。

师:哈,你基本上说对了,更准确地说,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出示:打比方)说明方法的运用,让表达更具体、准确、生动,让读者感受更真切。

师:请大家再读第一个句子,体会体会。(生齐读。)

师(出示梁龙图片):有喜欢梁龙的吗?请站起来。(站起来十多个学生)你们都喜欢?好!(指一生)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梁龙很长,有二十多米。

师:二十多米是多长?知道吗?我们的教室长8米,大约有三间教室这么长。

生齐:哇——(拖长音,声音响亮地)

师:很惊讶,是吗?如果不写出“二十多米”,只告诉我们“很长”,好不好?

生:我觉得不好,只告诉我们很长,我们就不知道到底多长,还以为有一间教室长、两间教室长,以为有几米、十几米长呢,原来它有二十多米长,真是太长了。

师:这种说明的方法就叫——(一字一顿地)列数字。(指另一生)你为什么喜欢梁龙?生:因为它走路时就像吊桥在摇晃,我喜欢在吊桥上摇晃。

师:啊,能让你舒服得睡着了。(生笑)其实这里也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前面已经遇到过了,叫什么?

生:打比方。

师:你很会学习。就请你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好吗?(出示文字——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生:梁龙的身体很长……

师:请再长些!

生:梁龙的身体很长……(“很长”拖长了读,很准确。)

师:长多了,读下去。

(生接着读,重读“二十多米”,“一架移动的吊桥”读得很有趣。)

师:读得真好!真了不起!(师竖起大拇指。)喜欢梁龙的同学一起读。

(又有不少学生站起来,加入喜欢梁龙的行列,齐读这段文字。)

师:你还喜欢什么龙?

生:我喜欢翼龙,因为它有两个大翅膀,可以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出示翼龙图片):你向往自由,向往飞翔,是吗?我也羡慕翼龙,能到世界各地去旅行,还完全免费,不花一分钱。(生大笑)请你来读一读。(出示文字——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

师(生读后):知道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生:打比方,把翼龙比作轻型飞机。

师:对,请男同学来读这句话,千万别把轻型飞机读成重型飞机。

(男生齐读这句话,读得不错。)

生:我最喜欢鱼龙。

师:就是那个被我当作海豚的?

生:是,它长得像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本领真大,我喜欢!

师:“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这就是鱼龙的特点,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出示文字——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生突出重读“很像今天的海豚”“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师: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

生:不是恐龙。

师(故作惊讶):怎么不是?

生:它们是恐龙的亲戚。

师:有这回事?

生:恐龙生活在陆地上,而鱼龙生活在水里,翼龙生活在空中。

师:噢,谢谢你,老师差点以为它们都是恐龙呢。你读书真认真,我也要吸取教训,以后读书再不敢粗心大意了。

生:老师,我补充,鱼龙、翼龙只是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它们是近亲,不能混为一谈。

师:噢,也谢谢你,老师一定记住。

生:我喜欢霸王龙,因为它是恐龙家族中的霸王,谁也不敢侵犯它。

师(出示霸王龙图片、文字):请你读!

生: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食肉恐龙(重读“非常凶猛”“食肉”)。它大脑袋,短身子(急促地),牙齿就像锋利无比(重音、突出读)的匕首。

师:好凶猛的霸王龙啊!我得赶快溜,逃命要紧啊。(生大笑。)

生:老师,我知道霸王龙怕水,它不敢下水。

师(高兴地):真的吗?我就赶快往水里溜吧。哈哈,霸王龙,你敢下来吗?(生再大笑。)喜欢霸王龙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看你们像不像霸王龙。(生齐读。)

师:好样的,都像霸王龙!这里把霸王龙的牙齿比作“锋利无比的匕首”,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生:打比方。

师:对,大家还喜欢什么龙?

生:我喜欢剑龙,因为它的样子很特别。

师:(出示剑龙图片)请读出你的喜欢,读出剑龙的特点。(出示文字——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生读文字,师相机指图片上的“剑板”“尾刺”。)

师:把“尾刺”比作利剑,也运用了——(生)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它的三只角很利害,而且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师:(出示三角龙图片)好长的角啊!“一米长”,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请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

生:三角龙的脸上长着三只大角(重读),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师指图中相应位置),每支角都有一米长(重读)——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强调)。

师: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看见了都害怕,这就叫——

生:望而生畏。

师:一起读。(生齐读这段话。)

三、巩固拓展,练习说话,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

师:学到这,同学们了解了很多恐龙的种类和千奇百怪的形态,你能用“我是××龙,……”的句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恐龙吗?

我先介绍一个——我是鱼龙,(竖起大拇指,面露自豪)我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哇,多好吃的鱼啊(作咀嚼状),哎,你们千万别把我当海豚哪,我虽然长得像海豚,但我比海豚凶多了,你们可得当心哟!

请同学们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再说给同桌听一听,比比谁说得好。(生自由练说,同桌交流。)

师(两分钟后):准备好了吗,谁首先来介绍?

生:我是霸王龙,是恐龙之王,哈哈,我可是吃肉的,其他恐龙看见我都会吓得拼命逃跑,不过还是经常成为我的口中美餐。你可别惹我,趁我肚子不饿,赶快离我远点儿,否则,哼哼!

师:哇,好凶啊,差点被你吓破胆,赶快离你远点儿。(师离开发言的学生,其他学生笑。)

生:我的背上有两排剑板,尾巴上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所以人们都叫我剑龙,别看我个头挺大,样子也挺凶,我可是很温柔的,我只吃草不吃肉,你喜欢我吗?

师:好温柔的剑龙,不过,我劝剑龙(师抚摸该生的头),你这话对我说可以,别去对霸王龙说,那就自讨苦吃了,说不定还小命不保。(生又笑。)

生:我叫梁龙,我长得可长了,足有二十多米,不过,你可别把我当吊桥哟,但如果你没办法过河,我倒是愿意帮这个忙。

生:我是翼龙,我有两个大翅膀,可以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有人还把我误当作轻型飞机呢。如果你能给我好吃的,我倒是愿意带你去旅行,就是不知道你敢坐不敢坐?

师:我还真是有这心没这胆,谁敢坐谁坐,我反正乘飞机。(生笑。)也可以说说你们从课外读物中知道的恐龙。

生:我是异特龙,是一种凶猛可怕的食肉恐龙。我的一张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头小猪。我的牙齿全都向里弯曲,猎物被我咬住就休想逃出来。你们说我厉害吗?

生:我叫细鄂龙。我是恐龙中最小最轻的,只有20厘米长,2.5千克重,看上去活像一只剥光了羽毛的鸡。唉,大家可别笑话我。

生:我是最重最高的恐龙——极龙。我抬起头就有17米高,体重达100吨,比200头黄牛还要重。

师:老师看到一则资料,说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叫震龙,有18米高,长达39到52米,体重有130吨。知道130吨有多重吗?假如按100斤一个人计算的话,要有2600个人,也就是把我们实验小学所有的学生、老师、员工们加起来,才有一只震龙重(生齐“哇”),甚至还没有它重,因为有的小朋友还不到100斤。它每走一步,大地就发出巨大的震动,像地震一样,所以才叫它震龙。不知哪一种说法更正确,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查阅资料,进行研究。

四、了解恐龙的食性和繁殖特点。

师:这么多的恐龙靠吃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

生:吃植物和肉。(板书:食物植物肉)

师:你是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请读给大家听。

生: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

师(生读完后):把这句话中的“大多”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意思改变了。

生:不行,因为原句意思是:大多数恐龙吃植物。去掉“大多”,意思变成了所有恐龙都以吃植物为主。

师:说得真好,可见用词准确是多么重要,我们以后写作文也要努力做到用词准确。

师:恐龙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

生:卵生。(板书:繁殖卵生)

师: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生读该小节。)

师:什么叫卵生?鸡是卵生的吗?(生:是。)鸭呢?(生:是。)鹅呢?(生:是。)对,这就叫卵生。什么叫“破壳而出”?

生:就是小恐龙打破蛋壳从里面出来。

师:对,请看图片。(出示小恐龙破壳而出的图片,图片非常可爱有趣,学生都高兴地站起来、笑起来。)这只可爱的小恐龙正在——

生:破壳而出!

五、猜解恐龙灭绝的谜团,激发科学探知的热情。

师: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是白垩纪末期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寒冷的气候让食草恐龙和肉食恐龙先后饿死。

师:这是气候变化说。

生:是小行星碰撞地球使恐龙灭绝。

师: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论。

生:是火山爆发和地震,使大气受到了火山尘的严重污染以致恐龙开始灭绝。

师:这是火山爆发致恐龙灭绝说。

生:……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我都被说糊涂了,到底是哪一种?(学生个个高举着手,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猜测。)(师稍等片刻)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欣赏恐龙短片,促进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产生更大的好奇。

师: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不能够亲见。但是科学技术能让恐龙复活,你们愿意吗?请看恐龙短片。

生看短片,边看边指着画面上出现的恐龙交头接耳。

七、总结深化课文,抒发真情感受。

师:学完了课文,也看完了有趣的短片,现在你最想去干什么?

生:我最想去新华书店买一本介绍恐龙的书。

生:我最想把我还没看完的《恐龙奥秘探索》这本书看完。

生:我最想上网看看恐龙的图片。

生:我最想解开恐龙灭亡的谜团。

生:……

生:我想让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恐龙知识都说给大家听。

师:好,老师接受你的建议,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恐龙知识知多少”主题活动,好吗?

生:好!(高声喊道,并热烈鼓掌。)

师:下课。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宝应县实验小学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段,图片、资料,课文节选的课件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猜名。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

2、小朋友们都喜欢恐龙,请看这些恐龙图片(课件播放),猜猜看,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

(二)精读课文,了解形类。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面划上横线。

2、交流:你们从书中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请一位学生回答——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3、请同学们再去读书,这回要求大声朗读,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

4、交流:(着重号为指导朗读的重点)

A、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很重。

①出示图、文——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指导朗读。

②出示句子,并与原句比较——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

小结:要想把事物说明清楚,表达生动、准确,就要运用一些方法。这里就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了雷龙到底有多大多重。

③齐读体会——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B、我最喜欢梁龙,因为它很长。

①出示图、文——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②如果把这个句子就写成“梁龙的身体很长”好不好?为什么?

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的方法?(列数字、打比方)

③齐读原句体会。

C、我最喜欢剑龙,因为它的样子很特别。

出示图、文——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指导读出为什么叫剑龙。)

D、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它的样子很奇怪。

出示图、文——三角龙的脸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支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边读边指导看图。)

E、我最喜欢鱼龙,因为它可以在水里捕食。

出示图、文——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读出能水中捕鱼的特点。)

F、我最喜欢翼龙,因为它可以在天上飞。

出示图、文——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读出高飞、轻型的特点。)

讨论: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请把你的根据读给大家听?

G、我最喜欢霸王龙,因为它十分凶猛

出示图、文——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食肉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读出凶猛、锋利的特点。)

(三)巩固拓展,练习说话。

1、巩固:以“我是-----龙,……”的句式练习说话,说课文中的。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恐龙?也请说一说。(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恐龙以及它的特点)交流说话前,先让学生自由练说做准备。

(四)了解食性、繁殖特点。

1、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些什么呢?

(板书——食物:食肉、植物)

你是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请读给大家听。

讨论:把“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中的“大多”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意思改变了。原句意思是:大多数恐龙吃植物。去掉“大多”,意思变成了所有恐龙都以吃植物为主。)

2、恐龙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板书——繁殖:卵生)

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生读该小节)

什么叫卵生?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

什么叫“破壳而出”?请看图片。

(五)猜解恐龙灭绝谜团。

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欣赏短片,激发探知。

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不能够亲见。如果科学技术让恐龙复活,你愿意吗?(学生看恐龙短片。)

(七)总结深化,练习说话。

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说?(让学生自由表达)

(八)课后活动:恐龙知识知多少

附板书:

21 恐龙

种类多

形态千奇百怪

食物食肉、植物

繁殖卵生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以提升语文素养为魂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赏析: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特级教师 黄国才 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选送的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何捷老师执教的《匆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荣获特等奖。我细细研读《匆匆》课堂实录,细细品味其特等奖之意蕴,认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语文素养为魂是其获奖的理由。现把我的研读和品味心得写出来与读者分享。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 此次比赛,老师事先不与学生接触,要熟悉学生、了解学情,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就在课前十分钟。这十分钟,对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影响重大。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何老师深谙此道,驾轻就熟,幽默的语言、机智地引导,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不着痕迹的渗透语言学习和思想教育。请看师生谈话片段。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请大家造句,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生:您——)说到“您”,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弹钢琴,还会吹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优秀案例教学实录:超级大恐龙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优秀案例教学 实录:超级大恐龙 目标: 1.仔细观察每幅图,理解故事情节。 2.大胆尝试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表现。 准备: 大图书一本,电脑制作的图片若干,小图书人手一本。 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前些天我们在逛街时,发现了许多美景,今天我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看看这张照片上有哪些美景? (出示多媒体图片。) 幼:东方明珠、金贸大厦、南浦大桥。 幼:还有喷泉。 师:这些美景不仅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来上海观光。今天还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谁呢?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大恐龙。)

幼:大恐龙。 师:是一只超级大恐龙,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幼:大恐龙你好!欢迎你来上海。 师:想想看,大恐龙来了以后,我们的城市会怎么样? 幼:我们的城市要遭殃了。 幼:会被它弄得乱七八糟。 幼:人都会被它吓跑的。 幼:它太大了,会把房子撑破,把电线拉断。 师:好像挺可怕的。有谁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 幼:它是来找朋友的,我会做它的朋友。 幼:它只是想看看城市风景,不会做坏事的。 师:大恐龙进城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我们来听听《恐龙进城》的故事。 二、师幼共同阅读图书 (师幼共同阅读大图书的前半部分。) 师:大恐龙进城后都发生了哪些事呢? 幼:大恐龙太大了,害得马路上的车子都不能开了。 幼:它玩滑梯,可是滑梯断掉了。 幼:它还冲进人家家里,把人家的饭都打翻了。

幼:大恐龙把喷泉的水都喝光了,喷泉就喷不出水了。 师:看来大恐龙进城以后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么第一件是什么事呢? 幼:大恐龙把马路上弄得乱七八糟的,交通坏了。 师:是交通混乱,对吗?谁来找出这幅图? (一幼儿翻到图书第二页,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大恐龙引起了交通混乱? 幼:车子原来都往一个方向开,现在有的车子朝这个方向开,有的车子朝另外的方向开。 师:是啊,原来很有秩序的车子现在变得横七竖八了。 幼:图上有一条条的线,是司机揿喇叭的声音。 师:司机为什么要不停地揿喇叭? 幼:提醒大恐龙快点让开,否则要撞到它了。 幼:司机把头也伸出来了。 师:它会怎么喊? 幼:大恐龙快走开,你把路堵住了。 幼:快走快走,我们会撞到你了。

《匆匆》教学实录_《匆匆》教学实录

《匆匆》教学实录 一、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昨天──4月2日是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二百周年。我相信现在没读过安徒生童话的孩子可能不多了。你读过什么?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野天鹅》、《皇帝的新装》。 师:直到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孩子,依然从他的童话之中汲取着营养,获得了快乐。但他的童话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他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教师板书课题:勿勿) 学生看着板书,疑惑。 师: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 生:少了“点”! 师:很好,你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字的错误:少了“点”。(教师纠正板书中的错误)“勿”加上点就是“匆”。“勿”在哪里见过? 生:请勿吸烟。 师:“请勿吸烟”是什么意思? 生:请不要吸烟。 师:什么是匆匆? 生:很着急。 师:很着急,急急忙忙的样子就叫“匆匆”。通过你们对课文的匆匆一撇,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匆匆? 生:时光匆匆。 师:很好!我们今天就来探讨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听闫老师朗读课文,注意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受文字本身的情感。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朗诵完毕,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其实,闫老师真的不敢独占这掌声,因为我知道,文字本身的魅力已经把我们深深地折服。 这篇文章后面有发表的时间,1922年,离现在大约有83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比较难读的地方呢?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生:“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该生读得很好,学生中响起掌声。) 师:她不仅读流利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 生:“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师:有两个地方需要纠正一下,听出来了吗? 生:“他便伶伶俐俐的从我身上跨过”读成了“他伶伶俐俐的从我身边跨过”。 生:“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里他把“旋转(zhuàn)”读成了“旋转(zhuǎn)”。 师:听得真认真,这是一个多音字。什么时候念“转(zhuǎn)”? 生:婉转。 生:转身。 生:辗转反侧。 师:在这里读“旋转(zhuàn)”。还有一个地方也需要注意。 生“新来的日子的影儿”。 师:这个儿化音杭州的同学可能比较难读。听闫老师示范一遍。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指名读,教师再纠正。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这一句难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大赛《狼和鹿》课堂实录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课堂阅读教学大赛《狼和鹿》课堂实录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lassroom Reading Teaching Contest "Wolf and Deer" Class Recor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课堂阅读教学大赛《狼和鹿》课堂实录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曹鹏丽 师:同学们坐的姿势好,说明习惯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读正确流利了吗? 学生分小节读。 师:课文读得很流利,相信接下来,你一定可以读正确。 师: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课文有一段就是描写它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绿得怎么样? 生:绿光闪闪。 师:绿得好像―― 生:好像一块翡翠。 师:这么生机勃勃的森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男生读,女生读。

师:那一百多看前的鹿又是怎么样的呢?读下去,边读边想。 生:活泼可爱的鹿……嬉戏 师:在玩些什么? 生:跑步,有的捉迷藏。 师:原来你们这样幸福地游戏着,小朋友们一起来读读: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生读。 师:看书上插图,你们瞪大着眼睛,四处张望,是不是提防狼的暗算。原来你生活在这机勃勃的森林里,除了快乐,还要时刻提防,鹿这样想,人们也这样想,他们拿起了枪,请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如果你是狩猎队的,看到狼倒在你的枪口下,你会怎么想? 生:打死了狼,就不能吃鹿了。 师:你非常痛快。 生:该死的狼,现在你不能伤害鹿了。 师:请你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师:25年,凯巴伯森林面临着让人难以想象的灾难,自己读课文,看看发生了什么灾难? 生:能吃的被吃光了,所有的鹿都死掉了。 师:仔细地看,森林是怎么变化的。

特级教师《孔乙己》课堂实录

《孔乙己》课堂实录饶美红(吴丹青点评)(曾获全国鲁迅作品课程教学银奖,《语文建设》2012年第1期)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饶美红 饶美红:杭州市建兰中学校长,第二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课前播放茅威涛的越剧唱腔《回字歌》,渲染气氛。) 一、导入:孙伏园先生的评论引出《孔乙己》。 师: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国文。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乙己。 二、初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师:课前我们都已预习过,通过对课文的通读,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或者说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 生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生2: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生3: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的情景。 师:你能配上动作把这一段朗读一下吗? (学生摇头换脑并伸出五指做孔乙己状形象地朗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孔乙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生2:他是一个好玩、可笑的人。 生3:他是一人迂腐的人。 师:但老师觉得这情景是这篇课文中唯一能让人感到温馨的地方。有同学有 同感吗? 生1:他自己钱不多,买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还要给孩子们吃。 生2:这里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师:同学们都很有感触,孔乙己留给你们还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

生:“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给我印象也还深。 师:你认为窃和偷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 师:其实两者意思一样,偷是口头语,窃是书面语,你们说孔乙己自己知不 知道两者意思是一样的? 生:知道的。 师: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1:人们用口头语“偷”来嘲笑孔乙己,孔乙己为了辩解而用古词语“窃”, 故意在字面上做文章。 生2:说明了孔乙己这个没落封建文人的迂腐、可悲。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棒,《孔乙己》这篇经典的课文在你们的父辈和老师读书时候就有,有意思的是这两天老师问了一些年长者和一些和我同时代的人,让他们说说多年后孔乙己留在他们脑海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 到了这几幅孔乙己的经典画面: (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回字有四样写法,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师:好象跟我们的同学说得不谋而合,看来这就是经典的不朽之处,无论经过多么长久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一样的。 师:根据以上这些文字的叙述,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读书人! 师:怎样的读书人?能否在前面加个定语。 生1:可笑的读书人! 生2:迂腐的读书人! 生3:善良的读书人! 师:国际知名的文化研究学者李欧梵先生认为:孔乙己是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如何的?

最新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课堂实录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课堂实录 P>薛超,女,回族,1979年9月出生,现年27岁,1997年毕业于石嘴山市师范学校,现任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教师,小教一级,教龄9年。自从教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刻苦钻研教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参加大武口区、市级语文优质课比赛,均荣获一等奖,2006年6月参加全区小学语文观摩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自学提示: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理解农耕社会。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指导朗读。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同桌交流,补充空白。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四、总结全文五、作业超市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板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科技→ 发现和发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指导书写12个生字。3. 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过程: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附课文:29 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

背影优秀课堂实录

背影优秀课堂实录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背影》课堂实录教师放《二泉映月》的背景音乐)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孟郊的《游子吟》 师:画面上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这首诗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诵。我们一起读一下好吗? 生(大声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这首诗歌颂的是什么? 生(齐答):母爱。 师:对,它歌颂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母爱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篇歌颂父爱的散文,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无限真情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父子深情。 二、读背影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文中共出现几次“背影”?请用“————的背影”的句式分别加以概括。 2、你能说出哪一次背影描写的最具体、最感人吗? (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找到的重点语句。)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 学生甲:一共出现四次,分别是难忘的背影,买橘的背影,离别的背影,怀念的背影。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概括得也很全面。在文中作者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而且每一次的背影都不相同,那么哪一次背影描写的最具体最感人呢? 学生已:我觉得是第二次,买橘的背影。 师:你能为大家读一下吗?要读出感动、读出真情。 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的很好,谁来评价一下? 学生丙:他读的很有感情,但语速稍微快了些。 师:那你能试着为大家读一下吗?注意放慢语速,感情再饱满些。在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段描写中哪一句最让你感动,请试着说明理由。 学生丙(读) 读完,学生丁(评价):他读的很好,读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同学们读的不错,听的也很认真。下面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段描写中哪一句最让你感动,请试着说明理由。这个问题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给出答案,看哪位同学的答案最准确、最全面。 (同桌热烈讨论,教师巡视、旁听、点拨) 三、赏背影 学生停止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句写出了父亲的艰难,从而体现了父子深情。 师:恩,你能说出这一句中哪几个词用的最好吗? 学生1:攀、缩、倾,这几个动词体现了父亲的艰难和努力的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实录)》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实录 教材简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恐龙的演化过程,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 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

一问题,设计了课件、学习表格,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边读边悟,通过重点词句的分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会学习,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近恐龙,揭示课题 师:请看黑板(教师板书“恐”)谁来读?看到“恐”你想到什么?(恐惧、恐怕、惊恐、恐龙)说说你对恐龙的了解。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加深对恐龙的了解。) 师:是呀,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西龙,那他们和轻灵的鸽子、五彩斑斓的孔雀这些在蓝天自由飞翔的鸟儿有什么关系呢?(教师相机板书“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读得再抒情一些《》,读得再响亮一些《》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师:那恐龙是如何飞翔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二、走进恐龙,探究演化。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找到答案?好,谁来说? 生:读相关段落。 师:找得又快又准,读得很流利。谁与他的答案相同?让我们用最美的姿势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田忌赛马--课堂教学实录---齐自银

田忌赛马--课堂教学实录---齐自银

《田忌赛马》课堂教学实录齐自银 【教学要求】 1.自读课文,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复述故事。 2.了解概括写与具体写这两种叙述方法的区别,并分别练习运用不同的方法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3.探索不同的对阵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智慧。 4.根据提示语,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点】 利用课文,学会运用不同的叙述方法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在对阵探索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交流大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则历史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我了解到同学们课前都读过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课文讲的是田忌和齐王赛马,第一次比赛田忌输给了齐王,孙膑帮田忌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第二次比赛田忌赢了。 师:很好,顾湘读懂了这个故事。有谁能够说得简洁一些,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生:课文讲的是田忌与齐王两次赛马的故事。

师:你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真棒!那除了故事的内容,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灵活运用一些方法就能取得胜利。 师:好,你是从赛马的故事中得到了一些启迪。 生:赛马不仅需要骑手的技术和技巧,马匹的强壮和马的品种的优势,还需要有一些计谋。 生:齐王太骄傲了,如果他能够动一动脑筋,其实完全有能力再赢田忌的。 师:说得也不错。 生:我个人觉得田忌和孙膑有点无赖。我认为就应该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而他们却是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的。 师:黄晨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上需要这样的思考。你们看呢?生:我觉得文中并没有说当时赛马必须怎样对阵,也许并没有这样的规则。 师: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其实,老师在课前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能够找到当时赛马规则的资料,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找一找。我们姑且认为没有这样的规定,行吗? 生:(齐)好。 生:我认为第一次赛马,齐王的马能够取胜,是因为他的马好;而第二次赛马,田忌能够获胜,是因为孙膑让他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师:你已在探寻着他们取胜的原因。

《背影》教学设计(一等奖)

背影 依安县第二中学崔海龙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通过对比阅读,学习作者生动的细节描写;准确地把握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3、感悟父爱的伟大无言,学会理解父爱,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阅读,学习作者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感悟父爱的伟大无言,学会理解父爱,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ppt上出示罗中立的著名油画作品《父亲》,同时插入背景音乐《父亲》,渲染课堂气氛。在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在音乐深沉的旋律陶冶中,教师深情地絮语式地导入:有人说,“父亲就像是一本书,年幼的儿女常常读不懂父爱;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了后,再重新打开这本书,才能读懂那无言的父爱。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是啊,那粗糙黝黑的皮肤,那深如沟壑的皱纹,那深邃坚定的目光不正是父爱的真实写照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脚步,感悟他笔下那位父亲对儿子伟大而无言的爱。走进新课《背影》。 [设计意图:图片形象直观,而且《父亲》这幅油画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旋律深沉的背景音乐的渲染和烘托,营造了一个寂静深沉的课堂氛围,从而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当中。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深入思考的欲望,而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了良好的情

感基调,达到了蓄情蓄势的效果。] 二、交流预习,游戏积分 1、学生组内领读字词,交流作者生平资料。 2、小组代表展示预习成果,教师加以点评,并计小组得分。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出示简明扼要的作者简介。学生齐读“作者简介”: 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小组选举代表,代表本组“参战”,听写字词,师生共评,得分记入各自的小组积分榜。 [设计意图: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使得预习环节更加高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享,在展示中提升语言表达和思辨的能力,进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游戏积分奖励制度的引进。一方面,高效地完成了预习效果的检测,为新课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形当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研读共品,播放视频 首先,播放《父亲》的视频朗读,让学生静静观看和倾听,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然后,课文视频朗读结束后,提出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朱自清先生在《背影》这篇文章中,成功地描写了“父爱”这个主题。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勾画出文章中父亲的哪些言行能够表现出“父爱”? 第一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方法和要点:

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金奖课堂实录

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金奖课堂实录执教:湖南李娜一、导入新课 师: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一缕月光勾起了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光,更能引起文人的诗情与吟咏之情平凡的月光,牵动着文人的清肠,每每提起月,我们总会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有会吟的吗?和老师一起吟(师生齐吟) 是啊,这洒满人间的银灰色的月光,勾起了人们多少期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苏轼的颂月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课题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配乐朗读师:老师很喜欢这篇文章,也很想很想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可以吗?(生答可以)那好,老师就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注意字音及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课件:配乐画面 老师朗读 师:朗读课文,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游览了一次承天寺,老师看到了那清明皎洁的月光,体会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同学们做好朗读的标记了吗? 生答:做好了师:嗯,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式 2、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点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5、全班齐读师:读得很流畅,吐词也很清楚,可是总觉得缺少点韵味同学们想不想声情并茂地朗读(生答:想)那得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注释,译读课文学生根据注释译读,教师指导师: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生1 :欣然起行生答:高兴地起来走师:“欣然“是什么意思?朱自清《春》中有“欣欣然张开了眼” 生:高兴的样子 师:我们学过生:??的样子生2 :盖竹柏也生答:遮盖住竹柏生答:大概是竹柏师:我们学过《童趣》、《狼》,里面有“盖”,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意思吗?原来 生3 :最后一句生答:只是缺少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师:注意“但”字还有疑问吗? 生4 :庭下如积水空明 学生回答师:这里的“如”的意思是——生答:像,空明意思是——水的澄澈庭院为什么会像水一样呢?谁来翻译一下这个写景句?生翻译:庭院在月光的照射下像水一样澄澈,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刚才我们通译了全文,学习文言文重点就是积累文言词汇,刚才我们注意了几个词,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词出示课件(原文),谁来解释一下这几个字:遂在《孙权劝学》中就有这个词:肃遂拜蒙母 生答:于是师:对,于是,就的意思,非常不错师:刚才我们积累了前面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三个词,今天这节课老师还要学习三个新词,有几个词我们讲过了,“欣然”是高兴的意思,“念”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生答:想最后一个“相与”什么意思?生答“一起,共同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品味作者感情的变化师:初译课文,让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走进苏轼当时夜游的情景,去体会作

《背影》课堂实录

《背影》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感知内容。 2、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导语:《》是的一篇纪实性,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份的《周刊》上,它的发表使朱自清声誉鹊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高年级学生看到从“工”字厅走出的朱自清,会情不自禁地向一年级新生介绍说:“瞧,他就是写《背影》的朱自清!”那时,朱自清因为他的《背影》而成了清华园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背影》究竟写了什么,何以有如此魅力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背影》这一课。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不懂的字词。 (读完课文,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工作:) 生字:交卸(xiè) 奔丧(sāng ) 差使(chāi ) 琐屑(xiè) 颓唐(tuí ) 蹒跚(pán shān ) 踌躇(chóu chú ) 生词:祸不单行——不幸的事连续发生。亏空——欠人钱物。 发之于外——把情绪表现出来。妥贴——合适,恰当。 师:我们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拦路虎”。那么,让我们再来通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问题一:本文写了哪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哪一次? 生:本文四个地方写到“背影”,第一段写难忘“背影”,第六段两次写“背影”,结尾一段追忆“背影”,其中重点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师:问题二:作者写父亲爬月台时,用了哪些动词?请在书上划出来,大声朗读并体会这些的作用。

生:在书上划出“戴”、“穿”、“探”、“爬”、“攀”、“倾”等动词。 ——这些动词逼真地刻画出父亲的“背影”形象。 师:问题三:课文中第二、三段写祖母去世及父亲失业的文字是多余记述吗? 生1:不多余。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是为刻画父亲爱子情深的形象作铺垫。父亲在精神打击、经济据的双重困境中,对儿子照顾还那样细心,这就更使儿子感动。 生2:作者写这两段并不是有意要作铺垫,只是客观地记述当时的事实罢了。这两段是后面“车站送别”的背景和原因,必须写。要是没有父子同时奔丧回家,同时起身北上,哪来的“浦口送别”?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有道理。本文的二、三段或许不是作者刻意为之,只是出于叙事的需要写上了。但客观上对送别场面起到了铺垫和烘托的作用。 问题四:你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文路吗? 生:开头先点出“背影”;中间再回忆几年前父亲送我的前因后果,并仔细描画出送别时父亲的“背影”;最后又回到现实,叙述写作的起因,追忆父亲的.“背影”。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把课文的文路用图表示出来: 父亲爬铁道时的背影 家境困顿父亲混入人群中的背影父亲来信 难忘“背影” 再现“背影” 结语:这节课我们主要扫除了阅读障碍,理清了文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一课。为此,请大家课后完成下面的作业: 《背影》这一课里写的事情发生在1917年,这正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请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或历史教材,查找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资料,了解那一时期青年人反抗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热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重复叙述”切入,对课文思想内容做深度解。

《匆匆》经典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王文艳课堂实录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师:上课 生:起立,敬礼,老师您好! 师:你们好,请坐。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做〈将心比心〉,请孩子们伸出你们的右手,和我一起板书课题目(师写课题) 师:细心的你发现没有,哪一个是多音字啊? 生(齐):将(jiāng) 师:它还有别的读音吗? 生:将(jiàng) 师:请一位同学说,请你来。 生:将(jiàng) 师:能组一个词吗? 生:将,将领 师:还有吗?请你来。 生:上将。 师:还有? 生:大将。 师:好的,孩子们,在这里呀,将读第一声,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大声读课题。生:8,将心比心 师:再来一遍 生:8,将心比心 师:将心比心呀是一个成语,预习课文时,老师要求大家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它,谁愿意来说说看? 生:将心比心的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要替别人着想。师:哦,我知道了主要的内容。孩子,你说得非常好,将心比心就是指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这喻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吧。 师:请孩子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孩子们,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我看到大家读得特别认真,现在我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生:愿意。 师:谁来读第一个词语?请你读。 生1:理解 生2:宽容

生3: 生4:关爱 师:嗯,非常好,声音很洪亮 生5:道谢 生6:温暖 生7:鼓励 生8:尊重 生9:扎针 师:这个扎呀,它是一个多音字,谁还知道它其它的读音吗? 生1:zhā和zhá(很小声) 师:声音大点 生1:zhā和zhá(更大声),还有吗? 生2:zā 师:扎在这里是个多音字,它有三个读音(出示课件),zhā、zhá、zā,你能给它们组一个词吗? 生1:挣扎 生2、扎皮带 师:扎皮带、扎辫子 生:扎针 师:大家说,他说对了没有? 生:对 师:孩子们,词语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看看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生:第一件事是奶奶一次去商店,一位阿姨帮她推门,第二件事是患病的母亲鼓励医生为自己扎针。 师:你的概括能力可真强呀!孩子们,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件事,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并且把它勾画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生自读、勾画) 师:下面就来请这位男孩子来说一说,哪些句子让你感动。 生: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呢? 生:那位阿姨希望她的妈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师:那位阿姨是怎么说的? 生:那位阿姨是轻轻地说的。 师:哦,这位阿姨是轻轻地说这段话的是不是,那谁愿意轻轻地把这位阿姨说的话读一读呢。 (一男生轻读) 师:谁还愿意用轻轻的语气读读阿姨的话

《恐龙》 教学设计(公开课)

《恐龙》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段,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神迷地消失了,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你看恐龙们来了。 (播放课件恐龙世界) (二)精读课文 1、两亿年前,恐龙种类(学生回答很多)形态呢也是(学生答千奇百怪) (板书种类很多,形态千奇百怪) 2、种类又是如何多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4自然段,找出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划横线。 3、你们都从书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龙? 4、它们是不是都是恐龙?你是怎么知道的?(鱼龙和翼龙都是恐龙的亲戚。) <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 5.有那么多的恐龙,你最喜欢哪种恐龙呢? 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 (1)课文上介绍了哪些恐龙? (2)你最喜欢哪种恐龙? (3)为什么喜欢它? (4)书本上是怎么介绍它的这个特点的? 要求:用以下的句式完成练习 课文上介绍了……我最喜欢…….因为它……书本上是这样说的……. (1.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重。 书上是这样说的:“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指导朗读:重点读庞然大物,六头大象,还要重,每,雷鸣(打比方、作比较) 出示:

匆匆教学设计

“溜”走的是时间,“留”下的是思索 ——《匆匆》教学设计 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何先成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朱自清对“时光匆匆”和“一去不复返”的独特感受,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品析课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将无形的时间通过有形的事物具体表现的独特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时间的特点,体会朱自清对时光“匆匆”和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独特感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熟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时间的特征,体会朱自清对“时光匆匆”和“一去不复返”的独特感受。)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简介朱自清。 2、揭题板书,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读顺。一边读一边思考,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2、通过刚才读课文,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告诉了我们什么? 老师梳理学生的收获。

三、品读课文,了解时间的特点,体会朱自清的独特感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先生怎样深刻揭示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的。 3、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你感受到朱自清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朗读,感受朱自清先生面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殊感受。 4、无奈、惋惜、后悔、疑惑,真是百感交集。让我们试着读出这种复杂的感情。 5、指导朗读。 6、配乐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朱自清先生用诗意的语言,用不断地追问,表达出了自己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独特感受。日子去了,不再复返,它们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又藏在何方?朱自清先生在心里默默地算着。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交流自己听读后的感受。 4、引导学生体会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朱自清对时光飞逝、时间短暂的独特内心感受。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的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朱自清在心里默默地算着,算出了什么呢? 理解“时间的溜去”与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内心感受的联系,体会朱自清对时间独特的内心情感。 (2)在默默里算着,这是对时间的思考、感悟、觉醒。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朱自清的心情,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语? (3)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朱自清先生面对时间的“溜”去,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复杂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